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精选19篇)

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精选19篇)

ID:9430529

时间:2024-03-26 02:08:05

上传者:笔砚

在现代社会中,会计在各个行业和企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是一些精选的会计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启示。

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的发展形态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步入世纪以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在经济领域的比重日益提高。管理会计原有的一些理论、方法、观念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变化形势,需要进一步改进。

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发展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需求周期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重点聚集在企业内部管理,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成为生产要素核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反馈速度飞快。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容易淘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边际利润经常被其他企业的新技术产晶占有。市场需求正呈现小批量、多样化和易变化的特点。新的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要适应这种环境变化,首先要更新观念,其次要放宽眼光。

管理会计观念的多元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为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管理会计应更多关注市场,研究市场动态,以市场变化来决定生产。同样,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密切和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策略,协调各部门,各子系统之间的矛盾。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和控制系统,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和整体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从整体上,在动态中寻找最佳平衡点。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还应重视知识的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规划、控制和决策的过程中,应与人力资源的管理结合起来。

学科性质的多元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一的管理会计学己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应摆脱单一的会计学科定位,积极吸收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等,使之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相适应。同时还应该与其他学科,如人文和社会科学、心理学、行为学、数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相联系,丰富和完善现代管理会计学,更好更科学地参与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调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它是管理会计一个分支。

传统管理会计从诞生以来就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服务。二战以后,由于实行大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管理会计以降低内部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得到长足发展。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出现轻战略重战术的不足。而战略管理会计对这一缺陷进行了弥补。

战略管理会计立足长远,注重全局。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已发展成高层次的全局竞争。管理会计应适应这一要求,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最终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协调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同时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减少内部职能失调。

注重相关信息尤其是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传统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向型信息系统。但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竞争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单纯依靠财务信息的局限,在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通过收集和分析本企业、顾客、竞争者三者之间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通过研究企业价值链中上、下游的信息,改善企业环境,寻求产业最优效益。

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扩展到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个层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层的信息。全面分析竞争优势,协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战略管理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变化随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持企业战略和经济环境相适应。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主导方向。

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企业价值依赖于人才智慧的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智力资本和智力资产相对于传统的财务资产,它是一种无形的,动态的,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源。瑞典第一大保险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拥有的对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下,智力资本及与其相适应的智力资产在企业价值增值过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智力资产和传统的作为管理会计中的物质和财务资产有所不同,它们作为人类超常智慧的结晶,是生产价值很高的高科技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

智力资本和智力资产的量化评估将有力地提高其为企业利益主体提供有效信息的职能。余绪缨教授认为“对知识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智力资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周密的确认计量与评价程序,将它们的价值同现有其他资产一样,以智力资产项目列记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并同企业投入的现金和其他资产一样参与收益分配,以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统一”。

知识资本即智慧与知识,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具有流动性和自我增值性。依靠深厚的人才、科技积累,谁能最先推出具有独创性的产品,谁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从而为企业全面、长期的提高竞争发展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将面i临更大的挑战,同时拥有更多的机遇。为适应这一态势,企业管理和决策必须要全面、系统、科学、同时还要有前瞻性。今天的世界竞争,是以科技为基础,以人才智力为核心资源的竞争。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会计以其特定的方法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提供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支持、方法支持和智力支持。

知识经济下会计教育新发展论文

知识经济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是会计人才输出的源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会计教育也要有所创新和改革。本文首先解读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进而从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的目标、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的师资、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的手段这三个方面来谈会计教育的新发展。

知识经济;会计教育;发展

1.会计工作管理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制单、记账、编制报表等日常会计事务,并将工作重点逐步向经营管理方向转移,在组织内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同时也要求财务信息系统应具备分析、预测、控制、责任评价等功能,不断向管理型系统方向转变。

2.会计核算信息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财务信息的特点是迅速和高效,会计信息传递方式和报告模式也实现了多样化,通过发达的数据库技术,打破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

3.无形资产丰富化。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很多了智力产品,且这些无形资产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越打越大,占单位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无形资产的内容更为丰富,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此外,创新能力、人力资产也被认为是企业的重要资产,知识本身也在朝商品化、产品化方向发展。

4.会计人员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人员不再只是进行简单的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工作,其工作重心要向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方面转移,他们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使会计信息增值并创造出效能。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知识的新陈代谢,想要做好上述工作,会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多元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5.人力资源日渐显著。人力资源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一种资产,且这种资产比传统资产的价值更大,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经济水平越高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非常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甚至有学者建议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以量化的形式评估其价值并进行管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学校教育中的市场意识增强,会计教育目标由校内应试教育向社会应试教育转变,但这并不能够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会计教育应该从各类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向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转变。

1.本科教育与学生考研的关系。为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实施了研究生扩招政策,这实际上给高校本科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高校的会计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便开始忙于考研,为了备考放弃了常规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的考研方向和自己的专业完全不一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缓解,需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研究生招考应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考核,并逐步增加院校推荐学生的比例,以引导高校教育的改革;第二,尽量引导学生考研的方向,把与本专业方向相同、相近、相关的专业作为第一选择;第三,学校在大一、大二阶段应该给学生一次更改专业的机会,要知道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难出成绩,因材施教很重要。

2.高校教育与报考注册会计师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薪酬,需要具备丰富的财会知识并通过专门的考试才可从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以成为部分高校会计教育的风向标,一些财会毕业生在大三、大四阶段便将重心转移到注会考试上,高校教育和注会学习的矛盾因此产生。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事业单位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量要远超注册会计师行业,所以高校会计教育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有适应性、市场意识、学习能力及发展潜力的会计人才,而不是训练出一个专业人员,素质教育这一特征始终涵盖在高校教育中。为缓解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高校会计教育之间的矛盾,需关注:第一,使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都逐渐了解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第二,高校教材可适当的覆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第三,教师授课过程中可将二者有机结合。

3.本科教育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系。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会计人才有全面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其具备实操技能和职业经验,这样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但实践经验却成为很多会计毕业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早些年,部分高校曾经为会计毕业生统一联系实习企业,以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但受到教学实习经费、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学生就业方向自主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习方式由学校统一安排转变为学生与企业间自由双向选择,分散到不同企业实习。这种形式的弊端是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生在此期间也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经常发生,实习的根本目的难以达成。从实践经验和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两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第一,学校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与检查;第二,不断加大实践经费投入;第三,各高校可联合建立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高校课程学习期间便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第四,课堂教学时增加案例分析和研讨环节。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提高会计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提升会计教育水平的关键点:

1.教学研究型教师。会计教师应多参加业内学术交流,特别是要加强对会计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这样才有利于推动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人认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及专业职称就是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而忽略了对会计教学理论研究的关注,有关会计教学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更是少见。然而,在世界上高等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人们更为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才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更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会计教师要改变单纯的专业型模式,也不要在个人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停滞,他们应该更上一个层次,向会教学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2.双师型教师。会计教师要积极会计实践工作并不断更新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了教师其教学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可能是陈旧的,难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会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应允许教师外出兼职;第二,会计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职称考试;第三,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要加强交流沟通。

现代会计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而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工具就是计算机,所以,会计教学应当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会计软件教学的结合体。

1.计算机网络教室。建立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教室网络同校园网络连接、校园网络同全国教育网络连接,构建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教育系统。此外,计算机网络教室还要配备摄像机、音响、大屏幕投影等硬件,将网络教室的功能性扩大。

