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汇报范文(16篇)

生态环境汇报范文(16篇)

ID:9383220

时间:2024-02-21 20:41:09

上传者:MJ笔神

范文探讨了前沿的科学问题,对学术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汇报

根据《生态环境治理年(20xx)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和任务分工,我局主要承担支持和指导我钨行业龙头企业钨业、钨业开展采矿、选矿、冶炼及精深加工的清洁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任务。现在两家企业都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探采选矿环节。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公司树立了保护性开采的主导思想,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思路,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公司投入数亿元对这些矿山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两大尾矿库及深加工工业区废水处理站和废水综合净化工程,通过积极实施井下低品位资源综合回收、精选厂、尾砂干排等重大技改和清洁生产项目,不仅解决了老国矿历史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而且实现了主矿种与伴生矿种的同步高效开发回收与综合利用,矿山采选废水和生活废水等三废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要求。20xx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省共有9座矿山入选,公司下属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两座矿山名列其中。

(2)冶炼环节。公司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运用“黑白钨精矿分解”、“离子交换新工艺”及“氨回收及脱氨转化”、“氨尾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和系统”和“一种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废水的综合净化方法”等技术工艺和专利,使氨回收率大于95%,废水中砷、磷、氨氮、cod、ph值等污染因子稳定达标排放,生产每吨仲钨酸铵的碱单耗为800吨、用水量为70吨、氨氮排放指标为7—10mg/l,均大大优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应。

(3)深加工环节。由于深加工工厂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钨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弃物、废渣、烟尘、噪声等。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源,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首先进行汇集,使部分废水用于锅炉水膜除尘,使烟尘和二氧化硫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

(4)废水中钨资源回收。为进一步回收废水中的钨资源,公司自主研发出《废水中低浓度钨回收技术》,20xx年共回收wo325吨,使钨冶炼总回收率提高了0。3%。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5)废钨综合利用。利用废钨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可以处理仲钨酸铵和氧化钨废料,还可以处理氧化后的钨粉和碳化钨粉以及钨的硬质合金生产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具有重大的工业价值,并实现了钨冶炼不合格品的清洁生产,可以使钨冶炼生产现场更好管理,此外,还可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回收成品,减少能耗。

(6)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和环保专门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全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三同时”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近几年来,公司先后投资逾亿元对各矿山和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新安子尾矿库、大余石雷尾矿库以及深加工工业区综合废水处理站和河道治理工程等,已实现矿山采选废水和公司冶炼废水中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铜、总铅、总锌、总镉、总砷和总镍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要求,极大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保护了职工和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公司本部深加工生产线则加强了防火、防爆智能监控、处置系统的建设,公司基础设施及安全环保设施日趋完善,一个和谐、快速发展的“钨业”业已成形。

(7)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矿山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积极探索废石、尾矿、废水、废气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途径,成功实现对工艺中产生的氨混合气体和部分废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

(8)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在加紧污染治理的同时,也逐步依靠科技,采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多项钨冶炼及深加工的新工艺、新装备。20xx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白钨矿高效、洁净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采用该技术后,公司冶炼钨渣中的wo3含量由2。5%下降至1%以下,还减少了片碱用量和冶炼废水的排放量,同时,废水处理盐酸用量也相应减少,每年可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使公司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在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公司对钨冶炼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冶炼废水回用处理开展了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三项的实验工作,为公司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奠定了基础。

(1)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优先保障。投资引进新型节能设备,建设废物、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2)在耗电量较大的粉末厂新建氢气回收系统、在耗电设备上研发出新型节能降耗产品。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等节能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四项专利、两项省科技成果,在新建成投入生产的硬质合金厂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施、工艺技术。

+两级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级吹脱+氨回收处理,2套处理设施在确保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重金属和氨氮的排放。

(4)在废气方面,结晶氨气采用冷凝回收的方法,将氨气冷凝至15%浓度的氨水回用至生产线;对锅炉进行了升级改造,燃料由煤变为生物质,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零排放。

(5)加大节能产品研发力度。公司近年来围绕节能降耗目标,投入资金加大对耗电设备保温节电的研究开发力度,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一种粉末金属钨冶金炉内保温层”、“全自动立式中频碳化”、“全自动高温四管还炉”等四项节能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人大、政协的督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行业污染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市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更加深入。由王辉忠书记亲自领衔的重点课题《宁波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研究》基本完成,对制约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化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市生态办针对当前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大气环境评价指标调整后制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主要问题(pm2.5),组织开展了《制约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矛盾及破解对策》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成果,为下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进展顺利。年初制定下发了《20xx年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行动计划》,确定了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升级、环境质量提升和环保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促成新一轮重大生态项目建设高潮。各地各部门把这些年度目标任务有机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暨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监督执行和跟踪反馈,全年112个生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生态创建取得新的成果。坚持把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慈溪市、鄞州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宁海县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江北区、北仑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正加快推进,全市应该创建的9个县(市)区可望全部成功完成省级生态创建,为市本级创建省级生态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还推荐申报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充分调动了各级生态创建的热忱。

(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顺利通过。以“创模”复核工作为载体,推动各地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区域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能力。按照《宁波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攻坚阶段工作任务书》要求,逐一对照复核指标,分析查找差距,协调解决问题,集中力量做好复核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共召开各类专题协调会、工作会50余次,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落实、准备充分。20xx年7月19日至21日,国家环保部复核专家组对我市的“创模”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后一致认为:宁波市的创模持续改进工作重过程、重实效、重惠民,有特色、有成效。坚持科学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加强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大环保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城乡统筹,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模”档案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6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下阶段将根据核查组的反馈意见,抓好整改,确保再次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三)节能减排向纵深延伸。一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以“节能改造年”和“淘汰落后产能年”为重点的节能行动计划,落实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节能目标责任。研究制定全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将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向交通、建设和农村、农业等领域延伸,把农村、农业污染减排考核内容纳入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加强与电力部门的协调沟通,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纳入重要用电保障单位,保证污染减排设施稳定有效运行。二是重点减排工程加快实施。在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台塑热电2号15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硝工程正式投用,大唐乌沙山电厂2号60万千瓦燃煤机组低氮改造和炉外脱硫设施旁路取消工程建成投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43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和镇海炼化1号催化裂解再生烟气脱硫脱硝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各大火电厂“十二五”脱硝减排工程,计划进度为全省最快。在水污染物减排方面,新舟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进一步提高,达8万吨/日;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始进水调试,为8万吨/日;日处理规模8万吨的鄞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为全年减排指标的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减排项目运行监管不断强化。重点加强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信息公开和通报制度;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一期和象山浙江一漂污泥干化设施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市共产生污泥26.1万吨,规范化处置率达90%以上。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一资”行业规模,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与污染减排绩效、环境质量等指标相挂钩的工作机制。经省减排办核定,上半年我市cod下降6.39%,nh3下降3.89%,so2下降2.55%,nox下降3.54%,为4项指标均完成考核目标的4个城市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编制完成《宁波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结合《全省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要求,排查各类水库127座,发现风险源19个,其中依法取缔5个、限期整改14个;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交通事故点位隐患名录》等工作台帐,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进一步落实。继续推行跨行政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工作,定期通报各地主要河道水质功能达标情况,督促各地政府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重视。编制了《宁波市湿地保护规划》,建立9个湿地类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建成17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四是生态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在生态公益林建设、水资源保护、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转移支付等领域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自20xx年启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以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已扩大到341万亩,补偿标准从每亩7元提高到25元;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大中型水库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0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5元。

(五)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加强。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紧紧抓住当前我市用煤总量大,大气中颗粒浓度高、特征有机物排放增快等主要问题,推动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强力推进城市“禁燃区”二期建设、机动车排气和重点区域有机废气治理等综合防治。积极推进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港区集卡车改用天然气工作。开展宁波国家石化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提升工程,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为下阶段延伸至临港工业片区特征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治理奠定基础。二是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目标进一步落实。基本完成印染行业和电镀行业原址整治任务,全市158家印染企业达到整治验收标准;通过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全市225家电镀企业,关停11家,搬迁10家,其余204家原地改造企业大多完成整治并进入验收程序。三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太阳能生化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安排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80多座生活垃圾太阳能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可达400多座,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程;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安排分散式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0多个,年底可提升行政村覆盖率5%以上。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深度治理,年内实施“三沼”处理提升工程21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一是狠抓专项执法。全市环保系统分别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绿剑”系列、春季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并对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和涉重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了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二是提高经常性日常执法监察频度。上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4863人次,检查企业6536家次,立案查处企业531家,罚款总额达2384万元,全市共依法取缔、关闭企业108家,限期治理企业114家,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继续起到了环境执法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震慑作用。三是巩固辐射安全及固废监管成果。结合“放心放射源”、“放心熔炼企业”创建复查工作,共核查辐射单位500多家,确保被检企业限期整改并规范运行。推广应用全市危险废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企业创建工作。推进电子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宁波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电子废物处置设施通过环保部资质验收。

