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5篇)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5篇)

ID:3554728

时间:2023-09-25 05:05:01

上传者:笔尘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篇一

3月28日,冒着毛毛细雨,我来到xx镇xx村进行走访慰问。在场穿梭着,寻找走访对象户——贫困户。一栋破旧低矮的房屋映入眼帘,我随即走进那户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说明了来意,她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是党派领导来看望我们啦,共产党真好!”老人找了一张板凳让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谈起来,了解到:老人叫,60岁,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也许是家庭条件困难操劳过度的缘故吧。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带着两子一女生活,还要照顾95岁高龄的老母亲,家里只有一亩口粮田,现在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媳妇因为家庭困难,结婚后一直不愿将户口从贵州调到武穴来,二儿子还是单身,现在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决家庭困难现状,让二儿子早点成家。听完老人的介绍后,我和她说,现在你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家庭条件会越来越好的,你们要同心协力为改变这个家庭现状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你们一把。临走时我拿出200块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说我们也是靠工资吃饭的,钱不多表达下我们的心意,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说些感激的话,说“共产党员真好,拿自己的工资来资助我们,真的很难得…..”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一家

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一人肩上,而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xx年4月份,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篇二

兔年挥手而去,龙年接踵而来。直面新的一年,我想每一位同胞、同志、朋友,都怀揣着理想与抱负,有着新的希冀和憧憬。在这里,我通过数天的“开门大走访”亲密接触了数十位草根民众,并如实记录下来。

xx年3月1日 星期四 阴

心系民众 为民解难

今天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入职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访,心里很激动也很紧张。早上八点半陈志宏乡长就带领着我下乡去了,并在村里与游和书记汇合。

第一个目的地是阮畈村游家冲组的游关柱,现年65岁,曾为阮畈小学教师,现已退休。夫妇俩住在游家组的老房子里,大儿子已年载未联系,小女儿倒是常会回家看看,无家庭收入来源。刚进家门,游老先生就很激动的说:“陈乡长您来了呀,快进来坐坐。”陈乡长也满脸笑容地说:“您老还记得我呀?”“怎么会不记得,您两年前在我们阮畈挂点,经常到村里来看望我们,肯定记得噻。”老先生开心地说道。我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心情也放松了许多。

喝过茶后,老人为难地说:“陈乡长呀,我们也是熟人了,我家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虽说乡里的补贴年年到位,但是生活也只是勉强能过下去,没什么经济来源,这以后可怎么办呐?”陈乡长沉思了一阵,然后建议两老人可以充分利用后山上的自然资源,多养些鸡。现在党委政府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减免各类手续费用,而且农技站会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现在鸡蛋和土鸡的价格都在上涨。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收入。老人听了很是激动,说这个好,可以试试。

走出老人的家,我在想,其实只要你设身处地地站在人民的立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你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认可。今天访民情让我过得很充实。

xx年3月15日 星期四 雨

春风化雨润民心

今天陈乡长以及派出所的游所长带领我,继续着我们的走访之旅。初春的寒冷迎着绵绵细雨,虽然天气不给力,但是冷冷的气候也抵不住我们走访的热情与激情。

约莫上午11点半,我们来到新建组曹会良家。在这里正好碰上了下一个要去拜访的五保户对象,也正是因为这个人让我切实体会到了老百姓贫困的辛酸。他的名字叫刘平波,现年41岁,因患白内障晚期,治疗无效,眼睛已经看不见了。结过婚,前妻因家里一贫如洗实在过不下去而离开了他。无子女,现与七八十岁的父母住在一起,平时生活无法自理,还得靠父母亲照顾。房子也破烂不堪,更别提什么家居摆设。

陈乡长一看见他,马上迎上去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还好不,还记得我不,我是乡政府的老陈呀。”“哟,是你哦。记得记得,怎么,又来看望我们了呀!”刘平波说。“你最近还好吧?政府的补贴都到位了吧?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全力帮你办好。” “呵呵,政府的补贴年年都准时到,也多亏了政府的帮忙,要不是你们,这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可以帮的你们都帮了,不能帮的你们也帮了,还有么子要求。”我想,原来这就是老百姓,他们真诚、纯朴,生怕给政府添一点麻烦。在要离开去下一户农家的时候,我不禁回过头去,正好看见陈乡长硬塞给了刘平波一百元钱。我留意到他握拐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我为老百姓有这样的领导而开心,也为能在这样的领导下工作而自豪。这样做,虽算不得是雪中送炭,但多少可以为这个特困家庭纡一点困,解一点难。

