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心中的质量作文汇总

最新我心中的质量作文汇总

ID:133186

时间:2023-05-02 05:42:28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心中的质量篇一

;

摘 要:在整个食品安全核验中食品的理化检验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然而在这个理化检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检验人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本文就针对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把控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

关于食品理化检验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是食品理化检验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食品理化检验这一完整过程,从而与食品安全产生必要关联,对于生命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概念

食品理化检验就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并且利用相关测量工具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主要是对各种食品中的营养组成与污染等问题进行检验,所以,检验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食品,还包括饮料与食品添加剂等可食用物品。

二、食品理化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首先,食品理化分析检验中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食品检验理化分析时,因为检验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其结果与实际值产生差异,从而对食品检验的稳定性与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质量把控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相关的评判指标,并且在合理范围内,建立在相关评判指标基础上进行检验分析,在检验过程中进行实际的质量控制,使得食品理化检验分析的结果准确性有所提高。其次,食品理化分析检验中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分析的安全性。对于质量检验来说,人为因素不仅会直接影响到食品检验结果的 实际有效性,还可能造成安全问题,产生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证安全,检验环境必须达到安全标准、达到机器设备的运行条件,这些对于质检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重视食品理化测验步骤的质量

3.1 抽取样品和制备前的准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的美食产品也层出不穷。这些日新月异的美食产品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而食品理化这一过程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也显得越发重要。因此,要重视食品理化检测步骤的质量水平,根据随机原则来对食品样品进行抽取,并且需要注意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在抽取样品的过程当中,应充分注意抽样工具的干净整洁,并且防止这些抽样工具与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有一定的接触。在抽取样品时,应该以检验的标准作为基本要求去抽取。在样品制备的过程里,首先要保证抽取食品的样品是均匀分布的;在对食品进行液体测试时,需要在测试前将食品液体样品充分的均匀混合在一起;在对食品进行固定样品测试时,首先要将食品的固定样本进行粉碎,不能留有较大的颗粒性,然后再将其均匀混合。这样一系列的抽取食品样品和制备的准备,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整个食品理化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2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与相应的试剂

在食品理化测验步骤中,合适的检测仪器和相应的试剂可以增加检验的质量水平。因此,选择正确的仪器和试剂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它们的选择是可以影响整个食品理化检验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整个食品理化过程而言仪器和试剂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对食品进行测试前,相关的测验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在测验过程中不同种类仪器与试剂的流程和作用,并在检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仪器和试剂,保证在整个食品理化检测步骤过程当中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在检验结束后,检测人员也应该对检测后的仪器进行精准校对,保证在今后检测仪器的正确性增加测验的质量水平。如果使用自行研制的检测仪器,必然不能忽视自制仪器的气密性,它对于食品理化测验步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对自制的食品仪器的准确性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食品检验工作里,对不同种类测验仪器必须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护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测验仪器中的小问题,确保仪器能够在运转时正常。

3.3选择适当的试验形式

在选择验测方法时,应该以产品的规定标准作为选择的根据和基础,并对验测形式作出合宜的抉择。在特定标准中存在多种检查方法的情况下,检查负责人应充分考虑实际检查的环境及实验室条件等,结合待检测的成分含量,进行检查方法的最佳选择。相反,由于每个食品中含有成分有所不同,所以在对不同的食品检查时,应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理化检查。例如在检测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应该考虑并结合光合作用对该种食品的影响来进行检测。而在对维c含片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检测时,如果仅仅依靠原有的检测方式,就有可能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并因此造成实验结果偏差。简言之,在选择检查方法的时候,要根据食品的特性,合理选择食品理化检查方法。

3.4通常质量管控方式

食品理化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样品的平行测量和空白测量。而分析方法的频率大小和分布程度,同样也是影响检验准确度确定的重要原因。空白试验数值一般反映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这些值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整体结果的准确性和品质。这要求确保检测方法符合检测标准,并使标准曲线绘制在6点以上,相应的检测系数大于0.999。同时也要注重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器具的摆放,时刻检测实验室环境的变化,对实验室中电力和供水提供保障。

3.5检测人员的要求

检测人员是在整个食品理化过程不断进行操作的人,检测人员是否有严格工作水平及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对最后理化实验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相关检测机构一定要有效地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鼓励检测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检测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融入检测过程的能力,提高自身检测的专业性,为所有食品的理化检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目前的食品理化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有关检测的法律和条例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操作员中也可能在实验进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整个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同时,为有效保证食品理化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在以保护个人安全为前提下,做好检测人员的个人防护。相关食品检测业一定要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并对这些对象进行定期培训,避免因为缺乏自身专业知识、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操作熟练程度不够,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

【結束语】综上所述,明确一点,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息息相关,不仅仅只是吃到嘴里的健康,也关乎着切身的利益,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食品理化控制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准确来说,食品理化检验是一种非常细致化的工作,检验的结果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影响,把握主要的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原则贯穿整个食品理化检验过程,加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操作前、实验过程中、分析过程中和检验分析后这四个方面,都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全面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保障食品安全,达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通讯作者:曾洪斌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质量篇二

