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

ID:1093230

时间:2023-07-07 10:39:33

上传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阿米尔在不久后也随父亲逃离了这里,去到了美国。虽然他远离了家乡然而家乡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失,在经历了美国艰难的生活,和父亲的离世后,在受到父亲挚友拉辛汗的邀请下,阿米尔从返阿富汗,开始了心灵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由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作者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20xx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全文故事残忍而美好作者用温柔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全文的人物塑造十分真实,由于作者的儿时也是在阿富汗经历的,所以他十分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性格特点,所以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同真实存在过一样,有血有肉,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本文看似只讲了一个小少爷寻求救赎的故事,但是其中更加反映出了,阿富汗的宗教冲突问题,极端宗教分子的令人深恶痛绝的做法,以及对阿富汗问题的深入思考,总体上是一篇带有反思,分词意味的作品,其中又不乏人性的温暖。

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作者最想表达的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世上总会有人性的光辉,又不磨灭的温暖。作者在文章中感情基调几乎始终都是低沉的,似乎在描述着一个悲伤的故事,然而无论多么悲伤的故事,却不会给人们带来绝望,因为,即使在悲伤,生活再无奈,总会有那一两个人,给人带来温暖,如同黑暗中的烛光,带来希望。比如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他是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有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傲人的成就,然而他却不为此而然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经常邀请朋友们举办聚会,并出资建立了一所孤儿院,竭尽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而,在由于环境的因素导致背井离乡中,他依然保持这样的风度,在面对俄国士兵用死亡相威胁时,他宁死也不让那名士兵对同行的女人进行无礼的行为,挽救了不认识的人,这种人性的光辉,照亮了那个冷酷无情的世界,让人们感到温暖,并且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为,使得主人公深深感到了触动,并影响了主角后来的行为,展现出了更多人性的光辉,让世界不至于充满绝望。

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虽然不喜欢这个悲哀的世界,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对着这个世界有着美好的期望,他相信人们的内心本质还是善良的,所以世界还是会美好的。全书及让读者认识到世界的黑暗,但又激发了读者对于人性美好的认识,是一片意义十分深刻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是哈扎拉人,受到当地阿富汗人的歧视与排挤,只有阿米尔的爸爸愿意收留他们。哈桑忠诚勇敢,愿意为主人阿米尔做任何事,时时保护着阿米尔。阿米尔的爸爸高大威武,他希望阿米尔像自己一样勇敢,但阿米尔的怯懦胆小令他失望,阿米尔明显感觉到爸爸对自己的疏远,反而更加喜欢敢于担当的哈桑。阿米尔想要得到爸爸的肯定,参加了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在哈桑的帮助下,他割断了其他的风筝,但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忠心的哈桑替阿米尔去追,并坚定地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而哈桑追到风筝后却被其他凶恶的富家少爷围困角落里,因不肯交出风筝而被施以暴力。而此时,哈桑最信任的朋友阿米尔躲在一旁,亲眼目睹这一切,却没有胆量挺身而出。阿米尔获得了爸爸的赞许,而爸爸却不知道是哈桑忍受欺凌才帮阿米尔获得风筝,哈桑忍着伤痛默默承受这一切。后来,阿米尔无比愧疚无法面对哈桑,为了让自己的良心不再受到谴责,也为了让爸爸的爱只属于自己一个人,他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故意栽赃哈桑偷窃他的手表,最终逼走了忠诚的哈桑。

然而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却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生活中拉出来,阿米尔重回阔别多年、满目疮痍的阿富汗,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愧疚涌上心头,阿米尔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他带着自己和父亲的罪行赎罪般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哈桑的儿子,他也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对于阿米尔的父亲,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而阿米尔,也第一次像个男子汉一样,在满目疮痍和塔利班残酷的统治现实中,找寻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哈桑的世界,很简单,听着阿米尔说故事就很美好,他平静地面对一切得与失。即使被误会,即使受委屈,即使阿米尔背叛了他,他也宽容的接受,一生不抱怨,守候那个最终的阿米尔,正如他死前给阿米尔的信中写到:“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朋友在等你”我们也一样,太多的是与非,太多的得与失,会让我们身心疲惫,我们要放下心灵的包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用一颗宽容的心相信未来。

