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散文诗 丰收的甜蜜散文(优秀5篇)

甜蜜的散文诗 丰收的甜蜜散文(优秀5篇)

ID:3548440

时间:2023-09-25 03:29:47

上传者:ZS文王 甜蜜的散文诗 丰收的甜蜜散文(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甜蜜的散文诗篇一

都说秋天是四季最美的景色,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处秋景格外鲜亮,艳阳的白天风也凉,独有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在公园的小道中,秋黄的落叶随处可见,草坪上双双对对的情侣在拍着婚纱照,朋友们都说很浪漫,看着他们摆起不同姿势,一张张各式悠扬的彩照呈现眼前,浪漫这词也逐渐浮现在心,悸动的心油然而生。

关于爱情,有过不少的记忆,小时候那会儿电视上常常都会出现有关爱情的画面;甜蜜、关怀、一生一世、三生有幸、想你、喜欢、我等你…等等的新词时常出现在了脑海,唯独爱情这词该如何理解,茫然不知。

有一年母亲生病了,很少下厨房的父亲系上了围裙在洗菜,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切菜的模样完全跟母亲不对称,仿佛很吃力一般,常常看的我就想笑,因为块头太大了,父亲只说;“这肉就得块头大,吃起才有味”,从那后!或许已有些似懂非懂的明白了,我父母的爱是照顾。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话题越来越深,上中学那时已然懂得想要在一起,就要学会保护你,然后照顾你。虽然这是心里萌生的想法,但一直牢牢记在心中。

长大后,身边的故事越来越多,许多朋友常常抱怨爱的不公,时而吵闹,时而甜蜜,分分合合总太多,怨着对方给的太简单,得到太少。在我的观念中爱情犹如一副扑克牌般,猜不透下一秒对方会出什么牌,有时很不合理,有时很合常理,我们改变不了已出的牌,唯有把握手中未出的牌,牌差打到最后不一定会输,若把好牌打到烂牌大多输定了,也就好比我们的故事,感情不顺不代表感情会差,反而当好感情出现裂痕时,大多不再那么如意。

这一年的秋天,我喜欢带着朋友到处散步欣赏风景,感受自然的气息,它能给我灵感,它能让我身心顺然,忘记奔波的劳累,散去生活中的烦恼,偶尔写写文章,偶尔拍拍景物,偶尔唱唱小曲儿,偶尔与身边的朋友嬉闹嬉闹气氛。

在秋季中旬那天,长大以来第一次参加婚礼,婚礼没有豪华艳丽的派对,有的只是温暖人心的告白,婚礼中的新郎对新娘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没有多好的钻戒送给你,十天前找人帮我打造了一枚金戒指,可能有点粗糙,但这是我的心意,代表为你我可以多劳碌一番都没关系,因为今后我照顾的人是你。

没有多么美丽的装扮,没有甜蜜浪漫的誓言,也没有各自娇艳的鲜花,有的只是看到你时露出的温暖笑容,原来!感情至深不需要情话,我懂你就好,懂得了你的眼神,懂得了你的脆弱,懂得了你的骄傲,懂得了你的无忌,懂得了你的忧虑。也许很多的爱情忧伤,不是爱的不够足,或许是因有人未及时给个拥抱,眼神带着“我都懂”!爱情爱到懂你才最真,牵手牵到发白才有福,最幸福的感情往往最简单。

秋意绵绵,落叶纷飞,爱既是谦让,更是照顾。最好的`故事悄悄保留在了心里,乡村的秋季是每一年由老人们心血凝聚而成,老家大伯望着金光灿灿的稻谷,露出黝黑脸颊里泛黄的牙齿,显得格外欢喜,苦尽甘来的日子让每位父辈都充满阳光,在这里他们忙碌一年,在这里他们劳累一生,他们总是不辞幸苦,他们不会半途而废。

