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用17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用17篇)

ID:9448341

时间:2024-04-13 17:59:02

上传者:XY字客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

“拼得好吗?”

“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

“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1][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教师从教的第一义是什么?是教好学生。我们现在辛勤耕耘的地方在课堂,而不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田园”式或“大自然”式的课堂。在这样正规的课堂体制下,教师们内心深处作为教育者的虚荣心慢慢膨胀起来: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们听命于我,他们是可怜的知识的乞求者。因此,以前的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现在,虽然课程改革的轻风已经吹过,但并没有吹醒中国的广大教师。在某些地区,因某中学召尖子班,小学教师又不得不定下心来,继续从事“课堂霸主”的角色。我现在教二年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我的课堂教育效果渗透到了他们的家庭。他们似乎很能够懂我的心思,每次说出的答案基本上和我的预料差不离。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在猜我的心思、看我的脸色行事。每节课都顺着我的意愿进行着,每天我基本上是按着相同的坐标在工作着。但是,我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喊:“不能这样教学生,不能这样误人子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正在渐渐消逝!于是,每次进教室前,我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仰: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让每节课都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把讲台让给孩子,可孩子们好像习惯了让老师牵着走,不敢说,不想说,课堂一片沉寂。我想,他们需要时间!我耐住性子,守住教师可怜的自尊,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次又一次走下讲台,一遍又一遍鼓励他们,居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有的虽然看书不多,但是还挺有想法的。《青蛙睡觉》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替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教学时,我一改往常的我来讲你来悟,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读、自讲、自演来自悟,我只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一下,孩子们不仅悟出了道理,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得颇有见地。不但学得轻松,还给自己进行了一次思想洗礼。有的语言虽然稚嫩,但真诚可爱。《手套》一课中讲了冬天来了,“我”叫妈妈帮小明织手套的事情,小明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失去妈妈的日子无法体会,更无法想象。孩子们一边述说着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一边想象着小明没有妈妈关心的'日子,不少孩子热泪盈眶,大家都想帮帮小明。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让他们真诚地述说,虽然有的语言颠三倒四,但是我看到了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课堂上的景象完全不能和平时同日而语:他们眼睛里闪现出亮光,急切地等待着下面的“故事”。课堂上开小差的少了,认真听的多了;沉默的少了,发表意见的多了,有的也敢对我提出疑义了。我想,教师从高高的讲坛上走下来未尝不是件好事,让更多从“平民”中走出来的“小教育家”一起参与课堂,课堂会更生动、更人性、更自然。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

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

“拼得好吗?”

“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

“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4、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占主导的学科。最优化的数学学习不仅要完成本门学科特定的任务,还应巧妙整合完成其它学科的任务。在上面的教学中,我把数学与美术整合在了一起,不但让学生在摆角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角,而且能设计出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画面,感知了角,更感受了美,数学能力和美术能力得到了协调发展。最后我让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后的收获,这是整合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发展。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之中。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的区别。

在初二教学中,常听到有的老师脱口而出,“举个例子”说,而我们觉得案例与举例尽管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帮助论证说明某个问题的,但两者间有较大的差别:(1)两者的作用不一样。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而案例是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学习的一种方法。(2)两者的地位不同。初二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围绕案例展开;举例是一种论证问题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的地位很明显没有案例重。(3)教学的手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案例教学的好处已成共识,但不少老师苦于在教学中没有案例去用,这就涉及到案例的收集方法。

1、笔记摘录法。在阅读报纸、教参、刊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将一些有助教学的案例及时收集,做好笔记,必要时可写出提纲和心得。

2、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有的家长在某些法律方面是专家,如前言的实话实说“问问你的家长或亲友,他们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和用到哪些法律?这些法律给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老师布置这一问题,就是学生与家长共同学法,共同提高的过程。有的家长是税务干部,可以帮助你提供法律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典型案例,再如让学生调查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能力,而在学生调查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也一便解决,无需教师多言。

