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优质15篇)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优质15篇)

ID:9210779

时间:2024-01-14 15:12:10

上传者:书香墨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环节需要准备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便于提前准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基于不同教学目标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借鉴。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跟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6、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2)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是: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4、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说学情)。

1、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2、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四、学法指导(说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五、教学过程(说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个环节。

(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五)畅所欲言,梳理新知。

为了使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我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谈一谈学习的内容,议一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我对作业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六、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说课稿

1、说课内容: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第一层次:探导小数点移动,如果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小数点移动的位置0.004米4毫米。

向右移动一位0.04米40毫米。

向右移动两位0.4米400毫米。

向右移动三位4米4000毫米。

2、提问抽查,纠正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4、让学生猜想,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呢?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附板书:

学习目标:1、探索并归纳规律2、运用规律。

一位10倍。

三位1000倍。

一位10倍。

三位1000倍。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移动()位.。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0.45×10001.2×1000。

100×0.0610×94.5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3.6÷10054.3÷1000。

3.16÷1002.5÷100040÷1000。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倍是36.。

(2)把30缩小()倍是0.03.。

(3)把()扩大10倍是1.2.。

(4)把()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2)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是: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4、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2、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类比、交流、反思等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等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三)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四个环节。

(四)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巩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五)畅所欲言,梳理新知。

为了使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我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谈一谈学习的内容,议一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我对作业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本着这一基本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惜赐教。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小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的一开始张娇老师先创设看《西游记》的教学大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看例5中的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小数点移动的过程,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观察板书,按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的不同顺序发现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学生能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的规律。

这节课创设情境是一大亮点,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西游记》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是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教师的板书再设计得简洁明了一点让学生从板书中真正法体会到小数变化的规律就更好了。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不够深入,主要是学生观察,可能存在学生理解不够充分情况。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学反思

首先出示两组数据。

(1)1.0281.02801.02800。

(2)1.02810.28102.8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

(1)0.004米=4毫米(2)0.04米=40毫米(3)0.4米=400毫米(4)4米=4000毫米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将(2)式同(1)式比较后,学生自主将(3)(4)式比较。交流谈谈自已的看法。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后做96页做一做,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巩固做97页做一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a、基本练习,出示两排数,让学生观察说出从上排数变成下排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扩大还是缩小了多少倍。

b、加深练习: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实际上是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

c、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出示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练习设计,改变枯燥无味。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坡度练习,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很好掌握知识(知道哪错了)更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4、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说课内容: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即导入新课时鼓励学生猜想的心理高潮,动手操作时的探究高潮,归纳结论时的思维高潮,综合练习时的活动高潮。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学生每人几张数字卡片,每小组一张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情况表格。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要学生先看一个小数点移动的动画。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接着,出示课题,介绍目标。

板书:1:探索并归纳出规律。2:运用规律。

(二)操作感知,探究规律。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1、用卡片摆出0.03,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可以怎样简写?

2、将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什么数?

3、得出:整数部分前面是0的要省略不写。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不写小数点。

4、将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点左边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添0补足)。

6、学生小结:移动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来补足,缺几个位就补几个0。

(设计意图:分散难点,让学生清楚当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的方法。)。

第二层次:动手实践,移动卡片,探索规律。

1.请每个学生拿出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情况表,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操作,把结果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教师建议同位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要求:每次移动小数点,都要从第一个式子开始。

提问抽查,纠正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每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变化规律)。

第三层次: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2、同学汇报一下,(边汇报,边演示软件)。

3、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观察出来的。(如果有学生从小数表示的意义方面去想,教师应给予鼓励。)。

5、教学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7、看书96页,请大家一起宣读由他们自己发现并归纳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多层训练,巩固规律。

(设计说明: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1、巩固练习。

(1)考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 )。师问:怎样才能简单地记忆下来?(如果有同学想系左手力气小,所以向右手力气大来形象记忆,应表扬。)。

(2)完成96页做一做,和97页上面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随机挑选代表,摆上实物投影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

2、变式练习:

