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优秀17篇)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优秀17篇)

ID:9372075

时间:2024-02-16 23:36:07

上传者:LZ文人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个人内涵的积淀,写读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入手安意如的这本《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因为某个机缘喜欢上了纳兰容若,想着以自己的理解能力,要一下子读懂他的词,痴人说梦罢了,更别说要去品其中的意境,那不如就借前人之手,走走捷径好了。还好,有那么多才思机智,又有美好心境的人,喜欢着他,对他写出来的美文美句,挨字琢句的去品读,去体会,去考究…在她的书里,毫不掩饰她对他的欣赏和喜爱。通过她独到的分析解读,也带着我越发的入了境界似的,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起来。

我觉得纳兰容若应该是个处女座!光是这成天深更半夜不睡觉的功力就可见一般啦。还总理想现实傻傻分不清楚,成天幻想着能在一方净土上,和某个相爱的女子,互相赌墨泼茶,神仙眷侣,不问世事。但那种地方,终究只是太虚幻境而已。况且,以他的性格,根本抛不开世俗的包袱。不管是在事业上的责任心,还是对家中两老的衔食反哺之情,他都不可能轻易放得下。这样的人儿,什么都看得太过通明透彻。人可以浑浑噩噩,傻里傻气地过一辈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心如明镜的他,被层层现实束缚,冲不破挣不脱,就只能苦了自己,连带着身边那群靠他越近,就越会心疼他而甘愿委屈自己的红颜知己们。他的红颜知己实在也都没什么好下场,人活短短一辈子,真的只要有那么一个人记得自己,怀念自己就够了么?!

仔细想来,容若这样的男子,活在哪个时代,其实都是不太合时宜的。他身在相府大家,却不图功名;他忧国忧民,却又无法施展才华改变现状;他痴心一片,却终究是倾尽所有也换不来一个红颜知己陪伴一生。容若对待名利的凉薄态度,在世俗男子那里得不到共鸣,喜他念他恋他的,从古至今都是女子。但即便是如安意如般欣赏倾慕着她的女子,也不能完全苟同于他。我相信她应该是极喜欢他的,他的才情气度,他对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女子们给予的呵护和尊重,他的痴心和长情,他对爱情深入骨髓的依恋,都让人沉迷,叫人深陷。但她也对他遇事不争,不满现状便嚷嚷着要避世而居的做法颇有微词。他只愿活在自己虚幻出来的那个田埂茅舍,竹林梨树,满墙春花的世界里,同爱人长相厮守。但现实就是现实,终究是公平的,不曾得到,就体会不到失去的痛苦,不管怎样都不应该怨天尤人,凡事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争取,把握住机会才会成功。不应只是那般日日纠结在自己的痴念和小我的拘束中,活着逃不开,就用死亡来逃避!!!胆小懦弱绝不应该出现在形容他的词汇里,我不舍也不愿!!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出自纳兰容若的一首《浣溪沙》精品小词,而我本人对纳兰容若的个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他的诗词更是了解的不多,对他真正深入的认识,去走进这位清朝初期年间的一代多情才子诗人,是从一个那赋于晶莹剔透般的女孩,通过她的笔下流淌一股涓涓的溪流,激荡着一滴水珠去穿越四百年多前的时空,回落到诗人的心湖上,荡漾美丽的涟漪,而这个女孩就是安意如。我无法想象,一个现代女孩是怎样去认知、去感知四百年多前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的感动,也许这也算是一个时空上相遇的知己知音吧。

安意如,一个出生在80后的安徽宣城女孩,或许是因为她生于江南的原故,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细腻,婉约,灵气淡雅江南才女所特有的秀美气质,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广识渊博的女孩呢?而她的二十一万多字的一部古典诗词鉴赏集《当时只道是寻常》,给读者是以全新的方式去诠释,去认识容若的文学上价值,精辟,到位,是这本书的最大亮点,从中我们在精神层面上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容若,一个多情善感的才情诗人,他的爱,他的思,他的悠怨情怀,与他的锥心刺骨般离别愁绪里,都在时空下的同一位江南女子笔下相遇,也源源不断的向读者娓娓道来。我很喜欢她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清空如话,知己两两对座闲聊,淡而深长。人会老,心会荒,这已不是最初天真到可耻的誓约,而是爱情在情爱中翻转轮回多次后,看到,会让人沉着寂静。”

当然,我对容若的诗词认识是很晚的,也很肤浅的,过去也曾有几个朋友向我推荐过他的诗词,只因为本人对中国古典诗词认识上持有严重偏见的原故,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真的要好好恶补一下了,呵呵。真的很感谢能遇到‘这样的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是别一番人生感悟,只因寻世难相遇,知音却在文字中。

当时只道是寻常

许多人就像是烟花一样,刹那间的美丽,在绽放的刹那结束。

你可以看见,你可以想念,却无法挽留。

曾几何时,互称挚友的我们,离散在人群中,下一次的相遇却沦为路人。

曾几何时,我们约定的再见却成为再也不见,哪知咫尺的距离却成为了天涯。

谁和谁的故事,最后化作凄美的舞蝶;谁和谁的想念,又只能在梦中才能相会?

