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岩导游词(7篇)

芦笛岩导游词(7篇)

ID:1119227

时间:2023-07-07 15:48:36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一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桂林芦笛岩导游词,欢迎参考!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是离市区比较近的一个知名溶洞。洞内有大量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犹如壮丽的地下宫殿。最宽阔、最美的部分在“水晶宫”,老版《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取景。

芦笛岩出名得比较早,改革开放以后,它接待过非常多的国内外首脑及政要,例如邓小平、朱镕基、吴邦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他们都给了它高度的赞扬。桂林人由此引以为傲,称其为“国宾洞”。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约500米,大约游玩40分钟左右。进洞后,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岩洞内有免费的中文导游讲解服务,讲解员讲的很仔细,每个景点都会停留并且讲解,配合着讲解看会比较有感觉。但是,缺点在于讲完就直接走的,没有给游客回味的空间,并且彩灯开关就在讲解员身边,人走灯灭,所以,无法多做停留。如果是旺季,有多批客人同时入洞,不止一个导游,则没有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蹭后面那批的导游。

比起其他岩洞,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其中水晶宫位于古地下湖最深之处,高度向四周逐渐变小,但钟乳石四悬,如盏盏宫灯,辉煌高贵。

洞内阶梯较多,地面湿滑,请注意安全,穿旅游鞋前往。洞外会有人缠着你买芦笛,叫价一元6个, 一般可以砍价,有意向购买的请记得还价。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至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 500米。

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约70万年前,因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含碳酸钙的滴水、流水与积水,因水分挥发,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自洞顶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长的叫石笋,石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头中空,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入耳,又称石琴、石鼓、石钟;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内五彩灯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钻石山"、"高峡飞瀑"等奇观。岩洞内共分"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以及"曲径画廊"四个洞天,有"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原始森林"、远望山城"、"盘龙宝塔"等20处景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

芦笛景区由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 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芦笛景区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是漓江aaaaa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旅游游览景区”。芦笛景区由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光明山南侧山腰,洞深240米,游程近500米,是一处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三十多处美妙景观,“圆顶蚊帐”、“高峡飞瀑”、“盘龙宝塔”、“原始森林”、“帘外云山”、“水晶宫”等景景相依,景景相连,可谓移步成景,步移景换。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加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芦笛岩开放以来接待过四千多万游客,更有众多知名的国内外首脑及政要游览过芦笛岩,其中有邓小平、朱镕基、吴邦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在参观后他们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对景区高度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

芦笛岩的岩洞灯光设计不断更新改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开创国内第一的梦幻七彩“芦笛•天籁”灯光秀,这是一个结合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效果为一体的动态灯光秀,将芦笛岩的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以气势磅礴的灯光表演、天籁般的音乐将游客带入亿万年前的梦幻的海底世界,在时空的变换中饱览瑰丽景致,体验岩溶变化发展的悠久历史。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至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 500米。

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约70万年前,因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含碳酸钙的滴水、流水与积水,因水分挥发,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自洞顶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长的叫石笋,石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头中空,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入耳,又称石琴、石鼓、石钟;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内五彩灯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钻石山"、"高峡飞瀑"等奇观。岩洞内共分"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以及"曲径画廊"四个洞天,有"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原始森林"、远望山城"、"盘龙宝塔"等20处景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

芦笛景区由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 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三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核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欣赏山水田园景色为辅的景致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小巧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余晖、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应接不暇,犹如仙境,被誉为“大做作的艺术之宫”。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影,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明并开发后,现在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游览热门。

芦笛岩所在的光亮山,从前叫毛毛头山。本来半山腰只有一个小洞口,仅容一人进出,山坡上又长满芦荻草,并不引起人们的留神。《临桂县志》里,记录了光明山,然而不说山腰有岩洞。洞内保留有自唐贞元八年(792年)以来的壁书70余则,大局部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落款纪游。这些壁书表明,芦笛岩并非亘古无人知晓。邻近的村民,早就晓得这个灵活之洞,可是人们长期以来秘而不宣。

