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节游泳课作文400字优质(三篇)

最新第一节游泳课作文400字优质(三篇)

ID:126473

时间:2023-06-04 18:27:11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第一节游泳课篇一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学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蝗虫的呼吸方式是学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

设疑启动

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 的说明:

(1)导言的设计。

①由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等等,学生这时已经按捺不住了,这样的引言干净利落,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就讲蝗虫。同时从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把教材前的四种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放在其他节肢物动中讲解。

②其他引言方式:按教材顺序引入,先导出章的题目再导出节的题目。这样比较麻烦也耽搁时间。设疑导入  和录像导入  也比较好,但没有实物导入  节省时间,因为本节课内容多实验量大,所以要选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

(2)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教师应该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①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教师出示观察提纲: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要求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两个同学配合好,教师要适时出示蝗虫模型(或大屏幕)给予指导。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蝗虫外形观察记录表

身体部分

器 官

功 能

触角( )对

复眼( )对

单眼( )对

解剖的咀嚼式口器实物标本加注名词

前足( )对

前胸

中胸

中足( )对

前翅( )对,革质

气门( )对

后胸

后足( )对

后翅( )对,膜质

气门( )对

气门( )对(1~8体节)

听觉器官( )对(第一体节两侧)

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性)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节肢动物

一、形态结构

1.体表:外骨骼

2.身体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二、呼吸过程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第一节游泳课篇二

我经历过许多第一次,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暑假的第一次游泳。

那天天气炎热,太阳高照,妈妈帮我和表哥报了暑假游泳培训班。她还给我们两人买了游泳裤。我从没下过水,跟“旱鸭子”一样,心里有些紧张。妈妈有些担心,就在旁边看着我们。

到了游泳池,我和表哥换上游泳裤。只听见一个女教练一声哨响,我们在游泳池岸上集中排队,做准备活动,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作文》。大概过了十分钟,该下水了,教练对旁边的妈妈们说:“今天是你们的孩子第一次下水,可能会有点儿紧张,少不了哭鼻子的,你们就不要在这里看了,等一下再接他们吧!”妈妈只好向我挥挥手,就走了。

教练带着我们来到游泳池边,一个一个扶着岸边下水。轮到我了,我心里很激动,一下水,我一不小心,喝了一口水,我急忙吐出来,“真倒霉!”我想,不能再喝水了,因为游泳池里的水很脏,喝了会肚子疼的。

表哥一下水就到了深水区,而我只能在浅水区练习吹气和闭气。我闭气时间还不够长,少不了又喝了几口水。教练笑着对我说:“你喝一口水,你妈妈就得交一块钱,你算算看,今天,你妈妈要付多少钱?”我低下头,摸摸滚圆滚圆的肚皮,小声地说:“大概要......交......20块钱吧!”教练听了哈哈大笑,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又不敢哭出来。表哥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我赶快擦了擦眼泪。

我以后还会经历更多的第一次,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经历过像我一样的第一次?别忘了告诉我噢!

点评:

1.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详尽地叙述了“我”第一次学游泳的经历,主题明确,结构完整。

2.“我”与教练关于“喝水费”的对话,轻松诙谐中透出的是孩子的纯真及“第一次”学游泳的艰辛。

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人物生动形象,心理描写真实准确。

第一节游泳课篇三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学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蝗虫的呼吸方式是学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由知识回顾进行设疑启动导

出课题

观察蝗虫发育过程的标本,识别卵、若虫、成虫

通过课件展示蝗虫发育过程理解其发育史

归纳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 说明:

(2)由知识回顾,引入课题。关于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蝗虫发育过程的实物标本,识别卵、若虫、成虫,特别是若虫和成虫的区别。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蝗虫发育过程的动态过程,并用板书来引导学生理解跳蛹、若虫、蜕皮、成虫、不完全变态、一个世代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夏蝗和秋蝗,教师引导学生推测这两种蝗虫发育过程,然后进行归纳。蝗虫的发育过程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夏蝗是蝗虫秋天产的卵,在土里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约在五月间,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虫,即夏蝗。夏蝗发育成成虫后,经过十多天,就交配和产卵。卵经过十多天,便孵化为第二代,即秋蝗。学生理解了蝗虫的发育史,就能分析出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蛹,关于蝗灾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蝗灾和治蝗的有关资料。蝗灾在我国是与水灾、旱灾并称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虫给我国人民造成的灾难真是馨竹难书,从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2642年间,我国曾发生蝗灾796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

在我国历史上曾记载过较大的蝗灾有300多次,其情景极为悲惨:先是“遮天蔽日”然后是“赤日千里”。“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面;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叶折”,这正是蝗灾的真实描写,1927年,我国山东发生的蝗灾,就使700万人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蝗虫的防治工作,蝗虫从未大面积成灾,但是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蝗灾在局部地区比较严重,关于治蝗,学生会说出很多治蝗的方法,那么哪种方法较好呢?请学生讨论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由教师说出几种节肢动物,请学生判断哪些是昆虫,再请学生举出一些属于昆虫的动物例子。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蝗 虫

三、发育:不完全变态

四、昆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头、胸、腹

2.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

3.胸部:3对足,2对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