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心得以及启示(模板21篇)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心得以及启示(模板21篇)

ID:9221052

时间:2024-01-14 17:33:06

上传者:雨中梧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学习形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心得以及启示

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到北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

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父亲先后都担任过义务护边员,一干就是几十年。自从2004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拉齐尼·巴依卡便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铿锵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救人事迹心得感受

拉齐尼·巴依卡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我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热爱祖国、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美德,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大家在缅怀英雄的同时,纷纷学习英雄事迹,表示要让英雄精神在帕米尔高原世代传承下去。护边员阿力木江·阿力甫:“拉齐尼哥哥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他是我的榜样。他曾经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边境线。我会努力完成拉齐尼哥哥没有完成的夙愿,像他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护边员。”

3月3日早上十点,在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六小学六年级三班,老师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拉齐尼·巴依卡舍己为人,忠诚坚守的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感动。学生王恺丰:“我非常感动,我也要好好学习他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环路北社区党委书记盛筱榆:“通过学习拉齐尼·巴伊卡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们倍受触动。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坚守一线,履职尽责,真抓实干,让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3月2日,昌吉市公安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的视频资料。广大公安干警表示,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昌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黄新:“作为一名刑侦民警,我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忠诚的人民卫士。”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长周伟强:“我将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学习拉齐尼·巴依卡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的精神,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在新时代做奉献、立新功!”

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我要带头宣传好拉齐尼的英雄事迹,鼓励身边群众学习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奋发向上、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同时,我要以宣传拉齐尼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凝聚起我们党支部的力量,团结带领大家扎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让我们的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富裕。”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参考模板

拉齐尼·巴依卡,男,党员,塔吉克族,1979年出生,生前是x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他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x内外,感动无数军民,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成立100周年。

作为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曾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于奉献、始终爱国、忠于国家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群众中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我很感动,觉得拉齐尼·巴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传递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我相助他人。这正是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真实写照。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用赤诚为民情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

拉齐尼·巴依卡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激发起广大民辅警的工作热情。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性意识,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爱岗敬业、担当作为,为实现x社会稳定和x久安总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拼尽全身力气将落水孩子托出水面,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我们广大干部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向英模学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措施,号召广大民辅警和群众学习英模群体们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精神,更好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时代精神,聚焦社会稳定和x久安总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心得以及启示

扎根高原,默默奉献,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护边的故事,在新疆大地家喻户晓。

拉齐尼·巴依卡当选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他又有了个新身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3年他围绕民生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12份议案。

过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边境线上的护边员数量很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为此,拉齐尼·巴依卡提议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

拉齐尼·巴依卡的议案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定期轮休倒班、待遇提高,边境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巡逻线建起了执勤房,护边员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巡逻队配备专业的巡逻车、对讲机、望远镜和卫星电话,改变了过去“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巡边方式,边境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拉齐尼·巴依卡还格外关注护边员的社保和医疗问题,真正让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6月,拉齐尼·巴依卡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为了更好地履职,把民众心声带到两会,他走遍当地农牧区,关心家乡建设与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生活都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巡边队伍。

月、11月,拉齐尼·巴依卡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领奖后他曾说道:“这些奖不是颁给我一个人的,它属于默默无闻巡逻在边境线上的所有护边员。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一定会履行好一名共产党员护边员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守好边境线,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的祖国永远安宁。”

如今,英雄已经离去,但他似乎并没有走远。因为,千千万万个像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护边员,如同一只只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万里边防线上。拉齐尼·巴依卡昔日的同事创作了一首诗歌,以此纪念这位心中的英雄:

帕米尔的晨曦,

是您飞翔的起点。

慕士塔格顶峰,

是您驻足的地方。

云端守边的“帕米尔雄鹰”啊,

请带上我们的思念,

继续展翅翱翔……。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英雄救人事迹心得感受

春节前夕,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人邓卫平一行赴新疆慰问拉齐尼·巴依卡烈士亲属及见义勇为模范群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接见了邓卫平一行。