3、上网搜索。如《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网》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4、做好编辑和整理归档工作。可用卡片分类编号,分类排放,还可编制一个目录,做好索引;或利用电脑创建文件夹加以储存。这样可随用随取,也有利制成课件。

5、充分发挥一例多用的效能。有些案例是可以一案多用的。如第一课中的活动“法庭内外”中的‘张老汉的抚养问题’这一案例,我们可用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联系”、“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家庭生活离不开法”等框节,这样可大大减少了工作的强度,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领会。

四、案例教学的原则。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发展。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之中。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的区别。

在初二教学中,常听到有的老师脱口而出,“举个例子”说,而我们觉得案例与举例尽管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都是帮助论证说明某个问题的,但两者间有较大的差别:(1)两者的作用不一样。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而案例是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学习的一种方法。(2)两者的地位不同。初二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围绕案例展开;举例是一种论证问题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的地位很明显没有案例重。(3)教学的手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案例教学的好处已成共识,但不少老师苦于在教学中没有案例去用,这就涉及到案例的收集方法。

1、笔记摘录法。在阅读报纸、教参、刊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将一些有助教学的案例及时收集,做好笔记,必要时可写出提纲和心得。

2、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有的家长在某些法律方面是专家,如前言的实话实说“问问你的家长或亲友,他们在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和用到哪些法律?这些法律给他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老师布置这一问题,就是学生与家长共同学法,共同提高的过程。有的`家长是税务干部,可以帮助你提供法律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典型案例,再如让学生调查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的能力,而在学生调查中,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也一便解决,无需教师多言。

3、上网搜索。如《中国教育网》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4、做好编辑和整理归档工作。可用卡片分类编号,分类排放,还可编制一个目录,做好索引;或利用电脑创建文件夹加以储存。这样可随用随取,也有利制成课件。

5、充分发挥一例多用的效能。有些案例是可以一案多用的。如第一课中的活动“法庭内外”中的‘张老汉的抚养问题’这一案例,我们可用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联系”、“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家庭生活离不开法”等框节,这样可大大减少了工作的强度,也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领会。

四、案例教学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华师大课堂与教学研究所赵中建教授认为,应用质量原则于课堂,就必须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能做的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无论是学生收集案例,还是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都有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互动,甚至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在互动中使学生走进社会,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增加情感,学会认知、做事和合作,并使学生由那种没有选择、被控制的状况,变成知识的探索者,甚至感悟到学习中充满乐趣。

2、整体性和民主性原则。案例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给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克服了政治课空洞的原则,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提高。无论是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都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创作平台,有利于整体推动。而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自觉性,由“要他学”为“他要学”,使师生之间成为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在其乐融融的师生活动中,使学生畅所欲言,不仅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提升,也使学生的品德意志得到了锻炼。

3、创造性原则。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环境问题的案例”就是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灵感不断出现,使学生出现“奇思妙想”,又使过来使案例不断被扩展、延伸、升华。如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对电脑污染、太空污染有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还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而目前的中考开卷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就是需要学生的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独特见解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德育功能性原则。初二的法律教育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提高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时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如老师在讲噪音污染,妨碍他人的学习和休息及身心健康案例时,教师在讲后、设计问题:“你觉得你们班有哪些同学大声喧哗?”“你觉得该怎么办?”使活动中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

可见:案例教学应把握好设计悬念,诱发感情;以理激情,陶冶情操;以例传情,内化品格;落实行动。

五、案例运用方法。

1、穿插案例,讲清原理,例证观点。案例的引用是证明一定的观点、辅助分析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前,应设计好案例呈现的时机和方法,可用案例引出本课知识;可用案例化难为易;可用案例总结提高。千万不可为了说案例而说案例,没有一定的问题是达不到目标的。案例提出后,要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总结结论,提出观点。

