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优质6篇)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优质6篇)

ID:4210636

时间:2023-10-05 19:22:49

上传者:梦幻泡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优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一

这件事给我深深的感触,班级老师无意中的言语给孩子们的`心灵披上了阴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妨将实情告诉孩子:丁老师有了小宝宝,你们很快要有小弟弟(小妹妹)了,让孩子从中分享老师的喜悦。也可趁此机会,告诉幼儿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而且怀孕期间不能生气,不然就不会有健康的宝宝,希望小朋友改掉大喊大叫的坏习惯,这样才能让丁老师的宝宝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慢慢长大。由此慢慢延伸“宝宝是怎样来的”“如何关心别人”“怎样做才能让丁老师快乐”等话题,这样巧妙地将问题抛给孩子思考,精彩对话定会绽放其间。如此既不让小朋友为老师的暂时离开伤心,又可在孩子的情感发展上重重地添上一笔。也许,我们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一种别样的风景!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二

中午准备午休时突然发现放床的墙角被油画棒画的乱七八糟,我询问小朋友可是没人承认。我对他们说:“人都有做错的时候,只要敢于承认并且改正,拿块橡皮去把它擦掉,这样还是好孩子。”可全班的孩子呢看我,我瞧你依然没有人回应。

考虑到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是都有自尊心,怕自己承认了,别人会瞧不起,于是我又改用了方法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在我的耳边说句悄悄的话告诉我:“老师我没画”“老师不是我”…“老师,是浩浩画的”“老师浩浩拿油画棒画的”……孩子们一个个小声的在我耳边说着。我不动声色的用眼睛看看了浩浩。此时轮到他了,本以为他会趁着此时此刻对我说实话,没想到他悄悄的对我说:“老师,我没画。”呵呵……小家伙倒是挺能坚持的,我的心里暗暗佩服。于是我又拿出一招对孩子们: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是谁干的,只是不想揭发你,给你一次主动承认错误的机会,既然不承认那么老师就去办公室打开电脑监控,里面可是记录了小朋友的一举一动,到时候你可是会被所有的小朋友认出,那个时候可真的晚了,不仅老师不喜欢你,而且其他的小朋友还会看不起你,不愿和你做朋友。尽管我这样说了,没想到他还是没有承认,可真够顽强的不怕我的警告,同时也让我开始怀疑起了到底是不是他。

抬头看看时间快接近十二点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休息,我打算先停下,等下午起床后再继续调查。于是让孩子们躺下开始了每天睡前讲故事的活动。我临时决定将这件事情变成一个发生着小动物身上的故事,名字就叫《爱撒谎不诚实的小狐狸》……故事讲到最后:爱撒谎的小狐狸被小动物们赶出了森林,妈妈也不要了它,从此以后它成了一只流浪的狐狸……多数的孩子在我的故事中渐渐的闭上了眼睛。而此时我留心发现浩浩的眼睛睁开了又闭上,闭上了又睁开,神情是那么的不安。此时我明白了,故意走到他的面前小声的问:“怎么了,浩浩?为什么不睡觉?”“老师,你会不会把我赶出幼儿园?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他心神不宁的说着。“怎么会呢,你又不是那个爱撒谎不诚实的小狐狸”我故意说。“可是……”他吞吞吐吐了半天“老师,墙是我画的。”最后他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是你画的墙,可是给你那么多的机会为什么不承认呢?”我笑着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此时“案子”终于破了,我没有再刻意的去批评他,而是很认真的给他讲了道理,懂得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一定要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一味的不承认。知错能改依然是个好孩子。

随着大班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自尊心也越来越明显,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开始变得很强,懂得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的,甚至有的时候因为某件事情耍起了“心眼”。作为老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技巧发去处理问题,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帮助其从小养成一个诚实不说谎的好习惯,为将来人生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求孩子从小做起,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良好的品德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三

孩子们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地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有意思,令人回味。

我和孩子们一齐搭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董通坤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得对我说:“教师,你明白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董通坤说:“不对,教师你想想。”“我不明白。”“告诉你吧,教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他说:“对呀,教师的眼里有个你,你的眼里有个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的玩起来。教师和孩子经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

幼儿教师教育感悟随笔

幼儿教师工作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老师随笔

秋季教育随笔

常规教育随笔

新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四

作者:陈茹彦单位:傅坚敏学前教育名师班

04年我曾经跟随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读童心》的课题,研究的重点就是记录孩子的行为,解读行为背后孩子的经验,让作为老师的自己学习去看懂孩子的学习,从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实施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那时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边实践边感悟边整理,有了一些获得但还是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书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时的研究那时的记录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蕴含着丰厚内涵值得教师好好探究的一门学问。