船舶质量是船舶建造业的根本保障,而且船舶制造是一项大型项目,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比如,船舶质量管理具有高要求、高水准的特点,因为船舶作为海上主要的运输工具,其本身的水运能力自然要有较高的水平,这只能依靠于在建造中的质量保证。只有高质量的船舶才能具有正常的水运能力。如果船舶质量不过关,威胁的将不仅仅是运输中的货物,还有船舶随行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受到极大地威胁。其次,船舶制造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由于船舶功能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船舶的结构设计也有很多更细致的要求,这就使得船舶设计和建造时会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如果工作强度得不到保证,或是工作的质量下降,就难免会降低船舶建造的质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船舶制造也涉及到信息的管理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也是众多建造产业的共同面对的方面。船舶建造涉及到大量的信息集成和处理,而船舶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信息的处理。将各部门以及船舶生产环节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分析。所以,也需要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部门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对船舶质量的高效管理。这些重要的特点都决定了船舶质量管理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影响,在质量上做好管理,就是保证好了船舶建造的最根本条件。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验船师数量严重不足,如果对造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检验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因此,可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将下列内容作为现场检验工作的重点。

2.1.船舶焊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现代船舶通各个部件之间由焊接实现连接,焊接的质量和强度会对船体结构的致密性和有效强度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保证船舶的建造质量,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对船舶焊接质量的检验至关重要。

1)焊缝形状及尺寸不符合要求

船舶的焊缝应该沿长度方向宽窄整齐,焊缝的表面保持平整且焊缝内部不能出现孔洞等影响焊缝性能的情况。目前,在船舶结构的焊接过程中,焊缝常常会出现表面不平整、内部存在孔洞、不丰满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焊件坡口角度不对、装配间隙不均以及焊接电流不适宜等原因所造成的。为了避免焊缝形状及尺寸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焊接人员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应该选择合理的坡口角度以及均匀的装配间隙并保持正确的运条角度匀速运条。焊接的速度计焊条角度应该根据装配间隙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并注意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从而保证形成均匀一致的焊缝。

2)角焊缝高度不够

船体在装配焊接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会存在大量的角焊缝。角焊缝的高度如果不够,就会导致焊缝的有效工作截面积减少,焊接接头处的强度达不到要求,焊缝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就可能出现损坏,导致船舶局部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船舶的使用安全。针对角焊缝高度不够的问题。船舶建造现场的监督人员利用工具对高度不够的角焊缝进行逐条检查,并重点检查关键部位,以确保焊缝的有效工作截面积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3)焊缝内部质量检验

焊缝内部质量检验应在焊缝焊接规格尺寸与表面质量检验所发现的缺陷修补完工,并复检合格后进行。焊缝的内部质量可采用射线、超声波、渗透、磁粉等探伤或其他适当方法进行检验。

4)船舶轮机质量检验和控制

问题的出现。针对塑料制成的燃油舱和滑油舱经常出现老化的问题,通常可以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替换或者运用带有玻璃罩的管道进行防护,即使出现管道破裂,也能阻止漏油事故,减少安全危害。针对在辅助材料中经常出现的管路堵塞问题,可以采用具有强耐油性的橡胶或者其他新型材料,增加管道使用年限,提高管道安全性能,确保船舶正常运行。燃油舱柜可以通过采用鹅颈式设计方式,将空气管道引到较为开阔的地方,并安装耐高温装置,确保船舶甲板和机舱安全。同时,巧妙利用截止阀,在消防设备较近的地方安装它,可以随时取用,但是必须注意标明管道用途和旋转方向,同时提高消防设备的水压。

2.2建造精度的控制

1)许可公差的计算。船舶的'许可公差通常可以利用理论线对齐法和中显现对齐法两种方式进行计算。而中心线对齐法可能会涉及到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此时可以将其转换成理论线对齐法进行设计和检验。

2)制定一份用于建造过程中关键点建造精度监控的图纸。图中应该包括各个关键节点的位置、结合形式、许可公差值等。在进行实际监测的过程中,以理论线检验法及样板检验法进行检验。通常以中心线对齐的节点均采用样板法进行检验,而已理论线对齐的节点则采用理论线检验法。

3)在检验结束后,要对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如果检验过程中发现节点的理论线或者中心线的偏差值超过允许偏差值,则需要及时根据图纸对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在完成船舶建造现场的检验工作后,应结合相关要求以及检验的具体结果,对造船厂进行一定的惩罚。如果其中不合格的项目较多,应要求造船厂立即停工并进行全面的整改,如果其中只要较少项目不合格,且对船舶整体结构的影响不大,可以要求造船厂及时整改并继续施工。同时,要求验船师扩大对现场项目的检验范围,以保证船舶的整体建造质量。

3.1船舶建造工作结束后的跟踪检查

在船舶建造工作结束后,船舶质量检验机构应该对完工的船舶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及时获取船舶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以做好各种缺陷的处理工作。船舶检验机构在发现缺陷后,应要求造船厂进行及时整改,并在整改之后进行二次检查,以保证船舶整体质量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1被忽视的船舶室内空气污染

