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论文范文(20篇)

人文素养论文范文(20篇)

ID:9239778

时间:2024-01-14 21:56:06

上传者:飞雪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人文素养工程论文范文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_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首当其冲要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宽广视野培养教育学生,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放在重点。如何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目标,是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要全面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育。高等教育承载着在思想道德上引导社会文明向前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的重任。为使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健全和谐的发展,高校迫切需要树立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现代大学精神。就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水平不高。因此,加强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在和谐社会视野之下,高校要明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作为高等教育目标的重点。和谐社会视野之下,高校要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任,就必须重新明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和谐教育确立为发展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以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的模式,纠正高等教育目标中的某些偏颇。

一方面,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良好的现代自由人格和品位、努力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以及诚信、博爱、奉献、敬业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包括渊博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等。也就是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现代科学人文素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并由这些人才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民族精神的重任。其次,以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前提,重新确立高校对所培养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之下,高校要实现新的人材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必须尽快完善高校人材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并构建新的完整的人才素质评价标准体系。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高校特别是专科院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实用性。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这样的办学标准导致部分高校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人文教育本身,也因科技教育的强大作用,表现出知识化的倾向:一些高校虽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却忽视了最本质的对人的培养和完善。这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严重失衡,直接影响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事实上,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决不单单是学历问题,人文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人文素质高的大学生,无论在求职面试,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表现都比较突出;而那些人文素质较低的毕业生,则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或者名利诱惑面前迷失自我和方向,并因其人文底蕴不足,即便这些人专业技能水平很高,也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它掌握在谁的.手中。”一个人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是由其文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的。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本,丢掉了这个根本,教育就失去了骨血。就当前高校而言,要使人文素养教育得到充分重视,必须在考核评价体系当中增加人文素养水平考评的内容。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人文社科类活动和表现以及成果作为衡量大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将人文素养教育进行的好坏作为评价大学等级的标准。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高级人才。第三,打破传统单纯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教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内容,寻求专业课程和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融合贯通。要实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最主要和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人文素养及相关课程的比例,并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巧妙灵活地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当前,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失衡严重。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据绝对优势,有的高校甚至高达70%以上。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人文教育在高校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因为人文课程不受重视,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的处境也尤为尴尬。人文课程的课时被不断压缩,科研项目也一再被削减。在经济社会的现实面前,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被严重忽视,变得无足轻重。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人文素养课程的比例,增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探寻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融合贯通的方法和渠道,在学生最重视、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并在人文素养课程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实质的帮助和保障。最后,高校要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文化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拥有现实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形式。和谐校园的人文氛围,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素质养成,也能保证大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实现人材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包括高校的内部文化设施、文化组织和文化管理制度建设。它是一所大学的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体现。高校通过创建各色各类、形式内容丰富的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荣辱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向大学生传达出去,从而帮助他们塑造完满美好的个性,拥有健康完整的人格,培养自由开放的精神以及开拓创新的意识等,进而提升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水平,并最终实现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目标。

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高等院校必须把和谐教育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支撑点和基准价值选择。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高校教育水平以及构建和谐教育、创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

[1]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2]王利琨.浅论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

[3]林世选,单培勇.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深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本文从立足课堂阵地,攻占人文高地入手,从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能够改革现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全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好多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的榜样,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素质和素养高低对学生是有着很深影响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前提。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自己多读多听多看,能够顺利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可以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关于人文素养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教师有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保证学生有好的人文素养。

再次可以完善考评机制,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让教师从评价中积极改进和进步,这样有了学生的评价,教师就会更清楚学生所想和所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这就必然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然而教师教学往往立足于自身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反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害怕甚至其他问题。

教师要改正自己在教学中思想的转变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经阶段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会让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小学教学中无论什么素质的培养都要在课堂中完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来源于课堂,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要远远超过课后的很多训练和课后作业。

因此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在这四十五分钟之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背景介绍等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或者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加方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将教材分析透彻,现在的教师很多都不认真备课,认为小学的教学并没有什么难处,然后就胡乱讲一通,其实这样对教学效果的达到是很不利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是最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技校语文教学之人文素养论文

所谓人文素养包含有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是说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人文能力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的能力与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到底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想法。

1关注学生人性,发展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人性,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把教师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整个课堂一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主体,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要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只是浮于表面,要真正能够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被动的,他们完全是跟着教师的脚步来进行语文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存在,学生就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阅读课文,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人性,从而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很多的语文课文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让学生有一种更真切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都有很好的帮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2在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情感交流。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材中包含有特别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来体会这些情感。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学生由于阅历太少,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文章中的很多内容都理解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要让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悟情。在教导本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激发主体潜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还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让学生体会多种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多种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中都蕴含有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认真体会这些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能够帮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要注意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要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教师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教师还要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要注意让学生自由地理解文章,发展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邵红儿.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育策略例探[j].学周刊,2014年28期.

[2]陈宗霞.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j].学周刊,2016年12期.

