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汇总十篇)

2023年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文章(汇总十篇)

ID:113852

时间:2023-06-06 10:35:49

上传者:曹czj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就上午的三个绘本教学活动谈谈我的想法:

通过三个教学活动展示,诠释了绘本教学的3个不同课程模式。挖掘了绘本丰富的内涵,构建多元课型模式。也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绘本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班绘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师选用了游戏型的课程模式。在整个活动中利用了生动地flash课件,并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将绘本知识传达给幼儿。灰太狼的新娘是谁?给孩子制造了悬念,通过不同的身体部位的观察从中习得形容词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后孩子们发现灰太狼的新娘原来还是狼,孩子们兴奋不已,给幼儿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大胆表达。

大班的绘本教学《胡椒生长在哪里》,这是一个科学绘本。教师选用了细读型的课程模式,教师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选取了比较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5个画面,通过带着问题去绘本中寻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书的结构,最后到再现阅读,加深对书的理解。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活动中采用了后半部分自主阅读穿插的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次活动都是机关幼儿园的孩子参与其中,从孩子情况能反映出孩子们积累的绘本素养及扎实的阅读功底,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很强,知识面很宽泛,语言表述习惯非常好,可见并非一日之功。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大班的绘本《最好的猫,德泽》,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生命的绘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时候,人与宠物的关系,超乎朋友,近乎亲人。对于这样一个绘本,教师主要选择了赏读型的模式,教师以旁白“我”导出故事情节,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加上教师语言、教态的感染,幼儿深入其中。故事高潮:猫德泽去世,音乐、图片的渲染,整个悲伤流淌在每个在场的人的内心,这无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这次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绘本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只要孩子喜欢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一门重要的课程,那就是《现代市场营销学》。

通过老师留的作业 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市场营销学的感念以及营销技巧。

我一直觉得菲利普`科特勒的一句话很哲学.

"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科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科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在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听完课后要主动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我发现今年的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教学过程中应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劳动的光荣劳动就是幸福的开始,就是引领我们生命意义的上升。

把自己春天一样在大地上展放,在暖暖的阳光里与阳光一起明媚、一起灿烂是我们一生的梦想。

劳动,是我们生存和延续之本,劳动是多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劳动的快乐,如长风在我生长的平原滚过,明快、轻盈又五月,是一场雷鸣后大雨来临,南飞的大雁跋山涉水归家的日子;是杏花开遍山野“她在丛中笑”的烂漫季节;是冬麦扬穗农民挥汗荷锄,辛勤耕耘的好光景。

蛙鸣虫叫,鱼跃雀散,初春的旷野已是喧声鼎沸了。扶摇而上的风筝拥入碧空的怀抱,地上的人们舒展着筋骨攒足了劲。不知不觉中,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701的科学,本班的学生基本都挺好,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都很聪明。可能是小学刚上初中,科学有原来的副课变成现在的主课,有点不适应,在学习态度这一块也很难改变。所以,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在课堂上,为此,一遍一遍的重复,科学是主课,中考有180分,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学习科学。并且科学所包含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

学期即将结束,我基本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刚毕业,虽然上半年带过半学期的科学,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处理但,在教学方面,我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

本班的科学基础还可以,但是两极分化很明显。学生在答题中存在较大问题,课堂讨论答题很积极,但是,多是无谓的废话。分析原因,可能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本学期工作首选。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不为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因为它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

由于我校的条件有限,多数的实验无法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与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作业中,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好一部分上交批改,对错的多的上课做重点讲解。上课完课之后,做剩下的作业以巩固,之前的作业进行订正加强理解。

因为自己初接触科学这门课,以前都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是单独的课本。加上我又毫无教学经验,所以,备好课对我来说相当重要。其实,备好课,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课前,翻手头上的资料以及上网查阅相关教案,参考别人的教学方法,备好每一堂课。

我大学即将毕业,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小。我的教学宣言是:"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放松,不必太拘谨,当然,放松并不代表放纵。起初,讨论问题的时候只有几个人,现在的讨论,几乎是全班参与,使每一个人都能融入课堂之中,而不被课堂抛弃。

本学期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要成才先成人"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行为道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当然,有些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欠缺,但,我会继续努力,我会努力学习,努力做个好的老师,我会努力完善自己。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在这一节中,张老师说:善于最精细、最灵动地感受语词,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朗读好一篇作品的必备条件。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是说我们朗读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词的感受。感受的单位不是语句,更不是段落和篇章。而是落实到文章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语词。为什么强调语词,是因为只有落实到语词,才能使感受进入具体而精细的层面。

