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教案(优秀18篇)

梦江南教案(优秀18篇)

ID:9453984

时间:2024-04-19 03:58:04

上传者: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与学校教学常规相衔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望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江南》教案

1、《梦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江南好”

2、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本名歧,字少卿,太原人。因是第一位大量写词的文人,并在词的意境创造上表现出了杰出才能,词风艳丽华美,著有《花间集》,因而被当作花间派的开创者。同时在词的格上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优秀作品,表达了江南女子的相思之梦,思妇的离愁别恨。

梳妆罢,独倚望江楼。[叙事,动静结合]。

1、前半句,点明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

2、“独”,“倚”二字写出了思妇怎样的神情?

孤独的身影,久久凝望的神情。“独”字表明女子的处境与心境都是凄清冷寂的。“望江楼”则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叙事,写景,抒情]。

1、“尽”字表明时间已晚,船只靠岸,女子明知无望却还在等待。“斜晖”可见她从清晨等到了黄昏,却依然没有看到要等的`人,于是倍加惆怅,失望,凄楚。

2、后两句描写斜晖,江水,白频洲等景物,实际上暗含怎样的情感?

以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一切都如此的静寂,来衬托思妇的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正如李煜所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肠断”描写出思妇的愁肠欲断,面对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越发的惆怅。结尾凄婉动人,表现出了思妇的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整首词以“望”串之,写出了主人公的神情心态,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格调清新,感情真挚,景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赏析时要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背诵默写这首词。

《江南》教案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唱准波音记号。

一课时。

多媒体。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江南的音乐。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江南》教案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多媒体。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

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

《忆江南》教案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 ,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 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 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作者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诗人是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生做个有思想的人。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如蓝,。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忆江南》教案

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

难点。

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师:同学们,这么好的天气蜜蜂也忙,蝴蝶也忙,我们也别闲着,这节课老师邀请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带我们去游一游江南,他就是白居易。(课件出示白居易像)。

2、生自由介绍白居易的情况。(相机出示《暮江吟》一诗。)师补充介绍:白居易晚年回到北方洛阳居住,67岁的时候他回忆江南美景写了《忆江南》这首词。

二、探究课文。

(一)自主探究。

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词。(2、3名)。

3、说说词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4、翻开书,再读这首词,看看注释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5、生质疑。

6、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7、指名说。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从哪能看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很美呢?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朗读。

法、欣赏法、图画法、表演法等)深入体。

2、小组汇报。

相机示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想像江南美景。

三、总结。

拓展。

1、同学们,我们的江南之行就要结束了。下课前,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师: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美吧)。

2、发挥想像,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写一段优美的现代文。

《江南》教案

《桃花扇》事情带作家孔尚任的血泪之作,历经十栽,三易其稿,被称为是清朝戏曲压卷之作。他虽然以爱情为主线,却打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爱情”在这里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刻的思索。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幻灯片2)。

下面我来看看同学们语系的情况(学生介绍孔尚任、写作背景、本课的文学样式、剧情)。

感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解说。

1、大家知道《哀江南》与《桃花扇》的关系吗?可不可以说《哀江南》就是《桃花扇、余韵》?(幻灯片3)。

3、请同学们看宾白部分。我来找三位同学份角色朗读。

4、xx你认为从宾白部分能得到哪些信息?苏昆生都到了哪些地方?以什么为顺序?(幻灯片4)。

5、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并思考七支曲子,是怎样照应宾白中提到的地点的。

6、刚才我们读的曲词以描写什么为主?(板书“景”)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板书“衰”)仅仅是在写衰败的景象吗?(板书“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哀”)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什么?(板书“(寓情)”)。

7、第七支曲与前六支曲在抒情方式上是否相同?(板书“(直抒)”)不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同一种情感——(板书“亡国之痛”)。

8、如果刚开始就表现“亡国之痛”不免有失中国人曲径通幽的什么习惯,所以要先铺垫,奠定情感基调,这就是[北新水令]中的一句唱词的作用。在预习课文时,有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挑”该读几声?下面我们一起考证一下。(幻灯片5)。

感谢同学们成为我求知的动力,让我又一次认识了教学相长。你们是我的一字之师,同时也为我们真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鼓掌吧!