在喀什举行的慰问表彰座谈会上,邓卫平代表中央政法委、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向拉齐尼·巴依卡烈士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妻子阿米娜·阿力甫夏和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儿子拉迪尔·拉齐尼以及模范群体进行慰问并颁发了慰问金。他表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先进典型,他们用危难当头、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展示了人间大爱,用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果敢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拉齐尼·巴依卡模范群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舍己为人的英雄壮举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疆各族群众互爱互助、民族团结,为社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邓卫平强调,要以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见义勇为群体的先进事迹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见义勇为英模、感恩见义勇为英模、学习见义勇为英模的良好风尚。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宣传褒奖见义勇为人员的生动事迹和崇高精神,传承真善美、传播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崇尚正义、追求崇高、勇于担当、见义勇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维护、优待保障和激励表彰,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动能,为在全社会树立起甘于奉献、担当奋进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形成见义勇为良好社会新风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宣读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关于授予拉齐尼·巴依卡等六名同志“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群体”称号的决定》,并为拉齐尼·巴依卡亲属、见义勇为模范群体发放奖励金和抚恤金。见义勇为模范群体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木沙江·努尔墩作了发言。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发言时说道“非常感谢党和组织的关心关爱,只要有党和组织在,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我一定会教育好我的孙子孙女,让他们向父亲学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从解放初期至今,巴依卡一家三代用满腔赤诚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几天前,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宝贵生命。现在,他的父亲表示要将获救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孙子。巴依卡一家将对家的情感深凝在对祖国的担当,对他人的大爱上。而这种精神仍将延续,因为拉齐尼·巴依卡的女儿说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爷爷和父亲的言行,是她传承到的最好的家风。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巴依卡一家的善良与担当,就来自那个叫“家风”的精神原乡。中国人的家风,是《静夜思》里的中天明月,是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也是像巴依卡一家那样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动人篇章。

守望家风,就是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大河之中的浩荡清流。传承优良家风,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的伟大精神力量。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思想汇报范文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负出仕建功之志,采大儒众家之长,勤勉克己、经世致用,洋洋洒洒写下千古传颂的“横渠四句”。在中国******百年历史长河之中,“横渠四句”的价值内涵,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学习党史,亦是对前辈美好精神境界的理解与传承。

“为天地立心”,有气吞山河的远大抱负。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四方之志。自党成立,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的是何等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举国同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内在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不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新时代建设,国家始终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是共产党人心中最鲜艳的底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

“为生民立命”,有心系苍生的热忱信念。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都是x的护边员。1月4日,在巡防过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41岁的生命,他化作一只雄鹰,继续守卫着帕米尔高原。从孟子论水,到孙****命,“民生”是贯穿历史的永恒命题。过去,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来,新冠肺炎肆虐、贫富差距凸显,民生挑战依旧严峻,需要真正将人民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为本、为民****的深刻烙印。

“为往圣继绝学”,有继往开来的崇高理想。共产党诞生之际,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存亡、民族独立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带领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未知道路上磕磕绊绊、摸索前进。今日,我们步入了新时代,但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未变。今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正是这样一份初心,指引我们取得了瞩目成就,也只有永葆这份初心,才能在新发展阶段承伟业、启未来,奋发有为,接续奋斗,实现伟大梦想。

“为万世开太平”,有胸怀天下的宏伟担当。局部战争频发、********尖锐,让全球动荡不安;贸易壁垒高筑、新冠疫情肆虐,更令世界风雨飘摇。和平,是共产党的立世之基石;和衷共济、守望相助,是时代的呼唤;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的要求。“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向未来,每一位共产党人既要保留一身正气,香在港****问题、国际事务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秉持以和为贵,担重任、善助人,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大国风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布满荆棘却也星河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体悟,更在感动中收获。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将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赋予“横渠四句”新的内涵。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参考模板

2021年1月4日,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引导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聚焦先进,学习先进,地委决定,在全地区广泛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活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

