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生技能竞赛 医学生技能竞赛心得体会(优秀5篇)

最新学生技能竞赛 医学生技能竞赛心得体会(优秀5篇)

ID:3926664

时间:2023-09-29 23:55:44

上传者:雨中梧 最新学生技能竞赛 医学生技能竞赛心得体会(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学生技能竞赛篇一

第一段:过程和感受介绍(200字)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医学生技能竞赛。这个比赛是我第一次参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经历。在比赛中,我需要展示自己在医学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与其他同学们同台竞技。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团队的重要性和自身不足之处。

第二段:合作团队的重要性(300字)

在比赛中,我所参与的项目需要与队友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无数次的训练中,我意识到了合作团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充分的沟通和配合,我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每一次练习中,我们都积极交流,不断磨合团队默契。通过互相鼓励和帮助,我们的团队逐渐找到了最佳的合作模式。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们的配合愈加默契。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团队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技能操作上,还要在心理上予以支持和鼓励。

第三段:自身不足之处(300字)

参加这次竞赛,我也发现了自身不足之处,这也给了我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的机会。在技能操作中,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紧张,导致手抖,影响了操作的准确性。另外,我在团队讨论中也不够主动,常常被动接受他人的建议,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只有克服这些不足,才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我开始主动寻找机会进行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砺,使自己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准确。同时,我也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第四段:收获和思考(300字)

通过参加医学生技能竞赛,我不仅收获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在紧张的竞争环境下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我也学到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发扬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在医学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这次比赛也让我反思到了医学生活的无奈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未来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第五段:展望未来(200字)

这次医学生技能竞赛的经历让我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未来规划。我意识到医学生涯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各种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些将成为我未来医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互动与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我也会继续通过参加竞赛和培训来锻炼自己的技能,并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医学生。

总结:通过参加医学生技能竞赛,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团队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从中汲取经验进行改进。这段经历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未来规划,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将是我医学生涯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学生技能竞赛篇二

1前言

硕士经过三年半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实践与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学习与培养,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但是如何融会贯通并加以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锻炼。硕士最后的毕业论文环节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1]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化工是以实验为基础一门学科,毕业论文作为化工专业硕士在校期间最后、最重要的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和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经过毕业论文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可以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在组织协调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学生们从事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3]。笔者结合近几年指导化工专业硕士的亲身实践,浅谈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论文的选题

在本校,在大四上半学期指导老师已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或者研究兴趣确定题目,公示给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学生们虽不直接参与论文题目的设定,但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在选定题目之后,指导教师要对硕士详细阐述研究课题的意义,使其认识到本研究的重要性。在论文实验阶段,学生将是实验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如在此阶段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激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

3文献查阅与开题报告

在选题结束之后,学生要根据任务书进行文献查阅与开题报告。之前一直有个误区,一些指导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查阅过文献,让学生按照自己提供的研究思路直接去开展实验,而不让学生再去查阅文献,认为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和培养。所以,首先了解学生对文献检索的掌握程度,根据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要利用先前所学的检索知识进行检索。同时,还需要教授一些检索技巧。此阶段,学生所检索到的文献不一定多,但是涉及的数据库一定要广,就我校图书馆而言,已购买中文期刊全文库、中文学位论文全文库、中文会议论文全文库、elsevier、acs、springer、wiley、asce等数据库,对于化工类硕士开展毕业论文的文献查阅已足够用。同时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并精读、完整翻译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献,以培养其学习外文文献的能力。完成文献查阅,要进行文献总结,完成一篇简单的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写作能力。

根据文献查阅情况和任务书的要求,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指导教师要切实指导,使学生有完整的实验思路。让学生做幻灯片进行汇报,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自己要开展课题的认识,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4实验进展与数据分析

