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 铁路客运班组事迹材料(大全5篇)

最新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 铁路客运班组事迹材料(大全5篇)

ID:3197900

时间:2023-09-21 14:37:08

上传者:雅蕊 最新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 铁路客运班组事迹材料(大全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篇一

梅xx,1976年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铁建砼01”船长;2014年至2017年参建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xx好人”等荣誉。

1995年参加工作的梅xx,外表朴实腼腆。从水手到船长,从小伙到大叔,他在船上一干就是25年。

梅xx的父亲也是一名船员。他觉得做船员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热爱,更是对父亲事业的传承。有了这份热爱与传承,梅xx对船舶便有了家的情怀。

2013年,梅xx被指定负责“铁建砼01”监造工作。“铁建砼01”是一个大型的海上移动式搅拌站,负责海上大型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供应,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9个月的监造,梅xx不敢有丝毫懈怠,每道工序、每个部件都精益求精。他回忆说:“这艘船就是我们以后在海上的家。监造过程中,我会时常在脑海中模拟在这艘船上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做精每一个细节,全方位对船舶设施进行优化,确保以后在这艘船上工作生活得顺利舒心。”

本着“以船为家”的思想,整个监造过程中,梅xx吃住都在船厂。他主动和船厂沟通,凭借丰富的船舶使用管理经验,对船舶的建造方案进行多次改进。

针对沉重的锚链在抛放时经常拖蹭甲板、不仅噪音大而且损坏甲板油漆的情况,他提出在锚链出口端加设托架;搅拌站粉料仓的螺旋机悬空在甲板两侧,会给日后的检修埋下安全隐患,他提出增设检修平台;二层甲板生活区前往三层甲板工作平台的楼梯垂直于甲板上,船员上下楼梯不安全,他提出对扶手转角楼梯进行改装……他在细节上的逐一把关,使得船舶在建造初期就彻底解决了使用期的不便和难题。

看着“铁建砼01”慢慢地从无到有、从一块块板材到初具船形再到细节完善,梅xx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成长变化都欣喜不已。最终,“铁建砼01”提前下水,2014年4月21日便投入到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之中。

“铁建砼01”下水的首战项目——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首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梅xx带领“铁建砼01”团队肩负着打好“第一枪”的重任。

面对新船、新人、新环境,梅xx经常利用非施工间隙将船员们集中起来,为他们详细讲解船机设备、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鼓励船员相互交流,遇到问题随时提问、共同探讨。

每天清晨,梅xx都会绕船“散步”,一边总结前一天的施工情况、思考今天的工作安排,一边检查船机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在梅xx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铁建砼01”迅速度过磨合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平潭海峡海况复杂、天气多变,施工条件极其恶劣,“铁建砼01”每年有效施工天数仅为100多天,工期紧张、技术方案复杂、交叉施工干扰等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混凝土的浇筑也面临着大方量、高难度、超时长等种种不利因素。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任务顺利完成,梅xx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断优化浇筑方案,细化浇筑流程,强化安全监控防范,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浇筑顺序、温控措施等工艺反复确认,创造性地实施了“搅拌系统水箱改造”“下料斗加装过滤网”“增设拖泵交换管”等多项技术改造,大大降低了船舶故障率,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在船上建立起无缝隙安全防范体系,创造了搅拌船连续施工30个月“零耽搁”“零质量事故”和“零安全事故”的纪录。

为在良好天气“窗口”期完成大方量混凝土施工任务,梅xx经常带头连夜奋战,连续工作20多小时是常有的事。

2016年11月3日,在三方联合作业的s03号超大型承台浇筑施工任务中,梅xx坚守岗位三天三夜,创下了搅拌船连续作业60个小时、浇筑混凝土3759立方米的骄人成绩。“有‘铁建砼01’和梅船长在现场,再大方量的混凝土浇筑都没问题!”项目负责人这样说道。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期间,“铁建砼01”屡次刷新纪录,单月最高浇筑量1。65万立方米,年浇筑量超过16万立方米,提前131天完成全部浇筑任务,海上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和“量”始终领跑全线,多次被项目部誉为“信得过的船舶”,成功打响了“铁建水师”的名号。

