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语文课中德育和美育论文(实用5篇)

2023年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语文课中德育和美育论文(实用5篇)

ID:3632480

时间:2023-09-26 02:17:30

上传者:书香墨 2023年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语文课中德育和美育论文(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学德育论文篇一

为,从古代说到现代。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如下: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

古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现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假如英雄生活在你们中间,你能否与他友好相处?

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认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既弄清了课文内容,又树立起正确的作人标准。这节语文课的强烈思想政治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赴美国考察前,总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教学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到美国后才发现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这位语文教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任何国家的学校教学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课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和得法。

笔者还看到过一份有关美国语文教学研究文章中介绍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泰瑞,“生活并不总是水晶阶梯”诗中这一行,作者指的是什么?

生1:是指生活并不总是很完美的,有时会有些困难。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识呢,泰瑞?

1:是这样的,诗歌中提到妈妈说她生活的阶梯上有些“假缝”。

师:分析的很好,泰瑞。在实际生活中“假缝”指的是什么呢?乔依。

生2:那种使人伤心的事。

师:对的,乔依。你生活中曾经有过这种难过的事吗?

生2(想了一下):去年秋天我不能成为足球队队员时。

师:那确实是令人难过的,乔依,但你不能屈服。我今天早晨还看见你在外面练球呢。

老师接着介绍休斯写的短故事《谢谢你,是我的》。这篇课文叙述的是一个老妇人的钱包被人抢去,又被好心人夺回送还给她的故事。对于课文中的生词,老师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然后引导说:“设想一下,你是那位老妇人,晚上很晚了下班往家里走,一个人从你身边跑过去,抢走了你的钱包。想一想,写下你最突出的感受”。所有学生都在沉思。然后学生们写道:“恐惧”、“愤怒”、“讨厌”、“孤独”、“疯狂”。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接下来的三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体味善与恶。最后,布置学生写作文,比较休斯写的《谢谢你,是我的》和上一星期所学的海明威的短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育。他们反对在教学中将认知教学同审美教育割裂开的做法。对于这种割裂开的做法,有的学者批评说:“这里似乎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世界:一个是掌握知识结构的世界;另一个是为生活的质的方面,为感情的抒发,为探究想象的实在而保留的世界。这不仅歪曲了艺术的性质,而且模糊了艺术对于人的经验的深刻意义。认知学习由于缺乏审美的方面而变得非个性化和专业化,无感情的知识和无理智的激情之间的裂缝加宽了;于是,在精神上把握认识世界的各种方式就显得困难了。”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反对把语文仅仅当作是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学科。认为这样只能使认知与感知、情绪与想象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

美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体裁的课文。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文学的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范例。他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批评家,就是一个“提供新的知觉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觉力,能够对具体作品的性质作出评价,使学生能够看懂或听懂这些艺术作品。而这些正是学生获得审美素养的必要基础。这些启蒙工作最好是由语文教师来进行。

纽约市的语文综合课程纲要强调“文学是力量和美二者的结合。它是人类经验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人类的.动机、冲突、价值取向和传统。”这份纲要要求纽约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教学生讲故事、朗诵诗歌。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提出了“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被故事所渲染的特殊情调深深吸引”。在小学五年级,要做到“通过人物的特点来认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讨论能把所有人连在一起的共同情感和渴望的文章”,“体会诗歌的音乐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七年级(初一)能够“应用文学讨论自我和社会。”九年级(初三)能够讨论“文学中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十一年级(高二)能够“评价文学作品中提出的道德伦理问题。”十二年级(高三)能够“以文学作品和个人经历为基础进行判断”。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倡语文、音乐、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统一开展工作。他们认为,对于个别艺术形式的感知是不够的。教师要检验各种见识和活动方式能否适用于学生对于已创作出来的事物、物体和事件的识别力和理解力。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种使学生将艺术与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见解:“审美‘态度’就是不断活动,不断探索和检验——它与其说是态度,还不如说是行动:创造和再创造”。

