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桥教学资料(热门19篇)

课文桥教学资料(热门19篇)

ID:9309675

时间:2024-01-22 06:09:03

上传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写作的要点和方法。如果你正在写作中遇到困难,不妨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或许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我说你做”连起来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读一读游戏的规则,明确游戏的做法:发指令的人只有一个,做动作的人可以一个或多个。

二、发指令练习。

发指令是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通过发指令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大声说”该用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才能让全班同学都听得见。

可以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练习,如教师发指令,让听见的学生举起手:“全体起立。”“男同学坐下。”教师音量逐渐增大,直至全班同学都听见,让学生直观感受用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

学生练习时,面要广,可通过“开火车”等形式轮流说。要特别关注个别胆小、说话声音比较轻的学生,多给予表现机会,多鼓励,增强说话的自信心。

三、开展游戏。

1.观察插图,辨别对错,明确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发布的指令是“请你抬起一条腿”。指令对抬哪条腿、怎么抬腿没有明确要求,抬左腿、抬右腿,向侧抬、向前抬、向后抬等都符合指令要求。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辨一辨,说说哪个小朋友做对了,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再分析动作做错的原因:可能是听的小朋友没有注意听,也可能是说的小朋友声音太轻,别人听不清楚。在分析错误原因时可以采用贴图标的方式,适时出示“听”与“说”的要求。还可以模拟图片情境,让一个学生来发布指令,其他同学做动作,再说说自己做对或做错的原因。

2.模仿游戏,落实要求。这是落实“大声说”“注意听”的关键环节,老师可增设一些游戏内容,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引导学生“大声说”,可让说的学生面向大家,逐渐提高音量,先用平时说话的音量说,再放大声音说,直至全班同学都听见,但切忌大声喊叫。单个指令发布的内容,可以指向动作者本人,如,“请你摸摸小鼻子。”“请你拉拉小耳朵。”也可和同桌合作做,如,“请和同桌握握手。”“请对同桌笑一笑。”还可指向其他事物,如,“请你看黑板。”“请你对着窗外做一个鬼脸。”

3.拓展游戏,巩固要求。课文中的拓展游戏列举“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包含3个指令,需要做3个连续动作,且要有一定的顺序。从1个指令到3个指令,有一定难度。因而,中间可适当增加两个指令的游戏。如,“请你站起来,把凳子放到桌子下。”“请把凳子从桌子下面拿出来,然后坐端正。”再完成3个指令“把铅笔从文具盒里拿出来,把书打开,然后坐端正”等,逐步提高游戏难度。提示学生把指令听完整再做动作。

借助游戏,还可开展互动交际。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表现给予评价,也可以针对不足,真诚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实践活动。

1.课间同学之间玩“我说你做”的游戏。

2.回家和家人或朋友玩“我说你做”的游戏。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课文解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来营造自然轻松的交际氛围,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做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

初入学的小学生,有的胆子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的说话声音轻,表现力不强。因此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这一板块的学习,重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第一、二幅图,并借助词语“读书、写字”,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再说说自己是否读过书、写过字。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聊聊会读书、会写字可以做什么,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激起读书、写字、学语文的期待。

虽然学生在入学前已或多或少地接触了读书、写字,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规地学习读书、写字的姿势,因此起步的练习十分重要。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要边说边示范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图画中的人物练一练。

可以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名,尝试写写自己的名字。学生写得怎样,老师不要提要求,重在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随机落实语文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读读与课堂常规有关的儿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二、讲故事、听故事。

可以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并借助短语“讲故事、听故事”,说说他们在干什么,猜一猜他们在讲什么故事。

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师生交流读过的故事。教师可以先示范,可以是《西游记》片段,也可以是其他故事。学生听后可以简单说说听懂了什么,感受讲故事、听故事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故事,还想听哪些故事,让学生在小组里讲讲自己知道的小故事,感受互相交流的乐趣。

激发读书兴趣。从入学起,就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多读书。教师可以出示各种精彩的故事书,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多识字后,就能自己选择更多的书阅读,就能讲更多有趣的故事了。教师要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设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分享阅读的快乐,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1.问好歌。