实验过程非常重要,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有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安全第一。在此阶段,指导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踏实、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多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科学规律,让学生严谨、认真地完成每个实验,并做好详细的原始记录。指导教师应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记录,对记录不规范或不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直是薄弱环节,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会使用软件分析与处理数据,数理分析知识不牢固,比如在线性回归中分不清决定系数(r2)和相关系数(r)的区别。指导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指导,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得数据,充实论文内容。要督促学生对当天数据的及时处理,可以对结果进行及时检查,一旦出现没有规律性的数据,可以进行排查。

5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对前期工作的归纳、总结以及升华。在写作之前,要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论文的撰写思路,并列出提纲供其参考,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将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实验过程、研究结果与所得结论清晰地表达出来,然后提交教师进行修改。在以往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专业术语的使用不规范、写作风格不够学术和严谨,呈现出“口语化”,应及时提醒学生多阅读参考文献,学习和体会文献的写作形式和写作风格。同时,指导教师对于论文的论据、图表的准确性以及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都需要严格把关,帮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经过该过程的锻炼,学生对于科技论文的写作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结论

毕业论文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锻炼过程,在此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作为硕士教学和实践的一个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应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学生技能竞赛篇三

沥粉画源于我国传统壁画、彩雕以及建筑装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沥粉画从构思、草图、绘制到成品的创作过程需要绘制者整合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大多数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相吻合。实践证明,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引用沥粉画的实训项目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后阶段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和优良敏锐的设计思维,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而高职高专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入学时基础水平良莠不齐、基础能力不均衡的状况,在专业基础教学时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他们较快的进入状态,为之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内容涉及到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基础设计三个部分,课程每一项都有着各自的培养目的,但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往往只是独立的去理解某个课程作业,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能力整合在一起,跟之后的专业学习衔接不够。

沥粉画的制作从开始的构思到最后成品的整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多种技能,通过整合造型基础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等相关课程,为之后的模型制作等课程打下手工基础。设计基础教育强调从造型向设计转变,沥粉画在培养观念、方法、技能、视角的转变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引入沥粉画实训项目在工业设计技术基础教学中既可以整合专业基础技能,又能够衔接专业课程。

从完成一幅完整的沥粉画要经历的工艺流程来分析各项基础能力在其中的体现:

一、草图构思阶段

要想完成一幅优秀的沥粉画作品,前期的草图构思阶段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可以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构思画面。对于设计专业而言,能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创作素材加以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前提,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素材的采集和转换能力。由于沥粉画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装饰性,表现上以凸出的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构思画面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我国传统图案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画面,吸取民间艺术的特点,在形象刻画和色彩处理上可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加以适当的变形和夸张,力求动与静,疏与密,简与繁,以及黑与白,冷与热等艺术要素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从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结合设计专业前阶段造型能力训练,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培训的成果,将构思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绘图阶段

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画种,它从古建筑和家具中单纯的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装饰发展成为独立的表现作品,通过艺术构思形成一种用沥粉工艺完成的绘画,即“沥粉画”。因为有着独特的“沥粉”工艺,在绘制时比其他画种更突出工艺技巧性。沥粉画以凸出的线条为作画媒介,作画时,根据构图要求使沥粉材料从工具口中沥出在画布或画板上。要让沥粉线条的粗细均匀不仅需要在沥粉材料调配阶段比例合理、稀稠适宜,还要在沥线阶段手法纯熟、力道稳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手脑协调精细造型能力。

沥粉画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1.底稿复写。将设计好的底稿复写到准备好的画板上,最好是适合用线来表现的人物、静物、花卉、风景。这个部分将考验学生的手绘造型和归纳设计能力。

2.调配沥粉浆。沥粉浆是将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乳白胶按一定比例调和而制成的一种膏状体。调浆所需的各种成分也决定了线条的性质,如滑石粉可使线条光滑,立德粉能使线条饱满挺立,乳胶漆使线条挺而不塌,乳白胶使线条能牢牢地粘在画板上。调沥粉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按比例调制十分关键,如果调得过稠或过稀或不均匀都会导致线条出现断裂、塌陷、粗细不匀等缺陷。