(七)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完善。累计建成地表水监测点位80个、自动监控点位3个,建成乡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35个、自动监控点位4个;二是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有效提高。建有大气自动监测站28个,各县(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成率达100%。同时,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快相关监测设施和网络建设,3月25日起开始发布中心城区pm2.5监测数据,6月5日起发布现有5个国控点位pm2.5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确保到今年12月31日前发布所有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水平。三是机动车排气检测能力初步建立。正式运行市六区四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加快5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步伐,其中余姚、慈溪和象山三地的检测站即将完成土建工程,宁海检测站进入土建阶段,奉化检测站也即将开工建设。

(八)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加快搭建各种宣教平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等中心工作,继续组织了“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环保故乡山江海”、世界环境日、“等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今年还特别专题组织了“宁波作家生态行”活动,主要目的是以生态文化的繁荣推动宁波生态建设事业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文化作品宣传,唤醒公众的生态环境伦理意识,借助生态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起符合自然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规范,使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美丽庭院”创建和文明餐桌行动,培育公众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筹建宁波市环境保护促进会、继续充实生态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培育壮大环保组织。精心组织市级媒体,抓住《工作报告》中“保环境”这一关键词加以精辟解读,使生态环保持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热点焦点话题,正确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生态环保,广泛营造全社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虽然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化解: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与公众的期望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改善宁波生态环境的最大困难是大气污染问题,这几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在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方面公众满意度较低,某些区域有机废气污染、臭氧复合污染以及灰霾天气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公众焦点。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前,宁波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化工趋势加速显现,带动了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的刚性增加。从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看,非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太小;从电力生产结构看,火电所占比例过大;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原煤消费总量持续攀升,全市年原煤消费总量已经接近5000万吨。加上逐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排气污染,宁波的大气污染压力有增无减,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前景堪忧。二是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生态功能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日趋尖锐。多年来,为保护好全市的生态环境,部分生态功能敏感地区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资源开发受控、产业发展受限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机会丧失严重地制约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余姚、奉化、宁海、鄞州等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好水资源,导致山农有山不能开,有树不能伐,企业项目不能落地,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社会稳定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间的矛盾冲突。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生态创建的瓶颈因素。当前,生态创建面临的难点、矛盾和困惑主要体现在基层生态创建工作不扎实。许多生态创建要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到位,或者是建而不用,实际环境效益不高。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各地的生态创建进程,进而影响市本级的创建进程。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生态文明理念尚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依然被人们视为生态环境资源取之不尽、不计成本的对象。从管理层面看,不少领导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的倾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对基层村镇的生态创建配套扶持不力;从污染主体看,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环境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少污染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社会层面看,具体表现为公众对农村生态资源的高品质要求与恣意获取,而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尚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紧紧围绕《20xx年度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和《20xx年度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任务书》,结合中远期生态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区域走上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抓好电镀、印染、金属表面酸洗、再生有色金属熔炼、造纸、化工、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废塑料加工、化纤等十大重点行业为代表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铅酸蓄电池、电镀和印染行业的治理任务,三年内完成其他八大行业的整治提升任务;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强化总量控制、价格倒逼、指标约束等“组合政策”的实施力度,防止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和重复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和容量,助推区域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以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绿色村镇等行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建立健全临港工业片区、化工区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有机废气整治、城市“禁燃区”建设、机动车排气及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着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巩固内河整治成效,注重生态治河、科技治河,加强水体调控,实施水质常态维护,提升内河水质和景观效果。深入推进森林宁波建设,大力实施植树绿化工程,改善丰富林相,提升林地质量。

(三)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减排需要为标准,着力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水平。继续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及“绿剑”系列等专项行动,严格监管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通过节能减排信息公开和通报,强化公众监督。加快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市环保数字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环境执法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重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辐射及危险废物处置等涉及公众安全的环境监管工作。全面优化全市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切实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在今年年底发布全市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

(四)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化解生态创建的瓶颈要素。一是多方合力筹集资金。积极主动申报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市本级加强配套,引导社会各方加大投入;以行政村为单元、乡镇为节点,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炒一盘菜,共享一桌宴”的思路,多部门通力合作,集中财力投向,连片推进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二是规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作。结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规范农村“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环境整治项目的运作。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以将整治项目上报,市本级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将评审合格的项目按优先等级及时入库排序,一方面作为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综合整治项目备选,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依据。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鄞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公司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日常运行管理机制,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太阳能减量化处理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关县(市)区畜禽养殖“三沼”物流配送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总结提升,创新完善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专业化日常运行监管机制,切实发挥好现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效用。

(五)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契机,着力开创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生态创建机制。以各类生态创建为导向,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宁海和象山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镇海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北仑和江北创建省级生态区等区域生态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环境交易的市场调控机制。深入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发放制度,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健全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监管,支持环保行为良好企业优先享受专项资金补助、上市核查、各类评优等,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三是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巩固生态公益林、水资源、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结对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工作基础上,抓好慈溪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试点,努力在生态补偿标准、内容、区域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六)以培树全民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着力构建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宣传教育网络。突出抓好环境新闻宣传,积极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载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环境宣传主题活动,以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积极营造环境宣传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环境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学校、社区、企业和社会公益教育等在内的环境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党校、行政学院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专题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行业职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企业、社区和农村。突出抓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把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通过新闻发布、媒体宣传等方式,公开政府环境信息,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对上市企业定期公开环境信息报告,对重点污染企业利用在线监控系统定期公布污染排放情况,对舆论关注、公众诉求的企业环境问题及时予以响应。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城东区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决落实省、市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大气污染治理”、“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创模”、“创森”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全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以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集中整治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环保110”投诉热线作用,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和信访,按照有案必查,有查必有果的原则,妥善处理131起污染举报案件。严格按照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及强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关于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林木采伐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至今未出现超额采伐现象。林地变更登记及时,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查率100%,各项审批规范,基础档案完善。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截至目前,拆除违法建设143户、3.82万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违法建设泛滥的势头,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环境。每年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创模宣传日”、创建“绿色学校”等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环保知识手册,现场办公受理污染投诉等方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气、声等污染防治法》等,组织学校学生、社区群众开展“废弃物手工大赛”、“环保书画展”等主题活动,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环保走进校园、走进企业和群众生活,使环保行动落实到学校、社区和家庭,全区上下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氛围日渐浓郁。

2014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共9项,总投资2560万元,其中包括湟中南路西侧游园等绿地景观提升改造,青藏花园南北门、湟中南路东侧等绿地及花街建设,路家庄、友谊、林家崖新村绿化,南北两山生态区补植补栽、煤改气项目等。截止8月底,已完工8项,累计完成投资1866.3万元。今年我区共完成计划内外燃煤锅炉整治任务74家81台107.95蒸吨,已落实“煤改气”专项补助资金1078.3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认真做好审批工作,严格把关,对8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审(青海金达莱商务宾馆建设项目、青海健翔熠鑫酒店、联合佳缘居住小区建设项目、青藏高原清真牛羊肉系列精深加工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西宁庆康骨科门诊部建设项目、青海成明年产6000吨钢结构加工生产项目、青海金沙滩矿砂设备制造加工4320台生产加工项目、青海振兴实业有限公司铝包木门窗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同时,开展了“三同时”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验收1家(青海振兴实业有限公司铝包木门窗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确保辖区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我区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大气及水污染防治日常环境监察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3个重点执法检查,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一般污染源每季不少于一次的日常监察,同时将环境监察与“环保110”投诉相结合、与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相结合、与排污费征收工作相结合,使各项环境监察工作有机整合,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断健全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完善了《西宁市城东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区、镇(办)、企业三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效能,为维护辖区环境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保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的重要任务,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根据市环保局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制定下发了《城东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解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指标分解到排污单位,并对排污单位实施量化管理,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减项目原始台帐,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排污单位采取防污减排措施,确保总量控制,从源头抓起,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举措,今年我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结合八部委《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生活专项整治活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关停。并从政策咨询、手续办理、资金申报等方面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先后实施了青海新型建材厂新能源技术及产品应用项目,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沼气发电项目,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资金投入。去年以来,我区累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000余万元,购置了机械化清扫车等环卫清扫设备,硬化了重点扬尘污染道路,购置了覆盖滤网、整改了辖区内管网覆盖到位的燃煤锅炉,基本改造完成辖区内餐饮单位煤油烟污染,提高绿化覆盖率,包括湟中南路、青藏花园、路家庄、友谊、林家崖等绿化及南北两山生态区补植补栽,有效消除了一些大气环境污染源,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施工工地扬尘控制。按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五个100%”要求,对辖区拆迁工地24家,建筑工地108家进行了拉网式的反复检查,要求每个工地交压保证金100万元,对达到“五个百分百”要求的,允许其开复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关门整治,并对已开复工的96家建筑工地进行了专项整治和规范。

