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汇总5篇)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汇总5篇)

ID:3663614

时间:2023-09-26 09:41:38

上传者:XY字客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篇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基础之上,在简述了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后,介绍了英格豪斯以及卡尔文等科学家历年来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主要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为讲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知识铺垫。教材还结合鲁宾、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学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说说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对知识的发现历程相对比较感兴趣。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观察、归纳等能力。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课前针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搜集资料,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了解同位素标记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难点】

萨克斯的'具体实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解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

预设学生回答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篇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基础之上,在简述了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后,介绍了英格豪斯以及卡尔文等科学家历年来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主要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为讲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知识铺垫。教材还结合鲁宾、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学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说说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对知识的发现历程相对比较感兴趣。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观察、归纳等能力。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课前针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搜集资料,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了解同位素标记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难点】

萨克斯的具体实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解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

预设学生回答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引出本节课《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

设计意图:由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已有知识,降低了问题的起点,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得到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的实验得到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蒙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提问学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

(二)萨克斯实验

请学生介绍课前所做的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实验,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如下问题:

(1)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气处理叶片,目的是什么?

(4)这个实验成功的证明了什么?

(5)高倍镜下观察“小蓝点”聚集的部位是细胞的什么结构?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鼓励。学生经观察实验过程,分析问题,我们共同得到: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

(2)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绿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萨克斯实验,而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长达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培养科学探索不畏艰辛的精神。

(三)同位素标记法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的两组实验,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最后是总结收获环节,我将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样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够整体把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本节课不仅学会科学知识,还能够学会科学家身上的对科学专研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

七、说板书设计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这一本质特征,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据此,板书设计如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

1771→1779→1845→1864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篇三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实验材料;ppt课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

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

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由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已有知识,降低了问题的起点,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得到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的实验得到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蒙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提问学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

(二)萨克斯实验

请学生介绍课前所做的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实验,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如下问题:

(1)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气处理叶片,目的是什么?

(4)这个实验成功的证明了什么?

(5)高倍镜下观察“小蓝点”聚集的部位是细胞的什么结构?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鼓励。学生经观察实验过程,分析问题,我们共同得到: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

(2)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绿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萨克斯实验,而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长达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培养科学探索不畏艰辛的精神。

(三)同位素标记法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的两组实验,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最后是总结收获环节,我将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样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够整体把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本节课不仅学会科学知识,还能够学会科学家身上的对科学专研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

七、说板书设计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这一本质特征,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据此,板书设计如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篇五

2、解释温度氧气所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

科学素养目标:

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光合作用的原理具体内容是什么?

参考要点: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情景导入:请家里长蔬菜大棚的同学介绍温室生长植物的特点及人长时间呆在里面的感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