举个例子,《春》当中有这样一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对这段话的初步感受可以用“欣欣向荣”四个字来表达。如果只是这四个字,我们这样读就差不多了:孙老师范读1。但借助语词感受律的提示,我们发现,还需要对“园子,田野,对坐、躺、踢球、赛跑、捉迷藏,风、草”各个语词(意象)进行感受。感受的结果是什么呢?大概是这样:孙老师范读2。显然,从听感上来说,上面两种读法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种表达更加灵动,也更加好听。有人也许会问:将感受落实到这一层面是否过于繁琐和细致。我们当然不提倡朗读过程的字字玩味,词词打磨。语词属于语句,语句才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精细又是必要的。一旦精细地感受语词成为习惯,朗读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灵动的运动状态中,由此其气息状态也处在一种变化状态中,从而直接改变了朗诵者的创作状态,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声音形式。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感受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嗓子,还有些人声音弹性特别好,这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朗诵者的有利条件。但如果没有精细的语词感受能力,那些天赋或者能力有可能成为摆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细感受语词一定是尽可能贴近文本,所以也不会增加创作者的思想或者情感负担,相反,朗读者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和乐趣。

在这一节中,张颂老师用了一多半的篇幅说一件事情:语词是抽象的,模糊的,间接性的,概念性的,有隔阂的。因此,仅仅“看见”或者“识别”出语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作为朗读者,不仅要了解语词的明确含义,更要精确感受语词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表达作品的情理。朗读者如果只是阅读文本,充其量只是获取信息,要想获得具体感受,还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客观的语词概念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情感经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主观的、明确的感受。

“朗读者对于作品,对于具体语词的理解必须有所皈依,拿定自己的.主见,并努力从中获得具体感受。”这句话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理解要有主见,有皈依;二是感受要具体,而且要“努力”获得。

先看主见的问题。语词是抽象概念,对它的具体感受总是随着创作主体与创作情境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而对于一旦主体与情境确定了来说,感受就必须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你所要说的事物,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可以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么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有赖于人的直觉产生情绪感染的有声语言则更加强调具体和精准。没有主见,形成不了对文本、对语词的精细感受;没有皈依,我们的表达就容易变得飘忽不定。

没有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感受的能力和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而非“朗读者”来接受文本。作为“阅读者”也会有所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浅表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表象碎片。在当下人们被手机所俘虏,更习惯浅阅读、快阅读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以这种状态开始朗读,很容易陷入“见字出声”的彀中。而当我们以“朗读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面对文本,面对文本中的语词,在强烈的表达愿望驱动下,自觉地、主动地、精细地感受语词。这也许就是“语词感受律”的意义之所在。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

摘要:《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中各级各类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非师范院校但想要获取教师资格学生的主要公共课之一,因此《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是各大院校共同关注的重点。不过,据调查发现院校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容乐观,为此各大院校亟待改善与解决这一问题。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为其改革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课堂教学;探讨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基本问题、概念、规律、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理论课程,是教育学各专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教育学二级学科的重要分量。《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中各级各类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非师范院校但想要获取教师资格学生的主要公共课之一,如此可见《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需要引起院校学生的深入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难免枯燥、乏味,涉及繁多的教育概念,且相对脱离了现实教学中的教育实践,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对此,各大院校中的教育学教师必须要革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针对课堂教学缺陷进行改革,以尽可能实现《教育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学》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据调查发现,院校学生对《教育学》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除了课程内容乏味枯燥之外,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院校教育学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学》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教育学是为其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的积累能够避免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盲目性。《教育学》中的教学内容是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最系统、全面的理论总结,其经历过实践的检验,因而学生对《教育学》中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等内容能够为其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实践中各种复杂与不确定性的教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对于《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为其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及范例借鉴,这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极为有利,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

二、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外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决定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决定了学生学的内容,因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市场上同一学科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保持谨慎,挑选符合学校定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版本,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当然,《教育学》这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繁杂,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区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且参考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更全面的教育理论。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这样学生就不仅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间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院校教育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与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并且引导学生分析与对比不同教材版本差异性与局限性,如此不仅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教育学》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因而需要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外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育领域中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及教学载体,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化、个性化的学习,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率。为了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間、地域的局限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运用到《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进而令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教育理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真切感知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1.案例教学。在传统《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纯理论的教学内容,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所以在改革之后的教育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改善乏味的课堂氛围。教育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服务于今后的教育实践,将教育理论融入到实际案例分析当中,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的实际能力。在《教育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令教育学的案例教学更加的直观与形象。