1、(幻灯6)残军是虚写溃逃时的情形,是由废垒产生的联想;瘦马是实写眼前所见,更显凄凉。寥寥几个字,真切的呈现了南京城郊经历战火后伤痕累累的萧条景象。体现了语言的凝练生动特点。我们以前熟悉的一首小领与之有相似之妙。(《秋思》)。

2、(幻灯7)采用了对偶修辞,描绘了明故宫墙倒宫塌,破败不堪的景象。上下句配合,增强了表现力,节奏也更为鲜明。

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声情并茂的展现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3、(幻灯8)战后秦淮河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成了荒无人烟的空巷,再好的美景也无人欣赏,只能任白鸟自飞,绿水自流,黄花红叶空自娇艳。更深切的表现了悲凉之感。景物本无情,是什么原因我们能体会到其中渗透着的情感呢?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有哪句也有同样效果?(花自飘零,水自流)。

4、(幻灯9)仔细观察,这段曲词有哪些字是押韵的?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5、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这些句子,还有哪些你认为能表现亡国之痛的?请你读出来并简要赏析。

6、同学们会发现刚才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思路或者答的不全面,没有条理,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回答。(幻灯10)。

7、根据这些角度,找出本文体现的写作特点。

8、下面我们来尝试用才雪到的方法来对比赏析《乌衣巷》与本文的写作特点。

苏昆生含泪蘸血的声声悲歌,气薄云天,情撼山河,回旋激荡,不仅是为侯方域、李香君爱情悲剧的感伤,也是对土崩瓦解的大明帝国的凭吊,更是“五十年兴亡看饱”的人生感悟。《哀江南》是封建末世无可奈何的一支挽歌,也是警醒世人的一曲爱国主义强音!同学们,今天我们赏析《哀江南》,只是借此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戏剧的大门,那些优美的韵律、如诗的语言、省情并茂的表演,就巷一杯香茗,还需细细品味,才能得其精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我希望大家能在这45分钟里有所收获。

《江南》教案

1、在欣赏古诗的基础上,用国画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运用自己已有的国画经验,合作表现古诗意境。

3、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体会共同作画的快乐。

1、幼儿已欣赏过古诗《江南》,有绘画荷叶、鱼的经验。

2、江南美景课件,诗歌cd,金鱼头饰。

3、国画工具材料。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古诗《风》,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古诗《江南》。

(2)教师: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播放课件),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

2、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古诗意境。

通过诗歌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江南》。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以国画的形式表现古诗。

(1)讨论如何表现古诗内容“莲叶何田田”,探索可以用什么画面来表现。

(2)讨论表现方法,重点讨论鱼的画法:用中锋画线条鱼。

(3)教师小结:用提斗侧锋一笔画出莲叶,笔尖点按出荷花;用大白云中锋浓墨画叶柄;用小勾线笔浓墨勾画莲叶叶脉。

4、幼儿合作创怍,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合理分工,根据古诗内容大胆想象作画。

5、将幼儿作品布置成墙饰进行展示,并配上诗歌集体朗诵,进一步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ppt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2)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2)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3)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2)二听:莺啼、人声。

(3)三闻:花香、酒香。

(4)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写作背景。

(2)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五个一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及采莲人的快乐,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采莲、何田田、鱼戏几个词语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的美及采莲人的快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江南。让学生注意看老师书写。

2、师领读课题,教读“江”字。告诉学生江字的左边叫水字旁。

3、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江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相机引导学生形成对江南的初步印象。

二、初读诗歌:

1、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夏日的江南去,师范读诗歌。

2、复习逗号与句号的用法。

3、生借助拼音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并多读几遍。

4、师检查朗读情况,将不会读的生字写出来,全班同学相互认读。

三、再读诗歌;

2、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意。

3、说一说读诗的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

4、相互讨论,理解字词。

5、再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师正音。

二、学习一二两句诗。

1、出示一二句诗。问:诗中的莲是什么?

