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范文(16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范文(16篇)

ID:9171202

时间:2024-01-14 05:54:05

上传者:笔砚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持续优化,以适应不同教材和教学需求的变化。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实例,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指导课堂教学活动。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在五年级的一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负数的概念,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还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数字:0,这个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果以零为界限,那正数就是他的哥哥,负数就是他的弟弟。开始我不太了解,后来发现在生活中用处还挺多咧。

比如,月底妈妈要拿工资了,老板给她发了2500元整,记做+2500元(代表收入);如果给我买件衣服花去500元,就可以记做-500元(代表支出);再比如,上次我去买书,因为少带了23.5元,因为妈妈的信誉度很高,跟老板商量后,老板同意我们先把书带回去,然后方便的时候再把钱给他。回来我就记做-23.5元(支出);再比如我去踢足球,一年的费用是7800元人民币,回来我就会在自己的小账本上记上-7800元。

每年过年的时候,家里的长辈都会给我压岁钱,我也会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上。妈妈和爸爸每人给了我一千元,我就记做+元,爷爷奶奶给了我1000元,我就记做+1000元。当然,打羽毛球的费用1600元,也由我的压岁钱支付,于是我又记做-1600元,这样我的小本子上还结余1400元。

还有一次,我拿了一笔奖金,因为学习班的一个同学被罚了五元,而这个钱是奖励给我的,我当时高兴坏了,到家就记上+5元,可惜,两个星期后,我的五元又被罚走了。于是我只好在小本子上记上-5元,这样我的结余就是0元。等于什么也没有了。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应该知道正负数的区别了吧。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大家好!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对,六一国际儿童节,六月的阳光格外艳,天空格外蓝,花儿格外香,笑声格外甜,歌声洒满了整个校园。因为六月一日是小朋友们共同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吗?55年前,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力、保健权力和受教育的权力,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也有儿童节,是每年的四月四日。可那时的儿童节不是劳动人民孩子的节日。漫画家张乐平爷爷在儿童节那天,看到穷人家的孩子流着泪,忍着痛,光着膀子在街头卖艺赚钱。他难过极了,含着眼泪在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画上了这一幕,以此控诉黑暗的旧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儿童真正成了国家的小主人,并且和世界劳动人民的儿童建立起兄弟般的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发出通令,确定6月1日国际儿童节亦为中国儿童节,同时废除原中华民国1931年作出的4月4日为国际儿童节的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热爱儿童,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受教育权利而斗争的纪念日。

今天的我们多幸福呀!我们在父母的怀抱里一天天长大,享受着亲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在老师慈祥的目光里一天天成长,感受着老师们亲切的谆谆教诲。在爱的海洋里,我们在思索,我们在立志,绝不辜负祖国母亲的培育,要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建设祖国的栋梁。有一首歌唱道:六一的歌儿是甜甜的,六一的花儿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同学们,“六一”是你们最快乐的节日,“六一”也是你们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你们是家庭的宝贝,更是家庭的希望。你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家庭就充满欢歌与笑语。你们是学校的孩子,更是学校的希望。你们能够全面地发展,学校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你们是社会的未来,更是社会的希望。你们能够和谐地发展,社会就充满热情与友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能够茁壮地成长,祖国就充满美好与希望。

希望同学们:乐学、尚美、合作、创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像大人一样富有责任心、富有使命感,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明辨是非、辨别美丑、为人正直。做一个理想远大、品行端庄、学习优良、身心健康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习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在七年级上学期,数学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正数和负数,告诉我们数有正负之分,殊不知在我们这平常的生活中也拥有许多正负之分。

这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东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升国旗的石台,台的前方标缀着四个大字:六一广场。在石台之上曾经有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紧接着,是两棵参天大树,他们好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在树的周围有许多奇花异草,他们好像巨人的衣裳,让其变得更加美丽。随后一排排整齐的路队来到大树之下,他们好似一条无尽的长龙,从大树旁走过。这时一个不良的因素出现了,他带着一个黑色的方框眼镜,身上穿着红色外套,背着一个宽大结实的书包,在远处看是一幅高大的形象。当他走到这棵大树之下,他迈着稳健步伐,右手时不时提一下眼镜,让我感觉他很有绅士风度,但他却因为疏忽,没有拐直角。我向队伍走去,右手拎住他的衣裳,将他拖到面前。他摆起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左手挠了挠头皮,问道:“我怎么了啦?”“你没有拐直角!”我严肃地说道。之后,他坦然地“哦”了一声,随后跟着别的班走了。一般的学生被抓之后会感到很气愤,但他却没有一丝愠怒,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有正,必有负。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遭受了负能量的超级报复。那是一个星期五,同学们都愉快地放学回家了,而我却依然伫立在我的工作岗位上,面对着一个个路队。这时有两个高个子男生没有拐直角,我两步追上他们,妄图翻开他们的校牌。但谁曾料想,他们甩掉了我那脆弱的双手,向校门口跑去。我看到这情况只好作罢,但没过几分钟,这两个的高个子男生从车库出来,用威胁的话语问道:“你为什么要扣我分?”我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不理他们,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立马动起手来真看我的校牌,并愤愤不平地说,“我倒要去问问戴老师,有没有这规矩?”随后抢了校牌便走。这件事过后,我感到我被负能量吞噬了!