由于人体嗅觉的自适应性,即所谓“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效应,常常导致人们无法根据嗅觉正确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此外,在人们嗅阈值外的低浓度污染物,其累积毒性也不可小觑,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员在多种低浓度有害气体并存的环境中,即使没有任何一种有害气体超标,多种有害物质的协同作用仍然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如:甲醛和苯是两种常见的气体污染物。当它们同时存在时,对人的毒性比单一组分高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即使两个都不超标,也比单一污染物超倍还要髙。船舶室内空气污染指在船舶营运状态下,受外部环境、通风条件限制、机器设备运行、人员使用维护、卫生管理等多方面影响造成的船舶舱室内呼吸空气的污染。船舶由于本身空间有限,室内空气流动性总体性较差,加之船舶污染物聚集度高,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大,船舶室内空气污染长期未得到重视。

4.2改善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

影响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通风不足、空调系统污染排在第一位,占57%。因此,提高船舶空调装置的供风质量,是改善船舶舱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途径。一要选用髙科技空气净化的过滤设备。常用的空气过滤方法有过滤网过滤、静电吸附和电气集尘等技术。还可以利用活性炭能够去除空气中的异味,清除细菌。二要加强风管系统的维护和清洗。引人风管清洗专用设备,定期对风管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洗。三要使用空气净化器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检测结果显示,使用空气净化器后,颗粒物净化效果达到84%,细菌杀灭率达到83%。

4.3加强船舶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在船舶操作程序中引入空气综合管理计划,空气污染指数等。从机器设备维护、环境卫生、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如各种人为污染源的控制,油漆频率过高的问题,机舱油气浓度过髙的问题等。加强卫生检查,组织人员定期检査海员各住室的卫生情况。

4.4加大船舶空气质量监测力度。

建立健全船舶室内各舱室空气质量监测点,完善监测网络和信息显示。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会产生不同船舶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潜在风险进行重点监测,如载运易挥发化学品的船舶,重点监测挥发性气体浓度船舶载运煤、精选矿物等易产生空气颗粒物质的货物时,重点监测颗粒物质的浓度。

质量是根本没有质量的生产是无效率的生产毫无例外船舶质量也是船舶制造的重中之重。船舶质量管理得好,就能使船舶制造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船舶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当前船舶制造的质量管理特点所决定,所以船舶质量管理需要一个整体上的合理规划,以及在质量管理制度上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行。

我心中的质量篇三

;

摘要:通过讨论控制论与教学运行体系运行的共同特点,全面分析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初步确定了各环节的主要评价标准。由此将控制论应用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因“课”评教,进一步促进教师因“课”施教,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质量评估;教学规范;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郭晓静(1980-),女,山西平遥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罗云林(1956-),男,四川广元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教授。(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民航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院级优质课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研究”(项目编号:xj2012036)、“控制理论与工程课程改革及在cdio项目工程化中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z2012004)的研究成果。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和媒体热议的热门话题。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提到高等教育质量。高等学校之间,特别是同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竞争的重心也从硬件资源竞争转变为教学质量的竞争。学院作为负责高等学校教学的主体单位,承担着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反馈等重要职能,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由学院主导,建立和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尤其是构建合理准确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已有的课程评价体系

中国民航大学课程建设实施全程激励机制,按照建设水平分为准入课程、达标课程、院级优质课程、校级示范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层层递进的五个等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省部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力度。

以院级优质课程为例,其建设期要求不超过两年,从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选出,并由学院负责建设、考核、评估的课程。建设优质课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使课程体系更合理,课程内容更先进,课程特色更鲜明,教学方法更有效,教学条件更完善,教学管理更规范,涌现出一批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全面提高中国民航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民航大学优质课程的评选从200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三年。截至目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共计建设院级优质课18门,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8门、专业课10门。

对于院级优质课程的评估,多数学院参照或照搬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指标权重与对应指标所评等级计算课程所得分值,进而对课程进行评估。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将旧有的评价体系加以完善,使评价指标权重与课程性质相匹配,做到因“课”评教,必将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与控制理论

1.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思维互相影响和碰撞的过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区别于其他层次教学过程的不同之处是教师的教不仅是单纯的“一言堂”和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学生的学也不仅是“依葫芦画瓢”,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评价教学质量的优劣需要综合考虑老师、学生、管理、硬件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学质量的平稳提高是大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老师、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的进步。

2.控制理论特点

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学科领域,并扩展到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又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工程领域内,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参预的条件下被控对象对应的某个被控量按照既定的规律运行。

评价控制系统优劣的三个要素通常是指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稳定性,也就是指当系统受到扰动作用时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身调节快速回到平衡状态的特性。稳定的控制系统才能有效地实施系统控制,实现期望的控制功能。

3.教学过程与控制理论的联系

教学过程是教学运行的必要环节,从特点上看,教学过程与控制过程有相似之处;从理论上讲,教学过程的控制也属于控制系统的范畴。

控制理论中的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效果较好,原因在于系统自身可以通过理想输入与实际输出的偏差控制系统运行,最终达到期望值与实际值的一致。以这种思路来看教学过程,其结构也可以近似简化为如图1所示。

图1中所示的三个环节分别是:1代表教学硬软件,2代表教学对象和课堂,3代表教学质量的反馈。

可以看出,如果将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输入,将其与实际效果的反馈进行比较,两者的偏差将会驱动师资、教材、实验室等教学软硬件的建设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必将驱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实际效果与理想效果接近一致。所谓优质课程,其优质在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期望值与实际值接近一致,那么必然地,它在教学过程三个环节的建设方面也应有不错的成绩。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可以分别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加以分析。