道路扬尘管控。组建了3个渣土挖运公司(正源、银海、东盛),要求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安装gps装置,实现渣土挖运集中管理。设立南山路、互助路、宁互路3个固定及流动车辆检查点,从源头控制渣土车辆覆盖情况、是否带泥上路、有无准运证、是否超载等行为,累计处罚违规车辆3500余台;我区现有17台洒水车,4台喷雾车,统一由环卫公司管理,分别对辖区33条道路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划分路段编排安排扫路王与清扫员配合进行大清扫,每日结合气候变化安排喷雾、洒水车进行喷洒作业,按计划增减喷洒频次。重点加大果洛路、湟中路、互助路、南山东路等路段的洒水频次。每日每台平均洒水频次为7次,每日平均洒水量为1315吨,共有5个取水点(南山路、滨河路、八一路、互助路、德令哈路)。

企业、煤场扬尘治理。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区不保留和设置堆煤场所。我们对不符合大气环境污染管理规定,缺乏必要硬件设施的9家露天煤场、2家弃土场、5家中小企业实施了关停或限期关停。目前,我区二级煤炭销售网点正在建设。

煤改气、餐饮业治理工作。今年我区共完成计划内外燃煤锅炉整治任务74家81台107.95蒸吨,已落实“煤改气”专项补助资金1078.3万元;完成餐饮业305家餐饮单位煤(油)烟整治,为积极进行整改和存在整改资金困难的100家个体餐饮单位争取专项补助资金12万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月份,城东区空气质量基本以优、良为主,东区在四区中排名1月份为第三,其余8个月中5个月排第一、3个月排第二,空气质量排名逐月攀升。

针对乱排乱放现象,按照“水质达标、河面清洁、河岸绿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14年度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西宁市城东区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和《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排污情况巡查制度》,组织人员每周对湟水河五一桥至小峡口段河道巡查一次,拆除了湟水河沿岸拥军巷绿化带两侧搭建的2座临时旱厕,取缔了育才小学南侧、湟水河岸北侧2个私设的违法排污口。对湟水河流域(城东段)、沙塘川流域涉水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方式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涉水企业14家,涉及排污口16个。针对5家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企业,限期完成整改,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了王家庄防洪渠改造、沙塘川河治理及四边绿化、沿街景观建设、小区游园等工程。其中中庄渠改造项目是湟水河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的组成部分,区政府投资260万元妥善解决了13户被拆迁户的安置问题,配合市湟管委全面完成了河道清淤、环境整治、地下排污、绿化改造、景观建设等工作。

进行了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续建,朱家庄村、韵家口村、泮子山村、傅家寨村一期生活污水管网工程完工并通过市级、省级验收,傅家寨新村二期因年内不能实施,其生活污水管网工程亦无法施工,区政府已报请省、市环保部门调整项目,目前正在等待批复下达。

按照《西宁市国省道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宁互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整治、辖区破损路面修补及破损楼体墙体的粉饰美化和街道绿化补植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组织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马步芳公馆周边、东关清真大寺周边乱摆摊设点、无证经营、沿街乞讨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景区环境已大为改观。

在新村建设中,先后落实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9村人饮安全工程、6村道路硬化和绿化、友谊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泮子山村“三集中”建设项目、团结村300户节能示范项目等惠农政策,落实专项资金1.2亿元,有力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目前,全区15个行政村城市化住房建设已推进到14个村。城市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卫生保洁员和保洁设施配置齐全,村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已初具规模,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能够日产日清,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一)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辖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多,仍有部分建筑工地达不到扬尘污染治理“5个100%”要求;个别道路清洁洒水频次不足,道路扬尘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渣土车辆绕行逃避检查的情况比较突出,黄标车限行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城乡周边地区燃煤面源污染还十分突出。

继续深入开展“煤改气”、餐饮业煤(油)烟治理等污染整治工作,控制烟尘、油烟、异味等污染,削减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加强对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的监管,严禁焚烧垃圾、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同时,坚决关停取缔各类污染型中小企业,并加强监管,防止死灰复燃,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以上。

全力抓好湟水河(城东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的整治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成辖区26条未划分功能区小河流、沟、渠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现城区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全覆盖。

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坚持关口前移,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项目,集中力量抓好项目验收的管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

全方位落实“三同时”等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机制。对环保设施不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的项目,决不允许试生产。建立健全现场督查机制,全面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

一是继续增强环保“110”投诉举报热线服务效能,扎实做好环境污染投诉和环境信访工作,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二是精心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落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有效遏制农村垃圾、污水、秸秆、畜禽粪便等多方面的污染,统筹解决好农村生活面源、工业等层面的环境问题,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合部门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大力宣传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加大违法排污单位的曝光力度。继续充分发挥报刊、宣传册和公益广告的作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科学知识的系统宣传,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社会行为。以社区和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让绿色、低碳消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保护环境的新格局。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为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努力打造出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秀美街道,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强化结合,实现了全街道环境综合治理再绽新颜,现总结如下:

加强管理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实现新突破。xx街道在原来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突出组织领导“高规格”管理,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查,带头抓落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充实和灵活调整领导小组,街道专门抽调机关人员成立环境卫生突击小组,对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做到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分管领导组织人员立即整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和监督,由爱卫办人员每日上街巡查,对保洁员严格落实“日考勤、周通报、月考评”制度和每月两次保洁员例会制度,努力提升保洁员管理水平。自3月份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以来,共计清除辖区卫生死角30余处、整治大垃圾坡6处,清运垃圾2600余吨;突出宣传和教育不放松,实现环境治理教育宣传长期全面覆盖,召集辖区21个村、社区及驻地企事业单位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并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良好整治氛围。

突出综合治理,围绕环境净化、美化实现新进展。xx街道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活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街道投资新建垃圾池12处、新增环卫专用箱18个,新配备垃圾推车20余辆。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今年将投资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目前选址工作已完成,正在积极办理用地手续,压缩中转站建成后将实现覆盖辖区所有村居的垃圾收集压缩一体化体系,辖区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积极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街道组织机关人员每周两次对辖区主次干道开展综合整治行动,自3月份以来共计清理乱贴乱画200余处,整治占路摊点市场8个,拆除乱搭乱建13处,拆除秋泉路破损路灯广告牌120个,整治店外广告牌40余块,清除秋谷岭市场铁皮柜15个,统一安装广告牌匾200余米。同时,街道对秋泉路、执信路、205国道沿路部分建筑物实施立面整治,共粉刷墙面6000余平方、修补破损墙面20xx余平方、覆盖墙体广告80余处;加强辖区河道污染治理,切实改善河道水质状况。街道专门成立了河道综合治理队伍,负责辖区岳阳河、白杨河、范河三条河道治理工作,并逐步建立起河道日常巡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已完成投资20余万元对3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共清理水面40万平方米、清淤1000立方,完成岳阳河竹林段修复河堤100余米,修建护坡100余平方。

树牢实干精神,街道环境面貌绽新颜。如今,在街道新博路、新博南路、南过境路和执信路等路段上,经常可见一队队身着迷彩服的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手拿铁锨、扫帚、铲刀等工具与辖区环卫工人们一起,捡拾白色垃圾、清扫人行道,清除建筑物上的`即时贴,对乱设摊点的商贩进行说服沟通,对辖区各路段的环境面貌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的集中综合检查、整治,各村(社区)也组织人员在村内进行“大扫除”,不放过一处卫生死角,为巩固我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扮靓我们的家园。该街道将以此次整改工作为契机,以旧城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和“五小行业”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倒排工期、每日检查、每天调度等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长效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和监督,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为城市妆容添新彩。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针对当前我县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谋划实施总投资45项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信访案件、反馈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目标,通过专项“督战”、“回头看”、聘请第三方核查验收、“再回头看”等方式,对问题整改过程进行全面持续监督,确保整改效果彻底、全面、规范。

