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粗细排序教案(模板15篇)

按粗细排序教案(模板15篇)

ID:9461197

时间:2024-04-27 02:42:06

上传者:文锋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所教授内容的核心点和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

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观察感知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进一步激发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3、在探索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字。

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食品盒,生活用品盒。

一、利用身边的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多媒体(火警、急救、报警)。逐一出示119、120、110这三组特殊的数字。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身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1)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2)了解衣服上数字的含义。

(3)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衣服越大?的观点。

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探讨交流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你在什么东西上发现了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赶快告诉旁边的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结合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数字。

1、提问:“你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标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

《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

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算式。

2、能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式含意。

3、复习8的组成及8的加减。

4、能学习新内容并参加多组活动。

1、课件-点子图两张,算式卡片。

2、学具六组操作材料。

1、复习8的组成----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

2、复习8的加减----游戏:开火车。

1、观察点子图:

图上有几个点子,合起来是多少?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1)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

(2)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意思的?”(例:3+5=8)。

(3)读算式一遍。

3、观察点子图:

(1)图上有几个点子,表示什么意思?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方法同上)。

1、算式卡片接龙。(请一位幼儿说说这组要求。)。

2、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

3、涂色记录。

4、分隔点图记录。

5、看点图列算式。

(1)看看纸上的点子表示什么意思,用算式记录,再说说算式表示图上的什么意思,最后把算式读一遍。

(2)今天的新活动每位小朋友都要争取完成,再看看谁完成的活动最多。

让幼儿继续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及看点图列算式活动。

2、编应用题:8-4=4还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情?

3、了解幼儿完成新活动和活动数量的情况。

按粗细排序教案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总结:从这边往那边看是从粗到细排序,从那边看过来是从细到粗排序。(教师用手势来指出方向)。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按粗细排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按粗细排序》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能对5个以内实物按粗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间的序列关系。

2.区别物体的粗细,学习比较粗细的方法。

3.能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认识粗细的相关知识。

2.材料准备:彩色圆柱体若干。

一、预备活动。

1.走蒙氏线。

2.线上游戏:抱大树。

请7名幼儿到台前,教师说:“三颗小树抱在一起”,这时三个幼儿一组迅速抱在一起组成“两株大树”,剩下的一名幼儿用手去抱抱这两株大树,告诉大家哪株树粗,哪株树细。

二、集体活动。

(一)教师示范演示:

1.比较实物,初步感知粗细。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圆柱体,问:“哪个圆柱体粗,哪个圆柱体细?”

引导幼儿亲身感知两个圆柱体的粗细并进行比较。

2.教师出示五个红色圆柱体,进行粗细排序。

把五个圆柱体凌乱地摆放在黑板上,请幼儿通过目测找出最大的,依次从剩下的四个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个,老师按照粗细顺序摆放。

(二)幼儿操作:

给每个幼儿出示5个红色圆柱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按从粗到细排序摆放或者从细到粗顺序摆放,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三、结束活动。

1.收拾学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粗细,同时通过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圆柱体,并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摆放或从细到粗的顺序摆放。也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操作,看看他们会不会按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来进行摆放。”

3.师幼道别。

中班教案《粗细》

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

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引发幼儿学习粗细的兴趣。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1)认识粗细: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二)比较粗细: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小百科:细的本意是小,相对于大。

《比粗细》教案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重点: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难点: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的两根小棒、一颗空心的珠子。

2.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红、黄、绿)的圆柱体三个。

3.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积木若干。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师:今天呢,老师和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棒串珠子,每个孩子有两根小棒,请你把这个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师:有的小棒穿不进去,你们的也都这样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棍粗细不同,所以粗一点的小棒珠子穿不进去。

2.观察三个圆柱体积木,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个圆柱体的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最粗的积木是哪一个?最细的积木是哪一个?