入行多年,从最初的普通水手,到现在的“明星船长”,梅xx没有因身份的改变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因职务提升而忘记作为一名船员的初心。

从业25年来,梅xx深知船员这份职业的艰辛与不易。他在公司工会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一遍遍为年轻船员讲解实操经验,把老船员“传、帮、带、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梅xx的引领下,“铁建砼01”首批大学毕业生船员全部成长为公司的船员骨干。

梅xx以船为家,更把船员当成家人,工作之余,他想办法让大家多一些欢乐、多一丝温暖。梅xx收集每一位船员的生日信息,给大家在海上办集体生日会。“我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全靠梅船长的耐心指导,慢慢才掌握了各方面的操作,也适应了船上的生活。梅船长和大家一起为我过船上的第一个生日的时候,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铁建砼01”的大管轮晏小龙回忆道。

船队组建以来,船上的气氛非常和谐,船员们相处也很融洽,大家都在“铁建砼01”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梅xx就像他们的“大家长”,和他们谈心,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教他们沉下心来慢慢洗去身上的浮躁。

这份不可多得的温暖与默契,成为他们攻坚克难、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铁建砼01”团队因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峰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船员有35人次先后获得各级组织评选的先进个人称号,梅xx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无论是在常年6至9级风浪的恶劣海况下,还是在更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中,梅xx带领的“铁建砼01”团队都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说:“‘铁建砼01’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中获得的成绩和荣誉已成过去,船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也计划着为更大方量、更大体积的公路、铁路特大型砼建筑物、深海隧道等项目施工贡献力量。”

继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之后,梅xx带领“铁建砼01”船队又参建了浙江舟山鱼山液化码头、浙江交工集团中澳码头以及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等项目。对梅xx来说,“铁建砼01”到达的每一片海域,都是他为之坚守的地方,都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篇二

2008年,一座隧道开工建设,一位青年大学生毕业。走出兰州交通大学校门的小韩,来到xxxx大山深处的大理至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原计划只有几年工期的建设项目因为施工难度不断延期。打通“世界最难掘进隧道”成为建设者们的执念,小韩坚守在横断山区,和隧道一起“成长”。

12年后的2020年,超级工程大柱山隧道贯通,“技术小白”小韩也成长为出色的铁路工程师。12年的青春、在大柱山隧道里的4000多天,执着、理性、乐观、自信的小韩成为这个时代铁路青年美好形象的代表。

小韩,中共党员,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曾获得中铁一局集团杰出青年、xx省劳动模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横断山,路难行。位于四川xx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险峻的山脉之一。

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百年里中国人在横断山以生命筑路。被联合国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从横断山脉边缘通过,而2008年开工建设、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

2008年的一天,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开向大山深处,小韩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半山腰的工棚。第二天清晨,他戴上安全帽来到大瑞铁路建设现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远方,他的同龄人正穿着白衬衫走进城市里的办公室。然而,对他来说,更大的人生考验还在路上。

大瑞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作为中缅铁路通道的重要干线,大瑞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开通后将结束xx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从横断山脉腹部穿越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其恶劣的地质环境让建设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先是调整为8年,后又调整为13年,足以见得项目推进之艰难。

大柱山隧道一共穿越12条断层,在燕子窝断层,小韩和同事们24小时轮班施工,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平均每天掘进约20厘米。

“在其他地方,用手指抠都能抠这么长……”小韩说。然而这里是横断山脉,地质复杂程度超过了建设之初的预想。

在大柱山隧道里,有些区段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尽管放有冰块降温,但待2个小时以上,人的体力就会大幅消耗。7座抽水站的56台大水泵接力抽排隧道内部涌水,地质带来的涌水、突泥频繁发生,建设中的大多数时段,建设者们都在应对和清理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

打通全长14484米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是小韩的执念。

身边年年有人离开。“我也想过离开,可是这条铁路肯定得通。与其留给后面的人,为什么自己不成为那个打通的人?”对于坚持,小韩这样解读。

在努力打通大柱山隧道的第9年,一篇来自铁路记者的报道这样写道:“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钟的畅通……要付出13年的青春。”报道一推出就被几十家媒体转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热点。