“治气”方面,扎实开展重点石化企业vocs治理,督促镇街和企业加快推进问题整改,确保按期完成全厂vocs治理任务;对重点石化企业开展vocs治理现场核查帮扶,助推企业加快实施vocs深度治理,提升企业vocs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深入推进重点橡胶轮胎和再生胶企业废气综合治理,督促重点废气治理企业完成“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和评审;召开大王镇重点废气治理企业现场观摩会,聘请行业专家开展治理技术指导。扎实推进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组织各镇街对全县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进行全面排查,县政府专题研究,建立锅炉淘汰台账和“一炉一策”淘汰替代方案,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治水”方面,成立全县水环境工作组,统筹推进雨污混排、入河排污口、企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专项治理及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具体工作中,将市级水污染治理工程作为有力抓手,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并对全县直排河道的工业企业和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实施新一轮提标改造工程。目前,初步提标方案已完成,正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力争入河水质尽快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对入河排污(水)口实施分类整治,申请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实行“堵疏管”结合,除市政排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已审批的直排企业及农田灌区外的排口,原则上一律封堵;雨污管网建设、日常维护,一律由专人负责,严禁小区、沿街商铺等污水管网私接乱接,同步推进企业污水“一企一管”建设;建立排水泵站管理清单,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未实施雨污分流的管网,不得接入市政排水泵站,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全面加强河流水质监控和风险管控,逐步实现市控以上重点河流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标准。“治土”方面,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对用途拟变更为住宅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及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推动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并公开数据,严格落实企业拆除活动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从源头减少土壤污染;严控涉重金属重点企业,将重点单位纳入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有序推进坑塘治理与修复工作,对存在环境隐患的废弃坑塘(场地)开展综合整治。“治废”方面,成立县危废品工作专班,开展固废大排查,扎实推进危废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省污染攻坚战评估组对我县固体废物管理的评估审核;督促企业开展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自行评估,落实规范化管理要求;聘请专家对全县危废处理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全县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进行“面对面”谈话警示教育,全面提升了固废危废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环保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以河流水质、空气质量、噪声等环境监控能力建设为主的基础硬件设施、运营维护体系及软件系统,不断完善“智慧环保”科技平台,形成覆盖全县、全天候实时在线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为环保工作安上“天眼”。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春季大气污染强化治理、“迎春节、保蓝天”夜查行动、铁腕治气—春季重点区域异味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同时,借助“智慧环保”等智能化监管手段,形成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震慑。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县位于江西南部,北连**、**,南接**,东邻**、**,西毗**,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9.7万亩。

境内**、**等8个乡(镇),以及**、**3个国营林场,共计153.4万亩的山地水域流向广东东江,最后汇入珠江,因此成为东江的源头区。区内有东江的源头、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中亚热带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有116科25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动物在其中生息繁衍。

为切实保护好东江源头,让香港同胞喝上洁净的东江水,我县几十年如一日,以生态效益为重点,不惜一切代价,狠抓措施落实,努力保护东江源头的森林资源,优化美化生态环境,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驾护行。

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生态效益为重点,建设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保护好东江源的天然森林资源,发挥天然林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我县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经济、社会效益服从于生态效益,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开始,对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措施,禁伐天然林面积达120多万亩。由此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年林木采伐量从7万多立方米下降至不足3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林业规费480万元。同时,县财政和林业部门每年还挤出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门资金用于天然林保护的实施。二是建立了5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和10万亩的**/植被类型生态保护区,使天然林的保护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是加强东江源头区护林队伍建设,强化资源保护,在原有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和3个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护林队伍密度比其它重点林区增加了一倍。四是加大林政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推进源头区的依法治林,分别在**/、**乡设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源头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管理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以**源头8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在东江源区内建立了以沼气池带动生猪、果业发展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建立沼气池2.4万个,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东江源头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林业经营机制改革,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三)以林政管理为主题,保护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为巩固东江源头绿化成果,更有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我县狠抓林政资源管理。一是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封山育林措施和乡规民约,强化制度管理,严格实施“定山场、定面积、定目标、定报酬、定奖惩”的五定管理办法,对难点和重点地区,实行领导挂点,公、检、法、司协助,林业部门分片包干的封山育林制度,每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达3万亩,从而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森林资源。二是强化企业的管理,严格审批、办证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上马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凡消耗、浪费森林资源大,以及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林业项目,都不予审批立项。同时,加大污染源清理力度,对在东江源上游开设的任何有污染的工厂坚决要求转产或给予停产、取缔处理,共关闭松焦油厂15家、活性炭厂5家、木材加工厂20家。对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保护,并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三是加强林地管理,东江源头区域内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有极其丰富的稀土资源,如果进行开采利用,不仅会给县财政增加收入,还会直接给林业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为了保护东江源头区这块净土,林业部门强化保护措施,严禁征占用林地开采,取缔了稀土开采等矿点10家,避免了因开采矿产资源出现的水土流失,为净化东江水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经济与能源消费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

一是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等也作为帮扶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强化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

三是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和管理节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四是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节电、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沼气、余热利用、工业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认真做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安排,及时通报淘汰落后情况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统计、环保、电力等部门依据相关法规严格履行了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节能工作。

二是按照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未完成节能计划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企业,通过争取国家、省、市补助资金给予积极扶持;对持续高耗能的企业,限期整改。

在对全县工业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多次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安排意见、评价考核实施方案,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公布通报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强化基础管理等手段,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了全县工业节能降耗指标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一是狠抓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在抓住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期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政策,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后启动实施康源油脂、九州科技退城入园;翰林茶业绿茶加工技改、巴山牧业创意产业园、山霸王银耳产业园一期、百花棉业技改、深山农业魔芋加工技改、科宏实业茶叶加工技改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特别是在项目环评,备案等前期手续办理上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工业企业环评手续不齐就开工建设。

近年来,我县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环境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加之,淘汰落后产能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节能工作任务还不匹配。

我县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生产设备落后,能耗较高。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增添措施,持续推动工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工业节能降碳、建设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两手抓、两促进。二是进一步加大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坚决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逐步强制淘汰。三是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参与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工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近期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县政协此次召开的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民主协商会议,为我县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再次增添助力。会议期间,各位政协委员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为加快优化人居生存环境,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集思广义,建言献策,这既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充分履行与发挥,也是对县政府工作的最大帮助和支持。各位委员站在促进地区永续发展、关乎全县群众民生福祉的高度,深入调研,建计出力,问题定位准确,分析深入具体,建议切实可行,会后,我们要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以整理,认真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解决。同时,我们真诚的希望各位政协委员继续关心、支持县政府工作,向我们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充实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内容,拓宽政协参政议政渠道,努力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下面,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就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讲三点意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建设生态大县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实施“青山保护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开展综合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开始走上效益型发展轨道,成功的经验充分证明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态建设和环保节能减排的任务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别地区盗伐林木、私挖大苗、开荒种地等现象仍未杜绝,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二是水环境质量,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生活污水、市政设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造成了我县水环境质量不够稳定;三是空气环境质量,由于建筑拆迁、机动车辆巨增、镇内燃煤锅炉、春秋焚烧秸秆等造成了空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要进一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加大节能减排和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一)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要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力度,继续增加绿地、树木覆盖率,从严治理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使环境敏感区生态环境切实得到保护。

(二)加大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要积极对上争取,通过修建拦河闸、蓄沙池、设置拦污网、进行生物防护,开展水源地多条干流治理工程。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设施、动员群众、舆论引导等措施,坚决杜绝垃圾入河的现象。要及时清运河道两侧垃圾,及时拆除两岸违章建筑,打造高档次的景观河道。

(三)切实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城建、综合执法局要进一步健全扬尘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突出抓好拆迁、绿化、市政、建筑施工、物料储运等环节的扬尘防治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的把扬尘污染降下来。要抓住棚户区改造和热源厂建设扩能等有利时机,优先利用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等新型能源解决群众取暖需求。要继续深入开展小燃煤锅炉、小烟囱等低空排烟设施的拆除取缔工作,减少低空污染。切实抓好春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管理责任,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四)全面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整治。要以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示范创建力度。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乡镇、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长效机制。

(一)明确责任。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环境质量负总责。要严格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环保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各类污染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对各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行为,坚持“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违法、谁担责”原则,确保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与提升。