2、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合作研究。案例讨论一般4-6人一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补充。教师还要参与讨论,与学生融为一体,不可袖手旁观,要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教师还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允许学生提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的合作过程。有些讨论步骤如加上老师的活动会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如对禁毒活动在让学生说出警示语后,老师再说出一两句,会加强师生的融洽程度和合作程度,能达到合作中学,合作中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目的。

3、创设情境、课堂演练、分析点评。

情境教学能使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增强真实感。而课堂演练就是一种较好的情境,可让学生在演练中领悟道理,增加感性认识。但老师要及时从学生的演练及对案例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当然,这种点评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学生分析的简单罗列,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下的分析后对问题认识的升华、创新。

4、同时案例也可用于课后作业、讲学稿、试卷中。

总之,用好案例,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订《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2.邵广侠《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浅探》。

3.沈波《案例教学的方法》。

4.赵中建《课堂教学的原则》。

5.刘开华《谈以学生为本的考务方案》。

6.郭华《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主体发展和学会自能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眼看口说,激起参与。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根据年龄特点,知道他们思维具体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教学《北京天安门》这篇课文时,我利用教材上整整一页的插图,让学生较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始,我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什么?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句或几句话。”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其中一位同学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的白鸽飞向蓝天。一大群的气球升上了天空,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高高地挂着毛主席的像,两边各有四盏大灯笼和四面红旗。”学生观察得多么仔细,说得又那么精彩。

二、动手动脑,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习,努力提高参与质量。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怎样喝水的过程,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小组准备了瓶口较小的玻璃和许多小石子,且瓶子里的水有多有少。当课堂中读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这个句子时,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着乌鸦做一做。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你放一颗,我放一颗,水果然慢慢升高了,真正理解了“一颗一颗”和“慢慢”这两个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一个同学通过动手观察后说:“乌鸦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左做右思。随后,有的学生感悟到了,马上取来水试起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践、思考,明白了:瓶子里的水不能够太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

又如,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桃子、西瓜,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站猴子。在表演中,教师随时指导,动作示范一下,语言提示一下,帮助理解“掰、扛、摘、扔、捧、追”这些动作词,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

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就会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给予时间,拓宽空间,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想: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认知、思维等方面得到应有发展。

为了让学生干一点他乐意干的事,学一点他自己想学的学问,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北京天安门》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有关天安门的剪报、图片、画册、照片等,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去收集,趣在其中。上课时,尽量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表现。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一边放欢快的音乐,一边动情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一篇课文上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春风吹》这首儿歌后,我激励学生去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其中一位学生创作了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得花儿红又红,吹得柳树绿油油……吹得太阳暖洋洋,大家快来播种子。”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坐自己的位置上,老是面对同学的后背,成了一种习俗。如果教师有意改变一下位置,变成“马蹄式”、“圆桌式”的位置,在空间上进行改换,适应儿童要求平等的心理,容易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合作学习,找一个好伙伴评一评作业,互相读一读,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走动,学生了有自由的空间,放开了手脚,学习效果会更理想。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起来运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又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的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努力为学生营建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就能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就能让每一节语文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趋向,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不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其实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完全被激发出来。例如:我教第六册《春蚕》一课,我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其它学生提出疑问,让“小老师”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找重点句多读,体现句中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只听的配角,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我最欣赏香港黄锦燕老师在课堂上能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六册《翠鸟》一课,首先让学生敢想。如果你看到你喜欢的鸟,你会怎样做?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多让学生说你喜欢翠鸟的什么?让大胆的、小胆的学生都说。再次再学生敢问,把你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通过想、说、问。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三、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问生答现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多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在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的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教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我吩咐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这样,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大提高了,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孩子早已坐的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孩子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孩子们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孩子们。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飞机”。“拼得好吗?”“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你们想拼吗?”“想!”声音特别的响亮。“现在请大家当回设计师,每组拼一幅图,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最好,行不行?”孩子们一听说当设计师,各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设计之前,各组要先做两件事,讨论一下:1、你们这组准备拼什么?2、分工一下,各人做什么?”立刻,教室里像开了锅,各组讨论的热火朝天,渐渐的,声音小了,大家专心致志地拼起图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杰作:有的小组拼的是蓝天下小鸟飞翔;有的小组拼的是水中鱼儿游来游去;有的小组拼的是草地上小鸡捉虫子;有的小组拼的是田埂上花儿朵朵;有的小组拼的是操场上小朋友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组拼的是大海上轮船在航行……孩子们的想象的多么奇妙,多么富有创意啊!看着这些意想不到的作品,我非常激动,孩子们也玩的特别开心,课后,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是怎样与人合作的,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地感受等等。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这样处理是比较合理、成功的。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作者邮箱:ccl1125@。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作文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箱9瓶,别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来数一数。

