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大全(19篇)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大全(19篇)

ID:9458438

时间:2024-04-23 19:33:02

上传者:HT书生

大班教案是指为大班幼儿设计的一份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一数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

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是首经典的民间童谣,它富有情节又很有趣味,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我将童谣内容进行了剪辑,并配上旋律,以对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绎,让童谣变得既传统又现代,积极促进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同时,也赋予童谣传承新的生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民间童谣。

2、运用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演绎对歌曲的理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歌曲《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和歌曲录音见本期附赠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感知对唱(出示pptl-2)。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和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小结:歌曲里有两种声音,一个人问,一个人答,这是一首问答歌。

(这是一首对唱歌曲,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清脆的童声,还有一种是洪亮有力的男声。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儿,并让他们对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观看ppt3-6,感知歌词。

提问:你听见小哥哥问了什么城门又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的故事性和画面性,使幼儿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从而对童谣产生了兴趣)。

2、运用图谱,理解歌词(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词。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余的图片点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歌词。

(2)体验歌曲情感。

小结:我们看出小哥哥勇敢、坚强、毫不畏惧、所以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门高大威武、雄伟坚固,所以,我们要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和洪亮浑厚的声音表现城门的坚不可摧。

(图谱的出现赋予童谣节奏感,而且,图谱排列整齐、有序,让幼儿一目了然地感知歌曲的对答与呼应、乐句的长短以及不同乐句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巧妙提问使幼儿对歌曲中人物的个性特征逐渐明晰,为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胆表现、演绎。

(1)配上动作,完整演唱。

提问:小哥哥问了城门几次城门答了几次现在,我们看着图唱一唱这首问答歌。

(2)发挥想象,创编造型。

提问:小哥哥问完最后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动作,城门打开了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本环节增加了对形象特征的感知,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勇敢、坚强、不退缩,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演唱时注意音高、音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橘子有几瓣教案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查找答案。

橘子有几瓣教案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

橘子有几瓣教案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教师边说边出示表一)。

表一。

数一数有几个橘子。

8

9

10。

11。

12。

13。

师:这张记录表有几列,每一列表示什么?左边的一列有数字,右边的呢?这里的数字表示橘子的瓣数。如果你的橘子有9辨,你就拿一个橘子小卡片贴在9的右边的“我的橘子有几瓣”那一栏中。为了让自己知道哪张橘子卡片是你的,你可以在小卡片的上面做上你喜欢的记号。

反思。

表一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反思。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见表二),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表二。

任务。

数一数有几颗。

大橘子。

小橘子。

反思。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反思。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师:刚才,小朋友经过验证,得出三种答案:第一种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大班数学橘子有几瓣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认识数字1---3的。

2,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橘子园背景图;幼儿操作材料。

一,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3。

1,出示果园图:今天我们去参观橘子园。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橘子树?幼儿随意观察图片,

(互相交流讨论。)。

2,用点数的方法得出图片上有3棵橘子树(出示3让幼儿认识)。

3,哦,这就是3,你们说说看:这3象什么?

(二)找数字)。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了小果树,请你们数数你的'果树上有几个橘子,并去找一个与橘子数量相同的数字朋友贴上去。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谁的橘子多。

(三)装橘子:

1,师:你们想不想去摘橘子?(幼儿自由摘橘子)。

2,你摘了几个橘子?现在请你根据篮子上的数量把橘子装进去。

(引导幼儿边装边数)。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橘子有几瓣》教案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各有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1、 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 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 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小百科: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只要停吃一段时间,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橘子有几瓣》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橘子有几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数一数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大班美术橘子皮装饰庭院教案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菊花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菊花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大班教案《橘子》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橘子,了解橘子内、外的结构特征,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2、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及大胆表现的信心。

多媒体课件、横切、竖切及剥开的橘子若干(保证人手一份),记号笔、纸

一、引题

师:橘子宝宝想拍照片,请大家当小小摄影师,把橘子宝宝拍下来。

二、整体观察---观察实物

教师出示橘子实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度进行观察:这是什么?这个橘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自主地观察和讲述,树立初步整体的印象。)

三、局部观察---实物、图片观察交叉进行,线条辅助

(4)观察竖切的橘子,并从线条辅助:橘子里的形状又变成怎样了?