2.会计教学软件。开发会计教学软件,内容包括会计实操、模拟考试、多媒体课件等。其中:多媒体课件应该是一种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软件,体现出一定的智能结构,此软件通常要经过课件内容设计、课件脚本编写、课件后期制作等环节来完成。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财会人员都要要借助财务软件来进行核算,用好财务软件也更便于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汤湘希.会计教育改革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财务已经慢慢趋向共享,那么会计人才应该怎么转型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论文吧。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逐渐成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所以,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高素质会计人群仅掌握会计核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种转型,在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统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将专业覆盖面延伸到资金的预算、筹集、分配、控制以及对结果的评析等方面,即强化管理会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做账和支付,也会要求财务做预算、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筹划、汇率风险管理等。这要求实现财务与业务相结合,介入到企业的业务运作当中去,进行战略规划,帮助战略落地,也就是向管理会计转型。面对这种转型,财务组织要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方面走向集中,即财务功能的集中;一方面走向渗透,即财务向业务渗透。要实现这种转型,财务共享服务就成为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财务共享服务可以为财务转型提供3个方面的重要支持:第一是数据的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大数据中心。通过共享模式,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汇总在共享中心统一来处理。

战略分析、决策支撑的数据可以由共享服务中心的大数据中提供。第二是管理的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制度和规范内嵌在流程中控制和实现,强化了企业的管理基础。

第三是人才的支持。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去年曾提到,要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要实现转型。通过采用财务共享的新模式,可以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转型,强化管理会计能力。

由于会计信息人工核算量的减少以及公司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对财务监控的加强,公司内部财务工作在其流程上更加能够体现出会计核算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在这种大趋势下,公司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在共享服务模式下,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会被扁平化的服务组织所代替,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也将发生变化。曾有人估计,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以后,其财务人员可削减1/3至2/3。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会计信息化不会使财务人员闲置,对于需要重新分配岗位的财务人员来说,再次分配也算不上分流,而是又一次转型。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财务共享服务是商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会计管理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从科技发展、组织结构改进的角度论证了当今时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它所需要的,也正是新时代的管理会计人才。而这也正是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时期大力推广管理会计、推进财务共享服务,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面对商业的发展和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笔者对高校会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以下构想。

理论框架。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会计专业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进行设置。

首先,重点高校的会计专业应适当缩减原有大量的会计基础类核算课程,因为这些工作会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趋势下逐渐被相对学历较低的人员承担。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因为管理会计起步于财务会计。在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统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专业课应尽量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再其次,认清管理类会计人才知识的宽广性,高校需要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都可以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后两年则分专业方向培养。

最后,学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设置财务管理大作业、专业实习、学年论文、会计模拟实验等,将课题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针对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需要三方面共同努力:一是要努力提高学校和学生的认识;二是要努力提高工作单位的社会责任;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的支持,利用其影响力促进学校与单位建立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

具体课程设置。培养管理类会计人才,需要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不能仅依靠围绕管理会计本身的内容转。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新型会计专业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应分为以下三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金融学、经济法、统计学、市场营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旨在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专业核心课。一是专业必修课:中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投资学、审计学、税法;二是专业选修课: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资产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税务筹划。这些是集中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

跨学科课。主要包括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会计、国际金融、会计制度设计、租赁会计、环境会计专题、人力资源会计专题等。这些旨在扩展学生知识面。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财务问题。有必要结合需要,体现在会计教材及具体教学过程之中,例如:财务共享服务案例分析;中国集团企业财务问题,例如集团企业的财务体制、资本经营、集团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激励与控制等;中国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例如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财务特征、改制及出售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诸如上市公司融资机制与融资结构、投资机制与投资行为等。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管理会计的功能已经由提供合规--的信息不断转向进行价值创造的资本管理职能了。而管理会计的创新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引擎,在大数据的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功能是否能够有效的发挥,与大数据的信息化,高效性、低廉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在大数据时代下,管理者要做到有效地事前预测、事后控制等管理工作,在海量类型复杂的数据中及时高效的寻找和挖掘出价值密度低但是商业价值高的信息。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就能够被看做是大数据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的一个相互结合,可以认为是通过一系列系统有效的现代方法,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和其他非财务会计方面的综合信息,随之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类、计算、对比等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此能够做到满足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各个环节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等的需求。需要掌控企业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方向就能够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需要帮助管理者优化企业生产活动就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供产销一系列流程进行监控来实现;需要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解以此帮助管理者为企业制定战略性目标能够通过业绩评价信息化来实现。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仍在不断加强。正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瞬息万变,与此同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方式,选择跨行业经营的模式,经营范围的跨度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实力,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要求。虽然不同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不相同,但对通过环境的有效分析和企业战略的充分把握,从而进行研究和预测市场的需求是如出一辙的.。企业对需求的考量进而反应到企业的开发研发、成本控制以及资金流安排等各个方面,最终形成预算报表的形式来体现企业对未来经营活动和成果的规划与预测,从而完成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后核算向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监管控制的转变。

然而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元年诺亚舟一起做的一项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研结果中得出,仅仅有4成的企业完成了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大型的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应用这方面的普及率都不高,足以说明我国整体企业的应用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从整体上来讲,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并未在我国企业中获得广泛的普及。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

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企业向精益成本管理企业转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而基于大数据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对计划、协调、监控管理以及反馈等过程中各类相关成本进行全面集成化管理。而进行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以及对企业价值流进行管理。企业能够通过成本管理信息化对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进行有效地信息记录及进行标示,并结合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单独标签,使与企业有关的供应商、生产经营过程和销售等的过程全都处于企业的监控。以此企业可以做到掌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到原材料的消耗,产品的入库及出库等一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结合价值链的分析和价值流管理,企业通过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地分解,形成多条相互连接的价值链,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每条价值链的成本数进行有效的追踪监管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出改进方案,并使用历史成本进行预测,达到减少企业的不需要的损失及浪费,最终达到优化生产经营过程。

虽然成本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完成全面的成本管理,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的一种反馈信息,当企业的绩效处于良好状态,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也反映了企业现阶段人才储备充足,发展处于上升期,由此企业定制扩张战略计划。而当企业的绩效不断减少,代表企业的发展状况在恶化,也反映了企业的人才处在流失状态,企业在不断衰退,此时企业应该制定收缩战略计划。企业进行业绩评价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各类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将对员工的业绩评价与企业的财务信息、顾客反馈、学习培训等各方面联系在一起。对于企业而言,具备一套完善且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业绩评级和激励体系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组织内部关系成熟的一种重要表现。

然而,如今对于具备专业的业绩评价信息化工具平衡分卡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对业绩评价的先进办法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比较简单,通常可以由传统方式获得。所以,现如今能够完全将业绩评价纳入企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利用业绩评价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一)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不重视。

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首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概念和建设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甚至由于对于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够充分,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产生了质疑和抵触心理。再者,只有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进行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及应用,但是,企业应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进而促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手段已经在我国众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发展过程,我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与软件的设计和应用也要求较高,所以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基础建设还相对较落后。

(三)管理會计信息化理论与企业经管机制不协调。

虽然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很多行业的不断涌现出新的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规模以及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管理决策方面也产生了显著地差别。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权责统一,产生了管理层短视行为,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等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一)适应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在企业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理解和考虑,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好的法律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要求企业处于相对较好的环境之中,以此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造合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树立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股东、懂事、管理层以及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有利于各级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再者,企业要储备足够的管理会计人才,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最后,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创造长足的生命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开发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会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组合使用,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也可能将持续下去,企业需要建立综合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面对着一些问题。因此,相应的措施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才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论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4)企业组成以高智力的科技含量为主。

