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ID:9269970

时间:2024-01-15 05:34:15

上传者:XY字客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他人。以下范文中的案例和经历都是真实的,这些作者通过写心得体会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11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11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法治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法治教育日益成为重要的课程。参加劳动法治教育课程是每个员工应尽的责任,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最近,我参加了一期劳动法治教育课程,下面我将就这次课程和我的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此次劳动法治教育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课程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支付、工时管理、社会保险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明白了劳动法的保护原则和实施方法。特别是对于合同签订和解除的相关法规,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保护自己的权益和正确处理与雇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劳动法治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并非无所不能,而是有一定法律约束的。同时,我也理解了自己是劳动合同的一方,不仅享受权益,也要履行义务。只有了解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成为劳动权益被侵犯的受害者。

然后,劳动法治教育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让我受益匪浅。在课堂上,老师不仅向我们传授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不仅使我对法律条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课后,我还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模拟。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使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劳动法治教育课程让我认识到法治是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办事,才能摆脱传统的劳资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员工,我们要做到合法合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自身权益。作为雇主,也要遵循相关法律,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劳动法治教育课程是对每个员工进行的必要培训。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同时,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让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劳动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只有通过法治的方式,才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共赢的局面。无论是作为员工还是雇主,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为营造法治的劳动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与劳动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巨大变化,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劳动过程指导、课程评价与建议部分的解读。

在学习《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过程中发现,劳动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境创设阶段的指导,在劳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对劳动场域方面的指导。同时删除了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了:

(一)拓宽了劳动指导的范围。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既有教师的指导,还有教师对家长和活动场域的指导。这样,家长理解知情同意,便能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劳动场域也会在工具设备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方面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劳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以我校的“金色田间垄上行”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来说,在活动开展前,就需要跟家长和活动场域进行多次沟通,同时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报备,以确保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二)强化了劳动素养的培养。

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在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中,老师们既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指导,更要在劳动过程中渗透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有安全保障的指导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推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学科新标准的出台,劳动课程评价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契合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将学生学习后的可能反映或表现作为考察的重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与已有的指导纲要比较,新课标中劳动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新增添的评价的3条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立足学生本身,更关注对学生的动态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育人,为具体的课堂或活动评价实施提供了准绳。

对比2022版课程标准和已有指导纲要中的平时表现评价,指导纲要侧重反馈的及时性,以自我评价方式为主,但新课标更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和效果,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且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方式有不同要求,更利于在项目体验式活动中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教师以鼓励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劳动过程中迎难而上,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综合评价将指导纲要中的学段综合评价进行了扩充,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予以综合评价,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还提出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置评价内容,因材施教,密切关注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除了在劳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外,还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的“实践记录单”进行结果性评价,最终,在活动结束后,给出实践活动的阶段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相较于指导纲要,2022版课程标准可操作性更强,对劳动教育的安全指导有更为明确的标准,评价方式由单一主导过渡到多元丰富,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建立起项目活动的有序性与自觉性。任何劳动都要保障安全,以免影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劳动安全是劳动体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劳动评价则是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助推器。两者结合,为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向高标准发展。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生存技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悟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参加了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填补课余时间,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实际的劳动体验,我们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更好的适应社会。

除此之外,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这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劳动效率更高,更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合作。

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家政、农业、手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技能。例如,糖果制作、插花艺术、家务劳动、地理知识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环保知识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而且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更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四段:我的收获和体会。

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感受到了自己在一个劳动团队中的重要性。

通过家政实践,我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家庭,学会了如何分配家务劳动,从而让家庭更加和谐。通过农业实践,我了解了自然的奥妙,更好地了解了农民劳动的不易。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第五段:总结。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希望学生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真正的自我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近日,六年级三个班的全体师生分别走进餐厅,进行劳动体验活动。看似简单的擦餐十一月的风还有些刺骨,清晨的风更是如此,当一队又一队的学子踏着晨露走向为期一周劳动的地方,他们的脸上没有不满,没有懈怠,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认真负责与对劳动的满腔热忱。带着这样的朝气,他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义务劳动。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一周来的工作还是有很多感悟的。听老师在班委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实在话,大家都还是有些畏难情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也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的。

