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 历史小故事三分钟演讲(大全5篇)

最新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 历史小故事三分钟演讲(大全5篇)

ID:4143253

时间:2023-10-03 20:57:58

上传者:纸韵 最新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 历史小故事三分钟演讲(大全5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篇一

“啊——痛死我啦!”匡衡大喊一声,只见他用右手捂住正在流血的左手,这是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匡衡小时候的一天傍晚,他在家里看书,天色已晚,书上的字也越来越模糊,看不清了。可是匡衡家里一贫如洗,根本没有钱买蜡烛,他出去走走,看到邻居家里很明亮,便想凿开墙面让邻居家里的光亮透过来,借这些光看书。

匡衡找好位置,左手拿着锥子,右手拿锤子,“咣、咣!”向墙壁砸了几下,把手震得发麻。墙面太硬了,一点洞也没砸出来。“这墙头这么硬,要不白天多看书,晚上别看了吧!”可这种想法立刻被否认了,他想起白天还要给地主家割草,放牛,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便又砸了起来。

匡衡用更大力气,“咣!咣!”砸了几下。由于屋里光线太弱,他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左手上,“啊——痛死我啦!”他大声叫起来,感到钻心的痛,他的左手被砸的鲜血直流,匡衡放声大哭起来。不知哭了多久,他不再哭了。他拿起一块破布缠住了自己的左手,又重新拿起锥子和锤子向墙面砸起来。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一丝光亮突然从洞里透出。匡衡又小心地凿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一大束光从洞里透了出来,匡衡高兴的一下子跳了起来,赶快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在光亮下看书。

因为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前读书,学到了许多知识,因此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学问家。

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篇二

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朱元璋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谓“明太祖”。有一次,他把浦江人郑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这郑濂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自祖上开始到他这辈,十世同居,子孙不分家。这是挺不容易的,郑濂便因此而远近闻名了。

明太祖问他:“你家里现在有多少口人呀?”

郑濂答道:“有一千多口。”明太祖非常感慨地说:“一千多口人不分家,在一起住、一起吃,是世上所罕见的,你这真是天下第一家呀!”随后,给了他丰厚的赏赐,让他回去了。

他们的谈话被马皇后在隔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朱元璋虽说当了皇上,可是对这位元配夫人还是惧怕三分。回到后室,马皇后对朱元璋说:“陛下可得小心郑濂这个人呀!”

朱元璋不明白她的意思,马皇后说:“当初陛下靠自己一个人打天下,得了江山;他这一家子一千多口人,要是夺咱们的天下,还不容易吗?”

皇后的“提醒”让朱元璋大吃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非常后悔把郑濂放走。他马上又一次召见郑濂。

郑濂琢磨着皇帝这样急迫地召见他,不会是好事,猜想皇上是不是听了什么人的话要加害于他。朱元璋见了他不动声色,先摸底,问:“你一个人能号令全族,有什么妙法吗?”

郑濂答道:“没有什么妙法,若说有,也只是一条,那就是不听老婆的话。”

朱元璋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放郑濂走了。

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篇三

说起怀才,唐伯虎有一大堆话要说。

死了的不管,活着的人里,确实没有比他更有才的了。从小是个神童,玩什么都第一,诗文书画个个冒尖,十七岁画了一幅画,礼部尚书吴一鹏一看,我靠,这不是天才吧。

而且人家还特不爱学习,跟今天的学霸一样,该写诗写诗,古时候写诗其实跟现在写网文是一样的,纯为好玩。该画画也画画,该练字练字。这些东西又不像现在搞得好了可以高考加分。人家就是图个玩。

太有才了,不找点地方发泄,可能会憋坏。还是好朋友祝枝山看不下去,说你也看点正书吧。

所谓正书,就是四书五经这些高考指定教材。

好吧,那就找出来翻翻呗。突击抱了下佛腿。中考的时候,大家吃饭,唐伯虎说了一句话:这一次的中考状元就是我了。

大家都点头,没有人说他吹牛。

事情也证明他没有吹牛。这一次乡试,唐寅考第一,为应天府解元。

第二年会试,也就是高考。考完出来,大家聚会,聊聊高考情况。作为学霸,标准的回应是:唉,这次考砸了。

唐伯虎没有,他说:不好意思,这一次的会元就是我了。

依然没有太多人怀疑这句话,毕竟唐伯虎的名气已经传开了。毕竟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事实上,把江南这个区域定语去掉,也是基本成立的。但是,不能去掉“才”字。因为如果评江南四大人物,或者江南四大杰出贡献人物、江南四大优秀青年等等,可能唐伯虎就排不上了。