他们比年轻人更明白辛勤耕耘的道理,大伯说这是祖辈留下了的经验,任何事情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能存在的事就会有人在做,我们可以选择很多种生活的方式,不论任何方式也需要不断的去前进,去付出,去挨苦,才能有收获。我把大伯的话深深记在了脑海,这是老人对我的寄托,这是老人一生的果实。在这凉意恰好的季节中,有人收获了爱情,有人收获了果实,而我…收回了年轻锋芒的心,让我记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积累了踏踏实实的道理,充满着简简单单的快乐。

甜蜜的散文诗篇二

天空纷飞着雪花,山野披着银装。一个普通的冬日,在暖烘烘的屋子里,我和妻儿们围着饭桌,桌上摆着韭菜炒鸡蛋、青椒炒肉丝、酸辣白菜和凉拌蕨菜、乌龙头。在当今农村,这是一顿极为普通的饭菜,是任何一户农家都能随手做来的便饭,但它洋溢着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饭桌上的韭菜、青椒是从洛门蔬菜市场买来的,白菜是自己地里种的,蕨菜和乌龙头是春天时节亲手从太皇山采来,冷藏在冰箱里的。无公害,纯天然,原汁原味,咀嚼,大自然的凄风苦雨、阳光雨露、泥土馨香、农人的智慧勤劳皆在其中。能在寒冬腊月间吃上新鲜的蔬菜,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南山有句话说:“老妖怪,十月里想吃苦苣菜。”那是办不到的事儿。然而今天,何至苦苣菜,天下蔬菜应有尽有,想吃的,哪受季节限制,都能摆上饭桌。翻阅华夏文明史,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盛况空前的文明盛世。

“春寒还料峭,春韭入菜来。”当我动筷子享用这新鲜菜肴时,便想起《诗经》中“献羔祭韭”的诗句来,它证明了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韭菜的栽培技术。之后,两千年前的汉代也有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思路与技术,到了北宋便有韭黄生产,三百年前的农民已掌握了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覆盖栽培技术。然而,今天的武山人更是将韭菜栽培技术探索到了极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放下筷子,收拾碗碟时,不光是吃饱肚子后的安逸,心中生出的是无限的敬畏。对菜,对种菜的人。

一盘普普通通的菜摆上饭桌,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探索,尤其在数九寒天吃着新鲜的蔬菜,是不能够用一个“反季节种植”“四季有鲜”轻描淡写而不了了之的。季节是自然规律,反季节就是逆天行事,武山人做到了“人定胜天”,使一个靠天吃饭的穷乡僻壤成了不靠天生活的、更甜蜜的富庶之地。

甜蜜的生活来自于蔬菜——甜蜜的蔬菜。

武山蔬菜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是从韭菜开始的,于是我就又想起了儿时母亲从山野地埂间折来的野韭菜、野韭黄。炒一小碟山野韭菜或韭黄咸菜,全家人围着吃,那股香味,是只能意会不好言语的。韭菜味辛、甘,入肝、胃和肾经,温中行气,散瘀解毒,难怪人们那么喜欢它,有那么大的市场潜力。

“三月里的乌龙头,四月里的蕨,五月里的韭菜镰刀割。”这是南山的一句谚语,老少妇孺挂在嘴边。太皇山的蕨菜和乌龙头是被称做山珍的野菜,每到三四月间,山村男女都要进山折一趟蕨菜,扳一回乌龙头的。有的人是自己享用,有的人拿到集市上去卖。于是,有人就将乌龙头树移植到了自己的菜园子里,和当初人们驯化野韭菜一样,开始栽培乌龙头了。

蔬菜,我的甜蜜的蔬菜!

