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

ID:226677

时间:2023-06-20 16:00:10

上传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7月6日至13日,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中国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比较低的。所以非常希望,市教育局能为我们年轻的、爱好书法的教师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书法培训。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二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我们虽然只有七周的课程,却让我体会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她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历史的推进,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她由简到繁。由偏到全地发展成了一种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珍珠。所以在这仅仅七周的书法课上,我认真学习着她其中的奥秘。 我感觉汉字是个神奇的产物。汉字有其自身的结体规律性,但同时又具有在规律性有限的范围内的无限可为性和可塑性。人说 “字如其人”,这就是人们根据事实作出的一个总结。不过的确,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面孔都不一样一样。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眼睛、嘴巴,但就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每个人又构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但也有美、有丑。汉字也是一样,本字的结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我们所以看到的各种字,有的能臻于心手会归、神融笔畅的高妙境界,而有的却困顿疏陋、难于成形。这个事实就说明了汉字的可为性和可塑性。

在书法课上我体会很深,书法是一门关于书写汉字的学问,但如果只把她局限在“写字”上,就把这门学问限制在了“蒙童”小学阶段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所有汉字都是由最初如图似画般的形象各具意态的笔画、多种形式的穿插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在写汉字时要了解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再者,要了解书写的一般规律,就是在常态情况下,同一个书写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书写工具,写出来的字的基本面貌是统一的。这也是这个书写者的“人”。

总之,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说学到了那些写好字的的技巧方法,而是对书法这门艺术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一种修养。让我们在书法中徜徉,来陶冶我们的情操。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中国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文化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同时,此次培训班得到了西宁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在培训的最后两天,一位和我同年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听说我在培训书法,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到培训班旁听,表示明年果还有培训一定报名参加。最近几年,我所在的西区教育局每年对新聘教师进行基本功过关测试,在测试中毛笔字过关率是比较低的。所以非常希望,市教育局能为我们年轻的、爱好书法的教师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书法培训。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四

style="color:#125b86">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将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写字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

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

有人说“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方面的意思。

我想学习书法的好处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两点。

那我一直以来是如何学习书法的呢?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有句话说的对,要想练好字,功夫在字外。当书法练习感觉枯燥的时候或者说没有进展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体操、武术、舞蹈、垂钓等活动,这将有助于书法的练习和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五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中提出:书法教学是公共艺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科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书法教师,在开设好书法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在书法教学的方向选择上,笔者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考虑到学生的书写习惯、书写能力及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选择在课堂上教授硬笔书法,在社团中开展毛笔书法学习。

为了解决书法教材较少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重组教材、编写讲义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先后参考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教程》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钢笔书法自学教材》等书籍。经过仔细研究,笔者决定吸收这些书籍编写体系的优点,确定两个学期分别按钢笔楷书和钢笔行书来组织教学,每个学习模块分别按照基础知识、基本点画书写、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作品赏析和创作五个单元开展学习。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俗话说:“学书法先学做人。”在第一次授课中,我除了介绍课程的任务及目标、重要性外,着重强调学习规矩,如上下课的师生问候礼仪、学习用具准备、课堂中必须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成震动模式等,如有违反必须以表演节目作为补偿。通过这些与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进而发挥集体监督的力量,同时也避免了师生情绪对立,影响后续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探索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学生感兴趣、适合书写技能训练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一方面我坚持板书示范教学,另一方面选择优秀的硬笔书法视频辅助教学,同时利用手机拍摄了部分急需的硬笔书法教学视频。

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我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式前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少量训练逐步过渡到强化训练。一般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精细研究、分析5个同类字,课外作业安排20个字的书写训练任务。这样课堂任务少,不至于使学生受挫,进而培养学习的耐心。

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是增强学习动力的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提问和练习,对能积极回答问题和在黑板演示优秀的学生提出口头表扬并计入平时考核加分项目;二是对于学生每次交来的作业按照“甲乙丙丁”的等次进行评价,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每次作业完成20个单字的强化练习,其中有5个以上能够书写过关可以定为甲等,我对得到两次甲等的同学奖励自己印制的精美硬笔书法专用空白纸一张,起到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书法是造型艺术,在书写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辩证思想和美学原理。写好的前提是能“看到”,能体会到经典字帖中的美和好,这样才有可能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强调要会“读帖”,教给学生分析品鉴字帖的具体方法。随后学生在书写中进一步体会运动的韵律美,在作品完成后欣赏造型美,在品读中体会文学美,从而实现艺术教学的核心功能。

基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我利用组建书法社团的形式实现书法教学的升华和提高。学校专门建设了一个书法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全套的书法学习用具,为开展社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xx年10月“美阳书法社”正式成立,我担任书法社的指导教师,社团成员共有20多名,大家都对毛笔书法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社团成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每天都要去书法教室学习练字,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在具体学习步骤上按照“单字字组作品”循序渐进推进。学生初期学习积累的单字较少,鼓励其创作四字的横幅,随后逐渐扩张至对联、斗方、中堂等形式。通过临创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临帖训练能够尽快转化为学习成果,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增强成就感,提高了社团的凝聚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觉得以后要继续在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工夫,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书法教学的吸引力。要多组织展览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书法有没有收获?肯定有收获,而且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来分享我个人学习书法的3点心得体会。