小韩的这份执念和坚持在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收到了回报: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

一座隧道,12年,小韩和他的同事们从青春年少到鬓生白发。青山之中,这一份青春无悔如此震撼。贯通那一刻只有欢笑,没有艰辛。

“水深火热”是大柱山隧道广为人知的施工环境。受澜沧江断裂带影响,大柱山隧道的涌水能轻松灌满21个西湖。这种围岩裂隙水最高涌水量可达每小时3300立方米,最大水压3兆帕。可以打透岩石的钻头,在这里有时竟然打不进去。“硬岩富水”四字,形象描述了施工地段的地质特点。

小韩和同事们在隧道掌子面水平钻孔,放入防水工业内窥镜对探孔内出水点、岩性进一步观察判定,制订了“远水近排、泄水降压”的施工方案。

在涌水掌子面附近,小韩和同事们打出50多个泄水孔,每个孔长50多米。总长度超过2500米的钻孔成功将掌子面涌水量从每小时3300立方米降至每小时150立方米,水压从3兆帕降至0。2兆帕。硬岩富水段顺利实现带水作业,掘进工作快速推进。硬岩富水段的这一泄水降压工法在大瑞铁路其他隧道得到了推广应用,并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工法。

小韩认为,现在再面对横断山脉的断层,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处理。“开始时我们太没有经验了。经验是在处理现场问题中积累的,特别珍贵、有用。大柱山隧道就是我的另一个大学,我在这里学习了10多年。”

小韩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加工了隧道二衬混凝土喷淋养护台车,接通水源后不需要持续盯控;自行设计加工了单线铁路隧道仰拱背模,破解了单线铁路隧道空间狭小、仰拱及二衬矮边墙一体浇筑的难题。

对断层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方案和横断山脉地质特点深度思考总结后,小韩主持编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断层处理中采用的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隧道里,技术人员需要经常穿过“水帘洞”般的地段到掌子面查看围岩地质及出水情况。即使穿着雨衣,小韩每次也会全身湿透。这些地下水只有18摄氏度左右,他的身体每次都要承受冰寒的痛苦。

施工记录里写道:一次掌子面突发管涌,掌子面可能整体失稳,必须尽快使用袋装水泥封堵。现场作业人员不愿靠近,小韩抬起一袋水泥第一个冲到管涌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随后加入,最终化解了这次险情。

回忆这次险情,小韩说:“现场作业人员不敢靠近,是因为他们不懂地质情况,无法综合判断,担心人身安全;我懂、我能判断,所以我才敢冲上去。这不是我有多么大无畏。要冲上去,首先要确定人身安全没有问题。排在大无畏前面的,一定是‘安全第一’!”

这位“80后”技术带头人在施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智慧、理性、冷静和担当,留在了许多建设者的记忆里。

“大柱山隧道的建设驻地在大山里,最近的集镇在8公里外:那是一条只有100多米长的小街,刚来时只有几个杂货铺,现在已经有小超市了。我最怕深夜手机响,手机一响,一定是现场有麻烦事了;机械日夜不停地轰鸣,人在隧道里常常不会想到隧道外的事情;一年回家乡乌鲁木齐一次,那里有父母、妻子,平时最怕知道他们生病;哪有什么娱乐,根本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小韩的语气里总是透着一种轻快,说上面这些的时候也不例外。

一个地方、一座隧道、10多年,为什么你能如此?面对记者的提问,小韩说:“不是我,是我们。我是我们。”然后,他说出了姜栋等一大堆名字。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不是我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因为粗线条、乐观,所以我们才能坚持下去,隧道才能尽快打通。”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待就是10多年。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辛苦,许多人比我更辛苦、更有压力……”

小韩一次次强调。

在铁路建设现场,“兄弟”这个词常常听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者的口中,这个词出现得更频繁。从开工到现在,进入第13个建设年头,青山和隧道中的并肩携手,漫长的建设时间和一次次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让他们成了感情深厚的血肉“兄弟团”。