甜蜜的散文诗篇三

童年就像一个美丽的水晶球,在我记忆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芒。而那些童年的趣事,弥漫着甜蜜的滋味。

说起童年,我总是会想到故乡的田野。故乡的田野就是我童年的乐园,那里美丽的野花、繁荣的野草、鲜嫩的野菜、美味可口的野果子……都是我最亲蜜的伙伴。它们陪着我玩耍,陪着我成长。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也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我童年的时候,爸妈去田野里干活总是带上我,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在家没有人看管我。所以,我就成了爸妈的小跟班。爸妈在地里干活时,我就在田地里、沟坡上寻找可以玩,可以吃的东西。

故乡的田野上,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很多可以吃的东西,什么野西瓜、野香爪、马泡、黑甜甜……等都是很诱人,很好吃的。当然,那些东西对于现在的孩子也许就没有诱惑力了,而对于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小孩子却是充满了诱惑。因为那个时候,农村还不富裕,谁家也没有多余的钱给小孩子买太多的零食。所以,田野上的野果子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而且是纯天然的呢。

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冬眠了一个冬天的田野开始苏醒,草绿了,花开了,各种能吃的野东西也开始诱惑我们。

茅针是我们最先盯上的目标,它是茅草最初生长出来的芽苞,也就是茅草的花苞,我们河南这里叫它“茅线”。

茅针初长出来时,露在外面的一端绿中带深红色。我们轻轻地一抽,它就出来了,被抽出来的一端呈嫩白色,拿在手上,就像一个硕大的针。剥开茅针,里面有一长截像毛线的青绿色花穗,我们抽茅针为的就是吃这一截花穗。把花穗放到嘴巴里嚼一嚼,有微甜的滋味。不过嚼完后要把花穗吐掉,不能咽下去的。

我总是抽茅针最少的那一个,因为我生来胆小,在沟坡上总是小心翼翼地走,不敢飞奔。我总是在小伙伴们搜索过的地方,慢慢地寻找,也总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被我找到。那时我就会在心里偷笑,哈哈,你们跑地快,总会漏掉一些的。

一场抽茅针的行动,仿佛一场比赛,一个个小伙伴总是争先恐后的寻找。田野上飘荡着我们的欢笑声,甜甜的、脆脆的。

我们玩累了,就会拿着抽好的茅针坐到沟边上开始吃茅针。小伙伴们看我抽的少,总会这个小伙伴给我几个,那个小伙伴给我几个,一会儿功夫,我的茅针倒成了最多的了。无论我怎么推让,小伙伴们都不肯拿回自己的茅针,我除了感谢,就是开心地笑。

抽过茅针后再过一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最爱去的就是村东头田野边上的一个小树林了。在那片小树林里大片大片的生长着一种开黄花的野生植物,我们叫它毛鸡爪。毛鸡爪属于在地上爬藤的植物,叶子稠密,嫩绿。繁茂的藤叶把土地覆盖成了美丽的“地毯”。微风一吹,“地毯”就动了起来,绿叶舞动,花朵摇曳,很是美观。

扒开美丽的“地毯”,我们会用小铲子在毛鸡爪的根部细心的挖,那架势就像在寻宝。其实,在毛鸡爪的根部,确实有我们想要的宝贝,那就是毛鸡爪的果实。那些果实胖嘟嘟的,呈浅黄色,像一个个小棒槌,又像鸡的爪子,怪不得我们这的人叫它毛鸡爪。把毛鸡爪用水洗净,用指甲轻轻地刮去毛鸡爪薄薄的外皮,就会露出白白的果肉。果肉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很是好吃。

挖毛鸡爪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挖,否则就会把毛鸡爪挖断、挖碎。而我是最有耐心的,所以我挖的毛鸡爪大多都是完整的,很少有断的。而我的小伙伴们,有的就心急,不是把毛鸡爪挖断了,就是把毛鸡爪挖的“粉身碎骨”了。

当然,挖完了毛鸡爪,几个小伙伴的小手就会凑在一起,又少不了比比谁挖的多,谁挖的个大。一个个互相看着手上的泥土,或者不小心弄到脸上的泥土,或夸奖或善意的取笑。然后就去找水来洗毛鸡爪,享受得来的“战果”。那一个个小嘴吃的真叫香甜,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