毋庸置疑,教学过程控制与一般系统的控制有相似之处,但比起一般控制系统的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控制的研究对象要更复杂。而且对研究对象来说,其影响因素远不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图描述清楚。所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动力,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科学性、规范性很强的系统,应包含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专业素养评价等。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时应采取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要体现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和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应使教学质量管理满足教学主体的运行机制和动力机制双重效能。

鉴于此,上述的教学过程简化结构仅提供了评价指标所涉及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各环节的评价标准仍需要逐步细化。

三、各环节评价标准细化

首先,教学硬、软件建设是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第一要素。硬件主要包括教学环境、教师队伍、资金投入;软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成果。

开展课程建设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以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本”、加强能力培养的观念。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鼓励课程建设中的创新思路,形成特色。同时,在硬件建设时处理好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服从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在软件建设时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水平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一方面,体现在任课教师个人素质上,包括思维品质、业务素养、教学技能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任课教师的基本指标。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发挥程度方面。通过改善设备、建设课程组、提高教学研究氛围等措施使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群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方法及艺术。

其次,教学对象与课堂主要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收获。教学的质量、管理的效能最终都集中表现在学生培养质量上。学生素质及学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相应地,这一环节对应的质量评价机制要有宽度和广度,使监控体系充分体现效果。一方面,组织校级重点课程、院级优质课程任课教师参加评比,实行综合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考评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关注教师“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评价教师的标准不仅仅关注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课能力,也应该看其能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能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再次,教学质量的反馈大体来自三个群体,分别是教师、学生和专家(市场)第三方。

教师的反馈可以通过教师自评课程来完成,这样便能看出教师是否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是否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付出的劳动是否与获得的奖励挂钩。把奖励与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估挂钩可以成为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激发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必要手段。对“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的教师要给予物质、精神的奖励,激发教师更大的热情,同时也使其他教师受到教育和鞭策。

学生的反馈可以通过学生评教来获得。课程评估时,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协作、思考等行为表现的方式方法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获得学生的认可,树立“以学评教”的思想。

专家(市场)第三方的反馈则可以来自两个途径。一方面,校内专家仍用随堂听课来评价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课堂评价适度延伸到课外,改变以往专家评委随堂听课、一节课定优劣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专题形式,由不同教师设计完成同一教学内容,由专家和学生课外进行评分。这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充分强调了课程的过程评价,也给听课者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更可以加强教师与专家、学生等听众群体之间的充分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课程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学过程评价标准具有相对的统一性,但不同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导致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应随课程性质而调整,教师因“课”施教,学生和专家也需因“课”评教。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课程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主,理论性较强,但同时也考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课方面对创新性要求较低。因此在设定权重时根据课程需要,对于纯理论课程侧重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纯实践课程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对于理论含实践课程,课堂教学与动手能力同等重要。

综上所述,将控制论应用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同时兼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教学管理和评价的重要思路。长远来看,中国民航大学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学院只有不断适应并自觉服务于社会需求,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才能切实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寓教于学,以学促教。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质量篇四

;

摘   要:随着体验经济的深入发展,质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质量概念,而是包含了生产、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的服务质量。服务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给消费者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全面质量管理与服务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将给企业带来机遇与突破口,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服务设计

一、全面质量管理与pdca循环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随后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阐述,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单纯对产品质量的管理转为对产品、工程、工作质量的全面管理;从专职质量检验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转为全体职工参与的管理;从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转为对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的管理。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主要是 “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阶段的循环方式。首先在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其次在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然后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最后是处理阶段:总結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二、全面质量管理与服务设计的联系

1.用户体验为先。在传统思维中,质量往往指的是产品质量,能够以固定的标准量化和考核。而随着体验经济的深入发展,质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概念,而是包含了生产、销售、售后等多个环节或者品项的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要义是质量,也是为了保障用户利益的最大化。服务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以用户为中心,不仅是提供给消费者满意产品更是提供给消费者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获得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增加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2.触点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在把企业内部生产细化成若干个接触环节的基础上,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程序、职责要求、操作标准等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接触点的质量问题得到保证,生产环节进而全面质量管理就有了可靠保障。服务体验也发生在不同触点上,由顾客、员工、管理层、设计师等多种角色一起分析整合触点中得到顾客最迫切需要改变的痛点,并针对各痛点,提出符合顾客利益和商业利益的设计方案。

3.过程性。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把控。服务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链条”,客户体验的过程可能在医院、零售商店或是街道上,所有涉及的人和物都为落实一项成功的服务传递着关键的作用。服务设计更是一个过程,向终端用户提供着巨大的价值。

三、全面质量管理指导下的服务设计流程

1.设计计划阶段。设计计划阶段包括明确设计目标、分析服务现状、发现现有问题、找出主要原因。充分的调研能减少企业的各种风险,同时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帮助设计创意的实现。例如餐厅的服务设计,就应该对餐厅进行阶段性的参与式观察,以顾客的身份在各时期体验用餐,对顾客、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言语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可以快速了解整个服务流程,绘制出顾客体验的流程图。基于前期观察、访谈和问卷的结果对触点进行初步的筛选,得到了更为重要的触点。结合顾客用餐的需求和商家利益两个方面的权衡,得到主要原因如:排队时间长,推餐具时的压迫感,位置少又挤,饭菜的分量少以及菜式变化不大等。

