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通用7篇)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通用7篇)

ID:4012874

时间:2023-10-01 15:14:50

上传者:紫衣梦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通用7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处、怎、么、办、旁、许、想、法、把、进、升”12个生字,会写“升、想”2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课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认真听:一身羽毛黑又亮,一张大嘴真又长,经常围着树林转,不时张嘴哇哇叫。(打一种鸟类)

2、对,谜底就是乌鸦,教师板书――乌鸦。请大家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乌”字。

3、识记生字“乌”:你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乌”字。(乌鸦一身羽毛黑又亮,都把眼睛挡上了,所以鸟字去掉点就是乌。)师:我们就用熟字去一笔的方法来记“乌”(贴字卡乌)

4、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鸦喝水》,(板书:喝水)

[1][2][3][4]下一页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二

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他的理想在当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前他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学习本课,可尝试比较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并让学生有所感受两者的异同点;

学习本课可结合21课《桃花源记》体现的思想,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的90后学生对社会经验体验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会和现在的生活差别太大,学生理解和接受都有困难。

对字词的理解和识记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三

自主阅读,背诵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有关“理想”的名言;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使读者能够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评价任务】

1.通过诵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2.品读课文,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3.合作探究,掌握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大同社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齐背《桃花源记》,谈谈对世外桃源的认识和感想。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吧。(板书文题)

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

展示学习目标。

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知识。

1.生字词。

2.作家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理想”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内容,了解主题(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内容。

1.诵读课文,注意节奏。

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

四、细读课文,分析具体内容(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分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语:通过疏通文意,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大同社会的特征。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理清文章结构。

(温馨提示:找多名学生诵读文章,注意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温馨提示:课文第二层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五、品读课文学技法(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感悟写作技巧。

教师指导语:作者运用严谨的结构、透彻的说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本文的写作技法。

出示探究问题: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大多运用排偶句式,在第二层共有四组排偶句:第一组以“人”统领以下两句,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组以“使”统领以下四句,谈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两组谈“货”“力”的观念,指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2.文章说理透彻,其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结构严谨。文章第二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然后说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说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

(温馨提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最后统一归纳。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或同学给予评价。)

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圈阅、批注、思考、归纳、回答、评价。

六、布置作业

学习任务:综合实践,巩固练习。

1.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2.完成相关练习。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四

开学这么久,每次语文课都呈现出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但有一个问题我一直都在思索,也非常的困惑:识字教学是我们低段的一个教学重点,以往在教学生字时我要求学生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来,然后寻找自己觉得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下来,最后再找学生汇报她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起初我感觉这个方法也挺好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所想的方法也不错,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方法只对于那些爱动脑筋的同学有用,并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越来越不好。但最近我看了一个老师的识字感悟,让学生自己互动起来互相帮助,我觉得还不错,很想借鉴一下.于是在我教《风》这篇课文时,就改变了一下识字方法.课上我告诉同学们:“如果你已经想到了好办法,你就可以下位去告诉你的好朋友,让她也能和你一样牢牢地记住这个字,永远都不会忘。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快.”话音刚落所有的孩子都动了起来,有好办法的孩子抢着说,平时不动脑筋的孩子这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强迫自己也去想,去说.从整体看我觉得效果还不错.过了几分钟学生好像已经适应这是一个游戏,他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很快就静了下来。

当我一宣布现在可以将你刚才给好朋友分享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学生立刻兴致高昂,踊跃地举手想要表现自己。我喜欢他们活跃的样子,于是我请了一名平时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孩子先来介绍他的识字办法,这位同学说:“解,我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记得,我用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说得多么形象啊,既说出了字形,又联系了字义,我想所有的同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字原来可以这样记,汉字真是太有趣了。我对他的说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想表现自己的欲望更强烈了,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这节课的生字虽然不多,我讲得也很少,但是我相信这节课学生的收获却多于任何一堂识字课.找到感觉后,我继续的让学生自己读文,从中找到自己不懂的,在全班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读文和看图理解来讲解.一堂课的气氛更加热闹起来,不但调动了基础差点的同学,更是给基础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站在讲台上的我看着孩子们自主的学习,我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尝试.

[《风》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五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六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案和教学设计方案的区别篇七

23假如(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书写“食、场”等字,感受字的形体美。

2、初读课文,把住重点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词,学习书写,记忆易错字。

2、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讲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上课之前,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从前,有个小男孩,叫马良,他有一支神笔,哗,这支神笔可神啦!他画蝴蝶,蝴蝶就翩翩起舞,画小马,小马就会嘀哒嘀哒地跑起来……总之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

2、师生交流,揭题《假如》。

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指名说(三、四名)

假如有一支这样的神笔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假如》

师板书:假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自由读,同桌读

你找到神笔吗?(生:没有)没关系,我请来了魔术袋帮忙,只要你记住它们的名字,魔术袋就会带你去找神笔。

先自由叫叫它们的名字,再读给同桌听。

(2)请小老师带读,师正音,再齐读。

哪位同学来叫第一排魔术袋的名字?(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同学跟他读!

(请读音准的两个小老师带读,此过程老师重新带读,来强调易读错的字,如:良、缩、康、操)

好,全班大声地叫它们吧!(一个字读两遍)

(3)去拼音,开火车读。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吧,火车来咯!(出示课件)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这里开这里开!

师:你的火车往哪开?(一小组读完后问)生:往左开(或往右开)

3、识记字形(重点问:缩、遥、健、操)。

谁来告诉魔术袋?

4、拨荷叶游戏,学词语。

(1)自由读,齐读

同学们把名字都记住了,魔术袋就带我们上船去找神笔了。(课件:袋渐变小,放入船里)好,我们出发!

(课件:荷叶挡住去路)河上的荷叶妹妹们睡着了,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来,睡来叫醒她们,请她们让让路。

一个同学声音太小了,叫不醒她们,我们全班一起来!(点击荷叶,荷叶拨开,船前进)向果园前进!

三、再读课文,领会诗情。

我们终于来到果园了。(课件出示果园)

果园的阿姨有话想对我们说,认真听听: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果园,你们想找的神笔就藏在苹果里。可是你们要把课文读通,才能送苹果给你!

那我们赶紧来学课文吧!

1、听课文录音,弄清楚:课文分为几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什么?

2、重点引导突破朗读难关。

我们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这四句话(出示课件)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2)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4)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第一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两名生读这四句话)

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谁能读得更好?

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了,请听。

谁还能比老师读得更好的?!(指朗读好的一个)

读得多好啊!其他同学也像她这样读吧!生齐读。

3、分四人小组,选其中一节读。

下面,请同学们从前面三小节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你小组的同学听。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师巡视指导。

4、派代表读,生评价。

师:1,2,3生:坐端正

(读通奖个苹果,里面都没苹果。)怎么都没有的呢?

全班来读试试看!

5、学生齐朗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真好!婆婆刚才送了个大苹果给我们班,看(出示大苹果,师打开苹果,里有神笔),神笔终于找到了!

只有一支神笔,给谁呢?下面我们来赛一赛,看谁能把“食、场”写得最好就送给谁!

四、指导书写难写的字(食、场)

1、观察,发现。

看看书本,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食”字写好呢?指名说(观察书上的田字格作回答)

写“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2、师范写,生练写

请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你们书空。(课前板书好两个田字格)

好,你们在书本上写写这两个字,看哪位同学写得最好看?

3、展示、欣赏、评议。

展示写得最好的,送大苹果,里面有神笔。

要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写就可以把字写好的。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

23假如

作者邮箱:8730566@

[假如(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关闭