生1:我是1瓶1瓶地数……一共16瓶。

生2:我是2瓶2瓶数……一共16瓶。

生3:我是4瓶加5瓶加7瓶一共16瓶。

生4:我是先拿1瓶和9瓶合起来是10瓶,10瓶和6瓶合起来是16瓶。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

……。

教学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通过事先的设计一环一环、一层一层引着学生走,整个教学程序成了一部“教案剧”。而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1、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3、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里的精神就是对方法的本质认识,即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旦把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铭刻于头脑中,那么不管他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将会使他受益终身。正是鉴于这样的认识,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时空,让他们像从事科学研究那样经历:“操作----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体验到计算过程中的优化意识,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继学习乃至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作文

在市场经济步入买方时代以后,同质化和过度竞争无可奈何地成为今天本土营销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最好的出路当然是产品的创新,问题是产品的实质性创新越来越困难了,对于资金和研发能力薄弱的本土企业而言,尤其如此。于是各种非技术的创新策略成为本土企业探讨的热点,产品再定位就是这样一种实效的、低成本的创新之路。

笔者认为,产品定位有两个基本的内涵:一是产品要能够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要同企业的市场定位相匹配;二是产品要能与竞争者相区隔,也是营销人念念不忘的产品独特的卖点。那么什么是产品的再定位呢?就是在对产品不做实质性创新的状态下,变更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也包括细分目标群体)或竞争者,从而将自己的产品从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中解救出来,成为竞争的主导者和引入者。

产品再定位的具体方法很多,涉及范围的范围也很广,本文主要从产品创新的角度,介绍逆向定位、分离定位、关联定位三种再定位策略。

逆向定位:创造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

(案例)。

长期以来,全球家具零售巨头宜家集团(ikea)以营销创新和高速增长而频见于报端。宜家取得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时它的家具价格廉价、款式新潮。不过,宜家取得出色业绩的关键,还是它出色的逆向定位。

为了赢得竞争,大的家具零售店不仅家具种类繁多,而且持有大量存货,以确保顾客能够买到他们切实需要的家具,而且还要保证它跟竞争者的不一样。零售商还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来吸引顾客,雇佣了大量促销人员,帮助顾客测量家具尺寸,推荐备选家具;在顾客买了新家具后,大多数零售商会送货上门,甚至还负责把旧家具运走。另外,家具零销商们千方百计想让顾客接受这样一个观念――家具好坏的标准是否结实与美观。

在这样一种行业背景下,宜家的成功出人意料。走近宜家,消费者会发现店内没有促销人员,顾客需要用宜家提供的一次性卷尺,自己动手测量家具尺寸;品种也不那么丰富,家具只有几种基本款式;并且不提供送货服务,顾客必须自己搬运笨重的家具,大部分家具还要自己组装,而且别指望家具能够经久耐用,宜家大力宣扬家具应该经常更换。

