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政府报告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

ID:1659875

时间:2023-08-08 08:57:25

上传者:曹czj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任期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职时期,是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面推进新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启动“”规划的重要时期。20xx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团结实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各项指标和市十二届人大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xx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6%,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2926.72亿元,增长1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0207元(折合6276美元),增长18.2%;农业总产值163.77亿元,增长4%;工业总产值7070.80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20%;税收总额440亿元,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1.43亿元,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95亿元,增长19.8%。东南部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西北部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德区成为全国首个县域gdp突破千亿元的县(区)。

二、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园区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工业结构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20xx年的57.7∶42.3调整为20xx年的48∶52;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和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陶瓷、纺织和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以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三届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76个,签约金额560多亿元;现代营销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不断涌现,会展经济发展迅速。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清洁、安全、节能生产得到推广,万元gdp能耗下降4.5%。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20xx年以来,民营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32.00亿元,增长3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实现突破,一批企业注册成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20xx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增长14.66%;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增长22.44%。引进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英威达氨纶纤维、本田变速箱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70个项目,49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66个项目。20xx年,全市进出口总值309.8亿美元,增长20.4%;其中出口总值211.4亿美元,增长23.7%。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了一批省级研究院、国家级质检基地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全市现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6个,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59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0个,院士工作室6个,博士后工作站19家。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6%。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和被确定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中国名牌产品5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1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57个。一批区域品牌落户我市。美的、格兰仕、新中源成为广东省重点扶持争创世界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

三、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初现

规划龙头作用得到加强。坚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编制并实施我市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各项规划,确定走组团式现代化大城市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各项规划管理制度,统一规划管理标准,初步形成层次分明、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组团城市及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把握承办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和第十二届省运会的机遇,全面启动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和雏形的“十大工程项目”建设。组团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中心组团新城区启动区建设初具规模。以“一环”为重点的21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包括“一环”在内的15项工程全面建成通车;“禅桂新”10项路网工程如期完成;高速公路、港口航道建设进展顺利。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广佛交通路网逐步对接。承办亚艺节和省运会的重点场馆先后投入使用。电源电网建设不断加强,液化天然气(lng)工程进入商业运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扎实进行,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综合指数达74.8%。经营城市机制基本形成,一批城市可经营项目推向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内河涌和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爱卫会复查。全市共创建国家卫生镇15个、省卫生镇4个、省卫生村37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镇、园、村)35个。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管理架构初步建立,城市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整治取得较好成效。

四、文化名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制订并实施《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全市群众文化四级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举办琼花粤剧艺术节、武术文化节、中国陶艺文化节、中国厨师节等系列活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广东醒狮等6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签署《佛山宣言》,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第五届省残运会。竞技体育水平跃上新台阶,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市荣获“武术之城”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新机制。全市城乡全面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我市成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试点市。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20xx年全市共引进在职人才1378名,接收毕业生18267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222名。目前,全市人才总数达59万人。卫生、人口与计生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采供血安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食品、药品、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得到加强。积极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9.08%。,自然增长率4.28%。

五、和谐社会建设稳步进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市第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颁布并实施农村工作“五十条”及首批九个配套文件,以农村“三化”解决“三农”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优化整合路桥收费站、公交、邮政、电信、旅游、传媒和教育等公共资源,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向“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同城发展”的方向迈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培训就业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20xx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3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35万人,就业率为58%;全市累计促成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3.6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全面实行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到20xx年10月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26.73万人、105.78万人、109.41万人、147.76万人。建立健全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低保、五保、住房、法律援助、临时救济、自然灾害救济等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初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社会大局基本稳定。建立“五网络一中心”社会安全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积极推进科技强警工作,开展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成功抗击“非典”、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战胜百年一遇特大洪涝、台风灾害袭击。做好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社会各种矛盾。建立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大力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07元,增长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8.79亿元,增长13.6%。

六、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政府理政能力不断增强

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坚持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20xx年至今,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10件,政协委员提案765件,办复率100%。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建设,完成“四五”普法工作。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出台《佛山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排头兵实践活动,政府理政能力得到提升。实行简政放权,先后向各区下放322项行政管理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各种审批事项1400项。市与五区统一规范的行政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完成市、区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推进镇(街)、村(居)调整撤并,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设立行政投诉中心,强化行政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建立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决策前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提出并认真履行四项廉政承诺。建设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完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廉政监督检查机制。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与此同时,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粮食储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广播电视、人防、气象、档案、方志、物价、统计、扶贫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职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务实进取、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中央、省驻佛山单位,向驻佛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佛山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几年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力量不足,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发展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体制机制障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还有不少困难;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亟需解决,劳资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仍需化解,和谐佛山建设任重道远,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主要工作体会

——必须坚持产业发展不动摇,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我市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决定了必须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坚持了区、镇是经济发展主战场不动摇。同时,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政务和营商环境,打造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势,充分调动各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五虎争先,虎虎生威”新局面,我们还加强专业镇、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双轮驱动”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产业是佛山的命脉,产业兴则佛山兴,产业强则佛山强。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地位,一切政策和措施的制订都必先有利于产业发展,任何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应该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把佛山建设得更强更大。

——必须坚持走组团式城市发展道路,加快建设有现代化城市建筑标志,包容佛山产业特征,具有岭南水乡特点,体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城市。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先进理念,走组团式城市发展道路,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新格局,是我们促进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互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必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2+5”城市组团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排,属地实施、属地管理、属地受益”的原则和“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同城发展”的目标,加快组团式城市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密切我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促进经济向组团式城市方式集聚和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经营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可经营性项目资本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要注重城市文物遗迹保护和修缮,促进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气息相交融。要强化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把佛山建成产业重点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功能完善、组团联系紧密、生态环境良好、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必须坚持区、镇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不断壮大县域、镇级经济。在发展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中,区、镇(街)是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区、镇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干部锻炼成长的大平台。市政府及各部门要把精力集中在抓好全市重大规划的编制、重要政策的制订、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安排以及调研、策划、协调和监督管理上,把可以下放的权责尽量下放到基层,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必须坚持城乡一元发展方向,统筹城乡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要逐步实现从城乡二元格局向城乡一元结构的跨越,关键是: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建立健全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在行政决策、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推动发展等工作中始终坚持城乡一元发展原则;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外源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外汇农业发展;要积极发挥第二、三产业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环境和服务,促进城乡加速融合,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佛山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群众文化、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低保”、“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心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外来工合法权益维护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医疗、住房、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权益。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新闻媒体的桥梁作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纽带作用和城乡基层组织的基础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及20xx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实现“”规划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期。从国际方面看,世界经济形势相对稳定,新一轮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调整转移进程加快,为我市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机遇。从国内方面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刚刚结束,市场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势必有利于推动我市经济的科学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从我市实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对城市综合实力的支撑力、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精神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凝聚力、城市对社会财富的集聚力都有大幅度提升,为我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保障。我们应在新的起点上,认清形势,紧盯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与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凝聚和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推进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建设,全面增强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佛山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一万美元以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3%。县域镇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组团式大城市经济显现。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创新型城市逐渐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城市框架更趋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城乡一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佛山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稳定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后五年,要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发展、错位发展。支持禅城区加快老城区、旧物业和城中村改造,实施“优二进三”战略;支持南海区重返全国百强县(区)三甲之列;支持顺德区继续率先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支持高明区打造“山林水都”,实现和谐跨越;支持三水区合理利用空间发展优质产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富裕和谐佛山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及市第十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万元gdp能耗下降4.3%,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5.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5.9%。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强市

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第一个“三”是指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三大产业的比重进行合理调配,促进第一产业精细发展、第二产业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三大产业关系进一步协调。第二个“三”是指促进支柱行业均衡发展。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每个产业重点扶持三个或以上的支柱行业,将其作为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行业,使其带领和推动佛山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第三个“三”是指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在第一、二产业的每个支柱行业中重点扶持三家或以上的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规模龙头企业,鼓励其继续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在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中重点扶持三家或以上的服务范围广、带动能力强、从业人员多或专业水平高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其在提供优质和广泛的服务、促进生产发展、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建立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协调机制,制定并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扶持政策,提升政府超前引领服务水平,在规划指导、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信用担保、财政扶持等方面扶持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坚持把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与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的经济发展格局。

实施企业“五阶段”发展战略。包括夯实基础、创造品牌、抢注专利、制定标准、让他人为我做贴牌生产五个阶段。夯实基础就是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在技术创新、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信用担保、品牌建设、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扶持众多中小企业发展,与“三三三”发展战略形成战略互补。创造品牌就是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出台扶持、奖励措施,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做好中国世界名牌以及国家级、省级名牌的推荐、申报工作,支持技术创新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创立区域品牌。抢注专利就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完善专利激励机制,加大专利信息服务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抢注专利,建立专利数据库;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推动企业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化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制定标准就是要加快制定技术标准研制、资助、奖励和管理办法,支持建立技术标准研究测试机构和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让他人为我做贴牌生产就是要通过制定政策、科学超前引领服务,推动我市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加快体制、管理、技术和文化创新,最终创造出自己的标准,成为世界名牌,进行品牌输出,加大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推进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具体的配套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走上市发展做强做大的道路。同时,继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强集约园区建设,预留发展空间承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争取使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佛山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机构和采购中心。充分发挥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引入更多的生产企业、配套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同步发展。在大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和高级人才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政府通过搞好服务,引领我市本土企业嵌入国际供应链,成为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参与联合国采购活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健全进出口风险预警机制,增强企业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广佛经济圈、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泛珠三角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路子,把佛山建设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改造提升陶瓷、纺织、家具和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汽车配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研发平台,创建科技孵化器,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科技创新联盟,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通过政府规划引导、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企业在创新上下功夫,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产业向高级化发展。坚持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文化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科普活动,鼓励科技创新实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佛山。

加快发展以物流业、会展业、商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和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把握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机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物流、会展、金融、会计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服务业领域。充分发挥佛山产业优势,与国内、国际专业协会合作举办大型产业会展,推动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和国际化;通过品牌会展业联动举办高标准的国际化会议和论坛。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金融、旅游、中介、社区服务等为生活服务的现代综合服务业。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公用事业体制、投融资体制等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打造新的平台,把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引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

二、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提升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水平