(二)强化监管。县林业、农发、环保、动监及各乡镇要立足全局,统筹安排,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要严格执法,坚持现场巡查与联网监控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扩大监控覆盖面,提高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密切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环保局要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执法水平,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靠前站位,强化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认真做好辖区内和职责范围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创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要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中央、省和市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保、共建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要着力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绿色消费、健康出行、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更好地把环保事业和生态保护工作做好。

同志们,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讲话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将清原打造成为美丽、幸福清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提高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效促进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突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场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有关责任干部和各村支书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工作的落实。同时,健全村(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网络,制定了创建目标和计划,为抓好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突出宣传教育,转变干群思想认识。一方面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创建责任意识,明确各股室各部门在生态文明创建中的职责、任务,使干部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生态宣传机制,积极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知识,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

三是突出勤俭节约,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提倡勤俭节约,摒弃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华山场积极采取挂标语、出墙报、发宣传册等宣传方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改变挥霍性消费观念和行为,提倡节约型消费。

以创建秀美乡村为载体,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精选载体,加大投入,强化监督,争创生态文明建设单位。

一是秀美乡村创建出成效。华山场多方筹资500万元,扩建了3公里华联村入村公路,在华联村种植绿化苗木2000余株,新建3000㎡休闲健身广场,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50盏,极大的方便了华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筹资100余万元用于全场水利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

二是环境综合治理有改观。华山场强化举措,以沿河区域、环境敏感区、整村整片为重点,结合农村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筹资20万元,在各村新建一个垃圾处理点,每个村小组聘请一名保洁员,每天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集中进行处理,较好的解决了群众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同时,定期开展环保主题宣教活动,组织各村(社区)在家党员群众对周边环境进行卫生大扫除,并形成制度加以实施,全场公共环境卫生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三是绿色低碳生活倡导重引领。华山场大力普及沼气、太阳能,引导群众少用煤、柴、电,尽量减少污染排放;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存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水;支持可循环使用产品,逐步提高群众绿色生活意识,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按照“突出旅游、优化结构、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东华山水景区为中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导向,立足旅游、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实现扶贫脱贫。

一是核心景区抓拆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为彻底解决“洲湖船屋”核心景区内的古建筑保护、违章建设、旅游秩序等问题,按照“安民护古”的指导思想,“人文、古风”的景区定位,华山场加大对东华山水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启动和推进了洲湖村棚户区安置工程。目前,该项工程已完成了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和征地工作,安置区洲湖桥梁建设工程即将竣工通车,棚户区拆迁工作即将开展。同时,积极做好景区申报工作,20xx年度洲湖船屋景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4a级景区、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

二是特色产业抓提升。在尊重村民自愿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对白茶、油茶、烤烟等特色产业的引导、支扶力度,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农林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发出市场需要、竞争力强的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20xx年,全场共完成封山育林22000亩,荒山造林2158亩,迹地更新造林6532亩,毛竹林低改3218亩,低效林改造1586亩,中幼林抚育3120亩,“一村一品”白茶、茶油、烤烟等产业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三是扶贫脱贫抓引导。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等合作共赢模式,引导他们发展烤烟、山羊养殖、笋制品等“短、平、快”项目。到20xx年底,通过出劳出地出资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全场贫困户已脱贫致富122户418人,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生态环境治理年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和任务分工,我局主要承担支持和指导我钨行业龙头企业钨业、钨业开展采矿、选矿、冶炼及精深加工的清洁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任务。现在两家企业都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探采选矿环节。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公司树立了保护性开采的主导思想,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思路,科学开发矿产资源,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公司投入数亿元对这些矿山进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两大尾矿库及深加工工业区废水处理站和废水综合净化工程,通过积极实施井下低品位资源综合回收、精选厂、尾砂干排等重大技改和清洁生产项目,不仅解决了老国矿历史遗留的环境治理问题,而且实现了主矿种与伴生矿种的同步高效开发回收与综合利用,矿山采选废水和生活废水等三废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要求。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省共有9座矿山入选,公司下属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两座矿山名列其中。

(2)冶炼环节。公司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通过运用“黑白钨精矿分解”、“离子交换新工艺”及“氨回收及脱氨转化”、“氨尾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和系统”和“一种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废水的综合净化方法”等技术工艺和专利,使氨回收率大于95%,废水中砷、磷、氨氮、cod、ph值等污染因子稳定达标排放,生产每吨仲钨酸铵的碱单耗为800吨、用水量为70吨、氨氮排放指标为7—10mgl,均大大优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应。

(3)深加工环节。由于深加工工厂主要污染物来源于钨冶炼过程,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弃物、废渣、烟尘、噪声等。为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源,公司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首先进行汇集,使部分废水用于锅炉水膜除尘,使烟尘和二氧化硫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

(4)废水中钨资源回收。为进一步回收废水中的钨资源,公司自主研发出《废水中低浓度钨回收技术》,使钨冶炼总回收率提高了0.3%。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5)废钨综合利用。利用废钨综合利用技术,不但可以处理仲钨酸铵和氧化钨废料,还可以处理氧化后的钨粉和碳化钨粉以及钨的硬质合金生产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回收率,具有重大的工业价值,并实现了钨冶炼不合格品的清洁生产,可以使钨冶炼生产现场更好管理,此外,还可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回收成品,减少能耗。

(6)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和环保专门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全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均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三同时”的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近几年来,公司先后投资逾亿元对各矿山和深加工厂区进行环境整治,兴建了淘锡坑钨矿废水和尾砂处理二合一工程、新安子尾矿库、大余石雷尾矿库以及深加工工业区综合废水处理站和河道治理工程等,已实现矿山采选废水和公司冶炼废水中的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铜、总铅、总锌、总镉、总砷和总镍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要求,极大改善了企业周边环境,保护了职工和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公司本部深加工生产线则加强了防火、防爆智能监控、处置系统的建设,公司基础设施及安全环保设施日趋完善,一个和谐、快速发展的“钨业”业已成形。

(7)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矿山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研究,积极探索废石、尾矿、废水、废气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途径,成功实现对工艺中产生的氨混合气体和部分废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

(8)积极探索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一直以来,公司在加紧污染治理的同时,也逐步依靠科技,采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了多项钨冶炼及深加工的新工艺、新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白(黑)钨矿洁净高效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白钨矿高效、洁净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采用该技术后,公司冶炼钨渣中的wo3含量由2.5%下降至1%以下,还减少了片碱用量和冶炼废水的排放量,同时,废水处理盐酸用量也相应减少,每年可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使公司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在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公司对钨冶炼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冶炼废水回用处理开展了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等三项的实验工作,为公司生产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奠定了基础。

(1)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优先保障。投资引进新型节能设备,建设废物、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2)在耗电量较大的粉末厂新建氢气回收系统、在耗电设备上研发出新型节能降耗产品。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等节能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四项专利、两项省科技成果,在新建成投入生产的硬质合金厂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减排设施、工艺技术。

(3)在废水方面,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重金属废水处理和氨氮废水处理2套独立的处理系统。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氧化+两级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多级吹脱+氨回收处理,2套处理设施在确保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大大减少了重金属和氨氮的排放。

(4)在废气方面,结晶氨气采用冷凝回收的方法,将氨气冷凝至15%浓度的氨水回用至生产线;对锅炉进行了升级改造,燃料由煤变为生物质,实现了二氧化硫的零排放。

(5)加大节能产品研发力度。公司近年来围绕节能降耗目标,投入资金加大对耗电设备保温节电的研究开发力度,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温碳化炉”、“一种粉末金属钨冶金炉内保温层”、“全自动立式中频碳化”、“全自动高温四管还炉”等四项节能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绿色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垃圾日益增多给我们的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也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结合夏幼“创全”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积极倡导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营造绿色家园,为xx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xx幼儿园大班组开展为期一周“低碳环保携手同行”环保主题活动。

活动前期,各班以“奇思妙想废物利用”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片”、“环保知识抢答”、“变废为宝创意设计书”等有趣、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变废为宝低碳环保”理念的兴趣,并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把“环保”理念传递给家长,倡议孩子和家长们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共同制作花盆,用美丽的花盆点缀我们的绿色生活,为随后陆续开展的“亲子环保花盆展览”、“盆景爱心义卖活动”完美地拉开帷幕。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大战略”精神,确保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州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按照甘生领办【20xx】3号文件:关于报送20xx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林草局作为县生态文明建设牵头单位,现就我县20xx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山植树:一是编制完成了《县20xx年度国有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作业设计》,此项目于6-8月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100%。二是按照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封、管、造多措并举的方式,在镇村完成封山育林5000亩,栽植云杉20万株,落实专人管护。完成目标任务5000亩的100%。三是在乡村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大于等于60厘米)4.5万株,栽植小云杉19.5万株,俄色小苗6万株。完成目标任务3000亩的100%。四是在乡竹美村,实施庭院绿化200亩,栽植云杉(带土球、2.5米高)443株,云杉(带土球、4.5-5米高)100株,大旱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867株,大垂柳(胸径8—10厘米、高5米以上)600株,苹果(胸径3厘米以上、高2米以上)26株,丁香(高1.5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分三岔以上)397株,金银露梅405株。播撒孔雀草14.58亩、218.7斤,波斯菊12.83亩、192.45斤。完成目标任务200亩的100%。

