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愁散文化改写(大全8篇)

最新乡愁散文化改写(大全8篇)

ID:3952750

时间:2023-09-30 11:09:12

上传者:飞雪 最新乡愁散文化改写(大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一

这个晚上,正是中秋节,系里特意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准备了一个篝火晚会。火堆设在教学楼前的一片空阔地上,夜幕刚刚罩住蓊蓊郁郁的树木的时候,火堆被点燃了。火苗一截截向高处蹿,火光一点点明亮起来,映得许多陌生的面庞像是涂了细腻的油彩,比白天更为生动。正在这个时候,隔着细密的柳枝,我看到不远处的楼顶托起一轮圆月。

这轮圆月恰如烤炽通亮的烙铁,“哧啦”一下就烙在我心上。从来没有感受过想家的感觉会是疼的。其实,此前也没有真正离开过家。现在隔着遥远的距离,才觉得那个简陋的农家小院不只是自己的栖身之所,也是心灵的寄托之地。此时,想那小院应是沐在清亮的月辉里,一个苍老的身影站在月光里,正是我的老父。

原来,家在心里,心在疼处。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二

时光移到初冬,季节就开始转凉,忙将天空铺上灰蒙蒙一层被盖,让人感到晕沉沉的,晚上一点也看不到星光,也看不到那弯弯的月亮。

记得今年五月上旬那段时间,雨少晴天多,月牙儿经常从东边的山尖悄悄冒出来,那会儿,我已在县城西延大道漫步往回走了。这时候,约莫八点光景,一轮弯月就从城东的笔架山尖往外徐徐的冒,不一会,整个蒲城就掩映在银灰色中,先前明亮的路灯和高楼透出的光亮,惆然显得暗淡了许多。然而那一轮弯月,逐渐越过山尖很远,挂在了蒲城上空,没有因为缺失而黯然失色。

那些晚上,每晚的五公里必修课路程,我和匆匆而行的市民们沐浴着静静轻洒的月华,临听着远山林中传来阳雀的叫声,呼吸着小雨后洁净的空气,惬意地舒展着手臂,一路前行在月光下。那时,五月上旬的凉意穿透了单薄的衣服,感觉有点凉意,却被疾步的热量冲淡,周身热血的循环还冒出了一丝丝热汗。

只要一回到世纪金城小区内,我都要独自在休闲的花园木凳上小憩,在静谧的桂花树陪伴下,让心情暴晒在月色中。

一阵阵凉风吹来,先前的沸腾已经变成了凉意。离开木凳,准备回屋,路过小区花园的路径,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路灯没有歇息,瞪着橘黄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我,散散的光,将我微胖的身驱拉得苗条细长,又揉得短小肥胖。

每晚回到三楼家里,月光已经先行一步照亮了阳台。我独自在想,一定要感谢晚上的月光,让我感激母亲恩赐予我,让我有幸的生命和母亲一同放射出光芒。虽然母亲远在老家,我没有在她老人家的身旁,但每天的晚上,您的儿子却透过一弯月亮的光辉,望着家乡的方向,念想着母亲。此刻,母亲也一定在月光下念叨远方的儿子吧!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三

我从轻燕羽翼获悉春天的开始,沐浴阳光累赘的温暖,像巨龙一样爬上天崖,穿过发光的天空,朝宁静飞旋。我举起天空临摹的太阳曙光,发出双唇搜索的嘶鸣声,拥抱云海,越过天顶,啜饮光明万年光照的群山之巅。那辉芒中高高映照的白光,向天外倾斜,到达人间彼岸。生命像大海的潮汐,无法腾空,在你脚下卷起永恒,卷起灿烂山河,在喧嚣中飞翔。

我像巨龙爬向天崖,向往天堂我爱的窗口,插上腾飞翅膀,探索我苦苦追求的天堂之路,守望这个光辉世界。玫瑰的清香在暮霭中飘荡,希望我冰冻的身躯在寒风中孤挺,像珍珠一样愚蠢的发光,胜过晚霞的美丽。窗口光辉涂满了墨迹,我的眼睛里闪烁燃烧的星群,像火焰,寻找自己的灵魂,畅饮生命的琼浆流溢的滋味。生命的源泉,爱过逝去的时光。我看见没有举动的时光,用枫叶和木棍,画出天堂的山水,驯服溶化的黑暗。

