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大全6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大全6篇)

ID:3779370

时间:2023-09-28 14:46:58

上传者:紫薇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大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一

最近我发现,小朋友们都不怎么去活动区玩儿了,观察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到孩子们在活动区玩儿的游戏过于重复了,基本就是烧饭,吃饭,喂娃娃吃饭和给娃娃过生日等。作为老师的我,我敏感的意识到这样的游戏活动状况处于停滞状态,于是我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活动区孩子们能作什么事情的讨论!孩子们听了纷纷举手,样子十分激动,很想说给大家听。

讨论过后,孩子们似乎是对活动区的娃娃家有了新的游戏欲望,没过多久,过去玩儿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到,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最好保持一些儿童的兴趣,小孩子无疑是处在疑问期的,它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好问和好尝试,在这一时期,许多成人看来是视而不见的事物,却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对他们来说,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营造一个儿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条通向心灵的途径,在与孩子嬉笑游戏时,当你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儿童越会对你油然而生亲切之感,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二

此后,我逐渐减少了对xx的“特殊关照”,不再给她强拉配对小伙伴,不再要求别人让着她,不再过分表扬她本应做好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无为而治”,xx反而能更自在地和大家相处。很多时候她会在旁边安静地看大家做游戏,有时当“医院”少了病人、当“餐厅”少了客人时,其他孩子会邀请xx一起来玩,偶尔在特别需要伙伴时,xx也会主动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这时我会及时对她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她更有自信。虽然现在xx还不是一个会主动交往的孩子,但她不再被边缘化,在班上有一些玩伴了,能够愉快地融入集体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特殊”不过是我们贴上的标签。我们给孩子贴上了“特殊”的标签,又怎能指望孩子从“特殊”中走出去呢?所以,我想,爱首先应该是接纳,爱其本来的样子,不强化、不粉饰,进而尊重、支持,促进其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三

过了些天,天气转暖,但梧桐树还没有开花的迹象。孩子们的观察兴趣慢慢减弱了。我想如果梧桐树再不开花的话,孩子们可能就不再关注它了,我们的观察活动难道要提前告终?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盥洗室窗外的梧桐树有两枝开出了紫白色的小花,像一串串小喇叭。于是,我利用起床入厕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欣喜不已,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讨论着。我趁机问他们:“梧桐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我又问:“花像什么呢?”“像小喇叭一样。”孩子们的观察真细致,形容得也很贴切。这一天是3月30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梧桐树终于开花了。

清明节过后,活动室外的梧桐树开满了紫色的花,阵阵清香飘入室内,令人心旷神怡。这下,孩子们能更近距离地进行观察了。妮妮说:“我觉得梧桐树的花好像一串串的小铃铛。”多贴切的比喻呀!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回到活动室,我把上一次大家猜测、讨论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听到“从小球球里到底会长出什么”的猜测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花。”我想,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要经历猜测、观察、验证的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之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画了梧桐树的花,用花代替了原来墙饰上的小球,展现了一个简单的变化过程。

4月14日上午,风很大。梧桐树的花散落了一地,整个操场像蒙上了一层紫色的幔纱。

午睡后,风明显小了,我决定带孩子们去捡花。下楼之后,看到满地的梧桐树花,孩子们欢呼着像小鸟一样飞了出去。不一会儿,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了一大把梧桐树的花。他们发现花儿很香,有5片花瓣,花的里面有很多黄绿色的小点点……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花的里面是什么?”孩子们看不太清楚,于是我把一朵花慢慢地从两边掰开,露出中间的白色花蕊。通过观察与提问,孩子们认识了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瓣、花蕊。集体观察之后,孩子们又四散开去,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佳佳捡到了许多没有开花的小球,东东找到了刚刚长出还没有开放的花,媛媛找到了许多即将开放的花……我一看,长短不一,代表的正是花开的各个阶段。于是,我把它们按生长顺序排列起来,孩子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花从小球里钻出来,到慢慢长大,最后终于开出美丽花朵的过程。

梧桐树的花还没有完全落完,树上已经有嫩绿的叶子长出来了,细心的孩子们也发现了。我问:“梧桐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是不是花都落完了叶子才长出来呢?”天天说:“是先开花后长叶的.。”灿灿说:“不是花落完了才长叶的,是开着花就长叶子了。”我又问:“叶子也是从小球球里长出来的吗?”孩子们大部分说是,只有明明说:“不是,是从花的旁边长出来的。”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又都抬头仔细观察起来,最后认可了明明的说法。

媛媛还捡到了许多带硬壳的小粒粒样的东西,原来这也是从梧桐树上掉下来的。树上有许多成串的这种东西,像咧开嘴的小栗子一样,孩子们问我是什么,我没能给出答案,请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看看到底是什么。

