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早发白帝城(模板15篇)

改写早发白帝城(模板15篇)

ID:9220342

时间:2024-01-14 17:23:09

上传者:笔尘

优秀的作文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一起来阅读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好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早发白帝城》改写作文

春水荡漾的时候,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船窗照到我的脸上时,我知道我该走了。千古的'白帝城、真诚的朋友,我将别去。

离别白帝城的时候,朋友们在岸上依依不舍地挥手致别,而美丽的云彩在阳光下艳丽媚人。游船飞快地穿行在江面上,我凭栏而立,帆影点点中,只见两岸云天一线,水急浪高。瞿塘峡两岸峰崖对峙,江水激流涌入峡谷,喧腾咆哮,两岸峰峦连绵,百米宽江面窄如走廊。

巫峡的风光更是幽深秀丽,峰回水转,雨雾朦胧中神女峰山姿挺拔、青翠秀丽,宛如浣纱少女,含情脉脉,令人浮想联翩。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险绝天下的西陵峡,西陵峡滩多水急,白浪飞舟,两岸奇峰异谷,风景如画,而且成群结队的猿猴们在高声大叫,似乎在向我们显示它们的勇敢以及力量。

我身边的人在大声惊叹着这三峡风光的秀丽和神奇,个个全然不顾这江流的险急,这小舟随时可能触礁的危险,而掌舵的老船工看似闲庭信步,实则四两拨千斤,这船上的三四人的性命全在他掌舵的一瞬间。

不知不觉,片片帆影变为渔火点点,夜幕已降临了,我想什么时候才能到江陵呢?今晚又将在哪里过夜呢?正在思考之际,老船工将船停了下来,说:“江陵了!”江陵到了,一日就到了江陵,真好!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

夜已深沉,清泠的铁栏爬满伤感,月如钩。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忽然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我的丝愁,官吏带来的是皇上大赦的消息。真是“山重水复一步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心头的愁顿时烟消云散。

晓雾将歇,我踏上一叶孤舟,离开白帝城,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江水飞漱与两岸青山之间,滚滚长江东逝水,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已被我抛入滔滔江水之中,随波而逝。五彩缤纷的云彩如仙女的丝带般,缠绕着群山,实是欲界之仙都。两岸连山,略无阙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岩多生怪柏。甚是奇险。素湍江水,回清倒影。山如战士一般围绕着水,水似明镜一般倒映着山,折射出人间百态。

云流动的很快,就如那湍急的江水,我为之心情畅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舟行急速,船在江中流驶如飞,江流奔泻,不可遏制,但真远不及我那可急切的心。两岸猿猴也过来凑热闹,倒挂于悬树之上,不禁发出阵阵鸣叫。空谷传响,称之为绝唱。叮嘱我,轻舟似箭,已穿破一切艰难险阻,前途开阔,人脱劫难,心中的灰暗已支离破碎,再也拼不完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会发来。

舟在江中乘风破浪,下一座山仿佛张开手臂,迎接我这位远方的客人。

此情,此景,诗句如泉喷涌而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云悠悠,江长冲荡,我的下一座山一不远…。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意: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早发白帝城》改写作文

一大早,我背起行李,走出白帝城,似乎过了一千里,看见了家人和朋友扩写早发白帝城古诗作文作文。我呼吸了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快步往山下跑,一路上还在胡思乱想,回忆当初,也走在一样的阶梯上,可如逆水行舟,心情不舒畅,可如今如同顺流而下,心情舒畅极了。不知不觉,我已下了足足有三千尺的阶梯,看了看白帝城的城门,我才意识到我已告别了彩云缠绕的白帝城,脚却一点不痛,一叶小舟已停在山边等了我好久,坐上小舟,速度超快,似乎会飞起来,一日还不到就来到了千里以外的江陵。

一开始流放来白帝城,我最讨厌那些猿猴啼叫,可现在听起来却宛如一首歌,听着它们的声音,再一睁眼,我已过了万重山,耳边呼呼的风声叫醒了我,使我看到了三峡格外壮观的景象。

早发白帝城改写作文

看着将要回家睡觉的夕日缓缓落下,我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这是否就是我此时的心境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没想到带来的竟是皇帝大赦天下的好消息,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第二天一早我便又乘上了那叶小舟。我站在船头,此时正是曙光初灿的时候,放眼望去,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四周的群山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分外壮观。江面上翻腾着的薄雾与朝霞互相辉映,缓缓流动,船就像在仙境中游走一般。流水在我耳边汩汩流淌,只见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的涟漪,一圈一圈向外荡漾开去。两岸的石壁被江水冲荡的千奇百怪,有的似精心雕刻的盆栽,有的似巨大的花骨朵,有的似天空中浮动着的浪花,这奇妙的景象使我看的目不暇接。两岸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似一匹奔驰着的野马,又如手握宝刀的战士,有的险峻陡峭,好似插入云峰的宝剑,又如攀入巅峰的云梯,真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啊!青林翠竹使我陶醉其中,新芽绿枝与苍天大树争相辉映,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前方轻雾飘荡,恰巧给远处的万重山、千叠水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的面纱,显得格外诱人,令人神往。实是欲界之仙都。