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摘要:我国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主旨,以设计、操作为主要基础教育课程是我国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必备的技能,在我国普通的高中课程结构中,通用技术是一项基础的技能。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要把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以优美的技术产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人为本的技术”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技术思维,深化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对飞檐的讲解中其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造型显示出尊贵和凝重的意蕴,展现了华美高贵的风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通过对飞檐经典建筑结构的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学生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术文化的信念。同样,在学习《人机关系》一课时,通过“学校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机关系,理解制订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人机关系是为了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技术设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重视技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和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帮助,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技术的人文因素,内化为以人为本的技术意识和技术思维,为他们今后的技术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必要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引用恰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范例、素材、话题等作为学习的载体,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学生分享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的快乐。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田忌赛马的决策、丁谓修复皇宫的系统分析、李冰父子主持都江堰工程的系统设计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另外,教学中还可适当地列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技术的价值,介绍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当今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振奋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管理技术和使用技术,坚持“技术造福人类,技术以人为本”的现代技术观念。在技术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还要适时、适量地渗透技术的人文因素。

(一)在技术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通用技术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常用的技术产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有利于顺利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又可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重视这种技术活动中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开展技术设计活动要强调“人性化”原则。

在开展技术设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并要强调人的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如《系统设计师》教学中,在学生分析赛事系统设计时,要从运动员、裁判、观众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各种矛盾,合理解决子系统间的冲突,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才能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这种技术设计活动,在训练技术思维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对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思考,可使技术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技术实践活动之中。

(三)进行技术试验要重视人文教育。

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顽强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地质版教材《结构与设计》中的简易拉伸试验,试验器材中的自制纸绳要求直径相同,因而制作中的纸条宽度、卷纸绳时的松紧程度等都会影响纸绳的质量,进而对试验数据和试验结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进行这项技术试验时,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往往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进行技术试验时重视这种人文因素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光海.美国普通高中课堂中基于项目的学习[j].上海教育,(24).。

[2]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精神培养和价值塑造作用受到了强调和重视,即人文素养培养已成为如今教育领域追求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这既是时代发展下教育事业进步的趋势和象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一步繁荣的标志。而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课程本身便在人的精神培养、价值塑造以及思想升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加强高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策略研究,对于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指出当下高中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实践策略,从而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堂教学流于形式:重教不重学。

综观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迫于高考的压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视的是“教”和“记”,而不是“学”和“做”。如在讲授古诗词或古文的课堂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文章中字词的解释、运用或古文的翻译、诗词的默写和背诵,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应试”为目的,以致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就是“背诵课”。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被消磨,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便无从谈起。

(二)教学手段创新不够:教学“不求甚解”

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问题与不足外,在教学手段上更是普遍被高中学生诟病,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毫无特点的课程讲解、“字词复读机”式的课堂练习几乎已将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和喜爱磨灭殆尽。语文课对于文学基础好的学生而言更像是放松课,因为老师讲的都能理解,但由于老师讲解的形式过于枯燥,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听讲;对于文学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而言,语文课更像是“自由活动课”,因为其潜意识里觉得语文课就是“字词翻译”加“背诵练习”,课堂上听不听讲无关紧要[1]。在这种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教育现实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教学拓展不够: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体现,便是课外拓展阅读没有相对完善和合理的规划。这一方面是因为繁重的学习压力让高中生无暇在在课余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枯燥性,导致学生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大。但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因此这一矛盾导致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即便有的学生愿意用课外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但由于未形成规模,语文教师通常也没有时间对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导致其课外阅读缺乏计划,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便很难保证。

(四)教师人文素养不足:应试教育体系中的教师。

高中阶段是学生课业压力最重的阶段,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在这种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尤其是女生,因为性别以及生理的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适应这一阶段的生活。人文素养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信心与意志力,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带动学生更好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但是受“重应试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有不足,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并不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点在农村和一些城市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导致教师难以凭借自身的魅力去引领和带动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此外,由于部分教师人文素养缺失,他们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同学生真正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构筑全新的课堂形态。

一是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保证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并通过主动质疑、正面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或不顾及他人感受乱说话。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堂课可以给学生大约10分钟左右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既能放松自己,也能在阅读氛围中快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三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感受并生成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对课文有所感悟,甚至生疑、质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四是要讨论交流。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2]。五是教师补充发言,在那些关键、重要之处或者学生言语未及之处进行补充,但教师发言应简要、恰当、深刻,富有启发性,避免课堂沦为“说教课堂”。

(二)在课外拓展阅读中实现阅读的体系化、全面化和精神化。

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自身在课堂之外的阅历以及自身的思想深度,因此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可行的。但是课外阅读绝不能盲目和随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效规划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是提升其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亦是如此。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类基础性作品,学会理解书本中主人公或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做法,从而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等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学会在这些作品中定位自身的理想和个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为此,教师要组织活动,为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将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与影视欣赏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并引导他们将影视作品与原作进行比较,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韵味。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巩固自身的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在其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行为的意义。写作作为一种与内心活动联系紧密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学生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可以多途径、多形式地利用写作教学来实现教育目的。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是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外部世界有所沟通,启发学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求知欲和表达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写作的动力便得以产生。但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文章中常常会表现出是非混淆或以偏概全的情况[3],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文章来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方向、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指导或纠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读作品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以便使彼此更加有效地沟通。

(四)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带动学生的成长。

言传身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更会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中。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时,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尤其是在高中这个课业压力繁重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以耐心和细心去感动和鼓励学生,还要在生活中做正面示范,这便要求教师必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家访、去辅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勇敢的人生观,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有助于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也能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形象,将各种不利于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不良因素消弭于无形。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将人文情怀的种子播撒在高中学生的心中,必会使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2]许淑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生活教育,2014(10).