由于知识经济具有与工业经济不同的特点,作为企业决策支持体系的管理会计也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会计注重本企业的决策、计划及执行,只对本企业的成本管理、责任会计、决策方法负责,而知识经济时代,光从本企业入手,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大市场环境下竞争的信息需要。企业要面向世界,为之服务的管理会计也必须放宽视野,为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企业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人才开发、科研技术开发及新产品研制等方面下功夫,以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

(3)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更加注重自身价值,因此对企业价值的衡量与管理也是摆在管理会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4)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体,因此在资产计量方法上要加以改进;制造业比重的下降要求成本计算方法、成本管理方法也随之改进。

(5)企业经营成果不仅表现在利润上,更表现在企业价值的增加上,如何反映利润的分配和价值的增值也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6)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现有知识已满足不了知识经济需要,管理决策者必须能够跟上时代的需要,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活力。

(一)观念上的创新。

首先是市场观念要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协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导致生产组织由传统的“大量生产”向“顾客化生产”的历史性大转变;同时,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高度电脑化和自动化,形成生产上的“弹性制造系统”。因此,企业在市场观念上必须创新,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其次是企业整体观念要创新。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再次企业价值观念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成本管理要创新。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作业”为中心的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内容:

(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

(2)通过加强适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降低成本。

(3)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

(4)通过目标成本计算与成本企划降低成本。

(5)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降低企业总体成本。

(三)人力管理的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做到:

(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

(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的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

(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资源投资的短期行为。

(四)决策分析与评价体系要创新。

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际中,对取得的数据要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有些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实践证明,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全面考察、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能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能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资金等等。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企业都将面临新的生存环境,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会计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1999,(1).。

[2]郭晓君,等.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4]许亚湖.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j].财会月刊,,(12).。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摘要:管理会计信息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中研究的热点,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来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本文从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述出发,分析探讨了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意义以及财务共享服务下有效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策略管理会计信息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愈加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却非常滞后。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却凭借着其诸多的优势,迅速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管理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共享服务结合起来,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又一次掀起了资本扩张的浪潮,然而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却给企业集团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如财务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决策缓慢、管理理念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开始着手研究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此,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财务共享服务诞生了。财务共享服务指的是将财务业务进行再造,以实现流程标准化,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由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从而为外部企业和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提供专业化服务。其目的是改进财务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财务处理效率、降低成本。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规范性、规模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半自主性等诸多优点。

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规划、执行、控制和评价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把管理与会计结合起来,把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应用到会计领域中。管理会计信息化则是把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利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为企业单位的规划、执行、控制和评价等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会计信息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以及我国国情的限制,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是和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尚未实现在各个领域的完全覆盖。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它积极顺应了会计职能的拓展趋势,另一方面,它对我国会计新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建立高效低成本的财务管理运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财务制度、集中财务人员办公”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所采取的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从日常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的三大措施。以a公司为例,经过几年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探索,a公司在其总公司的财物部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电子化远程报账系统,实现了对分公司的会计财务处理、资金支付、财务报销等事项的集中审核与办理。为此实行财务共享后,a公司便取消了分公司的财务部,分公司除仍承担着对外报送报表、会计档案管理、银行账户维护、税务申报等具体工作以及执行财经纪律、财务分析报告、预算执行管理等财务职能外,所有报销审核以及核算工作均由中心完成,该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行不仅实现了财务会计人员的集中化,还引导了部分会计人员深入到分公司为其提供内部规划、管理咨询等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会计人员工作职能的转变,显著地提升了公司的管理会计水平。

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在未来的会计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借助于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不仅可以将一些重复性的财务业务简单化、流程化、标准化,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对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相关策略。

(1)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是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建立在坚实的大数据基础上,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实现绩效评价、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等企业业务的开展和高效运行,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是通过网络往来与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就必须要全面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企业集团要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对于部分用户操作不当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给予用户相应意见,并展开相关技术培训,加强对用户的监控;而对于那些用户蓄意为之而致使数据出现泄露的行为则给予严厉的警告必要时可诉讼法律,运用法律的强制性对那些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进行制裁。其次,企业应加强对数据访问权限的管理,有的数据可进行全范围的共享,而重要的关系到企业机密的数据则要设定访问的权限,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最后,企业要对网络通讯、会计管理系统等软件进行及时的升级更新,对相关硬件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从软硬件上来加强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在财务变革尤其是在管理会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如员工真实出差天数无法掌控、票据真假难以识辩等,但通过大数据,企业管理者就可以结合票据信息来判断财务信息的真假。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高效、精确的信息,因此把大数据理念运用在管理会计中,将会为企业对其经济活动的正确预测、决策、控制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前在我国会计行业,除了要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收集外,还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并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要对行业内各生产经营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可能关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努力寻找并建立企业管理、业务、财会、内控等数据之间的联系。可通过统一数据业务、标准化处理各系统数据源、建立统计数据源数据模型实施元数据管理等来实现对数据质量的闭环管理,从而将大数据与大财务有效对接起来,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摘要:治理的形成与对治理的形成与发展,在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在上赋予它现代化的方法与技术,从而使它能够突破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在会计领域孕育出一个崭新的体系,以适应并服务于当代高速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治理科学的发展,是治理会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安东尼(anthony)对治理会计发展的评论进一步指出:衡量任何治理会计思想的标准是治理者对这一思想的。治理会计是对优秀治理实践的吸收、提炼、改进与传播。

一、治理会计的'萌芽阶段。

19世纪初的革命导致了工厂制度的出现,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过程。为了适应企业价格决策和业绩评价的需要,产生了作为治理会计萌芽的本钱会计。治理会计形成的源流正是来自于本钱控制思想及其相关理论的产生,以及早期本钱控制行为的发生。当人们的思想、行为开始由本钱计量、记录方面转向本钱控制方面的时候,治理会计创立便处于萌芽阶段。

20世纪初期,美国人在其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与环境的影响之下,率先在本钱控制方面寻找到拓宽会计参与公司治理的通道。紧接着,通过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会计师与工程师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世纪会计的发展中出现一个新的突破一治理会计产生,一门在20世纪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发展的新兴分支学科治理会计建立起来了。

之后,治理理论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科学中专门用于内部治理部分的理论和方法,使得治理会计的逐步丰富、完善起来。治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执行性会计阶段和决策性治理会计阶段。前者是以经营决策方案经济效益的评价为核心;后者是以责任会计为其核心,着重于对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

二、执行性治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在西方,这一阶段是以泰罗的科学管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继发表的“计件工资”及“车间治理”著作之后,泰罗于19发表了《科学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一书,开创了企业治理上的一个新纪元。书中对标准化治理制度的确定,为“标准本钱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随后,“标准本钱控制”与“预算控制”制度、理论及其“差异分析”方法的产生,便为治理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从1885年美***械师亨利。梅特卡夫的《制造本钱》、188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埃米尔。加克与会计师m.费尔斯合著的《工厂账目》,到1911年e.韦伯纳的《工厂本钱》这些书主要讲的还是产品本钱,但其中已开始涉及到一些本钱治理方面的题目,这些书在一定程度上已由单纯的讲本钱核算向兼顾论及本钱治理题目过渡。1880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成立,它的成员诸如泰罗、埃默森等工程师开始超出工艺技术范围产品本钱题目。尤其是在1886年工程师h.r.汤在协会的年会上发表题为《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论文之后,工程师便更加注重从解决产品本钱题目着手研究公司经济效果题目,正是围绕着这方面的题目而展开的深进研究,促使美国的科学治理运动处于酝酿之中。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的趋势论文