如果我将离开,又有谁能记得我们曾经的牵手,又有谁能想起那日的晚霞和那日的笑靥呢?

我们总是擦身而过,我们总是互道离别,却不明白在某个转角和瞬间,向左走,向右走,我们就真的走出了彼此的生命,走进了下一个樱花绽放或是冰天雪地的季节。

路过转角的瞬间,你和我的相遇,消失于再也不见。

是否这一次的邂逅,这一次的交错,只是那镜花水月般的梦幻,在阳光下破碎成彩色的记忆,化作难以名状的忧伤,消失在明媚的天空中。

就如我们曾经的笑容和泪流,消失在灰白色的曾经之中。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在一次又一次铭记中,渐渐淡忘,只换来一抹苦涩的弧度。

拉开帷幕,演绎一场离合悲欢,急匆匆地相聚,又急匆匆地散去,曲终人散后人去楼空,带着些匆匆关闭了眼帘的寂寞,离散了许多人的背影。

偶尔翻过紧锁的。

日记。

又是否会记得谁曾经陪谁一起悲伤一起失落一起在灿烂的阳光中迎接着带着泪光的笑脸?那些暖色的记忆无法重演那些遗憾和悲伤无法填补。

当年的惘然,为如今已成追忆的凄美埋下伏笔,悄然绽放在某个寂寥的夜,绽放成撕心裂肺的苦痛伤痕。

世纪末的那个夏季,那恬静的笑脸,唤醒了微笑的阳光和歌唱的清风,唤醒了小小的我,心中那份小小的悸动。

如今,那份心悸,那份甜蜜,扎根在心底,破土而出,缠绕至今,盛开在属于花、属于雨、属于阳光的季节,渲染出一整个季节的色彩,孕育了整个青春期的芳香。

那浅笑的侧脸,新阳熠熠,和煦恬美,明媚动人一如那最纯美的诗篇,每一字都是一次心跳的回忆,每一句都是一份温暖的故事。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里,赌书消得废茱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为悼念亡妇,纳兰的万千思绪化成了这首“当时只道是寻常。”懂得用情,他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我只是惋惜,他最终还是孤零零地死去了,沉宛回归了江南,他终究念无可念,三十有一而卒。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香俏玉陨这样柔情的词语来形容纳兰的离世,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他就该是一株傲世独立的幽兰,无忧无扰,清心寡欲,有着独特的香味,然后消饵了一切凡尘怵事,带给了我们宁静和满足。

初读纳兰的词,是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躺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那时尚且年幼,根本不懂这写得这玩意是什么,但是却没理由地喜欢上了,记得那时捧着邻家姐姐的中学课本一眼就选上了纳兰性德,也记不清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了,连这首词的字都认不全,央求着姐姐教我念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的心里就埋下纳兰性德的名字。

再以后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很多人都不识纳兰,却能把这句词念得细腻温柔,我常听人谈及,说这是纳兰写得最成功的一句话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纳兰的词,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我就会轻轻地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人易变,骊山语罢请会半,夜雨霖铃终不然,何如薄幸锦衣心,比巽连枝当日原”虽然与纳兰的寄托不一样,可我还是从中读出了纳兰对世人的忠告,面对人生中的不开心,就要深爱人生万物唯有初见时候最美好,来不及面目全非来不及容颜尽毁,来不及厌倦,总是好好的。

读过很多纳兰的词,也特意地查阅过纳兰的生平,知道他出生于贵管之余,父亲是康熙王朝的权相明珠。也知道他少年及第二十三岁援进士,官王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不过这些不是纳兰所向往的,亦不是我看重的,我看重的纳兰是通晓诗文的才子,是生着淡泊的性子的纳兰公子。

无凝,他是相国公子,御前待卫,人人颜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理着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螈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

了解过纳兰,再读他的词,便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自己写了纳兰的词的笔记本,从“昏鸦尽,小立恨因准”到“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从“一往情深深几年”到“而今才道当时错”哪一回不是令我回味无穷,哪一回不是令我心旷神怡,我感受到了纳兰的寂寞,感受到了纳兰的才情,也感受到了我的生活,如此安稳恬淡,真真是比纳兰幸运多了。

纳兰说过;满眼春风百事非。世事变化无常,拥有了就该珍惜才对,那么,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如令的生活了,千万不要等晚了的时候再念“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合上此书,自己好像成熟了许多,像刚从容若的梦境中醒来;怀着对才子容若的依依不舍,对作家安意如的百般感激,一倾而尽。