我看见世界浮云胡乱拼接,粗暴的飓风,在鸟儿的肚皮下沸腾碰撞,我无法猜度云雾嫉妒太阳的光辉,在浩瀚大海上的娇艳,那雄伟的姿势,短暂的抚慰,谛听歌声的天灵。我无法猜测太阳的光芒穿越黑暗,庞大的黑暗在歌唱,音乐液体奔流,像黄昏端给我的一顿唯美的浆羹。

我爱这个窗口,拯救粗野的人寰。宁静的生活,啜饮灵魂耳畔的啰嗦,杀戮的呼吸声,沉入溺毙的肺腔里,驱散泪水,埋葬自己松垂的颚,灌输在梦中苏醒的甜蜜。我的嘴唇从没尝过,亲吻的热波,红胀的乳凌,宽阔肌体嘲弄的欢腾,呼吸玫瑰的色彩。不要遗忘黎明高升时的灿烂火花,钟鸣浪头声与声波无缝连接,那么忠诚的埋藏我心灵,喂养跟随平安归来的光明,涌现极冷的心情,告别玫瑰的.养分。风带着音乐,是何等的深不可测,狂风用剑形的月色,在清洗我的内脏,沐浴的月光变成成熟的光芒,在饮我的泪,宁静呵护了夜晚,时间亲吻了我的故乡,一个伟大的预测,从轻燕羽翼中,获悉春季的开始。我跳出孤独的地狱,跟诗歌的音节配合,冲洗这个曾用过光照的世界。

我爱这个窗口,跟随田野酣睡,宁静拂掠颈项,漂过嚼碎的灿烂高扬,渴望甜蜜和蜜糖的利刃,用微蓝色光芒抚摸我,在愿望中飞翔。太阳红润芳香的美艳,环绕充满神秘的生命。瞌睡的莹澈,隐隐约约,抱紧我的夜晚,入睡的影子,仍在沉思中受苦,希望我罢休。

我爱这个窗口,让灿烂光芒在坍塌脊骨中碎裂,亲热我的肌肤,呼唤青春的暴力,狂视太阳统治的清晨,为我爱的人歌唱。贪婪忘掉欲望的行踪,血管凑合的婚礼,是累赘的温暖,爱情不见五指,叩击我智慧的脑门,歌声劈开我设防的心胸,胜利的微笑,在我灵魂上发光。唯有音乐的脚根,用我灵魂的秘影,进入沉默的神态,用我肉体的力量,守护我如此称心的夜晚。

我爱这个窗口,云雾拉直舌头,组成交响乐,把光阴变成梦想,掠夺天穹壮阔,让文字的巨船航行,探索我辛苦的追求,浇灌肥沃的大地,让欲望在胸中溢流,被风拉直,我骄傲的心发话,这世界仍属一轮红日。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四

这片神奇的土地,有强大的自愈力。腾空断层的孤寂和冰封的贫瘠,正待装满希翼和丰收

我深爱的故土,我的家园,你不是沉睡,你没有沉睡,你只是片刻的沉思;你不是沉思,你没有沉思,你只是短暂的沉默。因为,你不想惊扰这酝酿了五千年的沧桑巨变!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五

拜谒周瑜墓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题记。

这是阳历十二月,我与小马哥,从迷蒙的冬梦走出,牵着巢湖,拉着长江,深入历史的皖中。这一天,雾霾浓厚。我的指尖,搅起一团乳白色的棉花糖。

从棉花糖的棒棒,悄然滑落,嘀哒出一支历史的火把,燃起庐江县城东的夕阳。这时刻,我们与庐江文友,就举着历史的这一支火把,让黯淡厚层的史册,烧烤出水,提纯,瑜的真相。

走过庐江人建设的敬仰门楼,轻轻步入公元2所立的公瑾墓。蒙蒙夕照,一片汉式建筑。奢侈的语言,停止了呼吸。一道影壁,一如厚实的历史之门。影壁正面,是东坡的《赤壁怀古》,仰望,词意荡胸,气势磅礴。

绕过影壁,我便闻及三国东吴的丝丝缕缕的气息。想长矛、火把,还有战旗、号令,都在岁月的沉积下,化为江上一堵赤色的崖壁,成就了一首宋朝苏东坡的怀古绝唱。那赤壁高林,深藏着周俞的智谋,还有曹操的谬误。