没过多久,梧桐树的花全部掉落了,繁茂的枝叶代替了美丽的花朵。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游戏,讨论着什么时候梧桐树还会再开花。经过持续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关于梧桐树的秘密,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也更加强烈了。我想,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探究,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最大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四

在开展活动“电动车和自行车”前,我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了一张“比较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不同”的调查表。在集体交流调查情况时,我发现幼儿对有关车轮、驱动方式等调查内容的描述基本一样,而且用的图片也差不多,但对速度的描述有很大区别。有的说:“我贴兔子表示电瓶车速度快,贴乌龟表示自行车速度比电瓶车慢。”有的说:“我用数字表示速度,电瓶车时速是20~30公里,自行车时速一般是10~15公里。”有的说:“我用横线表示速度,电瓶车快,用三条线表示,自行车慢,用一条线表示。”……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不同的记录方式。

这次调查活动的调查表是由我设计的,目的是让家长带孩子观察并完成调查内容——比较车轮、驱动方式、速度。当时家长说比较车轮和驱动方式可以用图片表示,而怎么表示速度有点难。我说可以由孩子自己定,用他们能看懂的符号即可。结果孩子对这项调查内容的表达最为多样有趣。

这次调查活动给了我几点启示:其一,调查表并不是都要由教师设计、制作,有时教师可以告诉家长调查目标、途径、形式和制作要点等,然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调查表,这样的调查表更具个性,也更有利于幼儿相互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其二,要想发挥调查表的实效,前提是要溺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文并茂的调查表,图片要特征明显或者用幼儿能看懂的符号,最好还要有关键词说明,以便幼儿理解和表达。其三,让幼儿亲自参与调查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成人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替代幼儿调查,否则会使他们享受不到探索的快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五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新学期刚开始,心想会是怎样一群怎样可爱的孩子呢?我满心欢喜的迎接这群可爱的孩子,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感觉是特别能闹,声音特别大,你的声音大孩子比你的声音还大,觉得每天特别累,嗓子每天都是沙哑的,渐渐地我在想这是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我吗?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我也与其他老师沟通过这个问题,后来,我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说话声音大?所以影响着孩子声音比你还大?心想是不是换一种方式与孩子相处,有一个博大的爱心,宽容之心,让孩子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而不是一个老师,会变得更加轻松。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调整好心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与孩子相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试着小声说话,不再大声呵斥孩子,就算他们在大声的闹,我也只是摸摸他们的'头,走过去微笑着,轻声的告诉他,孩子请安静!多多表扬孩子,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正如周老师说的好:“阳光评价,灿烂了孩子的心情,也灿烂了孩子的行为;灿烂了他的现在,也灿烂了他的未来!”也就是学会赏识孩子,有一渐渐地我觉得孩子也学的会小声说话,有一次一个孩子跑过来在我的耳边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觉得您特别像一个大姐姐",不生气的样子真好。后来,我觉得孩子们也改变了许多,不再大声说话,学会了两个人小声得交谈,当你说"小脚并并拢",孩子们会回应你"身体坐坐正",并保持安静,静静地听你说。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你,可爱极了。

遇到问题,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得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小班篇六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巧用拍手

下课铃响了,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孩子们下车了,只剩下几个孩子了。正在这时,王禾禾的妈妈急匆匆赶来:“老师,禾禾呢?”“走了”。“谁接走的'?”

“老师,咱俩拍拍手把。”王悦小朋友甜甜地说。眼里流露出期盼的神色。看着王悦拍手时的高兴劲儿,我灵机一动,和小朋友拍拍手试一试吧。

第二天,我同小朋友约定,哪一个小朋友有人来接了,就同老师拍拍手,告诉老师是谁来接你了,然后再回家。并且我们把这个活动叫做“老师和你拍拍手”,孩子们都笑起来。每次离园,孩子们争着同我拍手,我呢,则向每个同我拍手的孩子点点头、笑一笑。孩子们在宽松、温馨的气氛中愉快地回家了。就连平时羞于和老师再见的婷婷也主动地走上来同我轻轻地拍拍手。

一连几天,出现了开头的情况,老师都能迅速地说出孩子的去向,家长很满意。

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就把问题解决了。仔细分析起来,这样做可一举三得呢。一是增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接触机会,弥补了缺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二是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与猜测及担心,做到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三是创设了一个宽松、温馨、和睦的离园气氛,让幼儿能心情愉快地离开幼儿园,并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文明礼貌教育融于生活环节中去。

真正的关心和赏识孩子

要当一个好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殊不知,却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