走过了春天,迎来闷热的夏天。夏天气温高,我们小伙伴一般都在下午太阳不太毒时跟随大人去田野上。田野上到处是繁茂的玉米,玉米地里长着很多杂草。那时候还没有使用除草剂,人们只能在玉米地里用铲子或镰刀除草。而我们小孩子除了帮忙胡乱的抱几堆草,就是去寻找能吃的“零食”。

在玉米地里的杂草里生长着一种叫马泡的'野生植物,我们这里叫它马宝。马宝的秧藤像绳索一样蔓延,秧藤上长着很多心形的叶子,叶子粗糙,和香瓜的叶子相似,表面有像小刺一样的毛。马宝的花朵是黄色的,小巧玲珑。马宝初生是小小的青粒,慢慢长大就成鹌鹑蛋那么大小的圆球,有的是全青色的,有的是却有着像西瓜皮一样的花纹。马宝长熟时就变成了黄色的,有着香瓜的气味。

马宝特别能结果,常常一个秧藤上就能结出很多个马宝,大大小小的一串串,看上去很可爱。我见到马宝秧时,总是会跑过去看秧上有没有结出马宝。有的话,就会先摘熟马宝,摘下来凑到鼻子前闻一下香味,然后笑着揣进口袋里。接着我会把长大的青马宝全摘下。

小伙伴们摘了马宝,总会聚在一起看看谁摘的熟马宝多。熟马宝又香又好看,而且还可以吃,有着类似香瓜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但熟马宝不能用手揉搓,容易烂掉。吃过熟马宝后,我小伙伴们就开始玩青马宝,其实就是把青马宝放在手心里揉搓,青马宝就会慢慢变软,拿在手里很好玩。那时候,大家总会比赛一个青马宝谁玩的时间最长。因为揉搓马宝的力气不当的话,青马宝就会被揉破,马宝的瓜水就会溅一手。

玩够了马宝后,我们又会去玉米地里“寻宝”。有时会遇到野香瓜和野西瓜,香瓜和种的香瓜一样香甜可口,可比马宝好吃多了。而野西瓜,也和种的西瓜一样甜,只是个头小了点。但我们分享“寻宝”得来的野香瓜和野西瓜时总会特别的高兴,或许是因为有趣,或许是因为来之不易吧!几个小伙伴你一块我一块,凑在一堆乐呵呵地笑,吃的开心。

秋天来了,玉米成熟了,田地里和沟坡上生长的龙葵果也开始熟了。龙葵,我们这里叫它黑甜甜。黑甜甜的叶子类似辣椒的叶子,开白色精致的花朵,初生的果实是青色的圆球,长大也就跟黄豆粒般大小。成熟的黑甜甜就如它的名字,颜色紫黑色,吃起来甜甜的。所以,黑甜甜也是我们小伙伴的喜爱。

那时,我们见了成熟的黑甜甜,总会小心地摘下来。因为它太小了,又是成熟的,总担心把它们捏碎了。

每当我摘下黑甜甜时,喜欢看它躺在我的小手掌里的样子,黑黑的,像晶莹的黑眼珠,又像一个个小巧的葡萄,那么安静,乖巧。很是可爱。轻轻地捏一粒放进嘴巴,甜甜的。

长大后,才知道黑甜甜有微毒,不成熟的果实是不能吃的,就是成熟的果实也不能多吃。那时候,大人们并没有告诉我们黑甜甜有微毒,也没告诉我们不能多吃,想来他们也不太了解黑甜甜。还好,我们小时候吃的都是成熟的黑甜甜,至于数量,一次也没那么多的黑甜甜可以吃。因为,那时农村的孩子很多,谁看见成熟的黑甜甜不摘了去。甚至能摘到黑甜甜,都是幸运开心的事。

