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 三国的经典历史故事(大全5篇)

2023年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 三国的经典历史故事(大全5篇)

ID:3705158

时间:2023-09-26 19:35:34

上传者:飞雪 2023年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 三国的经典历史故事(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篇一

在三国后期阶段的时候,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断开了,孙权在曹操的支持下面,开始带着军队攻打蜀国,想要拿回来之前被蜀国占领的荆州。那个时候蜀国还有很大的势力,关羽还在那里守着,想要拿下荆州并不是特别的容易,东吴那里也有陆逊,他当时想要直接去战场,去把关羽给打败,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孙权派吕蒙和陆逊一起去攻打荆州。

果然还是有效果的,陆逊知道关羽容易轻敌,他很多次写信称赞关羽非常厉害,因为这样,关羽也开始放松了一些,最后失去了荆州这个地方,除了这个以外,陆逊还帮助东吴拿下了通向北方的门户,因为关羽被捉到了,刘备非常生气,所以想都没想直接派兵队去打东吴。最后我们都知道,刘备又中了敌人的计谋,所以东吴的实力又变得更厉害了。

所以陆逊还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但是为什么进行过石亭战斗以后,孙权还是把陆逊给逼死了呢?其实在石亭战斗获得胜利以后,陆逊就被封为了大将军,那个时候还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责,也就是辅助那个时候的太子,也就是说陆逊有了吴国在军事上面的很大权力,他没有其他的任何政治权力。

后来陆逊很多次被孙权排挤,他们之间发生的矛盾也特别的多,他常常被孙权骂,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时间一久他就很郁闷,然后就成为了一种疾病,所以很年轻就已经去世了。后来江东很多家族慢慢的衰弱了,陆逊成为最厉害的一个势力,可以说东吴的军事政治都集中在他这一块,如果孙权和陆逊两个人想法比较一样的话还挺好,但是如果出现了矛盾,很多人就可能都支持陆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不得不想的多一些了,他本身就是一个皇帝,自己的手下竟然比自己更厉害,如果有这种可能性,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那个时候皇位继承分为两个支持的派别,在东吴的国内,有一个方面支持太子,另一个方面就是支持鲁王,而陆逊就是支持太子的那个方面,因为这样他也很多次写信给孙权,希望一同保护太子,但是孙权并没有回应,因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陆逊本来自己就有很大的权力,如果太子登基,那么以后国家的权力就不知道会在谁的手里面了。

所以想到这些,陆逊如果越来越支持太子,孙权自己的内心就会越来越不安稳,所以就发生了后面的一件事情,也就是在石亭战斗以后,孙权越来越开始针对陆逊的种.种行为,不管在哪里,都开始逼迫他,最后把他给逼死了,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被杀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篇二

店埠,是安徽省肥东县的城关镇,原属合肥市。它是怎样得名的呢?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曹操父子的故事。

那时,三国纷争,曹操领兵在合肥与吴国孙权对垒。这一带地势低凹,不利驻军。曹操就组织了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合肥筑了个点将台(即今明教寺),沿途堆些土堆,垫高一些地方。取了土的地方,便成了塘,垫高的地方,便驻扎军营。这样一来,就有利于驻军和打仗了。曹操很高兴,便把它叫做“垫步”,并且亲笔写了“垫步”两字,让石匠刻出,留作纪念。

民工很多,可是这儿没有做买卖的,大家生活很不方便。衣服破了,没地方买针线缝补,烟瘾来了,没有地方买到烟草……一句话,民工是人不是牛马,哪能只做工不安排好生活呢!石匠衣服破了,正咕哝着:“衣服破了,要有个店,买点针线缝补该多好!”一听说叫他刻“垫步”的石碑,心里喜滋滋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垫步”听成“店铺”了。他接过曹操写的纸,随手放下,先去凿那石碑。等碑凿平,曹操那张“垫步”的纸,早让风吹跑了。他于是一锤一凿、一笔一画地刻“店铺”两字,心里想:丞相可真关心民工啊!

曹操的二儿子曹植也在军中,他人聪明,性情随和,有时跑到民工处玩玩。这天,他跑到石匠处一看,见石匠篡改了父亲的字,大吃一惊,说:“石匠师傅,你怎么把‘垫步’错刻成‘店铺’,这可有杀头之罪啊!”

石匠一听也吓坏了,便把自己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一五一十都照实说了。曹植连连点头,说:“有理,有理!不过‘铺’字不如‘埠’字,我来写,你来刻。这样你就不会有欺上之罪啦!”

石匠听曹植这么一讲,高兴地连说:“好吧,好吧!”

当下曹植便写了“店埠”两个字,交给石匠师傅,自己就回到父亲那里去了。

第二天,官员来收碑,一看“垫步”变成了“店埠”,大吃一惊,便把石匠绑起来问罪。

石匠说:“这是世子曹植叫改的。”

官员不相信地说:“你的罪已够大的了,还攀上世子,真是胆大包天!”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石匠押赴法场。

正要开斩,曹操父子来了。原来,头一天,曹植回去,未找到父亲。曹植放心不下,一清早又去找父亲。找到父亲,便把民工的想法和石匠改刻石碑的情况一一禀报了。曹操听后,连连点头说:“这是我一时欠考虑。石匠师傅改得对,他没有罪。”

曹操父子急匆匆地赶来,看到石匠正要受刑,曹操立即命令士兵放了石匠,转身又对官员们说:“从城里搬一些铺子来,就在这里做买卖吧!”