21世纪主要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完善,也标志着人们加强了对知识资源的运用和关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时期,必然会将知识资源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依托,以期促进社会的有效变革。截至目前,会计都属于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工作形式,且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基础的引导作用,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会计面临着相当多的发展问题,无论是基础的会计操作方式,还是深层次的会计发展理念,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实现较高水平的会计运营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作为主体依托的经济形式,而这一经济形式的到来,直接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基础假设,与传统会计出现了严重的分割线。首先,在传统的会计假设中,企业具有十分明显的划分界限和概念,但在新时期,企业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尤其是各种网络公司和虚拟企业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原来的企业实体界限,导致会计核算的范围不再局限在实体型企业,转而需要涉及网络上的虚拟型企业,如淘宝、京东一类的产品,虽然交易确实产生了,但整个交易过程发生在虚拟网络上,因而在对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虚拟交易环节的成本。其次,当前国内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决策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及时的反应,而这个过程需要会计人员提供较为准确的会计信息,且要保证这些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传统的会计分期已无法满足全新的市场竞争状况。如果是一些临时的网络组织,对其进行会计分期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可言。最后,货币计量假设也是整个会计的基础假设之一,其在新时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如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持续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快、价值涨幅严重等,容易产生相当多的问题。且传统的货币假设还排除了一些无法通过货币单位表示的金融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管理人员的决策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国内会计假设需要重新界定,尽可能囊括一些全新的会计主体内容。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环境中,实体企业对经济的管理以及核算,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运营来完成,即通过当前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获取全新的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国内的会计开展环境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已不再局限在企业的有形资产上,转而拓展到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技术内容以及金融管理等资产方面。且这些无形资产在当前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也获得了持续性的上升,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这样的状况下,会计核算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将重心逐渐转移到这些无形资产上。经过统计,西方国家的许多科技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已达到总资产的60%,而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也比有形资产要高的多。同时,当前的国内,已加强了对虚拟经济的关注,如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些经济主体都发挥了相当直接的经济促进作用。在无形资产比例持续增加的过程中,会计核算的重心将会进行相应的转移,而转移的主体对象必然是各种无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实时发展,而会计的基础核算职能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优化,传统的核算职能由于开始进行现代设备的应用,呈现严重的弱化现象。而会计的管理职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实时优化,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出来。在全新的会计管理核算模式下,财务会计将与管理会计进行实时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会计体系,同时具备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而在这一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可以在核算的基础上,添加决策参与、经济分析等职能内容,使会计系统成为一个综合系统,能够覆盖会计事前、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会计的职能将由原来的核算型变成管理核算型,本身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种会计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以为会计信息运用者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且能够阐述企业当前的经济价值,包括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同时,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现有资产以及当前的偿债能力,使企业的经济项目开展变得合理、有效。而且,通过管理核算职能的优化,可以使会计操作变得更加合理、有效,盡可能规避当前的决策风险,提高会计决策的准确性,正确应对知识信息时代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当前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确认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其普遍采纳了以符合会计要素为发展要求的计量方式,并且会对企业的未来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会计确认理论必然也要进行持续的优化,其确认内涵已得到了实时拓展,对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定义,而确认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当前确认范围以外的人力资源、企业名誉等经济内容,也需要进行重新界定,并根据经济要求添加到确认范围,纳入相应的报告体系中,使决策者的决策更加完整、全面。当前的会计确认本身具有一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但对于各种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兴经济事物,缺乏一定的关注,而权责发生制也无法给予充分的处理。为此,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市场的各种交易活动形式和交易方法,都会进行持续创新,而这样的状况,将导致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充分融合,进而促使会计确认理论更加完善、合理,满足当前会计确认的真实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体系的持续发展,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向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而当前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整体的不足之处已十分明显。同时,货币计量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计管理操作判定为计量货币活动的一门学科,直接把大量的非货币性经济内容排斥于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学科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其实际作用的发挥。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非货币计量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会计管理有必要扩大当前会计信息的实际容量,实时增加一部分非货币经济信息内容。即,将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必然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的多方面计量模式。在实际的会计管理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会计计算主体,选择最为合适的计量属性,并将市场份额、企业员工素质纳入会计管理系统中,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覆盖更加合理、有效的经济范围,实时满足新时期会计管理和决策的多重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会计报告体系,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优化和拓展,无论是在基础的报告内容上,还是在深层次的会计报告传递上,都需要进行全面改进。首先,在将来的会计报告体系中,会计报告能提供的信息会变得相当丰富,不仅包括基础的财务信息,还会有产品市场份额、产品销售范围等,而这些揭示的内容也将会直观地呈现给信息使用者,提高信息使用的科學完善性。同时,传统的会计报告仅会针对历史性信息进行相关汇总和管理,而对于企业当前面临的经济风险则不会加以过多的关注,这样的状况导致报告十分不完整,缺乏实际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会计报告将包括更多的经济风险、经济规划等经济预测内容,促使会计管理更加完善。其次,会计的基础报表形式以及传递形式也将得到持续优化。在未来的会计报告发展中,将出现两种报告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定期报告,另一种是全新的实时报告。实时报告将直接使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效性,整体的使用价值也会得到充分提高。这样的状况十分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迅速、及时地做出各种决策,合理应对各种风险,减少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后,通过网络形式建立的会计报告。企业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为了便于检索,通常还会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如根据不同会计报告使用方向进行整理,提高会计决策的合理、准确性,并服务于不同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直接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会计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未来的会计工作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实时加强对知识经济主体以及相关内容的关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向探索会计工作改革的新方向,进而更加合理地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有效性。

[1]傅元略,余绪缨.企业创新与管理会计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李百兴.价值链会计分析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美君.《会计基础》习题精选[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新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论文

知识经济的模式和传统经济模式存在很多差异,它来源于知识。知识经济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之后,信息化高科技洗礼了整个知识经济。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如果想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代的经济学家给知识经济赋予了很多的定义,但是无论怎样对知识经济进行定义,当前的新经济时代给我们创造出的价值以及信息科技都是不能被忽视的。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积极有益的影响,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价值系统以及文明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知识经济对信息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而企业想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具有完备智力资源做后盾。知识经济具有不可否定的现实意义,一些人对知识经济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充分的,他们认为知识经济的主张者就是在忽悠人民群众,很显然,这样片面的理解仅仅是将知识经济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理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一部分人察觉到经济社会的变化,并且抓住了新经济时代带来的契机。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知识经济管理的作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经济管理加强重视。企业中逐渐引入高新科技,为了能够在当今这个新经济时代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企业首先要在思想上对知识经济管理加强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知识经济管理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知识经济管理主要是由知识发现、知识创新以及知识传递三方面构成的。企业要认清企业进行知识经济管理,要投入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新科技被大规模的运用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要正确认识知识经济管理为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且尽己所能,使知识经济管理在企业的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企业中实现知识经济管理是通过高新科技来运行的,比如完善的复制技术与工作流程、信息的传递。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经济管理的支持。在知识经济管理下,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与知识经济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最近几年,市场中的企业与我国政府都在知识经济管理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并且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为知识经济管理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知识经济管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1.在企业竞争力方面。

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优秀的智力资源为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基础条件是知识和才能。企业在进行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波动,而知识经济管理会有效的减少这些意外情况,从而使企业更加凸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便于企业以强大的不可替代性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此之外,知识经济管理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企业进行知识经济管理的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赋予了知识经济的属性,企业自身进行知识经济管理有助于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而且企业进行知识经济管理将为企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指明方向。