有一个可以排上,那是比唐伯虎少两岁的明。

说起怀才,明也有一大堆可以说的。

明同样是个天才,什么东西一教就会,还能举一反三。

跟唐伯虎一样,明也不是一个三好学生。唐伯虎喜欢诗词书画这些能宣泄才气的东西。明喜欢琢磨。一开始就琢磨起月亮跟山的关系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这种绕口令的东西,现在我们知道叫哲学。那一年,明十二岁,就开始研究形而上的哲学了。他照着哲学系教授朱熹编的《圣人是怎么练成的》一书,在院子里琢磨竹子,以期发现“理”这种传说中的东西,从而成为圣人。

但最终,他还是被父亲打回了教室,开始读起高考指定教材。第一次中考,明没有说一定是状元。毕竟他也是临时抱抱佛教,也不是什么四大才子之首,目标不敢那么宏大。确实也不是状元,好在,也考上了。

乡试通过了,接下来是会试。

明还是老一套,平时琢磨形而上,临考突击一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书。

好了,怀才的阶段结束了,接下来,该吐吐嘈不遇了。

唐伯虎落榜了,不但落榜了,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了。

唐伯虎被人告了,他在酒店吹牛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他牛逼,还有人认为他作弊。往上一举报,发现确实已经定唐伯虎为会元。

政府才不管你是不是天下第一才子。他们只会问:为什么榜单还没公布,你唐伯虎就敢宣称已经稳拿第一了?再一查,果然有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巧合。唐伯虎冤不冤,已经说不清了。

处理的结果是,主考官被提前退休,唐伯虎被贬为小吏,不得为官。

这等于唐伯虎是去考北大的,结果被调剂到了蓝翔学开挖掘机。

不遇啊不遇!

现在知道为什么学霸们考完之后,都是一付痛不欲生肝肠寸断,上天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一定再检查一遍的模样了吧。

低调才是王道啊。

明也没有考中,他本以为可以照乡试的方法突击一下,但没想到,地方考试的经验搬到中央就不灵了。明考了二次,都落榜了。好在,他还能够人生豪迈,从头再来。

是的,他遇上了大太监刘瑾。

当时大家正在开刘瑾的批判大会,他一热血青年,愤怒文青,也扯着嗓子吼了一通。

这一下,别说遇见伯乐了,就是想遇见一个农民伯伯,也得天气好,人家出来干活才行。

不遇啊不遇。

唐伯虎也在倒霉当中。被下放为办事员后,他干脆不去报到。在官是官,吏是吏的时代,让一个读书人去当吏,那简直是一种耻辱。那是宋江们的业务范围。

唐伯虎直接回家了,然后,跟老婆大吵了一架。

大家看唐伯虎点秋香,家里老婆可以凑两桌麻将,还要跑去勾搭人家的丫环。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唐伯虎,嗯,确实放荡。当年参加录科考试,考试期间还去逛天上人间,差点被取消录取资格,还是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唐寅求情,才录了最后一名,才有乡试的机会。

但,如果就老婆来说,唐伯虎确实没那么牛。他一生只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个老婆徐氏文静秀气,但在生儿子时去世。唐伯虎在乡试中考了解元第一名后,又娶了何氏。

显然,何氏是押中他的前途。本来在家准备了庆功宴,准备接录取通知书呢。结果收到了下放通知书。当场跟唐伯虎大吵一架,直接离婚了。据唐伯虎讲,自己回家时,连家里的狗都追着他咬。

