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反思(优质7篇)

2023年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反思(优质7篇)

ID:3368121

时间:2023-09-23 06:17:56

上传者:紫薇儿 2023年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反思(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一

小班的李老师来我们班有事,她看见了小祥,很喜欢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礼貌的喊:“李……老师好。”李老师笑起来,也学小祥的样子说:“小……祥好。”小祥的脸刷的红了起来,满脸难过的样子。

大家都在教室里开心地玩游戏,同时自然地大声念儿歌,晓祥也跟着大家齐声说:“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见小青蛙……”

小祥是我们班有口吃的小朋友,为了纠正他的这一毛病,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师的模仿给了晓祥一个打击,我们应该建立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信念,杜绝嘲笑、模仿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

儿歌的节奏较慢,他念起来一点也不打顿,表情很自然,但他发现我在注意他时,立刻显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动了,等到我转过头暗中观察他时,发现他已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正起劲地念儿歌,可以肯定地说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无关,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后纠正孩子口吃活动中,必须注意到以下几点:

1.要多给他一些表扬与鼓励,逐渐增强他的的自信心。帮助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说的念头。

2.孩子说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责备。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建立一种自然轻松的心理环境。

3.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通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达到了教学目的。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助、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二

把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展开体育教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人景动情中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执教小班体育活动内容“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后爬”时,设计拟人化的“小蚂蚁运粮”故事情境,构思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蚂蚁宝宝跟着蚂蚁妈妈出门玩,在草丛里发现了粮食,但在把粮食运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遇到大甲虫等。

在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中,“蚂蚁宝宝”时而兴奋、时而紧张,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锻炼要求。又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将教学任务贯穿于“动物大营救”的游戏情境之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积木)、跳过小河(绳子)、钻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救护所。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自然地进入活动状态,走、跑、跳、绕、抬等动作得到练习,并能体验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成功感。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三

有一天,早晨大课间,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上厕所,玲玲走过来告诉我说佳佳摔倒把裤子弄脏了。于是我过去拉起佳佳,并准备给弄干净,没想到,杰杰也过来给往净弄,很让我感动。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一副厌恶的表情。案例反思:

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佳佳弄好衣服后,关心地问她:“佳佳,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佳佳难过地摇摇头。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拉他一把,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助朋友。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四

东方锦绣幼儿园------刘晓媛

这周有幸听了陈石静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她讲到了目前幼儿园游戏的不理想状态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值得深思。首先提出什么是游戏?“游戏是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游戏中的幼儿应该是快乐的,没有任何拘束的。”

游戏的过程即孩子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然而没有料到的是,当游戏的地位一旦被提高到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时,当教师认真地把游戏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时,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上的疑问和困惑便接踵而来。

首先是理论对实践的指问:“这是幼儿在游戏,还是教师在游戏幼儿?”“这不是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吗?”“分明是教学,何必非说成游戏?”“说是在游戏,幼儿的游戏体验在哪里?”“老师在为游戏而游戏,幼儿在为老师而游戏”等等。

然后是实践对理论的反问:“什么是游戏?”“游戏要不要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那样的话还是游戏吗?”“同一活动能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吗?”“游戏在教育过程中是内容还是形式?”“游戏是目的还是手段?”“怎样才算是做到了‘以游戏为基础活动’?”

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谋求游戏与教育的结合首先,从游戏与教育的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可以说囊括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只不过游戏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教育的结果都是儿童的发展。

式: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

总之,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过程也能转化为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那就是游戏与教育的成功结合。教师还是幼儿游戏的玩伴,因此引导幼儿如何游戏很重要。

2012.1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五

说到区域游戏的开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从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生活角、大班的表演区。区域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和孩子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都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角活动去 ,只听见表演区里传来了吵闹声,“我要当小姐,是我先来的,我要当公主,我才不要当老爷呢”。我随声望去,原来是大家都为自己扮演的角色所争吵,很多孩子都吵着争当小姐。尤一卿和沈馨宁争着当公主,他们正互相争夺代表公主标志的头饰,谁也不肯让。而胡一桑当了夫人,只有一个老爷就是没有人愿意当。就在他们争执不下时,他们发现我在一旁,就把求助的目光指向了老师,希望老师给他们一点权威的评判。

