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 小班活动我的瓶子娃娃教案(模板5篇)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 小班活动我的瓶子娃娃教案(模板5篇)

ID:3631012

时间:2023-09-26 01:57:22

上传者:薇儿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 小班活动我的瓶子娃娃教案(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篇一

指导重点:

1.出示材料,介绍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来和水果娃娃做游戏。你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有什么材料呢?(毛笔、排笔、油画棒和水果娃娃)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给水果娃娃画像)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颜料,可以用它们玩什么?(刷画)这边又有些什么呢?(印章)这个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印章给水果娃娃设计漂亮的新衣服。顽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们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到外面来瞧瞧!他们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颜料在白纸上刷一刷,看看谁能把水果娃娃找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提出要求:

(1)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要记得把材料送回家。

(2)刷子蘸了颜料后,要在颜料罐旁刮一刮才画。

3.幼儿分组进行活动

(1)给水果娃娃画相(写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水果的形象,引导形象画得小的孩子,再画个大点的;提醒幼儿根据各种水果的颜色进行涂色。

(2)漏印画:引导幼儿将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来,粘贴在盘子里

(3)捉迷藏: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给水果娃娃设计新衣(印章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两种印画工具交替进行印画,提醒能力强的幼儿使用水果印章印画后,添画五官组成生动形象的水果娃娃。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请个别幼儿协助教师收拾、整理材料。

一.科技十分钟:小实验“有趣的蛋宝宝”

材料准备:杯子、鹌鹑蛋三个、盐、醋若干

活动过程

2.教师将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放入水里后怎样啦?

3.引导幼儿猜测:把盐水到入杯子后,蛋宝宝会怎样呢?

4.教师将红色的盐水沿杯壁倒入杯子里。

5.提问:将蛋放到醋里会怎样呢?(提问后教师将蛋放到醋里,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变化)

二.户外活动:

1.组织一部分幼儿玩蹦蹦床,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互相推挤。

2.为幼儿提供会唱歌的公鸡、皮球、篮球架,让幼儿自由选择。

三.离园活动:

活动准备:

毛笔、油画笔、排笔、牙刷、沙网、印章、水果切片、水彩颜料、剪刀、大图画纸

指导重点:

1.出示材料,介绍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来和水果娃娃做游戏。你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有什么材料呢?(毛笔、排笔、油画棒和水果娃娃)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给水果娃娃画像)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颜料,可以用它们玩什么?(刷画)这边又有些什么呢?(印章)这个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印章给水果娃娃设计漂亮的新衣服。顽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们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到外面来瞧瞧!他们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颜料在白纸上刷一刷,看看谁能把水果娃娃找出来。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提出要求:

(1)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要记得把材料送回家。

(2)刷子蘸了颜料后,要在颜料罐旁刮一刮才画。

3.幼儿分组进行活动

(1)给水果娃娃画相(写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水果的形象,引导形象画得小的孩子,再画个大点的;提醒幼儿根据各种水果的颜色进行涂色。

(2)漏印画:引导幼儿将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来,粘贴在盘子里

(3)捉迷藏: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给水果娃娃设计新衣(印章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两种印画工具交替进行印画,提醒能力强的幼儿使用水果印章印画后,添画五官组成生动形象的水果娃娃。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请个别幼儿协助教师收拾、整理材料。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数字提示往瓶子里装相应量的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认真观察,尝试为瓶子娃娃找到合适的帽子、衣服,初步感知匹配意义,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3、喜欢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做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一些带盖的瓶子。

2、彩色的纸许多、花生和豆、瓶子上贴数字。

3、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找个瓶子娃娃做朋友。

1、教师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瓶子娃娃,这些瓶子娃娃想找你们做朋友,你们高兴吗?”

二、喂瓶子娃娃吃豆。

1、教师以瓶子娃娃饿了的口吻引入活动,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瓶子娃娃。

2、请幼儿按照瓶子上粘贴的数字,喂瓶子娃娃吃豆。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三、给瓶子娃娃找帽子。

1、教师以瓶子娃娃丢了帽子的口吻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帮助瓶子娃娃的愿望。

2、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找到自己的小帽子。(能“戴上”不掉的瓶盖)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四、为瓶子娃娃选衣服。

1、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选择大小合适的衣服,为瓶子娃娃“穿”上。

2、表扬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五、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

1、教师引导幼儿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启发幼儿想办法让瓶子娃娃发出声音。

2、演唱《大猫和小猫》,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并不强弱不同的力量摇瓶子。

3、引导幼儿说说和瓶子娃娃唱歌心情怎样?

六、教师总结,请幼儿把瓶子娃娃带回家。

活动延伸

在区角投放一些关于匹配的材料,鼓励幼儿练习,逐渐感受匹配的实际意义,并可以让幼儿自制简单的声音乐器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篇三

设计意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盛物品的瓶子也越来越显得美观、精致、深受孩子的喜欢。如色拉油瓶、矿泉水瓶、药瓶等。既有使用价值,又可供欣赏和游戏,常常让孩子爱不释手,是一笔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选择孩子们非常熟悉、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瓶子”作为活动内容。结合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好奇心强等特点,将小朋友们从家中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瓶子进行了装扮,贴上了眼睛和嘴巴,使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瓶娃娃。让小朋友在与瓶娃娃做游戏过程中,了解感知数与量的关系;感知匹配关系;了解瓶子娃娃,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瓶子进行了装扮,贴上了眼睛和嘴巴,使他们变成可爱的瓶娃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积极、自主地活动,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娃娃,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