2.交流讨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或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交流讨论中,这样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高效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育学的课堂交流讨论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各干个小组,设置讨论选题,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自由分析与讨论,而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再逐一分析每个小组分析总结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课堂交流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自学指导。课堂自学指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自学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于是乎,在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学环境,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独立的自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锻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教育学》的自学过程中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如何学会自学,怎样进行自学,这样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之后,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课外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学生对学习《教育学》兴趣缺缺的现象,院校需要对《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实行改革,以采取相应策略来解决。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学》的重要性,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提炼,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理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及课堂自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李莹莹,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

总之,任何一种的导入方式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到愿学、善学、乐学。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九

;

[摘要] 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对韩国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首先阐述韩国语词汇教学任务与词汇教学原则,再结合现代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与韩国语词汇教学相关的组合教学法、聚合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形态素分析教学法、语义网教学法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韩国语;词汇;教学法

[作者简介] 1.金春姬,女,朝鲜族,博士,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韩国语教育;(烟台 264000)2.崔羲秀,男,朝鲜族,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韩国语教育。

(延吉 133002)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所有元素中最基本的材料,而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词汇就不能有语言,学母语也要先从词汇开始。不管是学母语还是学外语,均以词汇为基础掌握语音和语法知识,故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语言学角度俯视外语教学,把握语言的内在规律,外语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就更容易解决。多年来的韩国语教学实践表明,词汇是韩国语学习和韩国语应用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所以,将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功能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应用于韩国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目的

而韩国的韩国语词汇教学研究成果比国内要多,主要研究有,赵贤勇(2000)、姜明姬(2001)、申贤淑(2009、2011)、全智恩(2013)、文润珠(2017)、刘月(2018)等。其中,赵贤勇(2000)利用语言学理论,根据语言结构、语义关系、社会语言学理论探究了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姜明姬(2001)利用原型范畴理论构建了与写作有关的韩国语词汇教学模型,并设计了一套自成体系的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案。申贤淑(2011)利用学习者认知的材料构建了语义网,并探讨了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案和词汇教学方法。全智恩(2013)结合社会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展开了关于对外韩国语教育的词汇研究。

综上所述,近几年,国内的韩国语词汇教学研究,逐渐开温,而国外特别是韩国学者,则对韩国语教学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就研究内容来说,国内的研究重点局限在韩国语词汇的教与学方面,而韩国的研究重点则在基于词汇论的教学资料的构建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词汇知识掌握上。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

随着韩国语教学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从词汇范畴、语法体系发展到教学方法,但至今还没有整合好的词汇范畴和语法体系,也缺乏适合当前韩国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本文作为构建韩国语词汇教学体系的基础性研究,将针对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具体而系统的阐述。近几年,韩国语词汇教学研究主要以词汇的选择、词汇的意义、词汇意义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为主,往往忽略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學内容或教学方法的研究。所以,本文将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研究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阐述韩国语词汇教学任务和韩国语词汇教学原则,进而探讨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

二、韩国语词汇教学任务与原则

(一)韩国语词汇教学任务

1.传授词汇相关理论知识

韩国语词汇是指韩国语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韩国语词汇根据构成要素可分为词汇单位和词汇类型。词汇单位根据构成要素可分为形态素、单词、词组,词汇类型根据来源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另外,韩国语词汇还可根据结构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根据使用频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与词汇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词汇意义的掌握以及结构特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韩国语词汇,有必要给学生传授一些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理据性”和“像似性”。语言的“理据性”和“像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原则,“理据性”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非任意性关系,即意义激发形式、形式反映意义的关系。[1](41~53)这一理论对理解和掌握复合词的意义以及结构特点有明显效果。如,复合词“올라가다”,学习者只要知道“올라가다”是单词“오르다(上)”和“가다(去)”的结合,就能推测出其意义为“上去”。因此,基于理据性理论可以理解韩国语词汇意义的认知机制,特别是复合词的意义及认知机制。另外,词汇教学中常见的语素分析法,也需要学习者掌握一些词汇理论知识,同样,分析韩国语形态素也要掌握韩国语词汇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用词汇传授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且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2](1~3)语言中的词汇是音和义的结合体,它在表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同时,也表达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一般以文化为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相同的一个词语拥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单词“고양이(猫)”,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大部分人都认为猫是可爱的小动物。与之相反,英国人却认为它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坏女人”。虽然是指同一个对象,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这就是文化差异对语言的感情色彩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些字或词语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源于文化差异的表现。如,汉字“哥”,在汉语里指的是“兄”,而在韩国语中却指“姓氏”,这是汉字传播到韩国之后受到本土文化影响的典型例子。