通过这两件事,我发现了正能量的可贵,也让我渐渐摒弃了负能量,从负能量的深渊中走出来!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习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精选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正负数》说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六年级进一步认识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的正负数认识,主要以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为素材,从中进行抽象概括。在前面认识温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负数的表示范围。通过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去感知和研究,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并指导学生读写。

教学目标共分三部分:一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二是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三是会读写负数。这三个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其中,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这节课的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刚进入中年级段的学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练习,均应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比赛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很快乐的。我还用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小练习,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情境创设,包含“购物中心”、“营业状况”、“银行存折”三个环节,和练一练,其中,“购物中心大楼”是根据课本的山峰海拔改编而来,用地下一层用负数表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一练”这题我还专门设置小演示,能帮助老师和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先问当天的天气,因为本节课学习时,通常已进入冬季,当天最低温度应该在0度以下,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情境的创设埋下伏笔。创设一个学生跟笑笑和家长同行去购物的情境,主要为正负数的学习引路。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比赛,答对加10分,答错扣10分。也跟本节课知识联系在一起,而且用比赛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二、进入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显示购物中心的大楼,

“对于超市所在的楼层是怎么作标记”这个问题,学生如果平时注意观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讨论回答。

(2)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楼”“负一楼”。两种回答,教师都应肯定,此时,正好可以引出“-1”读作“负一”。

(3)为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疑问,小结时要告诉学生在写数时,正数前面的“+”可以不写。

2、进入营业状况。

(1)学生观察助民超市3个月的经营情况表,讨论:

3月份盈利16900元,4月份-127元表示什么?5月份的15200元呢?

(2)通过讨论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127表示亏损127元。15200表示赚了15200元。

3、看银行存折。

笑笑和妈妈买东西钱不够,学生讨论:如果取出200元,存折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探究:存折上的正负数的含义是什么?

反馈小结:收入(存钱)用正数表示,支出(取钱)用负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小结一下各组的得分,答对道题,记作,答错道题,记作这样做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把答对答错的记分与本节课所学的正负数有机地联系起来。

(2)课件出示:“练一练”。让学生明白,第1和第3小题,要填的数表示方向和数值,数前应有正负号,而第2题方向指明,最后一空只需填数,不要正负号。第3小题可能有些困难,可以适时进行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看课本,哪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于本节课并不是完全按课本进行的讲述,课本内容也可作为本节课的检测内容。

板书时,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左边记正数表示的量,右边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还特别写上的负数的读法。同一种事物写在一排,便于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总结。

把甲乙两组的得分情况也板书在黑板上,这些课本上虽然没有,但却是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而且跟本节课所学内容是有同样意义的。

负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

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负数》说课稿

《正负数一》这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的一节给合活动的实践课。这种课非常注重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过程中去体会正负可以抵消,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对正负数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大纲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重点:知道正负数可以抵消。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老师在教学中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导、探、放的原则。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中我特别注意学生合作交流。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猜拳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导了课题。第二活动运用抵消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做了改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老师不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这三个活动是太空游戏。为了让学生体会正负有时是不能抵消的。是一个反例,我先播放神七升空的精彩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呈现时间表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更加充分理解时间表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0对学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很好了解时间表对后面学生理解0不能抵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感觉数学在晶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同时在与同桌交流的活动中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

(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现在我们要用数表示着两个人所拥有的钱,如果都用100来表示的话,、就不能把这两种显然不一样的情况区别开来。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疑问,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拥有100元与欠100元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这么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是知识巩固的过程,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来说,这是第二次学习负数知识的机会,对于我的教学来说,这也是尽量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一致的一个方法。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

在结束本次教学过程之前,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快速地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所学,在这个过程中,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从心理学上来说,在主动去回顾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加深的,同时,这种回顾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与长久。

在回顾的过程,我们会点出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坚固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过程要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很没意思,从而挫伤其学习的兴趣;而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挫伤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会布置作业时不是死板的,而是考虑各个层次,有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样来,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关键这样的作业,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作业所带来的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也会更好。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教学。

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同桌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

总结。

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

课的开始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反反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向后退、向上看——向下看、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存了500元――取出500元、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等等。

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游戏之后,利用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抛出“学生自己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出负数的意义。再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正、负数的运用(存折),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以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

用课件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5℃和5℃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要在温度计上快速找出指定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给数找家,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课件介绍负数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再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巩固练习——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温度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六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负数教学反思。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23团中学作为第二师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团场学校,本身有着自己学校的特色,其次因为刚刚推行民汉混合编班,国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国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数学学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巩固基础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5)布置作业。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

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板书确定为以下内容。

1、负数源于生活;

2、理解正数、零、负数表示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

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