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

ID:1707859

时间:2023-08-13 12:45:07

上传者:曹czj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篇一

一、案主资料

姓名:赵某

性别:女性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已婚(同龄丈夫张某,并有一个7岁的女儿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毕业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务农。

职业经历: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农村结婚生子。性格特征:勤劳孝顺,坚强独立,但是多愁善感,偏执多疑。

婚姻观:认为夫妻双方白头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坚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让的相处之道。

生育观: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小学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优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较多,家境贫寒,她在初中毕业之后被迫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养育多个子女的艰难,而且案主在南方发达城市打工时,看到了城市家庭中优生优育的种种好处,这些都坚定了案主只生一个孩子,把家里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想法。

二、背景资料

1、内容提要

案主结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儿所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拥有孙子来继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结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为家里生一个男孩儿。刚开始婆媳相处十分融洽,婆婆对她是好言相劝,但是在她生过女儿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对她的态度经历了耐心劝导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争,拳脚相向、家庭暴力产生的过程。

2、案主陈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还有公婆对我都挺好的,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种几亩地,我们还养了十几只羊,这样除了平时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开资之外,还能存一些钱,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丈夫虽然在外地,但会经常回家,我们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经常夸我贤惠孝顺、善于持家,我也觉得他们也比较勤劳能干,踏实节约,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很少发生矛盾。

对此也不管不问

深的感情,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这个家庭,更何况我对再婚的家庭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三、主要问题:

1、家庭问题: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赵某与婆婆思想观念不太一样,时常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发生争吵。

2、心理问题:赵某心理比较消极,多愁善感,对于家里的矛盾,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还有轻生的念头。

4、经济问题:由于赵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没有贴补家用,除了种几亩地和养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济状况较为紧张。

四、问题分析

赵某家庭不和谐,是伴随着婆媳之间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出现的。赵某小的时候家境困难,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案主深刻体会到了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感到遗憾。赵某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从小父母忙碌,缺少对她的关爱,再加上过早的外出打工,对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识,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渐表现出来。赵某人际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问题,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偏执表现明显。婚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丈夫的态度,她觉得丈夫不理解她,还打他,所以对丈夫失去了信心,两人婚姻陷入困境。

五、分析治疗

(一)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

(二)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有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该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该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知识为开发而已。因此,该该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长。

(2)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理论基础: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六、服务计划

(1)目标:

1、总目标: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2、首要目标:同时帮助案主与家人沟通,与家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让案

主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回忆过去。使其正确对待夫妻感情问题,不要逃避。

(2)具体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目的:与案主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通过与案主的正面接触,对案主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确定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会谈法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通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在咨询中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改变其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过程:

1、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使案主识别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中还包括探索——描述——宣泄这一这一直接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所谓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面对我的案主,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体会到案主的苦恼、既想孝顺公婆,又想坚持自己生育观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帮助案主表达负面的感受,并提供机会让求助者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以便减缓案主的心理压力,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实质。我对案主说,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满都对我说吧,我渴望听到你内心的那些痛苦,这样,她把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全都发泄了出来,之后,她告诉我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说看到你轻松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与公公婆婆之间的代沟相对比较严重,所以,除了偶尔和自己的闺蜜交流,平时她的感情表达是受到限制的,这不仅案主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妨碍了她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她会怀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欢她等。这个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减轻意志控制,并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矛盾和冲突。例如,我试着问她你觉得婆婆身上有何优点?她说婆婆平时对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顾孩子等,而这就反映了案主因为不生育而对这个家庭的内疚感受。我还会问她,现在这个家庭给你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你想过离婚么?她回答说自己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丈夫、公婆,还要带着孩子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也反映了案主对这个家庭的留恋与喜爱。通过鼓励案主表达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让案主正确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通过案主的表达,她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来自己对这个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治疗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使其得到释放。

3、提出建议与意见:

(1)让案主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及时发现家人的优点。

(2)建议案主积极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弃以往的敌对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3)由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的事重视人的自觉。因此,针对案主本人对事情存在某种偏执的想法,社工尽可能的帮助案主学会理解他人。