学习他爱党爱国的情怀。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12岁开始,拉齐尼·巴依克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他骑着牦牛与边防官兵常年在边境一线踏勘巡逻,以家国情怀践行“缺氧不缺精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身体力行,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民族气概。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作为最大追求,把对党对国无限忠诚融入到守边护边事业中,矢志不渝传承着爱国戍边精神。

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他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2021年1月4日,在x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做完核酸检测准备去餐厅吃饭时,听见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陷入人工湖冰窟,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路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在水面,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孩童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面对生死毫无畏惧,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生命的最后光辉托举起另一个幼小生命的新生和希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学习他使命在肩的政治品格。拉齐尼·巴依卡始终牢记责任、牢记父亲教诲,身体力行践行铿锵的铮锋誓言。一次巡逻中,牦牛踩塌了石头,山上的碎石片砸在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劝他返回,拉齐尼却说:“我还没完成任务呢。”强忍剧痛,拉齐尼仍坚持为官兵探路。10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拉齐尼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一大批牧民自觉地投入到守边护边当中,形成了“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钢铁长城。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把人生追求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无私春献勇于牺牲,用激情和汗水书写了靓丽青春、创造了辉煌业绩。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典型,是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他的爱党爱国的情怀、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使命在肩的政治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虽然他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任然留在所有党员的心中。向先锋模范学习,向优秀党员靠拢,我们在感动于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的同时,也要更加奋发有为,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贡献,努力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记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不畏艰险,持之以恒,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拉齐尼·巴依卡提出: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防止边境“空心化”问题。议案提交后很快得到回复,2018年底,新疆各地护边员待遇有所提高,人员也得到有效补充。

2018年以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的边境线上只有2000多个护边员,边境线长、点多面广、边境防控任务繁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便将相关议案带上了当年的全国“两会”。议案得到回复后,护边员力量迅速增到7560多人,待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拉齐尼·巴依卡所提议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仅使得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了、待遇提高了,边境线上的基础设施更是得到了很大改善。护边员的工资能达到2600元,“守边受穷”已经成为历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力甫·木沙说,“现在护边员年收入可达31200元,县里的每户贫困户家庭都有护边员,这样每家都有了长期稳定收入。”

如今,边境线上网络通了,电通了,道路通了,护边员的执勤房也建设起来了,政府为护边员配备了专业的巡逻车、卫星电话等装备,他们不再风餐露宿,工作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让边境管控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定。

在边境线上,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对于拉齐尼·巴依卡来说,几种身份的叠加,让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每次巡边放牧,他都要到牧民家里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询问牧民家里有什么困难,把基层的声音实实在在带到“两会”上去。“两会”结束后还主动要求进社区、进单位、进牧区宣讲,再把党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近日,听闻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遇难的英勇行为,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干部员工为之震惊,扼腕叹息、深深缅怀,为他点赞、向他致敬。

“感激您培养出优秀的‘帕米尔雄鹰’,17年如一日巡线保边,为国奉献。今后家里的困难,孩子的教育,我们定将全力相助,华电新疆公司就是您坚强的后盾。”1月16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明一行受公司党委委托,前往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家,看望慰问其家属。

高明将10万元慰问金送至家属手中,转达华电党员干部的敬意。华电喀什热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小平,全国劳动模范、喀什热电公司设备维护部主任买买提·托合提一同看望。临别之际,一行三人紧握拉齐尼·巴依卡父亲的双手,并送上代表个人心意的5000元慰问金。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连日来,华电新疆公司党委号召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在系统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作为华电新疆人,要弘扬志存高远、扎根边疆的“雄鹰·胡杨”精神,建功西部、奉献边疆,以实际行动不断开创华电新疆工作新局面,争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据了解,多年来,华电新疆公司积极践行“雄鹰·胡杨”精神,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累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1.98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和项目发展;捐建13所幼儿园、学校,援建6所卫生院、2座光伏电站;先后选派79名扶贫干部接续奋斗,帮助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定点扶贫的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对口支援的喀什市和7个“访惠聚”驻村点及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贯穿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新疆公司系统52人结对认亲80户,累计走访16537户次。作为华电在南疆的唯一企业,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干部员工扎根南疆,秉持“奉献光明温暖,造福南疆人民”的企业使命,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买买提·托合提、央企楷模艾尔肯·买买提等先进人物,他们是华电人扎根边疆、坚守“雄鹰·胡杨”精神的优秀代表。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感受