小学生,有礼貌,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快快乐乐上学校。

2.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人站正,声音响。吐字清,大家明。

3.上课歌。

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

《我是小学生》教学建议。

本课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上学歌》简洁欢快,贴近生活。建议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听读、跟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体会上学后的变化。

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上学的喜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的,感受同学间的友情与共同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说第一天上学自己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此首儿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受上学的乐趣。

2.认识老师同学,了解学校生活。

认识老师和同班同学。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班级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呈现课程表,介绍各学科任课老师。接着以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认识,然后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叫××,我特别喜欢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长。”

参观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如厕所、传达室、食堂、卫生室。一边参观一边认认标识牌,熟悉校园。

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说说读小学和读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对新学校有什么印象、认识了哪些新同学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环境改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的感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3.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可借助儿歌,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

开学第一周,各学科都有入学教育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科特点,在观察图画、读儿歌的基础上,凸显语文学科听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介绍时能说清楚一两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态度自然。

-------------------------。

《我是小学生》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重点】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难点】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

《我是小学生》课文解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上学了》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详见word文档附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考试资料

学生错误观念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错误观念转变的。

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识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第七章学习技能1、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和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种类:1、动作技能,特点:第一动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机构,具有客观性,第二动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肌体的运动而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动作技能的培训: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方式、练习的量、练习曲线、高原现象)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形成(一)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1、认识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2、进程压缩3、应用的高效率心智技能的培养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特征:主动性、有效、过程、程序性。

重视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意义: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能促进或改进因为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识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他人支持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注意复习时间和合理安排7、试图回忆8、画线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比较法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性原则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的成分:给定的条件,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的种类:1、结构良好的问题2、结构不良的问题问题解决: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手段目的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问题解决因素:1、问题特征2、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主要成分:1、创造性想象2、创造性思维(发散、聚合、直觉、逻辑)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用词、联想、表达、观念)2、变通性3、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体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由不能称之为品德。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情感、行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观察学习态度与品德一般过程1、依从(从众和服从)2、认同3、内化影响态与品的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培养: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2、榜样示范3、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第11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的标准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特征(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常见的是考试焦虑)2、抑郁症(以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感)3、强迫症(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恐怖症(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评估性会谈(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学校心理辅导遵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祭文教学小资料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富商家庭,其父希望他攻读商科以继承父业。但是徐志摩在美国与英国求学期间,却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和1928年,徐志摩两次去欧洲漫游,曾再度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故地重游,使徐志摩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剑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他专门为剑桥写过三篇诗文。早期的诗《康桥,再会罢》,是作者热恋时的留别之作。1925年游欧发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是阔别后深情地回忆。《再别康桥》则是诗人1928年英国讲学归来后第三次对剑桥倾诉衷肠。

1928年,胡适、徐志摩、张君励等人组织发起的“新月社”所主办的《新月》杂志创刊,由徐志摩任主编。该杂志主张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进行“纯”文学的创作,曾受到鲁迅等人的批评。1931年8月,徐志摩的第三本诗集《猛虎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中有《再别康桥》、《秋虫》等41首诗。在该诗集的序言中,徐志摩曾回顾自己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心态:“最近几年,有时候自己想着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过去,内心竟可以一无消息,不透一点光,不见一点亮,不见纹丝的动。”“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跟着诗的产量也尽‘向瘦小里耗’。”这正是徐志摩写作《再别康桥》时的精神状态。这种心态与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北伐的凯歌声中,徐志摩来到上海,曾兴奋过一阵。他对蒋介石政权寄以希望,还写过几篇非议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文。但很快地,他便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失望了。他长期以来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所希冀的英美时的现代民主政治,与他所目睹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猖獗、民不聊生的当时中国现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徐志摩的内心苦闷与忧伤干也由此而起。

闻一多曾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过著名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美学主张,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加以探索与求证。作为闻一多的老朋友,徐志摩赞同这一主张。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以此与闻一多的倡导相呼应。他这种诗歌艺术方面的主张与追求,在《再别康桥》中有突出的表现。

