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

ID:934263

时间:2023-07-05 14:42:36

上传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一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二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能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构想

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购及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的风光资料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意及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2长城

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 长城

概述长城 长城脚下、长城上 感想

远近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三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教后感: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和学生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长城这一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种期待来引导学生读,引导学生诵,因为学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脑寻找。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就能够明白祖先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学生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产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学生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学生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学生说

6指导学生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学生描红

8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七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教后感:

教师能根据诗歌的教学特点,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其中的意思,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知识,加深理解。能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运河的特点。学生在思考中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还将课文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通过比较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教学各行诗的朗读是,教师注重了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做到了披情入文。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德育目标: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长城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导语:

同学们,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齐读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4. 教师介绍有关长城的简介。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文的.作者给予了长城最

高的评价是哪句话?)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

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

的数字,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 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地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4.试想: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还有哪些艰难?

5.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五

1、继续学习建构教学楼,会用交错、延长和垒高的技能表现楼房特征。

2、在与同伴的合作建构中,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1、参观过小学,了解小学的主要设施;

2、木质积木、彩色软积木、大型积塑、万象组合拼插玩具、管状积木、雪花片、纸砖积木、拼插积木、拼装积木等建构材料。

一、出示教学楼图片及教师范例图片,导入游戏。

教师示范讲解不同建构材料的建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用交错和延长的方法把教学楼搭高.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并增加教学楼的阳台。

二、提出游戏要求。

1、用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友好地合作。

2、要及时整理多余的建构材料。

三、幼儿分组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用交错的方法搭高教学楼,增加阳台。

2、观察幼儿使用不同建构材料的不同方法。

四、师幼共同欣赏建构作品,针对本次游戏的不足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本次活动已是我们建构长城的第二次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第一环节我先预设了一个话题,进行引导幼儿经验的回忆,然后重点在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当幼儿们下去活动时他们就会懂得一起合作才能把长城拼起来。结果他们在沙坑的时候真的把长城拼出来而且拼得很像,但是本次的活动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基础所以对他们来说难度不算大。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六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主题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北京、对我们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了解。幼儿对北京的长城特别感兴趣,于是学习活动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而展开,开展“造长城”的活动。我们的区域活动则是在主题背景之下展开,幼儿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推定了主题的展开。我们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长城的上,比如长城的涂色(简单的接色),用彩泥表现长城等。

活动目标:

1、尝试从前向后安排画面,初步表现简单的重叠。

2、乐于参与造长城活动,为自己建造长城而感到自豪。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黑色水笔、油画棒。

2、课件。

活动过程:

1、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这是什么地方?长城建造在哪里?它象什么?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建造长城?现在的长城有什么用处?

1、长城有的建造在高高的山上,有的建造在低低的山上?(先有山)

2、山顶上有什么,烽火台建造在哪里?烽火台有什么用处?(再建烽火台)

3、烽火台的两边是什么?(接着砌城墙,一块一块砌成,士兵打仗时可以隐蔽。)

4、为什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怎样在一张纸上画许多山头呢?(尝试轮换从半山腰开始画背后的山头,越画越多,数一数一共有几座山?)

重点:从前到后画山,感知简单的重叠,半山腰开始画。

1、我们来比赛造长城,看谁造得最多,谁就是好汉。

2、先有山,再建长城。(画一座山,建一段长城。)

3、别忘了建造烽火台和城墙。(一块一块砖砌成。)

4、画到高峰处,启发绘画。(天空、云彩、士兵等)

1、展示画面,体验做个好汉。(数一数有几座山,建了多少长城)

2、激发幼儿长大了去登真正长城的愿望。

延伸:区域活动中,运用渐变接色的方法装饰山头。

活动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优质篇七

历史性文本是中华文学的经典。所谓的经典,是指其为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性文本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故事背景方面,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每当面对此类文本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学趣骤然降低,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学习状态。

1、课前重积累:

即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前,许多教师习惯让要上的课文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破题时才把它揭开。面对历史性文本,我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如这篇课文教学前,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长城课前收集资料,通过翻阅课外书、采访、上网等方式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事实。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性文本的兴趣。

2、课中重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尤其是对于历史性文本,由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难有效的投入到此情境中,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身临其境,同时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在这堂课中,周老师那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整堂课上时时让我们欣赏到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动人姿态。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而孩子们的情一旦激发,他们口中的答案必将是一个个预想不到的惊喜。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课后重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为了实现实践的有效性,周教师就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课外实践题:请学生们去收集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的有关书籍。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相信学生定会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图书馆、网上搜集资料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