(1)游戏,拖一拖。请一学生上讲台拖动小数点,并问其他同学回答,原数的变化情况。

(2)解决98页练习题第1和第2题。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拖一拖的游戏,形象生动,学生喜欢,用课件动画的形式出示练习第1、2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用变式的练习,巩固规律。)。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规律在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应用?(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中,点错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的大小就不一样了。如果在银行统计时点错右漏写小数点会怎样?)教育学生做事认真细心。

(四)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评价:首先自评,学生对自己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评介。

接着可以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教师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或全班的同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作业布置:

1、回忆一遍操作探索发现规律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预习97页,例2和例3,做书上98页练习第三题。

附板书:

学习目标:1、探索并归纳规律 2、运用规律。

一位 10倍。

三位1000倍。

一位 10倍。

三位1000倍。v。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材第96、第97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理解掌握规律。

2. 使学生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新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3.培养学生养成做事、学习认真的好习惯。

4.理解和掌握规律。

教具准备。

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

学前准备。

1.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0.84和0.840      2.54和25.4。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组根据小数的性质判断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第二组两个小数数字虽然相同,但小数点的位置有了变化,小          数的大小也有了变化.

把下列商品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元、角、分表示出来。

一块橡皮1.50( )=( )元( )角( )分。

铅笔盒  5.32( )=( )元()角()分。

学生尺1.86( )=( )元( )角( )分。

计算器  25.73( )=( )元( )角( )分。

探究新知:

导入  新课。

马小虎的妈妈开了一家学习用品商店,买各种学习用品。小马虎平时就做事不认真,所以在开店时也是马马虎虎,大家都叫他小马虎。小马虎有时还自告奋勇给妈妈帮忙,帮妈妈写价目表。由于平时就马马虎虎所以经常把标签写错,不是把小数点向左写一位就是向右写一位。在文具店刚开张的时候去的人不少就是没人买东西,这是他写在标签上的一些商品的价目,请你给他找一找没人买东西的原因:(出示课件)。

橡皮15.0元           铅笔盒53.2元。

学生尺18.6元         计算器257.3元。

小组合作找出没人在这里买东西的原因。

小组汇报错在那里。

请同学帮助小马虎改正确。

(以1.000为例)。

如果有困难教师引导:

……。

反馈:。

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了多少倍?

­   3.72    372      37.2。

教师: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像小马虎那样把小数点写错。

小马虎这次吸取了教训,不再因为把小数点的位置向右移动而把原数扩大了。他把商品的标签又重新写上了价目:(出示课件)。

橡皮0.150元           铅笔盒0.532元。

学生尺0.186元         计算器2.573元。

新的价格标签公布后小马虎的文具店那个叫火,不一会小马虎所写的文具就买完了,妈妈看买的这么快,就看了看他写的价目表差点儿给肺气炸了。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帮他找出原因。

小组讨论:帮助小马虎找出赔钱的原因。

小组派代表发言:这一次他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

激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文具店的买卖怎么就火了呢?

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数就缩小10倍,文具便宜了当然大家才争相购买。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帮他改正价目表呢?

学生改正确。

(以1000为例)。

小组汇报:

……。

反馈: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课堂作业 :

一填空。

(1)把0.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写作( ),数字6就从( )位移到了( ),原来的数就扩大了( )倍;如果把0.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写作( ),数字6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扩大了( )倍。

(2)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写作( ),数字8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倍;如果把0.8的小数点相左移动两位,写作( ),数字8就从( )位移到了( )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

二把2.5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258     25.8     0.0258     2580。

课堂小结:

2.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向小马虎学习么?为什么?

快速抢答:我说题目要求你回答。

­ 0.7。

­ 0.25。

­ 0.006。

­ 0.506。

­ 36.8。

­ 5.41。

­ 7.295。

­ 128.6。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学习新课。

1.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倍,得().。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这个数就比原来()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1.254.036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5.940.248125.6。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板书设计。

35.67。

3.567。

356.7。

3567。

例1: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6.5465.4654。

(2)把43.9缩小10倍,100倍各得多少?

4.390.4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