不过,比黑甜甜更好吃,更甜的要数茅根了。我们村南有一条南北流通的小河,河水很浅,河两边却有着很宽阔的沟坡。而在沟坡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和野草,茅草就是其中的一种,茅根就是茅草的根,生长在土层里,我们这叫它“小甜秆”。茅根细长而柔韧,且有节,具有分枝。茅根有乳白色的,也有黄白色的,嚼起来有微甜的味道。

小伙们最初挖茅根都不太得法,不是找不到肥胖的茅根,就是把茅根挖的凌乱不堪。挖的多了就会自己总结出一套挖茅根的技巧,知道什么样的茅草下生长的茅根肥胖,知道怎样挖才能最好地挖出茅根。

挖了茅根后,小伙伴们就坐在沟坡上吹着微风,赏着秋景,开始吃挖来的茅根,不爱干净的用手捋一下茅根上零星的土,再用衣服擦一下就开始吃,嚼得津津有味。爱干净的小伙伴就把茅根放到河水里洗一下再吃。那时的河水可是清澈的,能看到河底的草与小鱼,可不象现在的河水污染严重。所以,那时候小伙伴们爱用河水洗东西吃,奇怪的是那时的小孩子也没见染上那么多的病毒。

茅根是不能嚼碎咽下去的,只能吮吸茅根上的甜水,就象吃甘蔗一样,把茅根嚼过之后要吐掉。

那时,只听大人们说茅根是草药,可以治病。也常见有大人挖了茅根熬茶喝。而我们可不关心茅根是不是草药,只知道茅根脆甜,可以吃就很开心了。

总之,在故乡那片田野上,撒下了我们童年的欢笑,留下了甜蜜的回味。

如今,生活富裕了,孩子们的零食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现在的孩子更是娇贵的不得了,大人们想尽办法逗孩子们开心。而孩子们仿佛也更热衷于新奇的玩具,对于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没有多少关注。而那些曾经吸引过我们那一代孩子们的植物“零食”,也渐渐在除草剂的威力下,幸存不多。可是,那些丰富了我年少时光的“零食”,却在记忆中不断地勾勒着我甜蜜的童年!

甜蜜的散文诗篇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夏的美妙太过吝啬,它不愿向秋延续一天、一时、一分、一秒。秋的来临让稻花香变成了稻香。那金黄的谷粒,让人类得以繁衍,唯有此才是地球上最珍贵的东西。

那曾经昼夜不停的蛙的交响乐团的演奏,由于夏这位指挥家的退场,乐声此刻也戛然而止。这让我对季节的魔力有了更深的感受!春花、夏风、秋月、冬雪,它们不过是季节的宠儿,它们在年的季节里轮番上演。无论它们多么美妙,可终归在季节的转换中销声匿迹。想成为永远,那终究是一种幻想式的奢望,它们完全听从于季节这位指挥家魔力无边的指挥。

秋没有夏的热闹,其实秋是冷清的,当然这冷清缘于成熟。秋也是沉默的,它毫无张扬之态势,它像如镜的池水。这时的秋会躲在不起眼的.田间里,会躲在孤寂的农家院落里,更会躲在人们的心坎里。这时的秋虽表面冷清、沉默,可它们内心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成功的甜蜜。这时秋的喜悦的笑容也是金色的了。

把丰收隐藏于心,把成功留在心灵最深处,不凑一时的热闹、表面冷清、沉默这也许就是秋的真品行。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位凡夫俗子所追求的做人品行吗?秋高气爽,愿我们每人心中都能有那么一点点浩然之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甜蜜的散文诗篇五

远山的层林被晚秋的金色染过,一派金黄色。天际遥远的上巔橘红色的夕阳正缓缓地从远山上落下去。河水浅浅的,被夕晖照的通红。像是渗进了血,混的水流都变成了一片一片的红。匀净细软的河滩上,习习秋风吹拂来,给人一种柔和静谧的美。河滩的四周是美丽的壑涧,田埂地头上,光秃秃的一片。