(2)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出来的`,要看看它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的还是细的。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结:小朋友们排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的,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有的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的,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电线杆的粗细,大象的腿粗尾巴细等。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的树,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小百科:粗指长条东西直径大的东西。

《排序》教案

出示图片:1、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树是怎样排列的?(一棵松树两颗柳树,一棵松树两颗柳树……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出示图片:2、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花是怎样排列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二、找一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游乐场,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规律排列的。

1、球:(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

2、彩瓶:(红、黄、蓝;;红、黄、蓝……)

3、彩圈:(两个红色、两个绿色;两个红色、两个绿色……)

4、火车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三、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看表演

1、看小兔子们正在做游戏,它们玩的是钻树洞游戏,请小朋友看一看,游船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绿色、黄色),看它们怎样排列的(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那么小朋友猜一猜,树洞里应该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黄颜色),有几只呢?(两只),对,树洞里是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子。

2、看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箱,现在老师扮演魔术师,来给大家变魔术,大家看,魔箱的两边都有绳子串着珠子,从这边穿进,从那边穿出来,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黄色,一个红色……),那么藏在箱子里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珠子(黄色),有几个呢?(两个)

四、操作

1、小朋友看了精彩的表演,现在,管理员叔叔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些小路,根据咱们刚才学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列,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即整齐,又美观,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几何图形玩具,开始设计。

小朋友设计的非常好,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着,给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请小朋友再排列一次,和刚才不一样的排列,排完后,请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

2、游戏——铺小路。管理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想请咱们小朋友帮他铺两条小路,一条是花朵路,一条是几何图形路,你们每组商量好后,从里面选择,然后按有规律的排列铺好路,看哪组铺的又快又好,你们要互相合作,相互商量。

五、小结今天,咱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列——排序。天不早了,该回家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按今天咱们学的排序排好队,想一想,应该怎样排,大家说出一种排法,小朋友赶快排好队。音乐响,开汽车回家。

《比较粗细》教案

活动目的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3.能正确运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的差异,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

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排序》教案

1、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序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体验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1、趣味练习-排序

2、教具:苹果树一棵、3个大小不一样的苹果图片2套、2张有小红旗标志的操作卡

3、每个幼儿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萝、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别放入7个盒子中。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苹果树,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瞧,果园里苹果树上的苹果成熟了,哪个小朋友想来摘苹果呢?

2、分别请2位幼儿上来摘苹果,引导幼儿比较苹果的大小。

提问:这2个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小?哪一个大?(小的、大的)

3、教师再摘一个,引导幼儿比较说出的。

教师:老师也来摘一个苹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这个苹果和他们比一比是怎么样的?

(的)

4、师幼共同小结:3个苹果大小都不一样,他们一个小的,一个大的,还有一个是的。

二、学习将3个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小的--大的--的。

教师:这些苹果想学小朋友们排队开火车的游戏呢,他们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请把最小的苹果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它的苹果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沿着这个小红旗所指

的方向排在这个苹果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

(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幼儿和教师一起说排序的规则:小的--大的--的。

3、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将苹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边排边说:

小的--大的--的。

三、幼儿探索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苹果进行排序。

1、继续出示3个大小不一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们瞧,这里又摘了几个苹果呢?他们也有什么不一样吗?(大的、小的、最小的)

请小朋友继续在操作卡上试一试,排一排呢!

3、幼儿操作活动,探索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师指导幼儿边排边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4、请1--2名幼儿上来边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四、师幼共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啊,学会了给3个苹果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还会一边排一边说:小的--大的--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五、游戏:送水果。

1、介绍送水果的游戏规则:

教师:送水果前先请小朋友选好自己要送的水果,然后和拿相同水果的两个好朋友一起

比一比3个水的大小,最后再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排队,

开着小火车送到我们班,好吗?

2、幼儿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较并协商按一定顺序排队送水果,结束活动。

《比粗细》教案

引发幼儿学习粗细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一)认识粗细: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比粗细》教案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 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 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粗细》教案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4)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5)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排序》教案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1、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2、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1、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2、小结。

彩布排序。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