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过中秋的作文250字优质

2023年过中秋的作文250字优质

ID:113853

时间:2023-04-26 05:14:45

上传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过中秋篇一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

我们吃完了丰盛的晚饭,端出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是当时的老百姓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一张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而在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推翻。

这晚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苏轼的字铿锵有力,那苏轼的诗深情意重,不管多么令人拍案叫绝,但字里行间流露的终究是对家人的那一份浓情。饱读此诗,品嚼其句,苏轼在灰暗书桌前醉酒熏天,两眼望月,深思家人,即兴大作的情景就会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秋,永远都是美好的。

过中秋篇二

小时候我总觉得月亮很神奇,它总是能在一个月里,从弯弯的月牙变成一只晶莹剔透的“大圆盘”。

后羿为百姓除了害,很多人拜他为师。有个叫逢蒙的人既奸诈又贪婪,他也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非常美丽、善良,乡亲们都很喜欢她。有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可后羿不想离开妻子和乡亲,所以要嫦娥把药丸藏进百宝匣。

可这件事被逢蒙知道了,他趁后羿出去打猎时,闯进他家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自知敌不过逢蒙,可也不能让这种坏人长生不老啊!于是,她急中生智,拿出药丸吞了下去。她顿时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飘出了窗外,向天空中那一轮皓月飘去。

当后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后,伤心不已,忙出去追赶月亮。可他往前跑三步,月亮就往后退三步,怎么也赶不上。这一天就是八月十五。

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五,乡亲们就会摆上嫦娥最喜欢吃的食物,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节。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后来,妈妈提议说:“我们说说关于月亮的诗句,互相解释,好不好?”我和爸爸都赞成。妈妈先出题,大概是想把我和爸爸考倒,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疑心是瑶台里的镜子,飞挂在青云里。”爸爸不服气,说:“对是对了,那我再出一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可难不倒我,我回答:“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相互融合,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是镜子没有被磨过。”呵呵!我又答对了!就这样进行了快一个小时,妈妈拿来了一个大月饼,切成三块,我们一人一块,吃得津津有味。

中秋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可是那嫦娥和后羿呢?他们却再也团圆不了了。我为此感到很遗憾,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感觉自己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过中秋篇三

来到如东,我们便开始享用午餐。琳琅满目的海鲜映入眼帘,看得我们直流口水。爸爸们把酒言欢,妈妈们聊着育儿心得,而我们则谈论着校园趣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房间里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午饭后,我们直奔院中的鱼塘,拿出了自己的“武器”---钓鱼竿,开始了一场与鱼的“战争”。我们在钓鱼大师朱好阳爸爸的带领下,装好了鱼线,吊上了诱饵,将鱼钩慢慢放入水中,以免被河水冲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鱼儿上钩了。不一会儿,我们注意到鱼漂在微微抖动,心急的我慌张地将鱼线收了回来,结果鱼还没有咬住鱼钩,必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一次收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失败。

第二次,我们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不再那么急急忙忙的。鱼儿们好像饿极了,鱼饵还没放上去多久,被饥饿冲昏头脑的鱼一口咬住了鱼钩。这时,我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条鱼竿上,三个人将鱼竿拼命地往上拉,使得鱼更靠近岸边。其他人都企图抓住鱼线,伸长了手去抓那根细如针的白线。抓到了!我们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鱼提上岸,终于看到了那还在挣扎的鱼尾巴。我拿出在鱼嘴中的钩子,将这条足有一尺长的鱼放进了桶中。我们开心极了,像中了彩票一样欢乐。“没有水鱼会死的。”“这还不简单,鱼塘里不都是水嘛!”说着,朱好阳爸爸拎着装有鱼的桶来到池边,刚将桶刚浸在水中时,鱼像从濒死状态满血复活一般,一个漂亮的鱼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水中,迅速逃脱,把我们看得一脸懵。

第二次收线———煮熟的鸭子飞了,依然失败。

第三次放线时,天色已晚。过了很久,依然没有鱼上钩,我们一个个已心灰意冷。但随着朱好阳爸爸的一声大喊:“上钩啦!”我们的目光便又聚集到了鱼竿上。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将鱼成功地放入桶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看来只要努力坚持,成功触手可及。

星空为幕,明月高挂,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在火炉前,在长桌上,我们吃着烤鱼、烤虾、烤肉……喝着啤酒、果汁、可乐……院子里溢满了欢笑、碰杯与祝福。如东之行,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别样味道的花好月圆之夜。

举着杯子,看着明月,我心中默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幸福美满!

