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大全5篇)

2023年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大全5篇)

ID:3745314

时间:2023-09-28 02:43:30

上传者:文锋 2023年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大全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江苏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按照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各项文件、通知、通报,特制定本制度。

1、各班级应指定卫生委员1人,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级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

2、各系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系部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学生通过app每天填报体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情况。

3、各系部应继续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每日两次健康“零报告”。

4、实施晨检和午检报告制度。各班级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班主任及时上报晨午检情况,异常情况应报告系部书记/副书记、校医,由校医进行复检。无异常情况也应上报晨午检完成情况,缺席晨午检的应当天补检。

5、实施个人防护检查制度。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学生应适当自备个人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并建议自带体温计和其他医护用品等(学校提供宿舍公用的体温计和常规消毒用具)。

6、实施公共场所体温检测制度。学校在校门口、宿舍区人口等人员密集场所出入口进行体温检测。通过检测的学生,方能入内。体温异常的,应详细登记学生的基本情况,联系班主任,报告校医,学生留在原地,进行复检。

7、实施学生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因病缺课的学生,应按照《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

8、严格考勤、查寝制度。各班级应安排专人对全体学生上课和就寝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缺勤、早退、请假等学生,做好登记和追访,第一时间上报班主任。

9、实行卫生检查制度。后勤服务助、学生发展处、校团委、校系两级学生会组织学生干部协助有关部门对教学区、实训区、公共场所、各班包干区、宿舍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确保环境卫生。

10、强化卫生知识宣传与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利用好新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同学们自备餐具、自觉隔一米排队、不乱扔垃圾、减少人群聚集等,使公共卫生和个人防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11、加强学生食品卫生的管理。教育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2、引导学生健康作息。坚持宿舍定时供电、定时熄灯制度,引导广大学生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免疫力。

13、强化体育锻炼。对没有身体健康方面问题的学生,每天可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14、组建疫情防控心理援助队伍,制订心理援助及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科学、高效、平稳、有序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工作,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做好隔离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摸排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师生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监控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并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针对相关人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介入,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篇二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做好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打赢疫情防控战,特制定防控疫情期间学生管理方案,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利用微信平台、学院官某某,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利用“学习强国”app等软件,使学生及时了解疫情防控动态。

2、加强诚信教育。利用微信平台、学校官某某或各班开展线上班会,向学生宣传有关因瞒报产生严重后果的案例,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活动;开展“我与父母共看红色电影”温情活动,传递正能量。

4、加强珍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规则教育。利用微信平台及管网,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开展珍爱生命、感恩等系列线上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责任心等。

1、实行疫情“打卡”签到制度。各班班主任每天通过班级群要求学生认真如实报告个人身体健康情况,再由班主任汇总,做好学生的健康监测。

2、建立健康台账。学生每日的健康情况需登记备案,如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第一时间上报。

1、发布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在疫情期间,若学生出现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可及时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2、发布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篇三

为了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组长:杨仁德(校长)执行组长:邓行

副组长:胡建会黄林李世勇

组员:樊春琴、张林林、各班班主任

学生出现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流程:班主任和晨检、午检、晚检检查教师发现体温异常——报校医欧小松(电话18275640495)隔离复查————疑似的报告杨仁德校长(电话13096781781)及卫健局(电话:27636876)——杨仁德校长报教育局(电话:18185280011)——普通疾病报告长征医院胡佐红(电话:18786600826)。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程序和以下要求向区疾控中心和长征街道卫生院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1)班主任和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2)班主任和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校医及学校领导,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蔓延。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联系校医进行复查,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依照传染病法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外,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工资和年终考核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医,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及时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6.加强学生的晨午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校医及校长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班主任、晨午晚检教师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玩忽职守造成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篇四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主管卫生工作的王海亮老师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提供情况。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中心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教育局和疾控部门报告。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篇五

[摘要]目的研究本科假危急值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减少危急值误报率,避免因假危急值产生的医疗过错。

方法对本科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共报告危急值数294例,其中39例假危急值,假危急值比例为13.27%。

分析前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92.31%,分析中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5.13%,分析后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2.56%。

结论整个检验分析过程都有可能产生假危急值。

因此应加强对临床医护标本采集的培训指导,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及理论水平,规范危急值范围的设定。

[关键词]假危急值;标本采集;理论水平;危急值范围

医学危急值是指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该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生命危险或不可逆的后果。