《再别康桥》内容评述。

全诗共写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写康桥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清荇、榆荫下的一谭,构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大自然的画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桥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实上,康桥的自然景观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这种景色在英国、在欧洲、在中国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独钟、深深眷恋呢?恐怕有两个原因。第一,康桥之美是与诗人在此生活过的美好青春回忆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诗人必须离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价值。第二,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自然景观因人文氛围而更显其美。因此,诗人描画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识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康桥在诗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诗人信念与理想的象征。总之,康桥之美不能单从自然景物的客观方面去理解,他应该是客观景物与诗人个人经历、主观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种契合。

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当然,这种纷乱的思绪在诗中的表现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语言含蓄的表达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的形象是变幻不定的,心头的感觉是波动荡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静。“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诗人“理想”即“梦”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这是诗人心绪之乱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写照。结合诗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反感与消沉的思想情绪,可以体察到他那种热情衰退、理想幻灭、愁思欲罢不能、情怀欲舒难展的心绪。

再次是写离别之怅,康桥曾寄托着诗人多少美好的回忆,多少甜蜜的梦想,多少青春的岁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问中所说的:“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种甜蜜的洗礼,……我敢说的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界是康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句话,康桥是诗人知识启蒙和精神承认的地方。由此,再别康桥,那种惆怅迷惘之感,那种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动于其心而难以解脱。所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个曾有过热血沸腾之时的战士,曾在“五四”的战旗下宣传过西方人道主义原则、主张个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击过封建军阀统治、吐露过对劳动大众的情感和对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诗人,在信仰难以实现、挫折接踵而来的阶段,那和布尔乔亚的.软弱性的暴露,那种知识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绪的萌动,人们是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别、眷恋与追忆之中,叹息着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梦的破碎的悲观,这正是《再别康桥》中贯穿始终的情调。

祭文教学小资料

5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常不能自立地排尿,称之为遗尿症。精神因素是幼儿出现遗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应消除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的各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尿训练。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不z习惯的信心,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造成自卑心理。

消除口吃。

矫正口吃的办法需要家长注意两点。首先,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另外,家长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等等。

戒掉吮指癖。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在手指上涂药水等强制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家长应采取更为关爱孩子的方法,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z习惯。

纠正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需要接受正规治疗,如药物治疗、包含治疗、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被认为效果较好,主要是通过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儿童z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z行为。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1.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笔要实,掌心要空,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

《金木水火土》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金木水火土》“上”的笔画书写要点(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三”的笔画书写要点(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二”的笔画书写要点(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教师示范书写笔画“横”要点提示(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教师示范书写笔画“竖”要点提示(图片见配套word文档)。

金木水火土--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一清二白三心二意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写字。

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实践活动。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四、《口耳目》课文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祭文教学小资料

1.相互认同相互了解,要做到这点非常不易。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往往随着彼此相互认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从自身做起,克服“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错误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彼此的权利和责任,正视差异,设法沟通。

2.情感相容凡是能驱使人们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称为结合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间越相容。当别人做出一点成绩而兴高采烈时,感情相容的人也会由衷地为朋友的成绩而高兴。

3.行为近似言谈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越相应近似,越易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

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

2.学会“听话”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一个13岁的荷兰移民小男孩,成了世界“第一等名人访问者'',原来他买了一套”美国名人传说大全“,他给这些名人写信,请他们谈谈自己成为名人有趣的事情,于是他收到了许多名人的信。他深深懂得”一些大人物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谈者"。

3.学会说话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

4.抛弃嫉妒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苛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

5.慎交友,交益友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选择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牧场之国课文资料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学生对荷兰有个整体的了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时,可以先从理解内容入手,说说“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然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让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3.文章语言生动,意境开阔优美,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也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自己也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朗读时注意语调的变化,要有高低缓急,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写夜晚的荷兰,语调应放轻,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4.做好语言、知识的积累。本课虽是阅读课文,但有些语段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自觉摘抄。还可以把收集到的荷兰的有关内容整理到资料袋中。

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生: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生: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生: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生: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生: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生: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1.识字。

本课8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日”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延伸表示时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山水。如,“我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常美丽。”借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