第一点: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

对联是民间最直接的书法作品

有人质疑,真的有这么大的收获吗?我个人认为是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1985年我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书法,教我书法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亲戚,按辈分我当叫他“姑丈”。他在我们县城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村里红白喜事,写对联、挽联,都能见其挥毫泼墨的身影,而且,他凡是参加县里举办的书法比赛,必定获奖,是当地公认的书法“名家”,能写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初中时期我的书法开始有长进,到了高中阶段,书法已在全校名列前茅,硬笔书法比赛拿了全校第一名。

当你硬笔书法比赛获得全校第一名

因为书法写得好,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我非常好,班级的板报抄写,都是我起笔。说到书法,我也很感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不但在作文写作上给予我谆谆教诲,还鼓励我继续练好书法。1993年,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的高考岁月,在一个县城中学,考上省城的重点本科院校实属不易。而那一年高考,语文总分120分,我考了98分,其他文科类也考得很好,老师给我分析获得高分的原因时说,这可能与我的书法写得好有关,正常情况下,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改卷老师会给出一定的印象分。所以,后来我考上了省城大学中文系,在大学里面业余时间继续习练书法。

书法写得好对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

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脑,领导的讲话稿多为手写版,厂党委书记的一些讲话稿,她都安排由办公室主任拟稿,让我来执笔书写。所以,毕业不到两年,我被提拔到厂政工部任厂报总编辑。遗憾的是,国有企业改革,让昔日国企的辉煌不再,企业效益每况愈下,大量的工人下岗,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我也选择了跳槽。

书法作品展

1998年,我参加谋电视台记者公开招考,经过笔试、面试,最后被录用入编,在几百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后来,我的台领导在一次个人谈话中告诉我,他说,其实我的笔试内容答题不算很好,但是他看中我写的这一手字,还有面试的时候,那种从容不迫的神情和对答如流的表达能力,适合做一名记者,才决定录用我。

习练书法需要长期积累

第二点:书法让我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

学习书法永无止境,在工作当中,我因书法与许多书法爱好者和当地书法界名人多有交往。与书法爱好者平时有空多交流,成为了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国有企业工作的那两年,厂里工会副主席是出了名的书法高手,人也孤傲,但我和他却私交甚笃。后来我调到海滨城市电视台做记者,他还趁旅游的机会,专程找过我好几次,和我喝酒聊天谈书法。在海滨电视台工作期间,因书法而与之结缘的领导和同事,后来都经常走往,谈得最多的也是书法。后来,我又调到了省直机关单位上班,对书法艺术我依然没有放弃。

挥毫泼墨瞬间

不过,有一些书友,写字很有个性,平时写字水平一般,但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在半醉的状态下,再挥毫泼墨的话,那笔法功力,判若两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李白是醉酒诗百篇,我是醉酒下笔如有神”。后来,我发现其实有不少人在喝酒半醉状态下,确实写字另有一番风味。

因为书法,我结识的这些前辈们当中,有不少人对摄影和绘画造诣很深,后来,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带下,我又开始涉足摄影行业,因为在电视台做过记者,对摄影摄像器材本身就不陌生,所以进步很快,后来参加摄影比赛获奖无数。

第三点:书法让我身心更加健康

关于书法有益于身心健康,我之前的文章已做了表述,不再赘述。简单讲一讲我个人的感受。首先,学习书法能让我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写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写正文,还要写落款,加盖钤印,才能完事。其次,习练书法要集中精力,所以,眼睛要聚精会神,执笔之手要柔韧有余,气息要均匀,整个书写过程,就是精气神的提炼。一幅书法作品写下来,整个人身心得到一次陶冶。

书法艺术展示

习练书法还能缓和个人紧张的`神经和生活节奏,释放压抑的心情,当沉迷在书法的精神世界里,那些扰乱心神的杂念会逐渐消失,让自己变得更加心平气和。欣赏好的书法作品,能让自己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穿行于高峰流水、云岚幽谷之间,感悟如同跋涉人间“仙境”一般。

练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心得体会篇七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可见,书法是门艺术,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而是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

在平江书法院学习了一个月的书法,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是书法水平得到了提高,还锻炼了我的恒心,让我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练习书法要保持心态平静,不急不躁,只有不停耕耘,才能得到收获的果实;只有在心如止水、专心致志的时候学习书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书法要谨记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每天不必练太多字,而一定要把之前所学的字进一步巩固,把每笔每画都熟记于心,才能真正不忘其中之精髓。

练习书法没有捷径,要经常读帖,读帖并不一定是读字帖,生活中处处都有“帖。”在街头巷尾,在亭台楼阁前,在生活中的任何角落,只要留心,都能看到古人名人书写的牌匾石刻,这跟字帖无异。用眼睛仔细观察,字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圆,顿挫,字形的大小,间架的宽窄,疏密,高低等特征,都应该铭记于心,这样才是真正把书法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学好这门有历史、有规范、有演变、有创造、有很高艺术内涵的艺术门类。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