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模板5篇)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模板5篇)

ID:2940423

时间:2023-09-15 22:52:24

上传者:雅蕊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篇一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北京玩,我们一到北京就去游了故宫。

听导游说,故宫非常大,有12万平方米,等于有几个香港那么大。故宫的`房子也很多,一共有999间半房子。为什么有999间半房子,据说的天上玉帝有1000间房子,为了对天上神仙的尊敬,所以故宫就比天上少半间。

进入故宫,首先看到的上院落的四周都放着铜锅,这些锅的两侧都有一条金龙,可这些金龙和锅上都有着一道又一道的刀痕,导游说,这是因为八国联军攻打中国北京时,把故宫里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了,这些锅太重了,他们就用刀把镀在锅和龙身上的金子刮下来带走,因此,在它们的身上就留下了这些刀痕。看到这些,我真恨那些外国军队。

再往里走,这是皇上的寝室,里面有一张床,床上的被子上绣着一条龙,这条龙张牙舞爪,气势汹汹,非常逼真。床上的旁边有一个架子,架子上摆着一个脸盆,这应该是给皇上洗脸的吧!

从皇上的寝室出来,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花园,花园里有花有草,郁郁葱葱,有红花、有蓝花、有黄花,它们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大概是在比赛谁开得最美丽吧,我想,当年皇上不开心时,就会到这花园里散散心吧。导游还告诉我们,说当年《还珠格格》的电影就是在这儿拍的。

我们还去了皇后的寝室、皇帝上朝的地方………,直到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宫。

故宫记录了中国的历史,浏览故宫就是畅游中国的历史。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篇二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是严格按照儒家礼制思想设计的,建筑上依照“皇权至上”的原则,保持了中心突出、严格对称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筑物都分布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轴线两侧。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云集北京,用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上等建材,精雕细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仅是建筑这一项,就值得细细赏看。此外,明、清两代皇帝积聚的奇珍异宝,绝大多数也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琳琅满目的古珍宝,让人叹为观止。来到故宫我特意租了解说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历史故事。每走到一处景点,解说器就自动感应,开始解说,当你走过的地方灯就会暗掉,这样就不会走重复,还能做地图用,很实用。

天安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两侧分别为太庙和社稷坊。在举行盛大庆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会有一道昭书告示天下,诏书摆在“龙亭”——一顶特制的轿子中,从深宫一直抬到天安门前。礼部官员在高高的城楼上,向臣民宣告庆典消息。巍峨的午门高达80。42米。门楼高耸,左右分两翼向前突出。两翼之上,在转角和顶端处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门颁发下一年的历书。

午门门楼下有三个门,当中那个只供皇帝出入。不过也有例外,在皇帝成亲之日,皇后可以由这个门进入紫禁城;而科举考试的头三元得主,即状元、榜眼、探花,在考试结果宣布之后,也可经由中门走出皇城。

走过雄伟壮丽的午门,就进入了一个宽阔的矩形广场。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广场。它的正前方横着一条河,河上有五座拱桥,北边平台上矗立着太和门——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太和门东边是给武官用的昭德门,西边则是给王公大臣用的贞度门。走过这些大门,眼前又出现一处巨大的广场,足可容纳两万人。这个广场是供皇帝朝会大典时使用的。北边,三层汉白玉栏杆环抱一个八米高的宽阔台基,高台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着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礼、大婚、元旦庆贺等大典,都在这里举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后,是一个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这里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每年一开春,种子和农具便被送到殿里,进行仪式性的检审,以此祈望有个风调雨顺的大丰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结构设计与太和殿相似,只是规模较小、等级稍低,但它却是个气派颇大的待客殿堂,遇国者大典和新年佳节,皇帝会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而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殿试,也在这里举行。

从保和殿出来后往北,可以看到一个东西横长的广场,东、西、北三面都有门。北面的就是乾清门,进得此门,即是内廷。内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嫔妃们的生活起居场所,外人不得擅入。