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3组,分发3组卡片,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地、田地、上山”。

2.写字。

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长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可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2.理解运用。

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日出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

月月儿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之处。

三、实践活动看图猜读。

--------------------------。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重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难点】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

中国汉字造字方法。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教学管理资料

附件1: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初“x”年级“xx”学科教案课题首备人及时间总课时二次备课人及时间教学目标优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等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困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方法培养目标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一课一测“两率一分”目标。

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技术设备课程资源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时间分配特长展示立足学科特点,由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通过演讲、小实验、小汇报、小绝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时间1-2分钟要把学法指导、规律提炼、习惯养成作为每节教学的重点。每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复习链接教师选择与本节课教学有关联的重点知识,通过小黑板、大屏幕等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实现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链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1-2分钟定向示标教师必须采用小黑板或大屏幕揭示三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间1-2分钟。这个环节强调目标确定要依标扣本,不过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保证学困生学会,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

指导自学自学前,教师用1分钟左右时间提出预习要求或思考题,即预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都要明确,让学生把握自学中的重难点。

明确要求后,学生带着任务开始高效率的自学,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环节。自学时间5分钟。此时教师要督查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导学释疑学生自学后进入了教师“导学”这一重要环节,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必须做到:明确“导”的内容——学生自学后不懂或不掌握的知识;明确“导”的要求——严格执行课标,不就题讲题,揭示由常式到变式,由个别到一般,有规律到方法的规律;明确“导”的方式——先兵教兵,后教师更正、补充或释疑,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

合作探究一般性问题在“导学释疑”环节已得到解决,对于重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活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知识的探究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在保证中下等学生学好的同时,又使优等生学活,得以拔高,满足求知欲。这一环节时间5分钟。

自主测评本环节15分钟左右。验收方式主要采用一课一测得方式,验收题要在备课时设计好,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验收的办法是学生自测互测,自评互评。然后把错题整理在纠错本上,由教师进行评阅,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一课一测题设计根据上、中、下三层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出每节课的验收自测题,学生自测自评或互测互评后,将错题整理在纠错本上,由教师评阅纠错本,把握三层学生的学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当堂小节,布置下节预习由师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

总结。

5分钟左右。

课堂反思用一句话写出本节课的主要收获或不足第二课时环节和以上相同。

附件2:

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任课教师学期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学科任课教师职务时间第项考评得分序号项目与分值考评内容与权重得分负责部门与查评方式考评人签字a1.0b0.8c0.61教学计划3分制订教学计划(含进度)1份(按教案前面要求制订,能实施)制定了,但不能实施没制定徐主任期初检查2教学设计10分1.完成所承担的电子教学设计任务(必须写详案,必须有习题配备、学法指导、多媒体课件);2.二次备课有实效,与课堂教学相符有1项不足有2项以上不足钱主任期初查教案;听课查二次备课3信息技术使用10分信息技术使用达到考核内容要求,准确,认真,及时。

附件3舒兰市第三十一中课堂教学考核评价标准(试行)学科课题任课教师时间第节考评得分项目与分值考评内容与权重得分a1.0b0.8c0.6d0.41上课5分认真实施常规。无漏课、私自窜课现象。学生无趴桌睡觉现象。教案有签字。

有2项不足有3项以上不足没有教案2教学目标5分教学目标(包括作业)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有学习方法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有1项不足有2项以上不足不明确3课堂提问5分课堂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占三分之一比例。

有1项不足或2项略不足2项都不足没有提问4学生行为20分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行为和时间有1项不足2项都不足学生活动混乱5讲授新课20分教师讲授新课不超20分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超过25分钟,能运用信息技术超过30分钟满堂灌输6教法与学法使用20分恰当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能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法。学法指导恰到好处,学生知识掌握准确。

较好地使用了启发式,能运用学法指导只教学方法选择恰当,不使用教学方法,只令学生看书。

7教学秩序5分课后处理课堂违纪;课堂批评违纪学生不超20秒;不激化课堂师生矛盾。

超过40秒超过1分钟8课堂总结5分下课前,师生围绕教学重点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

《查资料》教学设计

老师布置我们查有关小品的资料。星期天,我和爸爸去书店里找资料。我们先是在一起找,查了好多书籍都没有找到,后来爸爸让我们分开找。时间过得真快,都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仍然一无所获。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去网上找吧!”