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大柱山隧道通了,大瑞铁路开通运营就胜利在望。

大柱山隧道贯通后,建设难关渡过、“兄弟团”被打散。作为技术精英的小韩被分派到其他建设项目。

在大柱山隧道,小韩心怀“一定打通隧道”的执念,从见习生到技术员、隧道技术主管、工程部部长、总工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隧道工程技术管理者。“80后”小韩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大柱山隧道,而大柱山隧道也给了小韩非同寻常的回报。那段经历带来的成长,已让他在新的工作中成为同龄同业者的楷模。

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篇三

于xx,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等荣誉。

2021年,大秦铁路以4.2亿吨的年运量继续保持世界单条铁路年运量最高纪录。这一纪录凝聚着众多铁路科研人员躬身实践、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于xx就是其中之一。

重任在肩,他倾力投入

2019年初,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xx局集团公司着手组织开展“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研究与应用”攻关。这个重担落在了于xx团队的肩上。

重载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技术储备。于xx带领团队按照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先后完成了自主化同步操控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与评审、样机研制、机车改装、试验方案评审等工作。2019年9月,于xx及团队按照技术试验大纲,开始对19大项、37小项、200余个环节逐一进行测试。

技术试验并非一帆风顺,任何微小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此项点所处系统乃至更大系统的重新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其间,在一次系统“背靠背”试验中,出现了从控机车与主控机车无法实现同步的状况。

同步性是安全开行组合列车的基础。于xx及团队先是将目光放在了主控机车上,将10余项判定条件和执行条件逐一梳理后,依然没有找到“症结”。之后,他们转换思路,在从控机车方面逐个项点反复排查。最终,他们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异常反应中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主控机车、从控机车操纵同步。

虽然现在回忆起来云淡风轻,但当时于xx却是顶着千钧压力。在数月的试验中,他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在瓦日线万吨组合列车试验、北同蒲线2.1万吨组合列车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4月11日,应用国产化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2.1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在大秦铁路全线成功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课题阶段目标,实现了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技术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组合列车控制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服务运输,他主动担当

大秦铁路有60%是山区坡道,线路环境复杂。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对司机提出了极高要求。

《两万吨重载列车模块化操纵办法》是重载司机安全平稳操纵的作业指导书。为快速培养更多高质素的重载司机,2017年,于xx受命开展重载列车操纵评价技术研究。

为将个性化的重载列车操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作业指导书,于xx数次添乘机车,将景生启等优秀重载司机精准操纵的经验心得按照起车、调速、过分相、停车、电空循环制动等操作进行分类。

他将其中约束性条款进行分解,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值评判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评价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完善,保证评判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对机车其他系统造成干扰,于xx深入研究机车数据总线通信技术,按照采集数据类型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进行机车操纵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地面分析软件开发中,他从操纵评价、统计分析、错误数据识别过滤计算等方面进行反复尝试,不断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场运用。

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多年的于xx认为,铁路科研人员的价值必须以现场需求为导向。2021年1月,瓦日线出现重载列车经过长大隧道时“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为快速解决这一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于xx一头扎进瓦日线展开调研,详细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排查可能导致异常的3种因素,最终找到了引发“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的病根——隧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多年来,于xx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与铁路运输现场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协同合作,他释放能量

“重载运输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任何一项课题都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单位能够独立承担完成的。”于xx在研究的“重载机车、车辆及可控列尾装置的匹配性研究”,是一项致力于装备合理匹配、系统整体性能最优的课题。他说,这项课题的最大难度在于协调多家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共同找出“最优解”。

机车、车辆、可控列尾既是3个独立的装备,分别都有自己的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又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于xx说:“每个独立装备的个体最优并不能达到系统的最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提高三者的适配性,调整3个独立装备的技术标准、参数。但要调整哪个装备、调整到什么程度,这个装备的工艺、成本是否支持,需要在xx局集团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以需求为牵引的合作平台上不断协调才能完成。”

于xx介绍,这个旨在破解制约重载铁路发展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平台,通过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深度合作,聚合了强大的人才和研发优势。

作为项目牵头人,于xx从系统最优角度提出要求和目标后,中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克诺尔公司等参研合作单位会共同跟进,不断优化设计标准、生产工艺、技术参数,让项目向着整体最优的目标趋近。