安意如,这个不平凡而平凡的女子,剖析了容若的词集,剖析了容若的人生。伴和着她独特的见解和文笔四照、情意随露的文字;让我看清了那个在塞上深叹“故园无此声”的容若,我和他膝烛长谈,成为隔世知音,理解他内心的孤苦,分享他对人生的感慨。

纳兰容若,原以为处处风光的他,内心却隐藏了那么多无处可说的无赖。面对恋人的'离开dd思念满肚,面对爱妻的永别dd追念满腹,面对一切的一切,他只好无可奈何,也只有无可奈何。诉情于笔纸间,叙苦于词中。最终造就了《饮水词》,其友顾贞观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往往我们只看见了容若的风光,而他内心的孤苦谁又关注过呢?她dd安意如。从此,也多了一个我。

品完全书,我唯赞同,我最爱安意如对容若的那句评价:“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情气回肠,愁心漫溢,品读容若的人生,映照我们的人生。他浓情的男儿血,温暖了,融化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读完纳兰容若的这首词,总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啊,人生种种,好多事情,都是等过去了才回味其中滋味,身处其中时却浑然未感觉出它的种种。

物是人非的感伤,经历过的人都有深刻的体悟。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有过的欢声笑语,泣泪悲歌。从未想过会有一天会不能再在一起相度人生,可是造化弄人,在命运的岔路口相离而去,尔后再次回到曾经彼此熟悉的地方,留下的大概就只有满地繁华与感伤了吧。

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痛呢?陪着纳兰容若一同沉湎,不觉眉头紧锁。睡梦中都有亡妻的倩影,脑海里满是一起生活的点滴,醒来后发现这些原本十分简单的生活已经不可能再实现了,所思所想不过是南窗一梦,梦醒人绝。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只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才能发现的。爱的愈浓,就会愈发心痛,痛失世界的不是你,而是我。

亦有很多人说,失去后才珍惜,还有什么意义?然后,于心所见,安心过好每一天,自然随心的过每一天,这便是我所认为的珍惜。并无需刻意的去追寻旧时花开。

很多时候我都在回忆过去,想起当年小学时的稚嫩,想起当年初中时的友谊,想起当年高中时的努力,想起军训,想起好多的第一次,总是饶有兴致。或悲伤,或喜悦,或悲愤,反正这些种种情感,都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对过往人的想念。往事种种,纵使无法回去,但总算存寄着一份美好,任时空翻转也不曾忘记,如此而已。

常说希望世界上有后悔药,能回到过去,可是就算回去了,又能改变什么呢?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与其感伤过去,还不如珍惜现在。

在我过往的人生旅程中,接触过的人中,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好多好多的第一次,都是青春纪念册上可爱又有意思的一笔。第一次包饺子,第一次打雪仗,第一次离家千里万里。。。。。。

总是要到离家才能体会到妈妈的啰嗦是多么亲切,爸爸的顽皮是多么可爱。在家时从未觉得这些事情多么值得一提,而如今,曾经唾手可得的爱,却因为距离成了奢望。当时只道是寻常。。。。。。

曾经熟悉的朋友,熟悉的教室,熟悉的书本,曾经的彼此了解,现在已经再也无法找回,可是这也是人生必经之路。求学的道路注定是孤独的,即使不能再与过去的友谊再一直时时在一起,只要心里还存在着对它的纪念,就也不会很孤独。况且新生活,必然会遇上新的人,那就好好经营现在的生活,将那些过去的回忆珍藏在脑海里,滋润着心田。

纳兰词的刻骨的悲伤,在于由生活点滴反映其思念,映射其爱之深。沉思往事立斜阳,回忆过去的寻常生活,感觉生活处处有她的影子,可是物是人非,生活照过可是故人已不再。

当时只道是寻常

沉思往事立残阳,。

初读有一种谈谈的后悔。其实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纳兰容若”的存在,后来看到安意如的《当时知道是寻常》,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样一位诗人。

纳兰容若这名字给人很微妙,给人一种非常文雅,文艺的感觉,而绝非那种大大咧咧如同李逵在战场上手持双斧的感觉。念久了,竟然有一种如同林黛玉那种哭哭啼啼女子一般的感觉。他的诗词我还是很喜欢的,有一种在念着纳兰本人的感觉,他的诗词同他的一生都透露著名叫“伤感”的情感。也是因为他一生忧郁的不像这个世界的人,我称呼他为“纳兰”

我同作者安意如一样,非常恨纳兰。他有着良好的家世,美好的妻子。天知道,要是纳兰在这个时代,会不会被中考高考吓傻了,有了心理阴影,今生今世再也不写诗词。这么一想,那就太搞笑了。人说他是林重光后身,词中的千古一帝的后身,被中考高考吓傻了。哎呦喂。