"纪录"常常是我们教师撰写案例的一种手段,通过实录儿童的活动过程,分析看到的儿童可能获得的经验,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如何有效地推动儿童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到纪录的过程是辨证的,以情感为纽带,也是富有诗意的,纪录不仅伴随着知识建构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纪录孕育了知识建构。纪录是一种叙述形式,既是每个人内部的交流,也是人际之间的交流,因为纪录为纪录者和阅读纪录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纪录对于孩子来说有特别的价值,因为孩子们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对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师从他们的工作中提炼出的意义。在孩子的观点中,这就意味着他们所作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由此,他们从无名小卒的不被察觉状态走出,发现自己的"存在",发现自己所说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别人倾听和欣赏:这就是价值。"特别喜欢这段话,做老师就应该把每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去欣赏。书中提到"马提古兹曾经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教师:有的时候是指导者,有的时候是设计者,有的时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时候是督促者。教师应该是既甜蜜又严格的,他是个电工,他分发颜料,他甚至是观众--有时观看,有事鼓掌,有的时候保持沉默,充满感情,有的时候提出质疑,有时热情鼓掌。"

纪录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纪录让老师的学习看得见。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五

幼儿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参加运动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作为哥哥姐姐,这次做主的权利落在了他们身上。本次全园性主题活动的内容是"我们的运动会",为了能够更加突出此次运动会中"我们"的含义,突出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决定的特色,我带领着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商量,要如何举行这次由他们做主的运动会。孩子们的想法特别多,有的说要举行午夜运动会,有的说要举行古代运动会,有的说要开亲子运动会,还有的说喜欢微笑运动会。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会儿的功夫,孩子们想出了11种方案。如何做决定?孩子们犯了难。

这时突然有孩子提出去问问其他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做个统计。想想以前我们常会带孩子做一些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来做决定,孩子们能够用这个办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而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就听孩子们的!

可是,孩子们的问题解决了,这回轮到我犯难了!全园这么多孩子,这个统计表我要怎么给孩子们做呢?想了好久,我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记录表格让孩子们拿去统计。做不出合适的表格,我转念一想,干脆给孩子们每人一张白纸吧,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局限在我给他们固定好的框框里了,想怎么记录就怎么记录,用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语言符号表示想要记录的事情,或许就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想法。

于是,带领全班幼儿到各班去统计孩子们心目中认可的运动会时,我发给了每个孩子一张白纸。因为这与他们之前统计时使用的有表格的纸不一样,孩子们拿到白纸有些惊讶,有的说:"老师,我这张纸上什么也没有!"有的问:"老师,你是不是发错了?"看着孩子们诧异的表情,我跟他们解释说:"今天的纸上就是什么都没有,这张纸就是你们的记录纸,你们要把你们问到的其他人的想法,用你们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我还提示他们可以用图画、文字或符号进行表达,自己一定要记住记录的每个内容,之后我们还要再进行统计呢。

就这样,我带孩子们走过了一个班又一个班。开始,有孩子会问:"老师,这样行吗?""老师,这样对吗?"对于孩子们的问题,我只有一个回答:"你自己决定,只要你能看懂,能说明白就行!"之后,问我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们询问、记录,越来越得心应手,几个班很快就统计完了。

回到班中,拿起孩子们的记录纸,我惊呆了!很多孩子的记录纸清晰、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想要表达的内容。有的孩子在白纸上绘画了弓箭,对应的下面写了一个数字2,经过询问,我了解到,他想要表达的是有2个人喜欢古代运动会;还有的孩子画了两个小人,一大一小,表示亲子运动会;有的孩子自己绘制了一个表格,上面是不同的项目,下面是选择的人数;还有一个孩子的白纸上,记录了喜欢微笑运动会的有3+2=5个人,原来,最开始有3个人选,后来又有2个人选择,于是他就在数字3的后面直接加上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不同的记录方式,我真是既惊喜又高兴,既开心又懊恼。惊喜的是,我发现虽然没有给孩子们现成的表格,但是他们每个人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而且各具特色,从中也能够看出每个人的想法和特点。懊恼的是,今天这件事让我发现,我们平时太不相信孩子了,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他们能干,并且能够干得很好的,而我们却剥夺了太多他们锻炼的机会。这件事也让我反思,应该更多地相信孩子,而不是用固定的模式去限制他们。当我们用同样一种方式对待孩子时,我们得到的也会是固定的模式;而当我们给孩子无限可能时,我们所得到的会是无限惊喜。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小班新生篇六

你知道吗,我们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的聪明的,虽然他们总在和我们寻求帮助,但有些时候,这些所谓的帮助,其实完全是不必要的!在班里我常常能听见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如果我仔细回想这些“不会”其实孩子们都能自己做好它,比如上厕所,很多孩子其实都能自己动手把裤子脱下来,当他们看到老师帮那些有困难的孩子脱下裤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说“老师我不会”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老师去帮他们;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明明能自己吃饭,却看见同桌的孩子有老师的帮助,他们宁愿放下勺子等着我去喂他们;我甚至有听到孩子要喝水,我让她自己走去拿杯子倒水喝,她回答我的也是“我不会”。其实,他们真的不会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做好每一件事,那么“我不会”的现象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孩子们的从众心理,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有老师的帮忙,他们希望老师也能看到他帮助他,于是他就用“我不会”来获得老师的关注;孩子们的不情愿心理,他们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生活,他们的需要没有被得到满足,他们希望这里也有像父母一样宠溺这他们的人。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励和引导,鼓励那些会却不愿自自己动手的'孩子,多用正面积极的话语让他们愿意自己动手,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本领,老师喜欢这样的他们;引导那些不会的孩子,从帮助到孩子自己动手,引导他们慢慢地学会做一些简单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