这一天我们一口气跑了4个组,30多户农家,迎接我们的都是一张张开心的面容。

通过这段时间的访民情,在老百姓和乡镇领导干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不仅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和热情,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对乡镇干部的信赖以及乡镇领导对老百姓的关怀。其实老百姓并不需要干部为他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心里装着他们,只要真心为他们办实事,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可。我想,我也定会朝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篇三

记载形式以叙述、分析评议、感想为主,适当辅之以说明,引用:记载的篇幅、时间、地点不限,记载的对象主要是社情民意。

民情日记要随身携带,随手记录。记载要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不仅要记录问题和情况,还要记录问题情况背景分析、起因、建议、设想和解决办法以及最后处理结果,做到:重要活动,群众反映意见及办理结果,访贫问苦情况、新问题新措施“四个必记”。

凡第一个接待或被访者,即为首问责任人。同时首问责任人承担工作责任,直至问题解决。

主要是实行民情分析会制度,集体研究分析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分别加以解决,要提出具体方案和要求,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措施,并对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答复或处理结果。做好反馈工作,对民情日记中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将处理意见和办事结果反馈结群众和有关人员,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在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通报,予以警示,接受群众监督。

记民情日记活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督导,每季度评选一次,对优秀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内容不实或不认真记录的,则给予批语或责成限期改正。

要将记民情日记活动同理论学习和办事工程结合起来,要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结合起来,要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宣传贯彻落实结合起来,作为密切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操作途径来对待,要常抓不懈,不断丰富,完善民情日记活动,使民情日记和内容、形式、作用不断得以深化和延伸。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篇四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他的孩子。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

据了解,段成群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段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段成群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段成群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

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社区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社区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社区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社区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肖春连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敲开福润社区50幢101室的大门,我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莫善舒家。莫善舒家中的摆设很简单、很干净,没有几件家具和电器设备。在莫善舒妈妈的帮助下,坐在轮椅上的莫善舒爸爸被推到我们的身旁。我们说明来意以后,莫善舒妈妈就开始向我们介绍起来,“我丈夫,因为肌肉萎缩,肢体重残,一直行动不便,在家都要坐在轮椅上”。“因为照顾他,我一直没有上班。女儿莫善舒,在读六年级书。”

记录情况

我们一边记着莫善舒家的情况,一边就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莫善舒爸妈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没有!”“福润社区已经很照顾我们家啦,社区大学生村官开办的彩虹学堂,为我女儿省去了补课费,轮椅也是社区安排的,还有人定期上门为轮椅做保养,我们真的不能再添麻烦啦!”莫善舒妈再三叮嘱着。

期许

当我们一再询问道“莫善舒大了,家用紧张不紧张”时,莫善舒妈妈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如果能在家门口能找个钟点工就好了,我又能照顾到莫善舒和她爸爸,又能补贴家用。莫善舒正值长个子发育的时候,需要营养,如果能帮我找到工作,那我就更开心啦!”朴素的语言中,真实地透露出莫善舒全家的期许。

原来莫善舒家的的公约数-----“就是帮莫善舒妈妈找到零工”。

三点体会

心系群众 近听民声

第一:大走访,就是让我们动起来,与老百姓再亲一点,与老百姓再走近一点,老百姓才会把掏心窝的话跟您说,才会了解到老百姓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第二:大走访,就是让我们干起来,我们应该真走真帮,主动为老百姓做点什么。

第三:大走访,不仅是我们要有举动、有行动,更是通过我们的走访,让老百姓真感动、真心动。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村,走访几户困难户。之前在团结村朱支书那了解到,团结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宫癌的陈秀芳。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后云组的陈秀芳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陈秀芳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陈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了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陈秀芳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着在外务工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她的孩子们。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村干部说下午再继续联系。

据了解,庞学礼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庞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庞学礼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庞学礼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农村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农村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村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站里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我们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陈秀芳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社区民情大走访活动简报篇五

手持一本“民情日记”,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嘘寒问暖问计策,并将走访的居民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答复)处理的情况如实记入“民情日记”本,这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常见的场景。据悉,金山路街道四个社区加街道机关共有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走访,每个人走访100户左右,做到走访全覆盖,走访中要求:必访贫困户,必问衣食冷暖,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必问就业现状,必访党员和“能人”,必问发展良策”,旨在倾听走访记录中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每名干部持着“民情日记”不畏寒冷,走东家、访西家,一笔笔、一宗宗,真实地记录着居民需求和社区百态,从普通居民的水电暖、菜篮子到特困户的低保发放、子女入学,从社区的公厕、下水道到街道的社会治安、文体娱乐,每名干部用心记,用心议,更用心做“民情日记”,架起了社区居民连心桥。

“倾听民声为民生”,我们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干部认真查找梳理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向居民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对于暂时不符合政策、无条件办理的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力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梅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