现在在念一遍又多了一些什么。夫妻玩着雅致游戏度过的日子的多么的快乐。如今却是孤身一人忍受病魔的折磨。如果是我我觉得我非常有可能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在冲着天空哭喊一句老天!你太不公平了!你还我妻子!这样折磨我好玩吗?阿!说不定我还会在那咒骂虽然不太现实。

可纳兰他不同,他只是淡淡的,淡淡的,吟了一句“。”与自己一对比,又有了一种自己像小孩子一样的微妙感觉。但是,从纳兰的角度想,无论怎么把家里闹翻,无论怎么向他人抱怨,自己爱的人都不会回来了,眨眼间,回忆一闪而过,竟有了绝望的感觉。

唉,就算是纳兰他爹爹都不明白为啥自己儿子天生那么忧郁,也许从爹爹给纳兰一个“纳兰容若”的名字开始,纳兰就开始与众不同了。

初二:林淑铮。

:“纳兰容若”是近些年才走进大家视野的诗人。他落拓不羁,才华横溢,平步宦海,这一切使他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建议作者可以通过作者的生平来感悟他的诗,来理解作者独特的心理。文章结构稍显混乱,可以抓住一点来谈,这样就更有针对性。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

人们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可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不过是电话听筒那畔传来的低沉声调。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偶尔回一趟家,也不过呆上匆匆半个月。与他的交流只得通过电话。也许是不必面对面交谈的原因,与父亲的谈话便显得不那么拘束。父亲低沉的声音总给我一种满怀的安全感,让我毫无保留地将心底的秘密一吐为快。

我们总是天南地北地聊着,有时是学校发生的奇闻异事,有时是对学业上的抱怨不快,父亲总是默默听着,临了再说上几句或是安慰或是鼓舞的话。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温柔,如今回想起来,也是满心的欢喜。

父亲总说我是骄傲的孩子,可我却不以为然,振振有词地美其名曰:执着。对成绩,我总有种割舍不去的执着,心理上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我骄傲的心。当付出的努力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轻而易举地击垮我的自信,迷惘、气馁接踵而来。“宠辱不惊”这四个字便是父亲常说对我说的,当时的我却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意味。

人生之路一路走来,随着时光慢慢沉淀,我对这四个字早已有了不同寻常的体会。为人处世之道,宠辱不惊,是父亲给予我人生最珍贵的财富。如今的我,不论身处喧嚣浮华的社会,抑或是大起大落的波澜,我只愿能追随父亲的`脚步,张开双臂,静静地,等风来。骄傲褪去,我已不再是当初因为考试失利而哭哭啼啼,因为成绩名列前茅而沾沾自喜的孩子,在父亲的瞩目下,我能感觉到我正一步步地朝父亲所期望的样子蜕变着。

父亲给予我的人生财富,我正一点点践行,惟愿能成长得更好,成为父亲的骄傲!

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纳兰性德《浣溪沙》。

夜,微凉;雨,未落;心,依旧;情,未了。

倚窗伴墨,轻描世间繁华之落幕,勾勒千帆过尽之沧桑,行色匆匆。

拾一抹阳光,浅淡韶华。浅谈一山一水一年华,幽然聆听。念,似水,却非无息,悄然流去,如幽梦般,凄婉,惆怅;情,如溪,震古烁今,如海洋般,优雅,惬意,终究未尝所愿。我愿洗尽满身繁荣,坚守心灵的净土,与世无争。

穿过荆棘的丛林,淌过浑浊的河流,掠过一路的芬芳,带着满身的伤痕,承负了尘世太多的眷恋与等待,演绎最美的感动,却未能感动你。

落花成风,落雨成泥,幽幽浅浅,独守一盏岁月安暖,弹一段静好岁月。静陌安好,染起每个人心中不舍的眷念。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抹慌乱流年,一夕潮起潮落,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

今天,放学时暮色已浓。坐在公交车上,意兴阑珊地看着窗外,可是窗外的流光溢彩只从眼前划过,丝毫未勾起我的注意。到是刚上车的一群小学生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我不满地转过头瞪了一眼。可是,她们似乎无视于整个车厢的人,自顾自地欢乐地聊着、笑着,像群欢快地鸟儿。我不屑地看着她们,公众场合她们竟如此喧闹,全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看着,看着,我恍惚看到了那时的自己。

可是那时的我只能在她们身上看到点影子了。我再次看向窗外,窗子里看到现在的我,面临着中考,面临着毕业,面临着分别,脸上是一脸木然。初三紧张的学习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每天的日子都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我们来不及伤感,也来不及珍惜,更来不及精彩。可是,我知道这些寻常的日子会在将来再次成为不寻常的岁月,因为我们在为自己的将来的精彩努力,因为我们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告别了那个看似寻常却充满笑声的童年,又将告别自己寻常的初中生涯;告别了那个张扬懵懂的少年,也告别了那个青涩轻狂的青春。虽然那些曾经的寻常,现在想伸手去抓住,却只能任它一点一点从指缝间流失殆尽。