(5)观察剥开的整个橘子及一瓣瓣的果肉,这时橘子看起来象什么?

四、细节观察---图片观察

五、启发想象

(2)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拨幼儿的作用。

六、创造作画

师:原来橘子可以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橘子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来。看谁变得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遇到困难的幼儿及时启发以解决问题,对想法特别奇特的幼儿要给以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评价、讲述作品。幼儿自我评价,讲述画面内容。同伴评价。

大班教案《橘子》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2、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其余幼儿拍手念歌词。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3、尝试创编新歌词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4、复习游戏:小兔和狼

上过托班的孩子对歌曲已经熟悉了,所以重点引导孩子在节奏、动作方面的练习。很多孩子随着音乐能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但动作与接奏似乎不太协调,在创编新歌词时,我们先引导孩子观察水果特征,孩子们能简单说出水果的外形、颜色,于是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个别孩子能简单编唱,并能做做动作,而大多数孩子的声音比较轻,歌词替换不完整。

大班美术橘子皮装饰庭院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过陶瓷花瓶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瓶。

2.在了解花瓶图案装饰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花纹来装饰花瓶。

3.能迁移已有的装饰经验,认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花瓶。

2.绘画工具,人手一份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出示花瓶图片或教学挂图,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的造型的基本特征。

2.教师:你看到的花瓶是什么形状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4.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教师出示课件,让小朋友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花瓶,等会我让小朋友讲讲你最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喜欢?

三、师幼共同讨论花瓶造型设计,为绘画做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设计花瓶的造型。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花瓶上的装饰。

教师:你喜欢在花瓶上装饰什么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怎样组合、排列才更好看呢?

四、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瓶,教师适当指导。

教师:画花瓶时尽量画得大一些,这样才能把好看的图案画到花瓶上,花瓶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

教师:图案要清楚,线条要流畅,轮廓要清晰;把主要花纹画在瓶腹,在花瓶口、瓶颈配些装饰性的花边。

五、展示幼儿设计的花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我主要是通过欣赏和操作交流,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装饰花瓶中的块面。但我没有很清楚的在欣赏过程中讲解每个花瓶的特点,在操作前也没有将操作要求说清楚,在最后的环节我也只点评了小朋友画中好的地方,没有点评他们画的不好的地方,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

秋天的橘子大班教案

1、 练习连续跳圈到指定地点。

2、 借助儿歌的节奏,有序的跳完所有的圈。

3、 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

1、圈24个,椅子12把(当做小树)。

2、橘子为幼儿人数的5——6倍,用夹子夹好悬挂在终点的绳子上。

一、 跳热身操。

1、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橘子丰收了,我们要到果园里摘桔子,先跟着老师锻炼一下身体。

2、 操节:摘果子——上肢运动;举起篮子——体侧;把篮子放下——下蹲;很开心的跳舞——跳跃;擦汗——整理运动。

二、 摘桔子游戏。

1、 跟着教师从起点线跳到终点线。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空地上跳的,现在我们要练习从这些圈里一个接着一个的跳过去。

2、 幼儿自由练习跳圈。反馈:怎样跳圈可以不碰到圈?请个别幼儿示范。

3、 分组练习。请所有的小朋友在起点线后,接力练习,引导幼儿关注前面跳圈的小朋友在跳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圈。

4、 摘桔子。教师:每个人跳过圈以后只能摘一个橘子,放到终点的筐子里,然后从队伍的旁边跑回到队伍的最后,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三、 比赛摘桔子。

1、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摘桔子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摘得橘子多。让每个人轮流摘橘子,直到老师说停的时候就结束。

2、 游戏结束,请排队数数自己组的橘子数量,并记录在黑板上,比较橘子的数量。

四、 音乐活动:摘果子。

1、 教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橘子,你们还想吃什么水果?跟着老师来摘水果吧!