2、沙化治理:一是在茶扎乡木通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1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3万株,小云杉7万株,安装网围栏3759米,撒草2500公斤(垂穗披碱草1250公斤、燕麦草1250公斤),安排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二是在乡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3000亩,栽植大云杉(带土球、高60厘米以上)9万株,小云杉21万株,安装网围栏5870米,撒草7500公斤(垂穗披碱草3750公斤、燕麦草3750公斤),安排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三是在乡其龙村实施防沙治沙人工造林20xx亩,栽植金银露梅20万株,安装网围栏4947米,撒草20000公斤(垂穗披碱草10000公斤、燕麦草10000公斤),安排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常年管护三年,每月每人管护工资1000元,必须落实到人头。完成目标任务0.6万亩的100%。

3、森林保护: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安排部署春节、藏历新年及全国、省州“两会”期间、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8%以内。二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三是把护林防火列入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四是切实做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设置护林防火警示标牌,制订护林防火的相关制度。五是依法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71.94万亩。完成聘用生态护林员1370名。六是与各乡镇、村、林场、作业区和管护人员签定责任书,并对我县森林管护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质量考核,11月底前将兑现集体公益林补偿资金4011.13万元,兑现率100%。

4、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兑现:20xx年度实施草原禁牧补助217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64万亩,总投资2787.5万元。涉及全县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层层签订政策实施责任书;兑现发放奖补资金,兑现率100%。

5、退牧还草工程建设:20xx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开展划区轮牧1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舍饲棚圈建设80户;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61万元,包括划区轮牧围栏274.59万元,退化草原改良300万元,人工饲草地建设200万元,舍饲棚圈建设48万元,其他费用38.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2万元;项目建设期限20xx年-20xx年。建设地点为乡、乡、镇、乡、镇、乡、乡、乡、镇9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完成比例为100%。

6、小水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xx年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县镇格伦达沟、扎消达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0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6.90hm2,种草160.00hm2,封禁治理784.10hm2,水域14.45hm2,居民用地1.06hm2,治沟骨干工程1100m,坡面水系1.89km,田间道路整地1.89km。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草局、县农牧局、县水利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草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认真编制方案,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相关部门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后,及时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到各项目实施地,本着实事求是、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好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每个建设项目均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相关责任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大力宣传。

为使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群众主体和参与社会化监督的作用,组建了懂政策、晓业务的技术骨干队伍,深入基层,采取召开座谈会,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专题宣传片、发放藏汉文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使绝大部分的牧民群众基本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相关规定,有效提高农牧民的认知能力。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为保证今年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各部门年初成立了检查验收组、监督指导组,实行工程成效与监督指导人员的.绩效、目标奖挂勾,严格兑现奖惩。有的项目实行边设计、边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资金、档案管理等相关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多举措、用实招,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持续深化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排查了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对存在的死角、漏项进行排查,通过环保工作微信群等途径督促整改。二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督执法工作,加强环境监测,严肃查处破坏影响环境行为。

一是高位推进生态扶贫,结合“全域旅游”,抢抓机遇,在格萨尔机场开通及格萨尔王城开城之际,全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使游客及广大干部群众又多了一个赏花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切体会到“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很好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目标。20xx年,我县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战略。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所有生态工程建设,全部由当地农牧民群众承建,切实破除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障碍,加快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高了生态建设财政性资金使用综合绩效,生态建设优势转化为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优势,推动了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县历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国土绿化和林业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生态脆弱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造林灭荒、荒漠生态治理、森林提质增效、绿色惠民富民等任务还比较艰巨,城乡绿化水平不高,人均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受地理条件制约突出,达通玛片区及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草原沙化退化问题凸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四是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生态扶贫能力低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生态、环保、节约意识不强;五是集镇、通道、村庄绿化相对滞后,城乡绿化协调性、整体性较差,绿化空间未得到充分拓展和延伸;六是有利益于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的产权模式和绿化机制、义务植树尽责机制、绿化考核机制等创新不足。

一是狠抓部门衔接。进一步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横向衔接和与上级部门的纵向衔接,主动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精准脱贫,扎实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稳步向前。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宣传牌、通告等宣传载体,向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公众参与更加广泛、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知晓率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是加强巡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卡点督查力度,加大对过往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偷拉盗运木材强行闯关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0xx年,我县将紧紧围绕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的建设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汇报

(一)以生态效益为重点,建设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保护好东江源的天然森林资源,发挥天然林的天然生态屏障作用,我县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经济、社会效益服从于生态效益,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初开始,对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措施,禁伐天然林面积达120多万亩。由此给林业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年林木采伐量从7万多立方米下降至不足3万立方米,每年减少林业规费480万元。同时,县财政和林业部门每年还挤出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门资金用于天然林保护的实施。二是建立了5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和10万亩的/植被类型生态保护区,使天然林的保护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是加强东江源头区护林队伍建设,强化资源保护,在原有8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和3个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护林队伍密度比其它重点林区增加了一倍。四是加大林政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推进源头区的依法治林,分别在/、乡设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源头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治安管理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改燃节能”工作,以源头8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全面关闭柴炭市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改燃节能,推广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以电代柴等无污染燃料,在东江源区内建立了以沼气池带动生猪、果业发展的“猪—沼—果”生态农业,建立沼气池2。4万个,有效缓解了能源性消耗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东江源头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以社会造林为主体,建设东江源头防护林工程。为加快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建设,我县在上级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力量,自我启动东江源头防护林工程建设,在东江源头所在乡(镇)、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活动。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捐资赠资,大力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林业经营机制改革,按照“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五荒”和疏林地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和生态林业庄园,有效调动社会造林积极性,带动公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共绿化荒山荒坡10。5万亩,建立水源涵养林12万亩,固堤护岸林4。5万亩,水土保持林9万亩,建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

(三)以林政管理为主题,保护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为巩固东江源头绿化成果,更有效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我县狠抓林政资源管理。一是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封山育林措施和乡规民约,强化制度管理,严格实施“定山场、定面积、定目标、定报酬、定奖惩”的五定管理办法,对难点和重点地区,实行领导挂点,公、检、法、司协助,林业部门分片包干的封山育林制度,每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达3万亩,从而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森林资源。二是强化企业的管理,严格审批、办证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上马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凡消耗、浪费森林资源大,以及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林业项目,都不予审批立项。同时,加大污染源清理力度,对在东江源上游开设的任何有污染的工厂坚决要求转产或给予停产、取缔处理,共关闭松焦油厂15家、活性炭厂5家、木材加工厂20家。对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和保护,并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三是加强林地管理,东江源头区域内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有极其丰富的稀土资源,如果进行开采利用,不仅会给县财政增加收入,还会直接给林业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为了保护东江源头区这块净土,林业部门强化保护措施,严禁征占用林地开采,取缔了稀土开采等矿点10家,避免了因开采矿产资源出现的水土流失,为净化东江水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四)以重点工程为纽带,加快健全东江源头森林生态体系。为丰富东江源头树种种类,增加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护堤固岸的能力,实现东江源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佳境,重点对东江源头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落实三大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是于20xx年、20xx年在东江流域实施了珠防林工程建设,完成造林1。3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江源头区的天然林,于20xx年重点在该区域内的8个乡(镇)、3个林场安排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37。3万亩,占全县国家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56%。三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于20xx年在东江源头区内重点规划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全县3。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中有1。54万亩落实在东江源头区内。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净化美化东江水,按照“户有一蔸竹,村有一个点,乡有一条线”的规划要求,重点以三百山河和镇岗河沿河两岸为主营造黄竹林基地,在美化绿化村庄环境的同时,护堤固岸、净化东江水。

工程等基础建设无法实施。

围绕“让东江源更加绿化美化,让东江水更清、更净、更甜”的目标,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生态讲座、送戏下乡等宣传媒体,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保护建设东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爱林护林、爱护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为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条件。