像这样争吵经常发生,真是见了头疼,原先我们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就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自己分配角色。迫于无奈,我只好指定谁当小姐,谁当是公主,分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小朋友很开心,没有分到得嘟着嘴巴,最后见瑶瑶还没有角色,我就问她:“你来当老爷吧?”她说:“我才不要当老爷呢,我喜欢当夫人。”我说:“那到底谁愿意当老爷?”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意当老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我班幼儿他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最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自己会选择喜欢的角色,却不善于分配角色。所以当她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往往会争论不休,这与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状态有关。作为老师可以不用硬性指派谁谁去当客人,可以采用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协商后没有争议了再开始游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互相分配角色,以一种协商的态度来选择和分配,当孩子的意愿与角色之间相距太远而无法协商,这时教师应酌情协调,启发幼儿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主要角色和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师应该对其提出一些游戏的要求,让他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做出谦让的幼儿进行表扬,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去理解和满足同伴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开展主题——有趣的水时,其中有一个活动是〈溶解的秘密〉, 教学活动时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有关溶解的实验,当时小朋友都很感兴趣,对于溶解非常好奇,在活动中对于那些介于溶解与不溶解的材料小朋友更是想探索。于是我们老师在益智区里给孩子提供了操作材料。区域游戏开始了,小朋友先是向上次教学活动一样,一种一种材料做实验,做完了还会在纸上做记录。我在一旁看了心想:他们到是挺乖的,把老师教的都记住了。

过了15分钟左右,我又来到了益智区,可这次我看到的却不如人意。只见桌子上面粉、颜料什么都有,小朋友的手都在用手抓操作材料,看到这情景真的很气愤。可孩子们却玩得很起劲,一边玩,一边还在叽里咕噜的说着写什么。曹杰小朋友还小呵呵地举起一杯黑乎乎的东西给我看:“老师,你看我调的毒药。”其他几个小朋友见了都问:“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于是我也跟着搭腔:“曹杰,你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黑乎乎的,就象泥浆水。”其他小朋友见我这么说,都大声笑了起来。没想到那小子头还挺老的,告诉我们说:“这是我用很多东西溶解在一起做的毒药,有洗发露、盐、糖、红色的颜料、黄色的颜料,对了,我还加了绿颜料和咖非的颜料。”其他小朋友听他这么一说也都纷纷往杯子里放各种东西。看他们那么投入,我也就没有再阻止,只是对他们说:“你们好好玩,别忘了把你的实验记录下来,一会玩好了,归你们整理干净。”

由创造和表达。《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可见,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提供的应是支持、鼓励,而不是管理、束缚。老师应该多些鼓励,少些说教。当孩子面对成人赞许、肯定的目光时,孩子心理会更自信、思维会更活跃。我认为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孩子愿意的、孩子主动的,在安全范围之内的,我们老师都应该有目的的鼓励孩子去尝试。

只有解开束缚,为幼儿提供一个尽可能宽阔的自主空间才能达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总目标。在幼儿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大胆创造与表达。同时, 要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孩子倍感亲切、自然和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使幼儿的游戏更自主、更愉快。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手工游戏教案《制作小乌龟》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手工制作小乌龟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创作能力,难点是孩子们闹,难形成统一。

活动准备

1、果冻盒,一次性筷子,碗,瓶盖,剪刀,绘画纸,粘纸,双面胶等。

2、制作流程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师:你们见过小乌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小乌龟有四只脚,一个壳,一个头,一个尾巴,壳上还有花纹。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乌龟?

2、出示材料,让幼儿探讨。

师:老师这边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你们看看它们能做小乌龟的哪一部分?

幼儿1:泡沫盒可以做小乌龟的壳。

幼儿2:果冻盒可以做小乌龟的头。

幼儿3: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乌龟的脚

4、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大部分幼儿完成了作品后,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小乌龟并进行评价。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玩具“做中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对拓展幼儿思维性,培养幼儿创造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中学要满足幼儿求知欲,需要积极为幼儿的教学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去发现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懂的问题,在这次的《制作小乌龟》的活动中,因为提供的一次性饭盒,碗,果冻盒等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所以对此幼儿非常非常感兴趣,他们先探索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小乌龟的哪一部分,尝试了很多材料,最后才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迸发出了探索的激情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在与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亲历制作的过程,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旦孩子在制作中遇到问题,这个时候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就非常重要,教师的鼓励会让幼儿更加有信心,反之幼儿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孩子的探究不可能每一次都是成功的,但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没有失败,关键是老师如何对待孩子的失败,如何将孩子的失败变为成功,让孩子敢于在失败中继续探究。

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差之别,但在我们老师的眼里、脸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从以上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必须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

幼儿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应该去判断每个幼儿忍受挫折的限度,当幼儿反复失败时,适时加以介入帮助、点拨,帮助他们缩短失误的过程,才会不导致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的消失。

