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春节字5篇(优秀)

2023年高中春节字5篇(优秀)

ID:201131

时间:2023-06-06 10:59:10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春节篇一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啦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啦。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啦美丽的花,漂亮极啦,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啦。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啦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啦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啦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啦,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啦!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啦。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啦,今天可是生意兴隆。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高中春节篇二

今天上午,我先和爸爸购买年货。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到了步行街,那里卖年货的特别多,有卖“福”字的;有卖花炮的;有卖对联的;还有卖卡通虎的……总之,吃的、穿的、用的、贡的物品琳琅满目,令我爱不释手。我们购买了丰富的年货,喜迎春节的到来。

该吃年夜饭了,爷爷、姑姑一家子人都来了。团圆饭不仅丰盛,而且还有特别的寓意:红烧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可乐鸡翅象征着吉祥如意;水煮牛排象征着牛气冲天……我们一起吃着美味佳肴,举杯欢庆,互相祝福。爷爷祝我:学习进步,假期愉快。我祝爷爷: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爸爸妈妈祝我:虎虎生威,春节快乐。我祝爸爸妈妈: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在祝福声和欢乐声中,我们过着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完精神大餐之后,我和爸爸,一起放鞭炮,我在外面不仅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烟花,还听到了雷鸣般的爆竹声,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回家后,我和爸爸守岁,等待新一年的到来。可是春节钟声还没有敲响,我就已经坚持不住了,在雷鸣般的炮声中,依然呼呼大睡了。

新的一年里,我应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我也祝愿大家阖家欢乐、假期愉快。

高中春节篇三

扫舍是新年的首幕也就是说新年从扫舍就悄悄开始了。

这几天大家都急着备年货走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在屋子里贴满了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年画有“连年有余”“一帆风顺”等大家都期盼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除夕啦,除夕啦”。听,隔壁的小孩叫了起来拿着玩具跑来跑去他高兴的是因为今晚可以吃一顿好的了有时还会领到几张压岁钱,天刚擦黑,五彩缤纷的礼炮登上了天空到处是酒肉的甜香到处是灯火一片,该祭神了虔诚的人们在神像前大开酒席供上了许多美味佳肴连神吃的笑起来比原先的更灿烂了可怜的小孩只能在远处呆呆的看着嘴角不停的流着口水。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忙完了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看电视守岁,小孩子禁不住长熬也就早早的睡了。

正月初一来了,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在街上互相炫耀着大人们忙的更不可开交了女人们在家里急着招待客人男人们都出去拜年访友去了大多孩子们也都随父亲去了因为可以得到丰厚的压岁钱并占为己有。

春节的又一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不论城内还是城外都摆满了小摊,货贩子在不停的吆喝着。

百年老店也会趁此时机在店内店上了许多平时见不到的灯有走马灯,红灯,宫灯……等到夜幕降临时便会吸引许多的人进去赏灯购物为店里增添了不少利润。

小孩子骑着毛驴由父亲带着逛庙会,如白云观东岳庙等老道观都会开设庙会,在庙会上有唱戏的唱戏的人凭借矫健的身姿和动听的嗓门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听,悠长的钟声从白云观里传了出来,在白云观门前人山人海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进去给三清天尊上香顿时三清殿内青烟袅袅许多道教徒虔诚的在神像前前三跪后三拜并去祈福道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财源滚滚。

庙会上还有赛马赛骆驼的而赛手不是为了一比雌雄只是想用自己熟练的身姿为观众提一乐罢了。

不觉中,天又擦黑了北京城顿时成了灯的海洋路上赏灯的人更是一波赛过一波在路上走起来真是挥汗如雨接踵而至。

工艺高超的花灯演绎了一个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使人目不暇接,这是元宵节最后一项重要的事宜了人们络绎不绝的走进了白云观在德高望重的道长前求了一道灵符并去大殿内球了一只开了光的祈福灯,在观中心以符火为引点燃了祈福灯当祈福灯缓缓上升时人们便握手闭眼虔诚的祈祷着。

元宵节过后也意味着春节大舞台落下了帷幕过后大家都坐在一起畅谈着今年所要做的`事等春风一吹大人和孩子便都各干各的一份二事情去了。

高中春节篇四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春节,就会有很多风俗,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春节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春节。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春节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春节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高中春节篇五

好几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了。虽然在大年初一也回家给老人们去拜年,但也是匆匆就回来了。更多的时间,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里。观看电视节目、烹调美味佳肴是这几天的全部生活内容。或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吧,春节竟然没有了原来的激情。

我们生活在通讯发达的时代,打一打电话上一上网,就能和亲朋好友直接的联系上。这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现代通讯节省了时间,有事没事聊一聊,也会使感情有所升华,但这种不用见面就能对话的便捷方式,把人们的感情变得有些形式化了。人与人之间总喜欢带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虚幻!很多人觉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也是现实中的一种无奈。人人渴望真挚的感情,但自己最不愿付出的,却往往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倒是很怀念小时候亲朋邻里间那纯真的情谊。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走出家门互访“拜年”,孩子们更是欢欣雀跃,成双结对地到各户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也会热情地接待他们,并拿出备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来访的客人,这是一种礼节,更是民族传统习惯的延续。这是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在我们梁山一带叫“馍馍”,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卷子,另一种叫花糕。家里有第一年嫁出去的闺女,每到春节便会蒸花糕的,意思是取了谐音,年年步步登高之意吧!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

到了大年三十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莫过于放炮了,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放炮了。条件好点的还可以放点“手花”(一头有炮药,有捻,绑在大约一米长的芦苇杆上),点燃后,“嗖”的一声带着火花钻进了高高的夜空,随着“蹦”的一声响,那最美的礼花也就在乡村的夜空上方绽放了,我想,那是乡村最美的一道风景,渲染了过年的喜庆气氛。放罢了炮,接下来就开始吃饺子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姐姐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妈妈口中还念念有词,意思是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保佑大人孩子平安之类的。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那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老母亲今年80多了,每到春节,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是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我喜欢那个年代人们的质朴和纯真的感情。现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与人之间变的太现实,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送礼,不送就会对你的孩子不闻不问;上小学了如果不上好处,分班分座就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去医院如果没有熟人,看病就会花很多冤枉钱不说,连住院的床铺都难安排!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网里,这时才觉得真情对人们来说有多么的珍贵!

尽管如此,春节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细想起来,春节并非光阴流逝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而是人们本身的一种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难免会让人生厌,日复一日的奔波与劳作免不了让人生出一种不堪重负的疲惫,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来充实一下生活,找一个理由来松驰一下神经,让热热闹闹的气氛给平淡的生活营造一份别样的滋味和美丽,岂不很好么?于是,便有了春节,有了像老人一样慈祥、满含着温馨和抚慰的春节。

春节是一种凝聚,凝聚着祥和安泰,凝聚着欢乐喜庆。

春节是一汪净化灵魂的清泉。那四处绽放的礼花和急促欢欣的鼓点,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平时深陷在世俗纷扰中难以脱身的人们,在流光溢彩的年节里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纯真的笑脸。

在辞旧迎新的更替中,我们的生命之舟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港湾。醉卧在年节的怀里,让我们尽情地欢歌尽兴地享乐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如此悲催呢,嗨,说着说着年就到了,问候大家“过年好”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