1912年中国结束帝制、实行共和后,内廷与外朝之间便以一堵墙分隔开来,外朝三大殿为新政府所占据,内廷仍为逊帝溥仪所居,直至1924年他被赶出皇宫。内廷第一座宫殿就是乾清宫,在明朝和清初时,这里是皇帝的寝宫。清晨五点,皇帝起身,用毕早膳,便到乾清宫处理国事。

中间那个不太大的宫殿是交泰殿,里面珍藏着二十五颗宝玺。殿内挂有铁牌,刻有“太监不得干预政事”的皇帝御旨。宫中还有一座1798年制造的大型自鸣钟和一个古时用以计时的铜制水漏壶。这三宫一组的建筑的末座是坤宁宫,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用作帝、后的结婚洞房。

依照传统规矩,帝、后新婚,要在这个殿堂里度过三天。坤宁宫后有坤宁门通御花园。这个花园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宫中三个花园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与所有的园林一样,御花园也想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尽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间,无所不用其极。

御花园中央是钦安殿,是一个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保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筑。钦安殿西侧是千秋亭,东侧是万春亭。后三宫的东西两边,有多组布局繁复的小建筑,这就是紫禁城的东西十二宫。它们依旧沿袭了外朝建筑的东西对称布局,但却是以传统的四合院风格为主。每个院落各成一体,分别住着皇帝的众多嫔妃。后三宫的西侧为养心殿。清康熙帝驾崩后,继位的雍正将寝宫从乾清宫移到养心殿。其后从乾隆至宣统几个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国家政务。这里也是年轻的溥仪皇帝退位后选定的居所。

紫禁城的城墙每个角上都建有角楼。在这些角楼的设计中,数字九仍独受青睐。每个角楼都是九梁十八柱,三重檐,七十二脊,屋顶正中都有鎏金尖顶。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出了这道门就是景山(亦称煤山)。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在这里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听说,从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

故宫其实是5点才结束参观,但是从4点多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有地方开始关闭了。我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以及大量的难得一见的古代艺术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馆所无法企及的。从神武门出来,感觉又回到了现代,望着夕阳下被护城河包围着的紫禁城,觉得无比的感慨,想象着在里面有多少勾心斗角,多少的眼泪,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发生过,不过已成历史了!而我这种粗枝大叶的介绍,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篇三

8月7日,我们游览了被誉为“东方最大的.宫殿”的故宫。

穿过天安门,游人如潮,都向故宫涌去。我们随着人流兴致勃勃地由南向北依故宫中轴线游览。

过了端门,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了。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我们先游览前朝三大殿,走进太和门,一眼就可望见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2377㎡。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看到这么雄伟壮丽的宫殿,我会想到:五百多前,无数劳动人民深入原始森林,从四川、广东等地采回木材,历尽千辛万苦从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运回重达几吨几十吨甚至几百吨的石材,精心施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筑造了这样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在保和殿西庑《天府永藏展》,陈列着皇室用过的金银玉器和地方官员进献的贡品。有大玉盘、金碗、如意、瓷器、紫砂壶、投壶等皇室用的生活器具,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雕刻精美,有的古朴大方,显示出皇室奢侈的生活;也有浑天仪、康熙用过的几何书和画图用具等,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和皇帝的勤政好学。

最后,我们重点游览了御花园。御花园是皇帝游玩的地方,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优美而恬静。那儿有座堆秀山,高达数十米,山上建有亭子,每到重阳节,皇帝就登高远望,尽赏园林美景。

游过故宫,我不禁为故宫杰出的建筑艺术成就而感到骄傲,也为皇帝无比奢华的生活而感慨,更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而自豪!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篇四

过了太和门就是故宫”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整个殿建在高大的汉白玉台基上,是当年举行重大大典的地方。大殿顶是双层的,黄色的殿顶上装有10只脊兽,脊兽最前边的是骑凤仙人。导游姐姐说脊兽的数量代表的等级的高低,太和殿是整个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大殿由红色的柱子擎着,梁上画有龙的彩画。红色和黄色的搭配显得整个大殿富丽堂皇。