推进城市立体规划。按照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把佛山作为一个城市整体,实行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规划,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抓紧修编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和完善各组团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中心组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各组团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强化城市信息化规划作用,建设“数字佛山”。

全面加快组团式城市建设。将加强现代城市标志性建筑、包容佛山产业特征、营造岭南水乡生态特点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与开展历史文物保护开发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人文景观和建筑精品。健全组团城市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加快“2+5”城市组团、尤其是两个百万人口城市组团建设。重点加快中心组团新城区行政、商务、金融、文化、信息、展览等功能区建设,增强中心组团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跨区组团规划建设的统筹力度,协调处理好跨区组团市政设施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布局等的衔接,促使组团城市建设早见成效。健全经营城市机制,盘活城市资源,推动更多城市可经营性、可资本化资源走向市场。

加强以广佛地铁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立健全广佛地铁建设协调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全力推进广佛地铁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尽早全面动工。抓紧编制并实施全市综合交通规划,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与“一环”相连接的各区路网建设,包括“一环”东路南延线、北延线,以及广明高速、禅西大道、兴朗大桥、中心组团新城区道路网建设,推进全市区域间城市基础设施的对接。启动新一批干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的实施,今年重点抓好与广州平南高速(南大干线)、沙湾干线、石壁大道、黄榄干线等四条道路的衔接。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推进水路交通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武广客运专线、广茂铁路扩能等铁路项目以及九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施公交发展优先政策,加快构建现代公交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公交运输效率。按照电力系统专项规划,科学布局电源电网项目,重点加强11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抓紧实施全市供水系统专项规划,有效整合城乡供水资源。加快第二饮用水源地的建设。继续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工程建设。加快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和电排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六级标准化和城市绿化建设。将城市道路和绿化纳入整体规划,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景观步行道及其他道路交通等六种交通形式,根据我市气候特点、水文土质条件,结合佛山生态水乡环境,在各级道路上选择、搭配相适宜的树种、花草,推进道路标准化和绿化建设。认真实施全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及林业生态发展规划,加快包括道路、居住小区、休闲地及林地等在内的城市绿化进程。大力推进生态示范社区、生态示范镇(村、园区)建设。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绿色佛山”目标,把佛山建成更加适合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的花园城市。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继续认真抓好创模改进工作,确保创模目标的早日实现。以“一突破两改善”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综合整治。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和重要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大对旧工业园区、旧城区、旧物业的改造提升。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落实环保工作“三个一律”。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环保责任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和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按照现代化大城市管理思路,推进城市管理向社会化、综合化、现代化、法制化转变。继续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区级城管职能。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整治力度,着力整治市容“脏、乱、差”和交通拥堵问题。加强“一环”沿线土地控制与监管,抓紧按规划实施。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城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

三、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联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工程建设,继续完善覆盖全市的流动演出网等六大文化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加快岭南水乡特色文化建设,促进粤剧、陶艺、武术、醒狮、龙舟、秋色、美食、行通济等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抓好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试点建设。重视古村镇、古街区、历史名人故居、历史事件遗址的发掘保护和综合利用,做好祖庙修缮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广电、报业、出版、网络媒体、印刷复制、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推进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若干文化龙头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探索举办大型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完善城市旅游环境。规范、活跃文化市场,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

积极培育和谐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提倡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不断丰富和提升以“创新有为、崇德守法、求真务实、开放兼容”为主要内涵的佛山人精神,培养全体市民的现代化大城市意识。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街道)、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拥军优属工作,继续做好固强补弱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包容的社会心态,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四、维护市民切身利益,构建富裕和谐佛山

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教育强市成果,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抓好佛山市大学园区建设;扶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推进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市实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基础上,今年秋季起对本市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书本费。继续完善扶贫助学机制,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和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措施,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规范用工管理,依法处置恶意拖欠工资问题,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完善全市统一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市统筹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落实城乡低保统一标准的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市、区两级慈善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好省提出的一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医疗站、配备一名医生的规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和医药市场监管,重点整治非法行医、药价虚高、制售假劣药品等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社会维稳综治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继续加强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重拳打击涉黑势力和团伙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巩固和推广科技强警示范市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平安佛山建设。强化政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外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强化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的管理服务。做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和信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对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制,防范和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格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剧毒危险品和放射性物品管理,确保公共场所和重要设施安全。

五、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进一步落实农村工作“五十条”和首批九个配套文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完善并实施镇、村规划建设。加强中心镇(街)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增长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村民公寓社区,引导农村居民转变居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交通、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文化康乐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村委会依法管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发展经济的能力。继续全面推广引入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农村发展利益共同体。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社会工作者人才。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支持海外优秀人才到我市创业。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人才载体建设,培育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创新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继续推进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科技、农业、教育、环保、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公共安全和城市重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监控,进一步防范化解金融、财政风险。构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融资政策的联动与协调,促进金融业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贷融资效益;推进“信用佛山”建设,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

加快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开放式、免费的文体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着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继续做好妇女儿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外事侨务、对台港澳事务、民族宗教、爱国卫生、档案、方志、气象、人防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廉政勤政善政高效政府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充分尊重和支持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抓好“五五”普法工作,提升市民法律意识。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政务、村(厂)务公开制度,不断拓展市民参与政务活动的渠道,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确保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转)让、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查处案件力度,严肃惩治各类腐败分子,纯洁公务员队伍。

树立勤政为民作风。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创造公开、公正、公平、文明的依法办事的政务环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做到忠于职守、认真履职、勤政为民,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提高政府善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道德建设,着重提高促进科学发展、依法行政、驾驭复杂局面和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抓好公务员在职培训、交流和下基层锻炼工作,完善科学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推进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网络一体化建设,开通“12345”行政服务热线,提高服务效率。实行影响行政效能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全面推行效能监察,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实现预期奋斗目标,使命崇高而神圣,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斗,为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3123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篇二

各位代表:

我代表东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聚力稳增长,发力促民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1.5亿元,同比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亿元,增长19.5%(按行政区划统计完成4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亿元,增长13.6%;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13941元,增长12.6%。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工业用电量逐步上扬,全年增长5.6%。新建两千万元以上项目114个,实施技改项目53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户,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0.8亿元,增长12.1%。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再生资源等四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集群产值近千亿元。再生资源产业园通过“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省级预验收。滨海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完工。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突破5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5万吨,优质草莓等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新增省级“一乡一品”示范镇2个,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家庭农场21个、农业示范园区30个,7户企业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行列。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2万亩,实施大型灌区改造、节水滴灌等农建工程70余项。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跨入国家先进行列,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商贸服务业保持繁荣活跃。城市商贸圈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新型商业业态向农村拓展延伸步伐加快。林茵国际、红星湾广场、东北亚国际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北黄海温泉小镇实现了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突破。易成国际物流园区列入省现代物流示范园区。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7项,8户企业进入省创新型企业行列,新增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完成29.6亿元。聘请袁隆平为东港首席农业顾问,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草莓院士工作站正式运行。顺利通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验收。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丹东域外内资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通关环境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增长相对平稳,出口总额实现7.57亿美元。3户企业跻身省“出口小巨人企业”行列。我市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性示范基地和省水产品出口基地。

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发生积极变化。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修编工作扎实推进。太平湖公园续建工程基本完成,大东沟生态景观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带状公园的秀美景观初步呈现。实施了一批城市道路、排水、电网、绿化、亮化等工程,人民路大桥、闻水桥投入使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环境卫生实现了根本性改观。推进“节能减排”和“青山工程”等生态工程,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27微克/立方米,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42天,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向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占年度总支出的80%。农村信用联社转制成为农商银行,大连银行入驻运营,批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4家,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9.4亿元,增长29.8%。

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对陈旧小区供热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城区集中供热质量明显提高。改造无物业弃管小区5个。建成保障性住房427套,改造农村危房3472户。新建、续建及大中修公路总里程310公里,鹤大线东港—北井子段拓建等一批重点公路工程相继竣工。乡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使用。东港前阳烈士陵园正式落成,南岗头惨案纪念馆完成主体工程。启动了创建省基础教育强县工作,东港三中在丹东地区率先被评为“省特色普通教育实验学校”,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0所,农村学校大面积启用标准化校车。开展了庆祝撤县设市2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了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工程,“两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所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开展省级创业型县(区)创建工作,制定了鼓励创业就业的系列措施,东港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把符合参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2.4万人。实施了边境和少数民族发展扶持项目29个。加大对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强化应急事件处置,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国防动员、边海防建设、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强化,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都得到了较好的办理。修订完善了市政府议事规则,重要事项集体议定,重大事项向人大会提请审议。“六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开展一系列海陆专项整治行动,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要求,狠抓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公务接待、清理超标超配公车、严禁公款吃喝等重点环节,努力纠正“四风”问题。全面深化五大系统建设,组建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坚持领导带头接访,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孤山镇、菩萨庙镇、黄土坎镇、海洋红农场、黄土坎农场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为东港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全市人民的群策群力。我们由衷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受国内外诸多宏观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部分中小企业运行困难,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新引进的生产性大项目不多,部分项目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进展不快;四是政府债务进入密集偿还期,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五是政务环境优化不够,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六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创新有待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着力克服和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国家和省深化改革的系列措施将更广泛、更深层地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国内社会投资预期向好,新的发展机遇还将不断呈现。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市五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强市、以港兴市、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以转变职能、做强产业、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全面加快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额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按照总体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落实改革任务,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努力破解制约东港发展的瓶颈,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再创发展新优势。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按照国家、省、丹东市各项改革工作部署,承接好上级下放的职能,把放给市场的权力坚决转接放开,把本级职能部门该放的权力切实放下去、放到位。科学地减少入门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加强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计生机构整合任务,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推动各类体制改革。按照省和丹东市要求,调整财税征收管理运行体制,完善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推行适合城镇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快剥离依附于行政部门的中介组织,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内生动力与外力齐驱,增量与提质共进,城市与港口相依,推进三次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强化与丹东港集团在规划、产业方面的沟通协调和统筹发展,做好临港工业项目的对接与服务,加快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发挥港口资源辐射带动效应,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易成物流园区粮食物流仓储等项目。推动大台子改造升级为一类口岸,力争与前阳物流园区一并纳入国家振兴东北商贸发展规划。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临港临边等区位优势,高效规范开展境内外招商活动,重点引进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增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对接精度、合作深度,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新增“五通一平”面积1平方公里。积极争取食品加工等企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出口。全年实现利用外资1亿美元,外贸出口额8.05亿美元。