通过实施逆向定位战略,宜家与中档家具店、低档仓储店和大型购物中心明显地区别开来,一跃成为美国第七大家具零销商,撼动了整个家具行业。

在很多行业,提供同一类产品的大多数企业,都会不断扩充自己产品的价值点,不断为自己的产品增加新功能。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零售行业和服务行业,在制造行业同样如此,比如在手机行业,手机的功能是越来越丰富,从一些个人助理式的功能的增加,发展到现在已经能够听收音机、拍照、听歌,将手机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固然是未来手机行业发展的方向和竞争的焦点,然而千军万马挤在一条技术创新的独木桥上,众多厂家最终胜出能有几个?尤其对于技术和资金实力较弱的本土企业。逆向定位可以提供一个创新方向:只保留通话和短信功能,将目标群体锁定在老人和中小学生上(也可以包括农村消费者),甚至可以再简化,对于老人这样的目标群体,只保留通话功能。听说已经有这样的手机面市。在本土,以如家为代表的商务酒店的快速崛起也是逆向定位典型的成功案例。

当然,逆向定位也不是单纯地减少功能就可以成功的。逆向定位的实施,往往意味着目标消费者的改变,企业要围绕着新的目标市场,做相应的产品调整和非核心技术范畴的创新。比如在手机一例中,以老人为目标消费者的手机就要变大(同行业趋势也相反),按键、屏幕、显示字体同样也要变大,原因不言而喻。

分离定位: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

(案例)。

筹办婚事的小王与未婚妻来到超市店准备购买一些厨房用具,从来没有独立做过饭的两个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犯了愁,别的不提,光锅的种类就有二三十种,有汤锅、奶锅、煎锅、粥锅、饭锅、普通的铁锅、炒锅等等,不一而足。未婚妻是南方人爱喝汤,汤锅要有,准备明年要孩子,奶锅也需要一个・・・・・・商量来、商量去,厨艺不高而又准备充分享受二人世界的二人决定选购上七八种锅,反正新房的厨房也够大。双方老人在参观完厨房后,也大受启发,做了一辈子饭的他们,不知道锅还有这么多的种类,也决定回去添两样。

任何一个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价值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许多价值点的价值组合,而这些价值点,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其重要性显然也不相同。即使是确定的同一目标消费群体(细分市场),仍然可以再次细分为具有差异的亚细分市场、亚亚细分市场,不同价值点的排序、不同的核心价值点对他们是具有不同的吸引力的。所以说,不同企业同一产品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价值组合之间的竞争,同一产品不同形态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价值组合之间的差别,价值点的理论为企业指明了产品创新的方向,其中价值分离就是一种有效的产品创新模式。

所谓分离定位,就是将产品的价值组合的某一价值点分离出来,通过聚焦、放大,从而在原有品类中创造出一个新的细分品类。比如在上案中,传统的一个锅本身同时具有做饭、炒菜、熬汤、热奶等价值点(功能),将这些价值点分离出来以后,就可以形成新的品类。分离定位,意味着产品的细化和深入,是保持市场张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重新激发消费者需求、引领竞争方向、与竞争者区隔的有效策略。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价值的进一步细分成为必然的趋势,分离定位也成为主要的创新方法之一。

同逆向定位一样,分离定位的实施,意味着目标市场的细分,企业同样需要围绕着细分市场做相应的产品调整和非核心技术范畴的创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重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实的课堂中,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迫于应试的压力,经常会把教参上的所谓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有时候自主、合作、探究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真正锻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要真正使学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生长,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五还”,努力让学生把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还给“时间”,让学生拥有探索的天空。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学生立场。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让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不再高高地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时走到他们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并适时指导,和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一起圈点,勾画,摘录,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补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天空。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是一个“信息的重组者”,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大方地交流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得,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轻松、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麋鹿》这一课时,无论是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还是传奇经历,都是学生感兴趣且又是未知的话题。教师扼其要点,以“课文是怎样介绍麋鹿特点的?”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的学习,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掌握的信息,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对麋鹿的了解,还对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还给“空间”,让学生释放内在的潜能。