笔者在参观美国中小学时,经常看到教室里摆满了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创作。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学习完语文之后,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在语文、美术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艺术作品。笔者曾看到有近半面墙大小的四季图,这是学生们根据课文描绘出的一年四季的景象: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树茁壮成长,农民正准备耕作;夏季阳光普照,蜜蜂正在勤劳地采蜜;秋天落叶纷纷,但五谷丰登;冬天白雪皑皑,各家各户的房子烟囱正在冒着热气。笔者还看到,在许多教室后面的玻璃书柜内外都摆满了用硬纸、塑料、布头制作的各种小木偶。这些小木偶其实都是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从王子、公主到强盗,甚至宇宙人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实践上述教育见解的产物。

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认识到,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而且要善于帮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来提高审美的素养,“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们将他们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东西摆脱事物一时的使用价值以及世俗意义,那么学生们就可以接触到他们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事物的形状、质量、色彩的明暗和音调、音色”。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国语文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审美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观察影响着我们所见东西的构造;想象改造着我们所观察的东西。

最后,要说明的是,美国语文教育之所以重视美育。是和他们下述的这种认识分不开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许多社会因素迫使人们被动地按照陈规旧习来思考的时候,由审美活动培养起来的思想开放和探索精神才可以使人突破常规和老一套,去探索许多生活领域意义的新方向。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更接近于发现如何获得自由。

中学德育论文篇二

摘要:中学是培养一个青年学生行为、思想观念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非常关键。

关键词:向善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目标就是给中学生培养起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向善的习惯,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人,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工作的相关介绍和现状

当前,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德育教育的开展力度还不够,停留在理论上的比较多,且是硬性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这种情况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很多老师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学生向善的培养,这样的思想观念应该扭转过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一起全面发展。

二、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采取的措施

(4)丰富班级活动: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父亲节要到来的时候,提醒学生为自己的父亲准备礼物,通过这种类似的活动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向善心理和行为。

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引导过程,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尊重学生,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学班主任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陈力。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文理导航,(07):81.

邓向群。隐性德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南华大学,.

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刍议

中学德育论文篇三

[作者]阎立钦

[内容]

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认识:“教育机构根据学生修完课程并考试合格来颁发毕业证书,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教育机构的目的完全是传授知识”。他们认为,“虽然人们习惯了把人看作主要是理性的动物,但新近的思想提请人们注意人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操,那些欲望和情操是掩蔽的有时甚至支配人的理性。”因此学校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是在朝着理想的目的训练天赋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世俗的至善是将自我奉献给高于自我的理想――为真理和他人而献身。”(哈佛委员会《论中等教育》)

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认识并不只限于工具性方面,而且还意识到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断的基础”。在有的语文大纲中还明确语文教学要担负“交流情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经验和信息”的任务,认为语文教育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考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中十分重视对课文内容的选择。笔者见到的各种美国语文教材,无不贯穿着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有许多课本都选有美国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文章,在每篇课文后面,一般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示:a、听说读写的技巧;b、理解和分析课文问题;c、欣赏能力的培养;d、课文内容对人生有哪些好的启示。

美国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利用课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一次,笔者去纽约州布法罗市一所中学听语文课。这节课讲授的课文内容是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讨论神话传说中的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的优点和弱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教师很重视挖掘课文内容,正在与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从古代说到现代。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如下: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

古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现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假如英雄生活在你们中间,你能否与他友好相处?

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认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既弄清了课文内容,又树立起正确的作人标准。这节语文课的强烈思想政治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赴美国考察前,总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教学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到美国后才发现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这位语文教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任何国家的学校教学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课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和得法。

笔者还看到过一份有关美国语文教学研究文章中介绍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泰瑞,“生活并不总是水晶阶梯”诗中这一行,作者指的是什么?

生1:是指生活并不总是很完美的,有时会有些困难。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识呢,泰瑞?

生1:是这样的,诗歌中提到妈妈说她生活的阶梯上有些“假缝”。

师:分析的很好,泰瑞。在实际生活中“假缝”指的是什么呢?乔依。

生2:那种使人伤心的'事。

师:对的,乔依。你生活中曾经有过这种难过的事吗?