[3]陈友萍.巧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4(4).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人文素养因其特殊性成为了公民素养这一大类中较为重要但也比较难以全面提高的一种公民素养。

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使得其在今后的自我提升道路上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有了新的追求,这种新的追求也反映到了教育中去。

学生除了成绩会受到教师的重视之外,其公民素养也成为了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

公民素养是指当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拥有必须的生活技巧、素质和能力,遵从法律法规和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拥有基本的文化素质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这一方面的知识。

根据公民素养的定义,也可以将公民素养分为公民道德素养、公民生活能力素养、公民法律素养、公民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本文认为公民分人文素养最需要在公民学生阶段获得教师的重视。

这当然与人文素养的含义和特质是分不开的。

所以,本文将以初中语文为切入点,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些启发。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的核心含义就是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重视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在心理上肯定自身作为人的价值,追求幸福和尊严,行为上以非功利的价值取向为导向,言行得体,积极认真。

人文素养是人良好的外在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其内在品质的积淀,是人在后天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人文学科知识包括文学意识、史学哲学等在精神和心理以及行为上的综合体现。

从客观方面来说,人文素质也是目前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这个社会的教育太过功利,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学习考试,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竞争力极低,更不用期待他们能够化理论为实际应用。

所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文素养是一个不断累积学习过程下的产物,正是这种要时间去累积并且在累积过程中不能有重大偏差的.公民素质,非常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督促,防止学生不进行或者错误地进行人文素质的积累。

教师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应先被重视起来,所谓为人师表者,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应当在不断补充教育方面知识的同时,也要涉及尽可能多的种类的社会文化知识。

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阅读面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

而且,教师在阅读结束之后,要多加思考,力求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将其积累下来,组成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

在处理大量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判别是非的能力,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

教师看待事物的眼光应当上升到比单纯地对与错更高地境界,要去探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情态。

一个有着多元化思维、丰富的阅读与人生经历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不是刻意而为,多少都会表现在行为之上,学生潜移默化也会受到影响,开始重视补充课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在行为和态度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较高的文学修养会带来良好的风度和举止,但是内在高尚的情操和师德、积极乐观、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能让人倍增好感。

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亲切感会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于与教师交流。

教师也因此能够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根源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在课堂上多加引导。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应当是课堂,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堂的时间,多加引导学生。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四首》这一节中,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这些诗的过程中,顺势引导他们。

比如,在学习《母亲》《纸船》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学上的类比、意象等常识,还是让学生明白该诗内在所包含的情感,以带动学生对自己母亲情感的流露。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也试着写一写与自己母亲相关的短诗,这就是一种人文情感方面的积累了。

在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这两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成功的定义、成功所具备的要素等话题进行探讨,尽力引导学生多视角地看待问题。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分析,还能够让他们生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当然,教师在课上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多阅读的好处,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阅读的心得体会写下来,由此积累为学生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而且,笔记能够时常翻阅,学生也不易遗忘。

三、结语。

公民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学生抓起,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把握人文素养的特质,从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出发。

其次,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多加引导,鼓励学生多做有效的阅读。

人文素养工程论文范文

语文人文素养中最基本的便是相关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这样最基本的就业能力,那么便很难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便不能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因而,对基本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掌握及对语文知识的熟练使用,包括语文阅读能力与技巧,熟悉各种文章的写作能力等,对大学生的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语言丰富的积累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学生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与积累,使得语文各方面知识都有了一定积淀后,便会自觉形成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如学生在学习中多读一些古代知识方面的书籍并悉心理解,便慢慢会对历史知识得以系统掌握,就业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竞争力。

(二)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技巧。

对语言的良好运用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是学生成功获得自己心仪工作的基本能力。求职时的一份完整、标准、有吸引力的简历;面对招聘面试人员的发问,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方面的展示个人的素质和魅力,这些都与语文人文素养息息相关。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制作简历的时候全面细致,重点突出,在参加面试时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另外,语文是思维的工具,语文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并作出合理判断。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求职非常有利。

(三)良好的语言人文素养可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习惯本身不属于就业能力范畴,但却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转换为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令学生终生受益并获得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后一直从事第一职业的几率显著下降,变换工作与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要求人们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否则很可能失去就业机会。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如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等,都可帮助大学生培养主动去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经过长期积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因而,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可说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

良好人格的塑造是人类教育的目标之一,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大学语文文化教材中所选择的作品,通常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具有丰富的蕴意、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是我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处处体现出我民族文化中对高尚人格及操守的尊重。如孔子宣扬的“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无不体现着我国伟大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起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中才可获得更多机会。

人文素养的论文

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人文精神都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高扬了人文精神,社会才会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人才活得有意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承、体现和创新。我们说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就是因为教师承担着这严肃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被赋予了塑造学生的任务。教师的这种社会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说“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虽然只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但作用却是异常巨大的。比起一般人来,教师特别需要学习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学识底蕴、儒雅风度以及对事业与学生真诚的热爱。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完善的需要!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个性得以张扬,真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的读书是一种积累。学习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的职业特性,更注定了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永远需要学习的角色。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在提升人文素养,铸就教师魅力中具有永恒的力量。一个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必将有赖于永不满足的读书实践。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读书是教师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读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人们不但通过读书获得一技之长、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书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食粮。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读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荡涤心胸、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的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改实践需要前沿性的理论支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倡导学生的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完善文化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当我们将读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断提升自身学养的重要手段,我们才能成为新时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新课程标准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指向,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大胆实践,而且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善于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做起,创设更为宽广的人文精神的时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是我们工作在基层的教师走向成功的最深刻的足迹。当今的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应当这样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上升,社会对各行各业的需求也在不断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于努力提高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学校都开始引起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能够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人生的发展轨迹,学生的心态,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还能够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由于语文学科与人文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将人文素养融合进来,将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人文情怀,提升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的渗透,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1]。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群体中,在师生之间积极地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例如在“自我介绍”活动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要求在介绍的过程中富有个性,使他人记住自己。这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让大家记住自己,无疑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语文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倡导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发展自己。

(二)愉悦的成就感受。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艺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应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感受心灵成长的喜悦,将人文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高雅的人文素养,懂得关心他人、关怀人类,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美好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呵护学生的灵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个性的张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灵感,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创造,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成功的愉悦中对这种创新的灵性进行培育。