2.设计执行阶段。执行阶段应该包括提出设计方案,并执行和实施。设计方案的提出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可能要进行大量的方案讨论,因为一套方案往往是不可行的,被推翻后又要回到起点。在这个阶段,要注意的是服务设计的目标是提供给顾客一种易用、令人满意、高效和有效的服务,设计方案的标准是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符合商家的利益,而不应过多追求设计方案的创意。设计方案的执行也需要设计师、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通力合作,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客观的指导。

3.设计检查阶段。设计检查阶段是对上一个阶段的总结和反馈,在检查阶段基于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是否符合设计目标的要求、能否有更有效的设计方案以及改进形式等问题进行检测。测评和检测是对设计目标的反馈,可以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保证设计质量。设计检查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使得对设计的方向以及细节都有很好的导向,并且一发生偏差就给予及时的纠正。

4.设计处理阶段。设计处理阶段是上一阶段的跟进,是对实施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设计方案投入实施和测评以后并没有结束,后期还需要长期跟进设计对象的反馈,以验证服务设计的效果。在全面质量管理指导下的服务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再次发现漏洞、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质量篇五

;

【摘 要】 中药谱效学系研究中药指纹图谱与其质量疗效内在关系的一门学科,与以往方法相比,其在中药质量评价领域有极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有关中药谱效学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谱效学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为发展更全面的中药质量评价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谱效学;指纹图谱;质量评价

随着传统医药在世界医药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医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药的质量评价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部分,其作为保证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在中药研究、生产以及临床应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多数中药的组成成分体系复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发挥药效,故无法仅凭单一或几个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测对中药进行质量评价。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中药质量评价手段成为了当前中药研究现代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经过国内学者的不断探索,中药谱效学逐渐展现出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优势,为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评价标准提供了具有规律性的科学依据。

1 中药质量评价的传统思路和中药谱效学的提出

从中国药典(2015版)可以看出,中药的质量评价可分为两个层次,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优劣评估[1]。确认药材为正品后,则进行对药材质量优劣的评估,包括检查、含量测定和浸出物等项目,从而评价中药及中药产品的纯度、有效成分以及品质优良度[2]。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评价基本是参照国外植物药的质量评价方法,然而中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相当一部分中药材不适用于这样的质量评价体系,如五灵脂、水半夏、败酱草等,使得药品质量无法从宏观上立体地评价,也就无法满足临床要求。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质量评价模式,在国内外接受了较为广泛认可,为解决现有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3]。李戎等[4]在中药指纹图谱的基础上,以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为依据,最早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中药谱效学”这一概念,通过数学方法将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学建立联系,对谱效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全面、立体地评价中药质量[5-6]。

2 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模式

经过数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中药谱效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研究模式,包括建立药效评价模型、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和建立谱-效模型等。

21 药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对中药谱效学的研究,需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合适、恰当、公认的药效评价模型,获得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药效学数据,从而与中药指纹图谱相关联进行研究。一般采用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的方法获取药效学原始数据。

在体实验以保持机体的完整性为特点,使用正常或人工复制成的病理模型动物,同时保持机体与外界的有机联系,可获得较为系统的药效学结论[7]。离体实验则采用离体脏器,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在器官、组织、细胞和亚细胞的水平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药理研究。建立药效评价模型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因素以及具体实验条件等决定,选择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敏感性较高的观测指标[8],得到最可靠的药效学数据。

22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是中药谱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药指纹图谱指某中药材或中药复方制剂中共同含有的一种或数种化学成分的光谱或色谱图[9]。优化样品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指纹峰进行成分分析,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确定指纹峰作为谱效关系研究的基础,是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步骤。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有多种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色谱法和光谱法。光谱法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色谱法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和毛细管电泳法(ce),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hplc[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在定性指纹峰鉴定中也有着较多的应用[11]。针对化学组成复杂的中药,可采用多维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获取化学特征图谱信息[12],从而更加全面地辨析中药多维谱效关系。

23 谱-效模型的建立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药效学数据,需要采用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将指纹峰与药效数据相联系,通过数学方法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处理,建立谱-效模型,从而确定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群,更为客观合理地阐述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13-14]。

预测各成分与药效间关联度,一般采用灰关联度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双变量相关分析等方法,判断药效指标与色谱峰的关联性,预测有效成分[15-16];阐明各成分对药效贡献率,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17];主成分分析法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能简化数据结构,便于寻找主要活性成分[18]。在谱效关系的研究中,利用不同的方法以适应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和变量多而复杂的特点,更有利于数据拟合。

3 中药谱效学的应用范围

谱-效关系能较为全面地反应中药质量,利用中药谱效学的数据结果可以客观评价中药材、中药复方和中药制剂的质量。具体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31 有效成分的确定 利用中药谱效学研究某种中药材或某复方中不同成分对药效的贡献度,寻找指纹图谱中药效相关、无关和负相关组分,可明确发挥药理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孟庆刚等[19]通过干酵母造大鼠发热模型,给予黄芩提取物,测得药效学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黄芩hplc指纹图谱不同分峰的峰面积和解热药效数据相关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hplc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确定黄芩苷与解热作用有最大的关联度。潘学强等[20]利用大鼠模型,获取不同种吴茱萸汤的吸收样品,以hplc法测定样品和吴茱萸汤中成分含量并进行对比。同时建立小鼠偏头痛模型并测定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将药效指标与hplc结果相关联进行分析,发现吸收成分中的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人参皂苷和吴茱萸碱等可能是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成分。