幻化一只杜鹃,于树梢不住地啼鸣,增了史册的厚重,添了江空的寂寥。木舟江流,洗脸江风。思,中华统一的卓越艰辛;听,大江东去的不息歌唱;抚,一面坦荡胸襟的旗帜。一声浩叹,波澜壮阔。暗黑江天,几点战船的红光被长长的.锁链紧密在了一起。

——天下归心,天下归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伫立船头。战袍,被猛烈的江风鼓满自信;脸颊,刀刻刚直坚毅的线条;眼神,如鹰静谧中透露出伺机而动的机警。一声浩叹,深刻石岩。那是长江翻滚远古的声音,那是史页翻动悠静的声音,那是周瑜弹奏的石化了的古筝声。

一时间,曹船被烈火席卷,被热浪包裹。铁索曹船,捆绑雄心的天空;狼烟四起,翻滚东流的大江。一片火海,箭矢雨飞;兵器碰撞,刺破夜色;曹兵跳水,绝望江涛。

我们穿过享堂,一抔黄土豁然眼前。古冢巍然肃立,一圈灰砖,拥东一碑,上书“吴名将周公瑾之墓”。周边竹林环绕,远见清溪一带。前一步,于墓台点燃一支祭香,深拜东吴水军大都督,静默赤壁破曹之英姿。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吴国名将,庐江县人;助孙策江东创业,又辅孙权立国;建安十五年,于湖南巴丘病卒,时年36岁;英年早逝,孙权亲临芜湖迎棺,潸然哭祭:“命厚葬于本乡(庐江)”。墓静竹青风骨,祭香缭绕思绪。有谁想到,一支火把,点燃了滚滚长江;一声号令,从此天下三分。

周郎羽扇纶巾,举着一支火把,高喊一声口令,燃烧江上百万曹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雄姿英发,潇洒地让灰烬,弹落到了中国历史的烟灰缸里。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汹涌的波涛更加汹涌。汹涌故国血腥的江天,汹涌中国历史的必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朝追想,一支周瑜公瑾的炽烈火把,便就扭转了历史的枪口,书写出三国中华的新史篇章。

拜谒姜女庙

长城长万里,古砖泪斑斑;一哭惊华夏,敬仰女孟姜。——题记。

秦皇岛,山海关。在一座不高的凤凰山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庙,悲凉百年。那是姜女庙,是后人为祭祀万里寻夫的孟姜女而建造的。到了这里,就令人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意是:孟姜女因夫被征筑长城,万里寻夫到此,得悉其夫已劳瘁而死,痛哭不止,长城为之倾塌八百里,露出其夫的尸骨,孟姜女见之悲而投海自尽。

是冬,登山的石阶,寒色铺满,道边枯草,霜粉闪烁。长长的石阶一百零八级,随地势渐高直抵山门,暗含孟姜女万里寻夫之艰辛。缓步石阶就想:长城今在,不见秦皇,但闻一哭,化石山关。到山顶,迎面山门,门额悬有“贞女祠”三字横匾。看小庙,顺势临海,灰色瓦当,一带红墙,玲珑别致,令人肃然。

进庙,但见前殿正中塑有孟姜女像,身披青衫素服,面带愁容,双目透出无限哀怨,两侧立有背包持伞的童男童女。殿中悬一匾额,上书“万古流芳”。我就想,尽管孟姜女流芳百世,但她没有织女幸运,一年还有一次鹊桥会;也没有英台浪漫,死了还能化蝶双飞。她只有惊天一哭,魂魄不散在万里长城之上。

当传说的风,从千年穿越而来,我闻到的不是古香的柔弱,而是刀枪的锈蚀,暴虐的腐臭、殷红的血腥、泪水的苦咸。听,有拍打城墙的声音,那是孟姜还在哭泣。哭。滴一处,侵一处;走一处,蚀一处。凄凉,撕心裂肺,地动山摇……突然一声巨响,城墙于哭中轰然倒塌,一具具白骨从最低处森森暴露出来……至爱的夫君啊,你就横在那里,破旧的袖口,嶙峋的肉……骨头会发芽吗?只在君王的宝冠上花开。故乡的陈酒,从粗瓷里倾出,摊开一地的范氏族谱。烧起为你缝制的新衣裳,让缕缕土布的清香拉回你的脚步,拉回你的日子。笙歌在远,桃梨在远,打耳的风声呢,却不再为我们祝福。

