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大全1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大全16篇)

ID:4797434

时间:2023-10-16 22:52:33

上传者:LZ文人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教案(大全16篇)

教师在编写教案模板时应当注重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以借鉴其成功的教学实践。创新、精心设计的高中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一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二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三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

(1)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3)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4)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点子。

5、印比6、7少的点子。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四

1、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厚薄。

2、能将五六个物体按照厚薄的差异进京正排序和逆排序。

1、厚、薄不同的三本书。

2、厚薄不同的饼干片、黄瓜片、积木等。

3、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1、出示两本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让幼儿通过比较说出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出示第三本书,那它呢?比谁厚?比谁薄?(引出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

3、出示厚薄不同的4块饼干片,请幼儿说出哪个最薄?哪个最厚?并请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

1、幼儿按照厚薄不同,给积木进行从薄到厚或者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2、幼儿按照指令迅速寻找最薄或者最厚的积木。

1、分发幼儿操作图标,请幼儿按照要求圈出最厚与最薄的物体。

2、教师讲解与评价。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五

生活

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运用在生活当中,生活当中处处体现着数学,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形状、大小、多少、颜色、数数等数学内容也就成了我们幼儿园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难题。本次集体备课,我们以教学活动《比较厚薄》为切入点,通过讨论“操作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具投放的可操作性”、“关于比较厚薄的关键经验的梳理”、“重难点的剖析”等几个问题,实际解决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以及幼儿对于操作材料的有效利用。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一小见大,通过解决一个活动而以此类推到其它数学活动的开展与组织。

1、集体研讨教案《比较厚薄》,掌握中班幼儿对于比较厚薄的关键经验以及活动的重难点分析。

2、集体分享在教师学具与教具方面的准备与调整,制作最为方便、操作性强的教学材料。

1、组织者事先搜集关于厚薄的相关知识,梳理中班幼儿对于比较厚薄的关键经验与重难点。

2、学习者事先熟悉教材。

2、中班下学期关于“厚薄”的关键经验是什么?执教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确定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4、教材中采取了怎么样的策略来突破难点?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1、那么针对原教案,我们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调整,为什么?

2、在材料准备方面,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和重置?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六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轻重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八

1、认识红色和黄色

2、能按物体的颜色配对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良种颜色的花若干

2物质准备:红黄蝴蝶胸卡若干,录音机,录音磁带,拱门2个,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跟老师开火车到春天的花园里去参观

小朋友早上好!林老师想带小朋友到一个神秘的地方玩,你们想去吗?让我们开着火车去吧!

提问:花园里有什么颜色的'花?

认识黄色和红色

(二)出示胸卡黄蝴蝶红蝴蝶,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有两只蝴蝶也来到这个花园里,他们说找不到好朋友,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找好朋友

(1)介绍黄蝴蝶红蝴蝶的好朋友分别是黄花和红花姐姐

(2)请个别幼儿带胸卡去找好朋友,找到后说出“××跟××是好朋友”

(3)评价幼儿十分找对好朋友,对的给予表扬,错的给予评价改正的机会

(三)操作

回教室位置进行操作,每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巩固颜色配对,师巡视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认识。

2、通过“听声音”默数6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纸板6块,上面写有1-6数字;

2、铃鼓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玩“桃花几朵开”的游戏,教师数到几,就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玩法一: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玩个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数”的游戏。小朋友用耳朵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请你说出这个数字。再次游戏时加大难度,这次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在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你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3、再次加大难度,听到拍的是几下,让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来回答有几下。

玩法二: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纸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老师一边放,一边让孩子认认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拍了几次铃鼓,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纸板。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数字。

3、踩数字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铃鼓,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到比这个数字多一个的数字板板上,站对的`孩子待会有奖励哟!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游戏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

中班数学:物品配对(二)

活动目标

1、尝试迁移生活中的经验,给成双成对使用的物品配对。

2、在教师的鼓励下,能用语言简单讲述物品匹配的理由。

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锁链,《活动用书》第19、20页,笔。创设didi鼠家的场景一有门、床、桌子、椅子,桌子上放着被子,椅子上放着盆,椅背上放着毛巾。

学具:红、黄、蓝、绿彩色锁链各2个,《活动用书》第45页的鞋子、手套、筷子、上衣、勺子、帽子贴图各1个,白板,《活动用书》第19、20页。

把家中相关联物品配对

活动过程

教师:“didi鼠邀请我们来他家作客。”教师带幼儿进入创设的情境中。

教师:“didi鼠请我们在家中等一会儿,他和妈妈去买东西了。咦,didi鼠还没来得及把家里的东西收拾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引导幼儿观察didi鼠家中的物品。