2、 幼儿听音乐,跳集体舞“摘果子”。

大班美术橘子皮装饰庭院教案

目标:

1.制作快乐口袋和快乐小球。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

准备。

1.幼儿自己准备乒乓球、透明保鲜袋,大小均可。

2.彩笔、彩色不干胶粘纸、丝带。

3.一只快乐的口袋。

过程:

1.听听快乐小精灵的故事。

――小精灵有一个快乐口袋。小精灵最喜欢帮助别人了,他每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就把一个快乐小球装进自己的快乐口袋中。所以小精灵的口袋里装满了快乐,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快乐!

――出示快乐口袋,使幼儿获得直观的印象。

2.制作快乐口袋。

――装饰口袋。幼儿可利用教师提供或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装饰,如贴上彩色粘纸,画上自己拿手的画等。

――剪下长度适当的丝带,在袋口系上蝴蝶结,制成快乐口袋。

3.快乐口袋的使用方法。

――当你像小精灵那样每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时,你就可以用彩笔在快乐小球的一面画上笑脸,再把小球装进快乐口袋里,最后扎紧袋口。

――一段时间后,数数自己的.快乐口袋里装了多少“快乐”,和好朋友比一比谁的快乐口袋中“快乐”最多。

建议:

1.材料的准备应尽量简单可行,如保鲜袋也可以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替代,快乐小球若没有现成的乒乓球,可以用瓶盖、纸团等替代。通过“快乐口袋”这个物质载体,幼儿可以在填充它的过程中直观地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体验,这才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2.这一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别人,丰富口袋中的“快乐”,并定期与幼儿一同看看自己的“成果”,数数袋中积累的“快乐”数量,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即在坚持与延续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大班美术橘子皮装饰庭院教案

1、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各种形态的面塑图片,组织幼儿观赏。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法引入主题:“孩子们,春节刚过,你们在家都吃什么好处的了?”将话题引入面塑,然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家里或者你见过的面塑,你吃过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各种美丽的面塑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且启发幼儿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欣赏,进一步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情感态度。

3、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提问:他们有什么特点?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师继续深入:“小朋友们见过了那么多美丽的面塑,也吃过,那你们知道面塑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义?”请幼儿自行讨论和交流。

5、教师向幼儿介绍面塑的由来及民间风俗。让幼儿知道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相互分享和品尝幼儿园准备的面塑。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大班教案《橘子》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若干乐器。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加以表达,教师即时纠正发音、咬字和口型如:摘、快、笑等。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类推。

秋天的橘子大班教案

引导幼儿乐意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并尝试用动作,接唱、乐器等游戏方式表现歌曲,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1. 幼儿参加过摘橘子的实践活动。

2.若干乐器。

(一)经验回忆,创设情景

t: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了?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摘橘子,例如: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t: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1. 探索歌曲

t: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乐宝宝在唱歌? (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发现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乐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t:天气真好,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我们可以怎么说?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弟弟妹妹快快来,我们一起摘橘子)

t:摘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大家摘得真快乐,个个脸上笑哈哈。)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表达。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类推(同样按歌曲旋律节奏拍腿)。

(4)幼儿边拍腿边念歌词。

(5)幼儿尝试把歌词装配到歌曲旋律中。

t:现在我们可以把弟弟妹妹摘橘子的事情学着唱出来。

t:这里的橘子摘完了,再换棵橘子树。(引导幼儿从c调升为d调,再引导幼儿学唱,并提醒音准。又如:“看啊,前面有个小山坡,山坡有点高,上面有棵最大的橘子树。”以d调逐渐半音向上升高,让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合作游戏

1.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

t:我们一起摘橘子,你们边唱歌边拍腿摘橘子,老师为你们加油鼓劲,你们看我是怎么为你们加油的。

幼儿拍右腿:弟弟妹妹快快-来,我们一起摘橘-子。

老师动作:(拍手) (跺脚)