生命的价值在阿米尔的赎罪之途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阿米尔在救索拉博的过程中被打得遍体嶙伤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

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逼走朋友的无情冷酷,所有的错误都在哈桑之子放飞风筝的那一刻得到了原谅,所有的罪过都在哈桑之子露出微笑的那一刻得到了弥补。

多年后的阿米尔选择勇敢地承担应有的责任,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们也一样,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应该面对的人生,让我们坚定地抉择!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们在风风雨雨中勇于前进,敢于担当,在点点滴滴中细细回味每一份苦与甜。

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想一想,是否有过自责与后悔,是否有过赎罪的冲动,我们应当正视内心的愧疚,勇敢地去弥补,做一个正直的人。

风筝,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却始终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我思索了很久,风筝这个书中一直不停出现的意象,它到底象征着什么。澄澈的友情,醇厚的亲情,儿时的梦想,善良的本质,抑或只是平静安详的内心?我想所有的答案应该都是正确的吧。风筝的那端系着的本就是个梦,是人性的懦弱和懦弱后的忏悔与自我救赎。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书,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它是沉重的,是厚实的,更是深刻的。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人生漫漫长路,蜿蜒曲折,看似遥遥无期,却亦转瞬即逝,过去、现在、将来,回首岁月终究会成为回忆。被追逐的风筝,风筝的故事,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阿富汗夜空中最闪耀的星。

一部伟大的作品,大概不在于他表达了什么,而在于它没有说出来的部分。仆人哈桑和少爷阿米尔,还清晰记得那年夏日,阿米尔用厨房的小刀在树干上刻下他们的名字:“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这是纯真的诠释,是孩童间的天真无邪,似一缕静缓的溪水。他会给他念书,尽管目不识丁,但那份热情经久不息,我喜欢哈桑说的那句话“日光还足够亮堂,我们可以多念一个故事,多读一章”,这句话像一抹暖阳,照亮我,洗涤我,带给我力量,引领我前进。

孩童时光总是无邪烂漫,但也是如易破碎的午后斜阳。我能够想像得到阿米尔想要得到父爱的那份心情,因嫉妒而别扭的心。能感受年少的他偷偷躲在小巷处权衡荣誉、友情,和那被懦弱吞噬颤抖的心。在那倾盆大雨的黑夜,拐角处的窥视,那阴冷的小巷,站在死胡同末端的哈桑……一切如梦魇般,一场夜色,却成为了空气碎片,时刻侵袭着那一幕。

风筝也许连着的是快乐和悲伤,也许连着的是沉甸甸的过往,或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但那条成为好人的路和起飞的风筝一样,是孤独、是焦虑、是一次次摇晃、是一次次颠簸;也是不畏惧、勇敢尝试、不轻易言败。人性的路,大概亦是如此,寻找内心的风筝,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温暖和港湾,去迎接那散落在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绚丽阳光。

时针、分针、秒针,我们无所畏惧的活着,爱着,用生命的热度追寻着那个风筝。也许故事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走上了成为好人的路,便是幸福的!不虚度光阴,不留遗憾,不被懦弱侵蚀,无悔这份岁月。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追风筝的人,短短五个字,一直是我心底最单纯又美好的信仰。

这本小说其巧妙、波澜起伏的情节交错,令我震撼。在这本惊世之作里,出现了两个少年:一个叫阿米尔,一个叫哈桑。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但他们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阿米尔是少爷,而哈桑只是他的仆人。

阿米尔最终还是回了一趟阿富汗,他意外得知那个已经死去的曾被他背叛却始终爱着他的哈桑,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为了“赎罪”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经历一路的艰辛和危险,他终于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在读完小说的最后一句——“我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本书让我第一次那么靠近阿富汗,我看到的不是战争和恐怖主义,而是那些执着的追风筝的人。

我讨厌阿米尔的懦弱自私,他看到哈桑受欺负时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背叛;但我又欣赏阿米尔,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成年后的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于是他返回故乡,希望能为自己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他勇敢了一次。

哈桑的风筝是阿米尔,他追;阿米尔的风筝是爸爸,他追;哈桑的儿子的风筝是安定,他追。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追风筝的过程,每当风筝被放起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告诉自己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吧!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第一次看这本书已经是我初中的时候,转眼已是大一即将转入大二的时候,我又借着读书小组读书分享的机会把这本书重温了一次。