“芦笛岩头桎梏破,桃花源内仙灵唱。”(郭沫若《满江红咏芦笛岩》)解放以后,人们生涯安宁,用不着避难了,便道出了芦笛岩的机密。1959年,四周村民供给了岩洞的情形,经由勘测建设,于1962年正式开放。由于洞口附近成长着芦荻草,据说能够做成笛子,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入口与出口相邻,进洞处为原来的自然洞口,出洞处是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粉碎带流动溶蚀而造成的。洞中大批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构成当前,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份蒸发,碳酸盐类积淀结晶,逐步沉积而成,千态万状况,目不暇接。

芦笛岩的特色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殊多。游人进洞,在林破的石柱缝隙旁边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射,犹如置身仙境个别。

熊瑾玎《赞芦笛洞》诗,作了活泼的描述:

桂林岩洞多灵巧,芦笛新开巧不同。

异彩缤纷今古自,奇踪摸索忘西东。

初临绝壁悬崖上,似入琼楼玉宇中。

莫怪吾华常自负,世间那有此仙宫。

诗人竭力夸奖芦笛岩,将它引为咱们中华的自豪。

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巧雅观,而且珠联壁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好像黄杨木雕,美观异样,被誉为“大天然艺术之宫”。

我们旅行芦笛岩,可能观赏到很多美好的风景。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四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 240 米,游程 500 米。洞内有大量绮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 “ 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广西芦笛岩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是x x号导游员,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o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3.半首诗台

这里有个小平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说: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游客有兴趣,请把后半首诗写出来。

4.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势,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

瀑布附近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类形态,这类钟乳石叫流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少,结晶好,显得格外洁白晶莹。

5.塔松傲雪

更青,白雪青松,更显现出青松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没有看过雪景的南方人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北国风光,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在20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6.菇山传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个老人进山来采蘑菇,蘑菇长得飞快,采一个,长一片。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边还有一个特大的蘑菇王。你看,这个老人正抱着一个蘑菇下山来呢!

7.瓜菜丰收

这座山上有许多瓜果和蔬菜。这是莲藕、豆角、高脚白菜、花菜、丝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还有西瓜与一个广西特产田柚。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会有大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酸根与钙离子的水形成以石煤为主的协同沉积,造就了这一幅丰收图景。

8.黄杨木雕

我们眼前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这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万年不老的常青树,有人参、当归,珍贵的药材灵芝草,还有采药归来的张国老。

9.盘龙宝塔

远处那根柱状石笋像一座宝塔,塔揣盘绕着一条青龙,弯弯曲曲,扭作几层,人们叫它盘龙宝塔。龙揣上明显的龙鳞是飞溅水沉积而形成。

10.鸟语花香

请看,手电照的是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与半山洞内的猫头鹰对歌。在山上有许多盛开的鸡冠花。 在鸡冠花的下面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蕾,据说这朵花蕾是可以开放的,而且开放的时候特别鲜艳芬芳,今天这花蕾还没有开放,等到花开的时候请各位再来观赏。这个景叫鸟语花香。

大龙潭景区位于柳州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仅三公里,规划面积约544公顷,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

龙潭公园林木苍翠、群山环抱、自成屏障,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态各异,耸立于一湖(镜湖)二潭(龙潭、雷潭)四谷地之间。雷山绝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龙二山间汇成“龙潭”古称“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经地下河与之相潜通。清澈的潭水经“八龙喷雪坝”泻入镜湖后蜿蜒如游龙穿园而过,注入园外蓬花山下的溶洞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雷龙二潭水温如恒(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腾,烟雾缭绕,故称双潭烟雨。雷、龙二山夹水相峙,相传雷、龙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称“龙雷胜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贤之一的张摩崖石刻诗“山下清泉出,林间百发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龙潭胜境”仿佛蓬莱仙境。

广西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风物民俗为主要造图内容,融少数民族风情特色与秀美的自然景色为一体。

壮乡、瑶山、苗岭、侗寨傣村等少数民族风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习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别致,建筑精工。民族风情游览线已初具规模,以“鼓楼”、“龙潭风雨桥”、“木楼民居”和“轻松山房”等建筑组成的侗寨蔚为大观。静卧镜湖之上的“龙潭风雨桥”系仿木钢筋混凝土廊桥式建筑,以三江程阳风雨桥为蓝本设计、建造而成。整座桥亭飞檐,极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层鼓楼为正四边形塔楼结构,飞檐重阁、琉璃装饰、葫芦顶、端庄肃穆;内设景廊,盘旋而上,上悬“款鼓”,既体现侗人击鼓示警聚众之意,又应合游人登高望远之心。