扶强壮大工业经济。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全力抓好有牵动力的工业项目,实施铜金属基地、海洋线缆等超千万元项目150个以上。推进产业集群向园区聚集,完成再生资源产业园区10个重点“城市矿产”项目建设,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二期三期工程,力争入驻企业20户以上。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行扩建和改造,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1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户。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抓好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品牌建设。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户、省市级示范社6个以上。充分发挥草莓研究院、各类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和实际应用。启动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组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完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和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土地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业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成东北亚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争取东港商贸集聚区进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行列。加快构建新商圈,推进在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商业部分投入运营。加快旅游休闲业向多层面、多点拓展,推进温泉产业快速兴起,开工建设湿地观鸟园,加快中北部地区沟域、历史和民俗文化等项目建设步伐。认真抓好“夜经济”、会展经济、健康产业、电子商务、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和升级。

切实提高财政金融运行质量。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正确把握上级政策导向,不遗余力争取各级各类补助和专项资金。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压缩公用经费5%以上,重点保障民生投入和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严格政府债务发行、使用和管理。引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向实体经济和“三农”倾斜,进一步提升存贷比。

(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东港。坚持城乡联动,建设与管理并重,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争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依法落实好城市和乡镇规划。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注重提升建筑品位,突出地域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西区综合功能,重点推进城市西出口的规划与建设。按照城北火车站区域发展的要求,加快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城市北进的新平台。加快主城区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城东绿岛新区建设,力争实现全面开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拓展为重点,加快新市镇和中心镇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宜居环境、商贸平台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鼓励有条件地区通过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等途径,推进村屯开发。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事业。

着力改善城乡环境。继续加大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力度,继续做好大东沟后续建设和管理工作,抓好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卫生保洁、小街巷绿化亮化、公厕改造,全面整治“马路市场”和交通运输秩序。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增设专项经费,整合涉农类专项资金,开展百户企业帮百村活动,集中整治路边、河边、宅边、厕所、院落、养殖小区,实施“路灯进村”和“水厕入户”工程,启动病死动物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四场”(文化活动广场、停车场、集贸市场、垃圾填埋场)建设。进一步加大城乡违章建筑、违法占地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反弹。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巩固整治成果。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港城大气综合治理,开展重金属企业等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作,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深入抓好造林绿化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好东港的青山净土和碧水蓝天。

(四)夯实民生基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惠及于民。坚持把民生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力度发展好民生和社会事业。

抓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改造农村和国有垦区危房1170户,建设廉租房5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房屋500套;维修改造无物业弃管小区5个;完成陈旧小区垃圾道封堵工作;实施城市集中供热调峰热源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10项,解决2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强对铁甲饮用水源的监管,定期通报饮用水的监测结果,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实施迎宾大街拓宽改造等城区路网工程7项;推进红旗沟跨河桥梁工程;加快实施县级以上公路维修改造工程,新建和大修农村公路240公里。翻建东港二幼和大东小学,建设标准化学校30所,并积极推进医疗、教育资源整合,加快布局调整,改善医疗办学条件。解决小甸子等乡镇90个台区的低电压问题,进一步改善边远地区电力条件。

发展好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创建省基础教育强县,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高水平完成省十二运赛事承办任务。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水平,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全部开展门诊统筹业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覆盖面,免费为城乡特定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加强农村集贸市场、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监管力度,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统计基础,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大力推进省级创业型县(区)创建工作,积极促进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引导进城务工和失地农民参保。开工建设龙王庙区域性中心敬老院,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强化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提高低保优抚对象的救助补助标准,免费为全市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中的残疾人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宣传、教育、处罚力度,做好整改跟踪,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强化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大力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开展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保证直选率达到50%以上。逐步改善社区办公环境,因地制宜加快新建社区建设,扶持培育一批优秀的物业公司。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农村基层事务管理规范有序。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强化舆论引导。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联合治理、专项治理力度,着力解决一些社会事务“谁都管、谁都管不到位”的问题。

确保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和借鉴“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力争控制在基层并及时彻底解决。落实领导包案和领导接访制度,强化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切实快捷地解决好信访案件中的合理诉求。加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工作,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管理能力,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继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财、集资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全面推进平安东港、法治东港建设。

(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度、满意度。

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认真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市政府全程跟踪督办,坚决杜绝以“思想工作”替代实际落实,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赢得代表真心满意。

提升决策水平。强化决策前的调研与论证,对大项目建设、涉及社会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充分考虑事项紧迫程度、财政承受能力、社会影响程度,做好操作层面的细节研究,为科学决策打好基础。强化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和监督,坚持重要事项集体研究、集思广益,推进政府决策合法、民主、科学。

强化权力监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对土地审批、规划、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增强规范性,提升透明度。强化监察和审计工作,落实行政问责。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带头,不走过场,把推动工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贯穿始终,确保取得实效。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公务外出,整合公共办公用房资源。继续加强软环境建设,强化乡镇公共服务中心职能,方便群众办事,优化行政审批环境,多深入企业和基层送服务。强化政府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不打折扣,雷厉风行,以实际行动把各项工作办好、办实。

各位代表:征程已启,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骐骥一跃的冲劲,驽马十驾的韧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3123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篇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态势企稳向好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共实施重点产业项目54项,完成投资297.8亿元,建成投产天辰耀隆、嘉捷电子、旭成科技等11个项目。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福清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5、6号机组取得“路条”;总投资380亿元的华佳彩中小尺寸面板项目成功落地,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向上游核心领域的延伸。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院士工作站2个,福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9家。商贸服务跃上新层次,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裕荣汇等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江阴港区外贸整车进口量位居全国新批整车进口口岸首位。港口航运开辟新空间,江阴港铁路支线开通运营,银河国际汽车园开工动建,江阴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51.6亿元和598.2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超过百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承办了“清新福建”首届养生温泉旅游季暨第五届福州温泉国际旅游节,加快建设永鸿文化旅游城等项目。扎实抓好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整合各级财政资金近1亿元,带动民间资金和各类贷款50多亿元,加快推进以“一区三园”为重点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培育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27家、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完成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20xx多亩,全市近半面积耕地实现流转,设施农业面积约2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

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填海造地、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融侨光电科技园二期基础配套建设抓紧推进;江阴港城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东部1.1万亩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通过国家海洋局审批,环保隔离带项目搬迁和公共化工管廊建设全面启动,化工应急救援中心正式成立,江阴港区10号泊位投入试运营,福州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元洪投资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东部“一横四纵”路网基本形成;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7200亩填方一期工程和三条主干道建设顺利推进;出口加工区和洪宽工业村完成相关片区控规编制,道路、供水、雨污管网等配套逐步完善。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注册登记私营企业1654家、个体工商户4677家,分别增长54%和2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行市国投公司10亿元二期债券,引进福州市城乡建总和交建集团参与福清市安置区、棚户区改造及滨海大通道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新签约50个总投资412.5亿元的“三维”项目。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新引进3个总投资1.42亿美元的台资项目,举办了石竹山梦文化节、宗鹤拳等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与井冈山市缔结友好城市。

二、强化城乡统筹,海港新城建设全面铺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交集团合作的环城路狮山隧道贯通,大埔大桥、龙江南路c段、汽专线二、三期建设全面展开;滨海大通道元洪区至东阁农场段及滨江大道北江滨路a段开始动建;324国道镜洋段“白改黑”工程抓紧实施。投资16.94亿元,实施市政项目160项,完成清荣大道、向高街等道路改造提升,打通清展路、南华路等断头路,动建福俱大道北段、洪宽大道千面山段、清昌大道a段、东塘大道等27条主次干道,新、拓建城市道路21.7公里;动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龙田、高山、渔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14公里,雨水管网10.5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2%;完成江阴水厂扩建工程,推进元洪第二水厂建设,新建市政供水管道19公里,改造20公里;实施涉及8.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新增燃气管道18公里;动建宏路高速出口公交接驳站,新增公交线路4条、农村客车13部,更新出租车50部、农村客车22部。建成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在玉屏、音西、宏路3个街道投入试运行。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主动融入福州新区规划,扎实推进全省首批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完成4个片区控规编制,持续深化市政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和小城镇建设,与中交集团合作的东部新城抓紧实施“一江四路”建设,拉开启动区建设框架;观溪新区东片区商业街、沿江公园等项目陆续动建;江阴镇被列为首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龙田镇滨海新城、高山镇邱厝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渔溪镇小流域整治等小城镇试点建设有效推进。继续实施新农村“百村竞赛”活动和“百十一”工程,扎实推进溪头、洋梓等40个“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14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24.8公里,新增18个自然村通水泥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三城同创”,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福州地区唯一提名,顺利通过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验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实施重大节能项目20项、减排项目15项,浩伦生物等一批产能落后企业停产淘汰,5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实施119个宜居环境建设项目,突出抓好“两高”沿线环境整治、“三边三节点”整治提升、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小流域治理,完成投资63.4亿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总长15公里的环龙江、环大北溪等城市绿道建设,启动玉融山环山栈道、天宝陂公园建设,建成大北溪西园,新增建成区绿地9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3万亩;拆除“两违”建筑面积70.28万平方米、畜禽养殖场面积64.64万平方米。

三、突出民生为先,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年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4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7%.积极推进15类9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750个,瑞亭小学新校区、龙田中心幼儿园等28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福清二中被评为省一级达标高中,石门小学被评为省行知实验学校,市职工文化教育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福清市医院新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抓紧内部装修和智能化系统建设,全市村卫生所信息化网络接通率达100%.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115家村卫生所开展村级普通门诊新农合补偿工作,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快推进“青运会”场馆建设,改造提升5个镇(街)文体中心和32个村(社区)农家书屋。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和第七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举办了全市第14届运动会,持续开展“每周一戏”优秀闽剧展演、“惠民乐万家”文艺下乡演出、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福清市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侨乡音乐创作基地”称号。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福清市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增高龄老人免费乘坐公交线路13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区建设、广播影视、统计调查、国家安全、双拥支前、国防动员、人防海防、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也取得新的进步。