世道炎凉,狗犹如此,人何以堪。

前程,前程没了,老婆,老婆没了。唐伯虎索性破罐子破摔。开始,嗯,开始环游世界。

现在,好多人的理想就是环游世界,美其名曰:要看尽世界的美。其实,把环游世界当理想的人都是loser,他们多半也没有机会环游世界。嗯,可能有一种例外,有一种人,有机会陪人环游世界。

真正能环游世界的人绝不会说,我的理想就是环游世界。

真正牛逼的人,是全世界在环游他。

此时的唐伯虎就是一个loser,因为交通工具的限制,他没能去成布吉岛、夏威夷,也就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转转。有钱了,就去挽救失足妇女,没钱了,就卖文卖画。这一阶段,他的图画得特别好。

这样一来,连好朋友文征明都有点烦他了。

不遇啊,不遇,吾之伯乐,尤水中月,镜中花,雾霾中的北京电视塔。说不见就不见了。

悲催的不遇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谈谈相遇的故事。

明终于遇见了。

在贵州龙场的寂寞驿站里,他终于遇见了从少年时期就一直追索的东西:理。

更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理不像他的导师朱熹说的那样,存在于外部,而恰恰就存在于自己的心里。也不需要像朱教授说的那样,要压抑自己的欲望,要灭绝自己的人性。

这个理就存在于人性里。

尽管后面,明还干了很多大事,他在江西平匪患,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收了一大堆的学生。但不重要了,那些东西,都不过是绵上添花。

在偏远的山区,他已经遇到了自己该遇到的伯乐。

唐伯虎似乎也遇到了。

巧的是,如果唐伯虎迟走二步,还可能跟明打个照面。因为唐伯虎遇到的伯乐就是明后面打掉的宁王朱宸濠。

因为要组建造反团队,朱宸濠看上了唐伯虎的才气,请他过来当师爷。

虽然也是吏,但好坏是给王爷当吏。这个档次还是可以的。

但唐伯虎发现那是一个大坑。

朱宸濠在准备造反,天天招聘各地流窜犯,没事在家里磨磨刀,跟一些人嘀嘀咕咕。

细思极恐。

当不当官还是小事,上了贼船是要掉脑袋的。

好在,唐伯虎是有才的。

于是,在南昌城,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快五十的'中年怪叔叔,脱得精光在大街上裸奔,边跑边喊:“我是宁王贵宾。”

宁王快疯了,赶紧请唐伯虎走人,为了打发唐伯虎,还送了点路费。

唐伯虎这才溜出了南昌。

这倒是遇了,却是遇人不淑。还不如不遇!

其实,进南昌城,唐伯虎没有遇,但他从南昌城出来进,是真的遇了。

因为,他放下了自己的欲!

唐伯虎一生追求做官。这不是怀才待遇。这是怀欲待沽,或者说,是怀春待孕。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我们有才,就一定要遇。我们有才,就一定要发财,我们有才,就一定要做官。

错了,才从来就不一定通向财富跟地位。如果,你奔着财富地位,那你怀的一定不是才,而是欲望。是怀着春天给你的洪荒之力,希望达到人生的大和谐,然后孕上。

才只能通向才。而才的唯一伯乐,不是第三者,而正是自己。

在贵州的驿所,明没有遇见任何他人,他只遇到了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他得遇了。

唐伯虎也终于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从南昌出来,他彻底放下了当官念头,姿意自己的文才,他的文章、他的书法、他的绘画达到了人生的顶峰。虽然,脑洞老师还是最欣赏他的图。

原来,真正的伯乐,真正的贵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如果你是千里马,就继续奔跑,你并不需要一个伯乐。

有一本,内容我没看过,但它的名字我很喜欢:遇见最好的自己

与其怀着才期待遇见什么贵人、伯乐,不如调整一下姿态,去遇见最好的自己。

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篇四

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历史三分钟小故事演讲稿篇五

孙膑小时候聪明厚道,再加上学习勤奋刻苦,老师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班,替我驱赶老鼠。”时间一长,徒弟们都开始偷懒,唯有孙膑始终一丝不苟地为老师值夜。鬼谷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天夜里,又轮到孙膑值班了,鬼谷子将他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给你了。”于是,孙膑日夜研习,三日之后就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又惊又喜,感叹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