过中秋篇四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今年中秋,好像又往年不太同,与国庆节并不在一个点上。也证明我们的假期会越来越多,所以大概也有很多孩子都是兴奋的吧!如今的生活,连过年的年味都变得越来越淡了,就不要说中秋了。怕是应该也有不少人忘了,中秋是什么样了。

虽然是这样,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节日的。说起中秋,大概就是赏月了吧,毕竟中秋节又可以叫做追月节,或者玩月节。毕竟八月十五的月亮,那可是圆又圆啊!而且中秋也有很多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什么的,都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所以,如果家中有孩子的话,在这个节日,给他们讲这些故事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在一轮明月之下,大家吃着月饼,讲着故事,或者是朗诵几首,有关于这个节日的诗词,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大多数人也没有那样的机会,有那样的雅趣了。那可是团圆了一家人,才能够有的乐趣啊!现在更多的,不都是与父母分隔两地的那些人吗。以前在家中上学的留守儿童,远在天边工作的儿女,独自守在家中的老人,少有团圆的呀。不要说这个节日了,就是说春节,能够团圆的,也并不是家家户户啊!所以很多时候,中秋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享受的起的,因为这个节日啊,最能够引起的就是这些人的思念了。分隔两地的家人,各自吃着各自的月饼,能够赏着同一轮明月,也是不错的。不过,若是你走的太远,怕是也享受不起,同一轮月的安慰了。所以啊,中秋这个节,有人欢喜有人悲呀。

可是现在不是很多节,都是这个样子的嘛,又有什么好感叹的。说到底呢,人们还是不太在意这些节的。中秋到底是欢喜还是悲哀,都是人们在意不在意的事情了。有的人孤单,但是能够吃上月饼,能够放个假,也觉得只是个好中秋了。有的人,虽然能跟家人团聚,但是如果相处的不好,也是一个不好的中秋了。到底呢,节日过得好不好,咱们看的是人,并不是距离,也不是贫穷,更不是朋友圈所展现出来的样子。

一个人若是想的开,有这种节日之中,哪怕中秋是赏不着月亮,买不着月饼,无人团聚,也不一定是不开心的。所以啊,在这个中秋,贵在和谐。就是你在中秋,真去看了灯笼,就是晚了大半年的团圆,也应当快快乐乐的。也别觉得这个思念呀,它就多么的不好,证明你还有家呢,还有牵挂呢。如果真的就孤苦伶仃了,再遇上同病相怜的人的时候,也别忘了,多关爱一点,大过节的呢。

至于中秋是什么样,就看你过的咋样。我期待的中秋,飘香十里的月桂,一轮漂亮的满月,甜入心底的月饼,有说有笑的家。

过中秋篇五

阳西

我在阳西一条叫村子岭的小村庄里住了一段很长的日子,如今我仍能清楚地描绘出村里的那条山路十八弯。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学校上小学,每天通过那条偶尔碰上几个早耕回来,衣衫裸陋的老人的蜿蜒小路,两旁都栽满了傈树(阳西土话,其实是枝上带刺的树)。傈树长得快,也只是经历了一个开花季,村里的人就会砍下来。砍齐。晒干。放到柴房,等到冬天时烧。傈树在秋末开花,每一朵花就像是一个个白色的小雪球。所以小时候的我们,在傈树开花季时上学。放学,总是背着有半个身体大的书包,张开双臂一蹦一跳地走向前方,呐喊着下雪了,下雪了,下雪了也许是因为南方城市不下雪的缘故吧!我们对雪总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渴望。

中秋

阳西是一个自由主义小镇,没有太多的约束。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中秋佳节,大街小巷都在播着花好月圆,如此一般的小曲;街道告别了昔日的平静,变得热闹非凡起来,难免看到情侣牵着手经过,小孩拿着五花八门的灯笼经过,老夫妻抱着月饼。水果串门经过。

23:30,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小树入睡了,风妈妈正轻轻地推动着它的摇篮;鸟儿以入睡,停止了演唱;星星已入睡,微微地留出点眼缝儿,为了不使人说它不尽职,还是个孩子。可五彩的烟火还在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繁虹灯还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人们还坐在藤木椅上,扇着大葵扇品尝着闲暇之味。