3、根据数字提示往瓶子里装相应量的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4、能认真观察,尝试为瓶子娃娃找到合适的帽子、衣服,初步感知匹配意义,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5、制作会唱歌的瓶娃娃,与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做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一些带盖的瓶子和剪好的眼睛和嘴巴。

2、魔术棒一根。娃娃哭声录音。

3、大小不同的彩色纸,米粒、沙子、豆豆、花生米、小石子等若干。瓶子上贴数字。

4、轻松、活泼的音乐、摇篮曲等

活动过程

1、激发情趣,制作瓶娃娃

教师扮演魔术师,用魔术棒变出一个瓶子娃娃向小朋友问好。(放娃娃的哭声)介绍瓶子娃娃一个人很孤单,没有人跟他一起玩,怎样才能让瓶娃娃感到不寂寞呢?让我们来做瓶子娃娃好吗?启发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给它贴上眼睛和嘴巴,使他们变成可爱的瓶子娃娃。

2、与瓶娃娃交朋友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瓶娃娃,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它们是用什么瓶子做成的;抱抱瓶娃娃、亲亲瓶娃娃小嘴,摸摸身体,相互比比高矮、胖瘦、颜色等。

3、喂瓶子娃娃吃豆。

教师以瓶子娃娃饿了的口吻引入活动,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瓶子娃娃。

请幼儿按照瓶子上粘贴的数字,喂瓶子娃娃吃豆。

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4、给瓶子娃娃找帽子。

天气越来越冷了,瓶子娃娃的头好凉,怎样使瓶娃娃的头暖和起来呢?启发幼儿给瓶子娃娃戴上帽子,激发幼儿帮助瓶子娃娃的愿望。

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找到合适自己的小帽子。(能“戴上”不掉的瓶盖)

5、为瓶子娃娃选衣服。

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选择大小合适的衣服,(即与瓶娃娃大小相应的彩纸给瓶子娃娃贴上)即为瓶子娃娃“穿”上衣服。

6、听瓶娃娃唱歌

教师引导幼儿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瓶子娃娃发出声音。在瓶子里装上小石子、沙子、花生米等东西,盖上盖子摇动。

7、和瓶娃娃做游戏

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启发幼儿和瓶娃娃做游戏。拿着瓶子娃娃当打击乐器随乐伴奏;小朋友扮妈妈哄瓶子娃娃睡觉。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摇动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

2.自制各种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色纸、胶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导入课题。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瓶子,一边摇动一边说:“这是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听,我的瓶子发生什么声音了?”

2.为什么我瓶子会“唱歌?”

3.猜一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4.教师出示另一个瓶子,问:“怎样才能使这个瓶子也唱歌?”

二、幼儿自制瓶子乐器

教师说:“待会儿,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种你喜欢的东西,装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里,然后拧好盖子,就做好了一个瓶子乐器。”

三、幼儿感知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1.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2.小朋友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里会有不同的声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问:“我们可以用这些瓶子乐器做什么?”(表演/演奏)

“我们的瓶子乐器除了会唱歌、还会跳舞。”幼儿演奏乐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儿装扮自制的乐器

“我们的瓶子棒棒?”(棒)“那我们好好为它打扮打扮。请小朋友利用这些色纸打你的瓶子乐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色纸,幼儿根据自己意愿装饰乐器,发挥想象。

小班瓶子的活动反思篇五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的认知和游戏特点是拟人化、直观化、过程要情境化。《我的瓶子娃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活动,设计一个小朋友和瓶子娃娃玩游戏的情境,并将瓶子设想为幼儿的同伴出现,这更利于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设计的活动。活动中将通过喂瓶子娃娃吃豆让幼儿感知数与量的关系;通过给瓶子娃娃找帽子和穿合适的衣服,让幼儿感知匹配关系;通过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让幼儿表现音乐的强弱……这些有趣的游戏中还渗透了情感教育,幼儿会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数字提示往瓶子里装相应量的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认真观察,尝试为瓶子娃娃找到合适的帽子、衣服,初步感知匹配意义,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3、喜欢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做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一些带盖的瓶子。

2、彩色的纸许多、花生和豆、瓶子上贴数字。

3、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找个瓶子娃娃做朋友。

1、教师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瓶子娃娃,这些瓶子娃娃想找你们做朋友,你们高兴吗?”

二、喂瓶子娃娃吃豆。

1、教师以瓶子娃娃饿了的口吻引入活动,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瓶子娃娃。

2、请幼儿按照瓶子上粘贴的数字,喂瓶子娃娃吃豆。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三、给瓶子娃娃找帽子。

1、教师以瓶子娃娃丢了帽子的口吻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帮助瓶子娃娃的愿望。

2、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找到自己的小帽子。(能“戴上”不掉的瓶盖)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四、为瓶子娃娃选衣服。

1、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选择大小合适的衣服,为瓶子娃娃“穿”上。

2、表扬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五、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

1、教师引导幼儿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启发幼儿想办法让瓶子娃娃发出声音。

2、演唱《大猫和小猫》,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并不强弱不同的力量摇瓶子。

3、引导幼儿说说和瓶子娃娃唱歌心情怎样?

六、教师总结,请幼儿把瓶子娃娃带回家。

活动延伸

在区角投放一些关于匹配的材料,鼓励幼儿练习,逐渐感受匹配的实际意义,并可以让幼儿自制简单的声音乐器游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