也许是鸟儿的鸣叫太清脆,也许是为了我的快乐,竟引来了河岸上无数猿猴的欢啼,清脆嘹亮的猿声在天空中此起彼伏,画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情,这样的景,让我脱口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考零分作文早。

班级“发洪水”事件作文。

班级发洪水事件作文。

早教主题活动方案。

亲子早教活动方案。

《早发白帝城》改写作文

春水荡漾的时候,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船窗照到我的脸上时,我知道我该走了。千古的白帝城、真诚的朋友,我将别去。

离别白帝城的时候,朋友们在岸上依依不舍地挥手致别,而美丽的云彩在阳光下艳丽媚人。游船飞快地穿行在江面上,我凭栏而立,帆影点点中,只见两岸云天一线,水急浪高。瞿塘峡两岸峰崖对峙,江水激流涌入峡谷,喧腾咆哮,两岸峰峦连绵,百米宽江面窄如走廊。

巫峡的风光更是幽深秀丽,峰回水转,雨雾朦胧中神女峰山姿挺拔、青翠秀丽,宛如浣纱少女,含情脉脉,令人浮想联翩。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险绝天下的西陵峡,西陵峡滩多水急,白浪飞舟,两岸奇峰异谷,风景如画,而且成群结队的猿猴们在高声大叫,似乎在向我们显示它们的勇敢以及力量。

我身边的人在大声惊叹着这三峡风光的秀丽和神奇,个个全然不顾这江流的险急,这小舟随时可能触礁的危险,而掌舵的老船工看似闲庭信步,实则四两拨千斤,这船上的三四人的性命全在他掌舵的一瞬间。

不知不觉,片片帆影变为渔火点点,夜幕已降临了,我想什么时候才能到江陵呢?今晚又将在哪里过夜呢?正在思考之际,老船工将船停了下来,说:“江陵了!”江陵到了,一日就到了江陵,真好!

高考零分作文早。

班级“发洪水”事件作文。

班级发洪水事件作文。

早教主题活动方案。

亲子早教活动方案。

改写早发白帝城作文

我是李白,字太白。安史之乱期间我糊里糊涂加入了反派,结果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被流放到湖南的夜郎。唉!真是倒霉!我现在已经年近60岁了,被流放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唉!

我坐在小船上,漂往流放的地方。唉!好郁闷啊!要被流放到夜郎,那我可能再也回不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到了白帝城。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皇帝宣布大赦天下!也就是说我也被赦免了!太棒了!可以回去了!太棒了!真是上天有眼,我激动地手舞足蹈。

第二天清晨,我又坐上小船,要告别白帝城,去往江陵。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把我迷住了。周围的山连绵起伏,高大挺立,层层叠叠,许许多多的山形成了大峡谷。远处的高山上有一座小小的白帝城。薄薄的、五彩斑斓的云朵环绕在白帝城的上方,四周仙气飘渺,好似自己身处仙境一般,眼前的风景美丽而又梦幻。小船顺流而下,我很快就可以到达江陵了。

两岸边有许多可爱的小猿猴在不停地啼叫,声音是那么的动听,是那么的轻快,又是那么的喜悦,他们似乎也在恭喜我:“恭喜你,李白,你被赦免了!恭喜你,你不用再去流放了!”我的心情一下子愉快了百倍。不知不觉中,我的小船已经穿越了千千万万座山。

我眼前的景色太美了,我有太多说不完的话语,于是我就在小船上提笔写下了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希望这首诗能流传到万年之后,让更多的人看到白帝城的美景,感受到我当时的心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作品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还:返回。

(7)猿:猿猴。

(8)啼:鸣、叫。

(9)住:停息。

(10)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以及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推断,这首诗应当是他流放中途遇赦返还时所作。

整体赏析。

《早发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

此诗是在优美的环境描写中发端的。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描写舟行迅速。“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极力形容船行之快,简练有力,平仄相间,声调抑扬,富有诗意。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后两句是此诗的精华所在。第三句的境界非常神妙。从奉节到江陵,中间要经过长江三峡,两岸连山叠嶂,“常有高猿长啸”,特别容易引起羁旅之人的伤感。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古诗《早发白帝城》是二年级第四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因而,设计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第二课时巩固所学生字,并指导书写。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读——识字教学。设计多样形式,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2、讲——理解诗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图画,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读——体会情感。简介诗作背景,体会思想感情,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小船的轻快,并借此抒发了诗人流放遇赦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用“千里”跟“一日”对照,夸张地表达了船行速度的快,一个“还”字,在平淡中包含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时的兴奋、喜悦的感情。正是在这种情感之中,诗人也顾不得细细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只用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的万重高山,进一步描写“舟—轻”“水—急”,充分抒发自己的无比欢乐之情。全诗不但气势豪放,而且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早发白帝城》

1、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交流作者资料: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教师加以补充。

二、初读古诗,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诗题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

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白帝城和江陵分别在什么地方?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西陵峡——瞿塘峡——夔门——白帝城)一路上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佳作。

三、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汇报自学情况。

1、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第一句你读懂了些什么?