大力加强就业和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积极推进校企用工合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21人。继续推进社保扩面,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及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扎实推进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加大扶持弱势群体力度,开展“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全年共发放慈善捐助资金2700万元,临时困难补助268万元。加快推进石井小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和东环路、千面山等拆迁安置区建设,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82套,基本建成508套。

持续深化平安福清创建。稳步推进公安警务改革创新,建立社会治安“三率”镇街与派出所捆绑考核机制,组建全省首支县级公安防恐特警专业队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加强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完善信访绩效考评机制,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着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抓好安全生产、防汛抗台、森林防火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践行群众路线,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切实抓好“四风”突出问题整改,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着力开展公车治理、会员卡清退、办公用房清理等专项整治,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了25%.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部门“三定”方案。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制定出台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马上就办”、治理“庸懒散拖”的意见,新取消了10个行政许可事项,所有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的审批环节均压缩至“3+1”以内,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0%,当场办结率提高到71.8%;所有镇街均已建成便民服务中心,480个村居建成便民服务代办点。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工程增量等规范管理。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共办复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7件、市政协提案231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均达90%以上。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持续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与福清建设的各级驻融单位、驻融部队与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福清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福清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还较突出,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压力较大;规划执行不够到位,城市品位有待提升,交通秩序、市容环境、集贸市场、户外广告等整治力度还需加大;城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仍较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饮用水水质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龙江流域综合整治等工作力度还需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部分重大民生工程进展滞后,民生保障水平与公众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要求,庸懒散拖、固步自封,服务意识不强、执行落实不力等问题仍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福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来闽考察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为遵循,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壮大产业集群,持续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福州新区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清。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确保完成省、福州市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要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福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精心呵护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龙头企业促进计划,加强产业链条梳理,培育壮大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和六个百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福清核电2号机组、中景石化、中江石化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推进福耀江阴工业园、经纬新纤二期、美得石化、巴陵己内酰胺等项目建设,促进福清核电5、6号机组、华佳彩中小尺寸面板、中航通用航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国电江阴电厂二期、中石油lng接收站、中节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形成以龙头带集群连基地的产业多极支撑格局。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名牌创建、标准建设等工作,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36个。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孵化和技改工程,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诺希新材料研发中心、清华大学福清科技园等项目,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提升园区平台。融侨开发区要加快光电科技园二期基础配套项目建设,为重大项目开工创造条件。洪宽工业村要继续突出对台特色,力争在引进重大台资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江阴工业区要抓紧启动东部填海造地工程,完成环保隔离带征迁安置,促进化工应急救援中心投入运作,加快建设江阴港区6、7、11号泊位,完成12号泊位建设,继续完善区内道路、化工管廊、防潮排涝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产港城联动发展。元洪投资区要加快推进元洪港区1-3号泊位、东西部路网、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重点项目用地填方工程建设,抓紧食品加工园规划建设和扩区用海报批,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形象。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要加快推进园区主干道、填方工程、安置房、污水处理厂、海洋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蓝色大道、江华大道及连接线建成通车,加大招商引资,尽快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出口加工区要加快区内存量土地整合与开发,推进区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福清市产业发展新增长点。龙田、镜洋、渔溪、上迳等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基础配套和招商选资,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中介、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提质。加快推动利嘉中心、名车4s店等项目建设,提升商贸业态,激活消费潜力。加快推进福清公路港、银河国际汽车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物流,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盛荣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搭建融台两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发展网络购物和电商配送,扩大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消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加大基础建设、资源开发、线路整合和宣传营销力度,打响石竹山梦文化品牌,推进永鸿文化旅游城、福泽山水、东壁岛旅游度假区、一都东关寨、海口古城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大东龙湾海上温泉招商力度,努力将福清市打造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促进农村耕地依法、自主、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完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创新“以一贷百”等支农金融产品,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抓好农产品市场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一区三园”,打造“滨海、生态、都市”三条休闲农业产业带,做强做优水产、蔬果、畜牧、花卉苗木、菌菇等优势主导产业,力争新增设施农业5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以争创全国设施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契机,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建设。

二、注重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着力解决好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增量加大投入、存量抓好提升、资源强化整合的思路,持之以恒推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饮用水方面,大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强力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着力巩固跨区域水源污染整治成效,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建成元洪第二水厂及闽江调水江阴支线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埔水厂建设,逐步实施东张水库输水明渠改管道工程,新建供水管道16公里,改造旧管网20公里,提升自来水供应能力和水质;继续实施涉及4.34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步推进与自来水管网的联网,全力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学校建设方面,按照城区重点抓扩容、农村重点抓整合提升的思路,投入3.3亿元,推进35项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校安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0所、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4000个,重点推进北师大福清附属学校、百合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学校建成或投入使用,启动福清二中新校区、实验小学分校、观音埔小学、滨江幼儿园等学校建设。医院建设方面,要坚持完善硬件与提升软件并重,力促福清市医院新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动建“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和高山镇中心卫生院,加快福清市医院新院二期前期工作,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民办专科医院;加强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积极推进与省市大型医院的高位嫁接,提高诊疗水平。老城区改造提升方面,要坚持减量化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老城区道路、停车场、公园绿地、文化休闲、消防设施等配套建设,实施东门、官塘墘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推进小北蔬菜批发市场搬迁,促进老城区整洁、优美、有序。

不断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就业网络平台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6500人。不断完善三方协调机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促进各类养老保险的有序衔接转换。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动建市社会福利中心,改造扩建融康医院,建成福乐家园主体工程。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政府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体系。投入4600万元,实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大力推进以旧屋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882套,基本建成431套。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网格化和数字化相融合,以综治维稳、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在玉屏街道、音西街道、溪头村先行试点,推进基层网格化工作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村(社区)基层组织换届工作,推进村务公开、决策听证、村规民约等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基层派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建立健全联合接访、初信初访办理、依法逐级走访等制度,推进访诉分离,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快推动人民调解中心、医患调解中心、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矫正、社区戒毒、法律援助、青少年事务社工等工作。关注民间资金运行安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排除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推行餐饮经营标准化试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保障群众放心消费。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直面问题,敢于探索、勇于开拓,善于用统筹和创新的方法,积极稳妥地推动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改革,破解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用地方面,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强化项目投资强度、税收、动竣工时间等约束,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实现腾笼换鸟。完善生产生活留用地政策,确保群众利益有保障、项目建设不受阻。资金方面,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借助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通过将政府性资源与银行信用捆绑及行业自律,激励银行扩大信贷投入,约束其不限贷、不抽贷、不压贷,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行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统一规范管理,做到统筹使用、有效盘活、提高效益;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发行企业债券、ppp、代建、信托、土地授信贷款、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人力资源方面,积极推进以居住证制度为重点的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将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福清人”纳入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产业载体方面,积极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赋予三大工业区福清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权限,促进镇区联动发展,提升园区运行效率。加快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职权配置,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许可事项,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审批效率提速;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府审批部门成立审批股并成建制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审批“一站式”服务,建立商事登记“四证一章”联办机制和土地、房产“两证联办”平台,规范中介组织管理,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基本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等机构,进一步增加优质公共产品供给;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积极用好各种政策叠加和溢出效应,围绕完善重点产业链条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深化项目前期工作,策划生成一批招商项目,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强化“三维”对接,充分发挥境内外融籍社团、异地商会和在融央企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实施“融商回归工程”和“产业链招商”,争取在引进大型央企、外企、民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发挥福清市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扩大福清市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和合作,争取把福清市建成福州市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重要节点。抓住我省获批自贸区试点的有利契机,努力争取政策辐射,积极复制推广有关创新举措,推动福清市投资、贸易便利化。大力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支持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一步密切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加大与中国台湾特色农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服务贸易等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中国台湾百大企业落户福清。继续抓好南青屿台轮停泊点建设,发展壮大对台小额贸易。不断拓展融台民间社团和乡镇交流,提升石竹山梦文化、宗鹤拳等融台交流特色品牌,推进融台全方位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连城、永泰、寿宁、井冈山等地的对口帮扶力度,推动山海协作、互利共赢。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坚持建设与管理、新区与老城、地上与地下并重,大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数字福清、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环城路建设,力争年底前基本贯通“北半环”;全面完成324国道福清段“白改黑”工程,加快推进滨海大通道、滨江大道、融港大道建设,打通瑞亭街等断头路,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拉开城市框架。持续抓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产业化试点工作,力促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龙田、高山、渔溪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建成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工程,继续推进镇街垃圾中转站建设,推广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动建沙埔、东瀚、霞楼110kv变电站,新建电力线路130公里,改造129公里,增设变压器189台,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天然气供气向部分镇和工业区延伸,力争新增用户5000户。建成宏路高速出口公交接驳站,动建龙江客运枢纽站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公交首末站,新辟和优化3条公交线路,强化出租车管理,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龙江中下游综合整治起步区建设,实施东门河、玉峰溪、玉塘河改造工程,完成6个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和4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成天宝陂公园、观音埔湿地公园和溪下湿地公园,动建虎溪西园,续建环龙江、环虎溪绿道,完成福百大道和龙江路立面景观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水平。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化“全域规划”和“多规合一”理念,加快完成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城市中部控规修编和镇区规划梳理,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加快东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出让,启动新区景观带建设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工作;推进观溪新区区间道路、沿江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动建市委党校新校区及工青妇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推进城市新区组团式开发。稳步推进龙塘村等“城中村”改造及清荣大道以北旧屋区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坚持产港城融合,扎实抓好江阴“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龙田、高山、渔溪试点小城镇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现代农业大镇。启动实施第四轮“百村竞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道路、户用沼气池、电网改造、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文明乡风,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第五轮农村扶贫济困春风行动,扎实开展农村“造福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巩固提升“三城同创”工作。切实抓好整改提升,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和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评、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实施重点污染行业排污总量控制,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入30亿元,继续实施103项宜居环境建设项目,持续抓好“三边三节点”、“两违”、河道整治、水土流失、非法采矿、乱建坟墓等专项整治和沿街景观改造、街巷整治、交通秩序整顿,形成连线扩片的规模效应和整治效果。