32 有效部位的筛选 同种中药或方剂有多种提取部位选择,寻找药效最佳的有效部位,可利用中药谱效学筛选。耿媛媛等[21]使用番泻叶造小鼠急性腹泻模型,给予不同提取部位的二神丸提取物,同时建立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止泻药效的贡献大小,表明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与其止泻药效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李喜凤等[22]采用小鼠耳肿胀试验研究禹州漏芦五个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初步筛选后建立抗炎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峰面积和抗炎药效相关联进行建模,用后退法进行多元线性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禹州漏芦三氯甲烷部位的抗炎作用最显著,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α-三联噻吩。

33 药用来源的选择 同一种中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可通过谱效关系的研究确定药材的最佳药用部位。赵玉珑[23]将通过uplc得到的不同来源的三七提取物的化学指纹图谱,与其抗凝血的药效相结合,确定其抗凝血的主要成分,同时对从根和叶中分离的不同皂苷成分抗凝血活性进行量效关系分析,阐明了三七不同部位的抗凝血活性,结论表明三七的花和叶抗凝血活性强于根。

34 炮制方法的对比 中药炮制后的临床应用疗效发生改变,说明炮制改变了中药某些成分,这种改变可能是量变或质变[24],故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引起药效变化的相关性。中药谱效学可通过指纹图谱的对比,与药效结合,直观反映这种相关性[25],弥补化学指纹图谱控制中药炮制质量时与药效脱节的缺陷,是研究的有效方法。

郭延生等[26]用hplc法建立当归炮制品酒当归、油当归、土当归和当归的指纹图谱,鉴定出11个共有峰,采用fenton法[27]产生羟自由基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氧自由基模型,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不同的炮制品中化学成分与清除自由基之间的关系,得出z-丁烯基酞内酯、阿魏酸等以及某峰代表的未知化合物是当归炮制品清除自由基的药效物质基础的结论。朱诗塔等[28]用hplc法建立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确定特征峰,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联合谱效数据,初步确定不同方法炮制后的掌叶大黄所含成分与其止血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

谱效学同样可运用于民族药的质量评价中。与中药相比,民族药的药效成分尚不明确,评价标准相对模糊,采用谱效学的研究方法,能在药效方面为民族药的质量评价奠定更有利的基础。例如藏药波棱瓜子具有清热的功效,其抗免疫性肝损伤的物质基础通过谱效学得到了进一步完整的分析[29],为民族药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4 思考与展望

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模式以药物的治疗效果作为前提,将已建立的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成分与疗效相关的研究,得到生物活性与化学成分相关的指纹图谱,更全面地反映了中药质量,弥补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与中药质量分析的传统模式相比,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直接在质量评价体系中引入生物活性分析,使评价方式同时具备化学与生物学的特点,使分析同时具备整体性和个体性。中药谱效学将色谱分离与活性分析相结合,从而实现“峰”与“效”的对应。同时,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研究中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可以利用其独立进行质量评价,也可以与化学信息整合后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成分”-“峰”-“效”的对应表现形式,直观体现化学物质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实现中药质量的评价。

但由于中药谱效学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诸多研究不完善之处,如大多数研究中只采取一种指纹图谱的获取方式,缺乏立体的成分展现方式;药效学数据的表达方式大多采用西医理论,缺乏和中医理论的结合,无法完整呈现中药治疗的特点;数据处理方法多样,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处理系统等。中药谱效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发展和完善,如应用多种液质联用等更先进的分析技术,获得更准确的指纹图谱;尽可能选用整体动物进行试验,同时选择更为客观、更有针对性的药效学指标;在建立方程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可多次建模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得到最优的谱效关系方程,使用更为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等。

中药谱效学在中药质量分析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中药的研究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完善,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

参考文献

(编辑:陶希睿)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质量篇六

大家都知道在公司里有这样一组矛盾:严抓过品质时,生产效率马上下滑;狠抓生产效率,但品质又出问题!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把对于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这里浅谈一下,或许对有些朋友有些帮助。对于品质管理我把它总结为三句话:培养三种意识,紧跟过程控制 ,再加二个“三不”武器!

做为品质培训,讲得最多得就是什么叫做品质,怎样做好品质,往往你在台上讲得口干舌头软,台下受训者想睡觉。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好是好,就是对我们不实用!作为培训者听了,半条小命又气没了。

我也曾在企业培训 过什么是质量,其实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良心+责任心,这样受训者又好记,也容易理解。有时员工自己也会问,我拿了公司的钱,又没干好活,是不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没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损失,良心更过不去,生产和品检人员也同样会反问。大家有了这个意识,再适当往下引导,这个质量原因也不是很难控制,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就不会出这个质量事故了。因为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们会主动问你,以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品质呢?此时孺子可教也,可以培养员工品质的三种意识了!