幼儿是天真好动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们就象一个“小小的哥伦布”,每天都在发现着“新大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双手,探索着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神奇,建构着那一个个让他们魂牵梦萦的问题。这种好奇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保护儿童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进行“多解”地操作与思考,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与赞扬,使幼儿的自信越来越强。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欣赏音乐教案《大雨小雨》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游戏准备:

大雨和小雨的雨声

游戏过程:

1—5小节:手脚一起做动作,模仿下大雨;

6—10小节:小手甩一甩,模仿下小雨。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觉音乐的强弱对比变化。

教学反思: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让孩子们学习利用铃鼓和碰铃分别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演奏方法。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歌词让幼儿模仿了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滴答滴答的声音。为了让幼儿对声音的大小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使用乐器之前,我先请幼儿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孩子们多数都能够积极参与,虽然小班的幼儿创新能力略差,模仿能力强,但是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大胆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声音的大和小。这种边唱边表演的活动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在用乐器时,孩子们就能够知道铃鼓声音大,表示大雨,碰铃声音小,表示小雨。在结束部分,孩子们运用乐器边唱边表演时,表现的非常出色,能够合拍演奏。总之,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他们乐于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雨的不同状态,而且通过教师扮演指挥的角色,也增强了活动的氛围,孩子们之间相互之间配合较好。不过个别幼儿的乐感较差,节奏能力的培养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加强指导。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钟》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钟》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钟》含反思教案吧。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钟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东西之一。本节课要求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是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般来说,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钟的功能、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难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并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动物时钟多个。

2、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三、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操作活动钟面,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多种动物玩具钟的实物,让幼儿在观察中认识钟面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提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钟表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对时钟的运转规律有了一个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开始我用谜语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出示钟的实物)

第二部分: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师问:小朋友们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12个数字。)然后请幼儿比一比,看一看两根针的不同点,引出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再通过老师演示,拨动后面的齿轮请幼儿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在幼儿主动探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第三部分: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只的钟,分别拨好了12点、1点、2点,让幼儿观察、对比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进一步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乘车要注意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乘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规则。

2、通过迁移自己的经验,相互讨论,知道在乘车过程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知识。

3、愿意在乘车过程中,爱护车厢内的环境。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车票

活动过程:

1、了解乘车的基本规则。

教师出示一张车票,问: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幼儿说出这是车票,是乘车的)教师引导出,乘车是要付钱的。

小朋友知道乘公共汽车、火车时要注意什么吗?

2、引导幼儿知道乘车中的安全。

(1)教师:我们如果乘公共汽车,要注意什么呢?

(3)通过讨论,得出多种答案:知道上车要注意站稳,用手扶着栏杆;要注意靠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站或坐;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把头或手伸到窗户外面去;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东西,用眼睛看着或用手拿着;爱护公共汽车的'环境,不乱扔东西等等。

(4)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用手扶栏杆,为什么不能把头和手伸出窗外去呢?为什么要靠着爸爸妈妈站呢?……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整理清楚在公共汽车上做的每样事情。

3、讨论如何爱护车厢环境。

(2)教师:怎样爱护公共汽车的环境?

引导幼儿争做讲卫生的孩子。

教学反思: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儿的朋友,和幼儿一起共同探讨、发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中班社会《交通标志作用大》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交通安全)

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宝宝去旅行》是我来到转龙镇幼儿园第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此类型的教研活动,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小紧张,在紧张的情绪中准备了此次活动。我设计这节课是希望通过儿歌欣赏,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活动来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体验儿歌和游戏带来的快乐。为了这一节课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设计流程,编写教案,下载音效,选配乐,制作课件等,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课心情并未感到轻松,在反复回忆活动过程及听取同事们的听课意见后,我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不够充分。

教授者对课堂状况应该有个预设,对幼儿的认知面应该有个预测。如我在问到“什么是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最后在问几个孩子未果的情况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这样明显地削弱了课堂的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没有预设也没有预测,只是重点备了教材而忽视了还要“备孩子”!“备孩子”就是对你教授对象年龄层次,认知层次应该有个很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你抛下一个“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继而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而平时我们在和孩子交流关于旅行的话题时总是说“去哪儿玩的呀?”等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接触一些书面语,导致了认知面的狭窄。这是我要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的。