五、推进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借助人大、政协的平台和资源,共同推动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代表和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率。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亮出权力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促进行政行为合法有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抢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蕴含的新机遇,努力把开拓创新、敢于担当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更好地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勇于打破固有思维和陈旧观念的束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破除发展障碍。积极置身改革发展前沿,在改革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福清各项事业跨越提升、再创辉煌。

落实为民服务宗旨。坚持民生为本、民心至上,持续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三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好群众和企业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时刻铭记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期待作为努力工作的方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办实事,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工作中去,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弘扬马上就办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四风”,加大惩庸治懒力度,坚决纠正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用铁的纪律整治损害福清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继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优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机制,持续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效率观念,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雷厉风行地推进工作,锲而不舍地抓好落实,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各位代表,福清正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前景充满希望,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打造福州新区福清海港新城而不懈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3123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篇四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关于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决议、决定的情况

国家法律法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和集中体现。作为市政府一员,必须把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作为自己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法律、法规

我认为只有认真学习法律,懂得法律,才能够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三年的政府工作中,我5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的报告,所分管的单位负责同志受市政府委托,6次作贯彻执行有关法规的报告。注意用法律法规处理政务工作,没有出现失误和造成经济损失,维护了市政府的形象。

(二)认真做好执法工作

在市政府三年的工作中,基本做到了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贯彻执行“宪法”、“规划法”、“环保法”、“行政许可法”、“测绘法”、“华侨保护法”、“人防防空法”、“招投标法”、“台湾同胞保护法及实施细则”、“湖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建立了规范的执法程序,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处理。例如,一位投资商今年违规修建牌坊,我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做工作予以拆除。

(三)认真办好市人大决议、决定

一是先后于2004年10月11日、14日、16日、17日、22日、28日、11月11日、16日、29日进行9次督办,并进行暗查2次,对两个化工厂限期停产,落实治理达标措施。

三是10月27日下午,我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宏亚药业检查停产情况,并与厂领导班子交换意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一致认为,停产治理是正确的,表示一定服从市政府的决定,做好稳定工作。

四是请专家召开评审会、座谈会,提出整改意见。现在,两个化工厂真正停产了,这次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好两个厂的污染问题。

2、关于办理《加快黄冈大别山旅游开发的决议》情况。2002年4月10日,市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黄冈大别山旅游开发议案。近三年来,抓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编了大别山生态旅游规划,用规划指导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二是多方筹措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资金4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800万元。三是先后8次召开督办会议,加快大别山旅游景区景点硬件建设,硬化旅游公路200多公里,新建景点30个,新建旅游宾馆、农家乐旅馆170家,新建娱乐场所20处,新建了鄂东第一条旅游索道——罗田薄刀峰索道,大大提升了大别山旅游景区景点品牌形象。四是筹备组织了省政府召开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会议。黄冈盼望省政府召开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议达4年之久,终于在2004年9月召开了这次会议。在现场办公会召开之前,我和3个县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段书记、刘市长的高度重视下,这次会议获得了圆满的成功。罗省长、韩省长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比较满意,共解决大别山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几千万元,这在我市旅游业上是首次。

3、关于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情况。我作为市政府分管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市长,应尽职尽责地贯彻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近3年来,我外出招商引资38次计200多天,有2个项目是我协同做工作引进来的,有8个项目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代表市政府签项目意向书8份,自始至终分管参与做服务工作的项目有8个。召开了6次对外开放工作会、十几次全市招商引资督办会、20多次市区项目协调督办会。

2002年11月,按照段书记的要求,我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广州等地招商引资,要求引进项目1—2个。说实在的,当时我压力真大,这是我市第一个市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也是我第一次出去招商。我带着鄂黄大桥竣工时剩下的纪念品,带着市政府起草的2002年21号文件初稿,带着组织的希望,于2002年11月21日出发,历时10天时间,走了5座城市,接触了60多位老乡,终于获得10个项目信息,有两位老乡愿回家乡投资兴业上项目。回来后,向段书记作了汇报,段书记作了指示。2002年12月21日,深圳涂忠民夫妇和香港布业公司周志昌先生,美藉华人张三早先生来家乡考察投资兴办项目。经做工作,市政府与涂忠民先生签订了总投资1.1亿元兴办纺织工业园、其中第一期投资5000万元新上印染厂的意向书。张三早先生是回家乡看一看,等三年后再回家乡办实业。当天我听说张三早先生的母亲过生日,晚上7点钟带着鲜花礼品给张先生的母亲做寿,他的父母非常激动,张先生本人也十分感动,并表示可以提前回家乡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兴办三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可是第二天清早我得知,涂忠民先生的夫人刘女士在我市一家宾馆被盗,损失不小。我迅速赶到宾馆处理事故,做好安慰工作,刘女士走了。当时我想这个项目算水了。涂、张两位先生都是黄冈人,过去在黄冈也投过资,但没有成功。这次又出了被盗之事,他们认为黄冈投资环境不好,教训太多。2002年12月,我到深圳招商,有一天晚上,果然涂、张夫妇对我讲,家乡的投资环境仍然不好,打算放弃来家乡投资上项目。经过与他们三个小时推心置腹的交谈,最终使他们抛开了顾虑。2003年1月,在深圳老乡恳谈会上,涂、张两位先生都签订了项目投资合同书。这两个项目从引进到现在,我一直跟踪做服务工作,帮助安排子女读书,祝贺涂先生生日,春节去拜年,先后十几次召开协调会议解决两个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次用了三天三夜才解决好投资方与建筑方的矛盾,从而使两个项目顺利投产。

深港纺织工业园2003年第一期投入了5000万元人民币,仅用6个月时间建起2万平方米印染厂和办公楼。到目前为止,已染布匹700多万码,创产值6000万元,创利税350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亿元。

第二期2004年投入了3000万元人民币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织布厂, 2005年1月投产,年产值将达8000万元,年创利税500万元。第三期2005年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兴建开毛厂,年产值达5000万元。第四期再投资5000万元建设服装厂。共计总投资达1.6亿元人民币,年创产值5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张三早先生的三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美国sz公司,第一期投入1500万元,买断开发区购物中心并装修。于2003年5月动工,9月30日投产,主要生产3个产品。第二期投入1000万元,主要生产宽温超亮液晶显示器,该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发展前景看好。三大产品投产后,年产值几个亿,利税几千万元。购物中心真正成了研发中心、市民的活动中心,市民十分满意。

两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招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发展势头较好。全市已引进项目2122个,总投资299亿元人民币,实际完成投资64亿元,占招商引资“百亿工程”的64%。两年来,市直单位引进项目206个,总投资84.17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资金9.05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85个,已动工项目67个,其中已投产和动工亿元投资以上项目13个。

二、关于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

2002年4月11日,在市人代会上,我当选为黄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到今年12月份止,已有两年零八个月,其中有九个月身兼三职(市政府副市长、市交通局局长、鄂黄大桥开发公司总经理),直管和分管11个方面的工作。经调查了解,我所分管的工作是边缘学科、边际工作,基础较差,难度很大,既是难点和亮点工作,又是影响发展全局的工作。2001年测评分管的7个单位,有4个单位排名在后10名之内。其中还有八个月做了两个副市长分管的工作,共有14个方面的工作,还抓了5个方面的中心工作。我所分管的工作在县市区有3—4位副县市区长分管。在市“四大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市区领导和有关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抓了大事,处了难事,办了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交给的工作任务。

(一)“十五”交通建设有一个好的开局,鄂黄大桥建成优质工程

2002年我肩挑三副担子,突出工作重点,正确处理工作关系,使“十五”交通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鄂黄大桥工程建设划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1、“九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市八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4.55亿元,新建改建等级公路路基2285公里,硬化路面1934公里,新建桥梁135座,修通了585条乡村公路,98个乡镇通油路。通车里程在全省排名第2位,二级以上公路在全省占第2位,桥梁数在全省列第2位。经省交通厅考核结帐,黄冈市交通建设在全省综合排名为第2名。

“九五”时期,市区八大交通重点工程有7项工程交付使用,即是:鄂黄大桥、交通大厦、黄上公路扩建及招商引资、杨鹰岭客货运站、黄州中心客运站启用、螺旋钢管厂、交通学校3项达标等。另外,投入4.5亿元资金完成了市区26个项目的建设,为市区发展作出了贡献。

2、优质高速建成了鄂黄大桥。鄂黄大桥全长3245米,主跨跨径480米,当时居同类大桥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在大桥工程建设中,实行阳光操作,分六大战役组织施工,坚持“靠科学决策,按规范办事,凭数据说话”来实施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地建成了鄂黄大桥。一是大桥建设工期短。大桥设计批复4年工期,仅用了3年差20天建成通车,提前工期1年多,少付银行贷款利息4328万元,收取车辆通行费2030万元,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益。二是大桥建设投资省。鄂黄大桥批复概算投资9.108亿元,到2002年12月底,实际投入6.3亿元,比概算节约投资2.8亿元,这在长江建桥史上是少有的。另外,还上交税金1500万元,增加了市财政收入。三是大桥工程质量优。经国家专家组验收,综合得分为96.9分,分项、分部工程优良率100%,评定工程质量为优良等级。四是大桥科研成果多。应用“四新”成果36项,工程建设创造了国内、省内8个第一,开发科技创新成果23项,发表科研论文60篇,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五是鄂黄大桥从建设到竣工通车时,无质量事故,无安全事故,无纠纷事故,无廉政事故,创造了“鄂黄速度”、“鄂黄质量”、“鄂黄管理”和“鄂黄大桥精神”。鄂黄大桥开发公司荣获国家三年质量年“全国十佳优秀项目法人”称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荣获“优秀施工、监理企业”。我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9月26日鄂黄大桥通车仪式时,十几万父老乡亲观看大桥时的情景,但也抹不去身上染上的两种慢性疾病。

3、“十五”交通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制定了一个“构建大网络、形成大骨架、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交通“十五”发展规划,开始顺利实施。市区六大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势头较好,其中,6.3公里的大桥接线工程明珠大道建成通车,大桥公园投入使用。江北公路、下巴河大桥等项目开始施工建设。