芦笙坪上几根芦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盘龙绕柱,或牛轭垂悬,或锦鸡翘羽,凡临此境,仿佛笙歌阵阵回荡山间,舞姿幢幢跃入眼帘,自擅一方之胜。西来镜湖流水汇渊成薮,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红柳绿,草坡起伏,满目葱笼。风情线上的“壮乡”便座落其间,对歌亭,镇水亭隔水相望,榕树桥形动人。

千栏式建筑——壮民居缘水修筑,极富水乡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厅,傣亭等,建筑多以徒坡屋面见长。村内竹篱环绕,绿草如茵、鱼尾葵、假槟榔、伊拉克蜜枣等亚热带植物和别致的傣式建筑相映成辉,形成一派南国风光。到龙潭公园游览不仅可以饱览亚热带岩溶地区的奇山秀水,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建筑;还可以欣赏民族村寨内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品尝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菜肴。

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是x x号导游员,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o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3.半首诗台

这里有个小平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说:“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游客有兴趣,请把后半首诗写出来。

4.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势,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

瀑布附近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类形态,这类钟乳石叫流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少,结晶好,显得格外洁白晶莹。

5.塔松傲雪

更青”,白雪青松,更显现出青松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没有看过雪景的南方人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北国风光,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在20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6.菇山传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个老人进山来采蘑菇,蘑菇长得飞快,采一个,长一片。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边还有一个特大的蘑菇王。你看,这个老人正抱着一个蘑菇下山来呢!

7.瓜菜丰收

我们眼前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这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万年不老的常青树,有人参、当归,珍贵的药材灵芝草,还有采药归来的张国老。

9.盘龙宝塔

远处那根柱状石笋像一座宝塔,塔揣盘绕着一条青龙,弯弯曲曲,扭作几层,人们叫它“盘龙宝塔”。龙揣上明显的龙鳞是飞溅水沉积而形成。

10.鸟语花香

请看,手电照的是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与半山洞内的猫头鹰对歌。在山上有许多盛开的鸡冠花。 在鸡冠花的下面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蕾,据说这朵花蕾是可以开放的,而且开放的时候特别鲜艳芬芳,今天这花蕾还没有开放,等到花开的时候请各位再来观赏。这个景叫“鸟语花香”。

11.双柱擎天

这是一幅原始森林阶壮丽图景:这里有千年青松,万年翠柏,密密层层,望不到边。这许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组成了芦笛岩中最壮观的石林。

林中的这两根石柱真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它们一样高大,一样粗细。仔细看又能看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与洞顶连接,其实顶部有几根石丝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石柱”,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它只不过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将柱顶给遮住了。真是“疑是 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严格地说起来,连接起来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连接的,上面叫石钟乳,下面叫石笋,不过它们都已冲破云霄,直刺青天,人们叫它们“双柱擎天”。据地质工作者研究,未连接的这根,只要还有滴水活动,总有一天也要连接起来。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条件不同,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每一百年里有的长几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120xx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祝大家健康长寿,120xx年后再来游览。

12.帘外云山

这里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幔,密集如林,这里又像是一个大窗框。一般人家的窗帘,是挂在窗子里边的,惟有芦笛岩的窗帘却是挂在窗子外边的,透过半卷的窗帘向外看,真是林海万里,关山千重。

窗子的右上方,挂着一对玉米,一只佛手瓜,一个菠萝,那边还有两顶蚊帐,可见这屋子是有主人的,主人到哪里去了呢?请看对面山上,一个老爷爷抱着他的小孙孙正在欣赏云山美景哩!(窗外有石琴、食指峰等景)

13.水晶宫

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整个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话故事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现在请大家到水晶宫去参观……

走进这个大厅,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这里这么平整,空空荡荡,没有密集的钟乳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岩层平缓。古地下湖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成了这个大厅;第二,是因为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钟乳石也少。洞底更显得平坦宽阔。