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意义是人们对于认知域进行识解的结果,语言知识来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所以,语言中蕴涵着该民族的文化和心理。[1](267)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传授词汇意义的同时,还要传授它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和话语意义,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传授尤其重要。

3.利用词汇做语音训练

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外语教学从语音开始逐步传授词汇和语法知识。大学的韩国语教学,是零起点的课程。所以,语音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教授语音及语音规则。由于时间较短,系统的语音传授和发音练习基本上难以做到。

要学好语言,既要掌握它的音位及组合、聚合规则,还要掌握好它们的语流音变规律。韩国语不仅音位结构、音位组合规则复杂,连语音变化规则也很复杂。韩国语的语音变化有共时和历时之分,尤其在语流中产生的一些语音变化,即使是母语者也会时常发错音。因此,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即使学了四年韩国语,也常常发错音。语音变化不应该单纯依靠理论来学习,要利用好词汇的发音。因为只有通过词汇的实际发音才能掌握好每个音节的发音和语音变化规律,韩国语词汇教学要担当语音训练的任务。

(二)韩国语词汇教学原则

1.词汇教学要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词汇教学首先要从语音教学开始。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它离不开词汇,而词汇教学不是从单词的读音开始逐一讲解的,单词的读音教学是词汇教学的基础。

目前,韩国语語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以短期的字母语音教学来替代整个语音教学,省略了诸多必要的语音知识的传授。如,学完韩国语字母发音之后,单词的读音及语音变化规则需要通过具体的词汇详细讲解,但因课时所限无法做到。

韩国语语音教学应与词汇教学相结合,有效地利用词汇以“实践(体验)—理论—实践(活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人的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方式是以声音来进行的,所以提高语音能力首先要提高辨音能力,而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离不开词汇。只有将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有机地结合并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和发音技能。可见,韩国语语音教学离不开词汇,语音教学要与词汇教学相结合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2.词义解释要与词汇活用相结合

韩国语词汇教学一般比较重视词义解释,容易忽略词汇活用,尤其是多义词。韩国语词汇,多义词相对较多。多义词一般指一词多义,即根据句子所处的不同语境,表达的意义便有所不同,其用法也有区别。例如,动词“가다”:在句子“학교에 간다”中表示“去、上”,在句子“이해가 간다”中表示“可以”;在句子“사흘이 갔다”中表示“过”。讲解多义词要注意的一点是以具体句子中的语境意义为基本解释,对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对比,还要指出义项之间的区别。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全书式的,词汇的意义只是引导我们通向和该词汇所表达的概念相关知识领域的一个“引子”。[2](79)在多义词教学中,既要重视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词的运用,还要注意搭配时的词的语义变化和词的搭配能力。生活中常用的韩国语惯用词一般多义词较多,学习者在掌握好惯用词重视词义的同时,还要注重词汇的活用。

3.词汇教学要与语法教学相结合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框架。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短语的总和,语法是词或短语连成句子的规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一体,词汇和语法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密不可分。[1](273)词汇的解释最好不要脱离句子单独分析,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只有在具体句子当中才能完整地体现出来。

词汇教学不应该孤立地讲解词汇,而应该指定词汇所在的句子脉络中分析词汇的含义、形态变化和感情色彩。例如,形容词“용감하다”在句子“그는 용감하다”中是叙述语,在句子“그는 용감한 사람이다”中是冠形语,在句子“그는 용감하게 싸웠다”中是副词语。例句中的形容词“용감하다”,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的“角色”。由此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句子中解释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其意义,语法特点和用法也较易于接受。特别是就韩国语固有词而言,其固有动词、固有形容词、固有副词的解释,要结合具体句子来讲解意义和语法关系,如此效果会更好。