生2(想了一下):去年秋天我不能成为足球队队员时。

师:那确实是令人难过的,乔依,但你不能屈服。我今天早晨还看见你在外面练球呢。

老师接着介绍休斯写的短故事《谢谢你,是我的》。这篇课文叙述的是一个老妇人的钱包被人抢去,又被好心人夺回送还给她的故事。对于课文中的生词,老师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然后引导说:“设想一下,你是那位老妇人,晚上很晚了下班往家里走,一个人从你身边跑过去,抢走了你的钱包。想一想,写下你最突出的感受”。所有学生都在沉思。然后学生们写道:“恐惧”、“愤怒”、“讨厌”、“孤独”、“疯狂”。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接下来的三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体味善与恶。最后,布置学生写作文,比较休斯写的《谢谢你,是我的》和上一星期所学的海明威的短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育。他们反对在教学中将认知教学同审美教育割裂开的做法。对于这种割裂开的做法,有的学者批评说:“这里似乎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世界:一个是掌握知识结构的世界;另一个是为生活的质的方面,为感情的抒发,为探究想象的实在而保留的世界。这不仅歪曲了艺术的性质,而且模糊了艺术对于人的经验的深刻意义。认知学习由于缺乏审美的方面而变得非个性化和专业化,无感情的知识和无理智的激情之间的裂缝加宽了;于是,在精神上把握认识世界的各种方式就显得困难了。”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反对把语文仅仅当作是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学科。认为这样只能使认知与感知、情绪与想象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

美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体裁的课文。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文学的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范例。他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批评家,就是一个“提供新的知觉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觉力,能够对具体作品的性质作出评价,使学生能够看懂或听懂这些艺术作品。而这些正是学生获得审美素养的必要基础。这些启蒙工作最好是由语文教师来进行。

纽约市的语文综合课程纲要强调“文学是力量和美二者的结合。它是人类经验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人类的动机、冲突、价值取向和传统。”这份纲要要求纽约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教学生讲故事、朗诵诗歌。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提出了“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被故事所渲染的特殊情调深深吸引”。在小学五年级,要做到“通过人物的特点来认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讨论能把所有人连在一起的共同情感和渴望的文章”,“体会诗歌的音乐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七年级(初一)能够“应用文学讨论自我和社会。”九年级(初三)能够讨论“文学中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十一年级(高二)能够“评价文学作品中提出的道德伦理问题。”十二年级(高三)能够“以文学作品和个人经历为基础进行判断”。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倡语文、音乐、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统一开展工作。他们认为,对于个别艺术形式的感知是不够的。教师要检验各种见识和活动方式能否适用于学生对于已创作出来的事物、物体和事件的识别力和理解力。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种使学生将艺术与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见解:“审美‘态度’就是不断活动,不断探索和检验――它与其说是态度,还不如说是行动:创造和再创造”。

笔者在参观美国中小学时,经常看到教室里摆满了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创作。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学习完语文之后,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在语文、美术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艺术作品。笔者曾看到有近半面墙大小的四季图,这是学生们根据课文描绘出的一年四季的景象: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树茁壮成长,农民正准备耕作;夏季阳光普照,蜜蜂正在勤劳地采蜜;秋天落叶纷纷,但五谷丰登;冬天白雪皑皑,各家各户的房子烟囱正在冒着热气。笔者还看到,在许多教室后面的玻璃书柜内外都摆满了用硬纸、塑料、布头制作的各种小木偶。这些小木偶其实都是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从王子、公主到强盗,甚至宇宙人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实践上述教育见解的产物。

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认识到,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而且要善于帮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来提高审美的素养,“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们将他们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东西摆脱事物一时的使用价值以及世俗意义,那么学生们就可以接触到他们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事物的形状、质量、色彩的明暗和音调、音色”。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国语文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审美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观察影响着我们所见东西的构造;想象改造着我们所观察的东西。