清晨飘零的落花,花儿不管是否辗作尘,依旧存在;那些遗落的流年,回忆仍在脑海里潜藏等待我回眸。我勾了勾唇,拾起落花,拾起等待已久的寻常,只是多了些遗憾,多了些回味……但也更让我懂得珍惜。

当时只道是寻常

许多人就像是烟花一样,刹那间的美丽,在绽放的刹那结束。

你可以看见,你可以想念,却无法挽留。

曾几何时,互称挚友的我们,离散在人群中,下一次的相遇却沦为路人。

曾几何时,我们约定的再见却成为再也不见,哪知咫尺的距离却成为了天涯。

谁和谁的故事,最后化作凄美的舞蝶;谁和谁的想念,又只能在梦中才能相会?

如果我将离开,又有谁能记得我们曾经的牵手,又有谁能想起那日的晚霞和那日的笑靥呢?

我们总是擦身而过,我们总是互道离别,却不明白在某个转角和瞬间,向左走,向右走,我们就真的走出了彼此的生命,走进了下一个樱花绽放或是冰天雪地的季节。

路过转角的瞬间,你和我的相遇,消失于再也不见。

是否这一次的邂逅,这一次的交错,只是那镜花水月般的梦幻,在阳光下破碎成彩色的记忆,化作难以名状的忧伤,消失在明媚的天空中。

就如我们曾经的笑容和泪流,消失在灰白色的曾经之中。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在一次又一次铭记中,渐渐淡忘,只换来一抹苦涩的弧度。

拉开帷幕,演绎一场离合悲欢,急匆匆地相聚,又急匆匆地散去,曲终人散后人去楼空,带着些匆匆关闭了眼帘的寂寞,离散了许多人的背影。

偶尔翻过紧锁的。

日记。

又是否会记得谁曾经陪谁一起悲伤一起失落一起在灿烂的阳光中迎接着带着泪光的笑脸?那些暖色的记忆无法重演那些遗憾和悲伤无法填补。

当年的惘然,为如今已成追忆的凄美埋下伏笔,悄然绽放在某个寂寥的夜,绽放成撕心裂肺的苦痛伤痕。

世纪末的那个夏季,那恬静的笑脸,唤醒了微笑的阳光和歌唱的清风,唤醒了小小的我,心中那份小小的悸动。

如今,那份心悸,那份甜蜜,扎根在心底,破土而出,缠绕至今,盛开在属于花、属于雨、属于阳光的季节,渲染出一整个季节的色彩,孕育了整个青春期的芳香。

那浅笑的侧脸,新阳熠熠,和煦恬美,明媚动人一如那最纯美的诗篇,每一字都是一次心跳的回忆,每一句都是一份温暖的故事。

那样稚嫩而温暖的默契,,失去后才销魂蚀骨的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听喜马拉雅平台上的文字,听到了纳兰的那句“”,心,瞬间落入一场无法释怀的思念里。

当《且行且珍惜》的文字流淌在一片乐声里,光阴的转角处已是物是人非。不禁想起那些寻常的日子,那些用一粥一饭组成的烟火,那些用一针一线缝补的俗气,就这样在平淡中一天天走过了似水的流年。

开始怀念小时候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饭。尽管现在看来,那些食物简单的不能简单。但是,回忆的丰满却是多少丰盛的餐桌上没有的香甜。那时,一碗玉米糊透着诱人的香气,一碟花生和芝麻盐都是最好的作料。偶尔会在周末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我和弟弟吃的满头大汗,母亲的笑容总是满满。那满脸的笑意和目光中的温柔是对生活的满足和看着孩子成长的欣慰。如今,当一切都渐行渐远,再回首往事,一切都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亲切。它们像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样,从眼前闪过,却记录着幸福的时光。

现在,当我们坐在高雅的餐厅里吃着西式或是中式的大餐,尽管环境优雅、让人心悦,但是,现代生活中这些用富裕享受的时光,远远没有了那份浓浓的亲情,有的是你我之间的那份淡淡的疏离,还有一扇扇玻璃窗割开的光阴的流转。最寻常的烟火,就这样在一年年日复一日中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有些美好,是再也回不去的曾经;有些记忆,是不敢碰触的旧时光。他们就像老屋里蜘蛛结成的网一样,一不小心,就毁了。只有惦记还在,只有思念长长,只有那用往事堆积的记忆,停在了离别的港湾。