这项传统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获得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的'报道,也获得了无数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同恩格斯所说,数万科大学子在这项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财管实验班同学们大学实践的第一课,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劳动教育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教师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参加了一期劳动教育课程的研修。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课程以实践为主,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劳动活动,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培养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研修中,我们通过亲自动手种植花草和蔬菜,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现代社会存在着功利主义导致的功利心理泛滥问题,让孩子陷入个人英才主义、追求高薪高职和物质享受的心理误区。而劳动教育正好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和社会价值,理解只有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孩子们勤劳、自强的精神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另外,劳动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社会,学生们过于重视学习,熬夜狂奔,缺乏锻炼和休息,导致身心疲惫。而劳动教育以锻炼身体为基本要求,孩子们通过植树、扫地等劳动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增强抗压能力,缓解学习压力。同时,亲身参与劳动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耐力,增强毅力和意志力。

最后,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体验社会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劳动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在研修中,我们参观了一家社会公益组织,学生们亲眼见到了一些弱势群体的困境,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课程研修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启示。通过这次研修,我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劳动者。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劳动是什么?在《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是美德,劳动为人称赞;在列夫托尔斯泰心中,劳动是生活,劳动是幸福……古今中外从古至今,劳动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当肯劳动,爱劳动,敬劳动。

劳动形美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层次明晰的菱、稻、荷,明亮整洁的房屋,干净透明的玻璃窗……是劳动美给我的直观感受。说到我国的传统年俗,打扫卫生定不可少。春节前夕,想必家家户户都会有大扫除的活动,为的是除旧迎新,为的是有一个向阳生长,朝气蓬勃的视觉体验和心里感受。一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也拿起了扫把、抹布和水桶清扫了我们学习的教室和通往教室的路。打扫完成后焕然一新的教室给了我“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的感觉,优质的环境不仅更加卫生,让学习都变得更加神圣了,简直让人惊觉劳动的造化之功。

劳动心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大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生活中,耕种、织布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诚然,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强大的力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然的,我们便不用被劳动琐事日日烦扰,但当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插禾秧、耕田地、收稻谷、锯竹木、扛粮袋、制家具、缝刺绣、织衣裳,掌大勺的田园生活短视频收获了全世界的注目和点赞时,我们也由心感叹“劳动之美永不过时”,劳动过程所带给我们的满足是机器无法传递的,我们需要劳动。农活厨艺样样精通,重活累活丝毫不畏,这样的李子柒,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使名副其实。许多网友也在其视频弹幕中留言“想要娶回家”“太美了,太棒了”等来表示对她的喜爱、佩服。视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李子柒与其婆婆脸上幸福的微笑,可见劳动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这便是劳动幸福的内涵!

劳动能美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有1。2个小时,而中国孩子平均每天只劳动12分钟!不得不说我们在劳动方面的缺失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是因为孩子的懒惰,还有家长对劳动之于孩子发展重要性的不肯定,显然更多家长会希望孩子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由此造成的高智低能、巨婴、啃老等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似乎也显示出劳动是作为一种能力而不仅是一种活动存在的了。长期不进行劳动学习,或许会丧失生活的能力?俗话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得先抓住她的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见劳动能力强的人是会闪闪发光的。

如今,我国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正在一步步加强,。而作为“德智体美劳”一员的“劳”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劳动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实行卫生包干方案、奖评文明寝室……是大学针对大学生实行劳动教育的常规办法,如此种种,便将劳动带到学生们的生活中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劳动了,更让大家从中慢慢感受劳动的快乐,体味劳动的魅力。

人生在勤,不劳何获?在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借劳动之笔,绘祖国蓝图!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应规定学生每天的课外劳动时间。同时,《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第一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以德育人,劳动第一,劳动是道德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稀,崇尚劳动,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双手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懂得感恩、重节俭、勤奋奋斗、团结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劳动教育逐渐减弱,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成为常态。许多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有不同的长度,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甚至看不起工人,不珍惜劳动成果,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会崩溃。缺乏劳动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呢?