回到家里,爸爸让我自己查,他在一旁教我。开始,爸爸就一步一步的讲给我听。可他就是不动手,我怎么也找不到,急得满头大汗,对爸爸说:“您帮我查不是快多了吗?”爸爸说:“做事不要太着急,我帮你查确实很快。但是,你却总是不会使用电脑查资料,如果我不在你身边,你该怎么办呢?”哦!我这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他是让我学会使用电脑的方法。

终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自己不仅查到了有关小品的资料,而且还学会了使用电脑查资料的方法。

黄河颂课文的资料

1、作家作品:

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八个乐章。

2、文学常识:

诗歌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想像是诗歌的翅膀,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根据语言格式,有韵律诗和自由诗之分;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有叙事诗和抒情诗之分,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做散文诗。

3、背景知识: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祭文教学小资料

1、周恩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当时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士,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3、当时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能入内”。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租界里的洋人巡捕把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4、周恩来名言。

5、我读了《周总理的睡衣》这个故事,知道了他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6、周恩来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自从1951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一次登上《时代》封面后,此后的24年中共有6次被《时代》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堪称国际外交舞台上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

祭文教学小资料

在教学高中语文韩愈《吊十二郎赋》和袁枚《祭妹文》时,总要提到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它们同属“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在现代人们中,也有字字啼泪的悼文,教学时不妨作为例子与学生共同欣赏一下,让学生加深对祭文文体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这篇《祭夫文》,是一位小学语文女教师在她新婚三日丧夫,悲痛欲绝时,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真实之作。特录,以共欣赏。

《祭夫文》。

清朝末年,京山五三农场园艺分场南家楼一家中,新婚三日,其夫即死,其妻作文以祭之。

呜乎!我夫其梦邪,其真邪,其竟死邪?其一去而忘返邪?痛惜,痛惜,不在来矣!哀哉,哀哉,安所依焉!

追忆丝罗百年,夫命即是奴命。孰知生死相隔,春心反作冰心。痛哉!未熟夫面,而披夫孝;初聆夫训,而哭夫灵。惨矣!画颜甫笔,哀颜复生;贺客未已,吊客又临。伤心哉!新妇至此为孀妇;断肠兮,良人何改作古人!

可怜我青春女子,哪见你少年夫君。几日姻缘成画饼,终宵哭汝在洞房。百年恩爱付流水,一旦淹没隔幽冥。琴瑟双调,忽断弦而中折;鸳鸯初对,忽折翼而孤飞。露冷风寒,偏添我闺中寂寞;花残月缺,愈惹我枕边忧思。狠心阎罗,拆散我同林鸟;杀人天地,割断我并蒂莲。纵闷堆华岳,不得遂好逑之愿;即泪满黄河,无用是膏沐之容。恨只恨,薄命夫,枉做了半世人;怜可怜,白头翁,空费了一片心。已矣乎!踽踽独行,有什么生人之情趣;吁嗟哉!郁郁孤处,何必做地下之夫妻。黑天门下难久等,黄泉路下再相逢。两盏薄汤,尽是你妇人血泪;三杯清酒,哪见我夫君咽吞。岂不悲哉!岂不悲哉!

(此文由荆楚名师田才美忆诵来家柱整理).8.28.