(二)扩大对外开放,两外工作三年迈出三大步

2002年4月,我接手分管全市对外开放工作时,两外工作的现状是:全市出口企业较少,出口主导产品少,出口基础不牢,管理不够规范。全市出口企业有123家,真正出口的只有60多家,其中有15家出口公司经国税部门检查,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被勒令停止了出口业务。我到市政府工作参加的第一个会议是全省外贸出口后进单位座谈会,当时对我触动很大,压力很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克难奋进,务实工作,扭转被动局面,争取三年跃上新台阶。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获省人民政府嘉奖,共获奖金30多万元,三年3次在全省两外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

1、开展引资活动,利用外资有新突破。三年来,我很少接待省长、厅长、局长、处长,长期接待的对象是总裁、总经理、董事长。我登记2002年开展引资活动15次,2003年48次,2004年26次。全市三年来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2家, 2002年完成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2.4%,超目标任务8.6%;2003年完成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52.6%,超目标任务23.7%,超幅在全省占第一位;2004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8家。预计今年可实现5500万美元利用外资目标任务。

2、抓出口重点企业的整顿规范,外贸出口跃上新的台阶。三年我直接召开外贸出口企业整顿规范会议8次,召开2 0个重点出口企业会议6次,到县市区督办两外工作4次,召开两外任务完成不好的县市区长会议2次,召开涉外单位联系会10次。2002年、2003年两年均完成了外贸出口任务,都是超亿美元规模,预计今年可实现外贸出口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创历史最好水平。

3、建立机制,对外开放提升新形象。从2002年起,市政府建立了考核“两外”目标奖励机制,坚持目标考核结硬帐,两年共发奖金40多万元,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三)全市开发区巩固发展,黄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有新变化

全市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创办了10个开发区、4个工业园区,走过了一段艰苦历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亮点。由于多种原因,“九五”后期以来,全市开发区发展不够快,体制不够顺,基础较差,有3个开发区省政府准备撤销。我分管这项工作后,抓了5项工作。

1、2003年我深入到14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思路。

2、组织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赴江西、湖南等地考察学习,达到了掀起我市开发区第二次创业高潮的目的。

3、积极做工作, 保留了全市14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按照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要求,根据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现状,全市有3—4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将要撤销,全省已撤销近百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过向省政府和省直单位请示做工作,我市14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全部保留,并请求设立罗田大别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英山南武当山风景旅游区、龙感湖工业园区、浠水散花工业园区,这4个工业园区正在申报审批之中。14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保留以及新增4个园区,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

4、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市政府建立了开发区年度考核目标责任制,首次拿出奖金考核结硬帐,促进了开发区的发展。

5、督办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2004年5月,我再次到各县市区进行了一次理顺体制的督办。8月份在浠水县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浠水县的经验,这次会议效果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有80%理顺了管理体制,并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二是引进项目较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四是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五是开发区、工业园区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出现了新的活力。

黄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这几年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变化。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二是招商引进了18个项目,总投资达8.27亿元人民币;三是加强了综合治理工作;四是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五是加快了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2002年、2003年度,市委、市政府授予黄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城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优秀服务单位。

(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强化东坡赤壁风景区管理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重点抓了6项工作。

1、请清华大学完善和编制了《黄冈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2年向市人大报告了《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情况。

2、请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编制和完善了《黄冈市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去年向市人大报告了黄冈市旅游规划实施情况。

3、加强了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景区整顿规范工作。三年来,举办了导游员培训班3期,共培训了300多人。新批成立了13家旅行社,评定三星级饭店4家,国家级aa旅游景区3家。

4、大力开展了旅游宣传促销活动。200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亿元。今年预计接待游客5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亿元。

5、启动了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制订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和市区旅游开发座谈会。

6、正在着手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走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之路。

东坡赤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财富。保护、开发、管理好东坡赤壁风景区是我们的责任。

今年我3次到赤壁管理处调研并和管理处的同志一起抓了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整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今年8月份开始对景区卫生进行了一次大整治,对500米道路进行维修,使景区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加大了改革力度,建立新的运作机制。根据管理处的现状,7月份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105人减员到65人,其中分流辞退40人,理顺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后每月的经营收入增长15%。

3、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请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关于开发建设东坡赤壁风景区aaaa景区申报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家计委已批复下达500万元国债资金的计划,用于东坡赤壁风景区的建设。计划维修步行道4公里,修建4座厕所,恢复苏公祠竹楼,维修好景点。

4、保护文物。建立和完善了18种文物档案,申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五)依法管理民族宗教工作,切实做好对台工作

民族宗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问题。三年来主要做了4项工作。

1、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印发2000多册《民族工作学习材料》,在市委党校培训了700多人,全市举办各类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80多期,参训人员达4200多人。

2、依法做好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了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年检面达90%以上。加大了整顿力度,共拆除非法活动场所140处,改作他用300多处,有效地遏制乱建庙宇的歪风。全市有16处宗教活动场所被评为省市“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称号。

3、为7处旅游景点筹措了400万元资金。

4、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2002年以来共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突出事件8起,接待处理了近百人信访和来访,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2003年,市民族局被省人事厅、省民宗委评为全省民宗系统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直优秀服务单位,这是民族宗教局成立10年来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自2002年我分管对台工作以来,根据我市对台工作的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要突出“四抓”。

1、突出重点抓招商。先后9次组织赴外地招商,引进了脱水蔬菜、服装加工两个项目,总投资为310万美元。我分管对台工作以来,新增台资企业13家,总投资3906.9万美元,到位资金1706.9万美元。

2、突出服务抓投诉。2002年以来,共受理台商投诉案44件,处理各种纠纷200多起,维护了台商合法权益。

3、突出经贸抓交流。2002年以来,先后派4个考察团去中国台湾考察,引进了一批项目,促进了经贸交流。

4、突出亮点抓宣传。2002年以来,向各种报刊投稿80多篇,举行涉台形势报告会、涉台问题对台展览,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2003年市台办被省人事厅、省台办授予“全省对台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被评为市直优质服务单位。

(六)加强外事、侨务管理,抓好“三引进”工作

外事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外事无小事,事事要请示”。2002年以来,注重抓好了5个方面的工作。

1、减化审批程序,加强外事管理。2002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因公出国出境人员125批494人,按政策审减了18批45人,受到了省外办的肯定和好评。

2、做好侨务工作。我市有5千多名华人华侨、99名归侨、5万多名侨属侨眷,做好侨务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大力宣传“保护法”,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全市已有161名归侨侨眷落实了低保。

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经多方做工作,引进美籍华人蒋国璋先生收购了市公安学校,兴办了楚天欧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华人华侨回国创业洽谈会上引进项目8个。通过做工作,华人华侨捐款1000多万元,修建了15所希望小学。特别是美籍华人王正本先生,先后捐款100多万元,设立王正本奖学金,每年解决了13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并奖励全市文理前3名,受到了社会好评。

4、认真做好引智工作。2002年以来,先后为20所大中专学校聘请了30名外国教师,极大提高了有关学校的外语水平,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今年春节在全省首家举办了外国人唱中国歌、中国人唱外国歌的文艺晚会。还首次在全省召开了全市外教表彰大会,受到了省外侨办的表扬。2002年以来,先后派遣了20多名农业研修生、15名电焊工赴日本学习深造。

5、引进项目。从2002年开始,我市先后向上申报了20多个工农业引智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工农业的稳步发展。

市外事侨务局在市人大评议时由后10名去年跃入前15名之内,各项工作在全省进了位次,受到了省外侨办的赞扬。

(七)规划是城市的龙头,加强规划管理是关键

2004年5月我接手分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绿化、环保、人防等工作。在城市规划上,办了4件实事。

1、组织修编黄冈城市总体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冈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我分管这项工作后,提请市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决定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请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秉钊教授主持修编,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2、强化城市规则意识。2004年9月21日举办了城市规划学术报告会,有300多人听了报告,这在黄冈城市规划史上是首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3、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今年五月后,市区规划管理建立了严格的6项审批制,实行4级审批,规范了城区规划管理。

4、督促县市区修编好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近期规划、详细规划,用规划规范好县市城区发展、乡镇建设、村组建设。

(八)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

建设是城市的主题,管理是城市的关键。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我着手重点抓了5项工作。

1、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管理。我市市区建设资金经核实已负债近1亿多元,城市年度建设资金已超支到2006年。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管理,我接手分管城建后,一是对历来城建工程欠款组织专班进行二次全面审核,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对市政设施急需建设项目,实行业主申报,市财政审核,领导审批,阳光操作,程序招标,工程决算,预留质保金的办法,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大大节约投资,加快了工程进度。

2、狠抓市政八项工程建设。一是5月份开工完成了48座公厕维修改建任务。二是7月份开始施工完成了西湖一路1公里道路硬化,1公里排水工程任务,正在施工硬化1270米的青砖湖路。三是召开8次论证督办会议,完成东、西湖两个工业园排水排污工程设计、筹资、方案、招标任务,正在加快组织施工。这项工程全长3300米,总投资近700万元。四是已完成了路口工业园2公里供水管网工程任务。五是督促加快遗爱湖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六是奥康步行街4万拆迁任务已完成了3.5万多平方米任务。七是抓好市区道路维修,市区道路破损严重,市民反应强烈,影响了城市形象。从6月份开始到9月底结束,打了一场市区道路维修战,共完成了15条主干道193处破损维修,硬化人行道15000平方米,硬化了3家社区1万平方米道路。八是积极做好城区垃圾处理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3、深化市区门前四包管理工作。市区门前四包管理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变化,但是,有的单位存在厌战、无所谓、小题大做等思想。根据市区管理情况,如何强化管理,我提出了“坚持不懈,向深度开展,向难点进攻,向后进单位突破,向规范管理迈进,全面解决管理死角”的思路。八个月来,强化了6个方面的管理,落实了6条措施,召开十几次督办结帐会议,巩固了市区门前四包管理成果,使城市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我于7月份带领市直有关单位对市区10个住宅小区进行了调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顿的意见,并起草了规范管理文件,经市长办公会讨论后组织实施。

5、整合建筑业资源,构建大产业。建筑业是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有194家建筑企业,每年建筑业收入68.8亿元,安排就业人员15万人。但是,存在对建筑业重视不够,发展也不快,管理不够规范,技术力量差等问题。根据这一状况,我着手做了三件事。一是组织一个专班对全市建筑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析,掌握了现状;二是拟出了一个发展规划;三是提请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关于发展建筑业的汇报,市政府准备下发一份文件,召开一次全市建筑业会议,推进全市建筑业健康发展。