传统的课堂,就是学生要毕恭毕敬地坐着,不能越雷池半步。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大大地扼杀了学生生命的活力,剥夺了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把“空间”还给学生就是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座位的朝向”,“采用前排学生转身向后即组成四人小组的方式”,这种形式运用在组内交流预习收获和疑难问题的讨论,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学生对于“厄运”一词的理解及文本中谈迁的“厄运”到底指什么不是很清晰,这时就用四人一小组的方式,在组内先讨论,组长用心记录组员的发言,小结后汇报本组的理解,其他组员补充。在教学《爱之链》时,小组合作探究,很快就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在讨论“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时,同样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在组内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组长汇总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乔依在遇到困难时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真情是互相传递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实践证明,给足时间,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很多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

三、还给“工具”,让学生类比中得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掌握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工具主要指教会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步骤结构等综合学习某一方面内容的“类结构”,掌握了这些结构再运用结构,学生开展主动、独立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此类教用结构的方法,必须要求教师拥有课程意识,树立长程观念,要敢于跳出教材的编排体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归类重组,将同一类课文重新组建单元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工具”的掌握和运用。如进行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九寨沟》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写景类文章的大致学法结构:理顺序――找景物――抓特点――想画面――悟情感,然后学生用这样的结构去学《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文。再如在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后,总结出故事类课文的一般学法结构:知故事――品人物――悟愿望――练复述(或续编),学生再学到此类文本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学法结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也就轻松、顺畅得多了。

四、还给“提问权”,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

自主的课堂不是孤立的,是有前后联系的,它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课堂主动思维和积极思维以及课后的及时温习和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在独立思考时、在课堂上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敢于向老师质疑,“不把提问看做是教师的特权,或只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学习内容的手段”。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学生质疑:嫦娥并不是为了老百姓着想才吃了仙药上天的,而是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后羿的仙药,课文写得不对。针对这一质疑,我们不能不理不睬或糊弄了事,而应合理引导学生讨论,首先弄明白这篇文章是哪类题材,既然是神话故事,那都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都是人们想象创编出来的,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比如,我们教材中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普罗米修斯盗火》等,这些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创编故事的人想通过故事表达什么愿望,不同的人就会生成不同的版本。学生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过程的处理就尊重了学生的“提问权”,也是有效地利用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并及时进行了提升。

五、还给“评议权”,让学生在交流中延伸。

评议包括自评与他评、发表感受、提意见、表扬和建议。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而现实课堂中,教师评价往往主宰了教学过程。把“评议权”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主动地去思考,大胆地去表达,对于同伴的意见与建议、表扬与批评才会用心关注并给予回应。如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以前一贯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评价,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互评,读得好,好在哪里;不好,又有何建议。在品悟文本时,一组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收获、感受后,让其他组学生评价,赞同别人的意见,就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觉得别人说得不够全面,就补充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回答提出异议,可以进行争议性评价,据理力争;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则进行创造性评价。总之,在我们的课堂要还学生“评议权”,鼓励学生多评多议,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课堂上,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必要措施”,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彻底转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克服自己的惰性,从每一节课开始,唤醒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并重新开花结果。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适当的甜食会让大脑的犯错率降低一半。因为糖是供给大脑活动的主要物质。若血液中血糖浓度过低,容易发生头晕,目眩等症状。

平时多吃些米,面,薯类等食物,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

蛋白质。

蛋白质是大脑最需要的营养物质。若身体缺乏蛋白质,那么体力与智力均会下降,反应敏捷度也会相对减弱。

含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是肉和肉制品,牛奶和奶制品,以及各种蛋类。

钾对神经系统的活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平时要多补充钾含量多的食物,比如:土豆,水果,蔬菜等。

越是颜色艳丽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大脑中的氧化剂,有助于促进脑健康。

磷是大脑活动所必须的一种矿物质。它不仅是组成脑磷脂,卵磷脂的主要成分,而且还参与神经纤维的传导活动,缺磷会导致人的反应速度下降。

含磷丰富的食物主要有:虾皮、干贝、奶制品、豆类食物等。

脑磷脂和卵磷脂这两种物质有增强思维敏捷和记忆的功能,可多吃些蛋黄,动物的脑,骨髓等。

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时会感到疲劳、嗜睡,工作能力下降,操作明显迟钝,可多食蔬菜进行补充。