3、李白的路途中有哪些见闻?船真的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快吗?

五、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1、启发谈话: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望庐山瀑布》,你一定感受到李白是(生答:豪放,喜欢自由的人,可是,在759年3月,诗人58岁时因受政治牵连,流放夜郎。)。

2、出示诗句:

“去国愁夜郎,投身穷荒谷。”(李白)。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二首》)。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杜甫《寄李白十二白十韵》)。

3、学生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四人小组合作理解诗句。

4、指名说你读懂了夜郎是个怎样的地方?

5、小结:的确夜郎诗歌穷山恶水的地方,连生存下去都觉得难,更可悲诗人的内心备受煎熬。

6、出示诗句: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普可恨,浮世谪仙悲。”(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7、根据注解自由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李白的内心受怎样的煎熬?(指名回答)。

六、领悟诗情,细致品读(再次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回答相关的问题)。

1、诗人飞快的拨转穿透,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就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诗人在得到大赦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的绮丽景色时,那种信息的样子吗?读一读,体会,感悟,在自由描述。

2、第二句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3、知道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一读,说一说理由。

同学们毒的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生: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白云间的白帝城格外漂亮。

生:猿声悲啼本是使人很不舒服,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声啼叫像在为他欢呼,向他磁辞行。

生: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生做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这祖国的美丽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南中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生:诗人心情愉悦猿猴声瓷器皮肤,小舟飞速越过重重高山。

4、大声有感情朗读,这名度,评议,愿意读的站起来高声朗读。

5、配乐全体背诵。

七、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性穿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境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谈论李白诗善用夸张的特点。

1、谈话:李白诗善用夸张手法,这首诗哪句运用的是夸张手法?(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下面诗句种哪里运用夸张?

出示《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指名回答。

《早发白帝城》教案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二、解题。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三、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六、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2、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3、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4、指名读,评议。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

6、背诵。

七、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赏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小船的轻快,并借此抒发了诗人流放遇赦的轻松、喜悦的心情。用“千里”跟“一日”对照,夸张地表达了船行速度的快,一个“还”字,在平淡中包含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时的兴奋、喜悦的感情。正是在这种情感之中,诗人也顾不得细细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只用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的万重高山,进一步描写“舟—轻”“水—急”,充分抒发自己的无比欢乐之情。全诗不但气势豪放,而且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或v)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还:返回。

(7)猿:猿猴。

(8)啼:鸣、叫。

(9)住:停息。

(10)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u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此诗也叫《下江陵》。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评析】。

“朝辞白帝彩云间”气势不凡,深得李白奔放之风。高高的白帝城矗立白云霞光中的形象展现眼前。一个“辞”字拟人了白帝城,传神,难怪大散文家余秋雨小时候读到这句诗时把白帝想象成一个穿着白袍的长者了,“辞”字隐含诗人对山水一贯引为知己的态度(可参看我的以前赏析李白的作品类),也表现了诗人欣喜情态。

“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惯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言船行极快,反映了诗人舒畅自由的心情。

“两岸猿声啼不尽”,此猿声当不是悲啼,有前人说此句借悲哀的猿啼反衬诗人的喜悦之情,很是牵强。从整首诗看,诗人融情与景,情景浑然一体,不存在反衬、“以衰写乐”与整体气氛相违背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反衬说”在这里很不和谐,如果是反衬,应该把猿声写的更悲切才对,但在翻译上显然不通。合理的翻译应该是“两岸猿声不停,平时感觉悲凉这时却没有,反而感到有些清脆了”,实际上还是融情与景,诗人的愉悦心情冲淡了猿声的悲凉。

“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写法一样,但更加显得诗人心情之轻松,一幅“轻舟”顺流直下,轻飘飘的越过“万重山”的动态画面犹在眼帘,让人无限轻松。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唐朝另一位诗人登科后曾写诗云:“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其艺术手法和此诗相近,心情也大约可同李白此时心情。

全诗无一处写情,又处处含情,王国维云:“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诗就是这样,我和物浑然一体,无法分辨了。

【讲解】。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4]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公元701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英汉对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