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匆忙走过的行人脸色的焦灼,看着一排排路灯下那些飞驰的车流,孤独就这样一点点袭来。记不清多久了,同样的这条街,同样的灯光,我和他的散漫的行走。那是忙碌一天之后的休闲,尽管累,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却是满满的幸福在流淌。那个矫情的女子,把最温柔的样子留在了他的面前。偶尔的使坏和蛮不讲理,依旧换来的是他的拥抱和温暖。而她也愿意用低头一脸的娇羞,去博得爱人最幸福的笑容。如今,生活的忙碌让人像陀螺一样旋转,归家时,早已是疲惫满身。丢失的浪漫变成了左手握右手的平淡。那些流年,那些记忆,就这样,像玫瑰一样凋谢成干枯的花瓣,却还有着淡淡的香。

好久没有回到曾经的家,打开家门的瞬间,一种陌生感扑面而来。看着屋内依旧绿意浓浓的植物,看着窗台上落下的尘土还有熟悉的物件,心的苍凉油然而生。想起屋内的欢声笑语,想起女儿长大的片段,想起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一种无法诉说的心情就这样在心头弥漫。床头上的那张老照片还在,定格的笑容留住了光阴,也带来了时光的无情。那些青春年少的美好,都变成了眼角生出的皱纹。我和你,我和他的故事,也这样在时光中一点点地沉寂,沉寂成光阴的尘埃。

打开书橱,看着那些泛黄的书籍,看着多少年来记下的日记,点点滴滴,都是回忆。尽管日子平淡,烟火人间,每个人的故事不过是如此。走过一个个忙碌的昨天,迎来一个个希望的明天。在那本剪纸中有一封信掉了出来,往事开始一幕幕闪现。当所有的人奔走在快节奏的今天,书信的来往就成了奢侈。那是慢时光留下来的记忆,那是用最美好的期待,等一封久远的情书带来的欣喜。或许,这些快餐一样的文化和社交工具成为了生活的必须,但是,慢时光带来的美好却是每一个现代人打磨灵魂的必须!

想起那个坚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我写信的友人,带着满满的真诚和祝福随着一杯茶消磨光阴。那洁白的信笺上有平淡似水的生活,有着对幸福生活的解读和困惑,还有穿越山河的友谊盛开的花朵,都在黑白的水墨中氤氲成长长短短的诗句。只是,这样带着满满期待的信,却被送信人的不负责任随手丢掉。或许,在他们的心里,早就不信任在微信、、短信和飞信满天飞的时候,还有人会寄一封平常的书信。一些美好,就这样生生被现代人的快与世俗所埋葬!最后,不得已改为快递邮寄书信,只是这一来一回的折腾中,美好已经消失过半。

当时只道是寻常

几乎每个人都想自己的人生轰轰烈烈,就算没有轰轰烈烈的谈一场恋爱,也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其实我想说,生活平淡无奇也好,轰轰烈烈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没有对与错,唯有自己不后悔。下面来看看英国留学生dora的生活吧。

dora,其实并不像海归一族,喜欢中文,喜欢中餐,喜欢铁观音,看华语片,追的美剧寥寥可数。曾经的留学生活,与她,似乎仅仅是曾经的生活。

小编:dora,先和理想国的小伙伴做下自我介绍吧!

dora:理想国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天秤座的dora,本科是在浙江传媒学院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在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读的大众传媒专业。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内容编辑一职。

dora:我个人比较喜欢文学和文字方面的东西,应该说本科的专业是根据兴趣来选的。后面读研究生会选择大众传媒,是因为浙江传媒学院比较偏传媒类,所以接触的也比较多。之后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想说传媒类也是一个选择方向,毕竟,我总不能在英国去选修中文专业吧。(哈哈)。

dora:纳兰容若的《饮水词》。我觉得他的词里面包含的情感很多,喜、怒、忧、思等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他追思亡妻的悼亡词,“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其实,他当时作为康熙皇帝的侍卫,“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他多次跟随康熙巡视边塞,写有沉郁豪放的边塞词,“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复如斯”。我本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纳兰词的。

dora:其实我并没有特别认真的去考虑过这些事情,当时很单纯的就是不想马上去工作,因为我大三的时候有到报社实习过一段时间,然后就觉得在工作上面还有很多东西积累不够,而且当时也觉得自己年纪还小,所以就想说再多读两年的研究生也是可以的。而且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和传媒学院有合作关系,他们有一个交流项目,去那边的话,学费是减半的,申请起来也相对容易。最主要的是我妈比较支持。她觉得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出去留学,还挺难得的,不要浪费。

dora: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夸张到要后悔留学这件事。至于崩溃,应该是关于吃饭。英国的黑暗料理是全球闻名的,在吃饭这件事上,很多时候并不像大家想的,到处都是西餐厅,动辄吃牛排,而且其实挺贵的。一般的超市会卖微波炉食品,但是连续吃一个月,就会恶心了。会做饭是留学的必备技能。