教师:“我们一起帮didi鼠重新整理一下好吗?想一想应该整理哪些东西?把它们放哪儿?为什么?”请幼儿帮助调整物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如:被子和床是好朋友,被子要放在床上;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椅子要放在桌子下面;睑盆和毛巾是一对好朋友,它们要放在一起……。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第19页:物品找朋友)

教师:“哟,didi鼠宝宝和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了!”教师:“他们都买了些什么东西?新买的物品可以和家里什么东西放在一起呢?”看看、说说左边和右边方框里有些什么东西。教师:“哪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才能做一件事呢?请你取出同色的锁链分别放在这两个物品的旁边,再说一说它们在一起可以做一件什么事。”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匹配的理由,如:碗和勺子可以用来吃饭。

操作活动2(《活动用书》第20页:物品对对碰)

了解生活中配对使用的物品,并尝试按用途给两个物体进行配对。

能较清楚地讲述物品的用途。

幼儿每人带两个配对使用的物品,如茶杯与杯盖、瓶子与瓶盖、笔与橡皮、笔与本子、鞋子与袜子……请幼儿将自己带的物品放在一起,教师帮助幼儿将配对使用的物品分开摆放。请幼儿轮流上来拿两样物品,要求这两样物品配合起来能做一件事。请幼儿介绍自己拿的是什么物品,为什么拿这两个物品,如:笔与本子,铅笔可以在本子上写字。出示一些可以与多个物体匹配的材料,启发幼儿思考:它们还能与谁合起来做另一件事?如本子还可以和蜡笔一起用来画画。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对对乐。

1、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评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连平时常拿错鞋子的几个小朋友也配对成功。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与第一环节首尾呼应,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通过师生共同检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二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4)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5)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粗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四

数学活动—比较粗细(中班)

1.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3.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4.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圆柱卡片等。

1、以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引导幼儿说出金箍棒能变粗、变细。

2、探索活动:

(1)请全体幼儿帮助老师将一些圆柱体按粗细进行分类,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的感性经验。(分类)

(2)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3)请幼儿从地上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说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细”,从而知道粗细是相对的。(比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动:

(1)教师拿出笔、积木、可乐瓶,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圆柱卡片,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4、分组操作:

(1)将筐中的圆柱体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2)让幼儿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总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

(2)我们也学习了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序。

6、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今天的计算活动是“比较粗细”,针对原本制定的活动方案我对今天的“比较粗细”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番的反思:

1.从目标上说:

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不够准确,应该改为“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初步学习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从活动过程上说:

(1)在引入时,由于金箍棒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脱离,所以教师很难引导幼儿说出粗细二字,也在这一过程中浪费了一些时间。

(2)在探索过程中:这个探索过程是按照分类——指认——命名制定内容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以个问题。

a老师比较急躁,帮助指导的`老师直接引导幼儿做好了分类,让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儿没有办法通过改错来认识自己的错误。

b在请幼儿帮助老师将圆柱体分类时,由于粗细两种圆柱体没有其他可以区分两种圆柱体的不同特征,以致在幼儿完成分类工作后很难用语言将自己的分类工作表述清楚。这里可以调整为将粗细不同的圆柱体贴上不同的颜色,以便让幼儿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认过程中,幼儿虽然已经能够指认出粗和细的物品,但他们对于粗细的概念依旧模糊,所用的词汇依然是胖瘦、大小,这时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这里的胖瘦、大小应该表述为粗细,这给接下去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d在比较命名过程中,因为怕孩子乱所以让幼儿拿完东西以后坐下跟旁边的小朋友比较。这样不仅浪费了起来、坐下的时间,也限制了幼儿比较的空间,他们只能和两位小朋友进行比较。应该调整为,幼儿拿起一样东西后直接站着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空间较大,一名幼儿可以和好几个幼儿进行比较,兴致也会更高。而且老师要求表述的语言比较长,可以缩短为“××比××粗”或是“××比××细”。

(3)在集中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急躁,在这一过程中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幼儿进行粗细排序。如果活动的目标调整为初步学习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那么只要大部分幼儿能够初步地掌握这一种方法也就够了。让每一个幼儿都进行粗细排序的操作应该放在第二次活动中,并让幼儿从易到难,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4)操作活动: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安排的,这样的安排是比较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学习的,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3.从总的活动过程上说:

(1)虽然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对于教材、幼儿都有进行一定的分析,但还是高估了幼儿,将目标制定得太高,以致于目标无法达成。

(2)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对于粗细的概念解释不够清晰,隐性浪费时间较多。

(3)整个活动的内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钟内很难完成。可以调整为“认识粗细”和“比较粗细”两个活动来进行。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五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反思篇十六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