(二)激活创新的思维。

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关键,同时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这种创新思维转化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选准思维点,将学生的创新火花点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控制思维的度,对训练的难度和广度进行科学把握,保证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促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人、塑造人,从文本与人文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开始着手,与教材和大纲相结合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发掘人文底蕴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分析卫生类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阐述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以j学院为例,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摘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企业对新职工的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锤炼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却明显落后于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养,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以下关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对策,旨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保证学生在能够学到一门技术的同时,让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这要求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包含了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

摘要:近年来,义齿加工行业飞速发展,技能型人才成为需求重点,正规口腔专业毕业生更是备受青睐,教育教学中该校一直探索如何帮助学生从校内学习顺利过渡到岗位工作,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口腔技工,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项突出问题。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一边是大量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选,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摘要:隐性职业素养相比显性职业素养而言,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下长期处于易受忽视的位置,但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许多人意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甚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摘要: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但随着产业大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其职业素养可谓良莠不齐。据调查,大多职业院校以“高就业率”为己任,把技能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所培养的学生均有着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摘要:美术专业学生群体是现代中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中职院校都开设有美术专业,本文以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为例,探究了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这有助于探索中职院校美术学生培养模式,针对性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第一篇:电子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摘要: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创设企业环境、扮演岗位角色、渗透职场教育、改变教学方法、深度校企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习惯。

摘要:以湖南永州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探讨地方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研究。针对地方文化特色,树立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拓宽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是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举措,直接影响到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工程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探讨了如何加强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希望以此提升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其本意是指一个从业者受到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氛围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更应该有较强的自身心理素质和礼仪素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学生受到学校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影响,形成一种自我职业意识形态,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职业管理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一个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可以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下,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具有充分的职业化形态。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与此同时,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培养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竞争,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两课”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心里自己树立一种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自己懂得注意纪律的严格性。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养成,从“衣”、“行”、“言”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细节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活动增加学生职业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在高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中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也积累了许多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但缺少一些必备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日常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日常社团活动中,与教师积极配合,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此同时,注意多方面的小细节培养,包括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体态表达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的同时,高职院校同样也应该提高学校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法。高职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师教授、校企联合、实训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校日常课程设置安排中,应该开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增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和自身形象塑造相关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学生自身形象,逐渐对学生的个人体态特征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要求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了解其他业余知识。能够做到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师,又是学生工作的导师。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技能和学生素养培养技能。能够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影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形人才,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不仅解决教学资源问题,又让学生提早的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高职学校通过实践实训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培养。学校建设中应该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模仿用人单位企业的物质建设。应该从根本去挖掘去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使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做到“因企制宜”和“因校制宜”,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随着教育的高度化发展,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文明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合理建设,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从就业方面切合实际的培养高职学生,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

从当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对其组织管理、心理调适和社交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就要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对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强化其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智力性方面的因素虽有重视,但是对于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重也有所加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权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学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结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企业和毕业生两个要素去分析,认为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非智力性因素相当突出。

(一)道德性障碍方面分析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部分的在校生来说,道德标准相当混乱,知行难以做到统一。

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可以为了个人和小团队的利益,放弃道德水平,用现实主义来引导自己生活。有约八成的学生将事业心、责任心等道德标准排除在自己工作动力方面。

(二)习惯性障碍方面分析。

有不少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表现:1.学习方面存在逃课、考试作弊、投机取巧等问题,就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足够的了解;2.生活方面存在攀比心理,作息不规律,傲慢等问题,还有不注意个人卫生;3.交际方面存在着朋友交际圈较小,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认识性障碍方面分析。

笔者发现部分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无法与企业接触,对于社会组织和企业及其所需要的岗位缺乏根本的感性认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被录用,有些毕业生则是对岗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视野窄小、目光短浅。

(四)观念性障碍方面分析。

在传统观念上存在着不断追求高学历的情结;而在择业观上受传统的就业岗位和报酬薪水的影响。在企业性质方面,不少大学生追求的是国企,在岗位追求上,渴望得到清闲的岗位,另外对于薪酬的期望,也是需要丰厚的。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将报酬高低视为自己就业的首要条件,而很少人拥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五)心理性障碍方面分析。

对于不努力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再加上受到较强自卑感的影响,导致心理素质明显存在差异,同时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难以发掘自己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相当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想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企业文化,那么在心理调试方面就下多下功夫。

(六)指导性障碍方面分析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精神紧张的问题,同时还缺乏一些礼貌常识。

对于自己的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并不能简要的说明出来,这些问题都与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有密切的关联。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转变大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其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

通过上述的分析,明确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之后,下面我们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三个目标明确,建立起三个平台,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里谈到的三个目标是:首先就是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打扎实来,做好提升学历的准备;争取多考专业技能的证书,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是要有工作目标,加强自己的工作意识,改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打造出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协作效果的训练。最后就是要有生活目标,改正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重视诚实、健康、宽容和积极个人品质的建设。

三个平台是指:第一个就是学习的平台,开设提升学历的补习班,方便想继续进修同学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而开设考证强化培训班,常见的领域有维修电工、数控加工和cad辅助设计等等。第二个平台就是工作平台,在学校一些社团、学生会、团支书等机构可以在每个学期都适当组织1-2次比较重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就是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好鼓励同学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的工作,特别是每年一度举办的就业演讲竞赛和主题团日等等,加强协作意识,强化交际能力。第三个平台就是生活平台,在学生宿舍内,设备信息与技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重视包容、尊重和和合作良好品格的培养;在家庭内也要注意良好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白如何去体谅家长,承担一部分家务,在加上面前展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确立了“三个目标”和打造了“三个平台”之后,转变了过去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