这本书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善于将别人的风筝割断,他的朋友哈桑则善于去追风筝。阿米尔善与写作,却充满懦弱与欺骗,哈桑诚实善良,勇敢,正直无私。两人成为鲜明对比。

然而坏人本性也是好的,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把他们引向善的指明灯。就拿阿米尔来说,当拉辛汗好说歹说让他“重新做人”,他严词拒绝,当拉辛汗亮出底牌告诉他,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他才决定去找哈桑的遗子。

这里的大盗就是阿米尔的翻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阿米尔,“复旦投毒事件”,“我的爸爸叫李刚”,“小悦悦事件”等等都是善与恶真实的写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又如何引导恶人往从善之路走呢?

我想教育应该是重中之重。谈及教育,老师和教育模式又是一大关键。现如今的应试教育都比较重效率、重结果,不注重质量、过程。因此,大多数的小孩思想发育还不完全,整天都埋入题海,缺乏素质教育。曾经我在某个书城等待开门,碰见几个小学生,年纪虽小,却已满口脏话,说着一些与他们年龄大相径庭的话,令我很是诧异。或许真的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也快速“成长”了吧。

老师是教育的启蒙者,但是家长却是除了老师能和孩子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现如今,家长们都忙于赚钱,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导致有些孩子性情冷淡,有的又是双重性格,自己却仍无法发现这一问题的导火索。若有那天真出了事故,那才追悔莫及呢。

除了老师和家长以外,社会也应当扮好引路人的角色。政府、企业也都应该大力支持,多加重视人格的培养。放慢我们生活的节奏,细化我们的优点和不足,多多赞美和激励“哈桑”,多多关注“阿米尔”,找出他的问题所在,一一攻破,这样才能建设更好的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营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六

为你,千千万万遍。合书,拭泪。哈桑,对于你啊,我既心疼,又骄傲。

哈桑,我心疼你的身份和种族。你是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什叶派,你一出生就比普什图人低一等,你会因为你的出身遭到他们的嘲笑,捉弄。他们笑你的出身,调侃你的母亲,他们叫你“巴巴鲁”、“塌鼻子”、“载货蠢驴”。你只能缄口不语,默默忍受,低声啜泣。因为身份的缘故,你只能做普什图人的仆人,你要住在那座全喀布尔最美观的建筑旁边简陋的泥屋里,它狭小、光线昏暗,只有两床褥子、一张破旧地毯、一把三角凳、一张木头桌子,此外四壁萧然,仅有一幅挂毯。你要服侍那座漂亮建筑里的少爷阿米尔,在他起床前洗漱完毕,帮他弄好早餐,收拾他的床铺,擦亮他的鞋子,熨好他那天要穿的衣服,替他放好课本和铅笔。你不能去上学,你要留在家里用手将脏衣服洗干净;然后在院子里晾干;拖地板;去市场买刚出炉的馕饼;为晚饭准备腌肉;浇灌草坪。

哈桑,我心疼你的忠诚和真心,心疼你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心疼你的付出,心疼你为阿米尔所做的一切:做阿米尔小说的第一个听众;面对阿塞夫的刁难用弹弓勇敢地保护阿米尔;在一次风筝比赛时说宁愿吃土都不会骗阿米尔;为了让阿米尔赢得追风筝的比赛,忍受阿塞夫的侮辱;牺牲自己承认偷了阿米尔的钱和手表;守护老宅等待阿米尔一家回来而被枪毙。

哈桑,我最心疼的是你不对等的付出。那个你认为是最好的朋友的人,那个与你喝过相同乳汁的人,那个你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名字的人,可从来没有认为你是他的朋友:他在与你玩耍时怂恿你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居家的狗,朝山羊掷石头被发现后都由你来背锅,并且认为理所当然;他因为老爷对你超常的关怀使他觉得你分去了本应属于他的父爱,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不让老爷带你出门;他在讽刺你以后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你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足够了;他目睹了你捍卫他的蓝色风筝的全过程,却没有走上前去;他为了自己不受内心的折磨,继续过他想要的生活扯了谎,逼走了你。

