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分教案学情分析(大全5篇)

2023年通分教案学情分析(大全5篇)

ID:3935377

时间:2023-09-30 02:05:57

上传者:文轩 2023年通分教案学情分析(大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通分教案学情分析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真确进行通分。

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迅速准确地确定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判断分子分母需要扩大多少倍。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选择怎样的公分母才最简便。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填空题打印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5=()/203/4=()/201/2=10/()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2)它们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在小组中讨论,并试一试。

(3)汇报交流各自想法。你是怎样想到要把它们改成分数是12、24的分数的呢?

(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些分数的分母还可以是哪些数呢?

(5)揭示通分的意义: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板书课题: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7)观察上面的通分过程,你认为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指出: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试一试。

独立完成填空。18是6和9的什么?1/6是怎样得到3/18的?4/9呢?

谁能说说应该怎样通分?先找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3、练一练。

独立完成通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6和7/8的公分母是多少?通分的格式与书写过程要规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填上分数。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并把通分结果写下来。按照通分的结果在图中画一画。

2、完成第2题。

在小组中说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可以比较快的找到10和5、8和10、3

和5的公分母?

3、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四、课题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说说什么是通分?通分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一下。

2、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4和6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直观图形的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练习“试一试”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想通分实质是什么。取什么做公分母,根据什么把异分母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让学生独立往书上填,老师根据情况予以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巩固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课后反思: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课始我让学生复习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一般关系、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方法,为顺利学习通分打下基础的。再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学生在探究本上独立完成,我巡视了一下,发现学生有不同的改写结果,我有选择地指定三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有的同学把它们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也有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数,还有写成分母是48的分数.让学生共同评议板演的学生改写结果是否正确。

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三个问题:

1、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时,首先要确定什么数?

2、改写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3、改写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们讨论后我作了小结,让学生明确改写时两个分数的大小不能变,改写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必须乘相同的数。我随机揭示了什么叫通分、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公分母的概念,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很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学生的板书说说用哪个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内容,进一步理解通分的过程分几步,我根据学生回忆的内容作相应的板书:

1、确定公分母(最小公倍数)

2、化成同分母分数。

通分教案学情分析篇二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本课教学目标是: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2、在探究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到“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在学习新知识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还有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依据。为学习通分打基础,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例四时,在故事情境中出示例题,让学生体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独立解决黄豆和蚕豆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困惑,并初步解决。在班内交流,当然在这一环节内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出现了多种方法,首先肯定每种方法都能解决本节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把遇到的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然后优化转回到重点理解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过程,在这一环节里面解决难点问题公分母的确定,其根据是什么,为什么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能不能用他们的乘积?理解最优化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回忆这一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过程。然后揭示课题通分,并阅读课本通分的概念。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与生活紧密联系。最后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反思本节课,前面的复习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班内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利用了通分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在学生班内交流时,出现了多种方法,在语言表达上需要多加训练。还有在此环节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最好,在为什么用通分这一方法解决比较大小时,还有在突破难点公分母的确定上占用时间较多,所以导致最后的拓展练习没有做,在预设上还需完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意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来完成。但是实践下来还是说的多了。我认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但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经验甚至于生活经验,我做的还是不够的,我会继续努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孩子们呈上“好吃”且“有营养”的数学学习,做到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看过”五年级下册数学通分教学设计"的还看了:

通分教案学情分析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通分教案学情分析篇四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教学例3时,我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的,让学生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课本第93页的两行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十八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分教案学情分析篇五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