这里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晶宫。相传,这里是孙悟空大闹龙宫的地方。孙悟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猴,他为了得到这根定海神针,和龙王的虾兵蟹将打了起来。看,这只水母在宫里飘来飘去,充当巡逻兵,那座镇海塔被孙悟空打塌了半边,镇守大厅的大海螺也吃了孙悟空一棍,你看,螺壳被打烂了。那只小海螺怪机灵的,遇到危险就赶快溜,老孙只吹了一口气,就把它吹穿了一个窟窿。

这条大鲤鱼见孙悟空这般厉害,吓得忙往泥里钻,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请注意,这条鲤鱼原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钟乳部分,身部是石笋部分,连接成石柱后,由于根基黏土下沉,顶端被拉断离开了洞顶,成了一条钻入泥里的鲤鱼。

龙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钻进龙池逃跑了。龙王三太子自以为有点本事,也被孙悟空打得手软脚麻,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这么久,大家还不知道孙悟空在哪里呢?你看,他胜利了,正骑在大海螺上哩!

14.远望山城

奇山秀水添异彩,锦绣山河展新姿。这个景叫“远望山城”。

15.葵花峡

我们来到了洞中小路,穿行在钟乳石林之中。峡谷上有一朵金灿灿的大葵花,人们把这里叫做“葵花峡”。

16.幽境听笛

这是个幽静雅致的小洞府。传说,过去有一位歌手,常常带着芦荻做成的笛子到这里吹奏,笛声清脆悠扬。这片褶皱状的石幔像是芦苇,最左边带有3个节的那根便是芦笛。左边的大壁虎,正从洞中爬出来,倾听动人的笛声;后方的小象甩着长鼻子,正伴着笛声跳舞;这只猴子听得人了神,手里的香蕉也忘了吃;圣诞老人更是喜出望外,胡子笑成了一朵花。这个景叫“幽境听笛”。

这是芦笛岩中最薄的一块石旗,它薄得可以透光线17.宝镜照娱蚣

这里有一面镜子,镜面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纱。传说只要把纱揭开,它便能射出雪白的光亮来,使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害怕。你看,纱还未揭开,这条紫红色的娱蚣就吓得往石头缝里钻。岩洞中呈圆镜、盾牌状的钟乳石叫穴盾,西方人叫它调色板。这块宝镜是因为穴盾含铁锰元素而呈紫红色。 这只猫头鹰正在睡觉,它按自己的老习惯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

18.舞台帷幕

这像是一座舞台,演出刚刚结束,刚才演出的是壮族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金丝绒帷幕正在慢慢关闭,这个景叫“舞台帷幕:。这种薄片状的钟乳石叫石帷幕,是由片状流水形成的。

19.珍珠金鱼

这是一条大金鱼,这是它头部大大的眼睛,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身上长着珍珠状的鳞片,所以又叫珍珠金鱼。

请看洞顶上方。这儿有一块石旗,原本它是完整的,不知什么时候下半部断裂了。这一断不要紧,便形成了一种广西特产——中药桂皮。

20.雄狮送客

芦笛岩内游览就要结束了,这个石笋像头骄傲的雄狮,您看它昂首摆尾,热情地向大家致意,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说,再见!朋友们!欢迎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来芦笛岩游览。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景取名叫“雄狮送客”。芦笛岩游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导游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各位团友、各位游客,大家早晨好!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叫我小* 好了。

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1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 现在湖畔树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 游人到此不仅能饱览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寻胜访古。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 小亭4角, 单檐尖顶,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 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 与亭廊构成整体, 显出平稳中求变化, 临水而有飞动感。

古南门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 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 距今正1300多年。

黄庭坚系舟处在榕湖北岸, 古南门前, 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 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 遍览名山, 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达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 在系舟处建榕溪阁, 以志怀念。阁久废, 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 其后又立碑其侧, 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湖西庄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 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记》称, 大门临湖, 内有小桥流水, 过桥有屋, 屋后有轩, 轩前有园, 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 今人民礼堂东北侧, 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 后破落, 别墅荒芜。1954年以来, 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 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

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 高7米, 长宽各5.45米, 面积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间有石栏杆, 亭周树茂荫浓, 秀色可餐。