第三阶段:结构家庭治疗阶段

目的:通过与案主的家人交谈,让案主的家人能够理解案主的想法。其次,缓和案主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希望她们能够正常的交流。尽可能的的支持案主自身的想法,而不是替案主决定她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

方法:会谈法、结构家庭治疗法

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积极配合,让案主感觉到其实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关心,只是丈夫不愿意表露出来。同时,让案主与婆婆敞开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婆婆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让案主与自己的丈夫也好好交流,让彼此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都有必要好好反思,到底是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今后到底该何去何从。

第四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目的:了解案主面临的新问题并巩固工作效果。

方法:会谈法

过程: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了解案主的变化和案主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案主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案主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学会客观对待别人。

七、服务过程记录(附后)

八、方法评估

针对案主自身的情况,本案主要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尽可能的使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主自决。同时协调家庭成员积极配合,通过与案主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得这个家庭矛盾得到缓和与平息,使案主走出困境,摆脱生活的烦恼。

九、个案反思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来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过往不能满足的需求在婆媳之间的问题上得到放大,进而激化了夫妻之间矛盾,导致案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因此,作为社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篇二

姓名:赵某

性别:女性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已婚(同龄丈夫张某,并有一个7岁的.女儿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毕业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务农。

职业经历: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农村结婚生子。 性格特征:勤劳孝顺,坚强独立,但是多愁善感,偏执多疑。

婚姻观:认为夫妻双方白头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坚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让的相处之道。

生育观: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小学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优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较多,家境贫寒,她在初中毕业之后被迫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养育多个子女的艰难,而且案主在南方发达城市打工时,看到了城市家庭中优生优育的种种好处,这些都坚定了案主只生一个孩子,把家里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想法。

1、内容提要

案主结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儿所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拥有孙子来继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结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为家里生一个男孩儿。刚开始婆媳相处十分融洽,婆婆对她是好言相劝,但是在她生过女儿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对她的态度经历了耐心劝导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争,拳脚相向、家庭暴力产生的过程。

2、案主陈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还有公婆对我都挺好的,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种几亩地,我们还养了十几只羊,这样除了平时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开资之外,还能存一些钱,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丈夫虽然在外地,但会经常回家,我们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经常夸我贤惠孝顺、善于持家,我也觉得他们也比较勤劳能干,踏实节约,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很少发生矛盾。

对此也不管不问?

现在我很痛苦,在这个家里我已经感觉不到幸福了,最近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对我也很冷漠,而且他也很少给家里寄来钱,我们之间感情已经很浅,只是靠孩子维系罢了。公公婆婆因为我不同意再次生育,对我的怨恨很深,我们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事争吵,每天都没有快乐可言。丈夫现在经常喝酒,回家就打我,有时候我会想到与其这么累,还不如死了了算了,但是每次想到自杀,就会想到不能让孩子没有妈妈,所以我必须活下来好好照顾孩子。现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试着去和公公婆婆静下心来好好谈谈,但没有任何成效,好像我们之间的矛盾太深了,已经无法弥合。但是我又不想离婚,因为我想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里面,再说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家也付出很多,也体会过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对这个家有很深深的感情,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这个家庭,更何况我对再婚的家庭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1、家庭问题: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赵某与婆婆思想观念不太一样,时常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发生争吵。

2、心理问题:赵某心理比较消极,多愁善感,对于家里的矛盾,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还有轻生的念头。

4、经济问题:由于赵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没有贴补家用,除了种几亩地和养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济状况较为紧张。

赵某家庭不和谐,是伴随着婆媳之间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出现的。赵某小的时候家境困难,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案主深刻体会到了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感到遗憾。赵某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从小父母忙碌,缺少对她的关爱,再加上过早的外出打工,对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识,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渐表现出来。赵某人际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问题,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偏执表现明显。婚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丈夫的态度,她觉得丈夫不理解她,还打他,所以对丈夫失去了信心,两人婚姻陷入困境。

(一)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

(二)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有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该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该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知识为开发而已。因此,该该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长。