2、说一说图上的荷花好吗?你可以怎么说呢?你可以说一句赞美荷花的话吗?

3、出示“田田”,生读,师问:什么何田田?生答。看图,你能知道“田田”的意思吗?师引导生读诗理解。

4、读了这两句话,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能说一说吗?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第二句诗。

1、清流的溪水中,小鱼在荷叶间做什么呢?请同学生读一读诗告诉老师。

2、板书“戏”,认读,你能用戏组一个词或者说句话吗?

3、如果你就是一条小鱼,你会怎么戏呢?同桌说一说。

4、读一读诗中的小鱼是怎么戏的?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吗?为什么?

5、小鱼在荷叶间自由嬉戏,谁看到的?(采莲人)。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五个生字。

2、对照课后笔顺,强调江与鱼的写法。

3、学生写字。

哀江南教案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袜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江南春》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

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江南教案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二、初读出示词语:莲叶、江南、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2、初读课文。(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可叶田鱼西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课件示课文: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可叶田鱼西北 。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 默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2、 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

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还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呢!谁学得认真,一定就会读得好,朗读之星就会和你交朋友。

1、出示第一句。

(2)质疑:点“何田田”,出示问号,。示图:你们看这些荷叶长得怎么样?

同桌交流。(荷叶多么漂亮、碧绿,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何:可以理解为多么。

用你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江南是这么的美,河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到了采莲的时节,人们在莲叶和田田的池塘里采莲子。

3、 出示第二句。

鱼儿像小朋友一样呢,和好伙伴在一起高兴地游戏作乐呢!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们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四、作业:回家找描写荷花的小诗,读一读,背一背。或画一幅你眼中的江南图。

江南春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l.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3、教师读诗。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

4、小结:

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我们可以怎么停呢?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

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视觉、幻觉、感觉。)。

3、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4、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学生读诗句)。

5、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6、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佛寺的多,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学生读诗句)。

7、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学生完整朗读,关键词句教师伴读。)。

师:同学们,这样美妙的春景,好像离我们很远,实际离我们又很近。老师找到了几张关于春天的照片。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如果你能够用到今天学的某句诗或者诗意,那就更好了。自己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轻声试说。)。

师:很有意思,其实古诗就是这样有趣。最后推荐一本书给大家,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与古诗教朋友》,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与古诗教朋友。

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日出江花红胜火桃红复含宿雨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楼台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写今。

七绝。

“二十八字史论”

平长仄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怀古。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附:

长空澹澹孤岛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

[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史》、《唐诗风貌》、《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选》。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开始冒出头时,天边那一层云都被照得火红火红的,桥下的河水依然是清澈见底、缓缓流淌着......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的一首诗《忆江南》中的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诗如画一般。

河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隐约听到一阵笑声,从小巷子里转出一群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而羞涩地一笑,然后,又摇着檀香扇转入另一条巷子里了。江南水乡的女子淡淡的羞涩,如同一幅画一般优美。

岁月雕琢,黛瓦已不在,四壁仍有青苔,古树依稀......

江南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放学回家的孩子忙趁春风放纸鸢,不一会,只见蓝天上一只只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风筝,似乎向人们招手,诉说着江南的春天;屋檐下,小燕子们欢快地唱着歌,庆祝着从远方归来.....

江南的春天是充满诗情画意的。黑瓦白墙的房子下,一些人家的主妇在小溪边洗衣服,不远处一群孩子们在小溪边捉鱼,还有老者坐在门前的摇椅上悠闲的摇晃着,享受江南――鱼米之乡的风景......

静静地夜幕降临了,星星点点的霓虹倒影在水中,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

在这如画的江南春天,我,沉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