阳挢在秀峰、象山两区相衔,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 木质结构, 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 解缙书“永镇三江”其上。洪武间(1368~1398)桂林城南扩, 榕湖杉湖变成内湖, 名阳塘, 桥因湖改称阳桥。历代多修葺、扩建。1974年扩建成现状: 石拱结构, 3跨, 各5米, 全长22.2米; 桥面由20米加宽成32米, 沥青铺筑, 饰以汉白玉雕花栏杆。自古以来, 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据元伯笃鲁丁《阳桥记》载, 桥的两侧, 商贾所藏宝物、番货, 以有易无 , 日千百计。现在榕杉湖区, 市行政机关、商业网点、宾馆环立, 这一地带, 更成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 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岛上, 由一组圆形水榭与3个独立单柱圆形亭子组成, 总面积近400平方米, 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层高楼漓江馆顶层俯瞰, 湖心岛的平面呈美丽的梅花图案。

补杉亭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岛上, 1955年建, 为木结构, 以杉树皮盖顶。杉湖畔清代有“补杉楼”, 是著名桂林诗人朱琦、龙启瑞等登临吟咏之地。补杉亭之名由此而来。亭已废,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树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门前,为小叶榕,高18.6米,冠幅直径32米。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榕溪阁》:“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涪翁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他游桂林时曾系舟树下,证实这棵大树是宋代榕溪阁前两棵榕树中的幸存者,树龄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成为朝夕与游人共处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荫”。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门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门、城楼,至今仍称榕树门、榕树楼。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五

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距市中心约6公里。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来芦笛岩游览,芦笛岩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迹,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芦笛岩于1959年开始进行勘测与建设。196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自开放以来,芦笛岩曾先后接待了邓小平、李鹏、朱?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8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曾前来参观游览,所以又有“国宾洞”的美誉。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芦笛岩中石笋、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洞天高阔,气势宏伟,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0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儿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概,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由于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较少,结晶好,显得洁白晶莹。

圆顶蚊账

这里有一只小鸵鸟。它正看护着芦笛岩中特有的圆顶蚊账。这是账顶,这是账布。蚊账的一半已经整齐的折叠起来了。账顶叫石盾,像是古代的兵器盾牌,也有人叫它调色板;账布是折皱状的石幔。石盾是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的水形成,水流形成石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石盾和石幔就形成了一床圆顶蚊账。

半首诗台

这里有一个小平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是这样说的:“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嘉宾有兴趣,可以接着续写下半首诗。(广州一游客对出的后半首:扶石徘徊不忍去,将身化作洞中仙)

雪 人

这里好像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前方堆起了一座雪人,这是雪人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依然清晰可见;这是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也有人说它像一尊大肚弥勒佛。

塔松傲雪

雪人旁边的像是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覆盖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松无白雪不精神”,白雪青松,更显现出它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保持在19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蘑菇山

现在您左边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蘑菇。山下的是小蘑菇,半山腰上有大蘑菇,长在最里边的是最大的蘑菇王,有一位老人经常上山来采蘑菇,您看,半山腰上老人正抱着蘑菇下山来呢!

瓜菜丰收

走过了一座蘑菇山,现在来到一座瓜菜山,这里有许多的瓜果和蔬菜。这是长豆角、莲藕、高脚白菜、花菜、东瓜、花生、萝卜、丝瓜,山下有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这里还有广西的特产沙田柚。由于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当雨季就会有大量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碳酸盐的水联合作用,造就了这一幅幅丰收图景。

黄杨木雕

瓜菜山旁边的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也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莱。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千年的人参、当归、还有珍贵的药材灵之草。您看,半山腰上两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谈论着养生之道呢。

盘龙宝塔

这根石柱像是一座宝塔,塔身上盘绕着一条青龙,突出的地方是龙头,龙身弯弯曲曲盘旋而上,人们叫它“盘龙宝塔”。

鸟语花香

前方是一座大花园,请顺着手电光往上看,这里有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往下瞧。在燕子的下面有一朵盛开的鸡冠花,在鸡冠花的下面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花蕾,据说这朵花蕾是可以开放的,而开放的时候特别的鲜艳芬芳,可惜今天各位来得不凑巧,这花蕾还没有开放,不妨等到花开的时候请各位嘉宾再来观赏。这个景叫“鸟语花香”。