离骚教学资料

屈原的《离骚》(节选)出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离骚》是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课文,我觉得有责任必须把它的美原原本本的“交给”学生。

我的教学环节简述如下:

一、导入部分:由学生背诵的《沁园春长沙》,引入“风骚”二字,并作出解释。接着介绍作品《离骚》,解释“离骚”的含义,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二、初步体会情感部分:学生先齐读、自由读、疏通字词等。接着提出问题:屈原在《离骚》中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一般都能答到“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再次提问: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很好理解,但为何读起来还是很吃力呢?学生很快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字——“兮”。(楚方言)。

三、课文鉴赏探究部分:教师范读第一段,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学生齐读第二段,要注意情感。屈原具有先天的外在美,也有后天的内在美。请学生找出香草并结合这几个意象联想到人与人生。

香草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发芽开花结果凋零。

人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生老病死。

教师唱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让学生体会那种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生再次齐声朗读。

课后反思:

我固执地认为:体会诗歌作品的美,是必须借助朗读的,所以,我将诵读作为一个重点。楚辞在语言上的特点可以通过诵读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感情,应该给学生示范。由于这篇《离骚》中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意义,所以读来较生涩难懂,但通过诵读也能体会到那种不一样的美。我的反思如下:

一、教师素质方面。

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但在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在适当的时候“出口成章”。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疏通诗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诗歌是节选的,只有三段诗,我觉得没有必要将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加进来,在这两部分诗中,能把握住主要的感情即可。

二、诵读的基本要求与方式。

每次诵读都会确定目标,让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诵读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默读等。诵读也有不同的层次:从通顺到流利到有感情;从初读感知到细读探究;从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从有所感触到情感升华。

三、学生素质方面。

由于学生是属于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班,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但也能积极配合,认真思考且善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例如:在解答“离骚”二字的'含义时,学生就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学到通假字“锡—赐”时,学生也能联系自己学过的历史知识,答出“赐”的意思。在组织诵读时,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得有声有色。

四、存在问题。

在《离骚》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但也存在几点不足:

首先,课前准备过于充分,虽然也有不少的闪光点,但整节课有点像在表演,还不够深刻,让旁人觉得有卖弄自己才华的嫌疑。

其次,教师范读过多,应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立刻进行模仿,读出真情实感。

最后,学生无论在齐读还是个人读时,教师应多倾听学生读得是否到位,然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总之,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预想的任务,诵读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注意以上几点存在问题,如果能再放得开些,在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祭文教学小资料

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于长安送别友人入蜀,感慨于时事的艰辛,社会的莫测,作《蜀道难》以赠友。天宝元年(742),李白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但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座右铭,李白也不例外。但这一标准在李白身上却多了一份旷达和潇洒。放浪形骸于不羁,掩盖的是诗人一颗孜孜以求的疲惫的心。《蜀道难》正是这一心境的真实写照。

王勃在他的《腾王阁序》中将有识之士的人生境界定为“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谓“赏心乐事”,无外乎遇知遇之主,尽人臣之义,唯其如此,“良辰美景”才显得物有所值。与《蜀道难》写于同期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宝三年),也是李白被迫离京,告别友人时所作。诗人将人生的失意和追求幻化成梦游天姥。天姥山名不见经传,但在诗人的眼中,却超凡脱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尽夸张之能事。其目的何在,就是为与人仙的会晤作铺垫,那一幅人仙同欢,实际上就是对君臣同乐的演义。然而那也仅仅是诗人的画饼充饥,梦醒时分,“魂悸魂动”长叹不已。这就是现实。深感仕途险恶的诗人,面对友人追慕“锦城之乐”,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从皇帝的近臣沦为一介平民,世事的变迁,地位的落差,使诗人倍感世态的炎凉,人事的无常。刻骨铭心的伤痛,诗人一时难以释怀。而诗人伟大之处还在于,他能痛定思痛,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发酵,酝酿出生命真谛的甘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锦城,是城都平原上的一块盆地,这里民风淳朴,茂林修竹,山清水秀。