谷氨酸。

谷氨酸对大脑机能有改善作用。大豆,牛肉,乳酪,肝脏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脂肪酸。

脂肪酸是促进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拥有显著的增强记忆力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

可以从鱼中获得稳定的膳食供应。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一下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示意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今天我们班的李珍笛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她高兴地坐了下去。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这些学生多会分析!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我觉得安东做得好!”另一位同学接着说,“因为维加和安娜光说那些话根本没有用,玛莎肚子还是饿啊!只有安东把自己的面包给了玛莎吃!”

“对!”还没等刚才那位同学坐下去,一位男生就激动地站起来说:“要说维加和安娜也很自私,他们光说那么多,却不把自己的东西给玛莎吃,只有安东用了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

“自私?!”我不禁惊叹他的独特见解,在他稚嫩的心灵里,维加和安娜没有“慷慨解囊”相助,就是自私!

“老师,我也想说!”另一位同学急着站起来说:“维加和安娜说那些话,也是在关心玛莎啊,怎么能说他们是自私呢?”

看到学生都这样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真的很激动。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对这个故事中的人和事有着各自的情感态度,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安东做得最好。只是在对维加和安娜这两个人物的看法上产生了分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断。经过刚才那番小小的辩论,不少学生都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想,该是我站出来协调的时候了。于是,我笑着说:“你们说得都很好,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

“想!”

“我认为维加和安娜用语言去关心玛莎,也是一种关心,只是没有像安东那样用行动去关心玛莎,更能帮助她解决眼前的困难!”我说。

“对!”我的话一说完,学生都表示了赞同,我又注意看了看刚才说维加、安娜自私的那位男生,他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分角色读小伙伴们的对话,自己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块儿,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在分角色朗读后,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问的问题。一位女生站起来问道:“玛莎接过安东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呢?”

用好案例

教师从教的第一义是什么?是教好学生。我们现在辛勤耕耘的地方在课堂,而不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田园”式或“大自然”式的课堂。在这样正规的课堂体制下,教师们内心深处作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虚荣心慢慢膨胀起来: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们听命于我,他们是可怜的知识的乞求者。因此,以前的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而现在,虽然课程改革的轻风已经吹过,但并没有吹醒中国的广大教师。

在某些地区,因某中学召尖子班,小学教师又不得不定下心来,继续从事“课堂霸主”的角色。我现在教二年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使我的课堂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渗透到了他们的家庭。他们似乎很能够懂我的心思,每次说出的答案基本上和我的预料差不离。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在猜我的心思、看我的脸色行事。每节课都顺着我的意愿进行着,每天我基本上是按着相同的坐标在工作着。但是,我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喊:“不能这样教学生,不能这样误人子弟!”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正在渐渐消逝!于是,每次进教室前,我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仰: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让每节课都能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

我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把讲台让给孩子,可孩子们好像习惯了让老师牵着走,不敢说,不想说,课堂一片沉寂。我想,他们需要时间!我耐住性子,守住教师可怜的自尊,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一次又一次走下讲台,一遍又一遍鼓励他们,居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有的虽然看书不多,但是还挺有想法的。《青蛙睡觉》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孩子们要替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教学时,我一改往常的我来讲你来悟,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读、自讲、自演来自悟,我只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们一下,孩子们不仅悟出了道理,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得颇有见地。不但学得轻松,还给自己进行了一次思想洗礼。有的语言虽然稚嫩,但真诚可爱。

《手套》一课中讲了冬天来了,“我”叫妈妈帮小明织手套的事情,小明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失去妈妈的日子无法体会,更无法想象。孩子们一边述说着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一边想象着小明没有妈妈关心的日子,不少孩子热泪盈眶,大家都想帮帮小明。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让他们真诚地述说,虽然有的语言颠三倒四,但是我看到了一颗颗善良的童心。课堂上的景象完全不能和平时同日而语:他们眼睛里闪现出亮光,急切地等待着下面的“故事”。课堂上开小差的少了,认真听的多了;沉默的少了,发表意见的多了,有的也敢对我提出疑义了。