这样,店铺搬来了,生意非常兴隆,渐渐地这儿成了一条街。从此就叫“店埠”了。

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篇三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25年8月,刘秀在称帝,国号仍沿用“汉”,改元“建武”,定都洛阳。洛阳在长安的东边,因此称刘秀建立的汉朝被称之为“东汉”,也称“后汉”。到公元36年,刘秀扫除各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公元2,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东汉王朝持续了1时间,产生了十三个皇帝。根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他们的姓名、年龄和在位情况如下:

光武帝刘秀,享年64岁,在位33年。

汉明帝刘庄,享年48岁,在位。

汉章帝刘炟,享年31岁,在位。

汉和帝刘肈,享年27岁,在位。

汉殇帝刘隆,享年2岁,在位1年。

汉安帝刘祜,享年32岁,在位20年。

汉顺帝刘保,享年30岁,在位20年。

汉冲帝刘炳,享年3岁,在位1年。

汉质帝刘缵,享年9岁,在位2年。

汉桓帝刘志,享年36岁,在位22年。

汉灵帝刘宏,享年34岁,在位22年。

汉少帝刘辩,享年16岁,在位1年。

汉献帝刘协,享年54岁,在位32年。

根据以上统计,东汉的十三位皇帝,平均年龄只有29.7岁,不足30岁,令人惊讶。虽然我没有查到可靠的数据,但是凭直觉,我觉得这样的年龄应该是低于当时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的。皇帝享受最好的卫生医疗服务、享受最好的饮食,可是平均年龄居然这么低,令人匪夷所思。

东汉的十三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是15.8年。在位最短的汉冲帝,只在位5个月,而汉殇帝,也只在位8个月时间,汉少帝的在位时间也不足一年。

在这些皇帝中,年龄最长的是光武帝刘秀。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虽然他有显赫的出身,但是因为推恩令和皇室衰落等原因,到他父亲那一辈已经彻底远离了皇族。他的家世并不显赫。他父亲刘钦只是个小小南顿令,而且去世得很早。在刘秀只有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从此刘秀成了孤儿。他是在叔叔刘良的抚育下长大成人。后来他参加了绿林军,并逐渐显示出军事才能,一步一步取得统帅地位,最终打败王莽,灭亡新朝,建立了新的统一王朝。刘秀在位33年,是东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东汉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

东汉的这些皇帝中,居然有一位婴儿皇帝,汉少帝刘隆出生仅仅三个月便被立为皇帝,不满两岁就死掉了。汉冲帝刘炳即位的时候也只有两岁,只活到3岁。

这些皇帝中,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汉献帝刘协。他是董卓拥立的皇帝,董卓死后,长期被曹操挟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汉献帝。没有任何实权、长期任人摆布的刘协,居然活到了54岁,在位32年。年龄和在位时间都仅次于开国皇帝刘秀。身居皇位三十余年却没有丝毫权力,没有自由,放佛鱼肉任人宰割,最后被迫“禅让”,这样的皇帝也真够惨的。

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篇四

三国时代,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国民间流传。

这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 8年)11月。当时,曹操率兵50万,号称80万,进攻孙权。孙权兵弱,他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兵力也不过三、五万,只得凭借长江天险,拒守在大江南岸。

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多为北方兵士,不习水战,很多人得了疾病;土气很低。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败仗。曹操被迫退回长江北岸,屯军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船身稳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还可以在上面骑马哩。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曹操认为这是个渡江的好办法。

但是,“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见,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

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孙、刘联军把曹操的大队人马歼灭了,把曹军所有的战船都烧毁了。在那烟火弥漫之中,曹操率领着残兵败将,向华容 (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难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残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让骑兵通过。可是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挤倒,受到践踏,又死掉了不少。后来,他只得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领残部退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三国历史故事演讲三分钟篇五

三国归晋的故事公元260年,司马昭密谋杀害了皇帝曹髦(曹丕的孙子),立曹奂为皇帝。

这时,魏国的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司马昭的手中。

后主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不信任姜维,让他到汉中屯田种麦去了。

司马昭得到这个消息,决定立即讨伐蜀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任命很有谋略的钟会为镇西将军,命邓艾为征西将军,联手征讨蜀国。

姜维写了如何保卫蜀国的奏章,可刘禅听信黄皓的谎话,在宫中寻欢作乐。

钟会和邓艾很快打到了成都,昏庸的刘禅率领文武百官投降了魏军。

从此,蜀国就灭亡了。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把魏国皇帝曹奂撵下台,自己当了皇帝,把国号改为"晋"。

这样,魏国也灭亡了。

司马炎又开始算计怎样才能将吴国灭掉。

吴国皇帝孙皓(孙权的长孙)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

这天,孙皓正和自己喜欢的宦官岑昏玩乐,有人报告说司马炎的大将杜预和王浚已经打过来了,他大吃一惊。

岑昏说:"用连环铁索横在长江上,江面下再放上万个铁锥,敌人就过不来了。

孙皓认为很有道理。

王浚听说吴国在长江布置了铁索和铁锥,不禁哈哈大笑。

他让士兵造了几十个大木筏,中间放一个装满油的火炬,四周捆绑些草人,顺流放下。

铁锥碰上木筏,都被拉了出来;铁索碰到火炬,也被烧断了。

吴国士兵见到这种情况都吓跑了。

孙皓见晋军攻到了首都建业,又害怕又没有办法。

问大臣怎么办,大臣们都不回答,一起进宫,杀了专门给皇帝出坏主意的岑昏。

这时,王浚已进了城,孙皓只好投降。

从此,晋国建立起统一政权,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