社会实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打工、社会调查和家教等等,还有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咨询以及科技活动结合的领域。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计划中所需要安排到的实习以及实训,全面加大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力度。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进步。

(二)在日常管理,提纲个性化发展。

可以定期举办篮球或者足球比赛,吸纳那些表现优势的学生加入运动队,打造出篮球队和足球队都围绕机电学院学生为主的局面。在具体就业的过程来看,运动员的身手敏捷、反应及时,再加上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倾向。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设。

想要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评价手册”。第一,充分展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除了对智商测评予以足够的重视,还要对情商评价予以突出,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做到遵纪守法和明礼守信;第二,考核相关的智商岑平和职业技能中,要将学校的特点展现出来,避免与其他学校出现雷同的问题;第三就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全面发展。传统的测评体系存在漏洞,过分强调学校意志,如今加大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认可程度的比例。

(四)重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一是加强学生自知之明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言行收到情绪的影响变化,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充分的肯定。二是做到将心比心。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话,就能够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抱怨和责难减少,让大家在一个愉快、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三是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当中就涉及有对不安情绪的控制,无论遇到什么压力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真诚待人,取得他人的信任,同时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时刻都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四是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对社交中,要加强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加强自己解决冲突,增进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还有就是说服他人和对他人影响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倪涛涛,聂文龙,郭佳.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就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04).

[2]于洪涛.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8).

职业素养论文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所欠缺,主要存在着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等一些问题。因此,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也要树立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教育。

1.职业素养定义。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也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及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出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自信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2.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在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并且最终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如果缺少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的人,就是因为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由此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

价的重要指标。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1.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令人堪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甚至在尚未踏入职场之前,择业观就已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尽管我国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整体状况不错,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对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将素养教育真正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职业素养教育还缺乏整体计划与安排。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并没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职业素养培养针对性不强,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参与热情,要加强素养教育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1.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中国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这已经成为了极其普遍的现象。

2.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

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感恩、勇于承担责任。

3.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依靠着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专业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匮乏,队伍不完善。职业生涯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都来自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等,尽管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掌握得比较好,但是让他们运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去对大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教育却有很大的困难。

3.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很多大学生只知道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仅知道这个部门是负责统计毕业生信息、搜集并张贴用人单位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但是自己在就业方面遇到难题,却不会咨询就业指导中心。

总之,大学生职业化素养机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高校要加大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2]李华平.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及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6).

文学素养论文

摘要:在热闹非凡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幼儿文学素养问题是影响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关键问题。并阐述了基础的幼儿文学素养与早期阅读活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早期阅读;必备;幼儿文学;素养。

自进入21世纪,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与研究在我国幼教界可谓是轰轰烈烈,可以说早期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婴幼儿凭借色彩、图象、成人语言、标记以及文字符号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与阅读有关的任何行为、与阅读有关的一切准备活动。早期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幼儿文学可以说是早期阅读的主要内容。图画书作为幼儿文学体裁之一,图画书特有的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方式,使得图画书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首选对象。如果幼儿教师具备基本的幼儿文学素养,就能挑选适宜的、优秀的图画书作品以吸引幼儿的兴趣,使早期阅读活动真正达到早期阅读目标,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一、早期阅读活动要建立正确幼儿文学理念。

正确的幼儿文学的理念,即“两个回归”的理念:“文学性”和“幼儿性”。文学有它内在的完整意境,有它浑然不可分割而又无所不在、渗透内外的特定神韵,文学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形式建构的产物,文本意义和文本形式是不可剥离的。幼儿文学其根本属性是文学,是艺术,仅仅将其视作语言学习工具,从根本上是背离幼儿文学的文学属性。周作人先生提出“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观点,就是强调幼儿文学回归“幼儿性”。幼儿文学是为幼儿服务的,那么幼儿的文学就应该体现幼儿不同于成人的情感需要和审美追求。幼儿文学就不能披着“文学”的外衣,努力向幼儿灌输成人世界的种种规则,而要凭着作家对幼儿世界敏锐的观察,用神奇的笔触把幼儿世界的特别规则演绎出来。因此,当我们为幼儿选择文学作品时,我们要按照文学的标准和幼儿文学的特殊规律去衡量作品价值;当我们要把作品传递给孩子时,也要按照文学内在规律和幼儿的接受特点去寻找适当的途径。

二、早期阅读活动作品选择要结合幼儿的文学接受方式。

刘绪源先生指出“儿童的最初的审美对象多为有节奏无意思的儿歌类作品,他们主要是从这种节奏、音韵中得到乐趣。这与他们与生俱来的对节奏的敏感有关。也正是节奏这一‘审美形式’,引领他们进入了最初的审美———虽然严格说来,这还只能算是‘前审美’”。正是幼儿文学接收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文学是诉诸于听觉的文学,无论何种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都应该遵循这一特点。语言的音乐性,富有鲜明节奏的作品才能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大脑,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节奏还包括童话故事中的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结构。与此同时,幼儿文学所具有的浅语艺术特点不仅能使幼儿容易接受文学作品传达的意义,而且经过幼儿文学作家高明的技巧搭配,可以使幼儿文学作品语言变得格外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性。在图画书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例如根据民谣改编的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其中的语言就是极具节奏感的,开篇就是“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油油……”这类图画书都是对幼儿极具吸引力的。了解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并有效利用幼儿文学作品的节奏性,能是早期阅读活动在文本的选择上适宜幼儿,还使早期阅读活动充满审美情趣。