“发挥协同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于xx说,他主导或参与的“重载铁路技术升级深化研究”等4项国铁集团重大课题,“基于mpc的重载组合列车差异化控制研究技术研究”等8项xx局集团公司重载专项课题,都得益于这种聚合的能量。他说:“立足于铁路科技创新这个广阔舞台,我将不断为中国铁路重载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篇四

中共党员是铁路运输处中心站作业区运转一班调车员、副班长,连续六届被评为铁路处生产工作标兵。凭着对东风铁路事业的执着与忠诚,在平凡而艰苦的铁路行车一线上,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青春足迹。是铁路处车站工人的楷模。

调车员,是铁路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最为恶劣的工种,他们手持着信号灯旗,常年扒乘在日夜穿梭的车列上,顶酷暑、冒严寒,经受着风雨雷电的洗礼,艰辛可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来,他辛勤的汗水,洒遍了辖区每一节钢轨、每一根枕木;十六年来,支撑他的不仅是他健康的体魄,更是他“敬业爱岗、用艰辛创造价值”的可贵信念。常说“我不怕艰辛,越是艰辛的岗位,就越需要人员,也越能体现自我价值”。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班组安全员的,不仅自己严格遵章守纪,加强对各类事故的防控,对班组人员的违章行为和现象敢于制止和帮助纠正,帮助班组成员提高安全意识。中心站作业区铁路线十余条,延绵纵横数十里,分布于闹市区和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区,设各类道口几十处,线路上时常有人穿越或行走,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数起火车撞压汽车及行人的路外事故,这种恶劣的作业环境是对调车员安全知识和责任心的严峻考验。从连接员到调车员,近六千个日日夜夜,他从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个人安全生产成绩显著。今年,预防路外事故3起,收集上报作业现场安全隐患5处,并协助车站进行整改,为车站的安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保证安全,提高效率,还要优质服务”。为加速国铁车辆周转,他非常注重在细节中提高作业效率,积极与站调商讨当班的作业计划、出场迅速,科学控制机车速度,将高效运输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做为直接面对用户的调车员,始终视用户为上帝,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服务,尽自己所能将方便留给用户,车辆对位充分考虑货主装卸方便,多次受到用户单位的赞扬。

“打铁还需自身硬”,能把工作和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除了积极参加车站组织的培训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抓紧自学,经过不懈努力,业务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我处的车务系统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年蝉联调车员第一名,今年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加强车站班组管理》在我处公开发表。

就是这样情系铁路、把自己无悔的青春奉献企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新时期东风铁路工人的新形象。

在实践中,她深深感到客运服务的确是一门艺术,要想不断把自己的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就必须下苦功夫研究它,琢磨它,哪怕是一个细节,一个手势,一句话,都要不厌其烦地认真琢磨,换位思考,刻苦磨炼,否则就不会达到使每一位旅客都满意和旅客无过错的境界。

自xx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记得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新职工看到老师和大姐们热情地、耐心地把一批批旅客送上远去的列车时,她不由被触动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她们学习,干好服务工作,而且要干出自己的样子来,她满怀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却能给旅客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对我们由衷的谢意”,她深深感到,急旅客所急,帮旅客所需,使旅客满意才是我们服务的根本目的。

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帮助旅客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正值值班,在候车室她发现一位老大爷倒在地上,脸色蜡黄,嘴角不停地抽动,她急忙替老大爷叫来救护车,经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原来这位老人因在候车室丢失了钱物,心里一着急,突发心脏病,老人醒来后,大夫感慨地对老人说:“你老好福气呀,如果不是遇到这位好姑娘的及时帮助抢救要车,后果不堪设想。”这位老人满含热泪地说:“好姑娘,你救了俺一条命,菩萨会保佑你的”。

这件事的发生对她触动很大,事情虽然是应该做的,却赢得了旅客的感谢,这使她进一步认识到服务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所在,自此,她在工作中经常的发现和帮助一些有困难的旅客。

勤学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在服务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只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一次,在候车室刚刚清扫完卫生,一名旅客在座席上悠闲地瞌着瓜子,瓜子皮不时地往地面上扔,这时,走过去对旅客说:“同志,我们刚刚清扫完卫生,麻烦您把瓜子皮扔进卫生箱里。”很有礼貌的原以为会得到旅客的支持与配合,谁知旅客竟说:“我不往地面上扔垃圾,你不就失业了吗?”顿时满脸通红。