沥粉浆各成分的基本比例:立德粉、滑石粉、乳胶漆、白乳胶分别为1:2或3:1:1或少于1,具体比例可根据材料性状的不同稍作调整,先放一份立德粉,两份滑石粉稍稍搅拌一下,再倒入一份乳胶漆用手(可戴上一次性手套)搅拌,稍后再加一点乳白胶,用手细细搅匀调成均匀膏状,最后用丝袜过滤。沥粉浆的.最佳状态:

沥粉浆的粉质细腻,均匀的膏状,粘性强,流下呈线状,不断。沥粉浆如果太稀,会导致沥粉线挺不住而塌下,如果太稠,则挤线困难,甚至线条过细或出现裂缝。如果沥粉浆中胶的含量过少,则会导致线条容易脱落。这个阶段,学生从调配沥粉浆可以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和作用。

3.挤线。将调好的沥粉浆放入安装好裱花嘴的裱花袋中,可以根据想要的线条粗细程度选择相应孔径的裱花嘴,挤线时要随时拧紧裱花嘴多余的部分,握住裱花袋产生均匀的压力使沥粉浆能流畅的挤出,挤线时,沥粉嘴应与画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起线时注意沥粉嘴保持干净,收线时干净利落。线条应当流畅、饱满、挺拔,注意断口的位置结合画面线条的起合。当线条挤得不成功时,可在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将其铲除(注意顺着线条方向),然后重新来过。对于沥粉画而言线条美是贯穿整个画面美感的基本要素。要求沥粉线条不但要饱满,连贯,粗细要得体,而且在制作线条特别是长线条时最好一气呵成,有一锤定音之感,避免一根线条上出现多点接痕和修修改改的痕迹,以至影响线条美。

4.绘制赋色。沥完轮廓线后,用丙烯颜料绘制画面。由于沥粉画是以凸出的线条组成画面,当光源侧面照射在画面上时,大多线条都留有阴影,这阴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画面的固有色。因此,就沥粉画色彩而言,大多数不以光源色为标准,较多地用理想色,即放弃各种明暗,阴影,投影等复杂的色彩变化,以追求单纯、明快而富于装饰性的色彩效果为主。在绘制画面的过程中,笔法既可以运用平涂的手法也可以运用笔触制造各种肌理效果丰富画面。色彩的搭配是影响沥粉画面整体效果的关键,一般沥粉画用色可单纯些、浓重些,因为金银在较重的底子上可产生最佳的装饰趣味。优秀的配色能力、敏锐的色彩感受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能力之一,学生在沥粉画的绘制过程中通过所学的色彩的搭配技法,完成适合画面表现风格需要的美好的配色。

5.描金线、贴金。最后的工序就是根据沥粉画图案的形式和色彩,在之前沥好的线条上涂刷金色或银色,有时根据画面需要可以留白或涂黑。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效果,在作品中可以镶贴金银箔或嵌以其他多种特殊材料,使画面更加富有装饰情趣。传统沥粉画的贴金工艺是先把金胶油(桐油加适量的清漆熬制)仔细描在沥线上,待八九成干时再贴金箔。过干,金箔易于脱落;过湿,则金银不光亮。这个部分需要学生非常沉得住气,工艺精细才能有良好的画面效果。

沥粉画的绘制既需要有大胆创新的设计思维,又要能沉住气精细地沥线、勾画。在草图绘制阶段能加强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而在沥线阶段能让学生感受材料和手工的魅力。整个绘制过程结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渡。通过上述论述证明沥粉画的实训项目在工业设计基础能力培养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生技能竞赛篇四

1.概述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就一直把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认真贯彻,但是由于受到工程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建设的都是基础性水利工程,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一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健全,让许多新技术在水利工程设施上得到了应用,我国也兴建了一批诸如三峡工程之类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利工程,同时也加快了水工专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步施工数量和工程作业面都在增加等原因,水工专业的人才缺口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是很大的,为了缓解这种社会需求的压力,各高校都在加快这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