还有我的课件中西瓜爷爷没有在火车头上,以至于活动中幼儿发现后一直在强调谁来开火车,还差一个,这些都是以后我在设计时应该想到的,应该准备更充分些、考虑更周全些。

二、环节需要多推敲,语言需要多锤炼。

有人说教无定式,的确,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教学就是一种驾驭的艺术,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气场!但这种驾驭是基于一个很科学的环节设定而说的。比如说我这堂课的游戏活动就没有设计好,事前我想过用头饰带幼儿游戏,可是我考虑到我班幼儿平时我们就会以角色扮演来游戏,所以在活动中我也没用头饰,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还是应该准备一些头饰,那么孩子会更感兴趣,效果就更不一样了。

一个拥有超强驾驭能力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也是超强的,每句话都不累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而活动中我发现我的语言有些啰嗦,太多的“嗯,呀”等象声词。有些地方过度不自然,比如在导入西瓜爷爷的卡片时就很含糊地带过了,如果换成这样:出示了火车图片后就问“火车是空着的,要想让他动起来必须有人来开呀,那他是谁呢?”,然后亮出西瓜的图片,贴近火车的驾驶室,再问“西瓜爷爷开火车去干什么呢?”,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导入第一句儿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这样一来干净利落,毫无赘述,环环相扣,紧密流畅。

教育就是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备课,注重环节的科学紧凑性,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争取做个有超强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师。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的双脚跳,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表现游戏的情节。

2、大胆创编并向同伴表达“相亲相爱”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袋鼠图片。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2、结合图片,说说袋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熟悉歌词。

“袋鼠妈妈前面有个什么?”——“袋鼠妈妈有个袋袋!”

“袋袋里面有个什么?”——“袋袋里面有个乖乖!”

“袋鼠乖乖为什么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什么是‘相亲相爱’?”——请幼儿自己说说对相亲相爱的理解。

小结:“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

3、学习模仿袋鼠跳的动作,边说边有节奏的做;

“袋鼠怎样走路?”“谁能来学一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袋鼠跳的时候是有节奏的,看看袋鼠是怎样一下一下的跳的?”

(教师模仿袋鼠有节奏的边说边跳)

4、欣赏歌表演《袋鼠妈妈》

“这是一首好听的歌《袋鼠妈妈》,现在老师来当袋鼠妈妈,小朋友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歌!”

5、老师带领幼儿表演唱《袋鼠妈妈》。

“小袋鼠找到妈妈的时候,怎样表示和妈妈相亲相爱?”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和妈妈相亲相爱的样子。

重点:指导幼儿找到一个同伴,一起拉手表现相亲相爱的样子。

6、全体幼儿扮演小袋鼠,一起随着音乐表演。

“现在请小女孩来当袋鼠妈妈,小男孩当袋鼠乖乖,我们一起再来表演一遍,好吗?”

“你喜欢这首歌吗?回到家里你可以把这首歌教给妈妈,让妈妈和一起来表演!”

绳子游戏《水果丰收了》是我园的苏州市级课题《农家用具在体育活动中的开发利用的研究》绳子系列游戏中的一个,适用年龄段是小班。

在前一段时间里,幼儿已经接触过了几个绳子游戏,对绳子游戏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在这节体育游戏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需要我们小朋友去帮忙摘回来。去的时候要走过一条小路,然后在树上摘下一个水果,然后跑回来。在设计时我注意到了几点:

1、充分利用农家用品及教具来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我做了三棵果树,上面挂满了三种不同的水果:苹果、梨、桔子,放在终点处,在起点的不远处用草绳围了两条小路。这样的活动场景深深吸引了幼儿,他们一看到水果就想把它们摘回来了。

2、运动量的掌握,从实际出发,没有长时间的等候、排队,可称“高密度、低强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在走过小路摘了水果,回来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后,马上还可以继续去摘水果,避免了长时间的等待。

3、活动中我充分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在活动材料的设置上考虑到分层次、分难度,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水果的高度上注意了不同的高度,让能力强的幼儿摘高一点的水果,能力弱的摘低一点的水果;在水果的`数量上注意提供足够数量的水果,这样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摘几次,能力弱的幼儿少摘几次。没有对幼儿进行“一刀切”,而是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4、游戏中还注意了幼儿的安全性。

我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幼儿去的时候走小路,回来的时候走大路,另一种是去的时候走一条小路,回来的时候走另一条小路,游戏是两种方案结合使用,避免了互相碰撞的可能。

总之,这个游戏活动,趣味性强,小朋友乐于投入其中。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水果的投放上投放得太多了,以至于有的幼儿跑的次数太多,运动量过大,玩得满头是汗。