三、早期阅读活动设计要遵循幼儿文学创作原则。

幼儿文学的创作原则就是快乐原则,这一原则是充分顾及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他们稚嫩的心灵不能负载过多的阴暗、悲伤、孤独、忧郁等负面情绪。唯有快乐的.文学才能迎合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为其心智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快乐原则强化了幼儿文学的审美功能,使之成为伴随幼儿愉快成长的良伴。幼儿在听读幼儿文学作品时,其主观意愿追求的完全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幼儿文学作品使他们潜在的欲望得到满足,郁结的情绪得到渲泄。同时在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人的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早期阅读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从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阅读教育测重培养阅读能力和技能。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幼儿对阅读和文字符号产生兴趣,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对文学的爱好,使幼儿在审美能力和情感上得到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幼儿文学快乐的特性,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经验等目标的达成变得趣味横生。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利用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在本质上与文学有相同之处,但因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幼儿文学比任何种类的文学都更要求讲究创作技巧。特别是幼儿文学的幼儿情趣属于美学中“趣”的范畴,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作品的“趣”。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情趣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童趣的提炼、融铸。幼儿情趣在作品中表现为稚拙美和纯真美。首先,幼儿文学的稚拙美是一种柔和、清新、淡雅、纤细、精巧、童嫩、轻盈、不加雕饰、使人赞叹和怜爱的美的形态。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是一种原始的、质朴的、悖于常理的,然而却异常明净、透彻的美。例如,《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和《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等作品都表现出孩子般稚气可爱的气息,属于充满稚拙的幼儿情趣作品。其次,幼儿文学的纯真美是幼儿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概括,它具有幼稚、纯净、诚实、率真、透明、一尘不染的个性美。它使幼儿文学作品富于生命力并更具欣赏价值。例如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月亮,生日快乐》和《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都属于情感纯真、一尘不染的纯真美的作品。由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文学的审美评价不应指向表面的浅显直白,而应导向深层结构的美学意蕴。浪漫神奇、稚拙纯朴是幼儿文学生成的深刻前提,是幼儿文学的灵魂。成人不可以用世俗的眼光将其嗤之为浅陋,幼儿文学的美正在于它是适应幼儿诗意的生活,就在于他在相对简单的艺术形态中所表达的是人类普遍的、共同的、永恒的感受和人性体验的意义,这就是幼儿文学的美学智慧。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文学审美特点的把握,能帮助教师恰当提炼作品主题和确定情感基调。一个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作品的幼儿情趣点,以及作品的重点部分一定是重合的。教师对文学作品准确的分析是早期阅读活动成功组织的基础,不能想象一个连文学作品都把握不住的幼儿教师能够组织一个精彩的早期阅读活动。

五、优秀幼儿文学作品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给予幼儿高质量的语言给养。

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性———浅语艺术。幼儿文学的“深浅”问题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达到浅而不薄,又达到强烈震撼的效果,这是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追求。然而轻视幼儿文学的思想依然存在,认为幼儿文学仍然是“小儿科”,缺乏和幼儿在阅读中共同成长的理念。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文学是极其简单的文学形式。因此在面对幼儿时,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评价的主体,把自己对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幼儿,轻视、忽略幼儿的存在,这是成人对幼儿世界侵略的表现。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创作幼儿故事时说:“花在语言上的功夫惊人的多。必须得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彩、简洁、淳朴,而最主要的是———明确。”“浅语”的幼儿文学作品在呈现出的浑然天成、天然去雕饰、毫不做作的美,与此同时也把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传达给了幼儿,在看似单纯中却又显现出意味深长。例如,前苏联作家安德烈乌萨丘夫的作品《大海的尽头在哪里》,作品描述了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来到海边,他们对大海的另一端充满了好奇,但看不见大海尽头的现实令他们十分伤心。这时一条金枪鱼游到了岸边。他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哭。“大海的尽头看不见。”蚂蚁和大象回答道。“怎么?”金枪鱼感到奇怪,“这难道不是大海的尽头吗?我认为大海在这里正好到头了!”听到这儿,蚂蚁和大象都欢呼起来。但大象顺便思考了一下,问道:“那么大海的开头又在哪里呢?”作品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发出了具有某种终极关怀意味的追问。在浅语表达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这里没有精巧的修饰,没有严谨的逻辑,没有深藏的城府,而全然是一派本真、自然的生命感觉和意趣,一种大巧若拙的文学形式意味。幼儿教师面对幼儿文学作品,要能在浅显的文字中体味深刻,同时带领孩子们感受这种意味,却不是简单的说教。与此同时幼儿文学语言是既规范又生动且形象的书面语言。所以这样高质量的语言对于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而言,一定会给予他们丰富的语言发展给养,而且在兴趣盎然的积极阅读状态下,幼儿语言水平自然而然就得以提高。幼儿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活动中,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也会与幼儿共同成长。除了以上基本的幼儿文学素养是幼儿教师应必备的,幼儿教师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幼儿文学素养,同时扩展自身中外幼儿文学佳作的阅读量,提升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既包括阅读过程中的艺术形象的再现,也包括读者根据自身经验、知识、艺术鉴赏力而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歌德曾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让你们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会过高,而是恰如其分。”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幼儿教师如果有足够的幼儿文学精品的阅读量,选择和评判一个作品的优劣就非常的容易了,也为自身的鉴赏力做潜移沉淀和内化工作,以此提高自己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和爱好,与幼儿文学密不可分的早期阅读活动就会使幼儿充满激情的投入其中,并且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张美妮.幼儿文学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

[2]周兢,余珍友.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荔.教育视野中的幼儿文学[m].上海:江苏教育出版,2005.