一是自检意识。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质量控制的密决是:让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产品。要求员工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自我进行检验,只有自己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车间,在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标识并把它分开放置。

二是互检意识。对于上道工序或是别的车间转序来的产品,员工及品检员必须要检验,认为是合格品,才可以进行生产,对查到上工序或别的车间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反馈。坚决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三是专检意识。做了自检和互检的动作后,生产主管就可以对专职检验员灌输了:员工一边要生产,一边都在做自检和专检的'工作,做为专职的检验员---品检员,就更应该有强烈的质量控制意识。品检员与生产人员要更好沟通;虚心接受生产管理人员中好的经验与方法。

对于品质的控制,我认为只有紧跟了过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质;因此在向友人传授中,我让他一定要紧跟过程控制。

一是首检控制。在产品上线前,必须要求班组长、品检人员和员工,对在要投入生产的物料,都要仔细核实;要使用的工装配备,要确认性能是否稳定完好。然后小批量生产三只产品,确认产品是否合格。合格后再上线生产,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二是巡检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品检要对产品进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关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如:生手员工、关键设备、关键岗位等。

三是终检控制。在收线/完工时,对于最后的产品,要重点控制,往往此时员工的心态都比较急躁。本人曾碰过一件事情,现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员工有快下班时,还缺一只产品装箱,他就找一只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没经过检验人员就直接装箱。被班组长立马纠出,此只产品有严重质量缺陷。何况产品收线/完工时,还有一部分产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严加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实现品质管理的“长治久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随身携带二个“三不”:“三不放过”和品质方面的“三不”。

1:异常及违规现象的发生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不查清不受到教育不放过;

3:不制定纠正及预防措施不放过。

1:不制造不良品;

2:不把不合格品传递给下道工序;

3:不接收来自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

培训企业全体人员质量意识 试验法。人员质量意识试验法的实施过程是这样的:管理者不定期地找一些质量缺陷不明显的不合格品,记下编号或做好标识后,混入一大堆同类产品中间,看员工能否把它们及时、如数地检查出来。那些质量意识不强、工作不细致的员工,在碰到这种事先不打招呼,且随时随地都可能举行的“考试”时,就往往很难得到高分。所以,要想经受住考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和责任心。

我心中的质量篇七

;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房屋建筑中工程质量检测内容、检测方式及应用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论述,说明在房屋施工中质量监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民用建筑大量兴建,客观形势要求对房屋建筑施工必须更加规范管理,严格质量监理.随着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颁布实施,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践,就建设施工中有关保证工程质量做好监理工作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监理措施。

监理工作是一项多元化的系统工程,它必须对所承担的项目有系统的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掌握全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工程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地貌、土地购置、气象条件、道路、管网线路、标高、工程地质等均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积极提出审查意见。质保体系是直接影响施工期间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核查施工单位自身的质保体系。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的预控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是监理人员辅助施工单位管理层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工程质量检测可分为基本试验、施工试验和竣工工程有关安全、使用功能抽样检测3个部分。基本试验具有法定性,其质量指标、检测方法都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其方法、程序、设备仪器以及人员素质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试验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方法的程序及要求,要有复演性,其数据要有可比性。施工试验是施工单位内部质量控制手段,判定质量时要注意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和第三方见证,保证其统一性和公正性。竣工抽样试验是确认施工检测的程序、方法、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完善提供数据。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试验检测内容可以实行不同的监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见证取样,平行检验,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委托第三方检测。

见证取样。涉及结构安全时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建设部[2002]211号文“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的通知”对其检测范围、数量、程序都做了具体规定。文件规定: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以及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等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

监理机构中的见证人员应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并取得见证取样证件的专业人员担任,并通知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监督机构等。见证人应在试件或包装上做好标识、封志、标明工程名称、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数量及见证人签名。见证及取样人员应对见证取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见证人员应作见证记录,并归人施工技术档案。检测单位应按委托单,检查试样上的标识和封套,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检测。检测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检测报告应科学、真实、准确。检测报告除按正常报告签章外,还应加盖见证取样检测的专用章。

监理机构中的见证人员在抽样时应注意:

七同原则。对进场材料的抽检,每一检验批必须是同品种、同规格编号、同生产厂家或产地、同时间生产或同时间人场;对现场留置的各类试件试块每一检验批必须是同品种、同规格编号、同生产厂家或产地、同时间生产或同时间人场、同施工部位、同操作人员、同施工要求。其中如有任一项不同则应作为另一检验批。物单相符。对进场材料,要检查资料上所标明的批号、规格、型号、厂家与商标、生产日期等是否相符。取样要有代表性。抽样要按有关标准规定的办法和批量取样。桩见证取样监理过程中还要及时跟踪了解实验检测结果,并与施工单位质量控制试块的评定结果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平行检验。“平行检验指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其目的是用以复核施工检验的准确性。根据房建项目特点,平行检验项目主要是测量放线、复核几何尺寸等类的检验。检验可使用监理自有设备,也可使用施工单位的设备由监理独立进行,但必须对平行检验使用的设备予以正常状态的确认。平行检验一般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进行。若时间紧时,也可采用与施工单位同步检验的方式。根据现阶段建设监理的要求,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采用100%平行检验,应与施工单位自检一一对应,对装饰工程等可采用按规范要求的比例进行平行检验。监理平行检验应做好记录,记录表格可参照施工自检表格另行制订单独记录,也可利用施工单位一式两份检验批自检申报表中的一份进行对比检验记录。