在设计“百变积木”活动前,我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内容的生活化。

积木是幼儿最常见和熟悉的玩具,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且百玩不厌。作为一种玩具,能够获得幼儿如此喜爱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说明积木的魅力。但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积木的多变性特质而让幼儿很难获得理想的搭建结果。幼儿在搭积木时,受从自身意愿出发的自由随性和有限经验的影响,搭积木活动往往呈现出过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战性不强的状况,这一状况很容易瓦解幼儿搭积木的'兴趣。教师也大多忽视积木这一玩具背后所隐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忽视提高幼儿搭积木的兴趣和质量。因此,选择幼儿所熟悉的材料――积木作为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与游戏材料的有效互动。

二是目标的适宜性。

考虑到中班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在:让幼儿在自由搭建的基础上,尝试有目的地搭建;通过发现并掌握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

三是过程的互动性。

作为有目的的教学游戏活动,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游戏情境,用提问或追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以此让幼儿体验挑战和成功的快乐。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应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到既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和动手探索,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自选游戏活动课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游戏创设的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幼儿自选游戏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及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儿自选游戏活动,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使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

幼儿自选游戏活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允许儿童独立活动和自我选择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

但是在幼儿自选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达到游戏中的实效、合作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幼儿自选游戏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

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

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说的对。”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折纸游戏活动反思篇七

体育有很多功能,对学生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体育教学显著特征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活动反思,供您参阅。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活动设计中安排幼儿站一队,是有意识的想锻炼幼儿的等待与合作能力,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如:发现游戏中幼儿消极等待时间有些多,后面的游戏就应该及时的调整和避免。

3、活动场地的选择方面还欠妥当。木地板的硬度给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如:玩板凳上游戏时,幼儿会担心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本次活动若在幼儿园院落的塑胶地板上进行,则更利于营造幼儿安全的活动心理环境,促进幼儿更为投入的活动,更为充分的体验、尝试和探索。

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喜爱,投其所好,选择了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体育游戏。在进行活动的始终,自己都坚持循序渐进和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创造力,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力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自然流畅。在学中教,教中学,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尽力减少因动作难度而可能带给幼儿的心理压力,让幼儿明确地意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人包办代替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的结果。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充满兴趣的探索性创造活动,真正体现与同伴合作的愉快与“快乐体育”的宗旨。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效果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做个有心人,时时刻刻努力钻研,就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游戏活动深人孩子的心中。

体育游戏是我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首先我带领幼儿扮演小猫练本领,然后用游戏的方式引出情节:猫妈妈带小猫去小河钓鱼:要先跳下小山丘——在钻过山洞 ——走过独木桥——最后来到小池塘边捡起一条小鱼,放入筐中——然后在跑回来。游戏由易到难地开展,趣味性强,小朋友乐于投入其中。

在活动中我充分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在活动材料的设置上考虑到分层次、分难度,让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幼儿集体练习跳下小山洞时,对于个别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纠正、指导。我的语言过于繁琐,不够简练,没有强调清楚游戏的规则、要求。由于我的介绍不够清楚明了,很多幼儿不知道捉到小鱼后继续回到队伍的后面,继续去做游戏,部分幼儿捉到小鱼后从中间的小河里回来了。 在调整运动量时、让幼儿短暂休息这一环节做的不够,好多幼儿玩的满头是汗。课后,我意识到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还不够到位,孩子们在上课过程中会比较松散。在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幼儿能力的差异,需要我们比较细心、耐心地去引导部分技能较差的幼儿。同时还应注重对幼儿的鼓励。当幼儿出现问题时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帮助。

情景再现:

1.用椅子当马骑时,班上有好几个孩子都不小心往后摔倒坐到地上去了,有的只能骑几步就骑不走了;而在难度最大的“爬小山”的活动中,孩子们小心翼翼的走着,几乎没有人摔倒。

2.在“爬小山”的游戏中不时听到有几个孩子说“老师,这个好难呀”,但他们仍然高高兴兴的继续玩,整个活动中都井然有序,以前推拉、打闹的情况也少了。

活动反思:

1.虽然“骑马”有的幼儿玩过,但也很考验幼儿的手脚协调性,对那些能力弱的小女孩我们要降低难度,从而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在活动中,我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幼儿活动,如给每个幼儿一张椅子,以减少等待,减少不必要的整队,从而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运动密度和强度。让幼儿在进行搭建、尝试运动的活跃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在自己搭建的椅子造型上练习走、骑、平衡的技能,也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3.在活动中注重游戏难度的循序渐进,先让幼儿做最常见的骑马,再让有儿走单一的“椅子平衡桥”,再让幼儿跨走平衡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