哎,世界变了。阳西变成了不夜天。外婆喝着漫溢飘香的奶茶说。

外婆,你不也变成夜猫子了吗?我笑着说。

对呀对呀。门前一片杂乱的嬉笑。

夜越来越黑,但小巷里依然回荡着欢乐的笑语。

月饼

小时候的我们,在中秋总爱拿着块月饼坐在门前的沙堆里,让妈妈把月饼分成许多小块,你吃一块我的,我吃一块你的,分享着中秋的喜悦。现在呢?从八月起,家里冰箱就放着一盒盒月饼了,闲暇之余就拿出个尝尝鲜,所以中秋节串门时,总是拒绝主人家的月饼。

小时侯家里,总是买一盒莲蓉的。我们也偏爱莲蓉,而不爱伍人。记得家里经济刚好那年中秋,爸爸趁出差之余,特意搜集了广州那些有名气的菩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的月饼回来让我们一饱口福。从那以后我也不再对月饼有多大的喜爱了。也改了那句月饼名言,现在是偏爱水果,不爱莲蓉和伍人了。

哎,人善变也啊。

过中秋篇六

盼望的中秋节终于到了。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庆团圆的日子,我们可以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到了姥姥家,一家人一起看中秋晚会,节目里的一支支歌唱出了月圆的喜庆,其中我最喜欢听凤凰传奇唱的歌,那支歌唱出了月亮的圆,月圆之夜家人的喜庆;唱出了人们团聚的幸福。

看完节目,我们把姥姥家的小茶几搬到阳台,还摆了一大盘月饼。我们坐下来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亮那圆圆的小脸蛋,散发着皎洁的光,隐约好像看见嫦娥抱着玉兔,吴刚在砍桂花树。

姥爷说:“郑芃,给你讲一个关于月饼的故事吧!”我说:“好吧。”“月饼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那时候,人们受不了元朝皇帝的统治,跟着朱元璋,开始反抗元朝。朱元璋准备动手时,朝廷和官府都严密搜查,传递信息特别难,军师刘伯温献出一计,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放入饼中,传出去。各地起义军收到,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军突然袭击元军,打了个大胜仗。于是,朱元璋就把那个饼称为“月饼”,人们定八月十五吃月饼。”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月饼还有这样的故事。

吃着香甜的月饼,看着圆圆的月亮,我觉得月圆之夜是中国人最幸福的夜晚。

过中秋篇七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

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

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过中秋篇八

我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乡的'人都是自己亲自做月饼。我们的旧家现在好像都还有那种木质的做月饼的模子。因此在我的家乡除了有中秋赏月的习俗,还有自己做月饼的传统。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大部分人都称之为中秋佳节。中秋节在每年秋季的中期所以人们称之为中秋。我觉得古人最聪明的便是选了一个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日子,作为全国人赏月的节日。

中秋节这一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过中秋篇九

以往的中秋节,我们总会一大家子人在饭店好好吃一顿,顺便聊聊天、赏赏月,简单而温馨的度过。今年中秋,我们在婆婆家简单聚餐后,女儿为大家表演了中秋诗词,然而我们早早回到自己的小家,投入到“汉字英雄”家庭赛的赛场,在写字比赛中,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回味无穷的中秋节。

“汉字英雄”的游戏是模仿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节目而设计的。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孩子爸、女儿和我三个人,各持一摞彩色卡片,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循环写“月”字旁的字,因为中秋节和“月”密不可分。每次写字的思考时间不能超过10秒。这个游戏从年龄上来说对女儿很不公平,但是女儿没有一点疑议,欣然接受。

女儿选了粉色卡片,我选了黄色,孩子爸选了蓝色。游戏开始了,月字旁的字在字典里有362个,看看我们能写出几个吧。

女儿第一个写了“脸”,我写了“青”,孩子爸写了“肿”,哈哈,合起来就成了“鼻青脸肿”,太有意思了!