(九)强化环保工作,抓好人防工作

强化环保工作,是执政为民的体现。八个月来,我较好地做了3个方面的工作。

1、严把项目准入关。我提出,凡是招商引资项目一律要进行环评,在项目立项时一定要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严禁引进污染项目,不能以牺牲市民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从5月份起,对25个市区项目进行了环评。

2、认真开展专项整顿行动。对150户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20户重点企业进行稽查,对11户有污染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全市共清查17户有污染企业,对60户无证矿山企业限期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支持理顺体制。支持市环保局严格执行环保法,理顺体制,解决部分资金不能到位的问题,推进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人防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平战结合的工作。五月份以来我主要做了4个方面工作。

1、支持基建工作。7月份在武穴市、蕲春县召开了全市人防工作现场会议,按照《人防防空法》抓好人防地下室建设,全市今年新批建地下室1066平方米,拟建2300米,收取易地建设费近百万元,有力的推进了人防工程建设。

2、加快人防通信建设步伐。今年全市新增防空警报器7台,建设了310处人防网络,实现了军网互联。

3、贯彻落实平战结合方针。全市人防部门开发利用旧人防工事,实现平战收入53.8万元。

4、协调有关单位贯彻落实《人防法》。八个月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议,贯彻落实《人防法》,推进人防地下室建设和易地建设费征收,为人防办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全市人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省人防办、广州军区非常满意。

(十)抓好园林绿化管理,美化黄州市区

五月份以来,我按照“加强管理,巩固成果,量入而出,加快绿化”的工作思路,从实抓好市区绿化工作。

1、维修完善绿化工程。从6月份起,对市区5个花坛,4个游园,3个广场,8条主干道绿化带进行全面维修,美化了市区环境。

2、狠抓园林绿化管理。大力推进承包考核管理,落实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度,加进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绿化,大大节约了投资,提高了管理质量。

3、落实今冬明春绿化任务安排。计划今冬明春投资200万元绿化八大工程,美化黄州市区。

另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防洪抗灾点在武穴市,三年来我多次深入武穴就防洪抗灾、农村税费改革、扶贫开发、乡镇配套改革等工作进行调研,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004年5月后住红安县杏花乡红花冲村扶贫点,该村457户2223人,其中贫困人员1848人,人平纯收入只有605元。7月份我到该村调研后帮助做了5件实事。一是制订一个扶贫规划,落实脱贫措施和责任。二是捐款4万元,帮助解决村民改水改厕问题。三是对口扶贫40家特困户,每户解决资金500元。四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五是发展一批养殖大户,其中养猪大户20户,养牛大户10户。

三、关于工作和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任职以来,我做了应做的工作,但是,我认为所做的工作与党组织的要求有差距,与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依法履行职责不够好,所分管的工作发展不够平稳。二是协助加强所分管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力,有的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差。三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经常,与分管单位领导干部交心谈心较少,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够充分。四是缺乏科学的领导方法,有时有急躁情绪,批评人不注意方式、方法,有时批评人比较严厉。五是经常与领导汇报请示工作不多,总认为干好工作就是最好的汇报。六是思想上有几种不正确的想法,认为集中精力干事的人,得不到理解;干大工程的人受到别人猜疑;坚持原则有正义感的人,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少干事、不做大事、做老好人、不得罪人、不要原则的人得到的实惠较多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六个问题,决心加强学习,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尽心尽责干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不辜负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希望。

四、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在近三年的实践工作中,我有六个方面的体会。

1、只有接受监督,才能不辜负党组织和人大代表的希望。

我认为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失去监督的权力中产生的。作为我个人,能较好地坚持接受四个方面的监督。一是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议,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各项制度,每年向党组织写好廉洁自律自查报告;二是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三年来我3次到两个县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共征求52名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市政府及我个人勤政、廉政等方面意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三是接受审计监督,在我任市交通局局长、大桥开发公司总经理8年间,多次请市审计局、省交通厅审计处、省审计厅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我是第一个市级领导自觉申请离任审计的人。四是接受社会监督,不论是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内还是在八小时之外,都自觉接受监督,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得的东西不得,不该吃喝的地方不去吃喝,一切活动在阳光下运作,接受社会监督,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只有严如律己,才能廉洁从政。

自参加工作以后,我始终坚持扎扎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的行为准则。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财不可贪,荣不可争;老不可欺,少不可袒”。并用这八个不准要求自己。参加工作以来,较好地做到了“七个一律”,家中有大事一律不请客收礼;住医院一律不让知道;礼金、贵重礼物一律拒收;拒绝不了的一律交纪检;拒收礼金、礼品一律自己登记;公务事一律不在家中谈;在市区办事一律不在单位接受招待。在市交通局、大桥开发公司工作八年中,拒收礼金55100元,交陪客费603元,公车私用交汽油费960元。2002年5月赴香港招商时,一位投资商送给我一部数码照像机,当时怎么也推不掉,回黄冈后交市交通局纪检组并打了收条给我。坚持管好了自己家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较好地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

3、只有集中精力干工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2002年4月人民代表选我为市政府副市长后,我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忠实于党,扎根于民,立足于干,着眼于实,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我是这样写的,几年来也是这样做的。基本做到了集中精力干工作,不去搞关系,科学的安排时间干事业,一个月有一月的工作计划表,一天有一天工作安排,有时一天开几个会,处理几个具体问题,力争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工作中着力于突出重点,主攻难点,不怕困难,不怕大事,不怕急事。不回避问题和矛盾,不推卸工作责任,克难奋进干工作。

4、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才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5、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树立正气。

我认为,一个不要原则、不讲正气、不主持正义的领导,他只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领导。在工作中我能够坚持做到讲原则,讲正气,讲程序,敢于批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正的人。我一般不开无准备会,不讲大话、长话,开会讲时间,不准开手机、不许迟到,布置的工作要督办落实。我分管的工作做到了先做后说,只做不说,做好了也不向主要领导汇报。

6、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提高领导水平。

我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较勤奋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要想干好一番大事业,跟上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就要坚持勤奋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我很少缺席市委中心学习小组的学习,并坚持写学习笔记,已写完两本学习笔记本;坚持长期自学,每晚学习到11点钟左右,写好自学笔记;坚持长期累集数据,有一本数据记录本;坚持写日记,把重大事件、重要观点写在日记中,坚持不要秘书,自己的事自己做,所有讲话稿自己写,自己修改,今天的述职报告就是利用晚上写的。坚持写论文,三年来在新华社通讯、湖北日报、中国旅游报、黄冈日报、黄冈通讯等报刊发表十几篇文章,宣传推介黄冈,提高了知名度。

总之,通过学习,较好地提高了思想理论水平,提高了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关于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下,我的打算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接受监督,勤政廉政,努力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

1、围绕学习第一,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2、围绕监督第一,自觉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公仆意识、监督意识,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监督,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

3、围绕发展第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克难奋进,干好工作,多作奉献。

4、围绕改进第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注意批评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努力做到既严格要求又以人为本,多以知识的力量、能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做好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5、围绕保证第一,协助市委、市人大抓好分管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使之成为有向心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五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好的风气,争取各单位的工作年年进位,在全省出经验,在全市有位次。

尊敬的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代表,这次评议让我受到了教育和启迪,对于我最后的10年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将终身学习,终身改造,终身奉献,做一名好的干部,当一名好的党员,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在这次评议中,真心接受意见,决心改正不足,努力工作,为黄冈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市民的富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牡丹江市政府报告篇五

一、20xx年政府工作回顾

20xx年,在鹰潭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贵溪的目标,全面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市”十六字方针,统筹做好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8.2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43.22亿元,增长5.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18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3亿元,增长1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0元,增长16%。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市、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市、区)”等荣誉。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引领,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稳步推进政府机构和职责整合,出台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完成了422个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启动了市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建工作。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改革,承接国务院、省政府、鹰潭市政府行政审批项目82项,精简41项,其中取消28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新增私营企业672户,个体工商户2175户,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9%。稳步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农村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6.5万亩;国有林场改革“双圳模式”在全省推广。组织开展了深圳节能照明产业、赣港经贸合作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实际利用外资9100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86亿元。

(二)始终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7.6%,其中市属64亿元,增长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60亿元,是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唯一突破两千亿的县(市、区)。引进签约投资20亿元的黄金产业园、中节能70兆瓦光伏发电、中电电器50兆瓦光伏发电、江西中能石油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贵溪港一般货物监管场所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我市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雷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大米、蔬菜、白茶、蛋鸡、油茶、花卉苗木、毛竹等七个重点产业逐步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农民合作社1096家,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新增省著名商标、市级以上品牌18个。全市服务业增加值70.03亿元,实现税收8.13亿元。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完成税收1.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0亿元、贷款余额139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7.3万平方米,实现税收1.47亿元。共接待游客50.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3亿元。新增文化企业14家。

(三)始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年向上争取项目320个,争取资金7.96亿元。硫磷化工产业基地、节能照明产业基地、海利化工新区生产装置等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千盛化工、泰丰金属、铜港实业等7家企业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海利化工整体搬迁入选省“三个一百”重大项目;雷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列入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调度。积极策应鹰潭市“8+1”重点工作,全年安排重点项目建设98个,总投资141亿元。深入开展工业“奋战100天,聚力攻项目”活动,晶科电子、德莱涂料、鑫发实业、广信实业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或投产。“财园信贷通”为园区70户企业融资2.82亿元,“财政惠农信贷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授信20xx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4万人。全年工业用电量44.3亿度,同比增长2.1 %。

(四)始终以统筹城乡为重点,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和塘湾镇、白田乡总体规划编制以及罗河镇、白田乡、天禄镇等一批控规编制。沿河东路绿地景观工程一期、政府东侧绿地景观、象山公园西入口一期、象山阁等工程全面竣工;东城区路网、320国道工业园区段拓宽、硫磷化工基地四条道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化工大道一期、沿河东路绿地景观工程二期等工程稳步推进。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稳步推进“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0公里。塘湾、罗河、志光、泗沥、流口等5个中心镇建设有序推进,10个中心村点、108个“秀美乡村”创建点全面完成。全面开展农村公路沿线、集镇、村庄以及江河水渠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建房“三清理一整治”活动,继续保持对违章建房的高压态势。

