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模板5篇)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模板5篇)

ID:3419521

时间:2023-09-23 19:14:31

上传者:雨中梧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师生观论文(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定式规律也在进行着转变,课堂开始呼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则不应该只是强调“教”,还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但是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自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学生;教师;

1自主学习解读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独自进行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很强的自主性,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一定的引导,但是不应该对其过分的干涉,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更为自由的联想空间,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内化。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效性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似乎成了点缀,很多教师开展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多元化,很多学生只是自己在看课本,压根就没有根据教师在课上所设定的目标来学习,这样的情况就使得自主学习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2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笔者发现很多自学课表面上看在实施,但实际上一部分教师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展示之后,紧接着就出示几个思考题,然后就让学生自学,但是自学的时间非常短,基本上都小于五分钟,然后就让学生自学的结果,实际上即使课下学生已经充分进行过了预习,但是过短的自学时间并不能让学生找到知识点,这时候的自主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摆设。

2.3教师一味放手自主学习过程

教师就在提出问题之后就不闻不问、也不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教师只是在该过程当中不停的看时间,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式的状态。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篇二

兴趣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它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事物的意思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成分。就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来说,好奇这一心理表现得十分突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让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能收到好效果。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这一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浸在盐水中的萝卜条软缩了,而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这样直观教学就把用肉眼看不到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通过萝卜条形状的变化直观的显现出来。又如讲授“原生动物”时,用“草履虫”的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直接看到所显示的生物特点。由于它比真正的草履虫要大出几万倍,像倒转的草鞋底,它的纤毛、口沟,内部的大核、小核、收集管和伸缩炮等都显示得十分清楚,学生直观可感,觉得生物趣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

二、直观教学能使抽象为具体,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不满足于观察学习获得的感受,不断渴求亲身体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并产生热情。正因为直观教学,使得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例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把课前准备好的形态各异的实物叶片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接受和理解叶的形态知识,并能比较出各种叶序的区别,总结出叶的排列方式。讲“减数分裂”时,可以通过幻灯片进行直观教学,把“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演示给学生。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在课堂里面就能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抽象的知识,觉得容易学,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直观教学能化复杂为简单,强化学习的动力

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直观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觉学习的动力,并主动了解知识的其然及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手势、形象语言等表述性的直观化(可能语言高洁,生动形象,语调的高低急缓、语速的快慢、停顿,再配之以简明的动作手势),都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如讲授神经系统有关“神经元”的内容时,教师伸出整个手臂、掌心面向学生,五指张开,表示一个神经元。手指为短而分支多的树突,手臂为长而分枝少的轴突,手掌则为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用粉笔在掌心上画一白点表示神经元的细胞核,这样直观而教,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形象而生动,意趣盎然,学生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学习产生了动力。在讲“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通过语言的直观和形象教学,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特点归纳成:“前期一变丝一现,核膜核仁看不见;中期形态最易辩,且有细丝两端牵;一分为二两极排,末期丝失膜仁现。”讲“菊科植物的特征”时,可以比拟成:“菊科植物有个头,颈部总苞像个瘤;花部互数手推手,结的果实像瘦猴。”这样直观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学生记忆得到强化、牢而不忘,兴趣大增,充满了想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

四、直观教学能变枯燥为生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往往不满足于对知识简单的了解,而常常会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他们渴求将已知的知识与规律加以应用,创造出符合规律。生物知识,本来就有着比较枯燥的一面,抽象难以深刻理解、复杂难以区别清楚,如果不借助直观教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难以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变枯燥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把枯燥的知识着上味与色,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讲述“植物界的进化”时,通过《植物界的进化》录像片,直观而生动地把古往今来的地壳变化和不同地质年代地球上的植物,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又如学习了“遗传基本规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某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能否卷舌、是否色盲),要求他们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有关性状的遗传关系。这样把知识学习与观察生活及调查结合起来,直观而有趣,充满着探索性,不断地养成实践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生物教学中坚持使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直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五、总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我们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因势利导,结合实际,恰当而灵活地使用直观教学,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李天超单位:冷坑镇中心初级中学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分别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论述了在探究性学习中两者被赋予的新内涵。从学生方面看,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将大大改变学生接收的学习方式,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着重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从教师方面看,探究性学习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它将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生教师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是:在统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纯属于教学任务的执行者[1]。在过去的教学中,生物教师按照应试教育的方法向学生“灌、压、填”;有的生物课堂就成为了“背书课”,教师极少生动讲解,只是划出一些重点让学生背,这样学生就对生物越来越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

可喜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已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提倡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倡学生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新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成功。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不仅承担个人的责任,还要做好与小组和小组外同学的协作、沟通。他们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各种研究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特点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是很难达到的。探究性学习由于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培养