其实我本身不是很会做菜,最初仅限于番茄炒蛋,但是被逼无奈,只能学着做菜。不过好在周围的朋友也不是很会做菜,就显得我做的还不错。那段时间就觉得做饭还挺有乐趣的,我们还组了一个吃货团,不时的就会聚餐。(吃货本质显露无疑)。

dora:学习压力主要是一开始的语言,虽然平时交流没问题,但是上课有很多专业名词,理解会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好在大部分的老师都理解语言对留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会比较包容,比方说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语法文字的要求不会那么高,只要你观点新颖,还是可以拿a的。当然,也有一些教授要求会比较高,认为你是masterlevel就要有masterlevel的能力。课业其实还挺重的,大众传媒专业是没有考试的,期中和期末以课业论文为主。因此,虽然英国的假期比较长,但是也没办法经常出去玩,很多时候都在赶论文。

dora:其实并没有(超淡定啊),我觉得落差不会很大,去之前也没有特别兴奋。对于我来说,就是到一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唯一的差别是周围的人说英语。我把它当做旅行,我一直觉得有些旅游杂志美化了旅行这件事,我们去旅行主要是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而不是很小清新,文艺范的,应该是很生活化的。

dora:生活态度吧,很多事情不需要急。我刚回国的时候,有一次出门,在小区门口看到我们要坐的公交车,我妈就是一路狂奔,我觉得没必要,等下一辆就好了。我在英国的时候经常等半个小时,觉得还是挺快的。其实回来之后也会想念英国的生活,英国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很适合我这种天秤的懒散性格,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着急的事,不会像在国内总是行色匆匆。

dora:当然会去留学,其实我挺喜欢英国的,应该还是会选择到英国留学。英国人非常绅士,也很友好。我并不是说英国完全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很多人在对待外国人时还是很友好的,很乐于助人。我曾经就得到过很多帮助,回来之后也经常会怀念在英国的生活。

dora:完全没有,因为我是独生子女,本来去英国读书就是一件很任性的事。但是工作是一件长期的事,要稳定下来,我肯定要回来。我有些移民的朋友,他们自己可以适应的很好,但是爸妈就很难适应。语言是最大的障碍,我爸妈也是一样,所以我选择回国。

当时只道是寻常

那天,风很大,外婆提着篮子出去挑荠菜,我也迫不及待地跟了出去。挑荠菜时一定要辨别清它的外形,因为有些草长得和荠菜极其相似,但不可食用。见多识广的外婆告诉我:“看好荠菜的叶子……”于是,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用镰刀铲进土里,挑起荠菜的根部,抖掉根部的泥土,放入篮中。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

接下来就是拌馅。外婆早已选好了本地猪肉,和荠菜一起剁烂,拌上葱、姜、料酒。我凑近一闻,好香!最重要的环节——包馄饨,只见外婆用筷子把馅放在馄饨皮中心,然后一裹、一叠、一合、一捏,一只有模有样的馄饨就“出世”了,我不得不说外婆的手很巧,一眨眼的工夫,她就包好了一只馄饨,而且馅也很紧,不从馄饨皮里撑露出来,我在一旁看呆了。

我知道,这馄饨透出的不只是香味,还有外婆的味道,更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爱,我咀嚼出了深深的爱的味道……外婆煮的馄饨的确好吃,一锅都被我们消灭干净,剩下的全被我们打包带走,作为第二天的早餐。

一碗馄饨,一股浓浓的爱,……。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当时只道是寻常

濛濛的细雨氤氲着淡淡的离愁,望着我与奶奶唯一的合照,无限的回忆涌现眼前,浓浓的暖意萦绕心头。奶奶走了,一切只剩回忆。

每天放学回家,推开大门,奶奶就会微笑着迎上来。望着慈祥的奶奶,我却一点亲切感都没有,总是打声招呼,径直走进房间。

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夜晚,“咔嚓”,门被打开了,奶奶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奶奶依然慈爱地笑着,笑容牵动了脸上的更多的褶皱,她慢慢走近,轻轻放下盆。“现在九点了,还在写作业啊!”我放下笔,抬头看了看钟,揉了揉模糊的双眼,急躁地点了点头。“那你继续写,我来帮你泡泡脚。”说完,便俯下身去,握住我的双脚,轻轻地脱去我的袜子,她手的温度立即袭满全身。她伸手轻轻点了点水,水面升起袅袅白烟,“嗯,刚好。”便把我的双脚放进盆中。

温热的水温使我渐渐放松下来,片刻忘却烦人的作业,忘却了压力。她不断掬一捧水淋在我的脚上,并用手轻轻来回抚摩我的双脚,帮我按摩,但我却非常不舒服。她的双手满是老茧,疙疙瘩瘩,不似我的双手柔顺,粗糙的质感让我异常排斥。我一脸嫌弃地摇摇头,“奶奶,不用按摩了,只要泡一会就行。”奶奶立刻停下手上的动作,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皱了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却瞬间优恢复平常。她憨笑道:“知道了,奶奶知道了!”