原始森林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图景,这里有千年的青松,万年的翠柏,密密层层,望不到边。这许多密集高大的钟乳石,组成了芦笛岩中最壮观的的石林。(不关森林灯,开双柱灯)在森林里有两根一般高大,一般粗细的钟乳石,它们像两根画柱顶着天庭,人们叫它“双柱擎天”。但仔细看,又能看到不同的地方,右边这根,看上去没有连接,其实已经连接起来了,左边这根,像是已经连接了,实际上还差一点没有连接。真是“疑是相接却未接,像未相连却已连”。据地质工作者的研究,未连接的这根,只要还有滴水活动,总有一天也要连接起来。在桂林的岩洞中,因条件不同,钟乳石生长的速度也不一样,每一百年里有的长几毫米,有的长二、三十厘米,究竟一百年后它能不能连接上呢?那在此祝各位嘉宾健康长寿,请120xx年后再来游览。

帘外云山

水晶宫

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整个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好像神话故事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走进这个大厅,您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这里这么平整,空空荡荡,没有密集的钟乳石呢?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岩层平缓。古地湖下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形成了这个大厅;第二,是因为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钟乳石也少。洞底更显得平坦宽阔。

这里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晶宫。相传,这里也是孙悟空大闹龙宫的地方,前方有一根金黄色的石柱就像是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孙悟空为了得到这根金箍棒,和龙王的虾兵蟹将打了起来。您看,这只水母在宫里飘来飘去,充当巡逻兵,这座镇海宝塔被孙悟空打塌了半边。

左上方那只小海螺怪机灵的,遇到危险就赶快溜,老孙只吹了一口气就把它定在了这里。

这条大鲤鱼见孙悟空这般厉害,吓得忙往泥里钻,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请注意,这条鲤鱼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钟乳部分,身子是石笋部分,连接石柱后,由于根基粘土下沉,顶端被拉断离开洞顶,成了一条钻入泥里的鲤鱼。龙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钻入龙池逃跑了。看了这么久,各位还不知道孙悟空在哪里呢?您看,他胜利了,正骑在大海螺上呢。 都说芦笛岩美在水晶宫,妙在龙池的倒影中,现在请各位嘉宾到前方去欣赏一下龙池里的雪山倒影,稍作休息,还有一半的游程,请不要走散了。

远望山城

那灯火辉煌的远处,是一派锦透河山,有人说,它像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有人说,它像是上海的外滩或是香港的夜景,但更多的游人说,它再像不过的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您看水中就像清澈见底的漓江,两岸山峰林立,桂林山水有四大特点: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真是“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体现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桂林城建特色。这个景叫“远望山城”。

葵花峡

在您身后的洞中小路非常狭窄,小路上方长有一朵金灿灿的大葵花,人们把这里叫做“葵花峡”。我们将穿行在钟乳石林之中,请注意台阶,小心碰头。

幽静听笛

穿过葵花峡,我们来到这个幽静雅致的小洞府,这里有芦笛岩最薄的一块石旗,它薄得可以透过光线,人们叫它透光石。相传,过去有位歌手,常常带着芦荻做成的笛子到这里吹,这个折皱状的钟乳石,像是一支四节芦笛。笛声清脆悠扬,吸引来不少的听众,这头小象甩着长鼻子大耳朵伴着笛声跳舞;一只头戴瓜皮帽的小猴子听得入了神,手里的香蕉也忘了吃。老人更是喜出望外,胡子笑成了一朵花。老人把两个孙子也带来了,坐在半山腰上,这是大孙子,小孙子爬得更高。这个景叫“幽静听笛”。

宝镜照蜈蚣

这里有一面镜子,镜子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绉纱,传说只要把绉纱揭开,它便能射出雪白的亮光来,使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害怕。您看,绉纱还未揭开,这条紫红色的蜈蚣就吓得往石头缝里钻。这景是“宝镜照蜈蚣”。这宝镜也是石盾,因为含铁锰元素,而呈紫红色。这有只猫头鹰正在睡觉,它按自己的老习惯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既然睡着了,咱们就不打扰了,请轻轻的往前走。

舞台帷幕

这里面像是一座舞台,刚才演出的是广西壮族歌舞剧《刘三姐》,演出好像刚刚结束,金丝绒帷幕正在慢慢关闭,这个景叫“舞台帷幕”。我们来晚了,没有看到精彩的演出,希望下次能按时观看。

