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六篇)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六篇)

ID:201581

时间:2023-05-25 16:01:02

上传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一

去年过年,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么忙。大年三十,家里贴好了对联,我发现中间的“福”字贴倒了,就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福’字是专门倒着贴的,‘福倒’不就是‘福到’嘛!”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又看了看其他人的家门上,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斜着贴,看来贴春联也是一门学问啊!

到了下午,我们才想起来还没有买炮,我就与爸爸一块下楼买。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这里的鞭炮可真是多种多样!有摔炮、冲天炮、刺花炮、大炸雷……我们只买了鞭炮、摔炮、刺花炮、“黑旋风”与“窜天猴”。回家的路上,我就往地上扔了几个摔炮,摔在地上发出“啪”的声音,感觉好玩极了!

晚上,天空中闪耀着礼花,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空中绽放,我与爸爸也拿出我们的炮。爸爸先拿出黑旋风,本想着这么霸气的名字应该非常响吧,我赶紧捂住耳朵躲到一边。但是,只见炮在地上转几圈,边转边喷火花,最后只是炸了一下,并不是非常响,害我躲那么远。

最后,爸爸拿出”窜天猴“,我感到非常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猴?这么小一个炮能飞到天上吗?结果,它真的像火箭一样飞向空中,还发出响亮的声音。炮放完了,我们也该回家吃团圆饭了。

每一个春节,都令人难忘。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节,当数最有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佳节了。

相传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因为害怕年,所以,人们燃放鞭炮,把年赶走。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所以春节又相当于过年。

春节前夕,大家都在忙着置购年货,打扫卫生。小孩子还要缠着父母买新衣服,新玩具。都应了新年新气象。春节前,人们都要贴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春节,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在大年夜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也是很有讲究的,每一种食品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或祝福阖家团圆,或寄托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或象征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或祝愿家人身体健康、诸事如意等等,年糕必须是用粘性小黄米加工而成的,象征美好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以及步步高升之意;饺子自不必说,但除夕夜的饺子里要包上各种各样的吉祥物,如硬币、大枣、栗子、花生、糖块之类,而每一种物品都有一个美好的、足以鼓舞人们乐观向上的象征意义;鸡与吉谐音,象征吉祥如意;用鱼做成的菜肴是不可少的,这也是人人皆知的,有年年有余财的美好希冀。

晚饭后,人们通常围坐在一起守岁,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他们看春节联欢晚会,拉家常,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在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嗖!嗖!嗖!……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像天上开放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红得像玫瑰,有的黄得像菊花……一串串烟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把新年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在人们的依依不舍中,旧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在大年初一,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去亲戚家拜年,长辈们要给晚辈发红包。因此,孩子们总是特别喜欢春节。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爱我们的节日。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三

酒味浓,年糕香,浓郁的气味中弥散着温馨;对联红,鞭炮响,跳跃的空气中蕴含着节好的欢愉。在我的印象中,春节的记忆是最为浓郁的。

春节是有声的

“咚、咚……”那雄壮有力的鼓声,激昂利落。它敲碎了沉闷的空气,震落了沉重的灰尘,使空气沸腾。大街小巷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为春节增添了一份生机。瞧,那个小孩子手捏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棒走向摆好的爆竹,只听“嗖”的一声,小孩子像触电般地跑开,两只小手捂实耳朵,静静地等待爆炸……

春节是有色的

大年三十,心急的人家早早贴上火红的对联,大红灯笼高高地挂着。真正地在颜色上饱眼福的数除夕之夜,一个个烟花争先恐后地冲向空中,迫不及待地去拥抱夜空。初一早上,咦,地上怎么洒满梅花瓣呢?不会是一阵春风,把所有的梅花都刮下来了吗?我走近一闻,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原来是鞭炮炸的纸屑,五颜六色的纸屑宛若艺人在画纸上一泻而下的灵感――多么盛大的一场彩色聚会。

春节是有味的

春节来临前几天,妇女们包包子、炸丸子……除夕夜围着圆桌和家人吃着美味,看着春晚,这真是一道有意思的年夜饭。鸡年的春晚还历历在目:精美的舞台设计,将春晚节目呈现得美仑美奂,还有导演组面向公众征集“最美全家福”,最终8组家庭入选,每张照片后面都藏着温馨感人的故事。那饭菜的香味和家人的欢声笑语汇合成亲情的味道。今年的春晚更是精彩绝伦。

一次相聚,一刻幸福,春节是一个欢乐的剧场,剧场的主角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之间的欢声笑语化作一股浓浓的爱意,永远传递着……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四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春节诚然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非节假日)的10倍!这些数字真要算起来也可说是天文数字了。

人们种种的浪费现象,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重视。我国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一局面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资源十大浪费现象:

1.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4.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5.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大小不分档;7.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10.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

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勿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

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哪一点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大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品德。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五

我们渴望去一个地方,很少有人是毫无目的的。就像春节回家,如果没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供您想念,我想在春运挤成狗的时点,你会去凑这个热闹吗?