最后,要说明的是,美国语文教育之所以重视美育。是和他们下述的这种认识分不开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许多社会因素迫使人们被动地按照陈规旧习来思考的时候,由审美活动培养起来的思想开放和探索精神才可以使人突破常规和老一套,去探索许多生活领域意义的新方向。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更接近于发现如何获得自由。

中学德育论文篇四

一、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谓德育,是指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人们能从理智上对客观社会现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教育。德育和美育的区别主要在:前者是一种规范教育,注重培养个体对社会的服从;后者是一种解放教育,注重发展个性。前者主要通过说教、灌输实施,后者主要通过诱发、引导实施,但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把美学和伦理学用之于教育实践的德育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因此美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效果。德育与美育只能结合,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

二、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德育上的优势

1.有利于塑造学生心灵的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也是不言而喻的,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精神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通过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过,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饱经忧患、血泪交融的历史,然而正是这段历史中的艺术作品却最具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欣赏或讲解这一历史时期艺术作品的时候,应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方面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有利于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如音乐课上的合唱、合奏、音乐游戏及课外的歌咏比赛。这些活动都能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过外许多学者已经开始把音乐活动当成培养新一代社会规范的早期教育来研究,并在教育中给予非常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通过其所表现的情感与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形象,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有感情和思想结合起来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激发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美育上的优势

1.在教学内容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增设一些美学知识,将真善美紧密结合起来,用美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追求心灵的美好,道德的高尚,正确认识人生,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

2.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艺术化、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根据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借助倒叙、插叙、演绎、归纳、对比、幽默等技巧,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以亲切、朴实的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每一堂课充满活力。例如,在介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这部作品时,除了让学生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演唱主旋律,感受音乐美之外,还重点介绍了斯美塔那的爱国情节,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的一条主要河流,作曲家正是通过用音乐来描述沃尔塔瓦河来歌颂自己的国家,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和曲作者的介绍,又增添了情感上的认识,联系自己听过的作品,在思想上也有了充分的认识。

中学德育论文篇五

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认识:“教育机构根据学生修完课程并考试合格来颁发毕业证书,这一事实并不意味教育机构的目的完全是传授知识”。他们认为,“虽然人们习惯了把人看作主要是理性的动物,但新近的思想提请人们注意人的无意识的欲望和情操,那些欲望和情操是掩蔽的有时甚至支配人的理性。”因此学校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是在朝着理想的目的训练天赋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世俗的至善是将自我奉献给高于自我的理想――为真理和他人而献身。”(哈佛委员会《论中等教育》)

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认识并不只限于工具性方面,而且还意识到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断的基础”。在有的语文大纲中还明确语文教学要担负“交流情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经验和信息”的任务,认为语文教育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考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中十分重视对课文内容的选择。笔者见到的各种美国语文教材,无不贯穿着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有许多课本都选有美国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文章,在每篇课文后面,一般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示:a、听说读写的技巧;b、理解和分析课文问题;c、欣赏能力的培养;d、课文内容对人生有哪些好的启示。

美国的'语文教师十分注意利用课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一次,笔者去纽约州布法罗市一所中学听语文课。这节课讲授的课文内容是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讨论神话传说中的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的优点和弱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教师很重视挖掘课文内容,正在与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从古代说到现代。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如下: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

古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现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假如英雄生活在你们中间,你能否与他友好相处?

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认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既弄清了课文内容,又树立起正确的作人标准。这节语文课的强烈思想政治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赴美国考察前,总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教学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到美国后才发现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这位语文教师之所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任何国家的学校教学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课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和得法。

笔者还看到过一份有关美国语文教学研究文章中介绍的一段教学实录:

师:泰瑞,“生活并不总是水晶阶梯”诗中这一行,作者指的是什么?

生1:是指生活并不总是很完美的,有时会有些困难。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识呢,泰瑞?

生1:是这样的,诗歌中提到妈妈说她生活的阶梯上有些“假缝”。

师:分析的很好,泰瑞。在实际生活中“假缝”指的是什么呢?乔依。

生2:

[1][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