大锦旗

这块石幔就像挂在洞中的一面大锦旗。我们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惟妙惟肖,它们的形成已经有一百万年了,都是由洞顶的滴水形成,当含有碳酸钙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百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如果滴水量增加,变成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布、石旗、石幔一类的形态,这一类叫流石类。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的地方,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倒挂金鱼

再看这里蹲着一只青蛙,它正望着一条倒挂的大金鱼,这是金鱼的头部,大大的水泡眼,身子、尾巴。它身上长满珍珠状的鱼鳞,所以又叫珍珠金鱼。这些鱼鳞是由高处滴落飞溅开来的雾状水珠凝结而成,叫石葡萄。金鱼正挂着照镜子,走的时候当心别踩碎了金鱼的镜子。

桂 皮

请看洞顶上悬挂的这块钟乳石,是一块断掉后的石旗,很像广西特产的一种香料,也是一种药材,您能说出它的名字吗?对,桂皮。

雄狮送客

各位嘉宾,芦笛岩游览就要结束了,森林中跑出一头矫健的雄狮,您看它昂首摆尾,热情的向您致意,嘴巴微微张开着,好像在说:再见了,朋友们,欢迎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来芦笛岩游览。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景,叫“雄狮送客”。芦笛岩内游览到此结束,出洞口设有服务质量监督岗,欢迎您对我们的导游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祝您旅游愉快。再见!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六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桂林芦笛岩景区导游词,欢迎参考!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距市中心6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结晶堆积而成的。因此,芦笛岩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洞内有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致美观,而且珠联璧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黄杨木雕,美观异常。

芦笛景区由桂林市最高的山峰——侯山和最美的溶洞——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山体水景组成。

芦笛岩洞内钟乳石奇麓多姿,壮丽宏伟,特色在于以玲珑、瑰丽、虚幻著称。芦笛岩最宽阔、最美的部分在“水晶宫”,老版《西游记》曾在此拍摄取景。其位于古地下湖最深之处,高度向四周逐渐变小,但钟乳石四悬,如盏盏宫灯,辉煌高贵;当回望时,又如“渔歌唱晚”般,晚霞满天,令人惊叹。

此外,岩洞内还发现古代壁书170则,不少为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古韵犹存。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至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 500米。

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约70万年前,因地下水冲刷和溶蚀,含碳酸钙的滴水、流水与积水,因水分挥发,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自洞顶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长的叫石笋,石乳与石笋连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头中空,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入耳,又称石琴、石鼓、石钟;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内五彩灯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钻石山"、"高峡飞瀑"等奇观。岩洞内共分"石幔层林"、"天柱云山"、"水晶宫"以及"曲径画廊"四个洞天,有"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原始森林"、远望山城"、"盘龙宝塔"等20处景点,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

芦笛景区由芦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莲池等水体水景和侯山组成,山水相依, 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 240 米,游程 500 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 " 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 。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 77 则。自 1959 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芦笛岩是整个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筹建,1962年开放,1982年11月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大自然赋予桂林山水清奇俊秀的岩溶风貌。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芦笛岩位于光明山南侧山腰,洞深240米,游程近500米,是一处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三十多处景观,有“狮岭朝霞”、“雪人”、“红罗宝帐”、“高峡飞瀑”、“盘龙宝塔”、“原始森林”、“花果山”、“帘外云山”、“水晶宫”、“雄狮送客”等,可谓移步成景,步移景换。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芦笛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游览胜地。芦笛岩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四千多万游客,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及政要参观过芦笛岩,其中有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等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德国前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加拿大前特鲁多、奥地利联邦议会仪长哈塞尔巴赫博士等180多位外国首脑及政要,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都对景区高度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尼克松夫人称赞岩洞“奇特壮观,就像宫殿一样”。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夫人在给芦笛岩的留言中写道:“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非常感谢这令人难忘的经历”。

