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大全5篇)

2023年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大全5篇)

ID:3544454

时间:2023-09-25 02:28:35

上传者:MJ笔神 2023年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的计算,还要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何老师这节课正是在学生掌握了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我觉得这节课有一大特点:就是实。

1、课前复习扎实有效。因为数学课的课前复习很重要,它可以为新课做充分的铺垫与衔接,把前面零散的认知集中一点,便于学生在新课中类比活应用。

2、课中首先将所有运算法则一一复习,再在复习过后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印象。

3、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汇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进行对比,达到互相补足,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1、教师对于“班班通”的运用不是很熟悉;

2、我感觉教师出示的计算题的计算量相对有点大;

3、教师对于后面习题的讲解不够细致。

在此,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1、我觉得教师在计算题讲解过程中,可以出示计算过程;

2、可以适当的减少计算题的题目,让所有学生能完成练习。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二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

第二,熟记运算顺序,达到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顺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行互帮互助,达到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纠正错误中让孩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虽然单元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三

复习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在复习课中,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插漏补缺,并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人都有收获的复习效果。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在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发现,甚至创造,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主体作用。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并牢固掌握这些运算定律,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分析、概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分析能力。杨老师在教学中巧设提问,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本节课请了不同层次学生作答。其中,优等生请了15人次,占总提问人数的39%;中等生19人次,占总提问人数的50%;学困生4人次,占总提问人数的11%。关注学生层次比较均衡,体现出以下优点:

2、小组合作较有成效,学生交流总结生成自然,思维活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发言;

3、学生计算正确率得到了提高,自觉分析错误,养成良好计算的意识得到增强。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四

这两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目前已将加减乘除各自的运算定律教学完毕,学生对单纯的运算定律能有个初步的理解,但是今天教学了《简便计算的综合应用》这一课后,发现学生在实际计算中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运算定律,不能灵活正确地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虽然在教学前已有这方面的顾虑,也做好了准备,但实际教学后更有感受。

运算定律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但结合具体的算式运算过程,学生基本能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在本单元的教学时,注重通过算式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来理解运算定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时,注重从购物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弄清“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与它们相乘再相加”,最终数量大小不变。

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由于各运算的定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在教完加法运算定律后,学习乘法交换及结合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联想、比较,主动获得“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习减法与除法时更是如此,这个使学生在掌握运算定律的同时又渗透了从已知类比转化来学习新知的方法。

另外还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以上这些对学生掌握简便运算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故在教学简便计算综合应用时,在找准运用的法则时,学生计算得既对又快,但独立完成作业时,不分学生又有点混淆不清了。尤其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所以,我想,在教学时,注意了让学生从意义上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从算式形态上来记忆,编一些记忆口诀。如“连乘的算式可用乘法交换、结合律”、“分配律从×、+的形式变换成×、+、×”等,尝试后,准确率又有所提高。

此外,倾听学生的想法也很重要,这就可以清晰地知道学生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且在简单点拨下,会有惊喜地发现,学生会突然间明白过来。还是实践出真知啊!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五

运算定律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理解并能在解题中运用。首先是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根据字面的意思学生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乘法分配率对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了。部分学生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两个数的积与一个数相乘”混淆。这个现象在学生练习时经常遇到。

如(15×8)×5=15×5×8×5,这在纠错中一定要强调,而且乘法分配率要多练习。

其二,在练习中要把握几种类型的题。如:6×(8—5);26—7—3;60—(35—15);60—(35﹢15);90÷3÷3;等几种类型。

其三: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了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化。在计算时要学会灵活运用。

其四:要把握运算定律在应用题中的运用。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要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五: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所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通过不断的练习,通过在练习中不断运用运算定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