哈桑,我为你不值。但凡你不这么忠诚、真诚,信守承诺,我也不会为你落泪千千万万遍。

哈桑,我心疼你的同时也为你骄傲,尽管你出身低微、处境险恶,你也从未放弃过对善的追求,仍然保持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从出生到死亡你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永远脸带微笑。从出生到死亡,你都不改本色,信守那句熠熠闪光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从你与阿米尔分开多年后给他的信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温暖、善良、忠诚,面带微笑的男孩。你依然称呼他为最尊敬的阿米尔少爷,你希望他能见见你的儿子,能喜欢他,你说如果他回来,他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他。

你把他当成你的朋友,自始至终。

哈桑,我将会永远记得你带着兔唇的微笑,记得你的善良、你的忠诚。

哈桑,再会。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七

阿富汗,一个久经战乱、充满人性邪恶的地方,也是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乡。他们喝同一个奶妈的奶长大,在同一片草地呼唤出第一个名字,甚至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从小,他们就喜欢追逐风筝。然而,也是风筝改变了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

小说中风筝既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也是正直、善良、诚实的代表。对于哈桑而言,风筝就是对主人的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忠贞不渝的誓言。对于阿米尔而言,风筝就是父亲的信任;追风筝的人看似哈桑,实质上最终追得风筝的人却是阿米尔。“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作者用这样诗性的语言在告白主人公的美好心灵。

掩卷沉思,恍然大悟,其实每个人的“风筝”各不相同。对于我而言,“风筝”就是一种需要以心换心的真情。在少年成长的旅途中,或许这种感情是友谊,或许是亲情,抑或是其他。我想追求的不是亲朋对我的付出对我的好,而是我和朋友亲人之间真心相待,彼此信任得到快乐。

在追逐风筝的日子里,阿米尔和哈桑历经了太多的血腥,遭受了太沉的苦痛。最终阿米尔获得了救赎,追到了勇敢正直责任和良知的人性美。生活中总有一些朋友,不是因为觉得彼此投缘,不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不是因为彼此需要才交朋友;而是为了某种利益的维系,结果朋友成了互相利用的代名词。读罢《追风筝的人》,始终萦绕我的耳畔的是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心灵真诚的感动,久久难以平静。多么希望我们人人能拥有彼此真心相待的亲情友情,若如此,生活会有多幸福啊!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句话足见哈桑对他主人无比的忠诚,甚至愿意不顾一切帮主人追回一个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或许,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真心、真诚相待每一个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愿我们都是生活中追逐真诚真心这只“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优质篇八

这本书是逛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的,还记得以前有人给我推荐过这本书,一直都没时间看,好多人都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翻了之后才发现,它是讲述友情之间的故事。或许是因为好奇,跟我想象的有点不太一样,把书买回家一口气看完,看完之后让我有许多感想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勾勒出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伤害。哈桑直到临死前仍坚守着友谊。这是如何一种伟大的力量啊!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

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朋友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语言平实而力透纸背,感情强烈真挚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诉说他曾经的故事。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追风筝的人》中的对白此刻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句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哈桑坚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从一个少年的眼中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来不停歇地煎熬拷问着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汗水、血水,树荫倾泻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长的交响曲:“为你,千千万万遍”……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读过《追风筝的人》后,我感悟到了一些东西。勇气也许不能够所向披靡,胆怯却根本无济于事。做人应该要有担当,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就算是在荆棘中,也要奋不顾身的绽放。不要相信宿命,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不要绝望,不要轻易说放弃。一切事情都由自己掌握,其实做一件事,觉得你做到或者做不到,仅在一念之间。有些东西,不是准备好了一切再等你去做的,而是要学会自己去争取,自己去努力。做一个追风筝的人,拥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无论它渺小或是伟大,也无论它是简单或是困难,不试一试,又怎么会知道呢。其实呢,除了你以外,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说,要相信,追梦者,总会有美梦之时。追风筝的人,为了自己的梦,全力以赴的去追吧!

美好的事物往往是个令人心痛的梦,却也往往是个不愿醒来的梦。加州美梦和喀布尔梦魇,抉择、证明、救赎,是轮回还是重新开始,我想,对于阿米尔来讲,他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虽然布满荆棘,是血和泪的交织,但他会勇敢的面对,这一次,不再逃避。在路途中奔跑,我追。风拂过脸庞,挂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在唇上,我追。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