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蓝色的树叶教案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6篇)

最新蓝色的树叶教案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6篇)

ID:3579270

时间:2023-09-25 12:46:36

上传者:曼珠 最新蓝色的树叶教案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一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二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三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四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五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六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