幼儿拍左腿:大家摘得真快-乐,个个脸上笑哈-哈。

老师动作:(拍手) (跺脚举臂)

t:你们摘了那么多的橘子,我真为你们高兴,我是什么时候为你们拍手跺脚加油鼓劲的? (引导幼儿发现拍手跺脚的节奏。)

t:老师来摘橘子,你们来加油鼓劲。(引导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表现第二声部的节奏。)

t:橘子太甜了,我们多摘一些带给朋友们。分两组,一组摘一组加油,等下交换。(幼儿分组尝试游戏)

2.语言表现

t:拍手跺脚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出来,你们听听是什么? (幼儿边唱歌边拍腿,老师边拍手跺脚边说话) 来啦-嗨!快乐-哈!

t:你们听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拍手跺脚的意思及节奏,并注意发音、口型、咬字等。)

t:我们也来试一试,为摘橘子的朋友加油。(引导幼儿分组交换合作游戏。)

3.用歌声加以表现

t:我们不但用拍手跺脚说话来表示愉快地摘橘子,还能用歌声唱出来。(引导幼儿用接唱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用乐器为游戏歌曲伴奏

1. 在音乐琴上探索合奏。

t:小乐器也来为我们唱歌加油鼓劲,谁来试试在音块上唱出刚才的歌曲。(幼儿分组上来或自由邀请朋友)操作木琴或铝板琴。教师敲奏第二声部,幼儿在合唱中倾听。教师敲奏四句旋律,幼儿尝试敲奏拍手跺脚节奏的音高。师生尝试共同合奏歌曲(幼儿第一声部,老师第二声部,然后交换)。幼儿之间合作敲奏歌曲,两组幼儿分别担任不同敲奏内容。

2.幼儿分组合作表现。

一组幼儿边唱歌边拍腿;一组幼儿拍手跺脚边唱歌;一组幼儿木琴铝板琴伴奏一声部;一组幼儿木琴铝板琴伴奏二声部。

3.探索运用不同音色乐器参与伴奏

t:用什么乐器为“弟弟妹妹快快来”伴奏?什么乐器代表脚步声和歌声? (引导幼用小铃木琴等代表脚步声和歌声)

t:用什么乐器为“来了、嗨”配音呢? (引导幼儿选择商量,例如:铃鼓表示许多人高兴得来了等。按幼儿选择的不同乐器合作操作,听辨讨论用怎么样的乐器表现更加合适,例如:用鼓为“嗨”配音,用叉为“哈”配音等。)

操作提示

这是一首结构规整的游戏小曲,可以师生同唱共乐。教师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让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并使之觉得好玩而有趣。在每进一步的活动中,都给幼儿增加一点新的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因而,幼儿既不会感到十分困难,又会对新发现的变化产生新奇感。

这首游戏歌曲较重视采用边唱边动作、边动作边说话、边唱边演奏的形式。有时唱和奏不一样,有时自己唱的时候别人可以插唱等等,有利于幼儿提高自控能力和多向思维的发展。于幼儿已熟悉曲子,也掌握了卡依曲式,所采用的伴奏也只是固定音型的不断重复,一切都在极短的'音乐材料中反复、连接、组合,对幼儿来讲不难胜任。

延伸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用轮走的方式进行游戏,如:幼儿分成两组,模拟坐上两辆大巴士,一辆先开,一辆后开,进行卡农曲式轮奏。

在本次活动基础上,师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起创作改变成一首abacadaea回旋曲结构的乐曲。老师可引导幼儿以“一起摘橘子”的四句乐句为基础,通过创编歌词、动作、节奏、配乐器等方式进行。虽然必须表现特定的内容,但创编部分内容既无旋律又无固定节奏长短的规定,这就大大降低了创编的难度。幼儿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在自己的探索下与同伴合作完成表现。

附: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 外国儿歌

弟弟妹妹快快来,我们一起摘橘子。来啦-嗨!