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给学生传授词汇集合原理和组合原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习者会更好地掌握词汇意义和词汇活用。教师可以通过集合原理解释词汇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上下关系,还可以通过组合原理解释词汇在句中的成分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4.词汇教学要与培养语言技能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学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或者就业,目前我国韩国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一般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韩国语教育相对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培养不同的语言技能对词汇的要求各不相同,词汇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两大类,积极词汇是理解并能应用的基本词汇,消极词汇是能理解识别的一般词汇。根据职业的不同,对词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贸易行业和旅游行业的常用语就不一样。另外,不同的语言技能培养对词汇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培养阅读能力所需要的单词量远比培养日常会话所需要的单词量要多。因此,外语教学应从学习目标、培养目标等需求出发,并确定相应的词汇范围和词汇数量。这需要对各种不同行业及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但目前来讲,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及相关措施尚不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落实。

三、韩国语词汇教学方法

词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和搭配,以及在文章中准确地运用已学过的词语。为了实现词汇教学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动员耳、舌、眼、唇、手等感觉器官学习词汇,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决定记忆的好坏,所以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认识新知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韩国语词汇教学除了以教师解释为主的讲解法以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的心得体会篇十

;

“少教多学”是个老旧而时新的教学理念。所谓“少教多学”就是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教师精讲,学生多学。“少教”是指教师要教得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发展性。“多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时间的保证下,走向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深度学习。“少教多学”强调的是教师要减少课堂控制、包办、代替的时间,把交流、表达、反思、展示的机会还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少教多学”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要求是一致的。日本學者龟口惠治研究表明,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记住5%; 演示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生学会了去教别人,则能记住90%的内容。另有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少教多学”具有科学性与必要性,也是坚守教育规律的需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坦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课堂教学的未来方向,那就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选修课量大面广,教学时间有限,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选修课的教学中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兴趣引领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为例,可以先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给学生开展有关先秦诸子的学术散文朗读课,即精选出用感性文字表达的有关心得、论文、论著读给学生听,这样学生便对先秦诸子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还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对先秦诸子进行的深入浅出的讲座,欣赏《孔子》《墨攻》等电影。由于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比较符合高中生的阅读接受心理,很快就能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文本研读和探究的兴趣。

二、编制学案法

编制学案,可以让“少教多学”有具体的抓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由教师把控课堂的所有时间,而是要更加注重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习环节。比如在教学选修课中的古诗文时,可以制定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把导学案上的问题一一思考并尝试解决。这样,在充分预习之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理念。

三、群文阅读法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教学为例。诗歌单元所选篇目较多,如果按必修课的上法,根本没法在相应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受2017年版的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编排体例的启发,在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法,有助于实现选修课“少教多学”的教学目标。首先,依据课程总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重组,可以把同一作家的作品整合成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把同一题材的诗歌整合成一个教学单元。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学生解读一首诗的六个要点:知人论世、把握形象、领略意境、掌握方法、区分风格、了解流派。然后组织学生对重组单元的多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诗歌的特点,探讨解读不同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教学中,学生需进行深入地研读、讨论与交流,教师只需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对不同作品、不同诗人的解读。这一过程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少教”与学生的“多学”。这当然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经典散文的学习,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要求写读书提要和笔记,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并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经验。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课后布置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传承家国情怀,激发奋斗之志》(时评)、《国家认同与家国天下》(许纪霖),然后写下读书笔记,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实现教师的“少教”与学生的“多学”。

四、合作探究法

2003年版及2017年版的新课标均强调要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可通过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合作,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进而思考探究教师布置的问题,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做交流发言。比如在中外传记、外国小说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重对话,从而落实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五、以写促学法

选修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以古诗文的教学为例,因其距今年代久远,我们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结合当下去感悟其现实意义。比如在教学《阿房宫赋》一文后,便可引导学生结合当下时兴的话题“中国梦”,让学生写写感想。再如教学《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可以让学生写写从这篇文章里获得的启示和感悟。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帮助学生发生了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少教多学”理念真正得到落实。

六、以点带面法

以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教学为例。本教材所选文本较多,而选修课的课时有限,不可能像必修课那样篇篇精讲。教学时就可以选几篇文章,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完成本教材的教学。比如在教学《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本单元及本册书中关于“义”的文章:如《王何必曰利》《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兼爱》)等。对于以上相关主题的文章,教师可灵活地留出几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自学,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学生能读懂文意,掌握重要字词即可。当然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加强监督检查,并适时给予点拨。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少教多学”不失为一种科学、必要且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者通联:安徽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