殿外平台上左右各摆一对铜龟、铜鹤,象征着龟鹤千秋、国运永昌。还有一座像石头亭子的叫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与嘉量对称的位置叫日晷,是古代的表。它们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和殿是皇帝在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在中和殿后就是保和殿,这里是皇帝宴请文武百官的地方。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老百姓所熟知的状元,就是从这座大殿里考出来的。殿内宝座上方悬挂着乾隆皇帝御笔”皇建有极“匾。

”有什么不同?当然是颜色不同了。“许多人都这么喊。

姐姐说不对,你们再仔细看看。

”是耳朵不一样。“有人在一旁说道。

北京故宫讲解稿结束语篇五

行走在苍老的金水桥上,帝都遗存的斑驳在脚下掠过,一寸又一寸地被磨平。斜阳下,琉璃打着余晖,撑亮一小方檐牙,暴露出未经修复的事实。浮雕上,莺莺燕燕昂头向天,但已不再歌唱。这是故宫,这故宫,古老的紫禁城,已故的皇宫。

累于在人群中梭逡,我随便找了块安静的石头坐下,歇歇自己麻木的脚和麻木的眼睛。汹涌的人群浇灭了我的热情,覆灭了我先前美好幻想。但有一处,也唯有那一处,偷偷的告诉我的从前辉煌——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的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历史的辉煌,历史的灿烂,全部写在这丹楹刻桷上。汉白玉的庄严肃穆,撑起帝王的龙椅,撑起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撑起的不可触及的君主权威,撑起一统九州的无形权力,撑起万亩江山的无际版图。

而今这一切,皆已变作了尘土,也或许是飘忽在空气中,不为人知罢了。大宫门上的朱红淡褪了,门钉上的金漆被剥落,昔日的浮华铅尘淹没在一片喧嚣中。我踩在中轴线上,抬头仰视威严壮丽的大殿,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我本该被拖出午门,可现在是在当世。黑压压的人影挤在太和殿唯一开放的的窗口,没头没脑地向内张望,伸出扭曲的手,企图触碰一下这辉煌的墓碑,多少沾上些龙气。

种种所有,在我眼前晃荡,又在我眼前消失,又变成现在这副样子。时间的长河已淌过百年,却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就像那种感觉——当观众都都已离散,当演员都已退场,只有你还站在原位,不知道是在等待下一场演出的开场,还是在等待那一声落幕的钟声。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知道是喜是悲。像什么东西忽地被抽离躯体,永远的消失,一种空虚感,一种不存在感,让我觉得不塌实,让我感到焦虑。曾经的碧瓦朱甍,曾经的高歌曼舞,曾经的不可一世,却仍以蜉蝣之身寄予天地,以一粟之形寄予沧海,转眼便消逝在历史的里程碑上,凝结在历史拐角的风口。

怀着一腔思绪,蓦地才发现自己已走到故宫博物馆,帝王宫人们的遗物,皇宫大殿的缀饰扯着我的脚往里走。一件件摄人心魄的器物被陈列在玻璃展柜,诠释了美学的一大境界——禁锢。我的脚步最终停留在一对玉扳指上,百年的沉淀,玉上的翠斑似欲倾泻而出,令人不得不敬畏恭敬,就像后生出于对长者的谦诚崇敬。在我看来,之于某一角度而言,最能代表一国之君的不是方正威严的玉玺,而是这圆滑感温的玉扳指。它象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象征亿万苍生,攀于国君之手,萦于国君之胸,发出誓与天下共存亡的呐喊。历代的史书、卷张也被展列出来,墨迹干了,凝了,最终融于残损泛黄的张页上。层层的历史在书页上跳跃、翻滚,记录下历史的成与败,记录下历史的必然和偶然。

历史正是由无数个偶然和必然所构成的,也当以偶然或必然的形式存在下去。有些东西如江水滔滔,逝去了,便是必然,无法追溯;然而,有些东西如亘古长存的气息,偶尔一丝喘息,被你发现了,便是偶然,但它的存在却是必然。

古人不曾见今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