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平行检验的频率是有限的,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监理工程师一般应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平行检验和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或同步检验应配套进行。根据项目情况,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或同步检验可全过程进行,也可部分进行。对房建工程使用功能性的检测如灌水实验、水压实验、汽密性实验、防雷接地、环保检测、智能化测试、电气测试等应采用旁站监督监理。上述测试采用旁站监督监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便于同施工等多方分析共同解决问题。对施工检验进行旁站监督,记录应采用施工检验记录表,由施工方质检员记录,监理旁站审核现场签字作为有效记录。

委托第三方检测。当需要由第三方检测时,监理工程师应对第三方检测的质保体系包括检测单位的资质、检测人员的资格、检测设备的检定状况等进行审查,同时对其检测方案进行审批。在检测过程中应重点监督检测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检测规程要求,对检测报告应及时跟进搜集,以便及时了解情况果断处理。

监理的本职工作项目。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审核施工单位的技术档案和竣工报告;在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报告上签署监理意见;在竣工验收大会上,汇报监理工作;接受上级质检部门和省市监理协会、本监理公司领导对监理档案资料的审查;花各有关单位共同签署的竣工验收书上签字。

监理协助建设单位的工作项目。制订验收方案计划安排;协助建设单位通知质监部门来工地验收,协助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协助建设单位阅读或审阅有关工程档案资料;协助建设单位组织现场工程质量审查;起草竣工验收意见,协助起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协助建设单位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报送有关验收文件。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我心中的质量篇八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数据”成为各行各业包括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而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也使得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必然。数据和数据分析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数据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做了简单的分析总结。

西方高等教育经历了近800年的努力,在规模与质量上有了较为成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中国高等教育也同样按照规模与质量交替螺旋上升的轨迹往前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突破了规模大关后,也在积极探寻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

1.显性状态存在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使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必然。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开始着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至2011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用户手册》,填报表格和数据项内涵,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正式在全国展开,包括新建本科院校。

其中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其按照教育教学工作内在的基本规律,以数据集的方式,具有逻辑性地、系统地反映了高等学校教学运行基本状态。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集在数据层次上包括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宏观数据,涉及师生信息、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图书资料、科研设备等内部微观数据,涵盖了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师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七大方面70张表格数据。

2.隐形状态存在的“教育教学间接数据”

高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得教师和管理人员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改进工作中,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弹性、可调适性等管理手段以及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开始被人们重视,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注重适度、协调、整合、协作、激励、个性、内在等,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咨询、座谈、访问、调查、活动以及工作累积等掌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不过这类信息要经过统计、分类、甄别、总结等二次加工才能形成数据。

3.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大数据”

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同样要从“大数据”的角度,用“大数据”思维和工具方式来审视和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人们对“大数据”的一般认识是海量数据,这一认识是具有局限性的。尤其在高校,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无论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间接性数据,都不是海量级。

因此,我们要调整和充实的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方法论问题,即要充分认识“大数据”是一种在质量管理中问题关联性分析的方法。

在高校,我们关注的不是数据量级的“大”,而是数据的全面,要关注教育教学管理中空间维度的多角度、多层次,关注时间维度的持续性,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实现对质量问题的聚焦。

2011年,教高〔2011〕9 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状态数据在政府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社会监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该文件规定的出台,不仅表明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可信赖的“官方身份”,又明确了它的功能,展示了良好的开放性——采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有利于国家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常态监控,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有利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完善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

在高校,无论是显性数据还是隐性数据,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创造了可量化的维度。层次和角度的多样和全面,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尽可能地被关注、采集、统计和分析,包括我们以前或现在认为的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搭不上边的事务的关注统计。数据的丰富,使得与“质量”相关的事务变得更加多样、清晰成为一种可能。

一是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质量建设的针对性。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数据尤其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因其采集的原因、来源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依据,所以其数据集一方面“可提供不同时期各种数据的查询服务,为学校形成各种文件和决定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以客观、直观的数据来保证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这一数据集约有100个数据项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相关,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高校能够对自身的办学水平、条件,师资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过参照评估指标的各项内涵,高校可以较为清晰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改进监控效果。

二是有助于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教学数据采集工作已辐射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育教学保障等方面。基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工作,学校情况、学科专业情况、师生信息、开课情况等各环节紧密相扣,每个数据单项都有定性和定量的采集标准,同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之外的数据(沟通、协调、咨询、交流、维修等数据),也弥补了描述性数据的不足,这使得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得以充分体现。

4.数据使高校内部有效形成组织间协同共进的局面,有助于改进质量观

高校在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后,与理念、定位相一致的统一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指导着各级组织、各项活动和各类评价的进行,高校将上述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经过采集和储备,简化为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数据,通过开发分析,将数据转化成为管理监控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设计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培养效果质量等各环节教育教学质量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各组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与反馈,在质量目标一致指向的前提下,经过沟通与协作,不断修整和改进,有效形成协同共进的局面。同时,改进质量观,使全组织、全员由局部质量观走向整体质量观,用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审视教育教学质量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