通过这件小事,反复揣摩,自己的文明礼貌,为什么会换来旅客的无理。原来,经过分析,发现,尽管自己使用了“十字”文明用语,但此时,却伤及旅客的面子。在实践中,她深深感到客运服务的确是一门艺术,要想不断把自己的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就必须下苦功夫研究它,琢磨它,哪怕是一个细节,一个手势,一句话,都要不厌其烦地认真琢磨,换位思考,刻苦磨炼,否则就不会达到使每一位旅客都满意和旅客无过错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干好服务工作,她从基础抓起,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勤学苦练基本功,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练剪票,她自制票样,每天反复练习,拿剪子的手上磨起了茧子,终于练出了一分钟检张票的好成绩,为了熟记全面五大干线的接算站站名和全国接算站示意图,她坚持每晚睡前背一遍,最后达到了分钟内默化全国铁路示意图。

客运工作看起来容易,干起来却很难,除了掌握本职工作基本业务技能外,她还买了《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交谈的艺术》等书籍,认真学习、反复揣摩,通过各种方法使她的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些外地旅客得知有许多名胜,在候车时询问,为此,她学习了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她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铁路信誉联系起来,为有困难的旅客添一份温暖,送一片真情,用具体行动真正实现了“服务无上限”的服务新理念。

提炼先进服务方法,提高班组整体服务水平

面对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班组的同志深深地理解了“旅客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深刻内涵。她带领班组成员,把候车室建成“爱心通道”,让爱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共同努力在“优”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在“全”字上求发展,在“实”字上见精神。

创出了一个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的优质服务名牌精品。“青年文明号服务法”“青年文明号五、四、一工作模式”“四项服务原则”等先进的作业、服务方法,都受到了广大旅客及领导的普遍好评。

作为先进集体的带头人,始终把深化班组建设,提高班组整体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在青年文明号的深化创建中,积极引入qc攻关科学管理办法,立项攻关,不断提高班组整体水平。

一是从完善服务标准入手,改进服务方式,细化作业标准,坚持作业标准化,把各种优质服务法纳入一班作业标准,立项定标。

二是从优质服务环境入手,创新服务内涵。

在候车室内开辟了“爱心通道”,实行爱心服务;开展文化候车,增加了候车室的文化氛围;实施延伸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在带领下,候车室qc小组已连续五年获得xx省及xx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她们的攻关课题也多次获得省、局优秀成果奖。

正是她,一个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把一片真情,献给广大旅客,把自己的光和热贡献给了她所热爱着的铁路事业。

铁路客运班组的工作计划篇五

小梅,1976年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铁建砼01”船长;2014年至2017年参建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xx好人”等荣誉。

1995年参加工作的小梅,外表朴实腼腆。从水手到船长,从小伙到大叔,他在船上一干就是25年。

小梅的父亲也是一名船员。他觉得做船员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热爱,更是对父亲事业的传承。有了这份热爱与传承,小梅对船舶便有了家的情怀。

2013年,小梅被指定负责“铁建砼01”监造工作。“铁建砼01”是一个大型的海上移动式搅拌站,负责海上大型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供应,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9个月的监造,小梅不敢有丝毫懈怠,每道工序、每个部件都精益求精。他回忆说:“这艘船就是我们以后在海上的家。监造过程中,我会时常在脑海中模拟在这艘船上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做精每一个细节,全方位对船舶设施进行优化,确保以后在这艘船上工作生活得顺利舒心。”

本着“以船为家”的思想,整个监造过程中,小梅吃住都在船厂。他主动和船厂沟通,凭借丰富的船舶使用管理经验,对船舶的建造方案进行多次改进。

针对沉重的锚链在抛放时经常拖蹭甲板、不仅噪音大而且损坏甲板油漆的情况,他提出在锚链出口端加设托架;搅拌站粉料仓的螺旋机悬空在甲板两侧,会给日后的检修埋下安全隐患,他提出增设检修平台;二层甲板生活区前往三层甲板工作平台的楼梯垂直于甲板上,船员上下楼梯不安全,他提出对扶手转角楼梯进行改装……他在细节上的逐一把关,使得船舶在建造初期就彻底解决了使用期的不便和难题。