危急值的及时报告以及有效的临床治疗,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1]。

本科根据医院情况结合临床要求,于建立了检验医学危急值的项目及范围,并制定了危急值的报告制度。

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发现真性危急值能有效地给予临床医师提示,同时也会发现一些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的假危急值产生,笔者对20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将统计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年1~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检测结果以及危急值登记资料。

1.2仪器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bc5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opticc-ts血气分析仪。

1.3危急值检测方法

每天先处理室内质控,待完全在控时再行标本处理,危急值范围提前输入lis系统,发现危急值自动提醒。

1.4调查方法

对本科2011年1~6月的危急值报告本进行统计,对其中的假危急值发生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2结果

2011年1~6月共报告危急值数294例,其中39例假危急值,假危急值比例为13.27%。

各危急项目出现假危急值的比例见表2;分析前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92.31%,分析中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5.13%,分析后过程出现假危急值占2.56%,见表3。

3讨论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从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到上机检测再到报告发出,整个检验分析过程都有可能产生假危急值。

分析前过程中,有研究报道,检验误差有45%~70%是来自于检验前质量的不合格[2],标本采集过程不符合要求是假危急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本院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92.31%,常见原因有:输液时采血致标本稀释或带入误差、抗凝标本未按要求混匀或抗凝不充分导致标本凝固、标本采集后剧烈晃动标本致标本溶血、幼儿采血多采用空针采集后打入抗凝管导致溶血发生、透析患者透析后采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放置时间过久导致血glu降低等。

患者是否遵照标本采集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对结果影响也很大,进食、进饮、药物、情绪不稳定以及剧烈运动后采血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影响glu的测定,住院患者多数能按照要求准备,门诊患者则由于不清楚具体准备要求而常导致假危急值出现。

分析过程中,本院因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5.13%,在做到仪器按规定校准,并且每日质控在控后,仍然可能出现假危急值,例如大型生化仪的电解质模块都是成批量的测定标本,如果某一个标本未处理好有小凝块,就会出现携带污染,影响后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发现有2例危急值的出现与临床反馈的情况并不相符。

在确定校准曲线及室内质控都没有问题后,笔者重新处理标本并在独立的电解质分析仪上复查,并打电话请临床相关人员重新采血复查,结果均为正常,这2例危急值皆为生化仪携带污染造成的假危急值。

分析后过程中,本院因标本不合格而出现假危急值的占2.56%,国外已经有危急值的项目表,国内还没有比较权威的项目表,但是没有任何一套危急值项目表可用于所有实验室[3],本院报告了1例glu为2.4mmol/l的危急值,该患者为新生儿,临床反馈证明该患儿并未出现低血糖表现,笔者查阅资料后发现,儿科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比成年人强,如果对新生儿采用成人的血糖危急值界限就会有过多的低危急值报告和达到高危急值时不发出警报的现象。

成人血糖2.2mmol/l被定为危急值,新生儿对低血糖耐受性优于成人,对该值不一定产生生命危险,同样,新生儿血糖上限为16.5mmol/l,比成人低,假如采用成人危急值高值来判断新生儿是否高血糖,则很容易误判为正常,本科采用了成年人危急值标准,没有单独给新生儿列出危急值标准,所以会报出假危急值。

另外,危急值不能与参考范围混淆,参考范围只能说明检验结果处于正常或异常范围,不一定是危急值,但危急值检验结果一定是异常的[4]。

为了提高危急值的检出率,降低假危急值的出现频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定期培训临床各相关人员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制定标本采集手册下发到临床各科室,增强标本采集人员和运送人员的责任心,规范采血过程,减少检验与临床之间的矛盾[5-6]。

(2)提前告知患者标本采集要求,尤其是门诊患者,打印标本采集前准备的要求进行张贴告知或者散发给门诊患者。

(3)增强检验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检测前做好仪器的清洗维护,标本前处理一定要做好,发现危急值及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主动与临床沟通,对危急值的处理不但要做到快而且必须准确,发现错误要立即改正,增强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理解和信任。

(4)规范危急值范围设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要分别设置。

危急值工作需要各个科室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不断完善,只有做到检验前、中、后整个过程的规范化,减少假危急值出现的频率,危急值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5]齐子芳,任更朴,刘淑会.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25(9):711,71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