村子里刚刚收倒了秋。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堆满了一年丰收的果实。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垒的高过了屋顶,像是一面黄金的墙,静静地伫立在院子里。村里前几天发出了通知,是老支书通知的。热心肠的老支书给村民们提供了几家收购粮食的主,价钱稍微比其他的收购站高了一点。一村的人,听了这个消息,异常的兴奋。劳动了一年,终于盼望着把丰收的果实变卖个好价钱,安安心心地等待着过年了。假若钱宽裕的,再买个大电视机,也能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辞旧迎新了。

低低的河湾,清清水,轻轻流过。宛若一条永无止尽的弯路,在努力寻找着出路。粮食收购一开始,乡亲们二话不说,将新丰收的粮食按照老支书的通知变卖。大伙儿拿着了钱,心里踏实多了。一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白耗费。老僧大爷抚着泛白的胡须,喜滋滋的说道:“今年啊!比往年好多了。粮食多了,钱也多了。大伙儿何愁没有好日子过啊!”一句深情款款的话语,震撼着村社里的乡亲们。老支书静静地坐在村社办公室里,瞅着乡亲们的笑颜,暗暗地点了点头。暮秋的阳光,依然散发着火热的光芒。宽敞的村社大院里,乡亲们络绎不绝地来来去去。通向马路的门口,门诊旁也站满了许许多多年轻漂亮的女人们。

丰收了,褪去劳累的外衣,感觉生活美满了,幸福了。孩子们竞相奔跑着,像闪在夜空中的星斗一样,发着明晃晃的光芒。女人们像盛开在旺季里的花朵一样,充满着诱人的景象。

收购粮食的车子,载的满满的,七拐八弯地离开了村子。乡亲们的眼神也不由自主地随着车子飘移了过去。成堆成堆的粮食,拉走了,此刻,心里百感交集。阳光一点点地升的老高,似乎要冲破天际的最高层一样,不断地上升着。突然,瘸子老光棍一跛一跛地走了过来。脸上的神情掩不住他此刻的困惑。手里拿了一张方形的白纸,支支吾吾地冲着人群说着话。老支书依然坐在屋子里,村社外,围成了一团。女人们领着孩子们也走了过来,步伐齐齐的,像是操练踢正步的军人一样,铿锵有力。瘸子老光棍把手里的方形纸片一把递向了村里的妇联主任。洁净的白纸上写了几个斜斜歪歪的大字。乡亲们平平静静地站立着,停止了说话。秋风趟过来,像数片雪花落在身上一样,一丝没有知觉。妇联主任看着瘸子老光棍,久久地注视着,眼睛里滚烫烫的,一种难以言语的东西充斥着她此刻澎湃不已的心。妇联主任眨了眨眼睛,试图把将要夺眶而出的泪花生生地给挤回去。村社大院里,沉静的像无尽的寒冬腊月一样,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好了,我知道怎么做了。你随我进去吧!老支书在屋里呢?”妇联主任朝着瘸子老光棍说道:

瘸子老光棍向着人群的缝隙走去,周围的人群渐渐向两旁散开。妇联主任把纸片还给了瘸子老光棍。大伙儿紧随着两人进了村社的办公室,像一群游散的鱼找到了家一样,挤在了门口。老支书停止了唱的晋剧调子,看到一大群的人,有些莫名的盹。瘸子老光棍将纸片递给了老支书,几个硕大的字写的`分不清上下左右。但是,意思却是非常的明白。老支书站立起来,手扶在了瘸子老光棍的肩上,深深的感叹道:村里给你的五保户,你不要。为此还和我大大的吵了一架。我们又何尝不是为了你啊!“瘸子老光棍眼含泪珠,意味深长的说道:”乡亲们,老支书是好人啊!今年的丰收季节,又多亏老支书了。等到了过年了,咱们炸油糕来感谢老支书啊!村社的门口挤来了越多的人。太阳开始落了,又不像是冲破云层似的,染着层层叠叠的山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