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游记(精选9篇)

最新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游记(精选9篇)

ID:3762802

时间:2023-09-28 06:58:43

上传者:紫薇儿 最新西安城墙导游词 西安城墙游记(精选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一

国庆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到西安玩。一路上我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观赏着窗外的美景,但是很快我们就到西安了。

西安是闻名于天下的古城,是秦朝、西汉、隋朝、唐朝的首都。历史悠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今天,我们就要到西安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城墙。走到城墙面前,我才正真见识到了他的高大、宏伟。在它眼前我也只能仰视它了。

哇!好雄伟呀,一看就是已经存在好久了,这些砖头都不一样,灰色的,有的部分都裂开了,摸起来也不像是新的。我们从含光门往上走,领略到了许多风景。这个城墙有许多门。比如:南门、和平门、西门等,城墙是个正方形,像四条长龙一般,而我感觉我就是其中一条龙的主人,我看了看四周,突然,我的注意力定在了一块地方,这坑挖的应该就是古时候战士们射箭的地方吧!我捡起一根很细的树枝当作长矛一样扔出去,我有顺势往下看,这一排排整齐的树像士兵一样护着城墙,还有一条护城河。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路程,在路上我看有的人在吹泡泡;有的人在骑自行车,还有的人在聊天嬉戏,我和哥哥还有两个表弟就在聊天,我们商量好要超过父母所以我们也加快了脚步。

过了不知多长时间,我往天上一看,火烧云都已经跑上了天空。看来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这西安还真配做这么多朝代的首都,我才游了一个地方就已经很满足了。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二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

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三

在周末的晚上,我和妈妈,妹妹一起从小南门段上城墙上赏灯,看看美丽的西安夜景。

刚映入眼帘的便是玉兔娶亲,由两个兔子抬花轿,四个兔子吹喇叭。再往前就是兔奶奶和兔爷爷,后面还贴着福字,我都想成为它们快乐家族中的一员呢。

往前走哇,好漂亮。原来是秦腔脸谱灯,它是我国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充分的展示了西北神韵和汉唐雄风。下来是祥狮献瑞,是以花瓶的形式展现,画上五彩缤纷的图案,中间是转动的莲花灯,特别有动感和美感。再往前走是志丹刺绣,它是以蝴蝶,小老虎灯为主题。中间是一只特大蝴蝶,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小老虎。我真佩服她们能把刺绣灯做的这么好。

走了一段,有四个迎春大鼓相对排列迎着2021年的到来。

接下来就是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的称它为“中国影灯”。对面是陕西泥塑很有自己的特色,近几年在邮票中也添加了新丁,是以我们陕西泥塑的图像为图案。

有十三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更让我们觉的自豪……有十三个帝王灯分别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的十三位帝人,展现出了各个朝代的辉煌。

这一段过后,路两边前后有16个灯柱绕着向我阳花。进入福门,门口龙缠柱,头顶大红灯笼两边有8个花瓶灯。

我相信接下来的灯展只要是陕西人都知道的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到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吃饭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砖块、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陕西剪纸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

进入和平门段是四川成都的特色灯展,有熊猫十八罗汉,神态各异。

麒麟献瑞是成都三绝之一的玻璃灯,它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它四只踏云底下,一只在巨大的圆球上翘首展望,这组灯用十万余小玻璃瓶扎制而成,通体透亮,生动活波头彩夺目。

古老城墙上的每一盏灯,都给美丽的西安古城夜色增添了一份奇异绚丽的色彩,每一组灯都仿佛是一颗颗天空中的星星,把我的家乡——西安的夜空,照耀的更加美丽!

我爱你,美丽的古城西安!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四

周六,我参加了“亲近自然,爱我家乡”社组织“古城墙永兴坊一日游”。

我们走进城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而美丽的孔雀灯,叔叔告诉我们,这就是去年春晚在西安的主会场。我们登上城墙,放眼望去,我们的西安真美呀!清澈的护城河、整洁干净的街道、绿草如茵的环城公园再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时刻让人觉得是穿梭于古代与现代之间,怪不得那么多外国游客喜爱西安呢!我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城墙上是一片片青黑色的大黑砖砌成,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城墙内部有泥土、糯米水和很多能让泥土变得更加坚固的物体砌成的平滑的大高坡,然后铺上青砖,我们现在的城墙是明城墙,近代政府维护过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眼前雄伟高大的城墙了。我们发现城墙上摆放着美丽的花灯,由于是白天,看起来没有晚上漂亮,但同学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女同学最喜欢的要属《冰雪奇缘》的花灯了,看那一个个人物和动物构造,让我们仿佛进入了动画世界,纷纷和美丽的公主合影,站在城堡前摆造型。我们还参观城墙博物馆,看到了城墙的内部构造和千年以前下水道的构造,大人们都说那时的下水道比现在好得多了。游完城墙,由于下午好要参加其他活动,我和妈妈和同学们叔叔阿姨们告别。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作为西安人,今天才真正了解到我们西安的城墙。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五

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倡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六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洞外(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门洞高宽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七

我爬过北京的城墙,那里的城墙是为了防御敌人不进到国里来,是绕着山的。而西安的城墙是为了保护城里,是围着城的。

我们已经到了西安的城墙上,我知道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西安城墙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我们租了一辆自行车,本来是我骑的,结果我太小了,还没有达到可以骑的年龄,爸爸就带着妈妈骑了。外公想去左边看看,我和外婆却想往右边走。所以我们就分成了三个小队分别参观。等爸爸妈妈和我们会合了。外公外婆也很想骑自行车,他们也骑了一会儿。

哪里的长城并不是一样的,哪里的东西也不一定一样哦!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倡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西安城墙导游词篇九

俗话说到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到西安不到明城墙会遗憾。为了让没去过西安的人不留遗憾,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高12米,寬15至18米,整体为封闭的长方形。周长为14公里,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小汽车。城墙始建于民国一三七零年到一三七八年,是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最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有城门四座分别是: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定门、北安远门每个城楼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这些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结构精巧,雕刻细致,巍峨壮观。是易守难攻的城墙,是五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即第一道护城河,第二道闸楼,第三道箭楼,第四道翁城,第五道正门,一层又一层,形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和严密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墙上每隔一百20米就有一个突出墙台的马面,共98个,当时弓箭手的有效射程为60米,有了马面就可以防御敌人的三面进攻。这样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来到西安不但欣赏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还形象具体地了解到了古代战争防御体系的强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