[4]刘绪源.美与幼童———从婴儿看审美发生[m].上海: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亦复如是。所谓中职院校,指的是专门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院校,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的浅析,对当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浅析,提出相关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亦复如是。为了能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在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的培育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人文素养融合在教学方案中,而是采取了冷冰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了无生气,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在中职教学的开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相关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一)含义。

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关怀和探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素养。人文素养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包含了科学、艺术和道德精神,是对人生和社会的至高境界的一种憧憬和追求。人文素养是对人的情感的崇拜,其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素养是以人的价值、感受、尊严等为万物的尺度,对所有反人类的、破坏人类和谐的行为的奋起反抗,是高尚与崇高的。

(二)人文精神。

在许多场合和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把“人文精神”等同于“人文素养”,在一些场合是对的,但实际上,这两者是存在区别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每个人的人文素养是对个人的人生历程的一种反映,个人人文素养越高,说明他的发展历程越健康,越优秀。而社会的额人文素养,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日积月累的文明生长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是不断吸取曾经的历史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得来的,是对社会的文明的衡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学素养论文

微风奏响春日的序曲,生命在变幻中被无情的消磨,有进步的人生才有意义,而人若想有进步,有引路的航标则会相对容易,参加社团干部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指导,它促进我们更好的成长。

今天,在小礼堂,文传系的冒建华博士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文学素养”的培训,听后颇有收获。

我比较喜欢文学,平时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有关文学方面的书籍,不能说在文学里穿行过吧,不过,的确很受陶冶。再说,听文学家讲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冒博士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很形象的表达了文学的内涵:文学是以想象的行式表达人生,接着,他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为例讲起,论述了这一点,也就是让我们思考人在成名后干什么。

《奔月》:讲了后羿的故事,后羿射日、杀野兽为人类造福,可是成名之后,又不得不过常人的生活;《补天裂》:讲述了夏娃造人的故事,可在她逝后,亲手造出的.人类去贪得无厌的肯是自己的躯体;《理水》讲述夏禹治水的故事,可在他成名之后,只是成为人们口中的故事;《非攻》讲述墨子的故事,墨子是一代名人,解救过宋国,可是当他在雨天来到宋国时,人们竟不让他避雨…一则则故事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思考,也就是这样的思考,出现了我们的文学,我们在思考中获得思想上的提高,获得人文素养。

接着是对人生的探讨,唐僧取经时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其实人生也是一种的取经,一种经受考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东西的出现,也是在于我们的思想的变换,在于我们对世界的思考。/xdth/心得体会。

文学比较能体现人的思想,冒博士讲了金庸的小说,金庸以其独特的风格细描人生,影响了数亿人。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他的想象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令狐冲、杨过、郭靖、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通过冒博士的讲解,我们的文学意识得到了更大提高。我们也从小说中认识了人生。

大学生应成为人格健全、素质高雅、能说会写的合格人才,所以需要增强文学素养,提高文学素质。今后我们要认真思考人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增进文学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教师培训心得范文。

计算机培训心得。

挂职培训日记。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相关专题:[文化][培训]

诗词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入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之一是人文主义。这类人文主义主要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1]在现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要对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而进行有选择地传承。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以人为本,关心人,护人,尊重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正如著名学者叶嘉莹说的,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和“带着一种兴,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是能够呼唤起你的心灵深处很多美好感情和高尚意趣。”[2]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要通读大量的古典诗词,并且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对诗词中主要的人文精神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并对课堂中想要强化的人文精神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如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人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渴望不朽的生命意识、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等等,以便在具体操作上融会贯通,增加课堂上的知识含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条好的“导语”,可以达到先声夺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在诗词教学中,教学要对导语精心设计,争取在第一时间里吸引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丰厚的人文精神。如在李白诗歌教学中,可以用一系列关于李白的诗句介绍作者:小时候他是贪玩的小孩,后来认识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开始认真读书,为以后成为大诗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应唐玄宗之召入京,李白以为大展鸿图的'机会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之后发现自己只是个御用文人,失望之际举杯销愁,“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后被赐金还山,李白仍然保持自己的高傲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激情四溢的介绍中,学生对李白追求自由的人格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大量引用诗句,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诗词的作者,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诗人、词人,大都是名声显赫,经历非凡的人,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如在苏轼诗歌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关于他的趣事,如他和佛印针锋相对的故事:有一天苏轼和佛印聊天,问他:“你看我是什么。”佛印一丝不苟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听到后很得意,佛印又反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故意难为一下佛印,就连忙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之后苏轼飘飘然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和她吹嘘今天一句话噎住了佛印。苏小妹听了一直摇头说,“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下了,佛印因为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因为心中有屎,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让学生在风趣幽默的小故事中,体会到其中的哲理:生活本是如此,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它,它会回报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中有佛”,让快乐、仁慈、慷慨、善良和爱在心底生长,世界就会变得美好,反之让仇恨、愤怒、偏见在心里占据上风,世界就会变得无比丑陋。在看似无心的诗人小故事中传达一种宽容博爱的人文思想,可谓“润物细无声”。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要有探究精神,注意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屈原的《离骚》,有同学提出自己观点,认为屈原不识时务,应该学会变通,正所谓“邦无道则愚”,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显得很正直简直就是自掘坟墓,也有同学提出这正是屈原的可贵之处,坚持自己理想,固守自己节操,“虽九死其犹未悔”,接着通过对文本的再阅读,仔细讨论和探究,普遍认为一个人要适应世俗是比较容易的,而像屈原那样身处逆境还保持高洁品质就显得极其难得,从而为他的执著精神和理想主义而感动。又如在陶渊明诗歌教学中,对作者归隐山林的做法,学生未必都持欣赏态度,他们会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确实是挺潇洒的,到达了一定的境界,但倘若正直的有才能的人都这样看淡仕途,回归田园,那么也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对这样的质疑,教师也要加以正确引导,不能简单的表扬或批评,而要具体分析:可以从他的动机出发,陶渊明不做官是不是他不适合做官,还是他不愿意做官,还是两者兼有,可以借此推测他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再从他做这事的结果看,他在文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最后还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陶渊明选择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或许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无疑是高尚的,他对社会也并非漠不关心,但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难以实现个人的意志自由,只能在诗歌中、大自然中寻找到自由。这样,既避免了在现实冲突中遭到危险,也满足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我安慰,为后代文人开辟了一条寻找自我和实现自由的新路。