1、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我认为教师的榜样作用十分的重要,如果教师“只唯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培养出有科学素质的学生。比如:我在用实验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前,就鼓励学生自己采集一些鼠妇,通过观察它的生活环境,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是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进行小组活动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我在教学生认识“干湿温度计”时,就让学会了的教没学会的学生,让他们之间彼此学习,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3、求实的精神。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命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生物学工作者经过大量实际观察的无数次的实验、探索、验证取得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是客观的生命现象,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3]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观念的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一切来源于实践,一切以事实为准的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务实的作风和求实的品格。比如:在演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就有鼠妇不怕光的例外发生,这时,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来解释这个现象,而不是“视而不见”。又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彻底明确“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前一至两周,在给予他们一定提示的基础下,让他们在课下去完成。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和选取实验种子进行实验探究。结果,有的实验对比强烈、效果明显、很成功,还有详细的观察记录。然而有些学生实验则以失败告终,这时仍然鼓励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将实验结果拿出来进行全班性交流,以便让所有学生找出其失败的原因。

4、博爱的精神。

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有机系统生物圈。人类自身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其生存发展受制于环境中的生物及非生物的发展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环保观念,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形成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5、创新的精神。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削弱、更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课改后,探究性学习的开设,使教师的角色和以往不同。

1、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听学生的要求,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没有拘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通过对探究活动的参与,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参与中学到新的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2、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以往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而现在指导,教师可从探究思路的指导、探究方法的指导和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着手,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比方说:在对“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章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书籍,对病毒展开一次调查,使学生对病毒建立起一个初步的了解。结果发现,学生对复杂的病毒结构都进行了了解,让我看见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我给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下去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水、温度等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又如:通过简单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装置,学生很认真,有设计探究水分的、光的、温度的等等,而且实验效果还挺不错。

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来自自身的兴趣,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其的影响。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不少是分散的、自主的,所以学生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都不一样,当他们做出成绩时,作为教师应适当地给予鼓励,恰如其分地肯定、赞美学生,同时,创造机会、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如果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也要欣赏学生,让其树立起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信心。作为新教师,只有把握好这项尺度,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角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以探究性学习为开端,教师将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良好的契机。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使教师焕发新的生命力。随着生物学世纪的到来,生物学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紧迫。中学生物教学努力改变现状,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探索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把生物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来迎接生命科学的辉煌世纪。相信在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同时,探究性学习将会发挥它巨大的作用,促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远编《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2]张迎春汪忠编.《生物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田庆霞著.《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社()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篇四

在现阶段,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开始新课学习之前没有过渡、课堂形式单一、课堂结束之前没有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这都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以及听课效果,争取构建足以吸引学生兴趣、足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高效生物课堂。故而,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出发,来阐述初中生物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

一、改变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在学习新课之前毫无过渡,开门见山,学生翻开课本就直接进入到学习环节,这种做法表面上节省时间,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毫无益处,因为没有任何过渡和导入,学生很难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联系实际生活等种种方式来导入新课,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节课内容,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使用联系实际导入法。我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们很活泼地回答,列举了很多食物:面条、玉米、土豆、橙子、牛奶、羊肉等等,然后我继续问道:大家能说说这些食物的来源吗?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小麦、苹果树,有的说牛羊以及各种动物。然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食物与绿色食物有什么关系?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还能生存吗?然后我用如下导入语导入新课:“我们所食用的食物有的直接来源于植物,有的间接来源于食物,那么,植物在自然界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呢?就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探索吧。”这样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也能使学生大致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听课。由上例可知,创新课堂导入方式,用有趣的或者贴近生活的例子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这一方面拉近了学生和生物这一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准备,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开良好开端。所以说,创新导入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二、课堂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参与

传统的生物课堂一直都遵循着老师台上授课、学生台下听讲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课堂形式对学生来说十分乏味枯燥、沉闷死板,很难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并且,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更应该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建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在严冬季节我们吃到的新鲜蔬菜,是农民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温室中栽培的,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原理是什么?在学生一番讨论之后,我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列举一些贯穿本节课知识内容的问题:

(1)温室中的调控系统是怎样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3)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在以上问题中,我将本节课所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都融合于其中,展示到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通过课本或者其他资料探究问题,而学生所得到的答案正是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在自学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教师讲授而言,学生对于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所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合作梳理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固然重要,但结尾也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因为一节课学完如果不及时归纳总结,那么,学生下次上课时就很难记得这一节课的内容,所以说,课堂结束之前不作总结,很容易导致一节课的努力成果付之东流。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做出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结束时,为了给学生指引梳理知识的大致方向,我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2)植物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是什么?然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我的问题来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知识,并让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互换成果。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下节课回顾以及将来的复习。并且,这种课后及时总结的教学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缜密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说,课后梳理知识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作者:单位: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争取构建高效课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探究小论文篇五