(二)加强护林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护林队伍,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落实护林责任制,加强巡山护林工作;三是加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各乡(镇)专业扑火队伍和兼职扑火队伍,加强防、扑火知识培训,提高防扑火能力,全面提升东江源森林生态体系保护、防火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三)推进封山育林工程。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东江源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在全面施行禁伐天然阔叶林,保护完好东江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的要求,把封山育林区域不断向东江源区外围延伸,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通过搞好规划设计、资源评估、落实政策措施,逐年逐级上报,争取把东江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更有效地保护东江源头的自然森林资源,增加林木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四)突出林政资源管理。首先,重点抓好森林资源监测站建设,加强源头区内森林资源管理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资源的增长情况,随时按监测结果调整培育、保护战略。其次,抓住国家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力度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建立地方性生态公益林的要求,推行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加速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天然林资源。第三,继续实施企业上马先加盖“绿色印章”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抓好污染源的清理整顿工作,严禁创办有污染或耗资源型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低消耗、无污染、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环保型企业的引进和保护、扶持力度,全面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第四,按照“谁开发,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抓好果园戴帽山的造林绿化管理,严禁“剃光头”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第五,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林业用地管理审批制度,严厉打击各种借产业建设破坏林地等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东江源的林地资源。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工程、一项事业,单靠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东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工程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公共事业,希望上级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扶持。

(一)要求把东江源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国家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切实保护好/的原始生态系统。同时把九龙嶂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该区域的森林生态体系的保护,增加源头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二)由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十分困难,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为此,建议上级把东江源头区建设列入国家、省、市环保重点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如在防护林工程、森林防火、污水治理及资源监测系统等基础工程建设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

(三)经过多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全面消灭荒山,但现有森林资源的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我县地处江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自然恢复能力强,只要加强改造和管理,就能改善林分结构,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为此,建议上级在低产(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项目建设上给予更大的扶持。

建设和保护东江源,绿化东江水,是林业的光荣使命。我们虽然为东江源头的森林生态建设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森林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永恒的话题。我们坚信,有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人民的无私奉献,东江源头的山将更绿,水会更清。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为目标,以“美丽嘉善”“美丽xx”建设为抓手,围绕“四项行动、两类建设、一个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针对6条县级重点河道,11条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联挂重要河道,23条镇级河道,243条村级河道,共设镇级河长18人,均为镇班子成员;村级河长106人,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设立“河长制”公示牌283块,完善县、镇、村三级举报投诉机制,公示河长联系电话,并发放《河长手册》以明确工作职责,镇级河长巡河每旬至少一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镇村两级河长积极巡河。二是全面落实入河排污口标识。对16条劣v类河道的排污(水)口进行标识,排水口公示牌共214块。三是剿劣示范河道建设。全面剿灭16条劣v类河道,并积极打造了两条剿劣示范河道:塘东社区的里仁港河道和东汇村的东塘村港(饭萝港),12月13日,县治水办对这两条河道进行了示范河道验收。四是水质保持与提升。通过红旗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改善红旗塘沿线环境,水质全年平均保持在三类。五是河道疏浚。

今年我镇河道疏浚整治年度任务是7.5万方,截至11月底,我镇的河道疏浚已完成21.296万方,并在北部湖荡整治工作前期及政策处理工作方面,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各项工作。六是开展船舶污染防治。保留提升的7个码头都设置了生活污水处理池,油桶等,并与环卫所签订了定期清运处理合同,全面防治船舶污染。七是西部水务提标工程稳定运行。在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基础上,加强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

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紧紧围绕县减排办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工程减排方面,完成浙江铧淳塑料有限公司voc减排工程;西部水务一级a提标工程正常投入使用;完成荣马化工关停等工作。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圆满完成年度确定的4台锅炉的整治淘汰任务(江南水乡浴室1台、新腾植绒1台)。水污染治理方面,深入开展生活污水纳管工程,全年完成6个生活小区的污水纳管改造;并开展强宏电镀清洁生产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审核。二是无环保措施企业整治提升。

结合低小散企业腾退、房前屋后作坊拆除及新胜废钢铁市场腾退等工作,全面完成1000余家无环保措施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对秸秆禁烧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深入田间地头,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域、重点部位进行重点巡查、重点监控,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综合利用,着力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到6.5万亩。四是干洗行业专项整治。对全镇干洗行业进行全面调查,总计5家企业7台干洗机,目前已经通过整治,注销1家企业2台干洗机。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按照“全域旅游、全面提升”思路,全力打造高标准“美丽乡村”,提升现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让美丽效应更广泛、美丽效果不缩水、美丽范围全覆盖,使每个建设点都“出彩”,启动设东汇、红菱、茜墩等9个美丽乡村精品点,截至20xx年10月底累计投资970万,其中茜墩村杨家溇、东汇后村于20xx年上半年按设计方案已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二是发展精品生态农业。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重点指导服务好东汇村“优庄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星建村农星专业合作社、翠南村丰腾家庭农场,其中东汇村“优庄园”与上海交大合作,计划在三年内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投资550万,主要采用“根域限制”、“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引进园叶葡萄、猕猴桃等新品种,建立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开发了优庄园app手机客户端。翠南丰腾家庭农场今年新引进种植了火龙果和蓝莓等品种、农星专业合作社尝试“芦苇稻-河蟹”种养新模式。

新胜水产专业合作社继续推广配方饲料替代冰鲜鱼养殖模式。三是顺利通过省级卫生镇复审。积极组织、迎接省级卫生镇复审工作及国家卫生镇检查工作,全力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无害化公测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四是强化生态文化宣传。以提高群众生态意识为目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生态环境建设人人负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氛围,提高城市生态文明程度。

在18个村4个社区设置宣传橱窗22处,在镇主要道路设置户外宣传橱窗3处,在翠南村、红菱村、平川社区开设智慧广播,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形式长期向村民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组织文艺工作者创编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美丽嘉善活动内容有关的文艺作品三支,分别是歌曲《环境整治大会战》、《美丽xx我的家》及快板《美丽xx创国卫》,并组织群众传唱,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配强工作力量。率先成立环保办,镇分管领导兼任环保办主任,副主任由农口和工口两名中层干部兼任,并配备5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按照环保监管对象的差异性,将全镇除古镇景区以外区域,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工业园区三类区域,其中村级网格18个、社区网格4个、工业园区网格9个。制定出台《xx镇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基本解决了基层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乌镇峰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环保办与环保所联合行动,对环境安全监管企业和各类风险源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措施,限期改正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建设项目环评先行,确保项目批建统一,并根据上级要求,对电子信息产业园、邗上工业园、荷池村老工业园进行园区规划环评的'编制和审核。三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积极鼓励工业企业购买绿色保险,对企业环境污染委托第三方机构治理等。同时,依托环保办工作力量,妥善处置环保信访问题,积极应对环保部集中督查期间相关信访案件的调处。

20xx年,我们将继续以“美丽建设”为主题,全面开展环境治理、环境建设、环境管理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美丽xx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美建设”专项行动“一年见效、三年到位”的总体要求,以项目为依托,做好“点上美”的文章,将荷池村荷池浜和红菱村网埭浜提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始终以“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设施实用化、生态自然化、内容特色化、成果惠民化”为原则,围绕美丽乡村“六化一配套”要求,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艺、一村一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点和示范点。

2.生态环保建设。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深入开展绿色示范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主要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四清四绿”行动,继续实行“路长制”,大力推进城镇主要道路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拆除、绿化建设完善和污水纳管工作,充分发挥废旧商品分拣中心作用,开展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

3.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在全部完成市考河道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全镇291条河道机关干部的“全员河长制”,有效落实保洁员、督查等河道长效保洁机制,重点研究由原来的突击整治、疏浚清淤向现在的村民公约、村民习惯转变的有效办法。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把这项工程做成真正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景观工程。加快推进pm2.5、臭氧监测点建设,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严格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好转。

4.城乡环境整治。从制度完善、硬件配套、群众自觉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考核机制办法,更加突出农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全面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从村规民约、村风民风等方面着手,创新载体、构建平台,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自觉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同时,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研究制定长效监管措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到柏林镇检查指导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遵照市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治高度,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迅速在全镇上下掀起创建生态文明乡村工作的热潮,得到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拥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效果,现就重点工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工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批评指正。

柏林镇位居平邑蒙山主峰前,现有25个行政村,5.3万人,区域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属全市明星旅游镇,全市旅游强镇,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名镇,20xx年3月被授予市级生态文明乡镇,同年,黄崖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文明村,今年1—10月份,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80元。自今年2月至今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城镇管理明星乡镇,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和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先进乡镇。目前,全镇25个行政村已有20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其中新培植市级生态文明先进村2个,县级生态文明先进村5个。