抚摸大殿斑驳的立柱,再细看其上文天祥手书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我就想,天下庙宇都是供奉大人物,或显赫的历史名人,或敬重的真身菩萨,唯这里不同,供奉的却是民间的一个弱女子,是因她万里寻夫之精神,是因她痛诉暴君之勇敢。原来姜女庙的情感寄托在这里,即爱之忠贞不渝,恨之暴政帝制。

最是那庙门上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副对联有多种读法,但我以为只有一种读法才能确切此联本义,即对联中的“朝”交替读做潮水的潮和朝阳的朝,对联中的“长”交替读做长大的长和长短的长。大意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由此形象了姜女庙的地理环境,又寓意了孟姜之哭的永恒久远。

走出后殿,醒目一块大石,只因上有几个石窝,便谓之望夫石,传说这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我也站了上去,凭高远眺,长城的山峰,高高矗立冰冷;长城的夕阳,低低悬挂血色。再聆听关里关外的风声旋急,一仔细,就听见有人拍打城墙砖的声音,隐隐约约的,那是不是孟姜女的哭泣声?想日月轮回的光影,遮去了流逝的记忆,唯有真挚纯洁的情愫,陪伴城墙之古,生死相许。

前行不远,有个小亭,名曰振衣亭。相传这里是孟姜女投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我步入振衣亭,思绪忽就飘飞到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青衫素服的女子,仰望高天悲诉:夫君啊,我哭不动了,只有捧起你的音容笑貌,扬向苍穹……攀不上明月的清辉,怎期望小燕剪水而来?振一振布衫,拢一拢头发,面带相逢夫君的喜悦,毅然走向渤海深处……于是,一曲绝唱,一哭控诉,就凄美绝伦于华夏的历史天空。

我在古色的小亭里徘回着,让思绪静一静。我问导游:长城真的是被孟姜女哭倒了吗?导游道:真的假的,都是民心呢。一语道破。孟姜女哭的不是长城,而是对夫君的一片深情和对秦帝暴政的泣血控诉。原来,孟姜女哭倒的不是长城,而是失去民心的大秦帝国。泪是柔弱的,但滴滴又是力量的。孟姜泪,破了大秦帝国的“船帮”。想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箴言,正诠释着一个真理:民心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失民心者失天下。

我站在凤凰山的高处,放眼,烽火过处,草木茂盛,万卷山水,青蓝远天;青石桥畔,一棵红枫,正摇曳着孟姜女不死的哭泣。这是中国的第一哭,被永恒地定格在姜女庙的钟声里,直叫无数翻版的秦时明月永远受到警示:众志成城,民心铸就,不再累累白骨。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六

我常常想起老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想它香甜月白的花,想它郁郁葱葱的绿,想它带给我的欢愉时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家批了宅基地,父亲倾其心血盖了四间平房,平房盖好后,就在门口种下了这棵槐树,父亲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也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姐弟仨也先后大学毕业,立业成家。

春天,槐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甘甜的气息,满树黄白色的花朵一串串、一簇簇地挂满枝头,一幅丰收喜悦的景象。嫩绿的羽翼般的叶子衬托着晶莹剔透的蝶形花朵,煞是好看,而槐花那甜丝丝的味道早已让我的味蕾蠢蠢欲动。个子不高的我,便偷偷地拿起家中长长的钩子,折下槐花开得最盛的枝条,叫弟妹一起捋槐花,一边捋一边抓上一把塞进嘴里,尽情地吮吸着甘甜的汁液。父亲看到那些被折断的槐树枝,总是皱着眉头,我知道父亲心疼他的树。但不谙世事的我们,总是把槐花当成天然美食,让母亲蒸槐花、做槐花馅包子。

夏日的午后,酷暑难耐,槐树高大威武的枝干、茂密浓郁的绿叶洒下大片的绿荫。母亲便会拿来一条大竹席铺在树下,我和弟妹就争先恐后地抢占自己的地盘,躺在树荫下,听着蝉鸣、和着微风,香甜地睡着了。

深秋时节,满树金黄的叶子片片飘落,宛如一群群黄蝴蝶迎风起舞,我追着那些黄叶玩耍。在家门口的路上,早已铺满了厚厚的黄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放学归来的我,望见那一片黄色,便欣喜若狂地奔过去,摸着槐树的身躯轻轻地低语,倾诉自己的心思。