3月3日电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各族人民迎接建党百年、踏上新征程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出生,2001年入伍,2003年退伍后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学学习期间,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共产党员,他接过祖父、父亲巡逻向导接力棒,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执着坚守在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年守边护边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进步,为当地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护边员、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同年10月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和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拉齐尼·巴依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的优秀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杰出榜样,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先锋模范,是爱国拥军、巡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双拥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和新疆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个人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心得体会

3月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我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乌什县英阿瓦提乡干部群众听到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后,感到英雄模范就在身边。英阿瓦提乡党委书记肖俊胜说:“眼下,英阿瓦提乡正忙于春耕备耕、麦田春灌、果园追肥、技能培训等工作,我们将以‘时代楷模’精神为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来守护好边防,维护好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边境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富蕴县委宣传部驻该县库尔特乡达拉阿吾孜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海拉提·赛力克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拉齐尼·巴依卡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担责任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护边员其拉克·买买热依木从事护边员20年,常年放牧巡防在边境第一线,被当地边防连队和农牧民称作村里的“活地图”。他说:“拉齐尼·巴依卡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英雄赞歌!作为一名护边员,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34岁的乌恰县吾合沙鲁乡恰提村村民斯迪克·塔西坦也是一名护边员,收看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他感动地说:“拉齐尼·巴依卡是我们护边员的榜样,我会担起他的责任,继续守好祖国的边境线,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护边员永新杰。“我要把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精神支撑、一种持久动力,做守护边境线的表率。”永新杰说。

完成未竟事业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莎车县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干部乔江涛说,拉齐尼·巴依卡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将把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立足自身岗位,开展好社区各项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好。“正是一个又一个像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共产党员,努力拼搏、奋斗,乃至牺牲,使党旗更加鲜艳,使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人民心中闪耀着更加夺目的光彩。”托克逊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警白克力·热西提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打头阵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向拉齐尼·巴依卡致敬。

“拉齐尼·巴依卡守边护边十多年,被当地群众称为‘帕尔米雄鹰’,他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坚守诠释爱国忠诚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精河县乐助的士爱心车队队员刘振国说,作为爱心车队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学习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个人心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负出仕建功之志,采大儒众家之长,勤勉克己、经世致用,洋洋洒洒写下千古传颂的“横渠四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之中,“横渠四句”的价值内涵,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学习党史,亦是对前辈美好精神境界的理解与传承。

“为天地立心”,有气吞山河的远大抱负。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四方之志。自党成立,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的是何等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举国同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内在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不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新时代建设,国家始终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是共产党人心中最鲜艳的底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源泉。

“为生民立命”,有心系苍生的热忱信念。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都是新疆的护边员。1月4日,在巡防过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41岁的生命,他化作一只雄鹰,继续守卫着帕米尔高原。从孟子论水,到孙革命,“民生”是贯穿历史的永恒命题。过去,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来,新冠肺炎肆虐、贫富差距凸显,民生挑战依旧严峻,需要真正将人民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为本、为民请愿的深刻烙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x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到x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

祖孙三代忠诚守护祖国边境。

拉齐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x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从1957年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就自荐成为了部队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后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巡边棒”。

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由于地势险要,巡逻不能乘车,只能借助牦牛。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成为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巡逻在这条边防线上。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x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x的拉齐尼·巴依卡在x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的一头白牦牛。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14年,它在跟随拉齐尼护边途中,不慎受伤而亡,这成了拉齐尼多年的隐痛。

“刚到x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如今。

边境线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

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铿锵的铮铮誓言。

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习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党员心得