(一)抓特点,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党委、政府立足蒙山主峰前的区位优势,将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与建设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紧密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党建、新闻中心、团委、妇联等相关单位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配合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扶到村,具体指导帮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各工作区、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相应组织,就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制度、规划以及目标要求进行了量化细化,真正体现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多层面、全方位突出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抓重点,做到资金投入到位。今年以来,全镇先后完成投资110万元对镇政府驻地沿线及文泗路沿线进行绿化亮化,新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0余万株,更新路灯300余盏。投资200万元实施了项目聚集区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硬化道路1.4万平方米。投资90万元购置垃圾清理车14辆,购置垃圾箱180个。完成投资1600万元,硬化村内主要街道及道路17万平方米,粉刷墙壁23万平方米。投资40万元在南林村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处,今年以来,先后集中清理三堆2600余个,清理河道、沟渠、垃圾漂浮物4000余米,清运乡村垃圾260余吨,清理企业工业垃圾1.2万吨。

(三)抓亮点,做到示范带动到位。今年7月上旬,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上半年观摩总结表彰大会,就重点项目建设,“五化”达标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结合党建、精神文明创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相关的千分制考核目标,对荣获前5名的'南林、玉源、黄崖等5个行政村分别给予1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新培植的2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和5个县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党委、政府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四)抓难点,做到检查考核到位。党委、政府就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出台了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做到一天一调度,三天一评比,一周一奖惩,对个别工作被动,现场评比打分倒数前3名的村和相应的包村人员,要说明被动落后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表述达标时限。对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考核中影响了全镇综合成绩的,不仅要取消所有的评先树优资格,还要进行诫勉谈话,进行责任追究。

生态环境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牢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嘱托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工作目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按照省州工作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省州规定时序要求。

(一)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压实整改政治责任。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始终把抓好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深刻践行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政策措施的具体实际行动,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站在为全县人民谋幸福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高度,强化统筹协调,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全县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县政府常务会、环保督察整改专题推进会等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整改方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赴乡镇、企业等实地督导整改工作,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级级夯实整改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抓整改、抓落实。县委副书记、县长丁瑞毅同志,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赵庆珊同志赴省生态环境厅,衔接汇报相关工作,积极争取省直单位鼎力支持,助推打赢环保督察整改“歼灭战”。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密切协作、强化联动,紧盯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落细。

(二)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召开集中学习会,认真传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大会精神,深刻吸取“媒体报道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教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树牢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县委县政府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大事项,全面纳入党委政府研究议题范围。先后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大会的意见》《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同德县开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系统部署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现实问题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培训专门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因受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影响暂停举办)。各级党组织、县委党校将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理论学习计划,加快转变各级领导干部发展理念,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经济规模相适应、污染物排放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相匹配的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三)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奠定生态保护基础。认真配合落实省政府关于编制全省“三线一单”的决策部署要求,经与省州业务部门多轮次衔接,为科学制定同德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关成果经省政府同意,与全省成果统一发布。制定出台《同德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制度》,修订完善《同德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分工发方案》,发布实施《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初步形成《同德县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拟定《关于努力推动同德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的实施意见》。同时,在客观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同德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同德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同德县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同德县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同德县河湖保护和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报告》初稿,为明年“十四五”规划起始年开好局、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施林业草原保护恢复工程,有效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原覆盖度,提升森林草原生态效益,巩固本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共计实施林业草原工程11项,投资3101.28万元。在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方面,按照刘涛副省长批示精神,将北环路2台10蒸吨燃煤锅炉列入全省暂时允许保留运行待具备条件后淘汰清单,县住建局积极申报清洁能源改造项目,县发展改革局积极落实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方案,加大向省州发展改革部门汇报衔接力度,加快同德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在砂石资源开发问题整治方面,坚持以整合资源,加快恢复为重点举措,全面落实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批复的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要求,将原先分布在各乡镇及公路沿线的近15家砂石料场进行整合,仅保留4家砂石料采矿权。同时,积极推动已退出采矿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督促采矿权所有者落实恢复治理措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方面,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压茬推进项目申报,项目已经获得州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下达资金1656万元,完成初步设计并进入招标环节。在调整考核指标方面,按照省委组织部对全省2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取消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四项考核指标的总体部署,县委组织部同步按实行动态调整,进行差异化考核,初步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截止2020年11月上旬,第一轮督察反馈的5项共性问题已完成4项,申请销号4项,均得到州督察整改办确认,完成率为80%。经省政府同意待具备条件后整改的1项。第二轮督察反馈的3项问题已完成整改待销号的1项,正在整改的2项。

五是加大县城周边绿化。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在同德牧场周边开展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栽植面积364.5亩,栽植各类苗木1.2万余株。六是加强源头治理。全面开展车用油品品质监督检查,对全县8座加油站开展例行监督,确保车用油品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县财政继续投入130万元资金,实施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高效运转农村环境整治环卫设施,实现全县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小康社会目标,1至11月份,累计清运生活垃圾近9000吨。二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广泛动员各级河长,运用好巡河app软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深入开展巡河工作,及时以河长制办公室名义向相关单位反馈问题,压实责任。继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对河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内的垃圾、临时构筑物等全面清理,维护河道自然连通,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四是加快长效机制建设。初步拟定《同德县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同德县河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划定成果报告》《同德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五是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项目进入招标阶段,预计2021年4月下旬开工建设。

(三)净土保卫战扎实有效。一是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详查成果,为下一步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奠定了基础。二是有序推进疑似污染地块环境状况调查。投资360万元启动同德县穆黑汞矿污染调查项目,完成场地调查报告,建成截排水沟1.1公里。三是全面加强重点单位管理。对同德县显龙沟金矿、汽车修理门店、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疗卫生等生产、使用、贮存、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上述单位产生且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重点加强了废机油、尾矿、生活垃圾渗滤液、医疗废物等的监管,并对重点排污单位周边土壤按相应的技术规范开展了监测。四是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畜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及肥料效应,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全面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和农膜使用量,改善农用地土壤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施用的农药化肥量呈下降趋势。五是继续试点开展农村土壤环境监测,在河北乡和唐谷镇选了2个行政村,对其农用地土壤开展了监测,主要指标符合农用地主要土壤环境指标管控要求。六是鼓励畜禽养殖废物实现综合利用。对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年产2万吨有机肥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环保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收集更多畜禽养殖废弃物,确保周边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有效防范养殖业对地下水的污染,稳定发挥项目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

“媒体报道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同德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方案》,逐项分解任务,细化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明确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措施、一名县级领导责任人”,实施清单式管理,定期督导,挂账督办,实现了全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企业“一矿一策”精准管理,为落实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奠定基础。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各职能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5人次,检查矿山企业40家,其中,正在开采的砂石矿、粘土矿及金属矿共9家(金属矿1家、粘土矿4家、砂石矿4家),已到期探矿权的7家,已关停采矿权的15家,历史遗留矿山3家,临时取料场6家。已停产整改9家(金属矿1家、粘土矿4家、砂石矿3家、搅拌站1家)、查封关停2家、处罚1家3万元、移送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1家。

(一)存在的问题。经过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全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但当前的工作与省州党委政府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相比较,与群众对良好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和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殷切期望相比较,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群众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获得感还不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诉求还未完全得到解决。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办法还有欠缺。三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所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合作社)环保设施建设均较滞后,影响农牧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县城地区有效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方面措施还比较乏力,落后砖瓦制造工艺淘汰工作尚未按国家发改委要求落实,渣土车运输管理、城镇主要道路湿法保洁还未完全实现,汽车修理行业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进展缓慢,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占比还不够大。五是城镇居民私有房屋建筑部分生活污水管网尚未全面接入市政管网,巴曲河水质改善难度较大。六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改良等方面工作还比较薄弱。

(二)2021年工作思路。2021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主要抓手,持续巩固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成果,试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考核制度,首次试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考核,倒逼党政机关、乡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快构建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规划审查。加强县级规划与省州规划衔接,全速推进“十四五”生态环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国土空间等规划编制审查工作,试行“一河一策”等工作方案,力争上半年全部印发实施。二是推动系统治理。全面启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工作,印发工作方案,按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三是促进生态文明。落实省上下达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工作任务,择时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四是构建保护体系。认真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相关任务分工,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主,积极探索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增加受保护区域面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