冬日,槐树的叶子落尽,光秃秃的槐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寒风中,等待着亲人回家。

前段时间回老家,我远远就望见了大槐树,它依然威武雄壮,守卫着家。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七

【一】巢

近二十个小时的漫漫旅程让人倍感寂寞和无聊。睡觉睡得腰疼,看书也看得眼睛发酸。车轮撞击铁轨的“咔哒咔哒”声一直在袭扰着每个人的耳膜,列车以永恒不变的韵律演奏着始终单调乏味的乐曲。车窗外的世界还在严寒的掌控之中,铁路沿线的树木无一例外地裸露着黝黑干瘦的身体,那横七竖八的枝条像一个个饥寒交迫的难民的手臂,无助地伸向天空。

树是鸟儿的家,枝叶落尽的树却再也无法隐藏那些栖身的鸟儿们,于是乎它们的生活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时,鸟儿们没了隐私,每个鸟巢就是现场直播的舞台了。

于是,大家就隔着玻璃去看鸟,古人走马观花,今人飞车看鸟,景物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带的鸟儿多半是喜鹊,就是黑白相间,尾羽长长的那主儿。喜鹊的巢儿大同小异,都是干枯的细小树枝搭建而成。然而,每个鸟巢都会有一定的距离,相邻的两个巢分别在四五米远的两棵树上,遥遥相对。每个喜鹊的家都是个小天地,离得近了当然无秘密可言,鸟巢没有防盗门,离远了肯定会安全些,省得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家伙没事来串串门顺手牵羊什么的。

一棵树上也会有两个巢,这样的情况很少,我想也许是喜鹊两兄弟或是两父子分别各立门户,就像人类的两居室吧。让人惊叹的是,居然有喜鹊把鸟窝搭建在高压电线上。也不知道这户喜鹊是怎么处理数十万伏的高压电的,在强大的电流上安居和行走,视电老虎有若无物,真的和钱塘江大潮里的弄潮儿有得一拼。这样的喜鹊定是鸟族里的另类,喜欢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大概是鸟类的陶渊明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鸟巢,都是极其简单的,建筑材料基本上由树枝和干草组成,用不着贴墙纸地板砖木地板墙漆涂料之类的,一个喜鹊家庭半小时就能完工。

不会像人类那样用一辈子的辛劳来换取一处安身之所。千百万房奴来养活若干个肠满肚肥的房地产大亨这种现象在鸟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

简简单单的巢能遮蔽风雨就ok,何必活的太累!相比之下,鸟类比人类聪明太多。遥想当初石器时代时,部分人类也是居住在树上的,他们的头人叫做有巢氏。后来大概是赶时髦,有巢氏的子孙们放弃了建在树上的家巢,跑到地面上筑起土墙茅草房居住。从茅草房到砖瓦房,从砖瓦房到高楼大厦,从高楼大厦到别墅海景房,人类一步一步地为自己量身打造钢筋水泥的'枷锁,心甘情愿沦为房子的奴隶。

还是住在树上好。

【二】食

“民以食为天。”先哲的名言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长途旅行的列车上这个真理尤其凸显。你可以没有卧铺,可以没有座位,但是你不能不吃饭,如何填饱肚皮是旅途中的一大要点。

当然,所有的列车上都会有餐车,都会有满载快餐盒饭的小车在过道里快乐地旅行。然而,餐车和快餐都鲜有人问津。不是饭菜的味道不合大众口味,而是老百姓消受不起。火车上的餐饮几乎可以说是暴利,不管是绿皮车还是灰皮车,普通的饭菜从这里出炉都会价格不菲,火车仿佛是所大学,土生土长的萝卜白菜在这里拿到文凭后就身价倍增。也许更重要的缘由是物价局和消协管不到这里吧。

火车上的饭菜既然吃不起,大家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各种各样的方便面在这里pk,穿上色彩斑斓外衣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五谷道场”等明星纷纷被脱掉衣衫,裸露着白白净净的身躯,在洗过一个热水澡之后,就愉快地进入各位旅客的腹中,在经过短暂停留之后统统进入“五谷轮回之所”,参悟着宇宙间最朴素的玄机。