洁白的衬衫,鲜红的领带,黛黑的帽子。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穿着漂亮而崭新的民族盛装,静静地聆听着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常年巡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脸庞黝黑黝黑,只有额头一小块是皮肤本来的颜色——那是帽子遮挡的效果。

大会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

为了这次盛会,拉齐尼•巴依卡从遥远的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骑牦牛、坐汽车、乘飞机,历时整整两天,终于来到首都北京。同样为了这次盛会,一直勤俭简朴的他,破例花了1300元钱,从头到脚换了个遍。

接过沉甸甸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奖牌,拉齐尼•巴依卡的情绪异常激动,他说:“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今天我接过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7000多名护边员的。我一定特别珍惜这份荣誉,一辈子保护好国家的边境线。”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71年来,拉齐尼•巴依卡和父辈们踏遍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和千千万万各族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一起,筑起“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而今,他又在潜心培养第四代接班人。他说,如果身体好的话,我就这样一直守下去。最后守不动了,也要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为国戍边,保卫国家。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

“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拉齐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月4日,他为抢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生命定格在41岁。

“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

“我与拉齐尼是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相识的。每次参加会议,我们就一起学习讨论,返回工作岗位后也保持着联系,像兄弟一样亲密。”麦麦提·居马说,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们5位全国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他俩住同一宿舍。在麦麦提眼中,“他勤奋好学、热情开朗,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拉齐尼,你知道吗?你不只是救了一个孩子,还救了一个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汉族;赶来救援的人有维吾尔族、有汉族,可以说,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麦麦提感慨地说。

“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拉齐尼年近七旬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双眼含泪,紧盯着照片中儿子的脸庞,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喃喃自语:“拉齐尼一定会去救人的,这就是他会做的事……”

拉齐尼的家在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河谷沟壑遍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驻守在这里的,是喀什军分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

拉齐尼·巴依卡家里有一间陈列室。房间不大,里面存放着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还有早年巡边用过的望远镜、水壶、马鞍等。在一个木制相框里,镶嵌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名战士正和一位头戴塔吉克民族特色帽子的老人交谈;老人便是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爷爷凯力迪别克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最早的向导,也是塔吉克族中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爷爷年龄大了,给边防战士做向导的担子就落到拉齐尼父亲的肩上;父亲一干就是32年,行程约4万公里,足迹踏遍防区每一个角落。

拉齐尼听着边防官兵为国守边的故事长大,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护边员。初,他从部队复员后,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机会,毅然接过祖辈父辈手上的接力棒,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拉齐尼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边护边70多年。在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引领下,当地牧民纷纷加入到巡边护边的队伍中。如今,在当地,“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各族群众筑起铜墙铁壁,守护一方安宁。

“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20,拉齐尼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次巡边归来,他都会带着问题深入各族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求学务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走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线,导致护边员队伍青黄不接。拉齐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年,他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防止边境“空心化”的议案,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精神学习心得

“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拉齐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月4日,他为抢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生命定格在41岁。

“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

“我与拉齐尼是在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相识的。每次参加会议,我们就一起学习讨论,返回工作岗位后也保持着联系,像兄弟一样亲密。”麦麦提·居马说,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们5位全国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学参加培训,他俩住同一宿舍。在麦麦提眼中,“他勤奋好学、热情开朗,他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拉齐尼,你知道吗?你不只是救了一个孩子,还救了一个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汉族;赶来救援的人有维吾尔族、有汉族,可以说,这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麦麦提感慨地说。

“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拉齐尼年近七旬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双眼含泪,紧盯着照片中儿子的脸庞,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喃喃自语:“拉齐尼一定会去救人的,这就是他会做的事……”

拉齐尼的家在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河谷沟壑遍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驻守在这里的,是喀什军分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

拉齐尼·巴依卡家里有一间陈列室。房间不大,里面存放着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照片和荣誉证书,还有早年巡边用过的望远镜、水壶、马鞍等。在一个木制相框里,镶嵌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名战士正和一位头戴塔吉克民族特色帽子的老人交谈;老人便是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