2.图书馆的应用。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管理不仅使整个社会得到了发展,而且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对于图书馆来说,图书馆除了能够为读者提供知识保存、知识搜集以及知识整理的服务,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知识经济管理。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知识经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逐渐走向数字化,将企业的数字化图书管理与知识经济管理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3.在企业管理方面。

企业自身实施知识经济管理之后,这使得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为企业构建人力资源与数据库提供了帮助,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在现如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需求,通过知识经济管理,形成了对应的企业管理体系,使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自从知识经济管理产生,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知识经济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在当今这个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对整个人类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管理对新经济时代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

作者:袁晓利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成本粘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与传统的成本习性假设存在冲突,必将对基于成本习性假设的传统管理会计工具产生影响。文章分别分析了成本粘性对本量利分析、预决策分析、规划与控制分析和业绩考核评价四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已经步入高成本时代。成本历来都是制造业企业的命脉,面对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和日益缩小的利润空间,加强成本的管控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重要,管理会计工具是制造业企业进行内部管控的常用手段。传统管理会计中的一系列管控工具均是基于成本的习性假设和对称性假设,在这些假设和理论指导下,企业的成本只是简单机械地与业务量相关,因此管理者更多的是去重视生产量和销售量而无法积极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但是,随着对成本习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成本粘性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研究成果与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存在矛盾,可能会对传统管理会计分析工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这些分析工具提供的管理参考信息的准确性。当前国内外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其存在性和影响因素上,而对其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笔者欲就成本粘性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的影响做一分析,以便更好地结合成本变动的特点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内部成本管控工作。

二、传统管理会计工具与成本粘性。

(一)传统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诸如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需要而产生的,它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从西方引进,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相对稳定,并且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内部管控的常用手段和工具。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工具主要有本量利分析、预决策分析、规划与控制分析和业绩考核评价等。

这些传统管理会计工具都是基于成本习性和对称性的假设和理论。成本习性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成本只机械地与业务量相关。成本的对称性是成本随着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数量等于成本随着业务量相应减少而减少的数量,即成本边际变动量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无关。基于这种假设构建的成本模型简单、易理解,在粗略的成本管控模式下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对管理要求的精细化,这种对生产和成本管理高度概括性和理想化的描述降低了对现实因素的包容性,偏离了实际情况,不利于有效地指导企业的成本管控工作。

(二)成本粘性。

美国学者andersonetal.(2003)通过对1979年到1998年在美国上市的7629家公司的年度数据研究发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业务量的多少,而且和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并借用经济学中价格粘性的概念提出成本粘性概念。这一研究成果开创了成本粘性研究的先河,自此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如火如荼。我国学者孙铮等[1]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4年至2001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成本费用粘性。马广奇等[2]指出,早期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的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粘性的存在,后来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总费用也存在粘性,总费用粘性也就是总成本粘性,因此就直接称作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是指成本的边际变化率在业务量不同的变化方向上具有非对称性,即成本随着业务的增减变动并不具有严格的对称性,业务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额比业务量等额减少引起的成本减少额大,两者之间的差异用来衡量粘性的大小。比如,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增加0.75%,而当业务量减少1%时成本只减少0.55%。当前国内外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其存在性和影响因素上,而对其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成本粘性研究的兴起是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的挑战,必将对基于成本习性假设和对称性假设的传统管理会计分析工具产生影响。

三、成本粘性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的影响。

(一)成本粘性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基础分析工具,它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管理工作,而且对于外部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者的预决策也具有重要作用。本量利分析是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旨在为优化管理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传统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分析工具首先基于成本习性假设,将企业的全部成本理想化地简单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建立成本模型,而忽略了管理者行为、企业特征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其他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被忽略的因素往往会使得成本的变化与业务量的变化并不是严格对称的,即出现成本粘性现象。

成本粘性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传统成本模型的运用效果,造成传统本量利分析工具提供的管理参考信息有偏差,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外部财务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决策。比如,在销售量下降时,如果管理者不考虑削减资源,就会造成资源闲置和产能的过剩,而这些资源照样会通过各种形式转变为企业的成本,导致业务量下降而成本并没有同比例下降;但如果削减这些资源,一旦业务量再次上升,就需要花费很大的资源调整成本。因此,当企业的销售下降时,如果企业预期未来销售将增长,调整成本的存在将会使管理者保留一些额外的资源,从而产生成本粘性。当企业的销售量下降时,成本粘性越强,它的会计利润下降的会越多,这样会引起会计利润在不同期间表现出不稳定,由此将导致很难对企业的会计利润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影响本量利分析工具的运用效果。

(二)成本粘性对预决策分析的影响。

传统管理会计中的预决策分析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三类问题。但不论哪种问题,都与成本分析密切相关,成本的多少以及与特定预决策的相关与否是预决策分析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预决策的偏差甚至失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管理会计关于成本习性的认识局限,人们对成本的分类和理解一直作一种理想化的'假设,由此得到的成本与业务量具有线性关系,而通过传统的本量利分析使得利润与业务量之间也是线性关系,并依此作出相应的决策。然而一旦考虑到成本粘性的存在,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在传统成本习性基础上的决策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比如在预测销售量增加时,如果考虑成本的粘性,总成本的金额就会高于根据传统成本习性计算分析的结果,那么原来计算的利润或者净现金流量就可能偏高,这样得出的管理会计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决策。因此,管理者在作出一系列预决策时应把成本粘性对经营决策的影响予以考虑,对传统的决策方法进行修正才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成本粘性对规划与控制分析的影响。

规划和控制分析主要是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如何合理安排和调度企业的各种资源以确保经营目标和战略的实现。在整个预算体系中,成本费用预算是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又是落实成本预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首先确定预算目标并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和下达,销售费用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财务总预算等这些环节都与成本密切相关,如果在其中一步忽略了成本粘性就会导致后续的预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甚至错误。企业每期制定完标准成本之后,都需要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然后根据两者之间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及成本控制,也为将来制定更好的标准成本提供参考。因此,假如忽视了成本粘性的存在也同样会影响到企业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执行。在规划和控制系统建立过程中,关注成本粘性,便于通过周密的计划避免或者减少成本粘性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关注闲置资源的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成本粘性对业绩考核评价的影响。

业绩考核评价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传统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绩效指标是企业进行业绩考核评价的关键因素,成本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绩效指标的计算,进而影响到业绩考核评价的效果。

成本粘性的存在无论对企业的短期绩效还是长期绩效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的销售量出现暂时下降时,如果管理者削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会导致成本粘性在短期内降低,从而使企业的短期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但这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样,如果企业的成本粘性过高,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变化反应缓慢,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短期绩效,时间久了也会降低企业的长期绩效。所以,企业的成本粘性过低或者过高都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当企业的销售量变化时,管理者应该考虑成本的粘性因素,采取稳健的措施并保持谨慎的态度,适度地调整企业的资源,才会有助于改善企业的长短期绩效,从而能够较好地考核评价管理者的业绩。

四、对策和建议。

传统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内部管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成本粘性的存在对这些原有的工具、方法和模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为了更好地发挥它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产管理。

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就要合理配置资源,重视优化资产结构并不断加强资产的管理,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企业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企业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所占比例的大小对企业的成本粘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从盈利能力来看,太高的流动资产比重不一定好,但在短期内流动资产容易调整,所以其所占比重越大,则表明企业营运能力越强,成本粘性也就会较小。基于此,对于流动资产,企业要制定高效合理的信用控制流程,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加强存货管理,确定合理的存货数量和购销时间,提高存货的周转率。非流动资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其比例过高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调整成本,成本粘性程度会加深。因此,企业要清晰把握自身的经营现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准确预测未来经营所需要的资源,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不断地降低非流动资产比重,同时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改进工艺流程,以提升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提高成本调整的灵活性。