然后,女儿写了“胖”、“期”、“腰”,我写了“朗”、“朋”、“胃”,孩子爸写了“肥”、“刖”、“明”,开篇比较顺利。

第五个回合,女儿写了一个“胄”字,我们眼前一亮,孩子爸问:“这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吗?”“zhou,我看到妈妈写了胃想到的。”女儿回答。我想起来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个字,因为和胃很相似,所以顺便给女儿讲了讲,女儿记住了。女儿得到了我们的称赞。

然后,女儿又写了“月”字,对,月本身就是月字旁的字,这还是我们在看《汉字英雄》的时候恍然大悟的。女儿再次得到了表扬。

游戏继续进行,又两个回合下来,女儿想不出字了,略显焦急起来,“妈妈,你写了我想写的字!”“爸爸、妈妈,你们肯定比我会的字多。”而此时,我也竭尽所能地在想还有什么字,我的脑子也一瞬间空了。只有孩子爸还显得游刃有余,偷偷地提醒起我们来。

月字旁的字好多和身体有关,或和天象有关,往这方面想。“常用字、常用字,”我不断地给女儿,也给自己这样说。《汉字英雄》节目里面,三个评委经常这样提醒参赛选手。

然而十来个回合之后,我们三口人大脑中的字典都被封住了。我忍不住首先打破了游戏规则,从书架里翻出了活生生的字典。“哦”、“哦”、“哦”,接下来,好一会都在听到这样的感叹声。“有”、“育”、“肖”、“肯”,这些常见的、笔画也很少的字都是月字旁!

我们一共写出了36个字,是“月”字旁总字数的十分之一。而且,有些字,我想起是有的,但却记不清楚怎么写,面对7岁的女儿,在这次比赛里,我并没有多么多的优势!(孩子爸另当其说,我觉得他一直在让着妻子和孩子)。

过中秋篇十

每当中秋,总不免想起儿时打火把的情景。那时我们还小,还不知道二十年后我们会那么怀念中秋月夜打火把的事。

秋月不似春月,满眼的月辉中有一团白茫茫的雾气。冰清玉洁的胴体高悬于暗蓝的天空,冷冷的光让人有一种透心的清凉。月光下稻子黄熟一片,看上去仿佛是印象派画家笔下的一幅油画。秋虫也已感到瑟瑟的寒意,在唧唧、蚻蚻中让人感到秋夜的寂寞。就在这清凉,充满寒意的月光下田埂上倒满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无疑是他们给秋夜带来了欢欣与热闹,是他们打破了成年人的寂寞,给村子带来生气与欢笑。

从村子边望过去,田埂上满是火把闪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一忽儿两、三朵并排而行,一忽儿又独自燃着,恍如孤魂。到处是火把,到处是人声。平时胆小的孩子们此时也成了英雄,晃着火把满田埂跑着、跳着仿佛一只只欢乐的小狗。为了这火把,他们不怕荆棘,在沟壑里找火把草。那是一种类似芝麻秸的野草,足有半人高,叶子呈榆钱形,花似狗尾巴,颜色呈淡蓝、深蓝或苍青。乡下的孩子从一懂事的那天起就认识了这种易燃、耐烧的火把草。有的孩子还偷家里的煤油、柴油浇在火把上,以便火把燃得更旺。有了火把,再胆小的孩子也敢在野外奔跑。那时的田埂到处是打火把的人,高举火把或晃动恍如信号灯在闪烁,趁着野外的热闹,与邻村的孩子便打起仗来了。打仗一般是以河沿作为阵地,双方打着火把,向对方扔泥团,由于田埂上到处是泥团,砸在人身上也不会头破血流,所以乡下的孩子一到中秋都喜欢玩这样的游戏。月光如水,雾霭似纱,村中的犬吠,村外的人声给寂静的夜增添了不少生气与情趣。

每到月影半墙,劳碌一天的人们已昏然睡去,孩子们似乎也玩得疲乏,各自回家,倒头便睡,而窗外的月亮仍在寂寞地照着,秋虫的叫声更响更脆,村子又回到甜甜的梦中,只有田野中黄熟的稻子似乎仍能闻到田埂上烟味,低垂着头不肯言语,偶尔从空中传来一、两声飞禽的鸣叫,清扬而悲凉。

现在的孩子已不打火把了。中秋的月夜对他们来说实在稀松平常,晚饭后吃过大人们买来的月饼,便一个个聚在一起看电视或在月光下聊天,一点节日的气氛也没有,倒是大人们还想起儿时的事,一讲起打火把的事似乎那已是很久远的年代了,其实也不过一、二十年,而乡村却全然没有我们儿时的热闹与好玩,至于孩子们,也仿佛变得聪明,不再像我们那时单纯、头脑满是奇异的幻想。

今年的中秋,月光是没有的,铅灰的团云在天空织着,身在异乡的我已无心于天空的月,只是有点思念江北的亲人。“身在异乡为异客”,我多么想念父亲为我扎火把的那段美好日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