李白是一位酷爱大自然的诗人,一生遍览祖国名山大川,并将自己的人生句号画在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而在诗中,诗人却极力劝阻友人入蜀之行,“问君西去何时还?”,“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真的是为友人旅途的安全着想?显然这有悖诗人的初衷。从“天姥之乐”,我们不难看出“锦城之乐”的寓意。比较这两首诗,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其内在的联系。首先,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相同的。诗人长安仕途生活不济,人生追求搁浅,对“兼济天下”的理想充满着困惑。怀才不遇的诗人自然会将这一情绪融入当时的作品中去。其次,两首诗取材相近,都为写登山。同样充满神奇色彩的攀越,在诗人的笔下,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的登山,而是仕途跋涉的象征。这两首名为送别诗,实际上既无离别场景的描写,也无丝毫离愁别绪的宣泄,只是借送别来阐发诗人人生的体验。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立身世途的惨淡经营,以身相许者,有之,像屈原,愁肠百结者,有之,像杜甫,浅尝辄止者,有之,如陶渊明,也有有始无终者,如白居易。或凝重,或惋惜,在感慨他们的为后世留下不朽之作之余,不免多了份遗憾。在这一灰色的背景上,李白这颗巨星,就变得尤为辉煌耀眼。李白在《蜀道难》中,极尽夸张铺陈之能事,采用虚拟的笔法,将“蜀道”渲染得既石破天惊,也扑朔迷离。“蚕从及鱼凫”“五丁开山”的传说,让全诗笼罩在一片缥缈的氤氲之中。诗中既充斥浩然之气,亦流露出面对“波折”的无奈。浩然者,乃诗人不羁之人格,也是诗人对世途追求的精神体现。富有挑战精神的诗人,不是一位轻易言败的人,急风暴雨更激发了诗人的斗志。蜀道的云波诡谲正是诗人对世途独到的诠释。这条路,充满着神秘,诗人怀着极大的.好奇,在这条迷宫似的路上摸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虽“抚膺”“长叹”,而此时此地,浩然之气也油然而生。诗人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在惊涛骇浪中探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对世途的清醒认识,也是诗人弄潮风浪时发出的长啸。浪漫的诗人,桀骜但不狂癫,自信而不狂妄。他深知,在艰难的世途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天地,不是鬼神,也不是奸邪,而是自己。不遇和孤寂,像高加索山上的猎鹰,会不断撕裂那刚愈合的创口。这才是对追求者的真正考验。诗人将这种寂寞幻化为“号古木”的“悲鸟”,月夜啼鸣的子归。在空寂的蜀道上,这哀叫声,让人不寒而栗,也让人难以自持。于是,屈原在指天斥地之后,自沉汩罗,白居易在悲天悯人之后,遁入空门。背负经天纬地大任的中国古代文人,有几人能走出这自缚的蚕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泣血的肺腑之言,这更是对敢于闯滩的同志的有力鞭策!“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这是诗人酒后的真言。“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这等的浪漫潇洒,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寂寞!

中国的古代文人的闻达之路,实际上是一条羊肠小道,而且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在这条小道上,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古代文人,无论是隐忍者,还是洒脱者,其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只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苦衷。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恶作剧,颇给饱受压抑的文人出了一口恶气。然而这只能是“謪仙人”李白,这也只能是顷刻的宣泄。洒脱俊逸的诗人最终也无法逃脱被外放的命运。宫廷的倾轧,官场的虞诈,造就了历史上一幕幕世途的悲欢离合。即便君臣近在咫尺,但由于奸佞的阻隔,也有天涯之感。不甘屈节的诗人,疾恶如仇,视小人如“猛虎”“长蛇”,更不愿以狼豺为伍。然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官场,永远给随波逐流者开绿灯,刚直之士,只能“止步”。那峥嵘的剑阁,犹如狰狞的恶魔,眈眈独坐于要害之位。无法逾越人格沟壑的诗人,义愤填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边是充满诱惑的“锦城”,一边是张牙舞爪的鬼魅魍魉,个人力量的微弱,化就不平之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看似无奈,实则诗人冲天的怒气。“不如早还家”,看似对朋友的善意规劝,其实不然。这里不是退却,而是解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其在无涯宦海中痛苦挣扎,不如放浪形骸,移情于山水之间,陶然自在。“家”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这是一个纯粹的诗人的精神归宿。没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只有进退自如的潇洒。一头是守着君臣之义的“錦城”,一头是守着个性操守的“家”,多少人徘徊于不能两全的唯谷,抑郁终生,而我们的诗人,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以一个超然的姿态兀立于世,这,是一个大大的智者。

这,就是李白,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这,就是《蜀道难》,一首融奔放与沉郁于一体的文人绝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