爷爷凯力迪别克是红其拉甫边防连最早的向导,也是塔吉克族中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爷爷年龄大了,给边防战士做向导的担子就落到拉齐尼父亲的肩上;父亲一干就是32年,行程约4万公里,足迹踏遍防区每一个角落。

拉齐尼听着边防官兵为国守边的故事长大,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护边员。2004年初,他从部队复员后,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机会,毅然接过祖辈父辈手上的接力棒,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拉齐尼一家三代人,接力守边护边70多年。在这种爱国奉献精神的引领下,当地牧民纷纷加入到巡边护边的队伍中。如今,在当地,“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各族群众筑起铜墙铁壁,守护一方安宁。

“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2018年,拉齐尼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次巡边归来,他都会带着问题深入各族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求学务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走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线,导致护边员队伍青黄不接。拉齐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2018年,他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防止边境“空心化”的议案,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年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x维吾尔自治区x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x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1月4日中午,寒风刺骨。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教师陈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在校园里的人工湖边玩耍。冰面突然坍塌,儿子不慎落入4米多深的冰水中。救子心切!陈晓琴冲过去拉扯儿子,不料也同样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这时,路过此地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听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迅速向湖边跑去。只见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

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齐尼·巴依卡厚厚的棉衣,迅速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向上托举。

噩耗传到帕米尔高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正在家里喂牦牛。视频中,她含泪回忆道︰“去喀什培训之前,他还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能有5头牦牛参加巡边任务了。”说完,她便提出结束视频通话:“不想说了,心里疼得很……”

视频中,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未语泪先流。1月5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她,放下仍在住院的孩子,奔向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陈晓琴抱着拉齐尼·巴依卡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晚上,两个孩子来到她住的宾馆。自从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他俩就没有合过眼。陈晓琴让兄妹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说:“爸爸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说:“爸爸是为了救人才牺牲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我想爸爸,我没去过北京,但我不怪他……”

1月5日下午,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他的家乡提孜那甫村举行。人们默然肃立,静静送他最后一程。悲伤和不舍,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以及感受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雪峰连绵,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挑战人类生存极限。

在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71年。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一干就是23年。

从步伐矫健的小伙,到两鬓斑白的蹒跚老人——1972年,爷爷走不动了,把担子交给了父亲,父亲走过32个春秋,把担子交给他。

2004年开始,拉齐尼·巴依卡爬冰卧雪,行走千里边防线。

雪崩、滑坡、泥石流,相伴而行。雪山深处,每一个山口、峡谷,每一道河流、沟壑,每一块界碑、坐标,都留下他巡逻护边的身影。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爷爷和父亲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刻在了拉齐尼·巴依卡心中。

也是2004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高山峻岭间,地势险要,他们无数次与死神擦肩。他救过边防战士的命,也被战友们救过命。

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的拉齐尼·巴依卡始终坚守。他的经验,让危难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难走的巡边路,他熟悉得像自家的院子。哪条路可以骑牦牛,哪座山必须徒步翻,都是拉齐尼·巴依卡冒着生命危险蹚出来的。

有一次巡逻遇大雨,山上洪水引发泥石流,巡逻队陷入险境。落石砸中了他的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不顾劝阻,坚持前往探路。2小时后,他找到一条安全的路,指引大家突围脱险。

越是危急时刻,他越是勇毅坚决。

早在2011年11月,他就在冰雪中救过人。

那是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沟,暴雪突袭,一名战士不慎掉进雪洞,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

生死一线,拉齐尼·巴依卡十分冷静。他让大家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奋力施救。

两个小时后,战士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谁能想到,9年后的跃入冰洞,他却回不来了。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18年,拉齐尼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次巡边归来,他都会带着问题深入各族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求学务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走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线,导致护边员队伍青黄不接。拉齐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2018年,他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防止边境“空心化”的议案,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