《意见》的发布,从充分认识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受者。

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1、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增长技能,学会劳动。

1、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自己动手讲卫生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效果,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使计算机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3、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小组活动,成立综合实践组、科学组、环教组、手工组等,组织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双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4、结合具体情况,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一直认为,能体会到“独居”的人是一个成年人。但是接下来十天的专题课已经完全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来学校的第三天,我们开始了大一为期十天的军训生涯。不可否认的是,当我听说我们的军训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我们都避开了烈日,我暗暗享受了很久,轻轻叹了口气。“侥幸逃脱就好!”这十几天我以为可以轻松上场,但我不知道,但还是没有逃过这场灾难。

军训教的动作和高中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氛围。对,就是大气。高中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玩的心态参加军训的。当时教官对我们很温柔。想到这里,我只能用“魔鬼”来形容今天的教官。教官对我们真的很严格。我记得导师经常说的话:你要记住这是一个整体,不要在里面做个人动作。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你们都会受到惩罚...从此,“集体”这个词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我的心里。

不是不知道集体荣誉感,而是很少把它当成一件事。在过去,个人主义是最流行的东西。但是现在,当人们总是因为个人错误而受到集体惩罚时,他们不得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被惩罚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说到军训,我最怕的就是以军人的姿态站着。说起来丢人,这个最简单的动作简单到大家都不用学,但却是我最不想做的事情。不能说是对一个人毅力的最好考验。人是“动”的东西,也就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可见我们保持同样的姿势超过半个小时是很痛苦的。但是,即使不喜欢,也还是要去做。这是军训。其实站久了就知道了,只要不太注意,转移注意力,站成军人的姿势也没那么恐怖,可以习惯。

还是步入社会,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

这样,军训真的很可怕。一点快乐都没有吗?当然不是!我们每天都有相当多的时间休息,所以自然有很多快乐!课间,教官会让我们坐在一起,教我们唱军歌。导师也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我们一起玩。这就是“魔鬼的温柔”。休息的时候感觉很亲近。其实我们都一样。毕竟军人也是人。我喜欢教官教的《军中绿花》这首歌。尤其是军训的我,对这首歌更有感觉。

军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大。

学生。

活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挫折等着我们。我会牢记这十天的教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1]综上,劳动启航实践队对劳动教育的现状展开了调查。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本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秘书部,组织部以及宣传部。大家每个人都需在线下进行走访,最初始的三天,我们去各自的小区居委会进行调查,询问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类容的基本知识,并拍照记录。因为访谈来自于各自小区,所以市民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热心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青年人对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其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后期我们对我们高中的一些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确实比大众要深入的多,我们也及时的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六)调查过程。

20xx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三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xx年7月29日,劳动启航实践队组长交流会成功展开,会议伊始,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xx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举行了暑调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确定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对象和形式;随后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访谈问题的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组织部负责人针对纪律、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出要求。接下来副队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鼓励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全体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20xx年7月31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前期准备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五天。各部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只待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故劳动启航实践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一切准备就绪!

20xx年8月1日,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根据相关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各自在家乡开展暑调活动。本次的调查形式以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综合进行,队员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安排时间,确认合适的调查方式开展本次活动,做好相关调查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夏日炎炎,疫情肆虐,线下访谈活动显得更加艰巨,但队员们仍旧充满着热情,在防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查活动。

20xx年8月2日,自入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而在这两天的调查中,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劳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xx年8月3日,访谈活动进行到第三天,队员们依旧能克服网络不畅、天气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线上云采访和线下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当地劳动教育的普及情况。通过每日的访谈了解到,许多地区劳动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比较淡然,劳动意识相对薄弱。队员们也通过此次与广大群众交谈的机会,对劳动教育进行解说,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0xx年8月4日,副队长对第一阶段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醒队员们提前上交材料,以便宣传部的同学甄选照片,做好宣传。随后,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接着,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会议最后,队长对后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表示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劳动教育了解不多,提醒队员们在后面的调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对劳动教育进行知识普及;同时,队长强调,在后面的工作中仍要重视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广泛发放问卷,让更多的人帮助填写。

20xx年8月5日,劳动启航实践队走入校园,对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相对于学生,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充分。有部分老师一致强调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保洁方面,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学校也对劳动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下学期将开展劳动相关的课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要使全民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学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20xx年8月6日,根据前期安排,暑调活动的后半阶段要求队员们走进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通过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劳动课的开展还是相对较少,存在着劳动课让位于其他课程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推行劳动教育持赞成的态度,认为热爱劳动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且应终身进行,并支持开展劳动实践课,在课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0xx年8月7日,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为期七天的暑调活动顺利结束,尽管是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也依旧没有懈怠,做好最后一天的采访及问卷的发放工作。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对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采访,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同时,自己也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面向实践队队员各自的家乡以及关系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192份进行了回收,按总体有效回收份额为180份。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采取了excel进行图表分析。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其中总体问卷数进行分析,通过大众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这可能与她们经常出门锻炼,感受美好环境和逛街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25%。其次,在人员类别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职人员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19人,然次是退休人员,这群人为湖周围的常住居民,有26人,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多。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人员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的年龄占比比较集中,18岁以下占比3.62%,18-24岁占比为82.81%,24-30岁占比3.62%,40岁以上占比6.25%,可见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此年龄正是青年时期,是深入思想,决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年龄具有一定的调表性。