此后每天,我都享受泡脚的待遇。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唉,,此情只待成追忆。朋友们,那些平凡到容易被忽略的亲情,我们千万要珍惜!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这阙《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脍炙人口、经久流传,每读之,心情便如覆上一层淡淡的霜雪,凄怆满怀;眼前也总会浮现一个画面:西风瑟瑟,落叶萧萧,夕阳惨淡,一位翩翩公子孑然伫立窗前,双眉紧蹙,锦袍长衫在冷风中簌簌飘飞,久久地,他徘徊于窗前,一声声叹息划疼了萧索的黄昏。

纳兰性德,出身富贵的相门公子,给世人留下大量的传世佳作,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情思缱绻,哀婉缠绵,令多少痴男怨女吟咏倾倒。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他是“北宋以来第一人而已”。他短暂的一生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瞬间的.闪耀却点亮了清代初年的文学星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逝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思念。不错,这阙词,是纳兰在思念他妻子卢氏,这个才貌双全、兰心蕙质的女子,既是纳兰的结发贤妻,又是他的红颜知己。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两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卢氏宛如初春的一缕柔风,抚慰了纳兰因失恋而惆怅凄婉的心;卢氏又若冬夜的一盏明灯,温暖了纳兰凄冷痛楚的人生旅途。然而,幸福总是太短暂,他们的美妙时光仅仅持续了三年,卢氏便撒手人寰,把无尽的思念和痛苦泼向了纳兰。

翻阅昨日的幸福,每一个细节都会从脑海中跳跃而出。纵然岁月流转,世事沧桑,都无法将往日温馨的记忆尘封,往日的欢声笑语,往日的缠绵温存,往日携手度过的每一个晨昏,都深深地镂刻在岁月的扉页,任风雨打磨都不会在记忆中褪色。

“被酒莫惊春睡重”,曾记否,春日迟迟,绿柳扶疏,他因酒醉而浓睡,妻子莲步轻移,敛声屏气,将一床薄薄的锦被轻轻地披在他的身上,温柔细腻的她怕吵醒了浓睡的丈夫。妻子的温柔体贴、关爱备至,今日思之,清晰如昨。如今,无论如何烂醉如泥,都等不来那一床带着妻子淡淡体香的锦被。

便脱口而出。他们约定,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答中者先喝,而聪慧的她总是获胜者,可是,两人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淡淡的茶香氤氲满屋,欢声笑语在房间飘漾。

谁曾想到,幸福会如此短暂,仿佛只有一盏茶的时间,纳兰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幸福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幸福如同任性的女子,一个转身,便销声匿迹,剩下的唯有往事的温度和清晰的记忆。痛苦总是让人始料不及,让人不知所措,让人痛心疾首。

回首往事,饮酒赋诗、观花赏月,总觉得都是最寻常不过的日常琐事,好像从来都未珍惜过,也从未想到这些有什么珍惜的价值。只有当彻底失去的时候,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还有往昔美好的一幕幕,才会在眼前频频浮现,在脑海中久久回荡,然而,却已是永久的失去,再也无可挽回。

幸福阑珊,思念未央。那一缕蚀骨思念永远都不会打烊,思念总是展开翅膀,朝着她在的方向,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飞翔。

如今,她已走远,他还握着往日的爱情站在原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下一世轮回的渡口,他还要与她约好来生的相遇,在下一个生命的轮回里,许一个真正的地久天长。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条小巷,一排杨树,一个小院和一个低头寻找着什么的老奶奶成为巷口的一道风景。

在我的记忆里,老奶奶总是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捡,把中意的握在手心。老奶奶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

我在老奶奶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她的书里总是夹着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在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老奶奶的老伴。也不能理解老奶奶为什么要整日的拾捡落叶。妈妈告诉我,老奶奶的老伴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老奶奶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

老奶奶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儿时只是感觉很好看。待我上了初中发现那些字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才懂得那是老奶奶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自己的挚亲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老奶奶去老爷爷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老奶奶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老奶奶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老奶奶,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老奶奶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杨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

爱拾落叶的老奶奶,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当年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苦痛,什么是爱。还天真地以为老奶奶拾捡树叶只是一个寻常的爱好,就像我们这些孩子愿意买玩具一样。

秋风起,漫天飞舞的落叶散落在小巷的各个角落,我仿佛听到它们喃喃私语:“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绚烂;淡然死,却死若秋叶之静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