2.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现状

高职水工专业的学生,相对于本科专业而言,具备较高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在理论基础上有所欠缺,但是针对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言,这种能动性较强的学生在职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还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用人企业在建或者拟建的水利工程项目目的性较强,而且新型的相关技术应用也较多,一般常规性的水工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就造成了一边是水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专业对口岗位入职,一边是水利工程建筑单位急需水工专业相关技术人才的这种较为矛盾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出现。

3.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3.1企业代培模式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的水工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校方可以牵头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入学阶段实施企业代培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根据自身用工岗位缺口的数量来制定学生培养的数量,企业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学习费用,在毕业之后由企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的,直接入职企业的相关部门,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要对企业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这样定人、定岗、定向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一次性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大部分费用,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种代培模式的周期较长,如果人力资源需要短时间内急速补充的话,这种方式不可取。

3.2以工代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高职学校较为常见的模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它解决了用人单位短时间内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校理论知识的一个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能在实习阶段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种一举多得的措施让用人企业、学生和校方很是受用。水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性较强,如果让学校依照理论知识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的话,教育资源成本投入很大,随着以工代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一步到位的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得到锻炼,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资金短缺的问题,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总结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专业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正式毕业之后的入职相对于通过校招等渠道来的学生而言更具有竞争力,对于自身的职场生涯规划抢占了先机。另外,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学生的在岗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由于专业技能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且社会背景较为简单,所以在岗位调整和专业知识利用上也能得心应手,对于解决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后,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专业岗位短缺问题是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于一些工期较短的工程而言,这种临时岗位的设置,也可以解决盲目的进行人力资源扩招给企业带来的庞大的用工成本支出,这种变相的`开源节流的措施也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相关净收益。

不过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暂时性解决专业岗位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较为片面,实践操作经验几乎没有,所以在进入实际工作阶段的时候,还是要在有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完成相关工作,切忌盲目的让学生在不熟悉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相关工作,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校方既然和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实践渠道,就要尽量保持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既能在学生毕业后的招聘中尽量争取更多的工作岗位,还能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创造更多的轮岗实习机会,不要以盲目的追求“上大企业”、“上大项目”为目的的实践,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出现。

3.3国际交流模式

许多水工专业的新技术在海外的利用率是较高的,校方应从大局出发,加快海外合作交流教育项目的沟通,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之后,尽可能多的到掌握先进技术经验的海外学校交流学习,虽然这种模式实施起来产生的费用较大,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不小的开支,但是相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成本投入而言,这些支出就显得少的多了。

不过,在这个模式的实施阶段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回流工作,跟学生签订相关的协议,避免出现专业人才流失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的各种全新培养模式,势必会为我国培养更加专业、更为优秀的高端水工技术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不仅是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也要充分地融合其中。

学生技能竞赛篇五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参与的专项赛事。从开始,每年由相关部门联合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着重训练参赛选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汽车维修能力、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崇尚技能、热爱技能。

一、教学设计突显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术能力是汽车维修行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其中包括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汽车维修能力、汽车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以及效率、成本和安全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这些都是保证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从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企业专家参与与课程建设为基础,实施理论与实际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和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思想的变化过程,结合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学生个人评估掌握前后的个人变化,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操作技能,增强个人自信,弥补性格缺陷,了解行业现状和具备职业素质的目的。

2、教学内容。根据技能大赛参赛项目的设置与要求,在授课内容与实际训练项目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主要内容分为:基本身体素质、综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分工与总结与交流等几部分。

3、教学实施。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典型修理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大赛设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情景为依托,以训练过程为导向,按照“任务分析—制定计划—收集资料—任务实施—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强化训练—总结评价”的程序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大赛训练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根据大赛某一个指定参赛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若干子项目,在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初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水平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项目,任务的难度、训练的要点以及最终达到的结果都会不同,但宗旨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技术要求、弥补操作弱点、增强团队配合以及发现学生自身隐藏的一些问题。