大家摘得真快乐,个个脸上笑哈哈。快乐-哈!

大班美术橘子皮装饰庭院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感受橘子成熟后挂在枝头造型饱满、色泽红润的美。

2.能大胆运用勾、涂的方法,表现橘子在树上的不同造型。

活动准备:

1.颜料、水粉笔、绘画纸、毛巾、水桶等。

实物橘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细致观察成熟橘子的颜色和外形,感受其饱满、红润的特征。

1.出示实物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师:秋天到了,有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猜一猜,梁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水果?

这是什么?橘子成熟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成熟的橘子是橙色的,呈椭圆(扁圆)形,橘子摘下来之后,你还会发现一个突起的部分叫梗。

2.欣赏ppt——橘子林。

这里的橘子树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树干是怎样的?(粗、矮)枝条又是怎样的'?(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

仔细看一看,树上的橘子都成熟了吗?都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大小、果实的密集与稀疏)。

这么多的橘子都是长在哪里的?枝条上除了许多红红的橘子之外,还有什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绿色、椭圆)。

小结:生活中的橘子树一般有2-3米高,在细细弯弯的枝条上结满了橙色的果实,有一个的,也有两个、三个挨在一起的,它们悄悄地压弯了枝头。

3.个别幼儿尝试画橘子。

小结:画橘子时,应该先勾画出橘子的轮廓,再给橘子涂上颜色。(幼儿空手练习)。

4.欣赏名画——《门外的橘子树》作者:美国画家温斯洛.荷默。

师:我们画的都是一个一个的,那么两个、三个橘子挨在一起又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一个画家他的作品——《门外的橘子树》。

(1)讨论:这根树枝上有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你觉得画家是怎么画的?

小结:如果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最前面的橘子画完整,后面的橘子遮住的部分不画。

(2)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挨在一起的橘子。

二、幼儿集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都想不想自己来画橘子树?你想画几棵?树上有多少成熟的橘子?和同伴说一说。

要求:

1.开始作画时,我们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添画上什么?

2.换色时,把笔在水桶里涮一涮,在毛巾上蘸一下,再换颜色。

3.音乐停止播放时,小朋友绘画全部都要停下来。

三、幼儿作品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整理绘画工具。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班幼儿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橘子外部特征了解更近了一步,活动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结果令人欣喜,在用色方面,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橘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小黑点都进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厚,画得非常认真投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秋天的橘子大班教案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能大胆的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能以愉快地情绪参与活动。

1、苹果树、梨树、桔子树各一棵。

2、已学会歌曲《红苹果》

3、背景音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去水果宝宝的家——果园参观,你们高兴吗?

2、那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放背景音乐,师带领幼儿开汽车出发)

二、认一认,说一说,大胆表达

(一)、认识苹果:

1、(出示苹果树)看看是谁呀?

2、幼儿自由说说苹果的特征。

(二)、认识梨

1、幼儿猜猜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

师:这回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一头大,一头小脸儿黄黄香又香,水份多多脆又脆。

2、引导幼儿摸摸、闻闻说说梨的特征。

(三)、认识桔子

1、听,谁在说话?

录音:小朋友,你们不喜欢我吗?怎么不来看我呀?

(出示桔子树)和桔子宝宝打招呼

2、幼儿自由说说、摸摸桔子宝宝。

三、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1、师: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2、师:水果好吃又有营养,我们今天也来摘水果好吗?不过,在摘水果之前,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对就可以摘它了。

3、游戏:摘水果(幼儿边唱边做摘水果的动作)

4、品尝香香的水果。

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的水果是他们认识和熟悉的。活动中又运用孩子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他们兴趣很高,能跟随老师看看说说,个别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还是较丰富,有一定的想象力。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孩子们认认、说说中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而活动中如果给孩子提供每人一个水果,那么可以充分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并表达水果特征,这样更能比较三种水果之间的明显特征,使孩子有话可说。最后环节可让孩子们听音乐自由表现摘水果,由此更能体现这一活动的宽松氛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