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更是一条逼你拼命挣钱的鞭子,让你为它拉车、犁地。家还是一件旧风雨衣,只有在狂风暴雨之中才能更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家又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只要一想到家,就会有一种亲情感回荡在心头。

有一首歌,歌名是《过年回家》有韩庚唱了这几句:“突然间泪水悄悄流在脸颊 这一站就是我的家 空气中充满记忆熟悉的味道 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子回来啦,”我想这句歌词道出了春节回家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家是我们熟悉地方,那里还有我们的最亲的亲人。

古人云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我们远在千里,为什么要长途跋涉回家,就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不是属于我们的家。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还有人说,……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

战争中,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 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

富裕时,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切不可“富贵思淫欲”。

小时候,家是我们不需要想象就可以找到的地方,不要说我们人类,就是小时候放的牛,只要晚上要回家的时候,你跟着它都可以找到你迷路的家。

年龄大了,回家是一种对父母最真挚的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而看到母亲满头白发的坐在目前等待归来的儿女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噙着泪水的。

有的人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但是那一条信息,一通电话或者视频通话都让我们想到线路那一头满满的期待,这一头心中的怅然若失。家里不是缺少谁而不能存在,家就像我们人类的一副皮囊,因为我们有了感情,我们才成为人,我们想家,就是要让我们人的感情在适当的时候回归皮囊。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家庭团聚的最好的时光,因为家,所以我们无论多远,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没有阻挡我们回家的路,家里有我们熟悉的味道,家里有等待我们的妈妈。

春节,我们回家。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 春节初一的风俗有哪些篇六

元宵节、儿童节、国庆节·在这么多的美好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春节。

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日左右,大家都忙起来了,当然这只是是春节的前奏。我们家也是如此,大家都去办年货,如:购置新衣物、水果、干果等。储备完年货后,一眨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家家包饺子,买大鱼大肉,春节在悄悄地走来。

在过年的前几天,爷爷在鱼塘打了一网鱼,选了一条又大又肥的草鱼作为鱼糕的主料。妈妈和奶奶也忙得不亦乐乎,在菜园里摘青菜、拔萝卜挖藕。

踏踏——春节来了。大年三十的上午爷爷忙着做鱼糕,妈妈和奶奶炸藕丸子,爸爸则在写春联。而我优哉游哉地在他们身边踱来踱去,这瞧瞧,那望望,观察大人们是如何做菜的。

爷爷开始做鱼糕了,先把鱼刺剔出来,把肉切成小块,跟肉一起剁成肉泥,再把几个鸡蛋打碎后调匀,均匀的摸在肉泥上,然后后放在蒸笼里用大火蒸,爷爷说要蒸一个小时左右,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又跑去看妈妈和奶奶做藕丸子。她们先把藕洗干净,再把皮削去,然后在一个有台阶的石头大盆里磨来磨去,藕便会变成一团团藕泥。

再来看看爸爸的效率吧,只见爸爸一个人在书房挥毫泼墨,红红的对联上写上了漂亮的行楷字,我和爸爸一起贴好了对联,我们还在屋檐底下挂上了两个“胖胖”的灯笼。

“快来快来!鱼糕做好了。”爷爷把我唤了过去。

“呀!好香。”一阵香味扑鼻而来。爷爷和爸爸一起把又宽又大的鱼糕抬上了干净的饭桌,爷爷拿起一把菜刀把鱼糕分成一条一条,像毛毛虫一样排列整齐。爷爷看看我的样子,就切了一小块给我。“好吃!好吃!细腻的鱼糕滑进肚子里透出一阵清香,似乎整个人像醉了一般。

高潮到了,大家都在自家门口点起了很大很粗的香,青烟袅袅,犹如仙境一般美丽。据说不仅可以避邪还可以保平安。鞭炮声一响,大家就会围在餐桌前吃饭,喝酒,互相祝福。

过年,我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在鞭炮声中有我太多太多的童年记忆。总算忙完了这一阵子,我终于有时间去买鞭炮了,市场上的鞭炮品类众多,有蝴蝶鞭炮、银珠擦炮、板炮、冲天炮。令我目不暇接,在我的左挑右选中,终于选了一些烟花和鞭炮。

吃完团年饭,我们小孩的节目就该上演了,我们在满天的星光下,尽情地燃放烟花和鞭炮,有一种烟花在天空中旋转就像蝴蝶一样在飞舞,有一种绳子鞭炮可以随手在空中划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好看极了。

春节伴随着我童年的记忆,在忙碌中走来,在快乐中散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