看着“铁建砼01”慢慢地从无到有、从一块块板材到初具船形再到细节完善,小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成长变化都欣喜不已。最终,“铁建砼01”提前下水,2014年4月21日便投入到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之中。

“铁建砼01”下水的首战项目——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首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小梅带领“铁建砼01”团队肩负着打好“第一枪”的重任。

面对新船、新人、新环境,小梅经常利用非施工间隙将船员们集中起来,为他们详细讲解船机设备、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鼓励船员相互交流,遇到问题随时提问、共同探讨。

每天清晨,小梅都会绕船“散步”,一边总结前一天的施工情况、思考今天的工作安排,一边检查船机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在小梅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铁建砼01”迅速度过磨合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平潭海峡海况复杂、天气多变,施工条件极其恶劣,“铁建砼01”每年有效施工天数仅为100多天,工期紧张、技术方案复杂、交叉施工干扰等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混凝土的浇筑也面临着大方量、高难度、超时长等种种不利因素。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任务顺利完成,小梅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断优化浇筑方案,细化浇筑流程,强化安全监控防范,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浇筑顺序、温控措施等工艺反复确认,创造性地实施了“搅拌系统水箱改造”“下料斗加装过滤网”“增设拖泵交换管”等多项技术改造,大大降低了船舶故障率,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在船上建立起无缝隙安全防范体系,创造了搅拌船连续施工30个月“零耽搁”“零质量事故”和“零安全事故”的纪录。

为在良好天气“窗口”期完成大方量混凝土施工任务,小梅经常带头连夜奋战,连续工作20多小时是常有的事。

2016年11月3日,在三方联合作业的s03号超大型承台浇筑施工任务中,小梅坚守岗位三天三夜,创下了搅拌船连续作业60个小时、浇筑混凝土3759立方米的骄人成绩。“有‘铁建砼01’和梅船长在现场,再大方量的混凝土浇筑都没问题!”项目负责人这样说道。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期间,“铁建砼01”屡次刷新纪录,单月最高浇筑量1.65万立方米,年浇筑量超过16万立方米,提前131天完成全部浇筑任务,海上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和“量”始终领跑全线,多次被项目部誉为“信得过的船舶”,成功打响了“铁建水师”的名号。

入行多年,从最初的普通水手,到现在的“明星船长”,小梅没有因身份的改变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因职务提升而忘记作为一名船员的初心。

从业25年来,小梅深知船员这份职业的艰辛与不易。他在公司工会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一遍遍为年轻船员讲解实操经验,把老船员“传、帮、带、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小梅的引领下,“铁建砼01”首批大学毕业生船员全部成长为公司的船员骨干。

小梅以船为家,更把船员当成家人,工作之余,他想办法让大家多一些欢乐、多一丝温暖。小梅收集每一位船员的生日信息,给大家在海上办集体生日会。“我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全靠梅船长的耐心指导,慢慢才掌握了各方面的操作,也适应了船上的生活。梅船长和大家一起为我过船上的第一个生日的时候,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铁建砼01”的大管轮晏小龙回忆道。

船队组建以来,船上的气氛非常和谐,船员们相处也很融洽,大家都在“铁建砼01”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梅就像他们的“大家长”,和他们谈心,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教他们沉下心来慢慢洗去身上的浮躁。

这份不可多得的温暖与默契,成为他们攻坚克难、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铁建砼01”团队因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峰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船员有35人次先后获得各级组织评选的先进个人称号,小梅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无论是在常年6至9级风浪的恶劣海况下,还是在更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小梅带领的“铁建砼01”团队都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说:“‘铁建砼01’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中获得的成绩和荣誉已成过去,船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也计划着为更大方量、更大体积的公路、铁路特大型砼建筑物、深海隧道等项目施工贡献力量。”

继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之后,小梅带领“铁建砼01”船队又参建了浙江舟山鱼山液化码头、浙江交工集团中澳码头以及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等项目。对小梅来说,“铁建砼01”到达的每一片海域,都是他为之坚守的地方,都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