在某一刻,整个车厢都弥漫着酱包和调味料喷香辛辣的气味,让人感觉车厢刹那间变成了兰州拉面的店铺。卖零食百货的手推车不失时机地“嗡嗡”响着一路驶过来,伴着售货员的吆喝声:“香烟瓜子八宝粥~茶干鸡蛋火腿肠”,声音从车厢的这端飘到车厢的那端,从白天飘到晚上,直到整个车厢都沉沉睡去。

吃了几顿的方便面,饭后每每口干舌燥。起初不知为何如此,后来醒悟是酱包和调味包里味精害苦了我。于是决定不再吃方便面,下顿饭奢侈一回,吃一回二十元一盒的盒饭。车停南昌站,看到车窗外有卖盒饭的,大喜。下车询问,才十元一盒,于是仿佛得了天大的便宜,不假思索地买了一盒,回来狼吞虎咽,感觉如食山珍海味。看着站台上的“南昌”二字,脑海里冒出“南昌故郡,洪都新府”这句话来。忽然想起,一千多年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当年也曾来过这片土地。我现在吃的饭菜啊,就是被王勃誉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水滋润的土地长出的。

也不知道当年王勃从长安到南昌,几千里地的旅途,他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如此说来,没有方便面的时代确实很不方便!

乡愁散文化改写篇八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故乡那一条弯弯的小河,

清清的河水里有黑黝黝的蝌蚪、

花花的小鱼儿在水里游,

河床里那圆圆的小石子上,

长满厚厚的绿藻在蓝幽幽的水中飘,

河的两岸长着青青的小草,

还有那不高的芦苇在风中摇,

那芦苇白生生的根的甜哟,

至今还在口中回味。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故乡那一条条弯弯的小路,

路两端的尽头是家的院落、田间禾苗,

在这每条的小路上,

有牛吆的喊声,

有小羊的`哞声,

有单轮车载着丰收的田禾吱吱的木轮声,

有父辈们的汗水滴落在路上尘土中的噗噗声。

这些小路呀,

一头承着希望,

一头载着艰辛,

一头牵着温暖,

一头是温馨的港湾。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母亲的那条小手帕,

母亲的那条小手帕呀,

牵系着她一生,

夏日里用它遮阳试汗,

冬日里用它裹头取暖,

母亲曾用它擦过我满身的泥土,

母亲曾用它拍打过我童年的玩劣,

母亲曾它在寒冷凛冽的瑟瑟中包裹着我的小手,

母亲也曾用它试去过她经年艰辛。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父亲那张黝黑的脸庞,

一双长满厚茧的大手,

及那忍辱负重稍有驮弯的双肩,

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哟曾亲吻过我,

那双厚茧的大手曾扶摸过我的肌肤,

至今还绕着父亲胡须那扎扎的感觉,

父亲那坚实的双肩,

曾驮着全家的艰辛、

也曾驮着我。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那土墙围着小小的院落,

几间到厦的土坯房,

一大一小的二个土窑洞。

那几间的土坯房,

也是我们兄弟姐妹们的福窝,

那里有我们童颜的稚气,

有父母开心的笑容,

在那个越贫穷越想翻身抗争的年代,

我们曾是父母的希望,

至今不能让人忘记的就是他们那满含希望的眼神。

那深深黑黑的窑洞,

虽不明亮但冬暖夏凉,

不大的窗户和小小的门安在窑间墙上,

那也是祖父母的住所,

至今未能忘记的是,

那冬天里寒风刺骨时的窑洞里那热呼呼的土炕,

那种温暖的感觉一到冬天就让人回想。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门前那棵皂角树,

那棵三个人才能合围的皂角树,

相传己有几百年,

每年的夏季,

皂角拖着像割麦镰刀上的小刀片一样,

在风中摇曳的感觉像风中的摆玲,

待到十月慢慢就成熟了皂角,

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

可没少添补我的父辈们?家之用。

乡愁是什么?

乡愁就是老小出家老大归,

那里有你一往情深不由言衷的倦念,

有滴着父母汗水的土地,

有小少离家时,

门前常常站着久久不肯离去的身影和难舍的眼神,

那里有你喊你乳名的乡音、

至今的余音还在耳里绕。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梦,

那里有淡淡的温柔,

有暖暖的的笑容,

更是那个曾经跨出的那个门里、

至今还站那望着你的那个人。

也许每个人的乡愁不相同,

回不去的故乡更让人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