在上完许多爱情诗词,如《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之后,可以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是怎么样的,向往哪种爱情,是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是现代社会流行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如果自己是焦仲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谈谈自己对《氓》里面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看法。在写作中,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爱情这一重大的人生问题,树立自己的爱情观,人生观。五、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人文素养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灵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优秀作品能够凭借自己力量征服学生,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课文中的诗词数量有限,可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如关于诗人的人物传记,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对诗歌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诗论专著,如朱光潜的《诗论》《谈美书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诗歌理论素养,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语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总之,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语文教师应该借助诗词教学这一平台,多下功夫,多想方法,为传承文化,提高国民人文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因素,并进一探讨了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且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高,而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有很直接的关系。

因此,高职院校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提升文化基础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随着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为了突出教学特色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断增加实训教学课程以及专业教学课程内容,然而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这势必造成高职院校会对基础课程教育进行大幅度的消减删除。

导致语文课的时间得到了缩减,但是教师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只能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删改,有些完整的文学作品被处理成一些零散的重点知识内容,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以及文学素养不高,在教学中偏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从而使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转变为逻辑思维较强的知识讲授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课程基本没有任何差异,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使语文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1.2价值导向偏向功利化。

让全校师生认为语文课程是可以可无的课程,专业课程更加重要,导致教师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仅把重点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不注重把文学的特有的艺术魅力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只是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课外阅读,进而导致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素质等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成正确的价值观,改善思维的方式等,对促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具有很大助推力。

高职院校要改变自身的功利教育观念,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定制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语文课程教学的占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从而导语文教学课堂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坚实转变自身的观念,自觉提升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把艺术魅力引入教学课堂,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校对于这类教师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从而使语文教师不断巩固语文专业基础,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把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趣融入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增强语文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于都兴趣,发挥出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2.3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活动无法提升质量与效果的根本原因受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高职院院校要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方法,建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不仅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进行表述,而且民主的课堂气氛能够更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交流。

学生身处于浓郁的学习气氛之下,会更加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真心的接近文学,走入文学,真正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从而深深地文学作品吸引,进而爱上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不仅如此,教师不能把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仅限制于课堂之上,还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途径,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以及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促使人文素养的提升。

3总结。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发挥出很大作用,因此,高校要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当然更不能忽视作为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的语文教学,高职院校要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加速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遵循以为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认为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之浅见[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11).

文学素养论文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写作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故事接龙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写作形式,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到文字的秘妙,浸润在文学的海洋,激发了表达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让学生“看”出滋味。

在写故事前,我开始领孩子们读童话故事书,从故事中看出童话写作的密码。我们从《木偶奇遇记》开始读起。一看人物———儿童化。在孩子阅读《木偶奇遇记》的过程中,我利用晨读时间和孩子聊书,先聊人物:书中讲到的那些人物(包括小动物),你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为什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们触摸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就和他们是一样的,是他们身边的人,人物形象就在生活和想象中借助阅读丰满起来。二看情节———生活化。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展现在孩子眼前,孩子们读到小木偶的爸爸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孩子而嫌弃他,而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看他饿了,就把自己的早餐送给他,心甘情愿地看着他吃掉,虽然爸爸自己也很饿。学生们读到这些,就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眼前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几乎已分不清哪些是童话中的情节,哪些是生活中的情节。真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不一样,有的孩子一开始就漂亮乖巧,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调皮捣蛋,可是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宝贝,爱就像高山的流水,流到了每个孩子的心里。三看哲理———含蓄化。《木偶奇遇记》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而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却蕴含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没有明显的说教,只是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各种滋味。所以我在学生读完《木偶奇遇记》之后,让他们和父母讨论皮诺乔变成真正男孩的原因。孩子们接下来还一起读了《绿野仙踪》《夏洛的网》《彼得潘》等,浸润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中。

二、指导学生“写”出趣味。

孩子们写故事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天的晨检时间都要先读同学们写的故事,早上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我前面提到的场景:“快,快,今天该谁读故事了?”“火鸡们逃出来没有?”但在孩子写故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正是有针对性地指导的最佳契机,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落到实处。故事接龙孩子们整个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而这个大的故事是由一个又一个小的故事串联而成的,而小的故事也可以再继续分割成小的环节,这样化整为零,既容易把握,也容易写得精彩。看看《火鸡逃亡记》男生版的目录:火鸡的囚笼,逃跑a计划,实行a计划,a计划失败,一起去冒险,虎口脱险,酒店大逃亡,救星来啦,又入虎口,公路惊魂,险象环生,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奇怪的船长,危险的死亡召唤……从目录中可以看出有的小故事分为三个章节才写完:逃跑a计划,实行a计划,a计划失败;有的自己单独一个小故事。这样灵活机动的安排,让学生减轻负担,也更易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握,也是把故事写精彩的一个写作技巧,就这样悄然埋在孩子的心里,而且孩子从心里感受到书写的快乐,写作的轻松,这比什么作文课都易于见效。在故事里制造矛盾冲突,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它可以使整个事件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可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在读者心目中会留下长久的记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