(二)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涂柳媚[3]指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成本粘性的存在除了契约刚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之外,委托代理问题也是造成成本粘性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现代企业制度下两权分离的结果导致股东和经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这就使得经理人在面对资源调整时受到利己动机的驱使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当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时,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薪酬并尽力维护他们所能控制的经济资源,成本粘性便随之产生,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首先,合理确定董事会的规模并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数量和质量。董事会要保持合理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太大容易导致有些董事“搭便车”行为,太小又可能影响决策的质量。由于独立董事的特点,建议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同时要注意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对独董的考核机制,避免出现花瓶董事,这样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成本粘性。其次,完善高管薪酬管理制度。建立经理人员报酬激励约束机制,把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更好的结合,这也有利于降低成本粘性。

(三)加强成本粘性水平的研究,合理确定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

成本粘性的存在会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相关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降低成本粘性,但成本粘性的存在是必然的。朱乃平等[4]指出,要完全消除成本粘性是不可能的,除非整个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但这种理想的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另外前文分析也发现,如果过于追求成本粘性的降低,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短期绩效,但可能会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绩效和发展,因此适度的成本粘性水平则可能更有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要辩证看待成本粘性水平和成本粘性所传达的信息含量,正确评判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适度的成本粘性水平应该是多少?管理者如何利用其进行成本管理和作出最佳的资源调整决策?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一个国家或者行业的企业总体粘性系数,而对单个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如何进行计量和评价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文档为doc格式。

浅析互联网+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摘要: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存储的形式和会计核算的方法,触发了企业战略决策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价值创造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通常会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组织以及财务等,对推动企业的产业转型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多种信息和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会计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企业总体布局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成本。“互联网+”计划可以有效地推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展我国的国际市场。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做一综述。

管理会计是指事业单位或者企业进行价值创造或者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有研究报道: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会计信息化的系统不仅要包含财务会计,也要包含管理会计,会计软件也应该具备管理与核算的作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互联网+”环境下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已经由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延伸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报告要更丰富,将企业的管理会计价值最大化。据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化已经过了2.0时代,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了协同交互的3.0时代、工业4.0时代,企业发展也已经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管理会计信息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战略意识。

在我国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会计事业已经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顺应了市场的发展需求与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管控能力。由于转出与存储格式的不同、数据采集标准的不一致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了绝大多数的企业出现了客户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的计划系统、办公的自动化系统以及供应链的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的数据不能很好地对接,不能为企业有效地提供跨系统、跨部门的综合信息。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系统,它蕴含了企业72%以上的重要信息,不仅是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信息化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其重视起来,用国际化的战略思想来看待信息化工作,全面考虑企业的协调发展与企业内部的系统化信息建设。避免效率低下、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等现象的发生,将会计信息化完全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整体建设中去,实行数据采集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高信息的开放性、准确性、稳定性以及通用性,让各个软件的系统数据自然对接,资源共享,提高数据的再利用水平与深加工,进而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内部控制。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伴随着大量新载体、新技术的产生,企业的系统结构逐渐变得网络化、高密度集成化,显著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采集效率、整理效率与数据传输的速度。同时会计信息化可以将企业内外部门、系统、机构的数据进行接口、转换、接受、发送,实现数据的交换,会计化系统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开放式的系统。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开放,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可控性与统一性大大降低,更容易受到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的攻击,所以必须要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采用安全的技术策略,用会计专用服务器代替普通的办公室电脑服务器,并在会计专用服务器上设置路由器和防火墙,建立起多层安全体系。二、加强系统的内部制度,按照“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规章制度,制定软件开发维护、计算机病毒科学预防、资源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组织、硬件管理维护等一些控制制度,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高校的运行。

(三)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重视会计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的基础建设,企业要从实际出发,配置合理的空调、电脑、除尘等软件系统,并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会计档案工作要高效的完成,实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有效提高档案的保险系数。在电子档案中,要能检索到相关的纸质档案,在纸质档案中,也能检索出电子档案的相关资料,切实提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相关性。在电子档案存档时,尽量在光电介质上存储,少用或者不用磁介质。对于档案要远离磁场、注意防潮和防尘,以便在会计系统被破坏或者出现故障时,可以在紧急状态下迅速恢复。在access或者excel中保存档案,可以为日后直接查询、调阅档案提供极大的方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轨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注重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断普及,且应用广泛,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广泛搜集与企业相关或者企业需要的信息,作用者更需要的.是动态的、高度的、实时的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综合信息,迫切的需要完善和拓展会计信息化软件和系统。因此国家应该软件公司的开发,研制出集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系统、业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一体的新型的信息化系统,为税务、投资、财政、审计等不同的使用者提供方便和快捷,有助于企业挖掘相关的信息,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新观念、新技术已经贯穿于现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要进行积极的转型,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人员也要进行积极的转型。对于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要不断地塑造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现阶段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企业工作全面推进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团队。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时刻关注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积累,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充分的利用媒体资源,创新对工作人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交流,同时企业还要不断招收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利用高薪引进大量复合型人才,多渠道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不断壮大企业的会计队伍,可以极大地加快会计化信息的进程。

三、结束语。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时代的发展,让会计信息更快地融入了信息社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策略和目标是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性上构建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框架,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提高企业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会计信息化正朝着智能化、规范化、社会化、互联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显著地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拓宽了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华扬,杨洁.让管理会计信息化插上大数据“翅膀”[n].中国会计报,.

[2]王德昌.市场竞争、组织分权与管理会计信息视野[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会计研究,(11)。

[4]李永丽,刘军巧.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之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也逐步从对传统资源的占有转移到对智力资源的占有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主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资源的土地资源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土地管理作为协调人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纽带,也必然面临着调整和改革的需求,通过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土地利用情况展开研究,对于探索土地管理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对土地利用观念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能被利用的土地才称之为土地资源,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更加强调知识的作用,使得土地等自然资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虽然知识资源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附于自然资源之上,但自然资源本身的决定性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在土地利用上,通过知识资源可降低土地资源的消耗,一方面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的科技含量,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可利用资源来部分替代土地资源,从而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土地本身的依赖程度将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土地利用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对土地利用的能力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技含量的提升弥补土地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从而导致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观念不再局限于自然价值的评价,而转向对土地的经济评价。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农业生产为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追求生产的批量化、单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规模性较强但灵活性较差,规模化生产虽然便于管理,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却无法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对接,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更多的是以市场需求为指引,通过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生产来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土地产品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但同样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权衡利弊、协调矛盾,并逐步适应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1.3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土地利用者的知识非常丰富,因此在有限的土地上可获取比工业时代更多的产品,虽然土地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土地潜力被深度开发,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对于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也不断增大,土地自身的调节功能不断减弱,土地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协调提高土地收益与保护土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1土地管理思维的改革。

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发达的工业国家不一样,我国的起点更低,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就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因此对于土地管理来说应当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土地现状,切不可急功近利,而要步步为营,逐步改革,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奠定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需要充分考虑人地关系的变化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两个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说,土地管理就是处理和协调好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智力载体的人的作用被不断放大,因此人地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人们对于土地的效益期许不断提高,人类改造土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土地功能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上,而是更多样化,例如景观、生态等。在土地产权制度方面,如果不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主体的所有权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强度的过度增加,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虽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产权主体不明确导致的资源浪费,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明确土地产权的主体,使土地管理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2.2土地管理方式的改革。