(2)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理论基础: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6. 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1)目标:

1、总目标: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2、首要目标:同时帮助案主与家人沟通,与家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让案主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回忆过去。使其正确对待夫妻感情问题,不要逃避。

(2)具体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目的:与案主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通过与案主的正面接触,对案主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确定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会谈法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通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在咨询中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改变其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过程:

1、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使案主识别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中还包括探索——描述——宣泄这一这一直接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所谓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面对我的案主,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体会到案主的苦恼、既想孝顺公婆,又想坚持自己生育观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帮助案主表达负面的感受,并提供机会让求助者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以便减缓案主的心理压力,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实质。我对案主说,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满都对我说吧,我渴望听到你内心的那些痛苦,这样,她把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全都发泄了出来,之后,她告诉我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说看到你轻松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与公公婆婆之间的代沟相对比较严重,所以,除了偶尔和自己的闺蜜交流,平时她的感情表达是受到限制的,这不仅案主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妨碍了她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她会怀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欢她等。这个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减轻意志控制,并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矛盾和冲突。例如,我试着问她你觉得婆婆身上有何优点?她说婆婆平时对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顾孩子等,而这就反映了案主因为不生育而对这个家庭的内疚感受。我还会问她,现在这个家庭给你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你想过离婚么?她回答说自己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丈夫、公婆,还要带着孩子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也反映了案主对这个家庭的留恋与喜爱。通过鼓励案主表达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让案主正确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通过案主的表达,她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来自己对这个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治疗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上影响了她的人格发展,所以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案主百般抗阻。所以,在处理案主的这一问题时,我会帮助她宣泄自己埋藏已久的不良情绪,使其得到释放。

3、提出建议与意见:

(1)让案主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及时发现家人的优点。

(2)建议案主积极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弃以往的敌对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3)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的事重视人的自觉。因此,针对案主本人对事情存在某种偏执的想法,社工尽可能的帮助案主学会理解他人。

第三阶段:结构家庭治疗阶段

目的:通过与案主的家人交谈,让案主的家人能够理解案主的想法。其次,缓和案主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希望她们能够正常的交流。尽可能的的支持案主自身的想法,而不是替案主决定她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

方法:会谈法、结构家庭治疗法

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积极配合,让案主感觉到其实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关心,只是丈夫不愿意表露出来。同时,让案主与婆婆敞开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婆婆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让案主与自己的丈夫也好好交流,让彼此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都有必要好好反思,到底是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今后到底该何去何从。

第四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目的: 了解案主面临的新问题并巩固工作效果。

方法:会谈法

过程: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了解案主的变化和案主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案主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案主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学会客观对待别人。

针对案主自身的情况,本案主要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尽可能的使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主自决。同时协调家庭成员积极配合,通过与案主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得这个家庭矛盾得到缓和与平息,使案主走出困境,摆脱生活的烦恼。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来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过往不能满足的需求在婆媳之间的问题上得到放大,进而激化了夫妻之间矛盾,导致案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因此,作为社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篇三

案主xx,男,17岁,武汉某高中高三学生,比较叛逆,厌学。

高一结束后,由于逃学多次,并且参与打群架,被学校退学。后母亲为其安心学习,将其送到新洲的住读学校,但小方抱怨学校条件艰苦,母亲不忍儿子受苦,考虑到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较低,小方小时候比较喜欢涂鸦,于是将其转回武汉的一所高校成为一名美术艺术生。小方则认为母亲的努力都是徒劳,自己根本不想学习,就算现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依然经常逃学。

小方的父母喜欢打牌,小时候对小方的管教比较少。父亲是一名出租车晚班司机,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亲的工资为主。小方变得叛逆后,其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母亲管教。小方的父亲在小方年幼时有出轨的经历(小方对此不知情),后来觉得愧对小方母亲,从此家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母亲决定。父亲的管教也是比较顺从母亲的观点,小方对此经常无视,总是说“不要你管我”、“妈妈都没说我,你插什么手”。在小方的教育上,母亲基本上采取物质奖励和棍棒教育为主。