摘要:近几年来,通过参加“新课改”以及应用新教材,深切领悟到新课标与新教材对老师的殷切希望,那就是老师必须不断探寻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实时地摘掉老师是“教学主导”的“帽子”,最终明确老师应当为学生服务及指引的新理念。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新课改;技能培训

老师应把过去那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自主、自发地去获得新知识,加强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的技能训练,并把相关的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之中。经过几年的试验,我稍有斩获。

一、加强学生观察技能的培训

生物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学习生物不可能凭空捏造,肯定需要联系大自然,所以,我在对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生物的第一章《我们四周的生物》进行备课时,便拿出一堂生物课的时间,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多个小组,引导他们去搜寻校园里以及操场边的动植物。当时正好是夏末秋初时节,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相当茂盛,而且还有许多的鸟类与昆虫。整节课同学们都待在教室外非常细致地搜寻,课外,我给他们留了一道作业,那就是让他们把自己所寻到的动植物依据自己的方法加以整理。在上第二堂生物课时,我要求他们当中的某些学生到台上展示并描述他们所寻到的动植物,种类真是极其丰富。令人颇感欣慰的是,还有一个学生相当下工夫,不仅仔细查找了有关书籍,把查到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处理,而且还作了相关标注,比如这种动物的学名叫什么以及具备哪些习性等等。借助此次调查,我发觉学生的本领都不可小视。

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技能培训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常常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小问题,依据过去的习惯,通常是老师指出某些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去处理问题。如今,我常常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指出问题并处理问题,换而言之,即在课堂教学之中敢于设置疑点,启发学生寻找疑惑之处,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最终指引他们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也在发现问题并依据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热情十足。

在教授“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这一课时,我便给学生创设了如此情境:“如果我在森林里迷路了,我应当如何走出森林呢?”我让学生以这个问题为前提,找寻急切需要处理的问题与方法。当时就有学生指出需要挡避风雨,所以可以在森林里搭建一栋小木屋。不过立马就有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搭建木屋需要不少木料,如何获取呢?”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要求学生深入讨论,在这些问题里,讨论最激烈的是“在森林里如何果腹?”这一问题,经过不断地提出问题与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最终学生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如果真的在森林里迷路了,那么先得了解并适应这座森林,必须先在森林里活下去,之后才能寻找走出去的办法。而这一情境的创设,也令我的学生领悟到了这样一点:如果某一生物想存活于大自然中,那么就一定得与四周的环境相适应。

经过这一次情境教学,我深刻体会到适当运用课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与模拟探讨的意义如此重大。

三、加强学生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的培训

生物学是一门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所以,我一直在深究,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又怎样借助课处知识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尽管教材上有许多问题都是依据生活现象而来,可是我仍然感觉不够,而在教授学生时,虽然学生可以讨论书本上的讨论题,可是,学生往往在此时就显露出知识面过于窄小的毛病,因此问题回答极其缺乏趣味性。于是,我便试验其他的讨论方式。古语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技能有所加强,那么我便将不断试验下去。

在教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一章节时,由于具备不少讨论题与资料解析题,所以一开始我就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之后针对这些小组逐一分发不同的主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所拿到的主题去找寻素材。到课堂教学时,针对每一道问题,我都让学生查找自己所找寻的素材,看看有无方法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最后再对照课本里的有关内容与自己所找的素材,尝试着去寻找最佳的处理问题的办法。

在一节自然环境破坏污染讨论课上,有个学生讲述了澳大利亚兔子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例,另外,这个学生还列举了不同国家的各类外侵生物名单,针对这一学生所列举的情形,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努力试想有无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当然学生的回答也是各式各样,不过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从源头出发,尽可能降低生物因人为因素进行迁徙的情形出现,此外,还需借助切实有效的措施去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可见,这些讨论模式都与书本、课标息息相关。

上述三点内容仅是我在“新课改”阶段所进行的一些小试验,不过这些小试验却令我获益良多。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曾言道:“老师的责任并不是教,而是教会学生学。”当前新教改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之法令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习惯。所以,只有老师创建了尽可能给予学生尊重、信任与默契的基础,并为学生制订一系列科学适宜的活动,且营造一定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创造能力就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当然学生也更容易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最终也就尽可能深入地发掘出了学生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教育教学论坛,(43)。

乔秀芳。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成功:教育,2013(0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