(五)始终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市本级共投入民生资金1.59亿元,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9853人,城镇就业率达96%,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7万人。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554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20户。积极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2.92万亩。扎实推进贵冶周边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周坊、彭湾2个乡镇荣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合理布局学校网点规划,完成了市一中体育场馆、市一中附小、金屯中小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市二小改造、市八中、美的学校、万和小学建设。完成了市中医院整体搬迁主体工程和65所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住院费用平均下降9.6%。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 称号。“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荣获“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市本级投入1500万元,全面修复“6.29”洪灾水毁工程。深入推进“平安贵溪”“法治贵溪”建设,社会治安、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始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宗旨,自身建设成效明显。

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四风”问题抓整改,列入整改台账110项,完成整改108项,整改率为98.2%。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清理和处置违规公务用车、超标办公用房、吃“空饷”人员。全市公务接待费明显下降。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全年共审计项目71个,审核资金3.96亿元,核减资金2156万元,核减率5.45%。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性资金、政府性债务和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管理等制度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02件,按时办复率100%。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文山会海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与此同时,统计、档案、地方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服务、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鹰潭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埋头苦干、一致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市单位和武警消防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贵溪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和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二是财税增长压力大,财政奖励政策调整对我市冲击较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三是行政效能不够高、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完成“”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奠基之年,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起始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0xx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工业提速升级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攻工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区”建设,着力平台承载能力、产业竞争能力、要素保障能力“三项提升”,打好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倍增、城区扩容提质“四大战役”,奋力打造“世界铜都·中国灯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46.26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增长10%。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攻坚,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事关贵溪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卫生与计生行政部门机构和职责整合,完成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简下放审批权,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监管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执法权重心下移,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制定中介服务项目目录,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清理规范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继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继续完善园区财政体制,给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健全完善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新机制。继续完善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继续实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 等多种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行市级投融资公司企业化运营,做大做强国有资产。启动“信用贵溪”建设工程,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突出工业强市,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策应沿320国道产业聚集升级带建设,充分发挥“一园三基地”经济主战场作用,决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800亿元。

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按照“抓住铜、延伸铜”的发展思路,引导铜加工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重点推动三花、红旗、凯安等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产值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重点推动勇骏实业、奥泰铜业、鑫浩泰铜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铜拆解加工区二期、江铜再生资源30万吨拆解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铜拆解作业区与九江港合作。按照铜产业和非铜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节能照明基地和硫磷化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力争引进4家以上有规模的照明企业,延伸节能照明产业链,实现烯土灯产品向led整灯迈进;促成百炼化工等10家入园企业早日投产,加快园区外化工企业退城进园速度。力争“一园三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560亿元。

推进平台升级。做好“一园三基地”的“整合、扩容、提升”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扩区调区。启动科技孵化园建设。有序推进工业产品展示和推介中心等配套项目。加快建成稀贵金属交易中心、铜拆解市场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解决诸如交通、生活等设施不完善问题。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实施产业科技项目,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组建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完善技术市场,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创新。深化产学研对接机制,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引进上实行重点奖励。

推进服务升级。健全政银企联动机制,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扩大“财园信贷通”规模,力争贷款企业数达80个,贷款额度3.2亿元;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争取更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全面梳理企业在生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抓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电、用地等难题,促进企业加快投产或满负荷生产。加快清理闲置土地,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三)突出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积极策应鹰潭市“8+1”重点工作,以打基础、管长远、促全局的大项目为抓手,让投资在经济发展和培育新增长点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区域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符合园区发展方向、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发挥企业包括驻市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作用,推进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强化境外海外招商,探索实施咨询公司、专家代理、招商顾问等招商模式,采取重点客商、重点项目“一对一”对接洽谈,跟踪落实,突出铜、节能照明、硫磷化工产业,力争每个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力争全年引进省外资金97.5亿元。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安排199个大中型项目,其中,工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60个、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32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50个、房地产项目11个、农林水项目17个、社会事业项目6个、旅游和物流项目4个、交通和能源项目19个。强化重大项目保障,用足用好土地等政策,充分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挂点、公开亮相、例会调度、排位通报”的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开展“看亮点、找特色、比优势”活动,确保各个项目按计划实施、按进度推进、按预期见效。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障碍,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鼓励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抱团合作,引导生产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民营企业群体,促使民营经济尽快成为县域经济全面提速发展的新增长点。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回归创业,在成功打造滨江镇失地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塘湾镇返乡农民创业街、泗沥镇创业一条街的基础上,鼓励更多乡镇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吸引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突出结构优化,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万亩,粮食总产37.5万吨。加快雷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园区内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创建;积极策应白鹤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白鹤湖大道,借助中国台湾农业品牌,尽快启动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花卉苗木景观带建设。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继续开展绿色大米、蔬菜、白茶、油茶、蛋鸡、花卉苗木、毛竹七大产业竞赛活动,提升特色农业质量和效益。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抓好白茶核心示范区、高效毛竹示范区、油茶种植示范区等一批专业功能示范区建设,以核心区的辐射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扶持元升集团、金土地、环鄱湖等农业企业和绿色大米、贵溪白茶、龙虎山油茶等名牌农产品。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

优化提升商贸物流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围绕铜、节能照明、硫磷化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与之相配套的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技术转让等产业,加快物流园建设,促进物流企业入驻。以争创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为抓手,尽快制定电商发展规划,建成电商生态产业园,重点扶持大三元、凯安铜业、大众民生实业、美纳途箱包、吉利人家等企业做大电商业务,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亿元。抓好东城区、老人民医院地块新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尽快完成柏里、象山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城南果蔬批发市场建设,启动农产品展示服务中心建设。

聚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申创“中国书法之乡”为契机,以打造象山文化为抓手,以铜工艺、书法美术、舞蹈服饰产业为龙头,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积极开展级乡村旅游点创评工作,抓好樟坪、上山森林公园生态开发。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政社区、信息咨询、企业策划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房地产市场,驱动房地产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突出扩容提质,加速城乡统筹进程。

积极策应“全域鹰潭”战略,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规划与建管并举,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村镇规划编制,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南乡片区及北乡片区的规划实施,构建沿320国道、贵塘线、贵神线发展轴。加速城区“南下北上、东挺西进”步伐,完成城南新区、柏里区控规编制,加快形成“一江两岸”市区发展格局。设立南乡、北乡中心规划所。完成中心城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格局。

强化城乡建设管理。完成沿河东路延伸段绿地景观工程二期、雄石东路东延伸段、规划二十四路、沿江路东延伸等工程建设;启动老城区道路管网改造提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南水厂等工程建设;统筹抓好市政、园林、供水、地下管网、通信、环保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整治,新增一批停车位,增开城市公交,加快推进客运一体化,切实提高农村客运通车率。抓好罗河、滨江、泗沥、河潭等城区周边集镇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与城区一体。进一步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健全“横向部门联动、纵向职能下沉”的工作机制。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法违规建筑巡查监管,严格落实城市网格化管理,推动数字城管向周边集镇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完成“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推进镇村联动建设。按照“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向非农产业集中”的发展思路,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扩权强镇政策,继续抓好塘湾、罗河、志光、泗沥、流口等5个中心镇建设,完成10个中心村、100个左右秀美乡村建设点任务。完成2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周坊、雷溪、金屯等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贵溪-泗塘、港黄-白田县道升级改造,实施自然村通组道路改造200公里,硬化160个自然村通村公路,完成龚资线耳口、冷水段和贵冷公路塘湾至八脚岭段水毁公路修复重建。开展国省道、城乡结合部等重要节点、河流沿线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突出生态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科学定位,抓住关键,严守生态红线,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一江两河”流域环境保护,构筑生态屏障。推动中小型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一级项目建设,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继续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完成造林绿化工程3万亩。严格环保审批制度,把好环保第一关。切实抓好物业小区的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小区油烟、噪声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成贵溪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实行园区空气环境质量24小时实时监控。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行动,扎实推进贵冶周边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二期修复、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促进区域生态循环。推进“一园三基地”周边农村环境治理。创建一批绿色示范集镇、示范村和社区。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园区建设。推动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实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依法关停生产工艺落后、治理不达标的污染企业,推进工业节能。抓好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

优化升级发展环境。始终把发展环境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围绕“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好,围墙外的事政府做好”,全力支持江铜等驻市企业发展。完善入园企业一站式、代办制服务,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破除制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打造高效一流的政务环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投资者创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七)突出民生改善,开创社会事业新局面。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抓好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5.25万人。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和优抚对象等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发放政策。启动10个福利机构功能提升工程。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加大特重大疾病救助力度,资助困难学生。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继续改善村(社区)办公条件,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开展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办法和准入退出机制,全面完成20xx年度10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380套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800套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抓好11个扶贫重点村村庄整治。

发展社会事业。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成市二小改造,市八中、美的学校、万和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市九中、市十中、流口中小学校建设,完成74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完成7所学前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工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着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兴市战略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启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免费健康体检10万人次。全面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加快推进城南康复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完成107所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增长,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地方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气象和老龄工作,加强国防教育、人防民防、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法治贵溪建设,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依法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推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和信访疑难案件第三方评查,推进信访省内终结制度,依法处理“以闹取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平安贵溪建设,依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整合“数字天网、数字城管”工程,强化社会面管控。建立健全事故防控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突出依法治市,打造务实高效政府。

我们将继续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着力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行政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贵溪建设,建设法治政府。完善依法行政考评机制,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上升到市政府层面推动。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坚持务实施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不满意地方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扎实开展百姓问责、行风热线等活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明晰行政服务流程,实现网上办事便民化、行政审批规范化、政务服务高效化。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强化治庸问责、约谈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

坚持从严治政。推行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个清单”系统建设,公开政府部门权力运行流程。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手段约束干部。

坚持廉洁从政。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停止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减少“三公”经费。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以制度设计控制腐败源头,切实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美好未来激励着我们,时代重任鞭策着我们,人民群众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为努力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贵溪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页,当前第21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