(2)制定计划。通过教师对于任务的讲解,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分工,目的是可以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达到任务清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提高效率的目的。

(3)收集资料。学生们根据前面制定好的计划,结合任务的要求和教师的讲解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列举出完成该任务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相关的工具和设备,然后分析整理,最后对列举出的内容进行搜集和准备,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使用。

(4)任务实施。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根据制定的计划和收集的资料开始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自主学习,并按照开始的分工进行有序的工作。

(5)发现问题。在学生们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在观察和记录各组学生的情况。展示完成后其他各组同学结合本组的情况和特点对其他组的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使各组学生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教师结合训练过程中的记录发现各组学生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6)分析解决。教师结合训练过程中的记录,对于各组学生出现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和分析,然后再对各组出现的个性的问题进行分开的.讲解和分析,使各组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问题以及与其他各组的差距,使后面的练习更加有针对性。

(7)强化训练。各组学生通过前面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已经了解自身的问题点,接下来就是进行改进和训练。训练时可以把问题点分开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解决一个问题后再继续下面的练习,最后再把整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大赛参赛项目的要求。

(8)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训练的最后一步,教师结合每个工作阶段存在的问题点进行共性和个性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们对于自身的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以便在后面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训练过程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选取本院汽车专业级的12名学生名进行大赛的准备和训练。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4名学生。设其中组长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任务的监督和协调;副组长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的场地和设备维护;工具员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用工具的准备和维护;资料员一名,负责学习和训练用的各种资料的准备和维护。针对于大赛项目的训练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每天上课之前,所有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训练内容以跑步和增加上肢力量为主,使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在简单休息后,教师对于一天的课程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各组根据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关准备。

2、根据大赛指定项目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把一个大的比赛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进行训练。

3、对于一个子项目进行理论讲解,各组学生集中学习,分组讨论。

4、根据计划内容教师布置训练任务,以任务作驱动、项目作导向,各组学生接到任务后开始任务分析并进行相关准备。

5、按照“任务分析—制定计划—收集资料—任务实施—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强化训练—总结评价”的程序模式,在教室与实训场地实施“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纠正学生的操作手法。

6、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聘请了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帮助学生改正问题。

由于教学的内容来自全国大赛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下完成学习过程并由浅入深的逐步熟练,这样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升。

三、训练评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1、学生个人评估。通过自制问卷让所有学生对于自身理论知识与社会能力、身体素质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

2、教师评估。教师对于所有学生的自身理论知识与社会能力、身体素质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企业专家评估。企业专家对于所有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5。分析表格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以大赛设立项目为载体,带给学生的是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还兼顾了各项社会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掌握和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有着很高的认可。

四、汽修技能大赛教学与训练的思考

针对高职学生汽修技能大赛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与训练,我院学生在北京市高职院校技能比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以技能大赛为背景的条件下尽早地接触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也体现出我们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为目的一贯理念。实践证明,让学生早接触真实环境的工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在参加技能大赛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在不断积累新知识的同时也会用到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当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并利用在大赛的项目之中,整体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信心都会大大提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大大的激发出来,而且更加渴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2、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根据大赛指定的参赛项目,进行项目分解,把一个大的比赛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进行训练,再根据实际时间计划安排各个子项目的课程讲解和训练。

3、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大赛的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的分工是不同的,要想高效地完成学习和训练的任务,小组里的每名学生就要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要保证完成小组组长分派给自己的任务。

4、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分工不同,当训练中遇到一些问题时,组长会和所有组员进行沟通,每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一个解决的方案,然后实施解决问题。

5、融“教、学、做、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技能大赛目标,根据大赛设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训练过程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从书上了解专业知识,而且新旧知识无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无法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大赛的准备和训练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训练过程中领会教学内容,并将学习到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增加学生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而且效果明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