芦笛岩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景区的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建有为游客服务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室、一万多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精致的园林小品和五星级公厕等。岩洞内灯光设计不断完善改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灯光改造成为动态的灯光演绎秀,给游客以新的视、听、嗅、触感受,使水晶宫的灯光艺术成为行业中独具特色、创意新颖的典范。 景区还具有一支观念新、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芦笛岩导游班受到无数中外游客的交口称赞,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xx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芦笛景区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20xx年正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xx年景区管理处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xx年景区管理处获得了自治区物价局颁发的“价格诚信单位”证书,20xx年景区管理处获得自治区旅游局颁发的“20xx年诚信旅游企业”牌匾,并被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为“世界最佳旅游游览景区”,为跻身世界旅游知名品牌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芦笛岩导游词(7篇)篇七

从前,芦笛岩里空空荡荡,哪来什么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寿,一道道圣旨传一下来,要全国各地送金银财宝,异兽珍奇,进贡祝寿。官老爷们借祝寿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场,一时间全国各地被闹得乌烟瘴气,哭声震天。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少数民地区,更是被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过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进贡队伍,陆陆续续地路过桂州府。这是支庞大的队伍,上千人的锣鼓,喇叭队在前面鸣锣开道,乐声震天,把在月宫里睡午觉的嫦娥仙子给闹醒了。她推开窗子,朝下一望,只见一条长长的队伍象长虫爬行一样往北而去,道路两旁三五成群,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骂,悲声动地,怨气冲天。

嫦娥不知桂林发生了什么事情;忙叫小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赶紧洗漱梳装。小白兔来到桂林老人山,向牧马老人询问,老人叹了一口气,流着眼泊把事情的前前后讲了一遍,并叫小白兔快快转回月宫,请嫦娥想办法救救黎民百姓。

且说,进贡队伍到了湖南,行经湘江,入洞庭,进长江到武汉的水路;嫦娥一看,计上心来。她飞到佛憎国阿罗寺,向十八罗汉借了八万只神乌鸦,等进贡的船队航行到洞庭湖心,她长袖一拂,顿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把船只全部打翻了。八万只神乌鸦大显神通,刁起贡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里。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欢声雷动,感恩戴德不尽。嫦娥想,那些送贡品的狗官一向鱼肉百姓,让他们淹死,也不亏情理;至于当兵的,受人差遣,另当别论。于是又乱起了一阵狂风,把那些役兵全部送还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从各家各户搜刮来的贡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更加变本加厉地派出大批官兵进行抢夺,同时杀了不少人,烧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惨了。这些情况让嫦娥知道了,心里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进贡队伍再次集结,又准备过洞庭湖。这次官兵害怕狂风翻船,就把所有的船只用铁链连成一片。这样,再大的风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见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连环船也能轻取贡品,只是这么多贡品如何处理,倒成了问题,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样,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后决定先施法术把官府收刮来的宝物藏到山洞里去,等一年半载,让风头过后,再把财宝退还物主。于是立即行动,一夜之间,人不知鬼不晓地将所有物品从连环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本来嫦娥想把贡品藏到七星岩里,只因常有游客进洞玩耍,感到不妥,后来东寻西觅,终于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个大岩洞,这个洞大得能装下半边天。于是,所有财富一齐由嫦娥施法收进了光明山的岩洞中藏好。嫦娥见洞口太小,怕日子长了被灌木埋没,便在洞口附近种了几丛芦笛作记号,一切料理完毕,才回月宫去。

嫦娥为营造桂林山水,曾劳累成疾,如今又为收宝之事,忙了几天,回到月宫,不料竟然病例了,调养将近三月有余,方才好转。这天,嫦娥猛然想起将贡品退还物主之事,不等病体痊愈,便急忙赶下凡来。哪里还找得到主人!原来天上一日,等于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宫养了三个多月病,人间早过去一百多个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说也传了三、五代人,你上哪里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让人发现,还有十来个凶神恶煞的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里。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山下百冲村里,有个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无聊得很,看见山上有几丛芦荻草长得特别茂盛,就去砍来做笛子吹。无意中让他发现了洞口,进去一看;尽是金银财宝,出来一讲,全村都轰动了。大伙正要挑起箩筐去装运,却给对门村的大恶霸知道了。他马上派了家丁来看守,妄想占为已有。

嫦娥心想,让这些财宝留在世上。必然是个祸害,日后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来,干脆把财宝化为石头,省得人们为它忘命,于是吹了一口仙气,那一洞珍宝便化成了钟乳石。如今芦笛岩里最后一景"雄狮送客",就是当年的金狮子化成的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