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方式还是主要以数量变化监测为主,这样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的要求。如前文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对土地的利用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不断利用高科技以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对土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巨大隐患,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管理的方式要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相适应,将土地管理方式从数量变化监测转变到质量变化监测上来,使之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通过对土地质量变化的监测,防止土地使用者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土地而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质量的不可逆破坏,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土地的管理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其生态效益。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增强,因此土地管理要从传统的分割管理方式转变到资源共享的统筹管理上来。

2.3土地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想获得高产出,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其中投入包括物质的投入和知识的投入两方面,物质的投入终究是有限的,且投入成本是巨大的,而知识投入却是无限的,通过不断的知识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土地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手段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精度较差,而通过知识的投入,将现代化的技术与土地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不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精度极高,对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土地利用的新特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管理具有新的特征,因此无论是土地管理的观念、方式和手段都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一方面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土地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在新的时期人们用地的盲目性,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促进社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完整的知识经济体系包括知识的来源、生产、保存、整理、流动、传播、交流;再加上知识的学习、利用和共享等,而档案在知识经济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这也是国家文化设施的三大支柱。档案馆除了为人们提供知识来源外还担负着知识的保存、整理、开发和利用等职能。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个不符合潮流的档案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赋予档案管理新的观念和课题。

在农业经济时代,档案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档案实物所展开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属于物的管理状态;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来进行管理;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要求档案管理从物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提升到知识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的管理只是一种基础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信息和信息、信息和活动、信息和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改进人的行为和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秉持知识经济的要求,将档案管理视为知识管理工作,实现信息管理想知识管理的转变,提高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不应该只局限于事情过后的保存和记录,档案应该积极地参与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流动和共享,从而使档案成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封闭的旧的管理上面,必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各级政府和经济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决策为首要任务,要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决策,一些方针政策的设计实施等重大问题提供信息咨询与科学依据。只有这样,档案管理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知识型的档案管理人才。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在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档案工作在工作方式、管理程序和技术方法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应付这种变化,就必须对档案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新的技能,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我们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活动。

但是,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档案工作的理论知识与现代化管理技能。我国在档案教育方面,也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生不安心本专业,就业分配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切与知识经济对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我们必须在档案教育工作这一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说普及计算机教育、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对档案专业方面的投入等,我们在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长补短,既分工,又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得到高速的发展,档案部门正日益失去其作为重要文献信息资源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档案工作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方式的陈旧、技术普及度不高、人才缺乏的,因此,对档案观念进行更新,改善档案管理方法以及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

摘要:经济新常态对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现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变革,以此培养出更多符合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本文主要对新常态下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会计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使其能够有效服务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会计教育模式;发展策略;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重要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经济新常态来看,其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转变。当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较慢、缺乏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教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脱轨现象,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会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必须要以经济新常态为基准,全面实现对高校会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满足经济新常态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新常态下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慢。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主要是按照既定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其所采用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很多新的会计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没有及时有效的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虑的较少,很多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难以实现创新。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较多,相互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很多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存在滞后现象,难以全面满足当前新常态发展对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缺乏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教学。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模式还是主要以理论教育教学为主,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其先进性暂且不论,而由于高校缺乏实践教育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高校缺乏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大部分学生很难顺利进入到企业进行相应的实践,其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和检查能力较差,对经济新常态下人才的实践能力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脱轨现象。

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全面跟随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会计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后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会计教育模式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脱轨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其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新常态下我国会计教育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新常态下,高校要首先变革其会计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为方向和指导,全面审视其现有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通过理念的更新来指导其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引入先进的会计理论和准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要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不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会计知识,提升教学的效率,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专业化会计人才。

(二)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对会计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先进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更新教学设备,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相关的上机操作,提升其对各项会计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到企业进行专业化的实践,对其所掌握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提升其会计技能,以有效满足和服务于经济新常态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要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视为高校会计教育模式发展和基础和方向,通过在方法和理念层面的变革,充分迎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并保持会计专业人才的先进性,使其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施和推进会计教育制度的改革,实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出发,对其所需要的会计人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避免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脱轨。

三、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目前高校会计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强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出发,全面完善新常态下我国会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鄂甜.论“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2]胡志勇.论我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j].财会通讯,2011(10).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提高是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败优势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操守、管理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已成为必然。企业要加大资源投资,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的参与意识,为培养企业和改善人际关系创新良好的,从而保证企业高效有序地开展财务活动。

2.2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推进。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换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够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利益,达到企业目标与目标的和谐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3财务管理的内容创新。

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加强。因此,现代企业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同时,财务在运行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财务管理工作要有利于改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使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收益及价值的主要资产。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文章就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摊销问题,做一些理论性的探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方向发展。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对知识资本的大量投资,从而促使企业资产结构发生改变,即无形资产的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各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并赖以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在此背景下,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摊销的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变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同时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以及购入的商誉,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再是物质资源的多少,而是无形资产的多少。比如美国微软公司,其账面价值远不及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账面价值,但其产值和利润却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这不能不归功于微软公司的自创商誉。同样,我国也有类似的高科技企业,但由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除此之外,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有很多新兴的无形资产,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

《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计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购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入账价值;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和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等等。同时,新颁布的《准则》还规定了对于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的确定应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另外,《准则》也指出,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期末按准则规定的方法确认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后,将摊奈价值作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中。

(二)无形资产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具有“控制权”,而人力资源有其特殊性,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因而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这点也是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缺陷。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据研究统计,一在现代社会中,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存在两组简单的类比关系。人的体能、技能、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为1:10:100。即一个具有体能的人和一个兼具体能、技能、智能的人对会的贡献有近百倍的差距。因此,从采种意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制约因素。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将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没有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虽然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划分条件和资本化条件,在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只是给出定义。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企业出于各种目的,会任意调整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研发费用资本化规定的操作性太差,企业难以判断哪些活动属于该范围,由于我国经济不够发达,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健全,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因素,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哪些属于研究阶段,哪些属于开发阶段,导致对研发费用划分有较大的主观因素。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

(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摊销期限的认定,应当是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整个期间;摊销方法的选择,应当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二)无形资产摊销中存在的问题。

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这一规定也在另一面为企业随意改变会计估计埋下了伏笔,企业的可选择性较大。

四、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策略。

会计制度因会计环境的需要而产生,也因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拓宽无形资产项目核算的范围。

如由于知识经济环境产生的诸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新的无形资产,应当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企业自创的商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使企业长期存在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计量。可以根据其带来的超额收益来计量,即在企业实际获得的净收益中,扣除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净收益及非商誉因素(政策优惠、特殊行业或垄断经营等取得的净收益),就是由企业的自创商誉取得的超额收益,将该收益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即可作为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

(二)将人力资源列入企业无形资产。

人力资源本身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独特无形资产,它存在于人体并通过人的努力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人力资源纳入无形资产核算并加以计量,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核算内容的延伸。将人力资源列入企业无形资产重要内容,要遵循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项基本原则,不需要将所有员工的所有信息全部纳入无形资产。对于主要管理人员和其他关键人员的有关信息如这部分人员的年龄、职称、流动情况和受教育程度、所拥有的主要客户和关系等,纳入无形资产核算。人力资源的计价可采用服务期的总工资及福利的贴现值加上已发生的教育、培训等人力投资。

(三)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在技术竞争中获得优势,将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准则应根据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及所处的程度,以列举的形式明确一部分研究和开发话动,制定具体的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判定标准,以便于对研发费用计量的规范操作。