3.调查人员所受教育情况。

调查发现,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是祖国的最新鲜的血液,其态度与思想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故此次调查范围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4.调查了大众在生活中参与了那些劳动活动类容。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5.调查我国中小学存在哪些劳动教育问题。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

(二)总结及建议。

经过七天的调查活动,发现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必须从学校开始改变,才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资料提出的四点建议。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教育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位是学校形成浓厚劳动教育氛围的前提。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何为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即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反复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要求将文件精神“吃透”、“弄懂”,适时可以组织考试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完全“消化”;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不同项目的劳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案。只有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位,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扎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劳动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很少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尤其是多数小初高教师没有上过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劳动实践导师”、“劳模”、“社会劳动方面的名流”等专业人士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便于提升全校教师的基本劳动素养。如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模精神带到学校,同时可开展校内的劳模评选活动。只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才能更加专业的教育学生,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设置因地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核心。当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认识到位后,学校应该提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譬如:小学生在校内每周五最后一节进行一次大扫除课,在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中学生在校内主动承包校内一块责任区的卫生保洁与维护工作,在家中可以帮助父母至少洗一次衣、做一顿饭;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公益活动,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学校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督促与检查,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4.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202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西沟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次“清扫马路、清洁卫生死角”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精心组织,亲自体验,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相关老师、班级具体组织实施。制定了活动计划、方案。安排到每位老师,每个班级各负其责。针对不同年级、劳动区间不同,进行合理分工,按统一要求,统一与分散相结合,把活动落到实处。保证了各年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了安全教育,保证了活动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生走出校园的安全,防止劳动意外事故的发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工具使用方法技巧。初步掌握劳动技能。第二强调交通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听从领队教师指挥,各领队教师认真负责好本班组学生,防止出现意外。劳动期间,严禁学生打闹、争抢工具,防止劳动事故发生。第三,注意过往车辆及交通安全。主要路口、站台有专人把守、警戒。这样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

三、活动开展过程。

学生生活在这个大社会里,需要爱护我们的家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二年级同学用他们一双小手拣起操场上一片片纸屑、果皮,清扫一堆堆垃圾。

三年级同学认真清扫公路垃圾,清理公路排水沟杂物等。

四年级同学任务重,区域大,卫生状况“脏、乱、差”。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分组清扫公路,清除水沟杂污等。清除村级垃圾池内垃圾,校门口建筑垃圾。个人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五、六年级同学,劳动路线长,他们不仅完成了区间任务外,正值路边人家过喜事,放过的烟药、炮竹零乱,撒落满地,同学们仍清洁堆放好这些垃圾。受到当地群众家长的好评。

四、主要问题。

我校综合社会实践劳动课程开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活动的安全性始终是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隐患,活动的风险性比其它在校活动大得多。由于活动分散,个体活动时间长,单凭任课教师一个人无法掌握。所以,需要全面组织领导好实践活动。

此外,学校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和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活动总结与评价。

学校对本次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对在本次劳动中,表现良好、劳动积极、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从中感受劳动无尚光荣与喜悦。

劳动教育课程教育心得体会

近年来,劳动教育课程逐渐被各级教育部门引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这一新兴的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深感受益匪浅,今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在过去,学生在校园里的时间大部分都用于课堂学习,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而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我们学生们有机会动手实践,进行各种劳动活动,比如整理校园、种植花草等。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质,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要求。

其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电子设备来完成学习和娱乐活动,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然而,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们可以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比如制作手工艺品、修理电器等。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劳动活动,我们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种植花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还需要思考如何给植物提供最适合的生长条件。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最后,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我们学生们都需要相互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我们的成长和将来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锻炼身体、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交能力,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正是通过劳动教育,我们学生们不仅能够在知识层面上得到提升,还能够培养一系列重要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我强烈建议学校进一步推广劳动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