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通用5篇)

最新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通用5篇)

ID:3945054

时间:2023-09-30 06:17:30

上传者:BW笔侠 最新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习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

六.学习教学过程:

一、揭题,扣“情有独钟”。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陶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

课件1:出示课题

读—黄山奇松

师:去的地方是黄山,我们班方雨晨的故乡就是黄山!咱们请方雨晨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故乡吧!

生:它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它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山。

师: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有四绝是-----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一起来读题---

生:黄山奇松

师:课件2: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人们对哪样事物由衷的偏爱?是的,黄山奇松。看这个词最能表达我们对黄山奇松的钟爱----情有独钟(板书)

师:此时谁的脑海里会冒出一个大问号?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方式问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奇在哪?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师:你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

二、整体读文,寻“情有独钟”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的时间足。)

师:同学们想进入黄山风景区,看奇松吗?那得先过好字词关,拿到一个生字词的入门券。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誉为陡崖玉屏楼宾客屹立卧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词)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你再来读。

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

(生齐读生字词)

师:非常棒!“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

生:或卧

师:这是文中的,不是词。

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卧薪尝胆。

生:卧室

师:卧室,你有你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这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詹青阳说说!

师:抬起头看老师写。范写:誉卧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写好字要先从整体上观察结构,再弄清楚部件,最后斜对笔顺。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描一描,写一写。(巡视,表扬)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生齐读“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生: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

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

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你再说一遍。原来这个词语在这个地方呢!读--

生: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就是

生: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玉屏楼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啊可以这样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

(用组词理解“卧”,用联系上下文认识“玉屏楼”理解“黄山绝胜处”,这才是真正的学语文。)

师:词语读准了,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入文中,你还能读好吗?(能)

(课件4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情有独钟的句子,品味品味黄山松奇在哪?,把自己情有独钟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这一过程教师更是给时充分。)

师:读好了吗?谁先来读出自己情有独钟的句子?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师:请你读文中的语句。

生: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

师:为什么你能读得这么美呢?

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黄山奇松的样子。

师:边读边想象,这是读书的一种好办法。来,让我们一起尝试着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

师:非常好,这是你情有独钟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

师师板书-----姿态奇

师:还有谁想说说你情有独钟的句子?

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师:哦第一节!理由是-----

生:生长环境之奇。

生3:生命力的顽强。

师:你从哪里读出?

生3:因为它生活在陡崖边,山顶上。

师:是啊,这就是黄山松的奇啊!(板书-----环境奇)

师:它不与其它松树一样随遇而安,黄山奇松生长的环境都是——(指着板书:山顶上)

都是——(指着板书:陡崖边)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了。

三、品读课文,感“情有独钟”。

师: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同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是的,并没有。所以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重点介绍了几大名松。这是我情有独钟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

听范读,画出你最情有独钟的词。

出示填空:

这是一棵()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

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

师:它的姿态优美主要--------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生读文)

生:经过暴风烈雨折磨的

师:这个“饱”就是充分,

生:充分的经过风霜

师:折磨、还有人说洗礼,就是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叫------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猜测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

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

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理解“姿态优美饱经风霜”这些词语的?

生:看插图。

生:读下文理解。

生:查字典词典。

生:联系生活

师:看,理解一个词我们有很多方法。这篇课文里,还有很多好词,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方法去理解。

1.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2.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3.大雨无情的下着,一颗颗豆大的雨珠从那饱经风霜的脸颊上流下来。

4.他终于见到了爸爸,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四、理清脉络

生:总分总

师:作者以总分总的方法来布局,脉络十分清晰。以后咱们写景类的文章也可以借鉴一下用“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思。细心的孩子还会从每一个自然段中发现作者的另一个巧妙写法。这节课咱们就不探讨了。

师:好了,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紧紧抓住“情有独钟”跟随作者游览了黄山。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大意与构思。下节课我们在“黄山绝胜处”驻足停留,继续品味黄山奇松。

五、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2选一棵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黄山奇松画下来。3.写一则有关黄山的公益广告语。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二)、导读,感受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优美迎客

千不

姿挺秀陪客屈

百不

态独特送客挠

教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