(四)注意无形资产的摊销。

应尽可能减少准则留给企业的可选择空间。首先,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改变其不摊销的规定,而由企业合理估计一个使用寿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其次,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第三,在每年年度终了。企业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时,如以前年度影响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估计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到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并且这种变化是企业无法合理预计的,可以作为一种会计估计变更。否则应作为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我们迎来了继农业经时代,工业时代之后的知识经济时代,形成了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以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形态将对社会各个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就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对策。

(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再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因为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与技术高速传播,全球经济相互交融,形成网络,于是各国经济必须相互沟通协作,而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信息的不断传播,给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同行业的竞争。于是全球经济发展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这也将是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对此,财务管理理念也势必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再局限在本企业、地区,要放眼全世界,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决策。

(二)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片面化。

知识经济时代相对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农业时代以原材料,劳动力等为核心,工业时代以能源、货币等为核心,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由原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在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优秀人才,财务管理目标不再只保证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应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知识资本”折成股份,即一种广义的股东权益最大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于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将围绕知识展开:1)筹智取代筹资,资金是工业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主要要素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筹集知识必将取代筹集资本;2)投智取代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生产、销售、市场都是以员工的知识能力为基础,因此,智力或知识投资是很重要的;3)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变为按经济要素分配,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知识等,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多为脑力劳动,所以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分配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4)财务评价指标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应以最能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为主要指标。

针对上述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将要面的的变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机制:

(一)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是践行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因为财会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实践者,因此财会人员必须达到知识经济时代对自己知识性的要求,努力跟上时代潮流,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观念,更新自己的技能,比如掌握信息技术,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善于运用新型财务管理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另外,财务部门的领导者要识人阅人更要留住人,人力资源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企业应当多招揽人才,注重培训提高,岗位之间加强竞争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透明度防止人才流失。

(二)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信息财务管理的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迅速搜集整理利用信息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和资金管理。在这个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时代,必须尽快实现财务管理方法的网络化信息化才能适应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的现况。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全面革新。

(1)筹资管理这里的“资”一方面指物质资本,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指智力资本,这是企业用来利用物质资本的资源,与物质资本共同构成了这里所说的“资”。知识经济时代,甚至智力资本是主要资本,企业应以扩张智力资本为首要任务,这样,物质资本便能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达到新的财务管理目标。

(2)投资管理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要素,而无形资产则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因此对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投资管理的创新则要改变以前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观念,将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作为管理的重心之一。

(3)风险管理技术产业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高收益性,另外就是高风险性,因为技术的投资周期长,难以预测,且市场风险高,同业竞争激烈,技术投资成本较高,但一旦成功,则将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原始投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随着对以技术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投资的增加势必要求企业加强对技术投资的风险管理,才能合理规避风险,获得高收益。

(四)分配制度创新。

企业应当意识到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地位,随之,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应当有所提高,企业应当重视创造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并予以奖励,改变传统的收益分配格局,将更多知识资本所有者纳入利润分配的范围中。总之,必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创新才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随机应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会计事务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且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会计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和意义,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国企业会计带来的挑战,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参考价值。

经济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珍贵的资源不断消耗殆尽,人们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观念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相关的工商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企业会计发展方面的一些理念和方式亟待转变,以适应新时代下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变,让其能够更加促进时代的进步,让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会计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快发展现状和特点做出分析,剖析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会计发展带来的影响,明确企业会计发展新趋势,并为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会计事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知识经济的特征和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与知识价值密切相关,与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知识经济的理念要求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高效、全面、合理的利用;而对于新资源的开发切不可盲目,知识经济特点是更加注重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主要是通过诸如智慧、知识等无形的资产,以知识内涵为引导,来促进经济的增长,摒弃了落后的粗放式的、盲目的经济发展模式。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再是过分依赖物料和资金这些要素,而更多的是凭借智力因素和科技与知识的优势,印证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所创造的综合价值要比物料、资本、人工高很多,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生产要素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反而知识成了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在对知识的整合与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促进经济创新、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和谐意义深远。

2.1对会计对象的冲击。

传统的会计对象一般都是有形的财富,比如固定资产核算或者资金流的处理。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及其知识素养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作用在企业发展中要比有形的物质资源所带来的价值更高。而且随着知识产业发展,无形资产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其所占资产总值的比重要高于有形的资产,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中心力量。会计对象就更多的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诚信度等无形的资产,而这些对于企业长久、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的利剑。因此,企业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亟待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重视,将其作为投资与发展的重点,并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合理增设相应的无形资产指标,比如知识资本指标,将知识资源不断整合,充分挖掘知识和智力的潜在价值,全面分析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劣势,寻求智慧发展途径,帮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会计目标的冲击。

传统的会计事务处理或者核算,主要是为了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帮助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做出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或者帮助企业查找经营责任,这些目标都是比较粗浅的,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目标有了全面的创新与发展,目标的针对性更强,更能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会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满足了企业对人才和知识资源的需求。

2.3对会计报告的冲击。

知识经济同样会对会计报告产生极大的冲击。现阶段的会计报告往往只关注有形资产信息的分析与记录,局限性较强,而没有关注无形资产相关的信息统计与分析,因此难以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人才资源信息,不利于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促进了企业报告的完整化。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发展趋势论文

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束缚性太强,对管理人员而言有太多的约束,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应脱离会计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经济体系改革发展态势的良性理念,并用新的理念去贯彻到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只有在科学高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的带领下,才能增强每个参与人员的时代认识,才能确保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相融合。在此过程中,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深入探索一套新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管理模式,促进会计管理建设的现代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此外,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会计信息知识,提高会计信息与数据查找的精确度和规范性,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兄弟部门和其他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2.2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必须要从会计管理体系建设入手,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才能使会计管理建设体系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最佳功效。网络信息技术为企业会计管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基于网络技术的会计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是信息科技与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整合,其能够有效的把会计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能够满足财务、会计部门多方信息需求,是实现会计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企业应在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会计部门的实际,结合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个可操作的方案,使会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相一致。此外,相关职能人员还应把会计的核心资源建设作为会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需求,购买必需的信息技术资源,把核心数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重点专题数据库,会计信息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强化宣传及使用培训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3完善监控机制,实现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想长久保持企业会计管理的作用,就必须要从制度体系建设入手,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满足会计管理实际需要的监控机制。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涉及面日益广泛,工作量庞大,且工作复杂性高。为此,企业在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时,要把握好关键部门,对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和升级,以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实现安全管理。一方面,企业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建立一套考虑周全的管理办法、规划管理办法的操作流程指南,提高制度的实用性,确保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负责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守职业规范,在执行工作时保证制度条例能够发挥其最基本的功能,以起到加强会计管理的目的,推动管理工作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突破,进而达到强化会计管理效率的目的。

2.4重视人员素质建设,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意识。

随着企业的扩展,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日益复杂,会计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呈现出管理多异、性质多异等特征,倘若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那么势必会带来管理人员的快速膨胀,以引发管理流程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从人员素质建设入手,以确保会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效,凸显其优势。首先要努力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利用短期培训、在岗学习等合理的形式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重点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准。此外,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企业会计还可以建立一个考核评估系统,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分层次检查考核,对于表现出色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嘉奖,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的最大程度地发挥。

3结论。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要意识到社会发展变更对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脱离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积极探索和寻找新的管理方法,以解决管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瓶颈”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发挥其在强化资金管理的功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护航。

作者:游建永单位:寿光市化龙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3]陈萍,黎学斌,陈颖波.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探讨[j].金融科技时代,(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