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汇总5篇)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汇总5篇)

ID:3580642

时间:2023-09-25 13:07:51

上传者:梦幻泡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汇总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篇一

本学科现有6位科学教师,其中教龄超过的教师1位,5年教龄以上10年以下的的1位,5年教龄以下的4位。6位教师中,有学科骨干1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本科学历6人。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案例等在各级各类评比中频频获奖,开出的各级各类公开课在市区级都有较好的反响。我们科学组是一支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年轻队伍.

存在问题在于同时师资力量还较薄弱,教师总队伍不稳定。家长支持力度还较小,社会力量对科学学科总体认识不到位。科学社团。心凉。学生研究意识不强,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

二、本学科教育目标,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我校该学科的现状

1、本学科的教育目标

本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回眸20世纪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不难发现,在经历了过于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发展轨迹之后,现今的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出现了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它有五个方面:

(1)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

(2)具备把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能力;

(3)具有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

(4)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5)具有明智的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具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

很显然,科学素养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概念。各国(如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均提出:把所有的学生都应具有良好的科学为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既定目标。要让每一位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工作”着,经历规划和实验调查研究,以检验他们的想法,并且懂得为何这样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作用过程,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3、我校本学科的优势、主要差距及其原因

我校科学学科的教育以实施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为主要渠道,同时开展科学社团活动,力求课内外结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已任。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额外的收获,老师心凉。

三、学科建设总目标和年度任务

(一)总目标

三年内,在课程资源及教学设备的有效保证下,通过扎实实施科学课程及科学社团课内外相结合途径,力争实现师生共赢的目的。

学生方面:通过科学课程及科学社团活动的整合开展,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根据假设制定、实施计划,能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分类、判断、推理、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采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将探究过程与他们交流与讨论),同时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力争让每一位学生能从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并试着去自己独立持续研究。

教师方面:通过组织丰富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能力与探究指导能力,并逐步形成自我风格。力争在3年内,本组的青年教师人人能上市区级公开课,并对科学教学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将科学社团课程化,努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科学教育资源,以课内的科学课堂实施为主阵地,以课外的科学社团活动为演练场所,以校园科技节等其他科技活动为补充,整体实施科学教育。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评价。

近期目标:

1、招募科学后备力量,规范科学实验室有序有效管理。

2、教师科学优质课评比,学生各项评比有基础,有选拔。

3、课外研究,家长支持。抓典型、树榜样、加大宣传。

(二)年度任务

第一阶段:20xx年度——目标统筹规划阶段

1、通读《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使全组教师对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理解。

2、让每位教师制定自己的成长规划。

第二阶段:20xx年度—20xx度——实践修订完善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逐步实施并修正。

1、设定教研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

2、实施、修订、完善科学社团课程的教材。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

第三阶段:20xx年度——总结验收提升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炼出有利于师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实施策略、评价指向等具体经验,为下一个三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学科建设思路、内容与策略

(一)建设思路

以夯实科学课程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科学社团这一特色活动课程化为重点突破口,以其他科技活动为辅助措施,三轨并行,相互融合,整体实施,推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二)建设的内容与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的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

(1)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设定研讨主题,展开研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如追问艺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如何观课……以及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或冷门课题或如何开展家庭实验指导等方面进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开展名著导读、理论学习等活动,结合“派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及实践能力。

(3)设立一系列教师素养提升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说课活动、教具制作、科学社团活动设计评比、学生研究成果修改评比等等,让教师达到三个“会”:会上常规课、优质课;会反思、总结;会指导学生。

2、整理、出台科学社团活动课程雏形

(1)结合科学课程的年段目标统筹制定三—六年级的各年段家庭实验目标,并根据目标梳理近几年所做的家庭实验活动项目,尤其是设计拓展教材内容的家庭实验活动项目,整理成教材。

(2)结合教研活动,研讨一系列有效的选题、实施、评价等措施。

(3)让学生三科学学习的四年期间至少经历过一次较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参加科学实验竞赛。

3、有序整合开展其他科技活动

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校目前的科技活动较多,学生与教师的精力有限。有以下平台:

暑假:网络日志评比,科技节准备。(11月科学节)

上册:科技节(小论文,小发明)。实验竞赛抽测暨选拔。

寒假:探究项目评比小科学家评比。准备

下册:科学记录本,小科学家。探究项目评比。

五、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和建议

进一步营造教研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的建设,努力将的“敞门课”进行到底。

常规:作业检查互相检查

特色的由校级检查。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篇二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周次上课内容备注

1始业教育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

3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的

4特点

5第一单元练习寻访小动物

国庆休假蜗牛(1)蜗牛(2)蚯蚓蚂蚁金鱼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第四单元练习期末总复习期末考试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篇三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建高塔、美丽的桥、生物多样性小报……)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时与地点

1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一)、(二)

3实验室

2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二) 4、轮轴的秘密

3实验室

3、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一)、(二)

3实验室

4、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二)

3实验室

5

国庆黄金周

6、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二)

3实验室

7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一)

3实验室

8

5、做框架(二) 6、建高塔(一)、(二)

3实验室

9、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一)、(二)

3实验室

10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3实验室

11、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3实验室

12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3实验室

13、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生态园

14、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3标本馆

15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生态园

16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生态园

17

整理评价资料、学生自评、小组考评

5实验室

18

卷面考查

1实验室

19

教学总结

1实验室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篇四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汇编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第一单元天气——1—5周

第二单元溶解——6—9周

第三单元声音——10—13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4—16周

总结——17周

小学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篇五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这个五(3)班的同学,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其次,因语文、数学课业负担比较重,课余时间大多被繁重的家庭作业占领,学生对挤时间去开展实践活动感到很有压力,很辛苦,个别同学甚至感到厌倦。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多和语数老师沟通协商,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