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学习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厌学,有自我放弃倾向,逐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表现为:初中时经常撒谎逃学,高中时与许多社会无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参与打架,比较暴力。

问题二、案主与其父母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表现为:小方经常无视父亲的管教,母亲从小比较满足小方的物质要求,随着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经常发生肢体冲突。

原因:由于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比较弱化,母亲溺爱孩子,教育方式以物质奖励和暴力为主,问题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表现为:认为不顺心意的地方就是对方和自己作对,如学校里,老师对自己不公*,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表现暴力,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亲从小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小方从小不愿吃苦,比较贪图享受

服务目标:

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和人本治疗模式,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人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个人都具有改变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情绪失调原因——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治疗过程:

(2)领悟:承认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帮助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学根源。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目的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家庭作业: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

运用这种疗法,通过和案主辩论其非理性的想法,培养起其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自己和别人的态度。

2、人本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动力。“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通过该模式,使案主重新认识自己,积极开拓自己的能力。引导案主自己发觉自己的潜能。

3、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干预技巧: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诚、接纳、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倾听。适时的自我坦露,给予案主回馈及肯定。

在整个个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学会转换角色

2、对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不是一天的产物,所以在处理与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篇四

(此模板根据社会工作实务中dac模式来撰写,希望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同学们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计划书做的更加丰满,并于11月3日上交,各组做简单的ppt即可。祝各位作业愉快)

一、个案背景资料

二、个案资料收集摘要

此处一般可采用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或“预估”一节中提到的其他方式

三、问题分析与诊断

1、案主认识的问题

2、工作人员诊断的问题

3、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四、服务目标:

1、总目标

2、分目标(尽可能按点细分)

五、服务模式及理论基础:

此处要注意的是在罗列所使用的服务模式时要与案例相结合如下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六、介入中的社工理念及技巧

七、介入系统和介入行动

1、介入计划

此处根据资料诊断、问题分析,描述从哪些系统进行介入行动

2、具体实施计划

确定会见期间任务,此处我们设定为5-8次会谈。

(1)第一次会谈

会谈时间:

会谈地点:

会谈目标:

主要方法:

介入重点:

八、评估结案:

1、评估方法与工具:

个案工作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个案工作计划篇五

利用镇村干部会议的机会,镇*进一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各村(居)在20xx年底和春节前后,利用广播反复宣传,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大力广泛的营造20xx年度续保缴费的宣传氛围。

12月中旬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突击续保活动,按照镇社保所提供的续保人员花名册,村组干部入户通知缴费,对已缴费的作备案登记,对未缴费的逐日追缴,20xx年12月,镇*每10天一通报,自20xx年1月起一周一通报,确保2月28日前村村达到续保要求。

20xx年12月31日前全镇续保率必须达到30%以上。

20xx年1月31前全镇续保率必须达到70%以上。

20xx年2月28日前全镇未参保对象100%参保。

(1)在做好续保工作的同时,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做好20xx年度新增参保人员的资料审核、个人档案的完善、个人账户建立等工作,确保参保人员个人档案、个人账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做好参保信息核对工作,做到参保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与参保金额一致,对系统内存在的参保人员错误信息等问题要及时予以更正。

(3)镇社保所要及时和村核对缴费金额、缴费人数等相关数据,及时将收缴的保费足额转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专户,做到月结年清。

(1)参保率达100%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3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达95%及以上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2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达90%及以上的村(居),镇*按实际参保缴费人数每人1元发放工作补助,参保率低于90%的村(居),没有工作补助。在此期间,镇委、镇*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一周一调度、一通报,对位居第一、二名的村(居)通报表扬,对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包村干部、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通报批评;对连续2次调度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责令其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在会议上做深刻书面检查;对连续3次调度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主任停职并限期改变落后位次。

(2)此项工作与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和年终工作综合考核相挂钩。按各村(居)实际参保率作为村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和年终工作综合考评得分依据,参保率倒数第一、二名的村(居)在年终工作综合考评中,从总分中倒扣3分、2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