[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学生主体参与成为课堂的主宰

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自学例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规律。例如在讲《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一课时,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己先解答,学生根据旧知识会计算小数加法。对于不同的做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算法简便,最后指导学生得出规律。这样学生先练先学,教师后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以思维为主线。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巨大工程。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海是怎样形成的?海底为什么会有森林、生物、矿物?教师引导学生探求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最后出示设计好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预定的目标。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由学生集体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3.以训练为手段。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必须要突出训练的重点。例如《趵突泉》这篇课文,除了常规词语、朗读、背诵外,要训练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把趵突泉的特点写清楚的,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边看边想,仔细体会写联想和感受的那些句子的意思,设计有效的练习题。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浅见

某天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该教师是某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是被公认的优秀语文教师。该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师对教材可谓是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普通话也是那样的标准流利,他按照“问题导入dd作者作品简介dd学习生字词dd学习新课(点学生朗读dd点学生翻译dd师生共同讨论)”的步骤,课堂上可谓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学生配合默契,师生互动热烈,教师也是应用自如,神采飞扬。课后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然而,我却注意到了一点:整堂课都是教师与那几个学生在表演,其他学生坐在教室里像是与课堂无关,眼睛呆呆的盯着自己的老师与自己的同学转,更有甚者,早已伏在桌上睡了起来。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如此呢?我想不外乎是教师没做到下列几点:

关注课堂动态,面向全体学生。

2、优化课堂,3、灵活应变。

优化课堂,其实就是优化课堂设计。学习每个单元,都应有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明白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明白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哪些内容则是师生、生生共同完成的。每单元如此,每篇课文亦如此,每节课也应该如此。每节课应该如何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完成什么怎样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一个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应根据教师实际、学生实际,不能过高过大,应量力而行。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课堂设计,教师应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做到方法多样,巧妙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处理灵活;做到课堂散而不乱,活而轻松有度;做到调控课堂,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堂,教师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目标明确、简单明了,且教师上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整堂课充满一种师生情趣和谐,互动问答有趣,学生激情洋溢的欢快学习气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范读,潜移默化。

尊重文本,深入解读。

一堂课,教师如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浓厚兴趣,教师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适时引导,巧妙的把学生引入文本,围绕文本,再给学生充分的解读文本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在熟练把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提出问题,就说明这个学生对课文已经做了深入细致的独立思考了,当他的问题一出来,教师又会及时恰当的给以鼓励引导,调动其他学生去思考评析解答他所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肯定,得到了同学的支持赞同,学生就会有一种愉悦欢快的成就感,下一步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他的这一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仅使他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同学。如能这样,我想课堂上不用画龙点睛的方式去点名叫几个学生来配合教师的问答,也会有学生主动的举手抢答问题。

总之,语文课堂上,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来,就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健康、积极、平等、宽松、和谐、友爱的学习园地,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能说。这样,不就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吗?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也得到培养了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有宽广的胸怀,有包容的爱心,有自成一体的成熟的教学艺术。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罗大章。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1、超前思考,比较听课。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头。

譬如,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校对。

自己想对了,老师再一讲,就记得更扎实了;想不出来,或和老师的解答不一样,再听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又如,老师讲了一种解题方法,自己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是提高课堂听讲效率的好方法。

有不少同学通过这种方法,使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全面性有了很快提高,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2、从老师的讲解中舍弃那些非本质的表面材料,去粗取精,归纳出老师所讲内容的梗概,领会老师讲解的要点,并使这些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

3、揣摩老师讲解的意图。

弄清老师是在陈述一件事,还是在说明一种物;是在抒发某种感情,还是在发表某种议论;是在探讨某个问题,还是在提出某种疑问。

4、体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的有益的学习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灵活运用它,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